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答复
泸市城管函„2010‟44号
对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第103号提案的答复
王晓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山坪城区神六桥附近交通安全措施”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监督。我局收到您的提案后,局领导高度重视,立即责成市容科认真办理。市容科于4月15日与您面商,就我局开展工作的情况向您进行了汇报解释,您对我们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满意。
您在提案中提出了4点建议,根据职能,第四条“从神六桥往电脑城方向的精神病院路段把人行道改建,能既方便又安全”应由我局办理。
从神六桥往灯杆山、精神病院至电脑城方向一段10几米的道路几乎没有人行道的问题,我局2009年已经给予了关注,并将其列入了今年市政设施改造计划,待市财政资金安排到位后,将尽快予以改造,为市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通行环境。
—1—
针对我市市政环卫基础设施配套不足的问题,我局一直都在努力解决,每年都争取专项资金推进“百条街巷”改造工程、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今年,市政府安排了7000万元,切实加大城区市政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力度,我市市政环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将得到较大提升。
今年是我市第五次“国卫”迎复审之年,也是我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提升之年。我局将以此为契机,举一反三,全面加强城市管理,尽最大努力为市民营造一个整洁、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二〇一〇年四月三十日
联系人:何自慧,何绯
联系电话:3190148,319454
5抄送:市政府督办室、市政协提案委。
—2—
第二篇: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答复
对市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第236号提案的答复
孙重贵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评选“贵阳新八景”,提升大贵阳城市品位》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作为贵州省省会城市,贵阳市正在积极谋划改善城市文化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加深城市文化内涵,以使贵阳的文化氛围与省会城市的地位相一致。文化贵阳的建设,离不开对已有历史文化特别是文化遗产的内涵挖掘和开拓新的文化品牌。你提案中提出评选“贵阳新八景”是一项很有建设性的建议。贵州早在明代就有“贵阳八景”(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贵阳十景”(明万历《贵州通志》)之说,但是这些历史上所提到的景致都因为时代的变迁如今有的已经不存或只留下遗址。作为贵阳市文化主管部门,我局在保护贵阳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1981年开始先后公布了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9处,备案在册
1的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在列保文物中根据文物管理和使用情况的不同,目前文物保护现状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从贵阳文化建设的高度,我们将加快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宣传的力度,并结合我市文物工作的重心,与有关部门一道做好贵阳市著名景点的开放和宣传工作。
就目前贵阳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点保护和宣传利用的开放文物景区,我们将加强云岩、南明两城区在贵阳乃至全省都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的四个著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甲秀楼、阳明祠、文昌阁、达德学校旧址)的保护利用和宣传,并争取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提高四个景区的知名度。
通过与有关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得知市文明办正在联系市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对评选“贵阳新八景”的事宜进行安排,我局将积极配合市文明办做好此项工作。
贵阳市文化局
局长:
2004年3月17日
联系电话:5824654
第三篇:关于对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77号提案的答复
宁食药监办函„2010‟8号
答复类别:B
宁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对市政协二届四次会议第77号提案的答复
陈孔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市场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关于“大力构筑农村商业网络”的建议
我市十分重视农村食品商业网络建设,市经贸、供销系统等部门着力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措施,不断健全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网络,努力在农村营造放心消费的优良环境。2005年以来,全市共投入近6千万元,建设改造农家店1930个,建设配送中心24个,乡镇农家店覆盖率达100%,行政村布点率达78%。虽然我市工商部门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但目前仍处于前期布点阶段,很多农家店在食品供应和质量上跟工作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要真正形成满足农村食品需求的放心商业网络,完全杜绝假劣食品流入农村市场仍有待时日。下一步,市食安办将结合提案建议,按照今年全市治理餐桌污染方案要求,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以扩大覆盖面和提升食品质量为重点,进一步
扩大农村食品配送范围,全面推行商品质量溯源制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切实提高农村食品质量。
二、关于“利用市场信息资源,引领农村市场发展”的建议 建议由经贸部门答复。
三、关于“严格把好农资市场经营主体的准入关,保护合法经营主体”的建议
建议由市工商局、市农业局答复。
四、关于“健全监管体系,实施符合农村实际监管办法” 的建议
(一)农村药品监管方面,我们出台了全市系统 “驻乡巡村”工作方案,要求执法人员下移监管重心,各县(市)局每月至少有4人以上参与“驻乡巡村”(其中科级干部至少1人),“驻乡巡村”人员每月在乡村时间不得少于5天,做到“驻到乡里,巡到点上”。在此基础上,各县(市)局分别建立了分组包片、信息收集、回访反馈、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机制,要求“驻乡巡村”人员加强对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等涉药单位的日常巡查工作,做到乡镇以上医疗机构、药店每季度至少检查一遍,村卫生所(室)每半年至少检查一遍,并要在日常监管工作手册(一式两份,执法人员和相对人各一份)上详细记录驻点时间、人员和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及相关建议,力争消灭监管盲点,使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同时,我们以“老少边岛渔”地区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建设,全市共建立药品监督网络领导机构129个,乡镇协管机构120个,聘请协管员、信息员2348名,并制订了协管员、信息员工作绩效考核
标准,进一步明确了任务、职责、责任,促进工作落实;鼓励经营者到农村开办零售药店,着力抓好农村药品供应品牌示范点建设,全面提升农村药品供应网点质量,去年还投入10万多元,向边远的海岛、山村免费投放便民药柜180多个,做到统一选点标准、统一人员培训、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供应品种、统一进货渠道等“五个统一”,努力解决“老少边岛渔”地区的药品供应难问题。
当然,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目前总体上仍处于形态建设阶段,“驻乡巡村”工作也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建立健全农村药品长效监管机制仍是一个长期的话题。今年,我们结合提案要求,提出了“城乡药品监管一体化建设”工作思路,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入手,努力提升城乡基本用药水平。一是积极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严格按照药品集中采购制度要求,督促接受委托配送的药品经营企业依法依规统一配送中标药品,加强药品配送情况及质量安全监督检查,规范企业配送行为,逐步实现城乡药品同质量、同配送、同监管。二是强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争取各级地方政府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舆论支持;继续配合卫生部门,促进更多的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所完成药房、药库改造;继续抓紧抓好“老少边岛渔”地区和空白村、空白点的药品供应网建设,做好“便民药柜”和“流动药箱”的推广和跟踪监管工作。三是加强药械不良反应监测。引导企业和医疗机构紧密跟踪监测药械不良反应情况,特别是认真关注甲型H1N1疫苗、生物制品、新药、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骨科植入物等重点产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科学控制药品、医疗器械风险,争取所有乡镇一级卫生院全部加入监测网络。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市食安办充分发挥政府“抓手”作用,以农村食品市场为重点,先后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了食品违法添加剂、二次供水、地沟油、活禽屠宰、流动食品摊点、学校周边食品、肉类市场、水产品等专项整治行动,仅2009年,全市就查处制售假劣食品案件444起,查获污染食品100多吨,货值140多万元,罚没款39.5万元。同时,依托农村药品“两网”,我们着力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在乡镇(街道)、村设置了食品安全领导机构,全市共聘请协管员、联络员、信息员2349名,实现了各乡镇有分管领导、食安办和联络员,村级有信息员,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各级政府和工商部门还投入维权经费96.3万元,设立各类消费维权服务站点2924个,其中农村维权站点2411个,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建制村,建成了全市基层食品群众监督网。
农村食品网点点多、面广、线长,监管链条长、环节多、涉及面广、经费紧缺,各环节均涉及不同监管部门,而市食办作为市政府的一个综合协调机构,没有具体的执法权,在食品安全组织协调往往是“有责无权”。目前,全市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投入相对不足、部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流于形式、检测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共享等问题仍较突出,农村食品安全机制建设仍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提案反映的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结合提案建议,充分发挥市食安办的综合监督职能,督促相关部门加大对农村食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力度,深入
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农村活动,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构建县、乡两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完善农村食品维权网络,努力实现对农村食品市场的立体监管。
五、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服务功能”的建议
建议由经贸部门答复。
六、关于“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维权意识”的建议
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市食安办成立以来,我们按照“引导在先、舆论先行”的原则,不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联系和密切配合,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报道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知识和监管工作开展情况,努力为食品安全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并定期维护“宁德市食品安全网”、“宁德卫生监督网”、“宁德市质量技术监督网”以及“宁德工商红盾网”等网络平台,积极编发各类食品安全动态和专报件,主动、及时地为公众提供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应急管理、安全公告等食品安全知识,为各部门传递监管信息,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大众化水平。二是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以多种形式,组织各级各相关部门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宣传、食品安全宣传周、产品质量月、食品安全“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关注食品安全,关爱健康人生”等系列宣传咨询活动,努力增强群众辨别假劣食品的能力,提高其食品安全和消费维权意识。仅2009年,全市就编发工作简报520多期,印发《食品安全法》及相关宣传资料18万册,张贴宣传画2万多份,发放食品安全消费材料20
多万份,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刊发宣传信息900多条次。三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强化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仅2009年就举办培训班、座谈会110多期,培训近万人次,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四是组织参加知识竞赛。组织全市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和有关企业参加全国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去年,全市3家单位获得了优秀组织奖和集体组织奖,10人受到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表彰。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以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进农村”为重点,进一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开展。
再次感谢您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您继续加强对我们工作的指导、帮助。
分管领导:陈启文
联 系 人:张东云
联系电话:2805677
二○一○年五月十日
主题词:文秘工作提案函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3份)、市政协提案办(3份)
宁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10年5月10日印发
第四篇:六届四次会议提案工作报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江苏省扬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2011年1月15日在政协扬州市
第六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赵南军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受政协扬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
六届三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的目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一年来,共提交提案522件。经审查,立案515件。其中,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集体提案66件,界别小组提案7件。立案的提案分别提请市委、市政府交有关部门、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研究办理;未立案的提案,分别与提案者联系,酌情转为其他方式处理。
去年提案的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提案内容丰富,质量较
高,所提建议涉及面广,有较强的针对性、建设性和可行性,体现了政协特色和时代特点,对党委、政府部门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关经济发展类提案129件,占立案总数的25.1%。围绕交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三农”工作、节能减排、县市旅游等方面的提案较为集中,相关承办部门办理后,许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被采纳,得到落实;有些意见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承办部门的认可,列入计划,逐步实施。如,市政协确定的五件重点提案之一“加快推进我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的建议”,市发改委认为,为防止扬州被“边缘化”,提案提出的5条建议十分中肯,具有针对性。近年来,围绕构建公、铁、水、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吸收各方意见,每年确定十大重点工程,全力加以推进。市旅游局采纳重点提案“发展扬州县市旅游的几点建议”,加大对县市旅游的扶持力度,将县市旅游发展纳入扬州市旅游发展规划,并通过推出“一县一品”、召开乡村游活动推介会、发布《乡村旅游地图》等做法,实现县市旅游业联动发展。“三农”工作也是提案关注的重点方面,围绕“农村三大合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性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化经营”、“高效农业持续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提案有20余件。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认真对待,选择主题,邀请提案者现场视察、实地观摩,面对面交流,全方位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加强和改进“三农” 2
工作。
(二)有关城乡建设类提案174件,占立案总数的33.8%。有关生态市建设、交通管理、城乡统筹、保障性住房、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提案较多,通过办理,促进了相关问题的解决。如,对重点提案“扬州生态市建设的建议”,市环保局非常重视,去年重点开展生态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推进了20多个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按时开工、按时建成、按时投运,同时把生态村创建与环境综合整治结合起来,使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市交通运输局、公安局、规划局等办理单位对70多件有关加强交通执法、推进安全畅通工程、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延长营运时间等方面的提案,认真梳理,密切联系衔接,做好办理答复工作。去年市政府加大投入,新增公交车400余辆,新设置灯光控制系统、交通标志标线几十套(处),使我市城市交通的质态进一步优化。涉及物业管理和老小区综合整治方面的提案有10多件,市房管局逐件听取委员的意见,努力解决提案提出的问题。例如,采纳“加快老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建设的建议”,在东花园等老小区整治中,实施了这项工程;针对物业管理存在的难点,专题研究,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扎实推进老小区综合整治。
(三)有关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提案130件,占立案总数的25.2%。对市政协重点提案“做优做响扬州群众文化的建议”,市文广新局认真研究制定“十二五”扬州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规划。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推进市民广场 3
及文化艺术中心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放大老年艺术节、少儿艺术节等群众文化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对“在我市中小学全面开设《弟子规》等中华传统文化课”的提案,市教育局本着“先实验,后推广”的审慎原则,逐校推行,对各校各年级学生的主诵科目作出规定,使我市城乡学校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有序展开。对“组建扬州医学会诊中心”的提案,市卫生局认真调研,积极创造条件。去年8月29日,我市医学会诊中心正式成立,可为扬州市民提供本地专家团队的集中会诊和外地专家的咨询服务。市体育局在办理“加快扬州市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案时,针对老城区公共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充实完善,并对老体育场维修改造,扩大开放能力,缓解市区公共体育设施供不应求的压力。
(四)有关劳动保障、社会法制、政协统战等方面的提案82件,占立案总数的15.9%。“认真推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预测评估化解制度”也是市政协的重点提案。市委、市政府办公室正式下发了《扬州市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等文件,对社会风险评估的对象、范围、组织领导体制、运行机制和主要原则等进行了明确界定。去年,各地向市维稳办报备各类稳评项目26个,推动了我市稳评工作的有序开展。为办理“市直托管对象生活和就业情况的反映”这件提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积极争取市财政的支持,经再次调整,市直托管对象的社保缴费基数与市直企业职工标准相一致,内退、协保人员生活费标准也得到提高。4
为办理好“协调落实社区辖区内闲置房资源提供给社区使用”的提案,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广陵区所辖的9个社区配套用房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经协调,4个社区的配套用房已落实到位,3个社区的配套用房基本议定,还有2个社区的配套用房正在会商之中。市民政局表示,力争用两年时间逐步解决老城区社区配套用房不达标的问题。
此外,一些有关民生方面的热点提案,如“统筹城乡就业一体化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规范疫苗接种中的收费和服务程序”、“加强棋牌室管理”、“增设特种病定点药店”、“加强宠物管理”、“完善老年保障体系”等,都得到承办部门的肯定和重视,办理落实后,受到提案者和相关基层群众的好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协提案,市委主要领导在有关提案上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在办理过程中认真研究采纳;市政府主要领导过问提案办理情况,指出要将提案办理任务和经济指标任务放在同一层次完成好、落实好;分管市长、秘书长多次参与研究办理工作,协调解决相关提案问题。各承办单位把认真办理好提案作为接受民主监督、提高工作效率、改进部门作风的重要举措,主要负责同志关注办理工作,参与提案办理。一些承办单位努力提高办理工作效率,采取集中见面会、现场视察、二次办理、回头看等方式加强与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沟通协商,着力提高办理质量。截止2010年10月底,所有立案的提案已全部办复。提案所提问题已经解决和基本解决 5 的239件,占立案总数的46.4%;提案意见被采纳、有待逐步实施的259件,占立案总数的50.3%;因各种原因限制暂不能实施的17件,占立案总数的3.3%。提案人对办理方式、态度及进度、结果都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二
一年来,市政协常委会贯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在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推动提案工作创新发展。
(一)巩固成果,把提案工作放在全局中组织谋划 年初,常委会议对提案工作提出了巩固2009“创新创优”的成果,扎实推进,全面提升提案工作,切实发挥提案在履行政协职能中重要作用的总体要求。将提案工作始终作为政协的重要工作,在全局中组织、谋划和开展。2010年常委会议、主席会议协商议题的确定,充分考虑并吸纳了一些提案的反映和意见,相关专题调研安排提案人参与调研;专委会积极参与提案工作,去年确定的五件重点提案有四件是专委会组织调研并撰写的;专委会分工联系承办部门,了解提案办理情况,协助并促进办理工作稳步开展;主席、副主席更加重视督办重点提案、检查视察办理情况,影响并推动整个面上的办理工作。年底,常委会议听取市政府对全年提案办理情况和五件重点提案办理情况的汇报,对进一步提高办理质量、办理实效提出了要求,提案工作的推进力不断增强。
(二)突出重点,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科学导向 质量是提案工作的基础,是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形象水平的展示。市政协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科学导向,切实把握几个环节,努力提高提案质量。一是积极拓展提案信息来源,继续做好提案信息的征集转化工作。去年“扬州政协”网全年向市民征集“提案线索”,全会召开前夕,“中国扬州”等四家网站同时开通提案线索征集窗口,广大市民群众踊跃参与,提供意见185条。市政协认真整理归纳,慎重做好线索转化工作。其中,直接转为提案的有18条;20多条被吸收为提案和社情民意的主要内容;一部分转交有关民主党派和政协专委会作为调研内容,写进调研报告的建议中。与此同时,委员直接在网上查阅“线索”,拓宽了思路,丰富了提案内容。二是认真过细,围绕提案征集,做好三项工作:各专委会分别召开本专委会委员和分工联系委员的专题会议,座谈讨论提案调研撰写工作;各专委会分别与民主党派、相关团体开展多种层面的调查调研活动,就一些重点突出问题商讨提出提案;秘书长召开机关干部会议,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全会前提案征集服务工作,部署各专委会组织力量,撰写集体提案。三是认真审查,严把立案关。全会期间,由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三方面人员共同组成的大会提案组,认真阅看提案,审慎立案。对30多件案由不清、内容欠详、建议不实的提案,分别与提案人见面磋商,协助提案人核实了解,补充完善后再予立案。
(三)创新方法,推动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政协提案工作的落脚点是提案的办理落实。去年,市政协注重抓好服务质量,以服务质量的提高,促进提案办理质量提高。一是搭建平台,“请进门”办理。我们选择了55件提案,把20多位提案人和市发改委、交通运输局、旅游局等部门的领导,同时请到市政协,搭建提、办双方“面对面”交流平台,政协分管主席、相关专委会主任全程参与讨论,共商共议办理工作。二是有的放矢,“走上门”办理。上门走访承办部门,是市政协去年为提高办理实效,选择典型,推动面上办理工作而采取的一项新举措。通过对市房管局、旅游局、质监局、园林局的上门走访,总结了一些办理工作的好经验,分析了存在问题,同时也对一些办理难度较大的提案,研究磋商,形成共识。三是专题视察检查,“实地办理”。对承办单位答复年内落实解决的“A”类提案,对30件承办单位滚动办理的提案,选择重点,到实地了解提案办理落实的情况,对尚未落实到位的,与承办部门坦诚交换意见,要求取信于委员。通过专题视察检查,有17件滚动办理提案得到较好解决或落实,其余的也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分步解决。
(四)加强宣传,彰显政协提案的职能作用
市政协注重加强对提案的宣传报道,争取广大市民群众的关注和支持,为提案工作提供不竭动力。一是公开内容,提高透明度。市政协绝大部分提案和办理复文都可在互联网查阅,既方便委员随时了解提案工作的全面情况,也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各界人士了解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了解党委和 8
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能,享受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了便利,网民对办理复文的跟帖评论,得到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二是宣传提案所提建议被采纳后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去年,与市电视台合作的“TV提案365”栏目,对20多件提案办理落实情况进行专题报道,增强委员对政协提案工作的信心,也提高了市民群众的关注度。如,“建立医疗会诊中心”的提案落实后,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许多市民打电话到市政协询问有关事宜。三是通过《人民政协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扬州日报》等媒体,组织专版、专题报道,宣传委员、宣传提案、宣传提案办理工作,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影响,营造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氛围。
回顾过去的一年,市政协提案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形势的要求、委员的期望还有差距。如在进一步拓宽委员的知情渠道、提高建言献策的能力和水平,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提案办理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实效等方面,还需要认真研究,改进提高。
三
去年,全国政协召开了第六次提案工作座谈会,江苏省政协也相继召开会议。2011年,市政协要认真学习贯彻两个会议的精神,联系我市实际,研究部署,扎实推进我市提案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恪守服务大局的科学原则 要引导提案者着力服务于科学发展,把提案的关注点放在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把握上,放在对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 9
持续发展的思考上,放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对策研究上。适时召开全市政协提案工作座谈会,加强与县(市、区)政协的联系,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二)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着力提高提案质量
要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科学导向,不断提高提案工作实效。在尊重和保护提案者提交提案积极性的基础上,大力倡导“精品”提案。积极引导提案者从大局着眼,从自身比较熟悉、有专长的领域着手,多提建设性的对策建议。进一步做好平时提案的征集、审核、交办工作。要在坚持提案件件有答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提案办理实效。
(三)进一步健全科学机制,形成协调配合的工作合力 要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专委会的基础作用,党派团体、界别的带头作用。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对提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注重加强与承办部门的协调配合,努力创造提案办理工作的良好氛围。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形成广泛参与、联合办理、整体推进、协调高效的提案工作运作机制,使提案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四)进一步开拓创新,弘扬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 要创新办法,加强与提案者、承办部门的沟通,通过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运用科学办法和现代网络技术,创新工作手段,提高提案网上征集、交办的工作效率;加大对提案的宣传力度,开辟新的有效的宣传渠道,扩大政协提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政协提案工作要有更大的作为。新的一年,让我们在中共扬州市委的领导下,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运用提案形式,为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多献良策,贡献力量。11
第五篇: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文章标题: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
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如何建设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思考与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中央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政策以来,农民种地积极性空前高涨,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做好农业,“三农”问题是核心,围绕“三农”问题,**区做了以下:一、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深入贯彻中央及省委有关“三农”的各项方针政策:
(一)执政为民重“三农”。努力提高各级干部的执政水平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本领,自觉地把重中之重落实到中央制定的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领导决策、战略谋划、布置上。克服过去中存在的重视工业轻视农业的现象,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情系“三农”、谋划“三农”、服务“三农”。形成支持农业,关爱农民,服务农村的最大合力和良好氛围。(二)以人为本谋“三农”。首先明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的收入和农民的利益如何得到保证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三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主发展能力。
(三)统筹规划新“三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的发展方略,就是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着重探索如何建立市场导向机制,强化政府补贴机制,完善投入增长机制,形成产业延伸机制,构建农民利益保障机制等。一是要在结构调整上下功夫。重点是重视一、二、三产业的比重调整好,要把农业调优,工业调强,服务业调快。农业要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往精品农业上调;工业要围绕市场,往龙头企业上调;服务业要发挥比较优势,往特色上调。二是要在整体规划上下功夫,利用全市整体规划调整的时机,抓好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养殖园区的规划审批,搞好土地的开发和利用。三是在加强基础设施上下功夫,抓好今年1号文件提出的“六小工程”,村级公路建设,荒沟、荒山治理。
(四)求真务实抓“三农”。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始终坚持的科学精神和作风,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真心实意地为农民群众谋利益。
二、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加大公共事业投入,逐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区委区政府及所属相关部门本着落实“五跑”的精神,努力抓好政策资金和特殊专项资金的争取。近年来,通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投入,在**和**两个乡镇、十几个村已经建设和正在施工人畜饮水井13眼,广大农民喝上了放心水,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引用水短缺以及水源污染村镇的人畜饮水安全问题。过去的两年,我区合理有效利用国债资金做好农村水泥路建设,2004年全区完成投资2488万元,建设水泥路70.5公里,2005年完成投资1791万元,建设水泥路58.8公里。预计经过今年的最后努力,我区将彻底完成农村水泥路“村村通”目标。为方便人们出行,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和发展农村经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保障。2006年,我区先后申报了梨树河治理以及建新拦河闸岁修工程等农村水利项目。除此之外,**区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项目正在运作和建设当中,该项目建成后,将在**镇和**乡两个乡镇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700个,每年可节约取暖煤350吨,节约薪柴854万公斤,每年积造沼气肥2.8万吨,减少化肥用量170吨,新增净效益145万元。农民生产方式和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环境将焕然一新,同时也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大量生产无公害及绿色有机农产品,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三、加大力度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多方位增加农民收入:
1、在提高农民素质上下功夫。利用现有的政策加大培训力度,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培养各方面的人才,一是抓好实用技术的培训。二是抓好科学技术的培训。三是根据市场的预测和需求,抓好劳务输出工种的培训。四是特种行业需求工种的培训。
2、在农民增收上下功夫,一是落实政策促增收,做好“一免三补”,让中央的富民政策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二是优化结构促增收,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原则,充分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和地域优势。三是创新组织促增收,多建立能够发挥实质性作用的专业协会和农民组织,真正能够整合农业资源,组织好松散的生产状态,解决小生产,小流通,小资本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真正起到组织农民,面对农民,服务农民,致富农民的作用。四是依靠科技促增收,增强农
民科技致富意识,加大对农业科技扶持力度。五是依托市场促增收,紧盯市场,根据市场需要调节生产。
3、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上下功夫,要本着“引导不参与”多协调、多指导和多服务的原则,搞好全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发展二、三产业来吸纳农民,靠兴办私营经济、发展服务业、畜牧业、特产业,把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通过拓展国际劳务输出渠道,促进劳动力向境外转移。
四、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建立和完善人才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人才服务“三农”力度,做大做强我区优势农业产业,及时解决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生活难题,促进人才科技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区政府决定,在全区开展“人才服务110”活动。
(一)首先成立组织机构、组建服务队伍,建立健全三级人才快速服务网络:
1、设立区人才快速服务指挥中心。
2、乡镇设立人才快速服务指挥中心和人才快速服务网点。
3、村设人才服务站。
(二)“人才服务110”活动,是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的一种有效措施。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全面、丰富的服务。
1、解答农民政策咨询和法律咨询,做到有问必答。同时要认真做好对农民的政策宣传、法律宣传咨询和引导,使农民群众及时了解政策,全面掌握政策,充分利用政策,发挥政策优势。
2、组织技术服务人员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针对农民所提出问题采用课堂讲座、田头地边式地讲解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解答农民在生产中所遇到问题,使农民尽快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解决农民生产中的技术问题。结合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3、提供水稻、果蔬、绿色有机品种、高产栽培技术以及各种肥料、农药使用和技术指导。
4、提供禽畜、水产养殖技术以及无公害药物使用和技术指导。
5、强化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中介组织在组织农民、对接市场、拉动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不断拓宽农产品出境渠道,增加本土农产品在市场所占份额。努力协调银信部门帮助群众解决发展生产所需资金难题。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营造良好的生产资料供应环境,确保数量充足、质优价廉。
6、加大在产业链条上建立新经济组织的力度,不断增加数量,扩大规模,完善管理,为农民生产提供周到细致的产业化服务。进一步采取措施,尽可能多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共同闯市场,抵御市场风险。要积极建立龙头企业 基地 新经济组织 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局2006年4月18日主管领导签字:单位负责人签字:联系电话:抄送:区政协常委会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对区六届政协四次会议第2号委员提案的答复。A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