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当前房地产行业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一、房地产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我国房地产业从1998年住房改革以来,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过去5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2.97%,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12.7%提高到24%。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直接或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每年保持在2个百分
点左右,2003年更是达到了2.79%。房地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表1国民经济发展和房地产投资单位:亿元
年份GDPGDP增长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增长率()直接贡献()开发额占GDP比重()199982067.57.14103.213.530.965.00200089468.18.04984.0521.471.725.57200197314.87.56344.127.292.056.522002104790.68.07736.421.951.767.382003116693.69.110106.130.632.798.66
数据来源:《中国经济景气月报》
在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房地产业由于投资增长速度过快,给整个经济的稳健运行带来了隐患。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1%,成为投资高增长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房地产业投资增速过快势必加剧投资规模扩张,拉动生产资料全面紧张,助长无序竞争和市场混乱,引发房屋积压和经济泡沫。这些都是关系全局性的问题。[xiexiebang.com文章-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
为了在贯彻落实现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2004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实行近两年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策略,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从而确保整个经济的平稳发展。全国性和区域性房地产政策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地方政策的出台和执行上,表现得非常迅速。
中央和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房地产行业投资初步走向平稳增长,从统计数据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到这种变化。尽管今年一季度房产投资增长了41.1%,但从3月份的统计数据看,房产投资增长只是27%,并开始呈现回落迹象。
二、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和土地开发利用不科学。
1、投资增长速度过快
随着我们国家人均GDP的提高(已经超过1000美元),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汽车和住房等已经成为消费者重要的投资和消费品。当前,消费结构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以及城市危房的改造等使得房地产业投资一直处于快速发展过程中,局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上升过快。
从1998年以来,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资金一直呈两位数递增之势。2003年我国城镇房地产开发共完成投资10106亿元,占GDP(116694亿元)的8.6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18.34%,比上年增长29.7%。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分析,到今年5月份,有9个省份房地产投资增幅超过60%,其中主要是非住宅投资。当前全国商品房的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677元,同比上涨6.6%,其中住宅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48l元,同比上涨6.5%,包括南京在内的9个大中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
投资保持一定速度增长、价格平稳上升与合理波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因而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这种增长不能很好地被控制,带来的影响和冲击又是严重的。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房地产投资增长远远大于销售增长,致使商品房空置率上升,而更深层次的后果则是造成房地产投资结构不合理,引起经济的大起大伏。更为关键的是,吸收了大量银行贷款的房地产投资一旦出现泡沫,对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和冲击不容小视。
2、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普遍存在商品房局部供给过剩和短缺并存的现象,表现为高档商品房、写字楼等供大于求,中低档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供不应求。在房地产业投资高速增长的背后是空置商品房总量和空置率直线攀升,而且空置房还在以每年超过15%的速度在递增。
一方面是中高档以上的商品房、别墅和写字楼滞销严重,另一方面是广大的消费者期待的经济适用房和中低档商品房处于短缺之中。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影响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结构性矛盾,满足消费者的合理需求,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将会带来经济的更大波动和不稳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3、土地开发利用不科学
土地开发利用是关系到整个房地产市
场发展的关键因素。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否、健康与否都跟土地市场息息相关。同样,导致房地产出现“过热”现象至关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土地市场的失控。
当前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土地滥用、违规开发现象过于严重5耕地得不到有效保护;土地开发利用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
土地市场的不规范运作与地方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各级地方政府从地方经济出发、从自己的政绩出发,打着“经营城市”的旗号,大肆新建开发区,营造各种形象工程。据初步统计,全国朗o个城市和两万多个镇中有五分之一存在“形象工程”,有的小城市马路超过100米宽。有一个城市只有5万多人口,但建的广场却可以站6万人。而很多居民却不能得到基本居住条件的保障。在违规操作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大量征用农村耕地,造成耕地数量的急剧下降。低价征地,高价出让,拿土地来招商,己成为不少地方创造政绩、增加财政收入、改善部门福利的捷径。然而,很多被征用的土地没有很好的利用,浪费随处可见。
三、主要对策分析
解决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存在的问题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努力:继续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和加强科学规划。
1、发挥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信号作用
国家政策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土地利用和信贷的控制和指导上。对土地市场进行适当干预,保护耕地,减少浪费,控制房地产行业过热发展的源头,对银行信贷加强严格审核和控制,降低信贷风险。在调控信贷的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企业,应该鼓励和支持一些经营规范,财务结构合理的房地产大型集团;还应该考虑到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即商品的不流动性和难以套利。因此在不同的城市应结合各自优势,采取不同的支持政策。
发挥国家政策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建立信息预警系统,完善房地产信息统计制度。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信息统计、分析和预警系统之间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有:注重总量、不注重结构,不适应房地产不可移动、产品差异性强、区域性强的特点;注重增量、不注重存量,不适应当前增量和存量互动的、统一的房地产市场体系初步建立的形势;注重城区、不注重城乡互动,不适应城乡人口迁徒形成的市场需求;注重买卖、不注重租赁,不适应规范发展租赁市场、分析租金变动趋势的要求;注重部门统计、不注重数据整合,不适应房地产业与相关产业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实际。
完善这一体系可以全面、及时、准确地采集房地产市场基础数据及相关数据,对市场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并通过向社会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市场理性投资和消费。预警体系的建设,将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减少房地产泡沫。
从打击滥用土地、没收没有利用的土地、三次动用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和贴现率、遏制炒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看,国家调控力度在加大。这种调控不是打压市场,而是“挤泡沫”,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为了市场更加理性和健康地发展。调控必然会加剧这个行业的分化、淘汰和整合,也一定会让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更加理性和成熟。
2、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
房地产行业结构性矛盾既是现实问题又是深层次问题。房地产开发商要在政府政策的调控下,在市场信号的引导下,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加大对中低档房地产项目的开发,限制和控制高档商品房、写字楼和别墅的开发。
空置房较多的地区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即高档住宅过热、积压最严重,而中低挡住宅则普遍供不应求。一些开发商长期以来的市场定位一直是高收入阶层。但是,随着住房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转变,消费主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薪阶层日益成为主流消费者。因此,开发商抓住机会,及时进行结构调整,改善房地产商品的供给状况,对规范房地产行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居住条件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调整房地产供给结构还需要发挥政府的重要作用。政府首先应保证经济适用房土地供应,适当增加普通商品住宅土地供应5其次要继续加强住宅建设,特别是加强经济适用房建设和管理,搞好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第三,要严格控制商业营业用房建设,特别是严格控制高档写字楼、别墅和高档公寓建设。
只有开发商和政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共同努力,房地产业的结构性矛盾才会得到解决,房地产市场才会更加理性。
3、加强科学规划
房地产业是集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生态、环保于一体,是一个多目标体系集中度很高的行业,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房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科学规划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科学规划既要考虑到土地的开发利用又要考虑到区域的协调发展和城镇体系建设。
在土地开发利用方面,目前全国国有土地资源价值达25万亿元以上,是价值最大的国有资产。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缺乏长远的发展观,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城市农村的经济格局被人为破坏,妨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土地的科学规划和利用,将会极大改善这种状况。地方政府应该着眼于长远发展,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房地产建设的容积率,搞好城市规划,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此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
在区域发展和城镇体系规划方面,要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的现状,科学设计出既符合不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又符合城镇化发展规律的方案。
加强科学规划核心是要保持规划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因此科学的规划一经确定,必须通过立法的形式确保严格执行,任何一级政府和领导人都无权任意改变。同时还要改进规划监督体制,实行规划编制机构和规划监督机制分开设立,分开运行。规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是指导房地产开发建设的总闸门。房地产建设只有走上按规划建设的轨道,才能摆脱发展的盲目性和越建越乱的局面,才能真正营造出既有经济价值又有人文价值的房地产精品,才能真正实现房地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房地产业虽然存在投资增长过快、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高、结构不合理和土地开发利用不科学等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整个行业仍然是健康的,并没有出现过热的现象。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持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发展,仍是政府产业政策的着重点之一。一个正常、成熟的市场应该是理性的、只包含较少投机成分的市场。从去年6月份至今,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范房地产行业,包括打击炒房、紧缩房地产信贷、确立土地交易方式、清查开发区违规占地等,这些政策都表达了政府排除干扰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力促房地产市场向规范化迈进的政策取向。随着这些政策的贯彻落实,加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宏观背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房地产业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潮。
第二篇:房地产行业税收问题及稽查对策分析
近年来,我市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成为地方税收主要增长点之一,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较复杂,企业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税收征管难度加大,甚至有少数企业出现偷税现象,为此,我们通过调研,详细掌握了该行业项目运作及会计核算,初步发现了税收违法特点并就如何开展税务稽查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房地产企业项目运作及会计核算特点
(一)项目运作的程序
一个房地产项目从开始立项到销售结束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工前期):通过土地交易中心组织的土地挂牌、招标、拍卖程序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取得计划委员会印发的正式计划书→规划部门批准的→建设用的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土地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局核发的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其中在核发施工许可证时,建设局将对房地产企业所开发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合同、施工合同、勘察合同、分包合同、监理单位以及资金量是否备足等情况进行审查)。第二阶段(组织施工期):通过正式的招标程序,组织安排施工企业进场施工。第三阶段(预售期和产权转移期):根据国家规定的完工程度或投资比例,办理预售证组织房屋销售。预售房屋时必须取得房屋主管部门批准的预售许可证。房屋产权移交给购买者,必须到房管部门办理产权交易手续。
(二)会计核算特点
1、收入核算房地产企业其主要经营收入项目包括“土地转让收入”、“商品房销售收入”、“配套设施销售收入”、“代建结算收入”、“出租产品租金收入”。
2、开发成本核算
(1)开发成本核算的内容。前期费用(征地费、拆迁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土地契税、土地出让金);开发成本(建筑安装工程费、材料费、配套设施费、配套费);开发间接费用(为开发产品而发生的工资、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劳保费等)
(2)开发成本核算及结转的方法。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结转开发成本的方法为: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成本对象总成本÷可销售总面积销售成本=已实现销售的可售面积×可售面积单位工程成本由于房屋开发的自身特点,单位造价的形成会出现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分,即:前期开发成本费用高,中后期开发费用减少,而且大量公共配套设施需在总销售面积中分摊,项目的开发周期一般又在1年以上;所以财务在核算销售成本时,项目早期会出现对计划预算的开发成本采取预提方式,随着中后期成本支出逐渐减少,开发成本的结转才会与实际最后成本逐渐接近,最后在工程办理竣工结算后,企业财务再根据“工程价款结算单”对预提数与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增加或减少有关开发产品的成本。
二、房地产企业的税务违法行为及分析
(一)隐匿收入
1、“预收帐款”结转销售收入的时间滞后。部分企业将收取的房款在“预收帐款”或“其他应付帐款”科目中长期挂帐不作销售处理,通过推迟“预收帐款”结转“销售收入”的时间,有意识的延缓销售收入实现,影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造成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申报纳税滞后。
2、提供虚假或不完整的销售面积。销售面积不属于企业纳税申报中必须填写的内容,但该数据却能直接及时反映出企业销售的进度,为初步估算销售收入实现的状况提供依据。所以企业有关人员有意识隐瞒、不肯如实提供实际销售面积,增加税务人员核算企业收入的难度。如某房地产公司在开发项目中,未将与住房一起出售的小房面积2000多平米并入销售面积。
3、以物易物隐匿收入。在大额费用支付中常用其开发的商品房抵顶其所欠施工款、材料款、广告费、职工福利等费用,而在商品房“销售收入”中却不记载,造成了税款的流失。例如某房地产公司2006年6月转让土地使用权给市某单位,抵顶了应付款240万元,造成少缴税款。
4、假代建、真开发。即:开发商以土地所有方的名义报建,所需资金由开发商“借给”对方使用,实际操作却有相当一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以转让部分房屋的所有权为代价,换取了部分土地的使用权,而土地所有方以转让部分土地的使用权取得部分房屋的所有权。
(二)虚增成本方面
1、利用成本核算特点虚增成本。目前多数房地产企业结转销售成本的方法是以每平米的单位造价×销售面积的金额来结转成本。由于项目开发周期跨度一般在1年以上,企业开发项目中的单位项目较多,对口的施工单位、供料商多,项目开发早期财务不能及时的取得各项目的“工程结算单”,所以在会计核算单位造价时往往使用以预算造价计算单位成本的方法。一些房地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利用这一特点,自行加大早期单位平米的计划预算造价,从而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2、关系单位虚开发票,虚增企业成本。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行业较多,一个项目的开发包括设计、建筑施工安装、加工业、建材商贸、房屋销售代理业、广告、物业管理等诸多部门。不仅使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日常处理票据的工作量大、成本核算也容易混乱,也给房地产企业虚增成本带来了可乘之机。
3、以收据支付工程款、材料款偷欠税款。
4、房地产商自用房产、出租用房产不及时从“开发成本”结转至“固定资产”,而是混入“开发产品”科目中,直接转增“经营成本”。例如某房地产公司将自建自用的办公楼成本243万元,直接混入项目开发成本中,未结转固定资产,虚增经营成本。
(三)超标准列支费用
1、利息支出问题。
(1)未在成本对象中分摊借款利息。由于房地产公司借入资金量大,利息支出较多。部分企业财务处理为将其作为财务费用全部直接在税前扣除,影响了当期的税前利润,造成纳税滞后。
(2)高利率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超国家规定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标准扣除费用;同时往往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2、销售费用列支问题
(1)销售人员的人数以及提成工资未如实纳入企业正常人员工资管理,而是直接混入其他销售费用中列支,销售人员的人员数量随意性大,工资支出较多,造成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计税依据计算不准确。
(2)虚增代理费用。由于对销售代理费提取比例税法尚无明确规定,各代理公司取费标准不一致,一些房地产公司通过支付销售代理费的形式,将收入进行转移隐匿;或将一些“灰色”成本(如无票支出、非法支出)以代理费的形式支出、转帐,挤占税前利润。
(3)广告费、业务招待费超支。超标准的广告费、业务招待费支出企业混入“会议费”、“销售费用”等其他科目中,减少“业务招待费”等明细科目的账载金额。
三、检查方法和技巧
(一)项目检查法
以房地产企业已完工或阶段性完工的开发项目为检查重点。从项目开始到结束,针对项目的完税情况,全面审核项目的收入和成本支出的真实性、准确性。对开发周期较长项目,分期作为检查的重点。
(二)基础资料、数据的收集法
基础资料数据的收集是保证检查质量,提高检查效率的最基本的保障。房地产企业纳税检查需要收集的基础资料有:企业基本情况表、开发手续情况登记表、项目部分会计科目汇总表、开发成本明细表,项目销售情况一览表,通过以上表格数据的登录,可以全面掌握房地产项目开发的实际情况,提高稽查分析、定性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为下一次检查提供数据参考达到数据共享,提高检查效率。
(三)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分析法
掌握所采集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利于发现企业提供的资料中所存在的疑点,为进一步检查提供依据。如开发手续情况登记表中反映的规划面积、施工面积、土地面积、合同造价可以同项目销售情况一览表的数据对照,看企业提供可销售面积与规划许可证之间反映的面积有无差距;建筑安装许可证的合同造价与实际合同和实际支付施工费的差额。开发成本明细表同项目部分会计科目汇总表、项目销售情况一览表对比,看房产交易费、维修基金支付额与帐面销售收入是否成比例,销售面积是否一致,测定企业实现收入与帐面收入是否存在差额。
(四)整体测算法
由于房地产企业财务数据多,金额大,特别是成本方面的纳税检查,检查人员寻找工作的切入点有一定难度,因此通过整体测算,分析企业成本构成比例的合理性,找寻检查突破口。从目前我市房地产企业正常的成本支出比例为:
(1)各规费支出的依据和比例土地契税【土地局按土地评估价格的4%代征】;土地出让金【土地局按土地评估价格的40%收取】房屋产权交易费【房管局按房产证面积以3元/㎡收取】;配套费的内容主要包括(由各政府及职能部门收取的费用,大体包括:人防基建费【无人防工程的开发项目。人防办按房屋售价的2%收取】、市政建设配套费【收费局按总建筑面积以73元/㎡收取】、墙改费【收费局按总建筑面积以5元/㎡收取】、公共建地费【针对小规模插建项目,收费局按总建筑面积以50元/㎡收取】、渣土处理费【城管局按总土方面积以5元/㎡收取】、热力集资费【供热公司按总建筑面积,住宅楼50元/㎡、写字楼100元/㎡收取】煤气、天然气集资费【煤气公司按3000-3500元/户收取】、规化验收费【收费局按总建筑面积以2元/㎡收取】;房屋产权交易费【房管局按房产证面积以3元/㎡收取】;代收业户维修基金【房屋价格的2%】
(2)通常建安成本比例。目前我市房地产项目的工程造价一般掌握在:多层住宅(4-6层)造价为750-950元/m2,小高层住宅(7-17层)造价为980-1200元/m2,高层造价为1400-1600元/m2。其中土建、安装大致占总造价的75%和25%。
(五)实地核实法针对房地产公司的检查必须深入到项目开发地、销售现场实地盘点、掌握项目建设及销售入住的情况,分析判断账面可能存在的疑点。
(六)帐内检查与外调相结合法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涉及的关系单位较多,一个项目的开发包括售地单位、施工企业、建材商贸、销售代理公司、广告公司、物业管理等诸多部门,使得房地产企业的财务日常处理票据的工作量加大,成本核算也容易混乱;因此对于与房地产公司帐载金额大且业务往来频繁的的单位,进行重点外调核实。
(七)对往来帐户的检查房地产企业的往来款项较多,一些不易走账、性质相对模糊的业务,企业财务人员常在往来科目中列支。因此有针对性的对“其他应收款”“其他应收付款”进行重点审查,对往来账向挂帐时间长且金额大的业务重点核实原始凭证、询问形成原因,常常能发现其中的涉税问题。例如在对某房地产公司检查中,企业在“其他应收款”中支付职工旅游补助81800元,在“其他应付款”中支付90人奖金分红1134000.00元,长期挂帐。经核实企业未代扣个人所得税共计230193元。
四、关于对房地产行业税务检查的几点建议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增强房地产业税收检查的针对性
(一)从行业特点出发改进税务检查的方法,由单一的检查改为检查与开发项目检查相结合。房地产企业应以单位项目作为检查的重点。由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周期往往都在一年以上,通常以一个纳税作为检查时限范围的方法,不能适应房地产业的具体情况,检查的内容及发现的问题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如果以房地产公司开发项目为切入点进行检查,则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其项目开发的过程,容易发现税收违法行为。
(二)拓展和完善调查取证的渠道和方法。为更加准确、全面掌握开发项目的数据资料,可以到计委、建委、规划、土地、房管等部门调查落实其土地面积、土地使用权、建筑面积、可销售面积、已销售面积的确权时间和相关数据。
(三)规范和细化取证资料文书的制式和填写标准。由于各行业情况不同,税务检查所需收集、掌握的证据资料也不尽相同,结合行业的特点,规范和细化取证资料文书的制式和填写标准,以及取证文书的保管和调阅制度。通过此举不仅可以做到取证数据资料的共享,减少下一次税务检查的工作量,提高检查的效率;还可以将企业开发的相关资料存档监控,防止事后擅自更改情况的发生。
(四)延伸检查范围,提高检查质量。房地产企业涉及单位多、往来资金数额大,加之目前企业偷漏税的手段更加隐蔽。切实做好延伸检查工作,已成为税务检查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和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检查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有效地震慑偷逃税款的行为的发生。
(五)规范和加强对二手房转让销售的纳税检查。由于二手房的买卖活动零散,交易方式灵活,单位交易额较小,交易双方多为个人的特点。税务检查人员应首先加强对房屋中介机构的检查,搜集发现房屋买卖人员的相关资料及交易额,同时依靠公安及房管部门的配合,加大对偷逃税款纳税人的处罚,堵漏增收,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五、关于房地产业税收征管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企业财务核算的标准及财务管理制度。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性,对可售面积的单位预算造价的计算,应由主管税务机关参与和认可,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改动,这样做有利于掌握企业结转成本的方法,使成本结转的随意性得到控制。
(二)加强票据管理,健全票据领、用、存制度。根据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现实情况,特别对房地产开发企业使用的对外收据,如预收房款收据、代收各种集资款收据应视同发票进行规范管理,实行统一印制、发放和缴销,并健全领、用、存制度。
(三)完善对预收款监管的手段,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通过现场实地的调查了解等方式,及时掌握楼盘销售的进度,特别对售楼部加强适时监控,保证销售信息、预收房款的真实性、准确性,多角度对预收款进行监控,确保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四)争取多方配合,争取信息共享。税务部门应该加强与房管局、土地局、建委、招标、规划、金融、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和联系,对部分涉税地数据资料做到及时沟通,摸清我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底数和规模,提高征管和稽查工作地针对性。
(五)完善规范二手房转让的登记、申报制度。针对二手房的买卖活动零散,交易方式灵活,单位交易额较小,交易双方多为个人的特点。首先通过与房管部门的联系和配合,及时掌握二手房转让的纳税人及交易额的情况,规范卖房人的纳税申报制度,为下一步的税款征收提供依据;其次加大对房屋中介机构的管理,对二手房的交易活动进行全程监控。
(六)重点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对以地换房、城中村改造、旧城改造、开发规模较大,资金投入较多的项目,实行定期向税务主管部门报告制度,便于税务机关及时掌握开发情况,结合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征管办法。
第三篇: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简要分析我国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和对策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们越来越感觉到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它不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直接威胁着我们自身的生存发展。
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已经相当严峻。主要表现如下: 1.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就酸雨污染而言,由于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2.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3.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虽然我国政府提出了“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战略,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而且治理没有得到满意的效果。原因如下:
(一)能源消耗量大,能源消费的超常规增长,是环境污染治理不善的深层次原因。
“十五”期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火电、钢铁、建材、有色等行业出现过热发展的态势,年平均增长率都在15%以上,能源需求弹性系数实际达到1.6,是规划预测的4倍。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能源消费量达到22.2亿吨标准煤,比2000年增长了55.2%。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549万吨,超过总量控制目标7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约27%。污染行业排污总量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治理进程相对缓慢。同时,许多老企业年久失修,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管理不善,污染防治设施存在问题,污染种类日趋复杂。
(二)地方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远远不够,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未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
在以GDP为中心的干部考核体制下,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甚至以牺牲环境和群众健康为代价,违法违规审批、建立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建设项目,造成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导致环境质量恶化。严重背离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是政府应该履行的基本职责;还有一些地方根本不充分重视环境治理设施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说,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制没有得到全面落实。尤其是破坏环境的政府问责制、责任追究制没有实行或流于形式。
(三)环保制度不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严肃性不强。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法规制定和修订的进程缓慢;由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环保法律和国务院及其和环保有关的部门施行的法规、规章都一定程度上表现为时间的滞后性,往往先有普遍性严重性污染问题,才再引起立法。环境违法处罚力度也不够,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
(四)环境治理市场化发育程度太低,治污与经济运营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市场机制。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维护都由政府财政预算负担。随着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已越来越难以支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扩大。环境基础设施企业化经营、使用者收费政策、排污交易政策还没有畅行。而美国早已通过市场机制成功地解决了工业排污的治理问题。现行的价格体系也存在着扭曲现象,资源、能源的价格影响了其有效利用和合理配臵,表现在一些环境资源的低价甚至无偿使用,排污计量征费、排污市场价格没有反映社会成本。市场机制被行政权力“僭越”,未能让市场有效地起配制自然资源、环境资源的作用。资源更新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还未落到实处,未进入市场进行有效的循环运行。
(五)各级环境部门在各级政府内的地位与“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一定位不相称。
我国政府的各级环境部门在政府的各部委办局中,其地位明显不高,重要程度远未为人们所认识,机构负责人的影响力不足挂齿,其权威在政府内、在社会中几乎无足轻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基本不具备以前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的综合协调功能,没有统一监管机构的权威。
面对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且治理不利的现状,应该如何改善呢?
(一)建立适当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经济效率原则,水、大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的综合控制原则,有效控制跨界污染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和环境与经济综合决策原则等。
2、建立健全各项环境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包括总量控制、许可证、排污费、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等,力求使之成为更加完备、更加透明、更加公正的法律制度,并把污染综合控制和全过程控制作为这些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
(二)强化环境保护法律的实施
国家法律,包括各项环境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是保障市场经济健康、公正发展的基本条件。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市场经济立法和环境保护立法落后于实际社会生活的需要,但同立法的进程相比,有关法律的实施,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不少地方违法破坏环境的行为还通行无阻。其结果除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破坏外,还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守法者经济上吃亏,违法者经济上占便宜,不支出和负担防治污染费用,同等条件下成本相对较低,形成不公平竞争的现象。应当强调,强化法律实施,共同遵守国家法律,是保证市场正常运转、公平竞争的基本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地位平等、等同对待、自我负责等原则的具体体现。
(三)加强政府环境领域的公共服务
为公众和企业提供包括污水处理、废物和垃圾的收集与处理,保证水体、空气、生活环境的清洁优美,保证生态环境的安全等,是任何现代国家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同时采取经济措施鼓励私人和企业也提供这种服务。能否高效、高质量地提供这种服务,常常是衡量一个政府效能和业绩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各级地方政府应努力提供以下公共服务,当然,受经济发展木平和地方财政能力的限制,各地方和各城市在提供这些公共服务方面,能力还是相当有限的。但这是迟早都要做的,是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注意同国际环境保护趋势相衔接
在国际环境领域,世界各国既有共同利益,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特别是在有关环境保护的责任和义务,有关国际环境规则和标准等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方面,我们既要坚决反对发达国家借保护环境设臵贸易壁垒,也要适应国际环境保护发展的大趋势,注意保持同国际上、同主要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标准和作法相衔接,以适应国际和各国环境保护的发展对国际市场所构成的越来越多的限制。我们的企业应当认识到,这是将来企业能够在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法制建设,文化建设一样重要,生态环境的好坏关乎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在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后,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保证。
第四篇:当前房地产物业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提要:物业管理企业虽然在我国只 有20多年的发展,但企业数量连年猛增,在取得了很多成绩的背后,也逐渐暴露出 许多不足之处。本文着重分析当前物业管 理行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从法律法规 体系不完善、市场化程度不健全、从业人 员不够专业化、企业本身管理经验不足等 方面分析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改进和提高 我国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措施.关键词:房地产;物业管理;物业管理企业
一、房地产物业管理企业发展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国第一家房地 产物业管理公司在深圳建立,标志着物业 管理行业的诞生。至今已有20多年,根据 国家统计局2009年的行业调查数据显 示,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30 个大型城市和地区的近5,000家物业公 司中,2005~2008年建立的就有2,965 家,几乎占总数的60%,房地产物业管理 企业的队伍每年在以超过100%的同比增 长数量进行发展壮大,这说明我国大多数 物业管理企业发展势头非常良好,物业管 理市场大有可为,但同时也提醒我们,由 于建立时间短,物业管理市场不健全,这 些如雨后春笋般建立的房地产物业管理 企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改进.二、当前房地产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相关法律及法规体系不完善。我国 物业管理法律政策的框架体系,是在没有 国家大法的情况下,由为数不多的行业 性、地方性法规政策组成的不完整结构,完善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自1994年以 来,建设部等国家部委(局)和各地方政府 虽颁发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暂行办 法》、《物业企业财务管理规定》、《住宅共 用部位共同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关 于物业管理企业代收费用有关营业税问 题的通知》、《物业管理企业资质试行办 法》、《物业管理委托合同示范文本》、《业 主公约示范文本》、《前期企业管理协议示 范文本》等行政规章行业规范和地方性法 规。但由于缺乏系统而科学的物业管理理 论体系的指导,各部门在制定法规的过程 中,往往局限于对境内外成功经验的模仿 或就事论事的解决方法上,存在许多不足 之处.www.xiexiebang.com778论文在线
2、市场化程度不高。物业管理项目的 获取大多都是暗箱操作,市场竞争机制还 未真正形成。作为市场主体的业主管理缺 乏足够认识,业主委员会组建难度大,自 治能力弱,作用还未真正发挥。而且,物业 管理企业与建设单位、房管单位之间还存 在或多或少经济上的依赖关系,“谁开发、谁管理”的地方保护、垄断管理、建管不 分、责任不清的局面还没有完全改变。物 业管理还没有形成有利竞争的统一的市 场。有些物业管理存在许多不符合市场化 的问题,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在物业管理专 业方面不很在行,但因为是某个开发公司 的下属企业,或者是某几个开发公司合资 组成的股份企业,管理项目不愁没有;另 一些物业管理企业则更有手段,他们充分 利用各种政策、管理方面的漏洞,以非市 场化的手段进行暗箱操作,夺取市场.3、物业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物 业管理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 管理规模的扩大,服务人员也越来越多,但其中多数来自下岗转岗职工,高素质人 才严重缺乏,且未能形成有效的激励机 制,造成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同时,由 于物业服务企业经济基础薄弱,造成企业 的服务水平低下、服务质量不到位、服务 意识停滞,企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4、物业管理的招投标市场运行机制 不完善。当前,全国各地大城市基本建立 物业管理招投标市场,开展了一些物业管 理项目招投标。但从实际效果及外界反 映,并未达到国家颁布的《招投标法》的目 的。主要表现在:物业管理招投标普及率 不高,行政领导、企业单位干预大;物业管 理投标市场化程度不足,暗箱操作,压价 不正当竞争时有发生;招投标投入的人 力、物力、财力太多、成本太高,对微利服 务企业压力过大,企业缺乏积极性;物业 管理招投标示范文本缺乏,一些单位不规 范定位,使物管招投标缺乏公平、公正性.5、物业管理收费难且不规范。物业管 理收费相当困难,同时尽管国家颁发了 《物业服务
收费管理办法》,但是各地物价 主管部门没有严格实施,当地收费标准又 不见出台,服务收费没有做到有章可循,由此导致物业管理主体双方产生了后续 的不良连锁反应.三、完善房地产物业管理的对策
1、健全物业管理相应法律法规。从物 业管理业务来看,一是建立房屋及维修管 理的法律、法规、规章;二是建立设备设施 管理法律、法规及规章;三是建立环境卫 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四是建立保 安保卫、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另 外,完善的物业管理法律体系要覆盖物业 管理行业的各个领域,使物业管理的各项 活动均有法可依。以住宅区物业管理为 例,有多层、高层、别墅区、度假村、特殊住 宅区等多种类型,在住宅区物业管理条例 的精神下,分别制定出上述类型物业的管 理办法,组成物业管理法律体系的子系 统。通过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及办法的制定与施行,使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经营、收费等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依法 管理和运作.2、加强物业管理市场的培育。限 制开发商盲目组建自己的物业管理公 司,鼓励开发商从社会上聘请那些经 过实践被业主认可的物业管理公司来 进行专业化的管理。鼓励通过招投标 等方式公开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引进 竞争机制,促使物业管理行业的高度 市场化方向发展.3、进一步完善行业准入制度。加 强完善物业管理师制度,我国未来物 业管理企业要高度重视物业管理队伍 的人数和质量,物业管理师可以注册 物业管理公司,担任企业领导,物业管 理师作为职业经理人,接受物业管理 企业的雇佣,从事专业物业管理活动,物业管理师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合 伙注册“物业管理师事务所”;物业管 理师可以专业人士的身份,受雇于业 主委员会.4、依托《物权法》完善招投标市场 运行。通过的《物权法》条款:“业主可 以自行管理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也 可以委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 人管理”的规定,可以看出法律既允许 业主自行管理也允许委托物业服务企 业或其他管理人管理,这就会产生不 同的管理现象。业主通过业主大会和 业委会委托各专业公司管理,也可将 物业管理委托给小区内拥有物业管理 相应职业资格的业主进行管理。当然,还可将各项管理服务委托给专业物业 管理公司.www.xiexiebang.com778论文在线
5、物管企业应加强自身经营管 理。(1)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化培训.(2)建立一个规范的基金运作机制,由 开发商一次性补贴各种大修及物业管 理启动资金,断绝对开发商长久的依 赖关系。(3)开展多种经营,以弥补物 业管理中资金的不足。有了造血功能,反过来物业公司又可以加大对小区的 投入,使物业管理真正形成经营性的 良性循环。由于物业管理企业在先天 条件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又存在巨大 的市场需求,所以如果经营得当,将会 得到很好的回报。(4)不断开拓物业管 理的市场领域。充分发挥物业管理的 综合管理和专业化管理的优势,不断 开拓物业管理的市场,将所有可能实 施物业管理的物业类型都力争纳入物 业管理范畴。(5)扩大经营服务范围: ①专业技术的对外扩张(如成立清洁、机电、消杀、专业公司等),实现对内保 障的同时,对外提供专业技术服务;② 提供物业管理顾问、咨询、培训等.四、结语 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自诞生以来取 得了非常大的成绩,对社会、经济、环 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我们的生活 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物业管理 发展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 其获得更大的突破与发展。但这是在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 们思想道德与法治水平的提高,日后 随着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我国物业管 理行业必将不断发展壮大,进入良性 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主要参考文献:
[1]腾丽,陆倩文.大城市边缘区的居 住物业服务需求特征分析.现代物业,2009.1(上).[2]宋道刚.新形势下物业服务企业应 对困境之路.中国物业管理,2009.4.[3]谢献春.居住物业管理.华南理工 大学出版社,2004.1.[4]赵凯,牛忠毅.物业公司组建与运 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张浩.最新现代物业管理制度与岗 位职责范本大全.蓝天出版社,2006.5.[6]胡运全.物业管理概论.华中科技 大学出版社,2006.1.[7]刘长森.物业管理纠纷典型案例评 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8]马树根.我国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 题与政府管理对策.华东经济管理,2007.2.
第五篇:浅谈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摘 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政府完善土地供应制度;建立房地产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住房价格的检测与调控;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行为。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存在问题;对策
房地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历史短,发展过于迅速,近年来房价不断攀升,国家不断出台政策仍然无法阻止房价的上涨。在房地产行业表面繁荣,房价持续攀升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窥视一下这些表面繁荣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并且找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以保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的发展[1]。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区发展不平衡
首先,房地产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存在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无论是房屋施工面积还是房屋竣工面积,东部都占有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早所致;中部的增长速度基本处于领先水平,并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东部地区土地资源偏紧,房地产价格的上升和竞争激烈,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向中、西部转移,房地产的地区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中部经济的发展,中部的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均高于其他两部。
其次,城镇居民居住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在中国人口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建筑面积仍在增长,反映了城镇居民的居住水平得到了提高,但因各地区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从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的绝对数量上来看,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中部地区。这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房地产市场比较活跃,居民可支配收入最高,西部地区虽然房地产发展不完善,但人口密度较小,相对来说居住面积较为宽松,中部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又不很发达,所以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最小;从其增长速度来看,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2、房地产需求与房地产供给之间矛盾重重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期。1996年全国城市化水平为28.7%,2006年增长为44.9%,城市化水平始终在提高,年均增加1.5个百分点之多[2]。快速城市化为城市带来大量的新增人口,城区面积迅速扩大。这个阶段还伴随着以城市旧区改造和基础设施重建为主的城市更新过程,因而,城市在规模和品质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而这种复合型的提升所释放出的对于城市发展用地和房地产的巨大需求应该由房地产市场中的供给予以适当满足。
面对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城市用地和房地产商品供给层面的调整却是相对谨慎而滞后的,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期以来实行的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和稳健从紧的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是由房地产供给自身弹性较小和存在滞后性所决定的。2003-2008年间,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持续上涨,如果排除了非市场因素如房屋质量提高、成本增加、周围设施环境改善等方面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限供给和庞大需求之间的差距。
3、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在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之后,政府为了解决低收入人口的住房问题,也采取了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住房等公共住房保障政策。10多年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建设已取得很大的成绩,在改善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上,一些住房政策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经济适用房政策和实践是当前问题的焦点,其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经济适用住房的公平性问题;二是对由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引出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双轨制产生异议;三是认为经济适用住房供应量过大对商品房产生挤出效应的问题;四是在经济适用住房运行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国现阶段中低收入居民购房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完全通过市场化解决这部分居民住房问题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不是面向全体国民的福利政策,大多数国家住房政策的主要针对对象是中低收入和无力自己解决住房问题的特殊困难阶层,住房保障只是住房市场机制的补充。
4、房地产投资行为急需调控
房地产投资行为已成为形成现在高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市场条件下,投资和投机只是一线之隔,不合理的投资很容易就转化为投机行为。理性的房地产投资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一是活跃房地产交易,增加
市场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二是提供房地产租赁市场上的房源,满足市场上的租房需求;三是提供风险较小且回报较高的投资渠道,能够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房地产投资的弊端要大于其优势:第一,在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房价上涨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可能会导致市场需求过度活跃,刺激房价非理性上涨,从而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房地产投资与股票等投资有着本质的不同,股票等投资品是在具备富余资金下的自由选择,而住房具有很强的民生性,突出表现为住房是保障居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普通公众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非理性的投资甚至投机行为会直接影响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第三,非理性投资使得我国房地产市场中的闲置房数居高不下,并且北京、上海等城市房地产的租售比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房地产泡沫已非常严重。
5、国家调控政策实施受阻
针对近年来房价不断上涨的情况,国家也在不断地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始终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政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各地方政府不严格执行,并且各金融机构为了自身利益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使得国家政策不能有效实施,进而不能有效阻碍房地产市场不健康的发展。
二、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我国政府针房地产市场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出台了若干政策,以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国十一条”到“新国八条”,再到房产税及物业税的试点及逐步实施,但其出台后所起到的效果却不理想。笔者认为,要想真正控制房地产市场的过热发展以及解决房地产供给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还是要找到有效的途径以及保证国家政策顺利实施的措施:
1、政府完善土地供应制度
(1)加大土地供应结构的调整力度[3]。土地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协调均衡是土地市场供求平衡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已出现地价、房价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土地储备机构不仅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和经济发展实际及时地掌握土地投放总量,更要从市场细分的角度,适时调整各类不同用途的土地储备量和供给量,化解土地市场供需结构失衡的矛盾[4]。一方面,紧缩城市中心区住宅用地和城市高档房地产用地,对开发高档商品房从供给源头上进行限制;另一方面,落实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政策,对面向百姓的商品房所用土地要适当放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
(2)建立地价调控体系。鉴于我国地产市场的现状,政府对地价进行调控,应着力建设地价的调控体系,增加土地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对于地价可通过国家定价和国家指导价来调控,如建立基准价、标定地价和土地出让价等。对此,可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如日本政府每年都在固定的时间公布由官方调查和评价的公示地价。“公示地价”是一种旨在调控土地价格的官方公开价格,它的作用是加强政府对土地价格调控与管理的能力,为合理制定土地价格政策,公平进行土地交易提供依据。
(3)规范政府行为,强化土地管理的监控职能。严厉遏制土地市场中的政府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政府行为的自我约束,土地政策才能达到预期的宏观调控效果。另外,土地管理监控职能的弱化也会阻碍城市土地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只有加强土地管理的监控工作,才能防止区域性的房地产投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非正常上涨,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
2、建立房地产价格预警机制,加强对住房价格的检测与调控
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热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成本推动,尤其是土地成本的提高,二是开发商利用政府政策弊端控制供给量改变供求关系制造价格快速上涨趋势,三是社会经济预期导致的投机炒房行为。因此,在监测和控制房地产价格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建立完整基准地价体系,适度控制土地价格及拆迁费用,尤其是高档房的建设规模[5]。
(2)针对市场中的认为调控市场和哄抬价格现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严格审核价格申报,物价部门对商品房的销售价格要认真核定,严格按核定价格销售。工商部门对房地产的营销手段、营销方式以及税务部门对房地产的税费收缴等严格控制和监督,从而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企业的市场行为,同时要尽快将其销售价格公开
化、透明化,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消费者价格盲区。
(3)在面对社会经济顶期问题,需要全社会形成合理引导市场的氛围。引导老百姓确立正确的住房观念、风险意识和投资理念。正确的舆论导向人们形成正确的房地产投资理念、住房观念以及风险意识。因此,对于房地产市场中的所有主体,政府要承担起责任,引导老百姓树立正确的住房观念和消费,而不是为某经济利益主体不顾百姓的需求。
3、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住房保障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但是仍然存在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的局面,并且在供应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现象,比如真正需要的人没有得到保障,而被一些“关系户”得到,因此应该在将来加强监管制度的建设。除此之外,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收入不高也不低的“夹心层”,他们负担不起价格昂贵的商品房,又不具备享受保障性住房的条件,因此不得不背上过重的房贷,对于这部分群体也应该有相应的住房供应保障,政府虽已下令供应限房价、限户型的部分商品房,即“限价商品房”,但还没有在各个城市全面供应,因此要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加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推进“限价商品房”的供应工作。
4、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及相关企业的行为
当前,很多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始出现不规范的开发与销售行为,囤积好房源、隐藏房屋信息,欺诈消费者以及中介机构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频频出现,因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企业的信誉档案。要加大力度推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诚信等级评定制度,在此基础上,要建立企业信誉档案,将企业的身份登记、良好行为记录、不良的行为警示、优质产品介绍内容,在网上公布,建立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系统的信息,不仅作为主管部门评定企业好坏的依据,还要向社会公开,从而扶持一大批信誉良好的企业,治理整顿那些信誉差、经营管理不善的小企业。
(2)对预售合同进行网上备案登记。商品房销售过程中常存在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开发商隐瞒预销售情况等一系列行为,因此应该实施新建的商品房的预售都必须进行预销售合同的网上备案登记制度。开发商申请办理预售许可证。同时,必须上报所有楼盘信息,在地区的房地产交易中心办理网上公开手续,所有消费者都能在网络上查询相对应的在售楼盘的销售情况。网上备案登记制度在使市场更加公开透明,对规范销售行为,正确引导投资和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
(3)规范房地产中介机构的经营方式。中介机构虽然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快。中介机构的活跃性是一个国家房地产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最近几年,国内大部分地区,新房、二手房以及房屋租赁的发展势头较好,房地产中介市场出现了较大的机会。但目前中介机构的员工素质普遍偏低,使得工作中出现很多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的行为,因此中介机构要建立健全公司的人员选择、职前培训和在职绩效考核制度,完善对房地产中介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全面提高中介机构员工的综合素质。
【】
[1] 陈渝文.房地产过快上涨的原因与房产政策之刍议[J].财经论坛,2010.(10).[2] 王斯琛.我国房地产泡沫现象的成因与对策[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12).[3] 何元斌.关于房地产价格调控的政策与措施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6.(55).[4] 吴淑莲.房地产宏观调控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商业时代,2006.(15).[5] 魏博扬.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