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房地产发展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与调查报告
关于房地产发展与生活质量关系的研究与调查报告
随着一部《蜗居》的热播,住房问题再次成为众人关注的热点,人民银行最近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意愿已连续三个季度下滑,今年一季度更是跌至历史新低,同时,居民购房意愿也跌至历史新低。调查显示,未来三个月打算买房的居民人数占比为18.2%,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分别降低1%和3.8%,并创历史新低。从调查的7个大城市看,居民购买住房的欲望,除重庆和西安外,均低于平均水平,北京、天津和上海三个直辖市的居民购房的意愿明显下降。
而根据我们对于历年房地产发展(主要是2005—2009年)的情况,得出以下结论: 1、2005年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
而国内居民住房消费欲望之所以下降,最大的问题可能就在于,在2005年国内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下,房地产投资过热、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市场炒作严重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国内宏观调控的工具过于行政主导,宏观调控市场化工具运用不自如(如利率与税收),因此,2005年国内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此段参考(新浪房产))2、2006年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房地产宏观调控取得一定效果,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积极的变化。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全国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382亿元,同比增长21.8%。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处于近几年来较低水平。从分地区情况看,东部地区房地产投资过热问题得到初步抑制,2006年东部地区投资增幅为1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房地产开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2006年实施的调整开发供应结构,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措施初见成效。2006年住宅投资增长速度达到25.3%,高于同期房地产投资增幅3.5个百分点。其中,经济适用住房投资同比增长32.7%,经济适用住房投资下降的趋势得到明显改善。部分城市中小套型商品住宅投资比重有所增加,住房供应结构得到改善。
(三)房价涨幅有所回落,但部分城市仍上涨较快。统计显示,2006年房屋销售价格涨幅比上年有所回落。但房价上涨的地区差异较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仍然较大,同比上涨较快的有福州、北京、深圳、厦门等城市。同比下降的有长春、杭州、济南、桂林等城市。(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府网站---2006年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一文)3、2007、2008、2009房地产市场连续走热
(一)刚性需求带动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增长。
(二)投资热情导致了房地产需求的增长。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涨,房地产增值的潜力显而易见。对比其他投资项目,房地产投资在投资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方面优势明显,人们纷纷把投资目标转向了房地产市场,导致了房地产需求的增长。
(三)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促成了房地产需求爆发式的释放。住房既是人们所需但也十分昂贵,以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收入,要一次性付清购房款项,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个人消费信贷、住房公积金贷款等金融业务,不仅帮助老百姓实现了置业的梦想,同时也促进了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增长。
(四)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导致房地产市场的热销。近几年来,随着城镇规划日趋合理,经济开发区的规模的扩大,村镇的陆续合并,新农村建设的蓬勃展开,我市的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被动居住需求大幅增加,这部分需求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快速前进的有力保障。经过此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到 房价高企是购房意愿下降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们的研究表明,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空置率、收入房价比等指标早就超
过国际警戒线。比如,2004年城镇居民的收入房价比,如果以户均75平方米计算为8.2倍(一般国际标准为3-6倍),以户均100平方米计算为10.9倍,而上海及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收入房价比在12倍以上,有些地方甚至更高。目前国内房地产泡沫不是仅限以往的局部地区,而是开始向中部与西部地区蔓延。在这种情况下,房价必然在高位运行。如北京这样的城市,去年1-11月房价的上涨幅度竟达到25%以上。
房价的快速上涨(如2005年下半年的广州与深圳),或居高不下,一方面会把那些中低收入民众完全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支付能力进入这种过高的房地产市场;另一方面,也会把那些本来希望改善住房条件的民众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近年来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讨论,国内民众增加了对房地产各种信息与知识的了解与把握,增加了对房地产市场的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早几年那种民众蜂拥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局面得以改观,那种购买就一步到位的观念也完全被打破。据了解,目前国内不少民众,如果一定要买房,也会根据自己的财务状况、经济收入以及对自己未来收入的预期来选择买什么样的房和支付方式。
现在,关于房地产的发展已经直接与居民的生活质量相联系。买房难买房贵更是升级为民生的第一大难题。我们只是想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调查了解到在金融危机的大前提下、通货紧缩的压力中,我们离自己的“一个家”到底有多远?
第二篇: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研究
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关系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008)
摘要:科技与伦理道德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解决好科技道德动态上的统一平衡的问题,已成为全人类当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基于此,文章分析了科技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趋势及科技与伦理道德辩证关系,指出实现科技与伦理道德平衡发展途径,对认识科学技术发展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科技发展
伦理道德
平衡研究
协调发展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s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Faculty of Safety Engineering,xuzhou221008)Abstact: The mutual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 is complex process, and solving their dynamic balance, it has became the whole human the important task.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ra background, and put forward own standpoin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modern societ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s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points out that the realization technology and ethics moral balance development way, to know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thics is of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relationship.Key words: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ethics and morals,equilibrium research,coordinated growth 0 引言
从科学史的发展可以看出,无论古代、近代、现代还是当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似乎永远是难解的结。虽然,二者都是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需要,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人们对二者的态度一直迥然不同,要么是“重伦理道德,轻科学技术”,要么是“重科学技术,轻伦理道德”。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基本上是以伦理道德来主导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道德的善恶来鉴定科学技术的“真假”,并以此作为标准来决定科学技术是发展还是舍弃的命运。然而,事实却与人们奉行的原则背道而驰,不是道德的原则决定了科学技术的命运,而是科学技术的法则动摇了道德原则。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把我们带到一个人类历史从来未有过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空前繁荣的时代,特别是在医学、生命科学、生物遗传学、电脑网络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科学技术不但解决了地球上60多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还使得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走的更远,对地球的探索走的更深。全世界各国对科学技术前景无不欢心鼓舞,投入巨大人力和物力去发展更新、更多的科学技术。
然而,由科学技术带来的不和谐音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没有销声匿迹,还呈现出比过去人类历史从来没有过的张狂,单是最近席卷全球的几起重大流行疾病,就足以让人类胆战心惊。如,人类在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时候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对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提高了癌症的
发病率;生育技术、节育技术的提高,为性乱的流行创造了客观条件,爱滋病已就成为人类生命的重要杀手;为了提高牛的生长速度,人为的在牛饲料中添加牛骨头(好比人吃人),虽然满足了人类对牛肉、牛奶的需求,但是也是疯牛病肆虐的根本原因;禽流感从 2004 年开始至今,一直没有被彻底根除过,而且在全球还有蔓延之势,虽然到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成病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很多地方禽流感的爆发都是从那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满足人类对鸡肉、鸡蛋的养鸡场开始,正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得大规模养鸡成为可能。所以,人类迈入了科学技术与伦理大碰撞的多事之秋。单在最近的 几年时间内,从美国人兽混血实验到法国换脸手术,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就出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碰撞高峰,人们处在一个重重道德忧患的时代,是一个道德空前忧患的时代。美国原子物理学家R·莱普曾忧心忡忡地这样说:“任何人,甚至今天健在的最卓越的科学家,都不能确切地知道科学会把我们引向何处。我们仿佛坐在列车里,列车加快速度沿着铁路奔驰,而铁路上设有许多不知引向何方的岔道,司机室里没有任何一个科学家,而操纵台旁边站着的可能就是一个魔鬼。大多数乘客在最后一节车厢里向后张望,有些乘客担心他们坐上了通往地狱的特别快车,想在适当的时候跳下去。然而看来他们跳车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实,这些乘客还能讨论一下形势,试图同前边的乘客联系联系,可能有幸的是,乘客彼此交换一下意见后,启动制动器,把车刹住„”[1]。现代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能协调发展么?人们对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这一古老话题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规模之大,发生作用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当代,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为显著,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位变革力量。世界范围内新技术革命的日新月异,促使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乃至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重大变革,包括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光纤通信技术等。科技竞争,特别是“高科技”竞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毫不夸张地说,科技是当代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和腾飞的翅膀。科学技术比以往任何时代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更加直接、更加深远。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1 科学技术加速发展
近30年来,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即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曾有人估算,截至 198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科技成果9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30余年获得的。到公元 2000年,人类社会获得的知识还将翻一翻。现代物理学中90%的知识是1950年以后取得的。现在全世界每年发展表科技论文数以万篇,发表科技论文的数量每隔一年半就增加1倍。据粗略统计,人类的科技知识,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1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1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1倍。现在全世界每年批准的专利数量达120万件。由于科技知识的激增,新学科不断涌现,当今学科总数已达到6000多门[2]。
同时,科技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加快。现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度发展特点还体现在科学技术物化
23456
自由,给人一种进取、拼搏的精神支撑。科技发展的步伐是任何社会力量也阻挡不了的,科技对现有道德伦理的冲击也是必然的。但并不意味着科技的发展会不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规范,也不意味着伦理道德会一成不变地固守着不合适宜的传统。
科技和伦理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也有相互促进的一面。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把握好科技与道德的平衡、协调发展。科学与伦理道德对于人类的作用,正如鸟之两翼,只有当它们保持平衡的时候,鸟儿才能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高科技时代,我们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命运、我们的未来都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也被人称为动荡、危机、多元和虚无的时代。然而它也是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时代。新时代的科学发展观也要求我们在理想和现实间保持张力,在科技与伦理间把握平衡,在人与自然之间实现共生。
参考文献:
[1] 姜念涛著,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云南人民出版社,1984:35 [2] 刘胜康,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之我见,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4~11 [3] 王利印,谈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和阶段,淮北煤范院学报,1997(4):4~5 [4] 徐超富、吕文栋,发达国家科技投入的特点及启示,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2):74~75 [5] 殷登祥,高科技与人文——高科技挑战道德,天津科技出版社,2000(1)
[6] 肖叶,若山,金恩梅主编,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生物工程,北京:昆仑出版社,2003(1)15~29 [7] 肖叶,若山,金恩梅主编,高科技十万个为什么—网络世界,北京:昆仑出版社,2002(1)[8] 翟为民,国家生态安全:加入WTO背景下环境保护对策探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2):57-61 [9] 马文彬,孙向军,科技与伦理的思考,科技伦理,2002(2):42~45 [10] 赵红,高科技与伦理道德的平衡发展研究,硕士论文,2006.4
第三篇: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作用机制,现代金融发展理论通过说明各种金融变量的变动及金融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中长期影响,引申出政府为促进经济增长应当采取的金融政策。我国目前的情况是,乡镇企业发展增速减缓,农民收入增速回落,城乡居民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放大。可以说有效地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无论是从历史角度还是从现实情况来看,都未能获得应有的效果。现实中的农村金融抑制不仅有历史的原因,也是由农村金融体制以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而这种金融发展状况又阻碍了农村经济增长。本文将从资本形成尤其是从农村金融角度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分析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借鉴金融发展理论,分析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行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对经典的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进行回顾和总结;其次,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历史和现状并分析当前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和原因;再次,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并证实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基于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若干政策建议。根据这一思路,全文总共分为五章。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第一章是绪论,主要概述选题的背景、意义和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二章主要是对金融发展理论和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的回顾和总结,相当于文献综述。第三章阐述了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并对目前农村金融抑制的成因、表现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阻滞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选定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和农村经济增长指标并运用实际数据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基于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结果给出几条政策建议。论文的主要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本文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及其研究方法运用于对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同时,本文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在理论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且对解决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第二,本文将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引入农村经济范畴进行探索性研究,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状况,运用金融发展理论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探讨了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剖析农村金融抑制的表现及其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对农村金融发展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三,本文从解决农村供给型金融抑制的角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在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属性、功能与定位,实现功能与作用的互补,共同发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必须通过农村综合改革来解决农村需求型金融抑制。
第四篇:城市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研究
城 市 发 展 与 区 域 关 系 的 研 究黄帅关景张平于帅帅小组成员:杨蒙
城市发展与区域关系的研究
——以郑州为例
摘要: 在城市发展的研究中不能只论城市,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区域的支持,城市是区域的中心,区位条件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要树立区域整体观念和全球观念,注重区域内城镇的合理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加强经济发达地区和行政区交接地带建设的综合协调,实现区域效益的最大化。以郑州的发展为例研究一下城市发展与区域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区域基础郑州发展
城市作为人类各种活动的集聚场所,通过人流、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与外围区域发生多种关系,通过对外围腹地的吸引作用和辐射作用,外围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土地资源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城市与区域相互依存,城市借区域而立,区域依城市而兴。城市发展与城市规划研究需要研究城市以外更大的区域问题。需要澄清模糊的认识,弄清城市与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城市有许多职能,可分为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也可以认为基本职能和非基本职能,具体地说有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商贸、信息服务等职能。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中心,城市还是区域的商贸流通中心和交通中心,还是各种政治和管理机构的集中地,是区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区域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因是经济结构和经济模式对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影响。经济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还表现在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上。如郑州市定位于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洛阳市定位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全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城市,先进制造业基地,科研开发中心和职业培训基地,中西部区域性物流枢纽;开封
市定位于国际文化旅游城市,中原城市群纺织、食品、化工和医药基地。依托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产业和功能区块。四大产业带: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以现代制造、高技术、能源、石化等产业密集区为支撑;新乡一郑州一许昌一漯河轻纺、食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带;新乡一焦作一济源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洛阳一平顶山一漯河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产业带。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作用表现在城市辐射和吸引范围的大小决定城市的优势产业化部门和专业化市场。郑州地处中原,为河南省会所在地。北临黄河,南接许昌,东西与七朝古都开封市和九朝古都洛阳市相临,具有“中、通、丰、古、商”的区位优势。以郑东新区要发展为中央商务区和“新经济”聚集区,而外围卫星城如巩义、新密、新郑、中牟及桥北新区等要以发展产业为主,将郑州发展成为一座集行政、商贸、交通、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大都市。郑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夏都阳城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村遗址、巩义市的宋朝陵墓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区域基础设施
区域性的基础设施, 特别是交通、通讯是城市与外围区域相互联系的纽带, 其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城市的辐射能力和吸引范围, 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城市体系的形成、城市之间的分工协作, 以及区域优势的发挥和区域差异的大小。例如郑州交通优势,郑州地处中原城市群中心,郑州区位优越,交通发达。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被称为“火车拉出来的城市”。现代郑州郑州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集铁路港、公路港、航空港、信息港为一体的综 合性交通通讯枢纽。
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发展受区域生态坏境容量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城市发展要有区域整体性观念, 要重视城乡结合、大中小城镇结合的问题。
例如郑汴一体化、郑开一体化等的进行使郑州与周围地区的各种关系就更为紧密,可以说密不可分, 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的态势。
第五篇: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框架模型研究
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框架模型研究
【摘要】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如何不断前行是摆在面前的问题。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是促进房地产企业增加经营业绩的有效途径,论文研究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框架关系模型,以此促进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共同提升,以适应当前经济的新常态。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关系模型 房地产
我国经济发展正进入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期,经济发展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加之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式的新变化,房地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目前正面临巨大的变革。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保证房地产企业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源泉,而企业文化又是打造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房地产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并以此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与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关于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比较广泛。闫爽,林晓艳,陈辉,张彤,何正林等人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构建、培育、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韩言虎就房地产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而对于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从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入手,探讨房地产企业文化怎样作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建立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框架模型。通过该框架模型,不仅有助于厘清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之间的作用机理,还可以利用这一分析思路更好的进行基于核心竞争力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一、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1、房地产企业文化
房地产企业文化是结合房地产企业的具体特点,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凝聚企业员工积极性、归属感和创造性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同时,它又是受整体社会文化的影响及制约,以企业制度规章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一种企业经济文化,它是房地产企业于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且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和认同的价值观念及行为规范的一切总和。这种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无形的和非条文的,它与企业的制度规章一起从不同侧面影响和制约着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及其适应市场和环境的战略与策略,以及处理企业内部矛盾与冲突的准则和行为方式。
2、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
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房地产企业赖以生存的动力,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也是房地产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标志。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低体现在在整个房地产市场中的地位、品牌以及知名度。许多知名的房地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品牌和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认知度较高。
二、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的构建
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的关系可用图1进行描述。
由图1可以清晰地得知,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处于整个框架的核心地位,它的形成需要房地产企业战略定位能力、管理执行能力以及经营支持能力的强有力的支撑,并受到企业文化中的有形的物质文化、无形的精神文化、规范的制度文化以及员工的行为文化的制约和影响。
第一层次是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层面。它是整个房地产企业的精神和灵魂,支撑着企业的发展与壮大。只有企业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目前经济新常态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层次是房地产企业的能力层面。它是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的具体能力体现,房地产企业只有具有较强的管理执行能力、灵活的经营支持能力以及超前的战略定位能力才能有助于企业形成较强的、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层次是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层面。它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房地产企业的文化包括企业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种文化共同促进房地产企业的战略定位能力、经营支持能力和管理执行能力的提升。同时,通过这三种能力的加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三、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
房地产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如图2所示。
1、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
(1)房地产企业文化在许多方面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并奠定智力基础和观念平台。
(2)房地产企业文化决定着企业的整合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粘合剂。良好的房地产企业文化可以以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成为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不断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及发展。
(3)房地产企业文化作为现代房地产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2、房地产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中比较核心的层次
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层次是不断递进的关系。产品层是表面的竞争力,制度层支持平台的竞争力,核心层是最核心的竞争力。而核心层正是指以房地产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等。由此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层次。
3、房地产文化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1)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房地产企业所独有的并且在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及其哲学。它很难被竞争对手和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一般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独特特性。
(2)房地产企业文化所形成的经营理念及价值观,一经“内化”,定然产生一种强大的规范力量,从而成为人们行动的准则,也必然会产生一种持久的推动力量,促使人们积极去实现既定目标。这既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也是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3)长期积淀构成的企业文化一旦被市场认可,就具有了市场价值。房地产企业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企业技术能力、管理能力、知识积累等,都是关键指标。
4、房地产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有力保障
房地产企业文化由其本质决定的对企业管理所产生的具体功能决定了房地产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元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其在本质上所反映的则是房地产企业生产力成果的进步程度。
5、房地产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两面性
房地产企业文化是一个相对中性的概念,特别是房地产企业的精神文化,既可以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正向作用的文化,也可以是一种保守落后的对提升企业竞争力产生消极作用的文化。只有当房地产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的精神文化适应社会发展,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同时又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点的时候,它才能促进企业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否则,它不但不能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还将降低企业的竞争力,阻碍企业的发展。
四、结论
房地产企业文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既互相促进又相互制约。论文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框架模型,该模型比较形象的描述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机理,有助于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和创新,促进房地产企业在当前新经济常态下不断发展壮大。但是,房地产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框架模型,只是一个相对定性的框架模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机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70962
003。)
【参考文献】
[1] 闫爽、王芳、李沙沙:增强中国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4(32).[2]林晓艳、何芳:基于生产特征的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模型研究[J].建筑经济,2008(9).[3] 陈辉、张桂兰、张丽丽:提高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与条件[J].经济师,2008(10).[4] 张彤、宋洁:构建房地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 何正林、程元军、何跃: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6).[6] 韩言虎、罗福周:房地产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7] 田奋飞:企业竞争力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张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