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课改中的一个核心词汇即: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但在我校数学课堂中,这种现象逐步减少。反之学生出现了厌学、没兴趣的现象逐步增多。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日益减弱,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比例不大。学习的效果不好。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能力强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欢快的遨游,尽享数学学习的乐趣,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成为向上分化的一极;但也有一小部分群体,他们始终是数学课堂上的“听众”、是“观众”,甚至是“过客”,原本就很脆弱的知识基础无法加强,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久之,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成为了向下分化的一极。更为我们困惑的是: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入中学的学习)及学生在学习数学上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了严重缺失!这明显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
精神。
我校数学在每一次期末总评中,平均分都落后于整个学校教学的平均分。这与义务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差之大截!同时也造成了数学教师在教学上都感到特别的吃力,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阻碍了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而“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本次“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与最根本的追求之一。从这个理念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两点:一是教师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所有的孩子得到发展。其二是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为了这个理念和追求,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等实践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极力避免两极分化,特别是促进后进生的数学发展?这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校数学老师的集体反思——对高段学生现状及高段教师教学的分析,我们确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找到一条适合我校数学教学中学生较之优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和效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能力。
二、关键词界定:
学生的两极分化:指在数学课程中,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特别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往往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
三、研究内容及对象、时间:
1、研究内容:
首先是原因的研究:数学“学生两级分化”的现状分析,从每次的区调研考试的平均分、找到学生两级分化的原因。从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入手,找到后进生从中段开始的在关键知识上的欠缺。以及学习兴趣减淡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根本原因。通过这些原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思维特性和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化等进入第二阶段的研究。
其次是策略的研究:第一个层面:教材的真正研究和内化。哲学说:“物质决定意识”,一切的研究都必须在教材这个物质基础上进行。教材的研究从安排体系到安排意图再到运用教材这个角度进行,最终让参与研究的老师都能熟练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原则。找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最终找到学生在关键知识上缺失的补救方法。第二个层面、数学教师教学素养的研究。优生率和合格率就说明了教师的学科和教学素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研究的落脚点是课堂、是教学案例、是课堂的成效。通过生态的课堂最终形成绿色的教学质量。形成学生在数学上的可持续的发展。
2、研究对象:
第一层面: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分析,理清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拓展的把握。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培养的情趣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
第二层面:学生。学生是我们研究的主体和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的能力,以及积淀的学科素养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的素材。也为我们正确找到“两级分化”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铺平道 路。
第三个层面:教师的数学素养、教学素养。我们研究教材和学生现状都是为了给教师教学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而真正要达到我们小专题最终的目的,关键性因素还在教师的数学素养及教学素养上。快速地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四、研究时间与过程:
第一阶段:立项,前期准备完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我校数学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现状及分析其成因。
第三阶段:理论学习。包括:理论学习、教材研读、新课程标准、新课改的学习,并相应完成学习心得。并对教师的现有教学课例进行分析通过课例研究初步得出教师课堂教学的现状,并讨论得出初步的措施。
第四个阶段:通过同课异构、打磨课堂等教学进行教师业务素养的培养。分析得出课堂的一般模式、学生学法的一般指导、不同层次后进生的辅差方法
第五阶段:整理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之一——结题报告。
五、研究策略:
1、文献法:通过文献方法,找到我校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方法学习前辈和同行们已经研究的结果又塞选地加以利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2、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我们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和一位或两位数学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或追踪他,通过对这个或者两个学生的深入分析,找到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找到后进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性格,气质因素。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的因素。
3、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找到教师、学生层面的原因。并从教学案例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研究成员分工
吴海瑞——负责培训课题组老师的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把握方向。为寻找有效的课堂模式和学生有效地学习指导把关。
杜方雄——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梳理数学的知识结构、理清
知识之间的联系,为有效教学做好准备。承担数学教师教学个案任务
李小平——承担理论学习、讨论后形成总结性材料,为我们有效开展案例分析作基础。
李海军叶霞郭瑞贺银斌——承担学生数学学习“两级分化”原因的分析,后进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分析,找到成为后进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并找到改善这一现象的措施。
七、研究成果形式
1、课题组每位教师都以论文形式发表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2、结题报告。
3、能形成一种适合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
4、能在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提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业务能力!
5、课题组老师能形成一套有效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并能在我校逐步进行推广。
6、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合格率有一定的提升。
第二篇:五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五年级数学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本学期以来,我接任五年级班主任及数学课教学,通过平时课堂表现和两次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明显出现两极分化,个别学生在课堂上非常活跃,作业和考试成绩非常优秀,但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平时上课无动于衷,作业显得非常吃力,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质量也差,成绩极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呢?在教学中我又该如何采取对策呢?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思考,具体分析如下:
两级分化主要表现在差学生越来越差,而好学生仍保持优秀状态。依据这一表现我得来形成两级分化的原因:
一、教师自身的原因
我是本学期才接五年级班主任及数学课的,本班总人数六十人,是全校人数最多的一个班,班额大,学生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极差,一开学,我全力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由于急于求成,教育方法简单,对习惯差的学生要求过于严厉,对学生更多的是批评,导致一批习惯差的学生产生了抵触情绪,以致影响对数学课的厌学。而好学生大多受到的是表扬,只要不骄傲,成绩会更好。
老师的年龄是产生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由于我的年龄比这些学生大三十多岁,我曾是他们父辈的老师,所以在思想认识上有相当大的代沟,老师的要求甚至唠叨学生不能理解,又不能直接表达,所以憋在心里,甚至产生厌乏思想,直接表现在不学习上,而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好奇心和求知欲强,他们对经验丰富的老师更有信赖感,加之他们有较好的基础,对数学课就更有兴趣,更爱学,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另外,教学方法单一,知识层次老化,身体素质欠佳也是导致两极分化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个人的原因
学生的差异是不容置疑的,任何时候都得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天赋因素,成绩差的学生由于从小没有从学习数学中获得快乐感,对数学教学没有兴趣、失去信心、得过且过、作业应付,甚至靠抄袭度日,思想消极,缺乏学习主动性,时间长了,逐渐养成了学习习惯差,书写潦草、不工整,上课经常走神,对老师讲的课似听非听,甚至听不懂。老师忙于完成教学任务,顾及不到这些同学,课后作业不会又不主动问,应付了事,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和优秀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家庭背景的原因
学生一天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家里度过的,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受家庭直接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物质上的追求,尤其是对待留守儿童上,家长会把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教育上的缺失用物质与金钱来弥补,导致孩子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出现扭曲,养成吃喝玩乐的习惯,在家的爷爷奶奶只管孩子的温饱,不管孩子的教育,使本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加厌学,打游戏,看电视,不做家庭作业,有些甚至发展到不按时上学,耽误上课,造成成绩越来越差。很多孩子每天一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手机聊QQ,玩游戏,要么就去找邻居玩儿,根本不愿意写作业。非要拖到很晚才写作业,严重影响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有些家长却对孩子放任不管,其实,如果孩子这种坏习惯不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孩子的问题也不仅仅限于完不成作业,学习成绩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常养成拖延的习惯,长期依赖别人进行思考问题,他将逐渐失去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学校管理的原因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的十几年了,但在农村学校只是提在口头上。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标准,学校不得不采取一切手段,狠抓学习成绩,把一切音体美活动暂时放在一边,这样使一些学习成绩差,但在其他方面有兴趣爱好的同学彻底失去了信心,他们苦于没有地方展示自己。因而对学校生活产生厌倦心理,不爱上学。
另外我校是一个边远的农村学校,农村学校受师资缺乏的影响,老师流动性大,本班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已换了六位数学老师,频繁换老师使适应能力较差的同学无所适从。还没适应又换新老师,这也是本班数学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五、社会环境的原因
受“金钱至上”的影响,孩子从小就和钱密不可分,每天睁开眼就“要钱”,家长对孩子的奖励也是钱,“读书无用论”从小耳濡目染,小学生禁不住花花绿绿的诱惑,老师的说教又没有说服力,所以产生不爱学习的思想,成绩下降。
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原因,我在这儿不做过多的分析。采取的对策
一、自身发展方面
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业务知识,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对学生有爱心,有耐心,做到因材施教,对差生少批评多鼓励,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作业要求上分层教学,不搞一刀切,给基础差的学生设计一些展示的平台,重回自信,利用课余时间多找同学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多辅导。在课堂上不把优秀生和后进生作比较,在班级里组建互助小组充分发挥优秀生的带动作用。起到抓差促优带中间的效果。
二、和家长联系
充分利用“校讯通”的作用和家长取得联系,及时汇报学生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同时了解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组建班级家长群,充分发挥现代通讯工具的优越性,开展大讨论,互相学习,扬长避短,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孩子的成绩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从教多年,经常与家长在微信上聊到孩子的学习问题,尤其是家庭作业无疑是家长最为头疼的问题。从事教育行业多年,见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这些疑问,一些家长们也向我咨询。“孩子不想学习,还说什么别人家不读书也混得很好,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劝孩子”。的确,社会上有一些人,并不是靠学历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的成功也是来自于不断的自我学习和提高,孩子成绩不好只是因为没有掌握好一个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努力学习才是成功的唯一途径。
小学阶段是孩子打好基础的重要阶段,但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学习又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也不明白学习的重要性。这时候就需要父母耐心的指导,对于孩子的磨蹭懒散,家长也绝对不能听之任之。小学时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注重的学习的问题,到了初中高中以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孩子不服管,也不会像小时候一样,听家长的话了,后悔已经晚了。
总会有一些学生觉得,那些不学习的人,早早辍学的人现在已经很成功了,那我努力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不能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是我想问一下,世界上这样的人有多少,他们不热衷于学习,但是他们成功了。那肯定是在某一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才得到结果,如果你不爱学习却又不努力的话,成功会离你很远很远。
学习是一种智慧,善于学习的人都是有智慧的人,孩子不一定要聪明,但必须要有智慧,这样人生道路上才可以避免很多挫折与歧途。
第三篇:“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课题研究报告
广顺小学
“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课题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课改中的一个核心词汇即: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但在我校的语文课堂中,这种现象逐步减少。反之学生出现了厌学、没兴趣的现象逐步增多。近几年来,我校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日益减弱,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不高、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学生比例不大。学习的效果不好。甚至有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能力强的、思维活跃的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欢快的遨游,尽享语文学习的乐趣,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也越来越强,成为向上分化的一极;但也有一小部分群体,他们始终是语文课堂上的“听众”、是“观众”,甚至是“过客”,原本就很脆弱的知识基础无法加强,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久之,对语文学习失去信心,成为了向下分化的一极。更为我们困惑的是:课堂上,能够回答有点难度问题的学生不仅翻来覆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并且数量也越来越少,合作学习小组事实上也只能依靠那么几个人支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策略、能力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学生后续的学习(进入中学的学习)及学生在学习语文上可持续发展方面造成了严重缺失!这明显违背了新课改的基本精神。
三年中,我校语文在每一次期末总评中,平均分都落后于整个荣昌县小学语文教学的平均分。优生率都在县平均优生率之后。不及格率更是大大超出了县上的不及格率!这与义务教育对小学教育、教学的要求差之大截!同时也造成了语文教师在教学上都感到特别的吃力,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阻碍了教师教学进度的安排,而“让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本次“新课改”最基本的理念与最根本的追求之一。从这个理念至少让我们明白了两点:一是教师不能放松任何一个学生,要让所有的孩子得到发展。其二是学生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减少两极分化现象的产生。为了这个理念和追求,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等实践操作层面上,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极力避免两极分化,特别是促进后进生的语文发展?这成了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通过学校语文老师的集体反思--对学生现状及教师教学的分析,我们确定了“沙河堡小学学生学习“两级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能找到一条适合我校语文中学生较之优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善我校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和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能力。
二、理论基础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其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时间能力。素质教育是按国家法律制度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促进学生活泼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2、新课程改革理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课程、新课标、新理念”就是建立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深化。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可持续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怎样的人的目标教育理论:具有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教育。
三、核心概念界定
学生的两极分化:指在语文课程中,在同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学习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勤学好问,成绩优异;一部分学生学习被动,缺乏积极性,学习成绩特别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往往造成教学实施的困难。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作者】彭腾
【作者简介】彭腾,湖南省第一师范学院政治与管理系教授,湖南长沙410002
【内容提要】
近年学术界就学生两极分化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极分化的内涵、基础、我国中小学生存不存在两极分化以及应持态度等。关于两极分化的内涵,有特定内涵论、状态趋势论和两层含义论;关于两极分化形成的基础,市场经济论和多因素综合论;否定论、肯定论和可能论;关于对待两极分化的态度,有良性论、严峻论和利用限制论。
五、研究目标及内容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两极分化”形成的成因,总结出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可操作性的教学策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缩小“两极分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更好地开展好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帮助“后进生”进步,缩小差距,消除“两极分化”的横沟。本课题研究不侧重于理论的新发展,重于将教育理论联系教学实际,借助科学方法,以求得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六、研究对象及范围
第一层面: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进一步分析,理清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时有利于老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拓展的把握。让学生掌握的知识,形成的能力,培养的情趣真正达到课标的要求。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
第二层面:学生。学生是我们研究的主体和重点,学生的认知水平,形成的能力,以及积淀的学科素养为我们的教学提供第一手的素材。也为我们正确找到“两级分化”的原因,寻求解决的策略铺平道 路。
第三个层面: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学素养。我们研究教材和的学生现状都是为了给教师教学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而真正要达到我们小专题最终的目的,关键性因素还在教师的语文素养及教学素养上。快速地培养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七、研究方法及运用
文献法:通过文献方法,找到我校学生“两级分化”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此方法学习前辈和同行们已经研究的结果又塞选地加以利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帮助。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就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进行深人而具体研究的方法。我们选择一个或者两个学生和一位或两位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研究、观察或追踪他,通过对这个或者两个学生的深入分析,找到后进学生的学习状况,思想状况进行类比分析,最后找到后进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性格,气质因素。以及学科知识掌握的因素。
3、案例研究法: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在这个课题中,我们采用大量的教学案例分析,找到教师、学生层面的原因。并从教学案例中寻求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研究成果
1、课题组每位教师都以论文形式发表自己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
2、结题报告
3、能形成一种适合我校(城乡结合部小学)学生学习语文的有效方式
4、能在最大程度、最快速度提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业务能力!
5、课题组老师能形成一套有效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方式。并能在我校逐步进行推广
6、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是合格率有一定的提升。
九、研究影响与效果
(一)关注学生,减少了两极分化
1、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
素质教育提出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争取人人学有所成。在我们民工子女较多的学校往往存在着一个很大问题——基础差异。因此我们要从分析学生基础开始入手,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每一个学生在基础上找回学习的自信。
2、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好语文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且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我们设计的趣味教学活动中来,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关注了身边的每一位孩子
我记得罗杰校长讲过: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想到自己是教师,其次才是语文教师。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孩子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在不同方面都会有各自的才能,别让自己的学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改进了教学方法,缓解了两极分化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了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三)、完善了教学评价,从新认识两极分化
1、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
教师衡量学生智能的标准不能太单一。多元智能理论分析:有些学生可能语言智能不突出,但运动智能非常出色,有些学生可能数理逻辑智能不突出,但音乐智能非常出色。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简单地以语文、语文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
2、评价要因人而异,给学困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
(四)改善了学习环境,驱除两极分化
1、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学生到学校不仅是要学习文化知识,他们还有多种需要,包括情感交流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子女和家庭环境较差,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
2、家校互动,还孩子一个愉快的环境
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两个重要环境。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庭教育环境尤为重要。农村民工家长有的长期外出打工,有的忙于工作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有的家长在家庭管理上过分的放任自流„„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我们教师也要积极的采取措施,力所能及的要家长改变一些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多关注孩子的成长。还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十、问题与讨论
总之,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两极分化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导致语文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新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的教育改革,对于新课改中学生提前两极分化的原因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措施以缩小两极分化,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以搬用或借鉴,因此需要我们在今后的不断的实践、反思中进一步提升观念,总结经验,为课改能更深入开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探索。新课改实验给我校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生机活力,把我校小学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虽然我们在课题实验中还存在着某些不足,但我们坚信在上级教研部门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潜心研究,开拓创新,新课改一定会不断的深入,不断的拓展,不断地取得可喜的成果。
十一、结论与建议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求知欲,就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加教学活动,给那些学困生一些体验成功的愉悦的机会;也可以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题目)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多一些鼓励的评价;发挥趣味语文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1)实施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双边的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我们教师要学会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2)调动学生思维参与,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教育家彼德克莱恩说学习的三大要素是接触、综合分析、实践参与。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参与是基本条件。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要学会创设情境,学会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起来,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会跟着提高。
(3)提高小组合作,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但在小组合作活动中,优等生凭借敏捷的思维在小组中充当着核心人物,而那些基础较差,思维较慢的学困生,只能在边上默默无语。因此,我们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分工小组成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重要性,让学困生也学有所获。
(4)教会学生学会“感悟”。
学贵有悟,感悟是学习的最高境界,而学生的感悟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这与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有着密切的确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感悟”的情境。
2、营造良好的关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1)良好的师生情感,可产生感动力,推动力,进而增强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依恋性的情感体验,使得学生乐意与教师进行交往,并在教师那里寻找到温暖和安慰,得到鼓励和勇气。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希望学生成才的期待上。教师可以通过笑貌,眼神,接触的方式和态度来表现关心学生。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就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教师对学生挚爱的感情“投身”到学生的心灵上会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对教师亲近感和信赖感,进而把教师的爱转移到他所教的学科上。具体表现为学生喜欢听自己敬慕的教师的课,积极回答他所提出的问题,努力完成他所布置的作业。他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努力学习,遇到困难也会克服,碰见疑难也会主动问老师,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就越学越有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恶程度,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喜欢上他的课、认真地上好他的课,反之则不然。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其学习能力。
(2)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双方所获得的信息。
一天中,学生在校的时间占了大部分,因此家长很有必要了解他的孩子在校的各方面的表现,这包括学习、思想、生活等等方面的信息,一些不良的行为或者习惯也能被及时纠正或者制止。作为老师从家长所提供的信息中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从而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建立他的自信心,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烈著:《我教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6
2、于振海:《走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的误区》小学语文教育杂志社,2006.07-08
第四篇: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
甘肃省泾川县黄家铺中学 李生福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新的课改理念下。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思想无法与教育内容同步,导致学习不求甚解,在学习上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学科成绩两极分化随之出现。本文就“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及对策研究”作了具体分析,并分别对不同的成因和现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策略。
[关 键 词] 农村初中学生两极分化现象;成因;对策;教师教法的改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广大农村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变化,师生平等、教学民主化已成风气,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课堂局面也已渐渐形成。但是,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区域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思想无法与教育内容同步,导致学习不求甚解,在学习上存在较严重的学习障碍,学生的学科成绩两极分化随之出现。由于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多了,机械模仿的时间少了,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参与的障碍。其次,新
课程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觉性,少了被动性,自觉性差的学生就容易与人拉开距离。再次,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探索和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少了对困难学生的辅导和帮助,多种原因造成了新课程下学生成绩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如不重视这一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容易导致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经常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经过走访学生、学生家庭、调查周边环境,发现农村初中的这一问题非常突出,下面就谈一下出现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1、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在大力推广新课程改革,然而,受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衡量一个地区、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主要就看一年的升学率,在重压之下,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校,只能把考试成绩放在学校的重中之重。它是校与校、班与班、教师与教师排名评比的依据,也是教师聘任、评优选模、职称晋升的先决条件。在这样的鞭策下,教师都绞尽脑汁、挖空心思为提高他们的好学生考试成绩日夜操劳,拼命工作,成绩差的学生受到了遗弃,好学生受到特别关注,差生成了皮球,因此分数也就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2、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由于社会文化的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而在农村部分家长只受过初中教育,本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养成教育重视不够,局限性的不打架、不骂仗是做到了,只
要到学校他们的任务就完成了。这样一来,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只靠老师单一教化,家庭第一学校作用的发挥微乎其微。另外,农村近年来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学生的生活处在矛盾之中,瞻前顾后,无心读书,农村到外地打工的人员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几乎全家出动,家中只剩读书的学生了,有些学生寄养到亲戚或他的爷爷、奶奶家中,孩子成了无家可归的鸟,自由飞翔。这一些原因使得学生任性、无自主约束力,而这样一来两极分化现象更加突出。
3、来自学校的原因。学校人员的配臵、班级授课的配臵不平衡,专业不对口,新老中年教师分配不均,年轻教师缺乏恒心、敬业精神、责任感,对学生的耐心细致工作做的不到位,老年教师教法守旧,中年教师缺乏细研深究教材的精神,安于现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对老师上课兴趣大减,好中差差距越拉越大。
4、学生个体的原因。由于单亲家庭学生、寄养在亲戚、爷爷奶奶家中的学生,这些学生自我约束力差,放任自由,造成自我落后与他人,加之,先天智力因素不足。
5、来自班级管理的原因。由于班级管理不均衡,松紧不一,思想工作的程度不一,有的班主任不善于走访家庭,不善于了解周边的风土人情,不善于到学生最需要的地方去,干工作走马观花,致使部分学生对班级集体无望,对学习失去信心,造成学生两级直接分化。
6、来自授课老师的原因。在新课改下,师生互动、共同参与,老师是学生的朋友已成大局。老师的引导作用在课堂中非常重要,而在农村仍然存在着没有立足于学生现有能力的培养,没有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开发其潜力,培养其特长,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一技之长,因材施教仍然是一句空话。另外,从小学到初中,学生的天性被埋没,一切积极因素受到控制,教师居高临下,学生成了笼中鸟,只能在教者引导下完成一年又一年的学业,而老师挖空心思为了他的考试分数、尖子生培养,忽略了后进生,课堂上一位的大容量、高难度,课外辅导只看排头兵,对尾巴只斜视一眼,这样一来日复一日,越拉越远,甩在后面的学生越来越多,造成了教育悲哀。
7、来自学生影响的原因。每个班级中都有表现好和表现差的学生,学生的自控力也不尽一样,初中阶段的学生模仿力极强,学生之间会互相影响,不仅表现差的学生会向表现好的学生学习,表现好的学生也可能会学习模仿学习差的学生,或者更多的则是后进生之间互相影响。这样一来,后进生就成了一部分同学,他们之间的互相影响使他们越拉越远。在现实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两极”分化,就是指学生学习的好差程度。这种差别,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所以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从学校教育这一方面来说,防止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教育主管部门在新课改理念下,始终要坚持管理的制度化与人本化的和谐统一,始终把崇高的职业道德动态的知识结构。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现代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校拥有一支具有饱满热情、良好态度、顽强意志,奋发精神、扎实作分的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培训机制,积极推行优秀骨干教师选拔工程。让优秀教师敢于冒尖,早成名师,充分实现自身价值。实行教师平等竞争,则优聘用的原则,改革分配制度,拉大收入差距,是分配政策向名师、优师倾斜,按劳分配,优质优酬,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教师会把自己注意力放在全体学生身上。
2在学校宏观调控上,按照教师的年龄,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师本身素质,适当进行各级搭配,这样取长补短。既能增添活力,又能相互学习。在班级班主任配臵上,尽量选用年富力强工作三年以上担任班主任。这样无论从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上有利于学生管理,学校定期进行培训、轮训、外出参观等。
3加强引导,根据本地区风土人情,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对单亲、留守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多照顾,经常和他们多交流,是他们从中感到学校就是他们的家,感受温暖,感受母爱,班主任、授课老师、学校领导经常到学生家中去,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关爱,解决学生一切困难。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一心回到学习上来,这样差距就缩小了,一切问题就会容易解决。
4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平等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
(1)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上进心,挖掘学生的潜力,是学生的潜力发挥到最佳水平。在教学中要采用分层教学模式,是各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要促使优等生戒骄戒躁,不断奋发向上,对中等生,要经常使用“赏识法”,鼓励他们选择“高一级作业或高一级要求”,促使这些学生能达到目标。对于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或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要提出较低标准和要求,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要能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注重实效,教师要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科教学要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深入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学生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力的发挥和成功的体验,而成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很难有什么困难能阻止他前进,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开发学生的能力。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失败损伤了学生的自信或自尊,他会变得越来越厌恶学习,越来越沮丧,甚至对学习丧失信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没有找到教好他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就是防止两极分化的一种方法。
(3)不得不承认,在学习与生活中,一些条件“优越”的学生看不起一些特殊学生:后进生、单亲学生等。而一些后进生与单亲学生等也自己瞧不起自己,致使他们自暴自弃,自甘落后,学习上不上进,产生自卑感。因此,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平等意识,要多关注后进生与单亲学生,多表扬这些学生,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
(4)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到乐趣。当学习是一种快乐时,学习必然是一种享受。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因此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它表现为:一是以教学为中心,学围绕教转。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能说会学了。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的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单一体,学生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极容易造成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而现在我们要强调或在教学程中要特别突显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分享彼此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这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会得到显现,学生会
有学习的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学习也就不是老师逼着学,学生被迫学了。
5加强学生合作交流,建立学习小组,让好带差结成对子,引导他们从学习、做人、处事等方面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在小组内形成一种活力,是每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一来好学生多起来了,班级的风气也正了,学校也就有了活力。
6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怎样看待学生,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学科教学的中心在学科还是在人,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问题。“一切为了每一为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新形式下最高宗旨和核心理论。因此,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学生心身发展的理论,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对教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3)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这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就是差异性,不仅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而且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要是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4)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要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口味,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且连自己的知识也是不能强加给学生的。强加,不但
不能进步,而且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抗拒。(5)努力创建民主、平等和趋近个性发展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切实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只要教师真情的投入,必定得到学生真情回报。(6)教师的责任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的对待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树立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意志,引导学生讲究学习方法,学会学习,走上正确的学习道路。
7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要明确只有差异,没有差生。要承认差异,尊重差异,视差异为财富,各展其长,学生的差异一定会转化的。作者简介
李生福:男、汉族、生于1963年,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现任黄家铺中学副校长。
.黄家铺中学 2012-06-27
第五篇: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阶段总结
刘加英
库山中心小学
2012.1
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
个体差异、家庭情况、教师教学方法、社会环境等因素成为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通过细腻的深入研究,制定出了科学可行的减小农村小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农村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了学习的效率。每个学生身上都潜藏着非智力因素,因此要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尊重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信每一个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会有发展,寻求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不能使学生被遗忘。要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案,培养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能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二、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
①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既要积极大胆变革教学方式,又要继承与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式;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必须要掌握,灵活对待每一章节的教学活动。开展实验教学,寻找到合适自己的教学方式。实现既照顾优生,又使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不掉队,整体推进。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的个性品质。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改善课堂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活动要兼顾差异。教师首先要确立准确的教学目标,在质上要符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有层次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遵循教学进程,从容易到稍难,从笼统到细腻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教师在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合理地利用游戏、儿歌、故事恰当地创设不同的情景,适时地运用电教媒体;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活跃课堂气氛,把一些问题融在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把教材融入社会现象或社会活动,进而做到了解数学、亲近数学。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的良好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要努力点拨引导,创造融洽的心理环境,善于用语言、动作、表情、眼神表达对学生的赞赏。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特别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教师务必精心组织、明确分工,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③布置作业要扎实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扎实有效的作业训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有效途径。确保有时间让学生完成习题;增强练习的独立性;联系生活实际,针对薄弱环节,通过改编,适当补充一些鲜活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发展能力;及时掌握反馈信息,对遗漏知识及时补缺,以确保知识摄入数量和质量;课前布置一些合适的预习要求,进行听读,初步理解;课后面批作业,强化记忆。
学生学习方法是否合理,可以衡量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强弱。教师要根据解题的需要,教会学生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推测,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初步合理的推理能力。可以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有:
1.引导学生既要会读文字,又要学会对图表的解读,正确理解题意;
2.学会联想和猜想,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3.培养梳理知识的能力,以理清知识的脉络,为知识和记忆和积累提供保证;
4.掌握一些数学策略,如画图、列表、转化、整体、尝试与猜想等;
5.预习时,先给出思考题,让学生结合思考题思考;
6.记笔记可以作旁注,凡教科书上有的一律不记、这样可以抓住重点,提高听课效率;
7.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体验数学的价值,体会生活中需要数学。
④建立融洽师生关系、开发学生自主资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进行热情疏导,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要以关心、亲切、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师生和谐的关系能有效地消除学生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要及时了解原因,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情绪和氛围,建立师生和谐,拉近师生关系,消除学生学习的恐惧,是减小两极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管理,形成合作交流的帮带关系,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作用。让学生互为老师,积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差生和优生结对互助,一方面可以学习优生的学习方法,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也可以学到他们的学习态度,使差生以积极向上的姿态投入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浓了,还培养了一批组织管理能力的小人才。
三、完善学校的教学评价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从多种角度、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坚持多元评价.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通过评价看到自己。不可低估考试分数带给学生的心理压力。要引导学生分析考试成绩,正确归因。
四、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家长长期外出打工,教师要积极的采取措施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给孩子一个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联系,争取与监护人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爱,要帮助和鼓励他们自强自立。在校内,班级里为他们营造愉快的氛围,在学习方法上多给予指导。促使他们在班集体中建立自信,找到温暖的感觉。用爱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综上所述,可以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增强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评价、改善学习环境等方面入手,教师深入观察、家庭密切配合,找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减小农村小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