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设计意图

时间:2019-05-15 15:2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命题设计意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命题设计意图》。

第一篇:命题设计意图

命题设计意图:

1、体现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核心,基本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发展为目标。

2、体现数学思想的运用,基本方法的运用。

3、关注差异,体现分层。能力发展的考查要有一定的梯度,能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分数,有一定的区分度。

4、关注生活,体现应用。让学生切实感受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解决好实际问题是最终目标。

教学设计步骤: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式)、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位置,本节的内容,通过本课的操作、观察---揭示—关系,探索—与---关系,特出----重点。对后面相关内容的作用,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情分析:了解所有学生,1、包括学习基础(知识基础、活动经验基础)、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学习兴趣和动机、对数学的接受能力。充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交流。通过反思,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的认识。

设计理念:

1、本节课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贯彻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指导思想,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的内在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教学过程采用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把反馈矫正,评价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探究性思考题,巩固性、形成性、达标性练习及时检查学习效果。教师及时的肯定,表扬激励,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校激情,感受在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

3、在整个知识过程中重视四基的教学要求,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

4、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辅助作用,使学生形成技能,发展技能。总之,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特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放在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位置上,了解学情,捕捉信息,为学生服务,使教与学融为一体。

结果目标行为动词:

了解(知道、初步认识);理解(认识、会);掌握(能);运用(证明)

过程目标行为动词:经历(感受、尝试);体验(体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求---,能说出---关系,能解决------问题,经历-----培养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体会------练习,通过运用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感知------不同作用。

3体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经历-----过程。

2、理解----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过程,总结-----规律。

第二篇:作文教学要重视命题意图

作文教学要重视命题意图

材料一: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这样的评论:“花之绝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非名花。”根据这段话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材料二:俗话说:“牡丹花大空入目,枣花虽小结成实。”就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写则

议论文,题目自拟。

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各自作文,命题立意却是截然不同的。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命题者提到了两种事物,对等地指出了它们的优点和缺点:牡丹花好看但不结果实,荔枝好吃却不开花。这就很明显地告诉我们,命题者没有厚此薄彼,即没有表示褒贬之意。我们就此材料写作文的时候,也就不该只凭自己的好恶去妄加褒贬。所以我们可以命题《各有千秋》,《伯仲之间》等于之类似的题目,从牡丹花的赏心悦目,愉悦人的性情,从而使生活丰富多彩,充满情趣,并能解除人的疲劳等方面去肯定它的观赏价值;从荔枝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调剂人们的生活,增强体质,美容保健,去肯定它的食用医保价值。至于它们的缺点也应涉及到,同时说明对任何事物都不应求全责备的道理。这样,此文的立意角度是“褒”而不是“贬”。如果把着眼点对准它们各自的缺点,或者凭自己的意愿对一方的缺点大谈而特谈,也就与材料相悖而出现谬误了。以上所述的意思,也只是就事论事,文章一定显得单薄,所以,还应进行类比论证。由牡丹的观赏价值联系到人们精神生活的需求,由荔枝的实用价值联想到物质生活的不可忽视。把两者的作用辩证地统一在一起,文章的内容就充实而深刻了。

材料二就大不一样了,从命题者的意图上就能看出褒贬之意了,即褒扬枣花而贬抑牡丹,这是要我们从实用价值上做文章。我们命题立意是要遵循这一原则,可命题《“结实”精神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等题目,从“牡丹花大空入目”联想到有些人只注重外表,腹内空空,华而不实,结果害人害己于事无补;有些地方楼堂馆所堂而皇之,光鲜亮丽,百姓们却有看不起病的,孩子们有上不起学的,市民有住不起房的,结果是百姓怨声载道。从“枣花虽小结成实”联想到有的人朴实无华甚至貌不出众,却有为社会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积极用知识武装自己,终于为人类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有的地方官员办公的地方还是七十年代修建的平房,但他们人民个个有医保,学校无危房,教学设施属一流,人民都赞扬他们的实干精神。这样用对比论证的手法,否定一方,肯定一方,把人们应有的道德风貌予以充分肯定,鼓励人们去创造更大的人生价值;弘扬正能量。

对这样的题目是否可有异议呢?比如采取批判那句俗语的态度,命题为《不该厚此薄彼》,主张既肯定枣花也赞美牡丹。我以为绝不能那样做,应为这不是平时练笔可以多角度理解,而是按命题者的意图去命题立意的,所以应该遵循命题者的意图去细心揣摩,结构成篇,而不该节外生枝,标新立异。

此外,一则材料可能涉及许多对象,但若批准了其中的陈述主体就把握住了材料的重点。

材料三:山坡上有一巨树的残干。据说,它的存在已有400多年了。当初,它只是一株树苗,在漫长的生命过程中,曾被闪电击中14次,经过了无数次的山崩和风雨的摧残。然而,它顽强地生长为一棵大树。可是,后来飞来一群甲虫,开始由树皮往里吃。它们微小的却不停的攻击,渐渐摧毁了大树的内在力量。它终于毁在一群人类可以用两个手指捍碎的甲虫面前。

分析:这则材料寓意深刻,但同时干扰因素也很多,学生容易在审题立意中出现偏差。通过分析可知,材料是把树放在两种情况中对比:一是成材前,虽然遭受了闪电、山崩和风雨的巨大摧残,但仍顽强成材;一是成材后遭到微小的甲虫攻击,却毁灭了。陈述的主体显然是树而不是虫。因此,立意应为“成绩面前不骄傲”“要防微杜渐”“要消除不良因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等。可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把着眼点放在小甲虫上,放在大树的成长上,如“要锲而不舍”“团结就是力量”“逆境出人才”等。这些立意显然未从总体上把握住材料的陈述主体。

要辨析材料中关键语句所包含的某种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目的关系等偏正型关系。因为,这类关系的句子,其表意重心往往在正句上。

材料四:晋朝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讲述了一位渔人游历“世外桃园”的故事,幻想出一种安乐闲适的生活,后人用以比喻没有矛盾的安乐之地。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

分析:有些学生看到这则材料会不假思索地确立“要有理想”这类的立意。其实,整则材料从句间关系看为转折关系,当依正句“然而,愿望再好,也只是空想”立意。因此,最佳的立意应是要直面现实,正视矛盾,在矛盾中拼搏发展。

第三篇: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设计理念:1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为导向,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真正体现三维性和准确性。2教学目标设计应该发挥其应有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以激发起求知欲。

1、根据部编教学要紧贴文本,加强人文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走进生活,一课一得等理念

2、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 等,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3、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4、新大纲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训练学生阅读一般的现代文,能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思想内容和思路,了解基本的写法,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

二、使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

三、初步学习各种阅读方法。

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能力训练”的“阅读训练”项中特别强调了“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我校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的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上。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较差。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在此基础上增加阅读量,并注重对学生语感的培养。精读课文”等等。

5、这样的导入可以让学生预先了解美的多种形式,为理解文中先抑后扬的手法打下基础

6、通过配乐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情激情 重点指导朗读哪一节: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活动、独立思考的机会。

7、课外作业的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的知识。

8、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并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9、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注重培养创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0、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具体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本文是一篇浅易的文言文阅读课文,教学任务既要表现在积累文言知识又要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借此读懂其他文言文 亮点与特色: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有效突破重点难点2准确把握学生现状,有效促进学生思考3倡导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积极性4增强学生参与课堂热情,体验成功乐趣5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5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原则,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课文。6指导学生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高,发言的人多7问题贴近学生实际,难易度适中8重点突出,从理解什么难点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爱国主题 9朗读、研读相结合,注重阅读方式的多样化

不足与建议:1教师介绍,学生被动接受,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2活动表面化和形式化3教学实践和新课程理念存有差距4学生的主体缺失等。5不少问题停留在梳理课文内容这一较浅的层面,问得也零碎。6有的教学内容有交叉,两个问题差别不大。

活动设计要求:1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新课程理念2紧扣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准确3突出主体地位,符合认知规律4设计新颖有创意,注重兴趣激发5贴近实际生活

活动设计思想:1能够体现教育教学一般规律2符合学生认知的特点3突出整体地位4突显学生精神和实践能力

试题选材评价:贴近学生实际,话题具体准确,材料选择与学生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材料使用合理,问题与材料紧密。紧扣教材,将事例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较好地激发学生思维。根据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语文技能要求: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情节和主题的把握上。要通过引导学生熟悉课文,在充分了解屠户与狼之间攻防转换和最终结局的基础上加以解决。教学设想:

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像,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感情地去读诗,去品味语言,去大胆想像,去体会诗人的感情。《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架设生活与教材相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使小组合作、讨论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合作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阅读理解、感受、体悟园林建筑的自然美,让每个学生从心底热爱自然。

教学反思的内容:反思教学理念、反思备课过程、反思教学设计、反思师生关系、反思教学得失。

教学反思的方法:通过行动研究法进行纵向反思(和自己的过去比),通过比较法进行横向反思(听同事的课与别人),通过经验总结法进行个体反思,通过对话法进行集体反思等。

作业布置的目的:作业布置是教学工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其主要目的是巩固、拓展、延伸所学知识,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

作业布置的要求:内容要精选,形式要多样,难易要适度,总量要适当,设计要把关。

当前课堂情境创设中存在的误区:主观臆造,脱离生活实际;追求趣味性,远离课程内容;追求表面热烈,情境流于形式。方法:拓展教学情境的类型;紧扣学科特点、针对教材内容创设情境;针对现实社会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四篇:教学设计意图

开 启 智 慧

润 泽 生 命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本着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理念来进行的。本节课主要通过两个模块来进行的,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教学中设计了达成学习目标相对应的评价方式,力求做到使目标、教学活动、评价一一对应,达到一致。

在本节课中首先设置三个问题的知识回顾,这三个问题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是有目的的。既能巩固旧知,又能对本节教学有帮助,为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必要的知识铺垫。

在第一模块电阻的串联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串联总电阻是变大还是变小”,而知识回顾的第3题此时对学生猜想起作用,能使学生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在课堂上学生经历“由猜想到实验验证”的实验探究过程,从感性上认识电阻串联之后总电阻变大了;又初步体验“理论推导”的解决问题模式,从理性上认识了串联总电阻与分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建立“等效替代”的方法理念。

在第二模块电阻的并联的教学中,教学环节与第一模块很相似。有了探究电阻的串联作为基础,同学们很容易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但是,在进行实验与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并联比串联还是有一些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做出必要的点拨与指导。

两个模块完成之后,利用一个综合练习巩固本节的两个学习目标。本人认为本节课习题的设置不易过难,学生会完成简单的计算即可,本节的目标就可达成。

由于正处于“目标—教学—评价”三者相一致的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所以教学中肯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定会吸取采纳,以求成长!

蜊江中学

第五篇:教学设计意图

关于《青海高原一株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 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关键在于我们面对一篇教材能做到深刻、准确、全面地解析。在此基础上,从学生实际需求来考虑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确定后,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出有效的教学问题。简单概括之,就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陈述我们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认识。

作者陈忠实是土生土长的西北人,他血管里流淌着西北汉子刚毅的血液。也只有这种不轻易屈服命运的顽强人格,才表达出这般刚性的文字——《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散文以凝练、厚重的文字,大胆的猜测与想象,将一株生长在青海高原上的粗壮的柳树呈现在人们眼前。也许在有些人眼里它是一株极其平常的柳树,但是当我们走进它、读懂它,你就会对它身处逆境所表现出的顽强精神产生敬畏。这棵神奇的柳树,傲然挺立在青海高原上,成就了青海高原上一个壮观而独特的风景,它似乎在告诉人们,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不可或缺的是生活的毅力与韧劲。从本文表达上看,文章既有词句华丽流畅、气势磅礴的工笔细描式的实写,又有天马行空、大刀阔斧式的想象,还有厚重蓬勃的直抒胸臆。这样的文章,在我们成人读来激情澎湃,思绪万千,但在教学中实施起来,却往往觉得那是一份不能承受之重。

二、目标的设定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文章对柳树的工笔式描画,用苍凉、恶劣的高原环境衬托,以及用家乡灞河的柳树进行对比,意在突显柳树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应通过引导学生对相关语言文字的理解、赏析,感悟出文章的主旨,同时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以促进学生语言的内化,这是高年段语文教学的年段目标,也是这课时教学的主要目标。其次,基于文章表达特点,我们在这课时中,引导学生理解青海高原的苍凉,然后用对比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对柳树所起的衬托作用。

三、教学设计的意图与思考

1、整体设计构思

教学设计的源头是教材内容、文章表达方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这篇散文以青海高原苍凉、恶劣的环境衬托、对柳树工笔式的写实、天马行空的猜想与想象以及用家乡灞河柳树的对比,来凸显柳树生命力的强大和精神的顽强。基于这一表达特点,我们设计了三个组块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1、文章对柳树工笔式的写实部分;

2、青海高原的环境描写部分;

3、作者天马行空的猜想与想象部分。这个三个部分也就是散文的“形”。根据散文神聚的特征,我们设计了用“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一株令我望而敬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这一灵魂的句子把三个组块串联起来,设计了由“柳树的外形——青海高原的环境——作者的猜想与想象”这样一条教学主线。

2、细节的处理

这篇散文语言凝练、厚重。部分看似很普通的词语却极显张力。例如作者对柳树树干、树枝、树叶的颜色描写中用了“生铁铁锭的色泽、锻铸”这样的词语。之所以用这样词语来描写柳树的颜色,实际上是作者对柳树的刚毅、生命力强大的肯定与赞颂。因此,我们设计了用替换词语进行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对柳叶颜色的描写,以求得学生的意会。当然设计中,我们对环节的过渡,句子的理解,朗读等细节方面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3、教学方式的选择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采取了把学生引领到学习内容的组块上去,然后用富有驱动力的话题,激发学生去自读、理解、感悟,再通过朗读外化自己的理解。在第一、第二两个组块中,我们主要引导学生自读——想象——感悟——朗读;然后通过一二两个组块的对比朗读,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第三组块中,我们除了上述要求外,还设计学生提炼、归纳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要求学生默读六七自然段,说说这株柳树在生长过程经历哪些艰难困苦就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另外在多媒体运用方面力求简单实用,主要把呈现一些青海高原的图片,让学生对青海高原苍凉、恶劣的环境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总之,既有整体的把握,又有细节的精彩;既有内容的理解,又有文字的训练;既简约,又富有实效是我们对课堂教学的理想追求。当然,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此我们由衷地希望各位专家评委和老师们指出我们的不足。谢谢!六年级组

下载命题设计意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命题设计意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本设计力求跳出传统的讲读法这一思维定势,突出朗读技巧功效,将点拨教学、情境教学与朗读教学相结合,强调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

    教学设计意图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 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

    《掌声》设计意图

    《掌声》教学理念和策略: 本课的设计理念是:引领学生从阅读出发,钻进文字的里面,透视到文字的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 ,亲历情感体验。基于上述理念,我采取的教学......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语文)(范文)

    2018年宁波中考各学科命题意图(语文) 语文命题意图 一、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深入思考中考命题导向 2016年秋季开始,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始使用统编教材;去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语文......

    欢庆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篇一:欢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欢庆》教学设计 篇三:欢庆教学设计 二年级《欢庆》教学设计将台学校 李雅琴一、概述:《欢庆》这首小诗,大部分诗句是采用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找 规 律” 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设计:张影 评析:姚文华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P115页“找规律”。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意贯彻《......

    Unit5教学设计意图

    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Section A (1a-1c) 设计意图 一、教学内容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section A (1a-1c) (教材P33)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意图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意图 三年级语文组滕霄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经过组内的教研,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目标。 一、 以“创造”为中心,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