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 ★ 打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 ★★ ★ 八中小学部杨红娟 ★ ★
打造有生命力的语文课堂
八中小学部杨红娟
如果说,每一个人的生命是一条流淌不息的大河,语文便是溅起的朵朵浪
花;如果说,每一个人的生命是飞溅的瀑布,语文便是飞溅的源泉,为每个人的生命谱写一曲激情之歌。语文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生活的载体,教
师要给予语文充满生命的色彩,给予她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的向往,求知的渴望。这样才能使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引路导航。而这样的课堂,应该是情景交融的,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课
堂,应该是充满求知渴望的,应该是认同之声和质疑之声同时并存的,应该是学
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课堂。同时师生应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快乐、生命的珍贵、生命的唯
一、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精彩······
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
注重“激趣”,创设一节生生要学的课堂。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
教学气氛。
比如在教学《我是什么》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老师
带领孩子猜谜语导入,谜底分别是云、雨、雹子、雪,这样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识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师利用魔方做游戏,帮助学生巩固认字。
此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学习热情,变“要我学”为“我想学”,人人争当识字
能手。当水的变化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们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孩
子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自然界的奥秘了。此时教师扣人心弦地提出:“ 水
帮人们做过哪些事?水不仅帮人类做过很多好事,还做过许多坏事,你知道人们
都用哪些方法来管住水吗?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
“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善于“溶情”,营造一个充满温馨的教学氛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
活动——“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记得《可贵的沉默》一课,老师动之以情,引导学生从只会接受爱到会慢
慢感受爱,最后懂得报答爱。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把讲解和学习文章做为主
要内容,而是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孩子们为什么由起先的兴奋变得热闹了?
2、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把文章的茎脉提取出来,然后围绕这两个问题切入
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说,说中做,进行自主学习。如在学习教室
里由沉默变得热闹这部分课文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再启发引导读懂了什么,悟出道理,让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以后,再让学生说一说你准备对父母说些什么,★ 第 1 页 ★ ★ ★ 共 6 页 ★
做些什么?怎样回报父母的爱?最后再把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不光爱戴自
己的父母,而且要爱所有关心和爱护我们的每个人,“师生情”、“母子情”溢
于整个课堂。整个教学过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的,收到
预期的效果。
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
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不是学生一言不发,寂静沉闷的课堂,而是充满欢
声笑语的课堂,应该是看见这种情景的课堂:
学生时刻有激情释放时的大呼小叫。
比如,我在上《从现在开始》这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来体会一下猫头鹰、袋
鼠和猴子。
师问:小动物们,你们为什么这样无精打采啊!
生1:咳,猫头鹰让我们白天休息,晚上做事,这样的生活和我们原来的生
活根本就不一样啊!
生2:对呀,对呀!这样做太累了。
生3:„„
学生通过回答和阅读让他们进一步体会小动物的辛苦,同时,让学生感受到
做任何事都要符合每个人的不同的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为什么猫头鹰和袋
鼠没有选上,而是选上了小猴子的道理。课文中有些地方还让他们演一演,这就
更激发孩子的兴趣。整个一节课,学生始终处于激情释放时的亢奋状态。
学生时刻有专注的眼神闪烁。
比如,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一条未发出的短信步入了这堂
课,父亲执着的信念和不顾一切挖掘的举动深深吸引了每一位同学。当我把地震
中一些父亲为救孩子而不惜一切代价的画面展示给学生时,学生的眼里跳动着激
动的泪花。他们专注的眼神,他们伤感的泪花,已经让我感觉到人间最真挚的亲
情已经内化到他们的心中。
学生时刻有满足后的会心微笑。
一堂《草原》的课即将结束了。学生们还在回味着作者体会到的爱,“我从
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
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这句话深深地
印入了学生心里。课后,很多学生把他自己创作的“爱的箴言”送给自己的老师
和家人,让老师和家人收获了学生的感恩之情;而学生在老师和家人的赞许中,也收获了关爱之情。这是他们深切理解和认识爱的真谛后所收获的一种满足。
充满求知渴望的课堂
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不是学生被动接受,单向输出的课堂,而是充满求
知渴望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课堂:
从教学环节的设计来看,学生很想知道下一个教学环节,很想尽快进入下一
个教学环节。
比如在教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我用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
步的让学生进入情景,如:“什么事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评价?”,“小巴迪当
时的反应如何?”,“后来小巴迪有了怎样的认识?”等等,在这些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接下来要发生什么,结果会怎样。学生在这种欲望的渴求中,专注地阅读,急切地寻找,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从教学内容的呈现来看,学生很想知道下一部分教学内容,很想上下一节语
文课。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第一课时我把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展现在学
生的面前时,我能感觉到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敬仰和赞叹,对祖国珍贵历史文
物的惊异。短短的一节课,学生还未能尽情抒发情感,我就借此机会让学生课后
想想,自己有何感想,有何想说的,想写的,下节课再交流。可是很多学生意犹
未尽,他们都争先恐后地要求下节课继续上语文。
从学生的参与程度来看,时刻可见学生高举的小手,有时甚至有大声的尖叫。
例如在教学《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秋姑娘、大雁、青
蛙、松鼠,演绎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争相举手,跃跃欲试。在学生在入情入境的表演中,不仅明白了课文所蕴含的秋天到了,大雁要飞到南方过冬,青蛙准备冬
眠,松鼠准备过冬食物等科学知识,更学习了礼貌语言,体会到了秋姑娘对小动
物们的关心,培养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学生的自我表现力极强,高举的小手,热
闹的呼喊,以及动情的表演充满整个课堂。
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了知识,而且还能主动地运用知
识。比如对课文的续写,对诗歌的仿写,对作者创作时的心理状态描写,等等。
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布置了一个小练习:“想象一下,阿曼
达在废墟中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从反馈的作业中我发现,学生真正的把自己融入文中,把自己当作阿曼达,把一位勇敢、坚强、舍
己为人的小英雄展现出来。从学生的笔下我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了不起的儿子的形象。
认同之声和质疑之声同时并存的课堂
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不是培养学生顺从意识的课堂,应该是培养具有独
立思考意识的课堂。
语文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到基本的语文知识,同时还兼有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如何使学生认同社会的主流人生观、价值观,也是语文老师的职责。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一位贫苦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得
给作者买《青年近卫军》的故事深深地让学生感受到平凡母亲的伟大,激发了学
生对母亲的热爱。尤其是学生对文中母亲的言行进行评价时,处处弥漫着真挚情
感,充满了感恩之情。可以看出,课文中所表现出的伟大母爱与学生的心灵产生
了共鸣。
同时,《新课标》也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
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质疑提问:“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让红军过不来,而只抽掉木板呢?”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索,热烈讨论,在分析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后,学生们明白了当时敌人认为抽掉了木板,只剩十
三根铁链,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红军是“飞”不过来的,哪里还用炸铁
链。从而说明夺桥的困难,突出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学生们就在不断思考和寻
求答案的过程里,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深入探究的兴趣。我觉得孩
子们能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的优点,真是难能可贵。在学生的发言中,每个人都在动脑筋,课堂气氛活跃,充满了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
质疑,做学习的主人。
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课堂
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独霸天下的舞台,不是教师尽情发挥的课
堂,而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课堂。
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语文课
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为学
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
比如我们在教学上经常搞同类词语联想,对对子,猜谜语;比如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搞唐诗书法比赛、名篇朗诵比赛、激情演讲比赛;比如在学习了经
典作品之后进行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
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都可以设计成学生展示自我的不同
舞台,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活”起来,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在体悟中内化知识。
洋溢生命色彩的语文课堂
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人的精神家园,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
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最佳蓝本。我们要在语
文环境中有效实施生命教育——应该搭建语文生命舞台。
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课文,可以借此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审美教
育的过程就是生命教育的过程。例如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如《美丽的小兴
安岭》、《五彩池》、《观潮》、《桂林山水》等文章,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壮观,让人不由自主产生一种热爱之情,有了爱就无意中懂得生命的可贵;一些是写人的文章《慈母情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再见了,亲人》、《地震中的父与子》
等让人深切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以及关心和爱护。甚至是一些写小动物的文
章也能让人体会到爱的伟大,如屠格涅夫的《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拯救小麻
雀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生命的可贵。引导学生反复阅读与感悟这
些美文名篇,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氛围里,感受到生命的跳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让他们拥有一份美丽的心灵体验,都能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正是
生命教育的目的。
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师生研讨五壮士壮烈跳崖一段时,有学生
站起来报告:“老师,小明说,五壮士敢跳崖,他敢跳楼!真的,不信你问他。”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不禁议论纷纷,好端端的学习氛围就被这么破坏了。我心里火冒三丈,刚要发话“整顿”,可转念一想,这不就是进行生命意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吗?于是,我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五壮士为什么壮烈跳崖,他们跳崖的意义是什么?小军敢于跳楼,跳楼的后果会怎么样?经过同学们的激烈讨论,大
家认为: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日寇引上了狼牙山顶峰,他们壮烈跳崖的行动体现了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民族
气节,可歌可泣;小军如果跳楼,只能给他本人带来伤残甚至死亡,给亲人带来
悲伤,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他的这种想法是愚蠢的、无聊的。
珍惜生命,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为社会作出最大的贡献,这就是正确的生命观。
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掘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的作品,凸现生命的意义,进行生命意识
灌输,增强学生生命意识。
可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生命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生命意识的渗透,而且反过来也增加了语文教学的内涵,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立
足语文课堂,着眼生命教育的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对育人神圣的悦纳,对教学专业虔诚的敬重,也是教师人格德行无穷魅力的体现„„
关注生命,让语文重新回归到人,既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做出的心灵的选择,也是语文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语文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
生命教育的极好教材。可以说,语文就是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陪伴终
生。语文教师应深入挖掘语文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把这部分内容放在教学的重
要位置。“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的语文教师,若能在教授语言文字的同时,为学生传生命之道,解人生之惑,难道不是非常有益的吗?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切实转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就可以营造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充满求知渴望的课堂,认同之声和质疑之声同时并存的课堂,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的课堂,让语文课
堂洋溢生命的色彩。只有这样,课堂才有生命力,才能成为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
让我们用智慧开辟一片新天地,把生命教育时刻渗透到我们的教学中去,让
语文在我们的不断探究中愈发丰富厚重,愈发新鲜活泼,永远彰显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红色经典”有顽强生命力
“红色经典”有顽强生命力
高波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自信。其实,对文艺领域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经典”,我们同样也要有自信。
“红色经典”呈现中国人民的现实解放历程,在题材上注重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农村合作化、国家工业化等,中国人民尤其是工农大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现实奋斗,是“红色经典”呈现的主要内容。这奠定了“红色经典”生动感人的深厚基础,也使“红色经典”具有历史的丰富性和独特的民族性。“红色经典”呈现中国人民的精神解放历程。中国人民的现实奋斗,蕴含并生长着中国人民的历史诉求。在追求民族独立、抗击外来侵略的奋斗中不断发扬光大的民族血性和爱国主义精神;在追求自身解放过程中不断生成延伸的理想追求,例如从民族独立到富国强兵,从自力更生到自主创新等,在“红色经典”中不断地凸显、传播和升华。在艰难曲折的现实奋斗中,“红色经典”始终弘扬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在呈现中华民族精神丰富性的同时,尤其注重凸显其阳刚的一面,形成昂扬的艺术风格。
“红色经典”呈现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形式创新。在艺术表现上,“红色经典”有的用传统戏曲表现新内容,有的注重情节讲故事,甚至采用章回体这样的传统形式;有的则洋为中用,借用交响乐、芭蕾舞等外来形式大胆创新,讲述中华民族的现实奋斗。具有胆识的形式创新,与艰难曲折的现实奋斗、不断生成升华的精神诉求相结合,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一些权威教科书,连在大陆影响不大的台湾诗人和作家的作品都选了不少,可就没选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红色经典”,这不仅显出其文学趣味的褊狭,更显出其文学史观的荒唐。《洪湖赤卫队》、《沙家浜》、《铁道游击队》等在今天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观众反响热烈,可见“红色经典”顽强的生命力;《亮剑》、《士兵突击》、《集结号》等深受观众欢迎的影视作品,承接着“红色经典”的精神并生成新的“红色经典”。
与其他“经典”相比,“红色经典”毫不逊色。就拿被视为“臻于完美”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来说吧,《红色娘子军》借用西方芭蕾形式讲述中国妇女解放故事,将妇女的解放和阶级的解放结合起来,呈现出全新的解放道路和价值指向,在形式上也赋予芭蕾新的审美风貌。这就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应当自信,这样的“红色经典”,经得起“历史和美学相结合”这一“最高标准”的检验。
▲(作者是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2014-2-25环球时报
第三篇:电子白板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雁江区回龙乡中心小学教学工作
简报
2012年(上期)2012年4月13日
回龙乡中心小学编
电子白板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新的生命力
——记回龙乡电子白板赛课活动
为积极备战2012年雁江区教育学会组织的“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赛课活动,4月12日上午,在回龙乡教育管理组谢正强校长的组织下,乡级初赛在回龙乡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拉开了帷幕。此次活动共有五名语文教师参加赛课,采取现场上课的形式。回龙中心校陈敏老师执教的《奇异的植物世界》、霍侨老师执教的《少年闰土》,鲁家小学彭华老师执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谢春苹老师执教的《鲸》及三元小学胡科老师执教的《卫星比武》,五位老师均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阔了视野,且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直观更真切地感受,在理解课文内容中达到了身临其境的效果;同时,老师们全面展示了娴熟的电子白板应用技术,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经过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回龙中心校陈敏老师执教的《奇异的植物世界》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她将代表回龙乡参加在保和镇举行的复赛。
(供稿人:陈敏)
第四篇:用接力日记打造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用接力日记打造有生命的语文课堂
杨远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青州云门书院双语学校的杨远滨,今天有幸和大家交流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感到十分高兴。下面就我们二年级五班旭日中队的接力日记的使用情况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
一、实行“接力日记”的初衷
1、语文学习的需要
众所周知“读写”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新课标》要求从一二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李家栋老师在一次省小语会年会上也提出了让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写循环日记的要求。我们的课堂中缺少的就是对学生动笔写句子、写段落的积累运用过程。而仅仅期待于每学期的8节作文课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切实际的。由此可见,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十分必要。我们从刚上二年级写接力日记至今,效果比较不错。
语文的积累主要是从阅读中得来,写作是积累的运用,如果让学生感到:写然后知不足,由写倒逼着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即由写促读,由读助写这样的良性循环,我们的作文课将不再是老大难。
2、唤醒家长的需要
教育就是要唤醒孩子的心灵,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现在的孩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家长的参与,所以唤醒家长的教育意识也是我们教师的一份任务。然而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比较粗放,即使是签意见也只是签个名而已。通过接力日记,家长能够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家长通过写接力评语的形式,能够直观的在和其他优秀家长,其他优秀学生比不足找差距,真正关心孩子,参与到教育中去。
3、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很多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班级文化的建设根据自身特长选准切入点,从一点辐射全局,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接力日记的使用 1.分组
科学分配小组成员。接力日记,顾名思义就是轮流写日记。例如我们班现有41人。我将我们班分成8个小组,每个组由5人左右。每个小组按照学习力的不同合理分配人员,即每个小组都由学优生,学困生混合组成,这这样为了比学赶帮的需要,也为了使评价更加公平。各个小组的其中一名同学第一天写,老师第二天看,然后类推,我们教师最多只需看8本日记本就可以了。工作量不大,效果还很好,尤其是家长加入接力评价之后,我们的负担就更轻了。一个小组成员轮流写完之后,和其它小组的日记进行交换,这样我们班两个月就能完成一次全班范围内的日记交流。
2.评价
(一)评价的主体,为教师和家长的书面评语以及学生的口头评价组成。1.教师评价。接力日记的书面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评价,一是家长评价。在接力日记刚开始运转的时候,我对这八本日记都要认真地批阅,从书写到用词;从句子到段落都给学生做详细地批阅。随着家长被唤醒程度的深入,我的这部分职能渐渐弱化,家长开始一板一眼地对自己孩子的日记进行评价了。2.家长评价。我们的接力日记从教师评价到家长评价的转变才真正让接力日记有了生命力。高质量的日记就在被唤醒的家长的监督、指导下一篇篇地写了出来。评价职能由教师向家长倾斜,这一唤醒过程,我将近用了半个学期,这一过程是繁琐的、复杂的、费心费力的,但是一旦家长的潜力被激发了出来,我也就轻松了许多,学生也真正向着习惯养成的方向努力,家校携手就会培育出更美的花朵。3.学生评价。学生评价在我的评价体系中是最重要的,是评价的主体。次日语文课前十分钟左右是我们旭日班雷打不动的接力日记评价时刻。我很享受这样的课堂,没有批评、没有呵斥、不必过多的强调课上纪律,我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平等的坐在座位上等着小主持人点我起来发言。学生们自主对前一天得了两颗小红花的日记进行点评,每个学生都会涨红着小脸,高举着小手,回答自己听到的好词佳句。当孩子们对文中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你来我往的订正时,他们似乎忘记了我的存在,我陶醉其中,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应当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我把我这样的课堂称之为生命的课堂。讲评的过程中孩子们会评出当日的写作之星,朗读之星、评价之星,他们自己在班级量化表格内进行分数量化。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不应该是系统性的。我们讲评日记的过程就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就是训练口语交际的舞台,何乐而不为。
3.激励措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心理暗示的作用。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价在小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评价措施简单地讲就是“四个一”;
每天日记一讲评,我已经在上面学生评价这一环节讲过。在此不再多讲。
每周美文一网评。我有一个家长的微信群,至今成员加上我已经有40人。我会把一周得两颗小红花的日记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家长就会对这些优秀的日记进行点评、欣赏,为其他孩子树立了标杆,为家长提供了借鉴学习的机会。家长的热情很高。一周下来,每到周五都要评选优胜小组,冠军的队伍都会得到一份小礼物,家长捐赠的小礼物就成了激励孩子成长的奖品,有时是一个本子,有时是一块橡皮,一支铅笔。礼物虽轻,但孩子们那种人人为小组争荣誉的热情却被激发出来,团结合作、不甘人后,人人争当冠军的班风蔚然形成。
每月佳作一上墙。我把一月中学生的精品用相纸打印出来,放到亚克力板制作的班级文化框内,供大家学习、品评。每当下课时,孩子们在文化墙前讨论同学习作的场景,都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班级课下纪律好了,学生变的彬彬有礼,接力日记也是我们班级文化的切入点,是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每年一本书。我们班级有自己的班级刊物《旭日》,编辑《旭日》的初衷是想给孩子们留下一份美好的童年的回忆。然而它的激励作用又出乎我的预料。2013年9月10日,我把编辑好的《旭日》印成书,发给同学们的时候,孩子们高兴地蹦啊,跳啊,“我成小作家了,我成小作家了。”的呼喊此起彼伏,家长在次日的留言中也是热情洋溢,有三位家长竟给我写了满满两页纸的感谢信。
孩子的热情,家长的激情就在这一次次的激励活动中被点燃,我也一次次的感到做教师的职业幸福。在此还要感谢爱心家长朋友对印刷班刊以及校长对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鼎力支持。
三、接力日记的写作素材
1.深挖文本的语言训练点。学习语文学什么?于永正老师曾讲过,学习语文就是要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才是学习语文的本真。我们二年级语文学科组,在每周一集体研讨的时候都把该单元的语言训练点当做一项研讨任务。把语言训练点作为接力日记的写作素材是一项重要内容。仿写、扩写、续写等多种形式的训练,扎实有效。
2.多彩的话外主题活动。叶圣陶说“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语文的课堂不应该局限于某一时间,某一空间。新课标也指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时时处处都是学语文,多种途径学语文。在这一主旨思想下,我们旭日中队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户外主题活动。2013年9月20日,走进云门山花园——描写美丽的秋天,拉开了我们活动的序幕。我和同学们先后去了博物馆、范公亭、井塘古村等地,孩子们不但写出了精彩的游记,还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好,青州人文文化的深邃,拉近了师生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今年暑假伊始,我们班的家委会便组织学生登山活动。每天6点准时从云门山脚下出发,天天爬,少则五六人,多则八九人,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云门山,丰富了自己的写作素材。“行知天下,读写人生”是我们旭日中队的班级格言,我们正在用行动践行着它。我真是想好好感谢我的家委会,感谢这些负责任的家长朋友,毕竟爬一天山容易,天天爬山对二年级的孩子还真是考验,毅力就这样磨练出来,铁要百炼才成钢。3.阅读积累。我们班有丰富的阅读资源,我会在后面的接力日记的作用中为大家详细的介绍我们的课外书资源。我们每晚的阅读,伴随着书香家庭的评选,进行的比较扎实。学生把读到的好词佳句都会积累到《采蜜集》上,这成了孩子们的源头活水。小区的一次停电,柳絮的一阵飞舞,甚至校门口的一条小水沟都被学生们描写的有滋有味。这如金庸笔下的兵器冢,初为削铁如泥的宝刀,再为铁器,最后草木皆兵,只有不断积累才会有这样的成果。
四、接力日记的效果
1.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学生借助接力日记这一平台每天积累好词佳句,词语运用能力写话能力显著提高。学生变的爱阅读了,魏子恒已读完少年儿童版的四大名著,吴青宁已经读完难度较大的曹文轩的绝大多数作品。我们班的小诗人孙其昕两本专著《昕语》(一年级),《昕路》(二年级)相继印刷,得到了郭永超市长的高度评价。利用接力日记评价这一平台,学生找到了自信,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小解说员杨文瑜由原来的害羞胆小,变得侃侃而谈,每次校外考察团到我们班参观,她都能得到与会者的交口称赞。《潍坊教育》《中国教育报》也对我们的接力日记特色班级文化进行了专访。在旭日中队,以接力日记为依托的班级文化建设正如春风化雨般无声的润泽着每一个人。
2.接力日记,不仅改变了学生,还改变了家长,改变了他们的教育意识,改变了他们的教育行为。可以说我们二年级五班家校亲如一家。我们就是一家人。自从去年9月份杨锦涛的家长捐赠图书角第一批图书以来,我们班已经有7位家长为班级捐赠14套图书之多,后边还有好多家长等待赠书,真是感谢他们。每当有赠书仪式我都会把家长请到我的课堂,让他们从家长角度阐述读书的意义,家长的期待,让孩子更加的热爱阅读,并懂得感恩,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家委会成员李翠家更是成了我们班的校外图书站,班里的孩子谁都可以把读过的图书放在那里进行交流,谁都可以在那里借书,表现好的还可以获得赠书,李翠也被家长亲切地称为“副班主任”。有的家长全额赞助班刊《旭日》的印刷。还有很多家长为我们的班级购买了小奖品,光是接力日记本就有五六位家长购买了,摞在那里很厚的一大摞,我们把其中的一部分捐给了结对子班级一年级一班,希望把这爱的温度传递下去。围绕接力日记发生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觉得这是生命教育开出的迷人花朵。
五、最后想说几点注意事项
1.教育时机不能等,现在做比明天做要好。
2.要去除急功近利心理。刚开始我们写日记时只要学生做到老师留在接力日记本扉页上的三点基本要求就行,一写好每一个字;二写通顺每一句话;三拿到接力日记的同学能坚持写日记。然后慢慢提高对学生的要求。3.家长是我们做好工作的保障。对于家长我们只能唤醒,不能强求。4.把一件平凡的事做扎实,坚持做,平凡就是伟大。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就是我和我们旭日中队接力日记的做法和故事,欢迎大家多提宝贵建议,谢谢大家。
第五篇:打造最好的小学语文课堂
打造最好的小学语文课堂:有料、有味、好玩
此次前往深圳参加“课改十二年语文教学研讨会”,一连三天,听了许多中国当代名师的语文课,收获不小,感慨也不少。课改十二年,涌现出那么多名师,每个人风格都不一样,那什么样的语文课是最好的语文课呢?我以为:有料、有味、好玩的课才是最好的小学语文课。
我要先说好玩,把它放在最前面说不行,但若是缺了他更不行。把它放在最后,我觉得因为它是最重要也最难达到的境界。我记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有一位数学系教授开了一门课叫逻辑学,有学生问为什么开这样一门奇怪的课,他的回答是两个字:好玩。有人说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好玩,因为好玩才会忘我,好玩才会使人充满快乐。小孩子把“好玩”放在第一位不稀奇,试问我们成人在工作之外,游山外水、品尝美食、会见朋友哪一件事不是冲着好玩去的呢?不好玩的课大多是无趣的课。而好玩的课却令人精神振奋,兴趣盎然。所以此次听课,深圳市教研中心主任赵志祥老师的《赵州桥》就让我印象特别深。因为他的课特别好玩,用黄红军老师的话说,就是特别会抖包袱。我举两个例子吧,比如课上让孩子听写生字,我们很奇怪,才读了一遍就听写?结果,他说如果不会写可以看同桌的,也可以看屏幕。我们一听大为惊讶,心里想,这还写个啥?可是到了报听写的时候,他却不是念词,而是直接做动作或解释这个词语,然后让学生写出这个词。于是老师们一阵惊叹,原来这样啊!心中不觉涌起佩服之情。还有好玩的地方,接下来通读课文后,要把握赵州桥的主要特点,他没有直接问,你能不能找出这样一句话,而是说:你们读课文,猜一猜赵老师最喜欢哪一句话?这时普通的阅读就变成游戏——猜老师的心思。但这又和教学目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是吗?还有很多细节,比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说知道为什么我选你们班上课吗?孩子们答了很多,都不对,但兴趣激发起来了,于是顺势说,先上课,课中再揭晓答案。还有很多好玩的话语:课后习题好的就做,不好做的不做,什么是好的?容易做的就是好的;上课可以不带书,但本子一定要带,因为你要把老师说的句子或黑板上写的好词记下来;写好了不要举手,这是坏习惯,举手表示发言,你们老师教错了。好玩的课还有于永正老师的课,和学生一起伴猴子对话,表演活灵活现,真好玩;还有罗才军老师叫三个学生分别扮演蝙蝠、雷达、障碍物,好玩。
下面说说,语文课最基本的因素:有料。什么是有料。我觉得就是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训练扎扎实实,就是对文本的解读有课程观,有自己见解,有自己的角度,有自己的把握。无疑,名师们的课都是有料的。管建刚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四年级《春联》体现了他的料,他说学语文无非就是从三个角度学,第一了解文章内容,第二深挖词句,找出其中的微言大义,第三就是表达的奥秘。但是他认为对孩子来说第一点看一遍就差不多了。第二点有多大意义呢?那些作家的观点、崇高的理想、深奥的哲理对一个小学生简单的思维来说真正有多大意义呢?所以他认为要帮助孩子通过阅读找到表达的奥秘。于是通过对《春联》一课中“举例子”这一说明方法的学习,他教会了孩子怎样举例子:第一,要分好类。第二,要排好序。第三,不重复。举例子我们都教过,有想得这么深吗?我当时就想到,我们有些高年级孩子在文章开头喜欢用排比句,但句意重复,顺序凌乱,我怎么就从来没想过像这样帮他疏理一下呢?青年名师,第八届青年老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获得者罗才军老师的《蝙蝠和雷达》一课,在我们眼里普普通通的文字,在他那里能挖掘出许多具有鲜明说明文的特点的内涵。比如文章四五短讲
述的是科学家测试蝙蝠“看路”的试验。边讲,老师边展示出来一张科学试验记录表,表格上分别写着试验的过程和试验的结果。把表格填好后,他就问,为什么三次试验,作者却用不同的字数写出来的呢?学生一看,第一次写得多,第二、三次少。老师又问,为什么呢?这时学生就领悟到,重要的详写,重复的不需要写。这就是作家表达和科学家表达的不同之处,科学家要追求严谨、详实,作家要追求简洁、明了;于永正老师的就更加有料了,这次很巧的是还有一位青年名师张祖庆上的内容跟他有些相似,我一对比,就不得不感叹于老的老到。于老是教孩子写对话。张祖庆老师是教孩子《读童书 学对话》,于老展示了一段简单的文字后,让孩子加上情绪读,又配上动作演,最后和老师一起演。演完后学生写,这时我也在下面写,我就感觉刚才看到的形象全在脑里,一下就写好了。张老师让学生读了童书《查理的巧克力工厂》后设置了情境,介绍了事情起因后让孩子写对话,我也在一边写,我就觉得要难一些,大致的情节和语气都清楚,但人物的表情动作却完全要靠自己想象。所以73岁的于老还是更有料一些!王崧舟是最有料的。他的课堂旁征博引,他引用的诗歌、文章,课件所配的音乐、图片丰富多彩又恰到好处,显示了王老师丰富的积淀。他把文段编成诗的形式,把重要内容描红,和学生一起读的方式尤其新颖。还有薛法根老师,我最喜欢的名师,课一开始就教孩子用拆分法学《鹬蚌相争》中的“鹬”字,先去掉一个鸟字,剩下的还是一个矞字,意为祥云。再去掉上面的矛字,就是囧字,然后自然说到电影《泰囧》。这样一拆,学生就不知不觉学会这个字,然后也学到了不少知识。这就是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啊。后来,他把鹬和蚌的对话挑出来,让学生读,让学生角色对话,一遍遍问,学生一遍遍争,你让不让,鹬说:你不松开壳儿,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去,明天不下雨,没有了水,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河蚌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明天拔不出来,吃不到东西,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读着读着,就发现为了写出两个人物针锋相对,他们的句式几乎一样。都是今天不,明天不,就会„„,然后越读越短,课件上最后变成了:干死你,饿死你,干死你,饿死你,学生的角色朗读就进入了高潮。而抽出来的这个句式也就变成了课后练笔,你用这个句式来劝一劝它们吗?学生纷纷写道,鹜啊,你今天不让,不请求它原谅,明天也不让,最后你们俩就会死在这里,还是各自退让一步吧。„„有料的例子太多了,就说到这里。
最后说说有味。语文味是什么味?形式的味,一堂语文课首尾呼应,主线贯穿,埋伏笔,揭谜底,一堂课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写文章的形式都可以用在课的形式上。语言的味,除了要做语文该做的事听说读写之外,我觉得很多因素也左右着课的语文味。比如管建刚的语文味就没有赵志祥、薛法根、王崧舟的浓,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普通话不好,而且声音很单薄不浑厚。王崧舟的就不一样,整堂课都像是名家在朗读散文,浑厚的声音,标准的普通话,听者那叫一个舒服;而赵志祥的和王崧舟、薛法根的比语文味又要差一些,为什么?他这堂课太散了,他用了二十分钟学完了《赵州桥》然后用二十分钟去吟诵古人写《赵州桥》的一首诗去了,一堂课就如一篇文章怎能有两个主题呢?味儿太乱。薛法根和王崧舟的语文味都浓,但风味不一样,薛法根是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读,在他的课上,一经他指导,孩子就立刻读得不一样了,而且是整段整段地读。王崧舟的经常由他和学生合读,而且是配上音乐,也读得很好,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但窃以为在薛的课上孩子的朗读技能训练得更扎实一些。这其实就是不同的教学观带来的变化。正如他们在微报告中所说,薛法根认为让文本的语言发挥力量,语文课只讲语文的事。而王崧舟的课追求诗情画意,他的诗意语文需要老师和学生尤其是老
师的主导来共同营造。除了普通话,书写也是很重要的,名师们个个都字都写得好啊,尤其赵志祥老师的字,真绝!所以听完课,我下定决心,回来练好字,练好普通话,这是打造成功的语文课必备的因素啊!
总的来说,课改十二年,真是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尤其我们还听了台湾、新加坡老师的课和报告,他们带学生学整本的书,学绘本等尝试也拓宽了语文课的研究领域,带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尤其是深圳市北师大南山附属小学教研中心主任李虎老师及他的团队开发的小学一年级自主识字同步阅读,更为厉害,他们有一整套的教材、游戏卡、课件、评价制度出来,一句话,有了他们那套教材,小学一年级孩子就能做到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而且好玩,现在这项课题已经收为教育部规划课题,全国有50多所实验学校,估计不久就会推广。
最后还补充一个好消息,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先生在报告最后说,高考可能改革,只考语文和数学,各300分,所以咱们语文越来越重要,小学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