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5:0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

第一篇: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

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

外国语学院09级学号:103012009085王晓萍

《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的作者是英国英语教学专家杰里米•哈默(Jeremy Harmer)。在网上看到这本书时,有人说它是一本实用的英语教学用书。阅读完后,我觉得,它与其说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不如说是一种教学理念——ESA,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该书在第六、七、八、九、十章中讲述的:怎样教语言、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也都是以ESA为核心理念。

在这本书中,与具体的教学方法相比,我学到更多的是一些教学理念。书的篇章很短,在有限的文字中很难涵盖较多的教学方法,但它通过阐述一些教学技巧,把教学理念贯穿到教学中。可以说,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用处的。以下是我对书中一些篇章的理解与感悟。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个好老师?这对于很多教师和我们这些准备投身于教师事业的人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第一章中,一方面,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的回答,大概有以下几点:课堂有趣,老师热爱他们的工作,有自己的性格,知识渊博,容易接近、亲切,关注内向的同学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正确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知道学生的名字。可以看出,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对于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的要求,还关系到教师的性格、与学生的相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和所需的教学基本原理,还要懂得关心学生,了解学生所需的,处理好与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作者还对教学上提出了一些见解。教师应该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是自己的教学情况。他举了个例子,教师对待学生要像父母对待幼小的孩子一样,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都要符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对于不同理解能力水平的学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这在六到十章中也有所体现。

第三章怎样组织教与学中,作者从仪表、着装、声音等,到座位的安排、活动的分组,到新方法的采用、评估,阐述怎样组织好教与学。从中我学到了,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距离的拿捏、坐姿和站姿、与学生的眼神交流等都有很大的学问。教师的声音不仅要让所有的学生听得清楚,还需要有所变化,才不会让学生听了昏昏欲睡。教室座位的安排,活动的分组,不同的安排和分组可以达到不同的教学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教学进行总结,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这些都需要教师用心揣摩。教师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只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就能把课上好。

第四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它提出了ESA的教学理念,即:投入(Engage),学习(Study),运用(Activate)。作者认为,无论什么教学内容,教学中都应有投入、学习、运用三要素,但它们的先后顺序可以灵活掌握。以我的理解是,投入,就是要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你所讲述的内容感兴趣;学习,就是讲述所要学习的具体内容;运用,是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新知识。而运用也是学习的最终目标,能运用所学到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学习。作者在本章中也介绍了一些教学法,不过都只是粗略的介绍。我认为,无论是什么教学法,只要符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能达到教学目标,都是可行的教学方法。

第六章到第十章,作者分别阐述了怎样教语言、阅读、写作、口语和听力。根据ESA的教学理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的学习上,学习者首先必须接触它,理解它的意义,了解它的形式构成,最后才能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采取不同的呈现方法,比如比较低层次的学生,要采取比较直观的方法;中等层次的学生,引导的方法;高层次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己需找规律。阅读教学上,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适合学生学习,要让学生感兴趣;阅读技巧的教授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时作者还提出了阅读的六条原则。在写作教学上,作者对写作任务的选择、批改作文的方法和书写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要鼓励学生,而不要让他们在写作上失去信心。在口语教学中,作者介绍了四种口语活动,并对教师在口语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教师对学生的纠错也要合适,要在学生表述完后才给以评价。在听力教学上,作者鼓励多听取不同口音的英语,还有不同的听力材料。选取的材料也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要让他们因为听不懂而紧张焦虑。总之,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因材施教。

最后,对于纠错问题,我觉得是教师要特别注意的。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何纠正他们,而不让他们产生消极情绪?如果学生能自我纠正当然是最好的,但很多情况下,学生都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可以让其他学生帮忙纠错或老师纠错。但要看犯错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时候其他学生的纠错会伤害到犯错学生的自尊心。需要注意的是,纠错要以鼓励的态度去引导学生。

从《怎样教英语》书中学到的教学理念,对以后准备当一名教师的我来说,有一定的帮助。教师要有良好的素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和灵活的教学方法,这些都是我需要注意学习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一名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决心,教学更多的是要在工作中总结学习。

第二篇: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600字

读《怎样教小学数学》有感600字

陈瑛

读了《怎样教小学数学》一书,深深地被邱学华老师折服。他不断进取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值得我学习。读了这本书后,觉得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令我收获良多。

这本书分数学教育观、口算教学、笔算教学、珠算教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应用题教学、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学数学练习设计与批改、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小学数学教学史等十三讲来全面介绍如何在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细细品读,我总能从书中感悟到许多,学到许多……

这本书全面、精湛、创新地涵盖了整个小学数学的各个方面:培养兴趣、狠抓两个基本、体现三个为主、做到四个当堂、应用五步教学法、实施六段式结构。做到了理论与现在的新版教材相结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等于生活问题就是数学问题,也不等于数学问题都是生活问题。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用数学的头脑分析和研究周围的世界,把生活和实际中的问题抽象概括成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符号去思考。

课堂上除了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教师的指导也是不能忽视的。必须挑选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和要在解决问题的关键处进行讨论。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时能够做到讲在要害处,讲在刀口上。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得到足够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应该把各种学习方式优化组合起来,一切从学习效果出发,哪个有效就用哪个。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模仿记忆。在教学中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掌握了知识的来源过程,才能进一步提高数学思想,灵活运用结果,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地提高课堂的实效。

细读了《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后,我明白,设计好一堂好课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不断钻研,不断琢磨,把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读《我怎样教语文》有感

近期,我拜读了于老的《我怎样教语文》一书。于永正老师是我国小学教育界泰斗级的人物。他敢为人先,以语文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他的“五重教学法”,抓住了语文教法的关键,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为小学素质教育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语文教学天地,下面我就“五重”教学法谈谈自己的感悟。

“五重教学法”指的是: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反复品读 “五重教学法”,文中的每一句话都是于老师心灵的独白,那一句句朴实的话语,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于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书中所讲述的一些现象与问题,与我们的实际教学生活是那样的贴近,所以读起来感受颇多。

一、重情趣

“重情趣”是于永正老师“五重教学法”中的第一部分,也是于老师语文教学的最大特色,更是能引发我产生共鸣的地方。每每读起这一章,我的心灵总会生出不同的感慨。这里的“情”一方面是指对学生有情,另一方面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于老师提出要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关爱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老师的同情、理解。他从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全班学生,因为用一把尺子量全班学生,量出来的只能是失望灰心,甚至愤怒。所以,于永正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从不企图把全班学生培养成“一个人”。

一个班几十名学生,我们避免不了会有偏爱个别优生,厌恶个别差生的念头。俗话说,“爱自己的孩子是理所当然,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高尚”。于老师不是圣人,但他关爱每一位学生,为每一个孩子都准备了不同的尺子,将自己深厚的爱温暖每一位学生。想一想,在平常的教学中,对于某些差生的表现,我们为什么生气、愤怒,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行为,就是因为忽略了学生个性之间的差异,是用一把尺子量全班的结果。

所谓“差生”,只不过在学习上比别人逊色一些,在其他领域里,“差生”不一定就差,许多“差生”在成人后变得很有出息,而且对老师也很有感情。我们班就有一个姓梁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这个男孩特别地乐于助人,看见老师抱着一摞本子走出办公室,他会主动上前迎接;看见班上女同学抬不动课桌,他会主动去帮忙。每每看到这些,我心里都会感动不已。因此,我们做老师的也要像于老师那样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才能彻底改变对“差生”的看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让每位学生跟着我们学习都能感到快乐,都能得到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不爱语文教学就教不好语文,更要紧的是上课要有情,只有关注了教材和学生才能体现一个“情”字,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前,先生总是找准文章的感情基调,一遍又一遍地练读,不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决不罢休。我们外出听课或看录象,于老师每次范读总是绘声绘色,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会陶醉其间,流连忘我。于老师认为,教学艺术首先是善待学生的艺术,是在师生之间的情中。因此,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总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生把自己的责任定位于组织教学,是引导、是点播、是鼓舞、是激励,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在儿童的世界里,伟大不是大海,而是溪流。

二、重感悟

书中所讲到的“重感悟”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体会,领悟其义,悟其情,悟其法。于老师在这一部分的讲述中着重讲解了他在教学中是怎样体现一个“读”字的。于老师备课先备读,拿到一篇课文他总是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一直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

三、重积累

没有读到“五重教学法”之前,我以为学生积累的内容无非是课内与课外的语言积累,而于老师所说的“重积累”,不仅指的是语言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主要靠读和背,生活和感受的积累则需要引导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亲密接触,搞好实践活动。

另外,于永正老师还注重生活和感受的积累,他认为现在学生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在加上读书少,这样一定会影响他们的理解能力的提高,影响他们良好情感的形成。他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博物馆、军营、工厂,常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城里的孩子们了解农村,让农村的孩子们了解城市……

四、重迁移

于老师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读的迁移和写的迁移。读的迁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读书方法和形成的感悟能力,去读课外书,去读报纸、杂志。于老师特别重视课外阅读,他想方设法地对学生进行号召、示范、检查、鼓励,引导学生看课外书,要求读过的书要留有痕迹,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除此之外,于老师十分重视作文训练,他先从模仿开始,根据学习的课文,进行片段仿写,如写一段对话,写人物的外貌,写一段场景,写与课文结构相同的一段话,用几句话把课文的意思概括一下,笔答课后的某个问题等等。这不正是一种由读到写的迁移吗?所以,我非常赞同于老师“重迁移”的说法。迁移,就是举一反三,就是运用。

五、重习惯

读到这一章节,不禁使我想起了这样一句话:“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格,品格决定命运。”

于老师所谈的习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在教学中,他特别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教学最大的成功。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指:爱读书报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遇到生字查字典的习惯。而运用语言的习惯则要靠反复的练习和实践才能逐渐养成。于老师还特别重视“身教”,他常把自己买的书带到学校里读,故意把自己的读书笔记落在讲台上让学生看。这一点让我印象深刻,我们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才可让他们受用一生。

读完书后,我对于老师的创新意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学的态度,对语文教学的深刻认识以及深入浅出地剖析语文教学的种种现象等,钦佩不已。合书深思,为什么于老师会对语文教学能够如此高瞻远瞩?归根结底,我想还是缘于对语文教学的挚爱,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吧!因此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像于老师一样胸怀大爱,爱自己的教学,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爱辐射到周围每个人,这样就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人民教师!

第四篇:浅谈“教什么”与“怎样教”——读《语用》有感

浅谈“教什么”与“怎样教”

——读《语用》有感

岳阳楼区马安小学

彭美会

近期读了刘仁增老师的《语用》一书,对自己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的理解与反思,也从中受益颇多,感受颇深。刘仁增老师对“语用教学”这样定义:语用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对文本语言的精准把握和学习活动的精心策划,用“语用”为核心。核心词汇“语用”包含三层意思,语用教学的概念界定,涉及语文学习的三个方面,一是理解,二是运用,三是理解与运用的内在联系。而对于我们语文教学中,语用教学实际上需要我们教师关注最基础的字词学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知,对文章中的字词句能“’g感知—理解—反应—综合运用”,这也是一种个性化感悟和体验,最终让学生内化自己的语言图式和知识体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明报“语文本体论”,就是“语文是什么,语文干什么”的问题,它直接决定了语文学科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等一系列最基础、最关键的核心的问题。

一、教什么

教师拿到一本教科书中的一篇课文,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是什么?如何确定精彩的教学内容,从《语用》一书中,有以下感悟:

1、关注教学目标

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各个学段、各年级的教学目标,以新课标为基本准则

2、关注学情

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以为课堂内容越丰富越具体越好,从而会情不自禁地出现“一言堂”的课堂,学生已经懂得,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生读不好的,教师没有关注,学生读不懂的,教师没有时间处理等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关注学情,了解学情,那了解学生的学习的学习水平,学习状态,学习经验等等,在上一堂课前,曾有老师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已知内容”“未知内容”“欲知内容”进行了详细调查,这也为这一课的教学奠定了真实有效的学情基础。

3、遵循“生本”的原则。

遵循“生本”的原则,即学生需要什么,我们便教什么了,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建构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想吻合,成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精神品质的“滋养品”可以归传为三句话:学生不喜欢的,使他喜欢,学生读不懂的,使他懂得,学生读不好的,使他读好。

如本学期在教授《凡卡》这一课中,教学内容确定过多,但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就是质疑:爷爷为什么将九岁的凡卡送去当学徒呢?凡卡这种连狗都不如的生活,他能坚持多久?最后他能等到爷爷的到来吗?这些问题学生自己提出后,通过我在课堂上的提示:爷爷的生活状况与穿着,以及寄信的细节等等。一经点拨许多学生就能解决这些疑惑,最后让下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为凡卡续写一个结尾,这也正是语言的综合与运用,令我欣慰的是学生都是为了凡卡写下了美好的结局。

虽然与课文背景条件不太相符,但这又何妨呢!让学生创造性地为文章续写补白,也是学生语文修养的一种体现。从他们写的文字中,读出了他们对凡卡同情的情感与对生活充满希望与美好的愿望。

4.教师以“素养”的心态解读文本

当我们教师拿到一篇课文,不管是自己曾经是否教过的篇目,都要认真,研读教材。所谓“素养”,刘仁增老师说: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真实而普通的读者,即看书时,不带你的意见去读,更不能以思维定势去读文章,应不含杂念,看它说什么,完了再用自己积累的东西跟它有一个思想上的对谈,从而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出社会人士。

但是“素读”仅仅是把课文当作一个纯粹文学作品来读,作为语文教师,在确定“教什么”前,还应以“语文”的眼光去读,去审视发现挖掘隐藏其中的语文元素,从而读出你对文章,语言,结构情感主旨的独特体会,读出“文本个性”才能教出你的个性与风格。

对于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语文教师注意以上四个方面后,再确定“教什么”这样才能为我们确定精彩的教学内容奠定基础。

在“教什么”问题上,读《语用》一书后,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注重语言点的展开教学,关注字词、语句、语段教学点的展开。书中《匆匆》这一课例(第73页),教师安排四个教学步骤,从读懂语言之意——发现语言之行——内化语言之法——享受语言之美。真正使学生通过文章的语言文字学习来体悟文章的情感与表现手法,从“获其言”——“得其意”——“悟其法”——“享其美”层层深入品读到运用,真正达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目的的统一。

二、怎么教(如何确定教学策略与设计)

1、切入点的捕捉:

所谓教学切入点,就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突破口,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或几个重要的词句、语段,找到它们,把它们作为理解全文或片段的突破口,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未达到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授《杨子荣借题发挥》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借题发挥”为切入点,理解含义,再读课本,从文本中读出杨子荣是如何借题发挥的,为什么要借题发挥?刘仁增老师在《语用》一书中提到,“词语”“标点”“特别的语言形式”“句式”“语段”都能成为教学的切入点。

2、语言点的展开

在意义理解中把握言语形式,得意而忘言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崔岚老师就曾谆谆教导过我们: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甚至以“得意”为唯一目标,忽略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刘仁增老师在教学中,注重从基本的语言点抓起。

这次研讨还学习了朱江华老师的《鸟的天堂》的优秀教学设计,许多老师对《鸟的天堂》这一课的教学中如何践行《语用》各抒己见,真正的做到了活学活用。对于《鸟的天堂》这一课,我个人我觉得教学的切入点可以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切入,先让学生自己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再理解文章的含义,围绕“鸟的天堂”展开教学重点。尤其对描写榕树那一段内容让学生品读后再仿写或补白,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从而也到达了语言点的展开。

总之,读完《语用》这一本书,自己受益匪浅,对“教什么”与“怎样教”这两方面有了自己一点拙见,并且对自己以后的语文教学之路有了更清晰的方向与目标。加之,这次与各位优秀教师研讨后,更加深刻地理解真正运用《语用》这一本书中精髓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积累,需要不断在反思中前进。

2017年7月初

第五篇:读《怎样解题》有感

读《怎样解题》有感

在老师的强力推荐下,我拜读了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著作《怎样解题》。通过读了这一本书,给了我很深的感触,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波利亚认为数学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会年轻人思考;他把“解题”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才能和教会他们思考的一种手段和途径。本书是他专门研究解题的思维过程的结晶。全书都是围绕一张“怎样解题”表中的问题和建议而组织的。作者在书中引导学生按照表中的问题和建议思考问题,探索解题途径,进而逐步掌握解题过程的一般规律。

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解题分为四步走:

第一,理解题目,即审题。我们都知道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能否审好题是解答题目的关键。在该部分,作者就明确的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审题,即:“为知量是什么?已知数据是什么?条件是什么?条件是否能满足?条件是否足以确定未知量?或者它不够充分?或者多余?或者矛盾?”。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常常对学生强调一定要仔细阅读题目,仔细审题,清楚的理解题目的意思。但事实告诉我们,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最普遍的不足之处——对题目的理解不完整,无法完全挖掘出题目中所蕴含的信息这一状况并没有因此而的得到改善。通过学习该部分,即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题方法,进而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这个部分对于那些学习好的,有良好的阶梯习惯的学生来说可能其重要性不太突出,但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学会审题将对他们正确解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第二,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联系。“你以前见过它吗?你是否见过相同的问题而形式稍有不同?你是否知道与此有关的问题?你是否知道一个可能用得上的定理?看着未知数!试想出一个具有相同未知数获相似未知数的熟悉的问题。这里有一个与你现在的问题有关,且早已解决的问题。你能不能利用它?你能利用它的结果吗?你能利用它的方法吗?为了能利用它,你是否应该引入某些辅助元素?你能不能重新叙述这个问题?你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重新叙述它?回到定义去”。从理解题目到构思解题方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为对于一些题目,学生即使做到了理解,但仍会感到无从下手。波利亚启发我们说“好的思路大多来源于过去的经验和以前获得的知识。”因此教师不妨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一道与它有关的题目吗?”,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曾经求解过的与当前题目紧密相关的题目,而更可能是通过变化、转换或修改叙述方式,找到与某个题目的联系点,从而“重新叙述这道题目”拟定一个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第三,执行方案,实现你的求解计划,检验每一步骤。你能否清楚地看出这一步骤是正确的?你能否证明这一步骤是正确的?正如波利亚所指出的,假如这个方案是学生主动获得的,则不容易遗忘,反之,学生则很容易找不到来时的路了。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让学生检查每一个步骤,以使解题者自己清楚的明白每一步的含义及正确性。

第四,检查已经得到的解答。这样的结果对吗?我再将答案放入

问题中进行第二次思考,你还有别的更简单的方法得出这个结果或结论吗?或者在以后的解题中,你是不是对此类的题目更加的熟悉了呢?在别的题目中,你能否利用这个结果或这种方法吗?波利亚 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题目是彻底完成了的。”因此,我们可以将任何解题方法加以改进,深化我们对答案的理解。

这样的解题思维让我受益颇大。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教师的价值在此可得到充分的体现。作为一个即将毕业,将来有可能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学习这样的解题思维,对以后找工作和教学,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波利亚认为:“学好数学不只在于练习、操作、演算,最重要的是从心底萌发出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自我归纳理解后的解题思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教师应该尽可能地经常而自然地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和建议。此外,当教师在全班面前解题时,他应当使其思路更吸引人一些,并且应当向自己提出那些在帮助学生时所使用的相同问题。由于这样的指导,学生将终于找到使用表中这些问题与建议的正确方法,并且这样做以后,他将学到比任何具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东西。

欧美的数学家曾经呼吁:“学数学的人,要读读波利亚;不学数学的人,也要读读波利亚”。通过读了这本《怎样解题》,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觉得在这一本书中,我们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普遍原则,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指数学问题,还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生活本来就是我们每天所要面临的一道题目,所以生活过程就是解题的过程。对于一个问题的求解,我想,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已经有了很深的了解。但是关于问题的求解步骤我们却是很少认真关心,求解方法的来源更加是没有时间去想,我们通常的做法只是去接受知识。因此,现在每当我们试讲的时候总是在解题过程中出现思路混乱的情况。所以学习《怎样解题》可以说是在帮助我们形成良好解题习惯,为以后走上讲台做准备。

通过阅读《怎样解题》一书,不仅帮助我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也为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基础;我也会将之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工作中去;我还会将之推广给我的学生,最终帮助他们提高解题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下载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怎样教英语》(How to teach Eglish)有感(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怎样写作》有感

    读《怎样写作》有感陈冠秀最近我拜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怎样写作文》深有感触,对怎样写作文有了一些理解。每次提到写作文,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的情景,孩子眉头紧锁,手里捧着......

    怎样教英语读后感

    《怎样教英语》——读后感 103012009125 09英教4班 赖雅艳 这本书总共有13章,分门别类,内容涵盖了多个方面,很全面的讲解了该如何教英语,包括很多很让我很诧异的细节,例如第三......

    读《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有感

    读《怎样成为一名优秀英语教师》有感本学期,我读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这本书,感受颇深。怎样做一名优秀幸福的英语教师?这个问题有人可能回答得非常完美,因为人都有......

    读《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一书有感专题

    读《怎样当老师,怎样教语文》一书有感 中洞完全小学教师:姚杰 有人问起你的职业是什么?当你说是教师时,人们会对你很尊敬。因为从古至今,教师一直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古人曰:师......

    读《上帝怎样审判》有感

    《上帝怎样审判》读后感 ——公正的定义 公正是司法审判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公正,真正地的公正又由谁或者是根据什么来判别?这也是司法审判中的一直研究的问......

    读《怎样做小学教师》有感

    读《怎样做小学教师》有感 榆树学校七年组 陈成海 在读过《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书籍之后,我利用假期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怎样做小学教师》和《陈鹤琴......

    读《英语可以这样教》有感(推荐阅读)

    读《英语可以这样教》有感 长阳县大堰乡文曲星希望小学:刘发菊 沈老师像和老朋友谈心一样,娓娓动听地叙述了自己的教学思考,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如清风拂面,让人心里敞亮。沈老......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读《孔子教做人》有感 三堡寄宿制小学 项秀兰 提到孔子,想必大家都对他有一番了解吧,他生与公元前551年,在479年因病去世。虽然孔子去世了,但他的精神学著永垂不朽! 孔子可谓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