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大学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http://maths.ccnu.edu.cn作者: 管理员日期:2009-10-27
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学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在教育史上,有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学生观,主张教师中心论。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绝对的权威,强调发挥教师的绝对支配作用。学生是被动的客体,是教学的对象,是贮藏知识的容器。教师多采用注入式灌输法,对学生灌输一系列理性的知识和规范。也有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现代学生观,主张学生中心论。他把学生的发展视为一种自然的过程,教师不能主宰这一过程,而只能作为“自然仆人”去引导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不能多加干涉。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教学要适应学生,要研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一切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和“助手”。
2007年,某大学对该校毕业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一个问题是:“大学四年中,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结果大多数学生选择了空白。为什么学生想不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教师呢?该校党委书记对调查结果很痛心,说:“现在很多的大学老师没有具备一位好教师应有的素养,为人师表做得不够,所以出现这样的调查结果也是预料之中的。”
笔者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虽然错综复杂,但教师不正确的学生观是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学生观支配着教学行为,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教学必须服从、服务于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标。然而,长期以来,传统学生观在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置学生于被动、从属地位,把学生仅仅当做受教育者。在教学中,师生之间是“授受”的关系,学生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自主权得不到尊重。受此影响,大学教学凸显“重知识轻能力、重共性轻个性、重灌输轻引导”的特征,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学生失去了探索知识的机会,也失去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在不正确的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自然对学生的发展影响不大。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呢?从培养创新人才的视阈看,大学教师要树立的正确的学生观就是现代学生观。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尊重。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会学生去发现真理。”教师不应简单地把教学当做学生消极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的过程。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等。再次,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不仅要认识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最后,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思想。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知识、能力、人格、品德等方面着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学时报》(2009-10-27 B4 视点)作者:刘尧
第二篇: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作者:无名钱包 于 2012-02-02 09:26:36 发表只看该作者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名利观
名利之心人皆有。但名利又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对待名利,在不同人的身上有不同的价值。科学看待名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在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促进党政廉政建设上,显得更为重要。
名利是无时不在的诱惑。常言道:“当党员的,做事不贪图个人名利。”当遇到或提升晋职,或发展受限;或一帆风顺,或事事艰辛;或贪图享受,或甘于清贫这些名利得失的考验如影随形时,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名利。古有诗人郑板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又有著名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告诉人们淡泊世俗名利。否则,贪得再多、捞得再足、地位再高,待到东窗事发时也只能是南柯一梦,每个党员干部应引为鉴戒。
如何看待名利,是检验一个人品格的试金石。对共产党员来说,个人追求是与党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党员干部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要做慎独慎微、淡泊名利的坚守着。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
时下,的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恶实干而好虚名,吹泡泡、说大话,不仅不为民谋利,还与民争利。共产党人不是不要名,这名首先是勤廉之名,是创先争优之名;不是不要利,这利首先是国家的利、是为人民谋福利。“争名于朝,夺利于市”,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共产党人要事事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要达到忘我境界;要能不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要不图名利奉献人民。
所以,在名利面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始终保持一份清醒,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以和平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唯有如此,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第三篇: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
党员干部要正确树立“五观”
开展“五观”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倡导正确的忠诚观、对待观、成长观、进步观、位置观,是有针对性地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现实需要,是切实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具体措施,对于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政治素质,营造心齐气顺的工作氛围和人文环境,进而凝聚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为政修德为先,修德首在忠诚。对党员干部来说,忠诚是首要的政治品德,是基本党性原则。树立正确的忠诚观,就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忠于党不仅是入党时的誓言,更是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坚定理想信念,不仅是一个感情问题、态度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性问题。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强化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组织、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忠于国家,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员干部的神圣使命。党员干部作为国家公务员,必须忠于国家,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热爱祖国,忠于宪法,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保证政令畅通,维护政府形象。
忠于人民,既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句句不离“民”字,字字饱含着爱民深情。党员干部要做党的宗旨的自觉实践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将忠于人民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二、树立正确的对待观,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自己
树立正确的对待观,要求党员干部以睿智的思维、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心态,做到“三个正确对待”,忠诚地对待组织,真诚地对待他人,严格地对待自己。
正确对待组织,要有感恩心,懂得知恩图报。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自觉置身于党组织之中,而不能游离于党组织之外。要强化组织观念,始终相信组织,紧紧依靠组织。要感激组织培养,多为组织着想,多替组织分忧。要认真执行组织决定,严格遵守组织纪律,自觉接受组织监督。
正确对待他人,要有诚信心,懂得知人之长。“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诚信已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做人、立世的一种根本,守诚则守本、守信则守根。对待他人,要讲诚信、讲宽容。多看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宽以待人,坦诚相见,多一些信任少一点猜疑,多一些赞许少一点妒忌,多一些包容少一点挑剔,多一些谅解少一些结怨。要有容人的胸怀
和雅量,容言、容人、容事,既要容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
正确对待自己,要有平常心,懂得知足常乐。正确对待自己,既不能妄自菲薄、悲观失望,也不能好高骛远、夜郎自大。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恰如其分地评价自己,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要清醒的看到自己不足和短处,善于自我完善,不断地修正身心、锤炼党性。不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懂得知足常乐,在保持平常心的基础上要不失进取心。
三、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在实践磨炼中成长,在干事创业中成才
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胡锦涛同志指出:“凡是在各种领导岗位上有所作为、成绩突出的干部,都是注重实践锻炼特别是基层实践锻炼,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这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性的现象。”
干部成长是在勤奋学习中积累的,要在善于学习中提高素质。天下最益智者,惟乎学习。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学习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是党员干部成长成才之基。既要向书本学习,又要向实践学习,更要向群众学习,做终身学习、善于学习的模范。
干部成长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砺的,要在实践锻炼中增长才干。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不深入实践,不了解基层,很难与普通群众有深厚感情。只有在基层摸爬滚打过的,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才会对群众有深厚感情。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朝下走,主动到基层去,到艰苦困难的地方去,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干部成长是在敢于担当中历练的,要在干事创业中体现价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树立“创先争优、勇争一流”工作理念,克服浮躁情绪,勇挑重担,敬业奉献,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上,把精力集中到创业上,把本领施展到发展上,多干抓基层、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建功立业、健康成长。
四、树立正确的进步观,共同进步,共创事业
党员干部政治上进步、职位上晋升,其本质是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提升,是一种责任的提升。追求个人进步的理想是人生的一种积极态度,树立共同进步的理念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大力倡导你进步我进步、大家都进步,先进步的人帮助后进步的人的共同进步观。
对待组织安排要服从大局。党组织选拔配备干部不仅是好中选优,也要考虑到年龄、结构、专业等方方面面的因素。每位同志的职务安排,都是事业发展、工作推进的需要。当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不一致时,应从大局出发,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不能简单的牢骚攀比,更不能剑走偏锋,搞跑官要官、拉票贿选。
对待自己进步要有平常心。不得意于一时的进步,也不埋怨于一时的挫折。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进步了,更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自吹自擂,不居功自傲,不盲目尊大,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对于一时的挫折,要以平和的心态经受个人进退留转的考验,以优良品格和一流业绩保持良好形象。
对待他人进步要见贤思齐。有的看到别人进步就不舒服,或以言语中伤,或做手脚损人。到头来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青山不碍白云飞。同事进步了,自己要打心底里为之高兴,并真诚地帮助他人进步。同时,把他人的进步看作对自己的鞭策,虚心向先进看齐,善于汲取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激励自己。
五、树立正确的位置观,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也即职位,是履行职责的岗位。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是党员干部对待位置的基本准则。要正确看待位置,十分珍惜位置,时刻摆正位置,在其位尽其责,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奋发有为,以有为争有位,以有位争取更大作为。
位置是有限的,是前任让出来的。领导职位的配置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因为位置的确定性和有限性,不可能使每个人都有非常合适的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对位置要有正确的认识,做到追求而不苛求,珍惜而不哀怨。让出位置的干部要有风格,不抱怨;得到位置的干部必须懂得珍惜、干出成绩。
位置是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创业的。一个人职位的升降,与自身条件和客观机遇有很大关系,但最终是由党和人民给的,是用来干事的。职位意味着责任,领导意味着服务。要以平常心看待名位,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必须尽职尽责、尽心尽力,把本职工作做好,这才是最重要的。
位置本身是平等的,没有好坏贵贱之分。刘少奇同志接见时传祥时说过,革命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每个人虽然岗位有所不同,职务有高有低,但都有一个共同的责任,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优秀的人,总是位置在选择他;平庸的人,才会东张西望地选择位置。
“五观”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但并不是孤立的,相互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忠诚观是“五观”的核心和基础,没有正确的忠诚观,其他“四观”便无从谈起。只有牢固树立正确的忠诚观,才能正确对待组织、对待他人、对待自己,才能健康成长。总之,要大力倡导团结和谐实干的风气,着力营造心齐气顺劲足的氛围,这样才能实现你进步我进步,大家共同进步,才能够各得其所,各展所长,在各自位置上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
强化组织学习优化学习模式
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员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大熔炉和学习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的大学校。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以党组织为主导、以党员为主体,增强党组织学习功能,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强化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建构学习共同体,提高学习成效。
加强学习是全体党员的共同权利和共同义务。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求全体党员树立现代学习理念,激发学习动力,磨练学习毅力,提高学习能力,塑造学习型党员,推动自我超越。党员个体学习是党员自我提升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学习型党组织不是学习型党员个体的简单相加,强调党员基于共同组织目标的有机联结和深度“耦合”,强调通过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里的组织学习,其本质是合作学习。合作是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构成社会文明的基础。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社会主体的互信不仅促进主体之间“心约”的订立和忠诚感的塑造,而且促进合作多样性的产生,合作则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体的互信。党员作为学习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体,在合作与信任的良性互动中,开展同质化的合作学习和非同质化的合作学习,有利于深化理论武装,凝聚群体智慧,共谋发展方略,推动工作创新。换言之,与个体学习相比,组织学习更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组织学习应是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党组织要在抓好党员个体自主自治式的分散学习基础上,强化多元主体互动共享式的组织学习,推动学习模式转型升级,提高学习方法途径的科学化水平。
组织学习要着眼全体党员,区分不同层次,搭建组织载体,强化互动交流和思考创新,实现新思想新知识新经验的多元共享。党委(党组)中心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职学习、提高素质能力的重要组织载体。党委(党组)中心组要把握“学理论、议大事、转观念、出思路、建班子”的功能定位,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在自学、听辅导报告、专题调研和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以举办务虚研讨会、学习成果交流会等形式,深度汇谈、系统思考,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的组织学习,优化方法途径,严格规范管理,增强学习效果。党的基层组织既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也是基层党员学习的重要组织载体。党的基层组织要从完善组织生活入手,强化学习功能,推动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保障基层党员在组织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使组织生活成为平等主体平等汇聚平等交流的民主平台。基层党员以平等身份围绕学习议题开展“民主恳谈”,是党内民主在学习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制度,让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成为基层党员组织学习的有效载体。
组织学习意味着党员在党组织内不同层次、不同时空的多元汇聚和良性互动,离不开以共享价值为核心的精神动力的强力支撑。推动组织学习,要把握党员的角色心理,培育科学的组织文化,以赢得党员对组织生活的合法性认同和支持性参与。这样的组织文化本质上是党组织内部的和谐文化,为全体党员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支撑。从过程文化的角度来看,作为和谐文化的组织文化意味着党员对自身在组织生活中的角色功能持积极的看法,并产生采取角色行动的积极态度;也意味着党员对党组织的忠诚和对其他党员的信任,进而产生与他人通力合作的积极意愿。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合作文化。党组织要把握人的趋社会性特质,加强合作主体的文化塑造。作为合作文化的组织文化强调组织成员之间的功能性合作。这样的功能性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层次性。通过相互学习、互动学习实现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共建共享是当代组织成员之间功能性合作的首要价值和基本形态。这样的组织文化内蕴学习文化,强调组织学习生活化、组织生活学习化。学习文化是学习型党组织应有的文化形态。党组织要把握学习文化的特质,加强马克思主义学习观教育,让相互学习、互动学习成为党组织内基本的合作关系,推动组织成员学习模式的现代化转型。
创先争优活动是全党范围的重要竞赛活动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巩固和拓展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我们应该从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高度,深刻认识“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创先争优”活动,从党组织角度看,要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从党员角度看,要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因此,这项活动是组织行为和个体行为的统一。
党的先进性,最终要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广大党员的能力素质体现出来。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提高党员的能力素质?方法措施是多方面的,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的经验,开展经常性的“创先争优”活动,是一条重要、有效的途径,是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践证明,适时在全党开展集中教育活动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伟大创举。”“创先争优”活动也是一次在全党开展的集中教育活动。同以往党内集中教育活动比较,这次活动除了在教育活动背景、任务、内容、做法上有自身特点外,突出的特点表现在它的主题上,就是在学习教育的基础上“创先进、争优秀”。过去,各行各业也开展各种类型的“创先争优”活动,但都是局部性的、临时性的,而这次“创先争优”活动是在全党范围开展的,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它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在全党范围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建工作方式的创新,标志着党的建设向着规范、经常、实效的科学方向发展。
“创先争优”就是“创先进、争优秀”,它的实质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开展的竞赛活动。竞赛就是“竞争比赛”,是一种重要的、普遍的社会活动。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体育等各种社会活动中,竞赛是一种重要的竞争激励机制,对于提高能力、促进创新、推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竞赛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是促使人们在竞赛活动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勤奋学习、提高能力,努力工作、创造优异的业绩。在一个组织中开展竞赛活动,虽然表彰奖励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是少数,但这不是根本目的,最终意义在于使组织成员的能力素质普遍提高,组织的整体功能得到增强,从而有效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因此,竞赛是一种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组织行为。
能力心理学认为,人的能力素质可以通过从事一定的活动来提高。但是,长期从事某种活动,一旦形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能力反而处于静止状态,难以进一步提高。竞赛活动是一种竞争激励机制,在竞赛活动中,提出新的要求、新的目标,能够充分激发人的激情、思维、意志,极大地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竞赛活动,对个人来说,能够有效提高能力素质;对组织来说,能够增强整体活力,保持和发展组织的先进性。“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发展;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也能够在竞赛中体现、在竞赛中提高。因此,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有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有效提高广大党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党内一项重要的竞赛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应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力求实效,应注意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要明确目的要求。任何一种竞赛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创先争优”活动不能为竞赛而竞赛,总体上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来进行,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活动,要紧紧围绕推动本行业、本地区、本单位的发展来进行。“创先争优”活动不能离开发展大局、脱离中心工作来进行。
第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创先争优”是全党范围的竞赛活动,要求每个基层党组织、每个共产党员都要积极、认真地参加。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把注意力放在扶持少数“先进”和“优秀”上,而要推动活动普遍开展。“典型”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树立“典型”是重要的。“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表彰少数“典型”,而是要通过普遍竞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进一步发展、使每个共产党员的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既然是竞赛活动,“先进”和“优秀”要在竞赛中体现出来,“典型”应该在竞赛中产生,而不是特意“扶持”出来的。这样的竞赛活动才能产生互相学习、相互激励的作用。
第三,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科学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对于任何竞赛活动都是重要的。有些竞赛活动,出发点是好的,形式上也是轰轰烈烈的,为什么效果不好?原因就在于考核激励机制不科学。考核要有标准,标准要科学、具体。“先进”和“优秀”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要用一定标准来衡量和认定。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标准是“五个好”,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是“五带头”。在基本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原则,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岗位,对于“先进”和“优秀”还应该提出具体要求。在竞赛活动中,激励机制要具有普遍性、层次性,不仅对少数“典型”产生激励作用,对大多数人也要产生激励作用,要避免出现少数人“积极”,大多数人“不积极”的现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要建立具有层次性、普遍性的激励机制,吸引每个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积极主动参与,才能推动活动普遍开展。
第四,要注意克服随意性、临时性,避免形式主义。在生活工作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好事情要认真去做,才会有好效果;再好的事情,不认真去做,不会有好效果,甚至会产生消极后果。要总结我们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一些重要工作,理论上大家都说很重要,但实际上并不认真,敷衍了事,上下应付,走过场、搞形式主义,浪费了各种资源。对于“创先争优”这样在全党范围开展的重要竞赛活动,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采取具体措施,严肃检查考核,才能取得切实的效果。
第四篇: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三观”
本文是习近平同志2010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其中就包括看干部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围绕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我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性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权力观是关于国家和社会权力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概括起来是两句话: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前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来源和基础,后一句话指明了权力的根本性质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事业观主要是关于事业方向和事业道路的看法,决定着人们采取什么样的事业态度、遵循什么样的事业精神、追求什么样的事业目标。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面对两个方面的事实。一方面,像孔繁森、郑培民、牛玉儒、王瑛、沈浩等众多优秀干部,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焕发出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们牢固树立和忠诚实践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言行一致地回答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人生最高追求和最大价值这个根本问题。另一方面,确有一些党员干部在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面前栽跟头、吃败仗,甚至堕落为腐败分子。之所以这样,归根到底是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这两个方面的事实,是我们认识领导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重要性的活的教科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近年来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一些严重腐败案件,警示我们必须把解决好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问题作为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干部队伍建设正处于重要时期。“50后”、“60后”干部中不少人已成为各级领导班子的骨干,“70后”、“80后”干部正在成长起来。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大都学历层次较高,专业知识较好,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富有开拓精神,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要看到,现在在职的领导干部相当一部分人没有直接参与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人没有“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挫折的亲身经历,更年轻一些的干部也没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工作经历。由于缺乏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和艰苦复杂环境的考验,一些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是:政治上理想信念不坚定,是非观念模糊;思想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违背党的宗旨和纪律;组织上拉关系、找靠山、搞小圈子,个人凌驾于组织和群众之上;工作上为了个人所谓政绩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惜劳民伤财;作风上丢掉了艰苦奋斗的传统,图享受、摆阔气,严重脱离群众;廉洁上对自己要求不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谋取私利,等等。这些情况说明,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点加强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党性修养很有针对性,抓住了当前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要害。
二、树立正确世界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
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解放与发展的科学,是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最科学、最完整、最严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自己思想的理论基础,认为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始终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毫不含糊;才能正确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诸多矛盾中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上下功夫。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把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为之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6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族牺牲70多人,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2050人。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样,在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许许多多共产党员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英雄壮举,也是因为他们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一些领导干部蜕化变质、堕落为腐败分子,根本原因在于放松了世界观改造和思想道德修养,背弃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无论社会怎么发展,无论经济怎么繁荣,如果放弃了对崇高理想信念的追求,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不可能巍然屹立于世界。这个真理,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铭记。
世界观决定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到哈尔滨,提出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他说:“我们必须吃苦在前,只有把人民的事情办好了,我们共产党人才可以考虑办一办自己的事。如果我们党员队伍中出现了先为自己办事的人,那就要毫不客气地把他开除出革命队伍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人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领导干部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应当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真正按照这样的原则对待物质利益和个人追求,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念、爱憎观念、善恶观念、美丑观念、得失观念、苦乐观念、荣辱观念,才能使自己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生活充实,也才能做到淡泊名利、克己奉公、无私无畏、勇往直前,毫无保留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三、树立正确权力观,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我们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和掌握几条:一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和实现的,都是属于人民的;二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在全国执掌政权,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三是我们所有党员和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绝不允许搞任何形式的以权谋私。
60年长期执政,历史条件和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确有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对待和使用权力。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想问题、办事情不怕群众不满意,只怕领导不注意,逢迎拍马、唯上是从;有的认为权力来源于个人努力、个人奋斗,把“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奉为信条,滥用权力甚至以权谋私。这些思想和行为同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背道而驰。如果奉行这样的权力观,不可能不出问题、不犯错误。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是领导干部掌权用权的本质要求。领导干部无论官当多大、权有多重,都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且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越应该作出成绩,越应该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古人讲:“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就是说,公正是为官之本、用权之绳。现在领导干部出问题,很多是出在用权不公上,干部群众对一些领导干部用权不公也有不少意见。我们共产党人掌权用权,最重要的是要出于公心,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拉帮结派,严格按照党的用人标准和政策办事。
权力的行使与责任的担当紧密相联,有权必有责。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应付、得过且过;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戏剧《七品芝麻官》中有一句台词,叫做“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共产党干部的境界和责任感,总不能连一个封建社会的七品官还不如。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事业就越有希望。党组织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给我们提供为人民服务的大舞台,这是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珍惜使命、不负重托,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有权力的地方必须有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种历史现象屡见不鲜。邓小平同志讲:“共产党员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了也不好。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总是好一些。谨慎总是好一些。”领导干部工作上要大胆开拓,用权上则要谨慎而行,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有了监督,领导干部就可以在自律的同时再加上一把保险锁。不要以为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是跟自己过不去。如果排斥监督,一意孤行,出了问题,犯了错误,是谁跟谁过不去呢?还不是因为拒绝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与帮助而自取其咎!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中,领导干部要大力发扬民主,切实尊重和维护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鼓励广大党员讲真话、讲实话,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坚决反对搞“一言堂”、个人专断。“一把手”还要注意,不要把自己身边的人都搞成唯命是从的人。领导干部要敢于坚持原则,严肃地而不是敷衍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推动党内生活真正形成和保持是非功过分明和团结向上的风气。
四、树立正确事业观,殚精竭虑干好工作
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了近90年,所干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老一辈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集中力量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事业顺利时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遇到曲折和挫折时同样要满怀信心、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在现阶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个人的追求和价值都应当体现在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之中,任何离开党和人民事业搞所谓“个人名利”、“个人奋斗”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有的领导干部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领导干部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群众观点,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领导干部现在都很忙。忙什么?绝大多数同志在忙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实事,忙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急事、难事。也有一些同志在忙形式主义的会议、讲话,忙迎来送往的仪式,忙个人的事情。领导干部都要在干事业上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为了干成事业,要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所谓真干,就是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真正诚心诚意、尽力尽责、一干到底。所谓实干,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所谓苦干,就是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知难而进,埋头苦干,把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精神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所谓巧干,就是尊重客观规律,讲究工作方法,坚持改革创新,以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努力工作,力求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当前正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是推动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有利契机,也是对干部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检验。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先进和优秀,首先要体现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上。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作为党员干部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教育他们带头学习提高、带头干事创业、带头服务群众、带头廉洁自律、带头弘扬正气,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骨干作用。
我们常说党校姓党。这就是说,我们共产党的党校,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是培养和提高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才干的大学校。经过党校学习培养的党政军各级领导干部和各条战线英雄模范,真是成千上万。党校的历史是用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光辉业绩写成的。同志们到这里来,是一种光荣,也增加了一种责任。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党校培训的一个基本目的。各级党校要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党校的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式,都要有利于加强对学员进行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教育。学习是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的重要基础。坚持在学习上双管齐下,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坚持党性修养和锻炼,这样才能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丰富智慧,才能使自己谦逊起来、成熟起来、聪明起来,也才能真正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同志们到党校来,要沉下心来,集中精力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通过学习获得多方面的收获和提升,力求在树立正确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学习时报)2010年09月06日
第五篇: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
汉语的词汇,常常有妙不可言的含义和特定的使用方法,如,“成熟”本义是自然界的果实或谷物长到可以收获的程度。把它移用到人身上,却又变成了估价一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待人接物的能力等等完善程度的一个专用词。
然而,怎样才算真正的“成熟”?怎样算“不成熟”?并没有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标准。受知识、文化、品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每个人心理都有杆秤,一笔良心帐而已。某单位有一科长,工作能力强,业务扎实、工作兢兢业业、善于创新求效,在群众中与较好的威信。但在“三讲”征求其意见建议时,他对上级领导提了一些意见建议。后来,在讨论提拔其副处级时,上级领导便以其还“不成熟”为由,投了反对票。他提升的事也泡了汤。
“不成熟”三个字看来很轻,但在某些人眼里却偏偏魔力很大。其力量在于它的含义的不确定性和概念在某些人眼里的模糊。倘若解释“不成熟”的表现,某些领导也未必能在桌面上光明正大地说清楚。不过,在他们心中那杆秤上,不为尊者讳,爱给领导提意见,甚至不讲原则,便认作“犯潮”;有话不直接说不拐弯抹角,有时甚至发牢骚的人,便被认作是“口无遮拦”……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表现都被列入“不成熟”之列。可这标准决不能公开,只能隐藏在心中,到关键时刻再拿出来这双“不成熟”的小鞋,给你穿上,并拉紧鞋带。其个中滋味不难想象。
与“不成熟”相反,在我们周围确实有一批所谓的“成熟”的人,说话八面玲珑,办事不得罪人;善于察言观色,揣摩领导心理;平时不苟言笑,轻易不露心迹;阿谀奉承,阴奉阳违;欺上瞒下,假公济私……。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些所谓的“成熟”并不是克己奉公,事业为重、开拓进取、德才兼备等方面真正的“成熟”,而是圆滑世故的代名词。值得忧虑的是,这种“成熟”的人往往颇得领导的赏识,譬如李真、马德等腐败之流就是典型的代表。因为在他们心中不送钱,难当官,就是不“成熟”。选拔干部时,对那些“不成熟”的人,常常“杂音”很多,其结局自然不妙,只能只认倒霉;对那些所谓“成熟”的人,却往往是顺顺当当通过,很少有异议。其奥妙在于不得罪领导,热衷于投其所好,对上下左右四面八方打“太极拳”。这样的“成熟”距党中央《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了。
“不成熟”谬论,在某些党员领导干部中由来已久,否则也不可能出现那么多起初踏踏实实作过事的人而后却“变节”的贪官们。究其原因是由于所谓的“成熟”导致的“带病提职”、“带病上岗”。
圆滑世故之人存在并不可怕,但视此于“成熟”,并当作选闲任能的标准就可怕了。到头来,只能扭曲人的灵魂,贻误和败坏党的事业,阻碍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试想,一旦让这种歪风邪气盛行,让那些本来具有进取之心和优良品德的人向他们看齐,其结果,本来正确的作人标准就会丧失,正直的人慢慢也会学会世故,学会所谓的“长心眼”,以违心地磨掉“棱角”向所谓的“成熟”方面“修养”,热衷于拍马、拉关系、跑官、要官、买官……。势必沦落为腐败之风的奴仆。这样的“成熟”是当前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不需要的。
扼杀诚信和正义感的“成熟”观,在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的队伍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必须予以铲除。能否在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中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起正确的“成熟”观,不能不说是检验“保先”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成熟观”来自范文搜-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