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反映农村户籍管理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农村户籍管理存在问题应引起重视
近年来,农村户籍管理工作存在一些较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一是老年人户口漏登漏报。由于对农村高龄人员户口重视不够,导致一部分农村老年人无老户口簿、一代身份证户口籍底册错过补登机会,一直无户口。二是出生入户、死亡不注销。一些农村对子女出生落户申报意识不强,或者因超生因素,一直迟迟不入户口。有的农村群众在家人去世后,不及时到派出所注销户口,造成死者长期“活”在户籍档案中。三是年龄出入大,姓名差错多。早期户籍资料大都村干部代填,由于工作不细致,随意填写姓名和出生日期的情况比较普遍。四是户口手工编,存在重号现象以及一人多户口等。这些问题存在导致人口信息失真,也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全面享受惠农政策,极易引发矛盾纠纷。各级政府和公安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堵漏补差。同时,建立健全各项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实施严密管理并改进管理手段,在农村全面建立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和变更更正等项登记管理制度,全面执行居民身份证申领、换领、补领等规定并加强查验、核查工作,同时建立和完善户籍的调查、通报、统计、档案等项管理制度,同时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的户籍意识。
第二篇:粮食生产问题应引起重视
粮食生产问题应引起重视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目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种田效益比较低。随着目前农村主要青壮年劳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村出现了年轻人不会种田,也不愿种田,农村留守老人和妇女耕田、播种、收割都主要靠请工。据不完全测算,种1亩水稻从种子、肥料、插秧、管理、收割,成本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与收入基本持平,由此带来许多农民宁可买粮食也不愿自己种田现象。二是非农用地日益增多,耕地面积逐年递减。三是土地撂荒现象日益突出。四是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相对滞后。政协委员建议:
1.建议改革现行的粮食直补政策,制定科学完善的计算方法,并不断提高用于直补的数额。
2.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进一步完善征用农民土地的补偿机制:无论是公益性还是盈利性用途,均要按所征用土地市场价值对农民进行补偿。
3.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能力。切实加强农技部门建设,使之成为向上连接各级科研机构,向下连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组织、专业农户、示范农户、村级农业技术员(村干部)等的纽带。
4.进一步增强土地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生产能力。通过加大政府投入,调整投入重点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重点是加大退耕还田和生态保护力度,发展节水农业,加强中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鼓励施用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交通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然而农村交通安全管理还存在盲区,交通事故较为频发,究其原因,一是农村机动车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农用车、三轮车、畜力车数量庞大,大部分车辆性能低、车况差,有的已接近报废仍勉强使用;二是农村机动车和驾驶员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机动车无牌、无证情况严重;三是农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单薄,法制观念差,多拉快跑,违法载人,乘坐不安全车辆,驾驶人违章驾驶现象严重,行人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差;四是农村道路路形复杂,路窄、弯急、视线差,道路标准低、质量差,缺乏防护措施;五是由于受警力不足的制约,相关职能部门对农村道路管理存在盲区。鉴于此,建议:一是交警、交通、农机等职能部门,要树立协作意识,对农村交通安全问题齐抓共管、加大管理力度,避免盲区。同时,对农村交通管理群众网络的运作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对教育管理进行不断的规范完善,使其真正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作用;二是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的宣传力度。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契机,带领广大农民遵守交通法规,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争做文明公民,坚决告别不文明交通行为;三是拆除或迁移乡村道路上影响交通安全视线的障碍物,在交叉路口和人流密度高的地方设立安全标志和警告标志,在老式桥梁前要设置限重标志,时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第四篇:社区综治警务室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社区综治警务室 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重视
社区综治警务室通过建章立制和人员的不断充实,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对社区治安的预防、控制、管理和服务的目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部分社区综治警务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多头显弊端。综治警务室在组建时,负责人为社区民警、外来人口协管员和社区治保主任,此时的管理和投入单位主要是辖区公安派出所。自2004年司法线的专职调解员进入综治警务室以来,综治警务室很多时候还充当了社区调解室的功能,这时综治警务室的管理与投入发生了变化,人员的多元化使本来明确的职责出现了有责任时相互推诿的现象,最终造成对综治警务室的管理和投入无人过问。
二是办公条件艰苦。首先是部分警务室硬件条件差。我区部分警务室除办公桌椅外连一台电扇都没有。如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综治警务室的电扇是专职调解员从家里拿来的,云乐社区警务室两个房间只有一台电扇,是工作人员自行购买的。高温天气,居民来反映情况或者是调处纠纷都不愿在里面坐,给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其次是办公经费短缺,目前警务室经费主要由社区或街道来解决,社区资金本来就紧张,依靠它们不能从根本上来改善办公条件。
三是警力单薄。当前社区民警工作任务繁重,不能全身心地沉到社区,有的甚至几天见不到民警到警务室来工作,有居民反映警务室是空架子。尤其在一些治安不好的老小区,由于人员难以真正到位,一些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即使在做也只能是蜻蜓点水。
四是社区治保主任兼职分心。社区治保主任一般都兼管社区其他工作,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工作精力,使他们难于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到综治警务室工作上,特别是有的治保主任还抽掉去从事其他的工作如拆迁等,往往是照片上墙,工作却有名无实。
二、加强社区综治警务室建设的建议
一是要明确综治警务室的管理机制。综治警务室因人员性质多元化等因素造成的多头管理的弊端已经显现,为此政府一定要明确综治警务室日常管理和经费投入等保障机制,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管理部门要重视和支持综治警务室工作,加大对综治警务室的人、财、物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其工作条件。要统一内部设施的配臵,不断改善办公条件,改变目前综治警务室内部配臵标准不一,办公条件相差悬殊等问题。
二是要充实和加强警力配臵。要保证社区民警能真正沉到社区,专心致志在社区工作。同时要加强社区民警的培训,不断提高民警做社区警务工作和调处各类纠纷的能力,着力提升他们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三是要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立体防范体系。要进一步发挥群防群治队伍的作用,拓宽信息渠道,及时掌握社区动态和各类不安定因素,加强各类纠纷的调处与排查机制,努力营造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氛围。
第五篇:【基层反映】普法宣传“流于形式”亟待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普法宣传“流于形式”亟待引起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全面升级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各地农村纷纷举办普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律理念,让农民熟悉法律,学会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但这些普法宣传活动往往流于形式,摆上几张桌子,放放广播,发发传单,时间还非常短。农民真正需要的法律知识没能走进农村,许多农民群众希望普法宣传要接地气,事先调查农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让农民真正需要的法律知识下乡进村来。
对此,基层建议:
一是普法宣传要常态化,各地相关部门除了每年“12〃4”法制宣传日例行宣传以外,还应当多利用节假日和农闲时节将普法宣传送到农村,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对镇、村法治文化广场、宣传长廊等阵地进行完善、升级,及时更新宣传内容,定期播放法治节目,发放法制宣传资料、书籍,使群众能经常获取法律知识,接受法治教育。
二是普法宣传方式要多样化,不少农民反映,一些普法宣传方式很枯燥,亟须改善。由于目前农村留守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有限,工作人员发放的传单他们看不懂,而且纯粹的法律宣传也十分枯燥,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
农民朋友喜欢关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婆媳纠纷、赡养纠纷、土地纠纷等典型案件,到农村现场办案,并邀请群众参与。这样,既有利于案件的处结,又普及了法律知识,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三是普法宣传要选准内容,针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普法宣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让农民朋友真正获得切身利益所需的法律知识。比如农民工参与的社会活动更多,合法权益更易受到侵犯,因此,普法宣传关注的重点要围绕工资拖欠、劳动时长、工作条件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帮助农民工增强依法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是可以充分发挥各类文艺团体的优势,依托民间文艺团体开展法治文艺宣传,保证演出团体的每次演出都有一定数量的法治节目,让群众在喜闻乐见的精彩节目中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农民群众希望相关部门多到农村走走,多听听他们的想法,给他们讲讲运用法律成功维权的真实案例,使更多的农民相信法律,懂得利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