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完善劳动监察执法队伍的反腐倡廉建设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完善
劳动监察执法队伍反腐倡廉建设
摘要:劳动监察制度是现代国家根据法律授权依法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与干预的主要手段,保持劳动监察的公正廉洁对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在阐述劳动监察执法腐败的概念、形式及危害的基础上,从执法主体、执法权属性及法律制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劳动监察执法腐败的成因,最后从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及加强反腐倡廉的教育建设三方面提出控制腐败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劳动监察权力制约腐败监督
一、绪论
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关系,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内容,也是劳动关系能够稳定的关键性因素。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劳动权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基本权利,应该受到国家机关的重点保护。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劳动立法日趋完备。然而“徒法不足以自行”,劳动法律的有效执行离不开劳动监察。正如国际劳工局前局长勃朗夏所说:“没有监察,劳动立法只是一种道德运用,而不是有约束力的社会纪律。”可见,劳动监察在劳动法律的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开、公正是劳动监察的执法原则,劳动监察执法权是国家公权力在社会经济中的延伸。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种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①如何遏制腐败滋生,保持劳动监察的公正廉洁无疑对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和谐的劳动关系有着重大意义。
二、劳动执法腐败的概念、形式及危害
(一)概念
亨廷顿一针见血地指出:“腐败的基本形式便是政治权力和经济①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7:1
54财富的交换。”劳动监察腐败即是指劳动监察执法者在行使劳动监察执法权的过程中,背离法律授权的目标,违反执法权力的使用规范,牺牲劳动者权益以谋取私利,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行为。这表明劳动监察执法权的腐败离不开执法权的运作,腐败总是同权力密切相关。
(二)形式
就理论分析而言,劳动监察执法腐败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执法权力的滥用
执法权力的滥用是指劳动执法权力在运作过程中,必须以其相应的责任为基本保证,责任为执法权力设定了一种合同的界限,使劳动执法权的运作成为主体所实施的一种负责精神的行为过程。一旦这种界限被突破之后,没有责任的执法权就是一种被滥用的行政权力。拥有劳动执法权的劳动监察主体在没有制约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腐败。“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可见权力的滥用形成腐败是从古到今不变的规律。
2.执法权力的不作为
执法不作为是与执法作为相对而言的,是指执法主体负有某种法定的作为义务,在应当为之且可能为之的情况下,却拒绝履行的一种行为方式,执法不作为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权力腐败。执法主体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放任不法企业逃避法定义务而做出不作为的决定,致使劳动者的权益受到侵害。
(三)危害
1.破坏社会劳动秩序
劳动力市场结构以“强资本弱劳工”为特征,因此劳动监察被作为设臵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行政组织,以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目标,将失衡的劳动关系获得相对平衡,使劳动者可以据此取得与用人单位相抗衡的法律地位,从而真正成为法律上的平权利益主体和权利主体。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将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作今后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而腐败的毒瘤一旦在劳动监察执法者中蔓延,使其为了一己之私而包庇、纵容企业侵害劳动权益的违法行为,则势必会让本就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处于雪上加霜的境地,劳动关系将再度失衡,从而严重破坏社会劳动秩序,影响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发展。
2.影响经济平稳发展
劳动监察的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但从宏观上来讲,劳动监察制度旨在保护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无论是在商品②②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66
经济时代还是在市场经济时代都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它是劳动力市场的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外向型的出口加工业的发展,而这部分产业又主要由劳动密集型企业构成,因此对我国来说,对劳动力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而劳动监察执法腐败是以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代价,直接影响了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安全,阻碍经济平稳发展。
3.损害政府功能
劳动监察执法腐败在政治上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降低了广大劳动者对劳动行政部门的信任,动摇人民政府的合法性。劳动监察执法腐败的发生是腐败分子通过权钱交易来谋取私利,这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意愿,损害了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破坏劳动法律政策的普遍性和连续性,从而使国家劳动行政部门丧失应有的权威性和凝聚力,难以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政府的合法性遭到质疑。
三、劳动执法腐败的成因分析
(一)执法腐败的冲动:执法主体的经济人属性
现代经济学认为人的原始本性是自利的,人总是为自己着想,力图追求自己欲望的实现。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经济人”理论是西方经济学大厦的理论基石。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一是人的自利性,即每个人都会为自己打算,总是在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二是利益最大化原则,即人们总是寻求对自身利益最大程度的满足;三是人的理性假定,即人具有理性的知识和计算能力,能够收集必要的信息,对备选方案进行比较,会做出能更好地满足自身偏好的选择。
在劳动监察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他是抽象权力的实际载体,决定着执法权的具体掌握和运用,而权力行使的实际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事实上,劳动监察执法者除了国家行政组织工作代表以外,还在家庭、社会生活中扮演着多种角色,不同的身份各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而且是在分别针对不同对应主体时才具有的。劳动监察执法主体这一身份使他们实际上掌握运用着行政权力,而这种身份与拥有的行政权力又可以服务于他的其它身份,因此在执法主体职业道德水平低下及执法权行使缺乏制约的情况下,执法主体的多种身份,使之既能运用执法权力,又能运用权力隐形于服务于自己的私利,这就可能形成执法腐败。
(二)执法腐败的可能性:执法权力的“商品”属性
劳动监察执法权是国家公权力的组成部分,根据马克思的商品及资本理论,公权力不是商品,不具有价值,因而,权力也就不具备成为资本的一般资格。然而,因为权力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它能改变资
源的稀缺程度。稀缺是资源的基本属性,因为稀缺,资源方能待价而估,稀缺程度决定着资源的市场评价。权力使资源更为稀缺,从而使资源具有带来超额利润的能力,形成租金。在这里,权力具有了资本的表象,能够创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权力可以被当作资本来使用。
如前文所述,劳动监察执法腐败实际上就是公权私化、以权谋私,执法权力主体通过把权力商品化,或以权力为资本,获得不法企业提供的有形或无形的利益,帮助其逃脱劳动法律政策规定承担的义务。在这里,劳动执法权力被物化,具备了商品属性,变成了劳动执法腐败者和不法企业的交易对象。
(三)执法腐败的诱因: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人们事前的决策,总是取决于对事后的预期。那么,是什么决定劳动监察执法主体的事后预期呢?答案是制度。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劳动监察方面的法规政策。《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具有纲领性特征。为了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中央政府出台了大量的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其中劳动监察方面有《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劳动监察工作的通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关于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干规定》等。这些文件的出台对推进劳动监察工作,落实劳动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形成了制度上的漏洞,诱导劳动执法者走上腐败的道路。
造成劳动监察执法腐败的制度缺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劳动执法权的定位不清。从应然的角度看,劳动监察执法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法定性、行政性和专门性的特征,属于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的范畴,体现的是国家公权力的救济。而根据目前劳动监察的相关法律制度设计来看,我国的劳动监察执法权力范围显然过宽,把属于私法自治范畴的劳动合同订立等情况也列为劳动监察执法的对象之一④,这种对权力定位的模糊直接导致对权力范围划分的不科学。劳动监察执法权力的范围被扩大,无疑使得执法主体控制了更多的稀缺资源,成为不法企业“奉献”各种好处的争夺对象,从而加剧了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二是对劳动执法权的约束不明。《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未能有效地限制监察机构的权力,笼统的标准给执法主体留下了广泛且缺乏约束的权力,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大量存在,如各地矿难、农民工讨薪、陕西③③ 戍德平主编.建构权力防火墙:反腐败与廉政建设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14
5④ 参见《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1条之规定。
黑砖窑事件等所涉及的劳动监察人员的严重腐败和渎职行为,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肆意侵害,社会公平正义遭到践踏。“谁来规制规制者”成为一个亟待填补的法律空白。
三是对劳动执法权的监督缺失。监察执法机构内部监督过程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内部监督主体独立性不强,缺乏保障机制。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为劳动监察机构的主管部门本应发挥监督者的作用,但是,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其干扰执法的现象。从行政机构外部监督来看,人大、政协、媒体的监督非经常化,且监督的专业化水平低。由于没有健全的工会组织,职工缺乏有组织的力量,来自职工方面的监督和制约缺乏。工会对劳动执法存在的诸如执法不公、对违法行为听之任之等问题对劳动监察机构形不成压力,致使一些地方的劳动执法机构的失职甚至偏袒资方的现象难以得到纠正。
四、劳动监察反腐倡廉的若干建议
(一)加强对执法主体的廉政教育
腐败行为不仅是个体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一种理性选择,同时也是个体在根据自己的是非标准进行判断后所作出的一种道德选择。从长远来看,提高劳动监察执法主体的道德水平对减少腐败现象能够起到治本的作用。
加强劳动监察执法者的思想道德应当做到:一是建立执法者的道德规范和正确的社会价值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新的道德规范必须体现时代特点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且内容必须全面、具体,既有言论规范,也有行为规范;既有政治道德规范,也有思想道德规范;既有职业道德规范,也有社会公德规范。二是,思想决定行动,能否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对执法者能否正确行使权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民主观和利益观,自觉克服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和利己主义,必须加强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改造,努力提高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堤防。劳动监察领导应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经常性的工作教育之中,积极开展先进典型的示范教育和以案说法、以案说纪的警示教育活动,坚决执行劳动保障监察人员工作纪律,努力做到廉洁自律,严格执法。
(二)科学定位劳动监察制度
在法理上和立法实践中,对劳动监察范围的界定有三种主张:一是只限于劳动基准法,即规定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如《最低工资规定》、《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二是包括全部劳动法律法规;三是仅限于强制性法律规范。
目前,我国劳动监察制度将私法关系也纳入监察范围,不仅给劳
动者造成困惑,也妨碍了劳动监察制度的正常运行。劳动监察立法应将监察范围只限定于劳动基准法,即规定劳动条件最低标准的法律规范,将公权力的手从社会保险、劳动合同、拖欠工资等可以用私法手段加以解决的经济问题中撤回,使这些经济问题逐渐回归于私法范畴,降低权力寻租的机会,防止腐败产生。
(三)加强对执法权力的制约
布坎南曾指出:“对外在代表国家办事地位的人,如果要适当地设计出能制约赋予他们的权力和他们在权力范围中的行为的法律——宪法条款,我们就一定要把他们看作是以他们自己的权力最大限度地追逐财富的人。”
劳动监察执法腐败是一个执法权力被滥用或权力运作失控的问题。判断执法权是否被滥用或运作是否失控的前提是要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即必须明确执法权力的界限或范围。劳动法律立法机构应完善劳动监察法律制度,明确规定执法权力的范围、运作程序及执法人员违反法定内容和程序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如建立错案追究制度,如果执法主体由于工作不负责任,滥用执法权力或故意不履行执法权,造成案件出现重大失误的,将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通过责任到人的制度,不断提升监察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
(四)完善劳动执法监督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要达到遏制腐败的目标,必须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增加腐败被发现的几率。
完善劳动保障执法监督制度,既要注意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内控机制建设,也要注意构建外部监督机制。可从四方面加以改进:一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监察局应对全国劳动监察机构立案审批、中止调查、结案审批、行政处理(处罚)审批等内控程序进行规范,并进行考核检查;二是各级政府法制办公室应加强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执法行为的指导和检查;三是建立监察公报制度,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机构应定期将监察结果向人大、政协、新闻媒体机构公开,接受监督;四是建立工会组织对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监督的长效机制。
第二篇: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
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部分地群环境的愈来愈严重,环境的监察工作越来越重要,环境监察是环境保护的执法系统,是一种具体的、直接的环境保护执法行为。通过现场监督、检查、督促与处理,进而解决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达到依法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对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进行了分析,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新形势;环境;检查执法
引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扩大,各企业所排放的污染物夜月拉越多,严重影响我国环境质量,在这一形势下大力进行环境保护建设刻不容缓,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要做好环境保护建设就要全面开展环境监察工作,它是保护环境质量的有效手段,对提高我国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
一、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要点
(1)环境现场执法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公众参与环境的监督和管理,要对污染企业环境保护信息进行公开,让人们群众都可以监督企业的排污情况;可以建立环境保护自动处理系统,接受人们的举报和监督,同时24个小时都应该有人值班,并且还应该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
(2)环境监察机构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中来,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环境监察工作执行计划,保证工作目标和工作部署是合理有效的,从而促进我国的环境监察工作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其中,在环境监察工作中,要在量的快速提高的基础上,注重质的飞跃。比如,为了提高环境监察执法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建设和完善自动监控系统、排污申报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等。
(3)要对污染源现场加强监督和管理:要定期不定期的监察污染源,可以采取检查、抽查以及暗查的方式,要保证污染治理设备能够正常的运行,并且排放的污水和其他污染物是稳定的,并且符合有关的规定;要将实时监控装置安装在重点排污单位,从而远距离实时监控重点单位的排污状况。要建设起自动监控污染源系统,并且认真进行监督和落实,监察它的排污总量。
(4)要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进行监察:要对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按照环保的要求来新建项目和改建项目,保证各个项目能够达到增产减污的标谁。要想做到这点,就需要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监察工作;要想保护环境,除了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还需要对新建项目把好关,力争避免出现一些新环境问题。要协调好审批和监督之间的关系,不能重审批,轻监督。在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设计开工的同时,应该同时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以及生态环保措施。环境监察队伍应该积极的深入到项目建设现场中去,及时的发现问题,有效的进行解决,对于一些没有按照环保要求开工的项目,应该责令修改和停止,还应该尽量避免出现一些漏批和漏报项目的情况。
(5)对限期治理项目的环境进行重点监察:排污单位的排污行为如果被要求限期治理,那么就说明破坏环境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在规定的时期内必须进行整改;相关的环境监察部门应该对此产生足够的重视,定期经常的进行监察。监察生态环境:要对一些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进行重点控制,并且在生态保护的同时,还应该坚持治理环境。要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认真的贯彻落实下去,加强监察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等,并且对于一些生态比较脆弱的地区,应该加大环境监督执法力度,比如牧区、林区、矿区以及禁伐区和禁牧区等等。要积极探索出可以有效监察区域生态环境的办法,并且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
二、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现今,由于很多地区的环保部门领导者,没有充分的重视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新形势的不了解,也让他们忽视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加强。在环保部门内部,没有监理和完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体系。很多的环保部门由于不重视监察执法工作,投入的资金和人员数量都比较少,设备等方面比较之后,阻碍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环境监察执法工作,需要环保部门内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努力,如果这些部门配合不好,没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意识,在领导者进行管理时,难以做到统一,环保部门有的情况下难以制约这种行为。有些地区环保部门,虽然有工作人员进行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但是这些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工作素养都不高,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在监察执法的时候不够严格,造成了很多违规现象的产生。可以看到,现今我国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1)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目前我国的工作重点在经济发展上,很多地区的各个部门也比较重视经济效益。虽然我国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条文,但是比较分散,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系统,执行性比较差。(2)我国的发展虽然整体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形式,但是关于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很多环保部门仍然固守落后的管理观念,没有紧跟新形势的发展步伐,基础和监察执法措施都不够完善。很多环境监察执法的工作人员,在执法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监察执法力度不够,及时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支持,也不遵循这些条文进行执法,有的工作人员发现违规现象不进行处罚,或者处罚力度很小,完全无法做到制止破坏环境的违规现象的发生。
三,提高新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的有效措施
(1)明确职责,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国家环保部早已明确,环境监察就是“三查、二调、一收费”。三查,就是监督检查污染治理设施运转情况、污染源限期治理执行情况和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二调,就是调查污染纠纷和污染事故并参与处理;一收费,就是依法征收排污费,并对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根据国家环保部上述要求,认真理顺内部职能和分工,明确职责和制度,定岗定人,真正赋予监察部门必须的现场监督检查权、排污收费权、现场监测权、行政处罚建议权和行政处罚执行权等几项权力,增强严格执法的意识
(2)要高标准把好进人的质量关,选择那些政冶坚定、业务精通、能力强干的优秀人员进入环境监察队伍;要根据任务的需要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严格把好“进口”、“出口”和“楼梯口”;对监察人员要加强培训,持证上岗。同事,监察人员在政治上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勤政为民。耐心细致的做好群众工作,解答群众问题,使违法者知法、守法,主动接受处罚结果;在业务上要懂法律、懂政策、懂技术、懂工艺、会管理,具备综合办事能力;在作风上要讲廉洁,讲文明,讲程序。通过加强政冶和业务培训,把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熟、廉洁高效的“环保警察”队伍。
(3)规范化环境监察建设,是当前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环境执法工作的关键环节,贯穿整个执法过程的开始和结束。要重点解决执法范围、操作程序、执法文书、行为规范、廉政要求等统一问题,统一形象、执法标志和执法行为,严格依法办事;要公开监察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排污收费标准、计算方法、人员身份、举报电话等,要发动公众参,以便接受社会监督。
(4)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要按照国家环保部对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的要求,努力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机动车辆、通讯工具、取证设备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切实加强环境监察队伍的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察队伍里的现场监控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解决新形势下现场执法软弱问题。
结束语:
总之,环保部门在环境检测执法环节中,要加大力度,紧跟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工作人员进行统一培训,提高工作素养,保持良好的工作精神面貌,环保部门内部也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各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将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魏俊霞.国企基层党支部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机制创新研究【J].环境治理与研究,2012,11(27):97一99.【2】任丽娜.解析新形势下的环境监察【J].北方环境,2013,2(1):
123一127.【3】苏长青.新形势下加强环境监察工作之我见[J].科技风,2013(8):219.【4】孟晨.论新形势下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J].现代商贸工业,2013(18):159.
第三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程序
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程序
1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由两名以上劳动监察员共同进行,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证件,说明身份。
2告知用人单位检查的目的、内容、要求、方法,了解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并巡视劳动场所,制作调查笔录。
3发现用人单位有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行为,并经过审查由劳动监察机构确认有违法事实的,应当登记立案。登记立案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报劳动监察机构负责人审查批准。
4登记立案后,劳动监察机构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
5承办人员完成调查取证后,应向劳动监察机构提出处理意见,并填写案件处理报批表。
6对违法案件做出处罚决定之前,要告知当事人做出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根据及依法享有的权利。
7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作出劳动监察处罚决定,并制作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
8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七日内,应当将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单位。
9劳动监察处罚决定送达后,用人单位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履行。对处罚决定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起诉又不履行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篇:劳动监察行政执法责任
劳动监察行政执法责任
为提高劳动监察行政执法水平,防止和纠正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使劳动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得以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效率,特制定本单位岗位行政执法责任制。
1、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主要执法依据为:《劳动法》、《行政处罚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最低工资规定》、《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工会法》、《劳动行政处罚若干规定》等。
2、本执法责任制适用于劳动监察大队的所有执法项目。
3、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执法人员为:
队长:丁少军
组员:王栋乔利蒙张格槐马永刚
4、行政执法行为应当合法、公正、廉洁、高效。
5、劳动监察大队的执法项目为:
(一)行政处罚:对用人单位和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以及非法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检查;
(二)行政检查:举报投诉调查、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书面审查;
(三)行政强制: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和非法劳务派遣企业;
(四)行政处理:对具有给付内容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作出行政
处理决定;
(五)行政公示:对劳动保障诚信示范单位和存在违法行为的单
位向社会公示。
6、劳动保障监察遵循公正、公开、高效、便民的原则。实施劳
动保障行政处罚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教育与处罚
相结合,接受社会监督。
7、劳动保障监察实行回避制度。
8、任何组织或个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有权向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投诉。
9、对符合下列条件的投诉,劳动监察大队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
起5个工作日内依法受理,并于受理之日立案查处:
(一)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发生在两年内的;
(二)有明确的被投诉用人单位,且投诉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是被投诉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所造成的;
(三)属于劳动保障监察职权范围内并由本局管辖。
10、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不得少于两人。
11、劳动保障监察员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规情况进行监察
时,应当遵循以下规定:
(一)进入用人单位时,应佩戴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标志。
(二)就调查事项制作笔录,应由劳动保障监察员和被调查人(或其
委托代理人)签名或盖章。被调查人拒不签名、盖章的,应注明拒签
情况。
12、劳动保障监察员进行调查、检查时,承担下列义务:
(一)依法履行职责,秉公执法;
(二)保守在履行职责过程中获知的商业秘密;
(三)为举报人保密。
13、主办监察员对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的调查,应当自立案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写出案情摘要报告,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大队负责人审批;情况复杂的,经本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个工作日。
14、对用人单位存在的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事实确凿并有法定处罚(处理)依据的,可以由主办监察员决定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当场作出限期整改指令或行政处罚决定的,劳动保障监察员应当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限期整改指令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当场交付当事人。
15、对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理决定前,应当告知用人单位,听取其陈述和申辩;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法听证的,应当告知用人单位有权依法要求举行听证;用人单位要求听证的,应当移送法制监察科组织听证。
16、劳动监察大队负责人、局分管负责人对违反劳动保障法规的行为,根据调查、检查的结果,作出以下处理:
(一)对依法应当受到行政处罚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二)对应当改正未改正的,依法责令改正或者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决定;
(三)对情节轻微,且已改正的,撤销立案。
17、劳动监察大队立案调查完成,应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行政处罚(行政处理或者责令改正)或者撤销立案决定;特殊情况,经本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属于重大行政处罚和行政处理的行为,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决定。
18、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在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当事人不在场的,劳动监察大队应当在7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理决定书、劳动保障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
19、劳动监察大队应制定相应的执法程序,并按规定进行执法。
20、劳动监察大队应制定执法制度、办案程序及办案时限,并予以公布,提高办案透明度。
21、劳动监察大队全体监察员应主动接受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22、对违反规定的执法人员,当事人有权向有关机构投诉、举报。
23、发生行政执法过错行为的,依据本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承担过错责任。
24、按本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对取得显著成绩的执法科室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五篇: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
摘要:近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据统计,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0%,城镇化伴随着工业污染转移、乡镇企业污染、信访多发频发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新形势下,如何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成为摆在环境保护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城镇化;环境监察;效能
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区域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同时,人民环保意识普遍增强,环境权益诉求剧增,而我国环境监察执法效能普遍不高,成为当前制约城镇环境保护的瓶颈。笔者认为当前形势下,环境监察执法必须创新环境监察新模式,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创新工作机制体制,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才能提高环境监察执法效能,迎接城镇化对环境监察执法的挑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
一、环境监察效能低下的主要原因
(一)环境监察执法力度不够。一是环境监察对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缺乏必要的强制手段。二是缺乏污染现场监督手段。三是公众参与环境执法意识薄弱,监督意识不强,和效能。
1、环境监察“精细化”。环境监察执法工作要改变粗放式的环境监察执法模式,在环境监察执法的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和跟踪追查要细。一是现场检查要细。要细查企业的基本生产情况;细查企业的环保审批验收情况;细查企业的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细查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细查企业的排污费缴纳情况;细查企业的环境安全隐患。二是调查取证要细。现场调查取证要细;现场调查询问笔录要细;搜集辅助证据要细。三是跟踪追查要细。环境监察执法人员要积极督促企业矫正、改进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通过环境约谈、限期整改、挂牌督办、销号制度等方式,积极跟踪,逐步推进,使环境违法问题真正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2、环境监察“网格化”。环境监察工作要改变领导指令性、阶段性的专项环境监察执法的做法,在环境监察执法上要突出“网格化”管理模式。一是划片包干,落实责任管。将所属区的环境监察执法工作划分若干片区,将环境监察执法人员编成若干组,分别对应若干片区,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二是定性区分,规范监管频次。定性区分国省控、市控、一般污染源,根据企业性质,划分监管级别,落实监管频次。同时,要加大节假日和夜间监察频次,形成全天候的监管模式。三是及时调度,量化考核。上级环境监察部门要强化环境监察执法常态管理情况的调度工作,适时召开调度工作会议,能部门的沟通与协调;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环境监察效能,才能适应环境监察执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要求,才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