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章元:如何积极开展党内批评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党内批评难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下级放“空炮”的现象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就严重削弱了党组织的原则性和战斗性,已成为影响党的先进性建设的一个“瓶颈”,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一、进一步深化对开展党内批评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她具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具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巨大勇气。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在党的历史上,著名的延安整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整党、前几年的“三讲”教育和当前正在进行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讲,都是通过广泛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推动党的事业继续前进。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我们积极开展党内批评,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保持党的纯洁,巩固党的团结。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及所处的地位决定的。党内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生活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二、准确把握开展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批评是做人的工作中一门难度很大的艺术,既要有良好的动机,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掌握正确开展党内批评的方式方法,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党内批评的根本要求。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正确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重批评的政治性。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就要求我们,开展党内批评要重点围绕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握部队建设方向、遵守各项纪律规定以及事关部队建设全局等方面的问题来进行,防止舍本逐末,纠缠细枝末节,使批评陷于庸俗化。注重批评的针对性。批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批评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不能触及要害,就失去了批评的意义。毛泽东同志指出:“批评要尖锐……你不那样尖锐,不切实刺一下,他就不痛,他就不注意。要有名有姓,哪一个部门,要指出来……你讲出来了,把问题尖锐地摆在桌面上,倒是好相处了。不要把棱角磨掉……”现在,有些同志在开展批评时缺乏针对性和尖锐性,往往用“有的”、“有时”来代替具体对象,对批评的问题也是反复打磨,结果把批评的对象虚化了,把批评的问题空泛化了,使批评无关痛痒,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强调开展批评要一针见血,见人见事,该点名的点名,对问题严重的要猛击一掌。注重批评的启迪性。批评要收到实效,必须给人理性的启发。那种就事论事的批评、急躁粗暴的指责、以势压人的训斥、简单生硬的要求,往往收不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使被批评者产生逆反心理。批评的启迪性就在于抓住本质,以事论理,以理服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要使批评真正具有启迪性,关键是把危害讲透,把根子找准,把方向指明。把危害讲透,就是要实事求是地讲清缺点错误带来的不良影响;把根子找准,就是要认真加以分析,从深层次上查找原因,把症结找准确、找具体,决不能找偏了、找错了;把方向指明,就是要提出希望要求,指出方法途径,给人以前进的方向和信心。这样才能使被批评者接受一次批评,受到一次教育,提高一层境界。
三、努力营造开展党内批评的良好环境要使党内批评真正开展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既要提高认识,又要加强环境建设,营造浓厚氛围,为开展党内批评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建立和完善制约机制。好的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功能。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够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制度机制建设,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制度机制,增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的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对那些制度落实得不够好、质量不够高的,要限期整改。突出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一个单位、一个班子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否开展起来的关键。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得不好,关键是领导没有很好地带头。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书记、副书记,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要勇于自我解剖,对班子和部队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勇于承担责任,对班子成员的问题要勇于开展思想斗争,对上级存在的问题要勇于直言相谏,充分体现原则性和战斗性;另一方面要有虚心接受批评的雅量,以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倾听批评意见,即使别人批评错了,也应充分听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用什么样的人,实际上就是倡导什么样的风气。要在党内形成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极为重要的一条是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一个党员干部的原则性强不强,是其党性和先进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志。考核和衡量干部,很重要的是要看是否具有很强的原则性。对于敢于开展批评、勇于抵制歪风邪气、在原则性问题上不怕得罪人的干部,要给予支持、鼓励、保护和重用。对那些奉行好人主义、充当“和事佬”甚至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的干部,要进行严肃批评,决不能重用。特别是选配正副书记,尤其要选那些原则性强的干部,既要看是否老练稳健,又要看原则性强不强;既要看能不能团结人,又要看敢不敢批评人,为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二篇:积极开展“党内关怀”活动
积极开展“党内关怀”活动
“党内关怀”活动开展以来,广大党员的组织归属感有了提高,组织的亲和力有了增强,党员的积极性也得到了调动。
一是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各级党组织通过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就业上扶技,不仅给困难党员提供物质上的帮助和扶持,逐步改善困难党员生产生活条件,同时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和依靠,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组织上的关怀和温暖,逐渐克服畏难情绪,坚定战胜困难、摆脱困境、再创新成绩的信心,激发求发展、谋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为党员以更积极姿态投入各项工作、参与党内事务提供基础和保障,使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广泛开展党内帮扶活动,使困难党员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爱护,深切感受到自身是党组织的一分子,与党组织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可以说,党员关爱机制已成为党组织有效运行的润滑剂和助推器,将党员紧紧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中树立起了良好形象,党组织的战斗力、吸引力不断增强。
第三篇:陈章自查报告
精准扶贫工作自查报告
扶贫工作是今年重点工作之一,尤其是四川省渠县报恩乡重点扶贫村,如何实现渠县政府所定的今年摘掉贫村帽子,完成扶贫攻坚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帮扶责任人的共同努力。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单位帮扶责任人自身认识不到位。今年相关部门及乡镇对部分帮扶对象进行了调整,由于工作衔接问题,造成有的干部对自己的帮扶对象不明确,从而影响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有效开展。二是单位干部帮扶贫困户不够深入的问题。干部职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工作懈怠,有少数干部对于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及致贫原因了解不够,缺乏深入贫困户的调查走访。三是扶贫措施不精准、因户施策不到位的问题。对于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分析不到位,导致对于有的贫困户未能制定精准的扶贫方案及措施,因此扶贫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四是宣传工作不够深入。群众的发展意识与观念滞后,思想认识、法律意识不强,对宣传的有些政策理解有偏差,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尤其是在筹资建设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未从思想上根除落后观念,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
二、整改措施
1、扶贫做好识贫 扶贫工作需要精准,首先是精准识贫,这是基础,只有完成仔细的摸底工作,了解每一户具体困难,什么原因导致贫困,才能因地制宜,一户一策。目前这部分工作基本已开展,工作组每天入户调查,实地访谈,仔细登记,完成后将与扶贫定点单位建立一对一的帮扶计划。
报恩乡大溪村委会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且与扶贫责任人需要有机结合,报恩二校积极协调帮扶责任人与村党委对接,推进精准识贫工作的落实,将扶贫工作落实到人,帮扶入户。
2、扶贫做好扶智
扶智即做好贫困户思想转变,工作组需要认真贯彻自治区扶贫工作各项要求,尤其是扶贫政策宣传,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工作组利用村集体养殖场,带领贫困户到养殖场参观,了解养殖脱贫项目,以前期脱贫先进事迹激发贫困户,积极劳动,努力勤劳致富。
3、扶贫做好对接
帮扶责任人做好摸清家底,精准识贫工作,接下来需要做好对接工作,将贫困家庭进行详细分类,依据家庭成员情况制定不同脱贫策略,依据各帮扶单位实际情况做好对接工作,实现一户一帮扶,信息共享,有效连接,帮扶责任人扶贫要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庭。
确保提高扶贫实效性,采取扶贫工作对与贫困家庭结对子,详细进行一户一策,严格按照县委扶贫办法指导制定脱贫计划。
4、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现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依然严峻:一是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工作,需建设项目多,且工程量大,项目资金总量大,各扶贫村经济基础薄弱,启动资金不足,无资金周转能力。二是年初部分计划项目还未完成。由于缺乏资金,年初计划实施的高标准渠道、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产业项目等还处在启动阶段,至今还未落实到位,欠任务较多。三是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过且过,缺乏学习和接受新生事的思想认识,思想保守,不思进取,等、依、靠思想严重,久而久之形成思维定势,对参与式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配合程度不高,这一系列问题都有待提高。
5、五是强化宣传。利用各种载体大力宣传精准扶贫政策法规,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和脱贫攻坚政策,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熟悉党和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只是国家的事、政府的事,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已的事,是让农民群众确确实实得到实惠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引导他们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六是规范软件材料,完善相关台账资料内容。部门及帮扶责任人、第一书记要建立健全扶贫相关台账,完善填写表格资料,杜绝存在漏项的现象,做好相关会议记录、图片资料。
第四篇:略论党内批评的历史作用
略论党内批评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及实现途径
【摘 要】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在党九十年的奋斗历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证明,能否正确掌握和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关系我们党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我们不但要继承更要发扬这一优良作风。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实意义,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创新方法,从而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实现途径
批评是指对别人的缺点或错误提出意见,自我批评是指政党或个人对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进行的自我揭露和剖析。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有力武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不但要继承更要发扬这一优良作风。《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纠正自身错误,解决党内矛盾、维护党的纪律的有效方法,也是我们党光明磊落、富有生命力的重要体现。全党同志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只有认真贯彻这一精神才能更好地实现党风的更大转变。
新时期,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更加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他曾经指出:主要领导同志,要以身作则,带头讲真话、讲心里话,自我批评襟怀坦白,批评别人真情实意,做出好的样子,就会给下面以好的影响,带出好的风气。要做到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讲党性不讲私情。每个领导同志都要经常想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养成严以律己,广纳善言的好习惯。这就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图在简要总结一下党的历史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一下现阶段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的重要意义,并结合现实要求对新时期的党内批评的实现途径做理论上的探讨。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涵及历史作用
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党员素质是党的一贯做法,但对其内涵的认识却有个过程。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思想路线盛行,提倡“批评”,但没有“自我批评”的概念。而批评成为攻击个人、实行“残酷斗争”的代名词。遵义会议后,党的思想路线开始恢复到正确的思想路线上来,并认真纠正“左”倾思想路线给党的事业带来的危害。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面临新形势,需要解决一些新问题。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解决党内矛盾。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探索、培养全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毛泽东在《矛盾论》这篇不朽的哲学著作中提出:“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
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之后,毛泽东多次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必须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使党员更提高更进步”。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作了《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他说,“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者,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至此,批评与自我批评和他在1942年2月1日作的《整顿党的作风》报告中提出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成为整风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中共七大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内容第一次被写进了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这标志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已用党内法规的形式在党内确立。
从此内涵可以看出,党所倡导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纠正和解决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救人、爱护人和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有效方法,而不是整人、斗人、笑话人。
从党的建设的实践来看,在党8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党为如何解决党内矛盾采取积极探索和创新的态度。经长期的努力和培养,产生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办法,形成新的工作作风。回顾历史,作个评估,应该说有失误和错误,也有成功的范例。凡方法失当,效果就不好;凡方法正确,效果就好。从党的历史来看,凡是“左”倾思想路线占主导地位时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几乎都成为对同志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手段,伤害党的团结,使革命事业遭受损失。如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开展的批评、1959年庐山会议以及反“右”斗争,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开展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演变成批斗、批判,这些过激、过“左”的方法,不但没有很好地解决党内矛盾,起到帮助同志的作用,反而伤害了一大批党的干部。当然,在党的历史上也有不少由于正确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较好地解决了党内矛盾、纠正了错误、教育了同志、增强了团结、挽救了党、挽救了事业的有重大影响的例子。
遵义会议。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此会议对“左”倾军事路线展开了积极的思想斗争,对博古、李德等同志“左”倾错误开展了正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并纠正错误,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被历史认为是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既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又避免了过去一开展批评就“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做法;既纠正了错误又团结了大多数。是一次成功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典范。
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既要总结经验教训,又要提高思想认识”的目的。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我们党由于比较正确地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了自身的错误、缺点,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臶下,不仅实现了党内的大团结,还实现了与人民群众的大团结,赢得了民心,党内出现了朝气蓬勃的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进行,从而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上、政治上的坚实基础。
七千人大会。面对三年“大跃进”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的局面,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7000余人。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书面报告和讲话,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工作的基本经验教训,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中央几位主要领导人在会上讲了
话。1月30日,毛泽东在讲话中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不论党内党外都要有充分的民主生活,让群众讲话,并作了自我批评。邓小平、周恩来在大会上分别代表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作了自我批评。中央领导人带头认真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带头对几年来发生的问题作自我批评,使与会者解除了不少顾虑,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七千人大会取得了重要成果。会议发扬党内民主,实质上是党内关系的一次调整。大会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增强了全党团结奋斗、战胜困难的信心。七千人大会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形成了领袖与人民、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不畏困难的高昂精神状态。经过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建国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在领导全国的事业取得成就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些错误,如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所有制结构急于求纯,阶级斗争扩大化,甚至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这些错误是我们党自己发现、自己纠正的,并且在纠正失误、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均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正如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的错误时所说的:“在分析他的缺点和错误的时候,我们当然要承认个人的责任”,“讲错误,不应该只讲毛泽东同志,中央许多负责同志都有错误。”
二、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健全党内生活、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有力武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不断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切实运用好这一武器,对于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建立健全党内监督机制、加强党内团结,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以及党员个人的成长进步,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改造世界的客观需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世界的斗争,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两个方面。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就是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过程。为了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就是使自己的主观认识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修正自自己认识过程中的错误,这个修正的过程既包括主体自身的修正,也包括其他个人或社会团体帮助下的修正,其中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其主要表现和实践形式。
(2)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需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陈云同志曾经在《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要特别着重的说,领导着政权的党,领导着军队的党。自我批评更加重要。因为党掌握了政权以后,犯了错误会更严重的损害群众的利益,党员违反纪律,特别容易引起群众的不满。”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执政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是绝对不允许的。再加上现阶段党中央高度重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继续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势在必行。(3)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本质要求。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党的先进性是由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先进性体现出来的。当前,在党员队伍中也存在着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集中教育活动中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加以解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防止党组织和党员思想僵化、防止党
员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防止党员和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客观需要。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既要靠思想教育,又要靠制度保证;既要靠个人自觉,又要靠严格管理;既要靠集中教育,又要靠长抓不懈。这里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效方式来落实。
(4)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行党内监督的有力武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批西方文化涌入我国;新时期党的数量急剧增加,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带入了一些旧习俗旧思想;权利的过分集中,干部制度不完善等导致了一些不良倾向,这些不良倾向严重腐蚀了党的肌体,败坏了党的名声,消弱了党的战斗力。为了抵制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腐蚀我们的党。就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立起约束约束机制,扩充党的制度资本,使党的各级组织乃至人民大众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党的肌体永葆健康和活力。
(5)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加强班子团结的重要保证。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一个干事业的班子,必然是一个有凝聚力、团结统一的班子。班子的凝聚力和团结统一来源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来源于相互之间的肝胆相照,也来源于相互之间的及时提醒和真诚批评。任何一个班子都会有矛盾、有分歧,只有通过积极正确的思想斗争,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分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团结。批评之所以能增进班子团结,原因就是善意的批评是对同志政治上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多数领导干部对“难得是诤友”都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都希望周围同志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特别是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及时提醒,即便批评得很重、面子上不好看,冷静以后也会意识到批评者的良苦用心。这样的批评,不仅不会伤害感情,而且会增进感情。
(6)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的中心环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员对党内民主生活的积极参与是党永葆生机、充满活力的力量源泉。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中心环节。刘少奇在《论党》一文中指出:“扩大党内民主的中心一环,在于启发党员和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历史已证明并将再次证明,哪个时代、哪个政党、哪个部门、哪个地方不能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不会有民主政治,就会搞专制政治,最终会垮台。哪个政党、哪个部门、哪个地方能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有民主政治,事业就会兴旺发达。江泽民同志指出:“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极其宏伟的事业。……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疏通和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使党员的意见、建议、批评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对侵犯党员民主权利、压制党员批评的人和事,要认真查处。”
(7)积极开展党内批评是共产党员成长进步的内在要求。一个党员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从主观上讲,需要有强烈的进取心,有自觉接受指点、提醒、批评的愿望,有听得进不同声音、逆耳之言的胸怀。如果讳疾忌医,拒绝批评,一触即跳,一批就倒,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事实上,任何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并不会抹煞一个人的优点和成绩,也不会影响其威信和形象。从客观上讲,需要有上级领导、周围同志的关心、帮助和扶持,这种关心、帮助和扶持既包括肯定、鼓励和宽容,又包括点拨、教诲和批评。那种认为“你好我好大家都好”是发展进步最佳环境的认识,既不现实也很片面。
(8)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党内具有实践可能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了保证党的先进性,党员经过了层层选拔和考验,他们中的大多数是优秀的,但是人无完人,这些同志也会犯错误,有些犯错
误的同志的身上存在着“二重性”,虽然犯了错误,但是优点和成绩很突出,有羞耻心和责任心,对自己的错误深感内疚和悔恨,非常愿意并且急切地希望改正更错误,这就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提供了可能。
三、现阶段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途径
现阶段,要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应该做到在思想上重视、在内容上深化、在方法上要创新、制度上完善等等,具体如下:(1)提高认识,引起重视,加强教育,营造氛围
我们要提高认识,认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研读我党的历史,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我们把批评与自我批评放在了关键位臵,才使我们党能够不断发展壮大,促进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党内是否具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是判断衡量党内民主生活状况是否正常健康的主要标志之一。同时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是落实党内责任,监督和团结党员干部,增强党的办事效率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需要和高度,教育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太多的赞歌包围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认清党内批评的珍贵作用.倡导对待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和闻过则喜的正确态度,对经常发生的越级、匿名和言辞比较激烈的批评也应当予以宽容.推行开明政策,在传统批评信息表达、传递方式渠道的基础上,尽可能允许党员使用现代信息社会提供的一切先进技术手段,开展党内批评,活跃党内民主。我们应该要牢牢记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除了会失去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以外,什么都不会失去,而得到的是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革命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加强学习和教育,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合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广大群众所拥护和满意为最高标准。只要真正站在党性的立场上,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就会自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2)把握方向,深化内容,扩大范围,创新方法
首先,应该把握方向,引导党内批评的深化。当前相当时间里,党内批评的内容会比较集中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尤其是贪污腐败等问题上。这些都是目前党建和社会生活不可回避的问题,党组织和党内同志对待党内批评万不可因而产生逆反和烦躁心理,应该站在一个堪当领导重任与历史重任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度,引导党内批评。
一是允许党内批评内容比社会批评更激烈更具体。党内批评有党的理想信念和事业基础,有广大党内同志对党忠诚品质和责任感,嫉恶如仇是正常现象。党内对党的无论是组织还是领导干部或者某些事务的批评应该打破客套,直指问题关键,允许党员在党内开展内容公开指向直接明确以及措辞严厉的批评。
二是引导内容的深化与扩展。教育引导党内同志,从思想理论政策和制度建设的高度着眼,避免和纠正泄愤式批评倡导和推动建设性批评。把批评内容从对笼统现象的批评,逐步深化为对具体制度机制缺陷的批评,下功夫做好批评后的工作,党内批评由此提升转化为对制度机制改革创新的研讨与强力促进。从而使但党内民主向着健康有序务实的目标方向发展,大大增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成效。
其次,破除禁忌,容忍对敏感对象的批评
党内批评的对象、范围和层次,只要是属于党内就不应该有所限制,如果在党内批评对象上受到限制有太多的禁忌和顾虑,或者只能上级批评下级,领导干部批评普通党员,普通党员则只能批评普通党员或普通的事,那就不是真正的党内批评,也就更谈不上有真正的党内民主问题了。在这里应该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应该专门就党内批评对象、内容、方式方法加以明确规定,使正常的党内批评不再有禁忌和顾虑。二是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党内批评作出回应,以达到批评的目的。没有回应,不予理睬的批评会引起党内同志的失望和无奈,甚至于会引发更激烈更不理智的批评。因此,党组织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组织出面或允许党内批评对象自行对批评对出回复。具体措施根据需要,可以是接受党内质询、进行答辩,也可以是自我批评、检讨与道歉。
当前应当容忍和保证党内对党的各级组织与各级领导,尤其是对“班子”“一把手的”等敏感对象的批评。有这样的批评对象,才能增强党内批评的生动性和可信度,从而深化和扩展党内民主的内容,才有利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党内民主局面。
最后,应该积极研究和探讨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最有效的方法。要积极探索新时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新方法新思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批评的方法要讲究,分寸要适当,不要搞围攻、搞运动。”一要划清正确的批评和“打棍子”、“戴帽子”的界限,确立批评以是否符合党和人民利益为是非标准,是批评具有严肃性、原则性和准确性。二是要目的明确,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对方克服缺点、纠正错误,所以一定要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为指导,做到诚心诚意批评人、实心实意帮助人。批评者要有与被批评者同忧的情感,共同认识所存在的错误或缺点的思想基础,促进提高整改的自觉性,携手共进。三是要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方式方法上要和风细雨循循善导,达到既弄清思想,分清是非,又团结同志的目的。既不搞“和稀泥”也不搞“火药桶”。批评的内容要有根有据,不能捕风捉影,说话时要语气温和,不能以权压人、以势压人,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四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批评时要抓住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不要拘泥于一些细枝末节,更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保障权利,消除后顾
好的制度和机制具有很强的约束规范保证和导向作用.现在一些单位党内批评开展的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于新形势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批评的硬约束,对开展党内批评具有重要意义.《党章》和《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等文件对如何开展党内批评都有明确的具体的规定,例如开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之间要开展积极的思想交锋等.但在有些单位,这些制度规定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敦促和保证这些制度的落实.进一步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建立健全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努力推进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化建设。
首先要建立党代会上的批评制度。党的代表大会是发扬党内民主及党员参与党内生活、开展党内批评最重要的制度载体.要在在会议议程的设计、大会发言的安排、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扩大会议的公开性方面做出相关的制度性规定,以有利于党内各种不同意见在会上自由讨论,尤其是使党内的批评性建议
在会上能够得到自由充分的表达.其次,进一步健全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党员、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经常性地谈心等制度,建立起落实这些制度的效果评估、通报、监督体系,督促工作落实。坚持把党组织换届、干部提拔、发展党员、反馈谈话作为批评的重要时机,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况纳入党员和单位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及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作为评价党委班子、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坚持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积极发展党内民主,保障群众对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情况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最后,建立和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消除批评者的后顾之忧。从现实情况来看,有些坚持原则、有正义感的同志,由于提意见受到打击报复后得不到保护,所以就使一些人不敢批评,这是造成目前党内批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建立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党员权力保障制度,鼓励人们讲实话、讲真话,切实保障广大党员能够正确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力。对于假公济私、打击报复的,一定要及时查处、严惩不贷,决不姑息养奸,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党内民主氛围提供制度保障。
总之,中国共产党只有不断发扬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才能抵御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的侵蚀,使党永远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推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谢满银.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弘扬.【D】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5.【2】 王瑞娟.对批评与自我批评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2004(1)
【3】 赵安民 董秀玲.社会转型期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几点思考[J] .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4】 张健.中国共产党实行党内民主的优良传统及其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刻影响[A] .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上)[C],2011年
【5】 常回生.批评与自我批评:保持先进性的有效思想武器[J] .政策,2006年02期
【6】 莘小龙.陈云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A] .闪烁真理光辉的思想宝藏——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陈云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第五篇:党内生活批评难根源探析及对策
党内生活批评难根源探析及对策
江苏总队连云港边检站党委书记、政治委员
蔡维胜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抵制各种政治灰尘和腐朽思想侵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有利武器。同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解决党内矛盾,辨别是非,提高党性修养,加强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客观要求。开展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党的很多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弘扬,并探索推出了一些具有时代特点、边防特色的创新举措,特别是在解决党内生活中批评难的问题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党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在变革中也迎来了新的挑战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创建活动,着力攻坚克难,努力取得解决党内生活批评难问题的新进步,以创建活动的新成效全面促进十八大精神的学习贯彻。
一、党内生活批评难现象的主要表现
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开展以来,目前部队党的组织生活日趋规范,党员党性观念日益增强,但党内生活中也还存在着原则性、战斗性不够强,积极的思想斗争有所削弱,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的还不够扎实有效等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有的同志奉行左右逢源的人生信条和祸从口出的处事哲学,喜欢当“和事佬”、“老好人”,怕批评别人得罪人,也怕被人批评影响前程。有的同志在组织生活中把批评片面地理解成“揭短”、“拆台”,生怕开展批评引火烧身,做起自我批评头头是道,但批评他人却闭口不言,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不敢“较真”,看似谦虚谨慎,实为明哲保身。二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的实用主义。一些同志把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明知自己或他人有错也不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利益代替了原则、关系强过了党性、面子胜过了真理,有的甚至把缺点美化成优点、把优点当做缺点来说,把民主生活会开成了自我欣赏、相互吹捧的“表扬会”。有的同志即使迫于形势偶有批评,也是轻描淡写,专讲无关紧要的官话、大话、套话,不涉及实质问题。三是“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的自由主义。有的对待同志冷漠、对待党的事业麻木,不敢、不愿与不良现象作斗争,坚持“明知不对、少说为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甚至对身边的同志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冷眼旁观、隔岸观火,坐等着看笑话。还有少数同志不是从党和部队的事业出发,而是纯粹为个人私利或者其他目的,不把问题拿到台面上来说,有事情当面不讲、背后乱讲,公开场合维护团结,私下里破坏团结。四是“一切为了形象和政绩”的功利主义。有的同志片面地追求所谓的政绩,对班子内部和少数班子成员身上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敢大胆揭露,不愿如实上报,生怕影响单位的形象和威望,损害了局部或个体的利益。有的对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针对错误不仅不批评、不处理,甚至说情开脱,搞“内部消化”,以致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非原则性问题变成原则性问题,损害了共产党员的形象、损害了党组织和部队的公信力。
二、党内生活批评难现象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在各级都大力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内各项规章制度日益健全,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党内生活中还会出现种种不正常现象,批评与自我批评屡屡不愿被碰触、有意无意地被淡化,究其原因主要有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深蒂固的文化根源。自古以来,“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思想根深蒂固,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灵魂深处和血脉,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同志奉行明哲保身的态度,更注重的是人情,而不是实情,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想法,单纯的为了面子和人情采取中庸之道,对同志的错误得过且过,忘记了批评也是对同志的成长进步负责。二是前车之鉴的历史根源。在中国的历史上,因“多说话”而召来杀身之祸的例子屡见不鲜,如夏朝龙逢、商朝比干等,虽是忠臣却“因言获罪”,明清以后兴起的“文字狱”,更让很多人心有余悸。另外,在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价值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畏官”、“惧官”,惟上是从,不敢挑战“权威”,同时也“惜官”、“爱官”,为了保住自己的“位子”不愿发表批评意见,多一句不如少一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是潜移默化的社会根源。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了勃勃生机和高速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权力商品化、关系金钱化、交往庸俗化都是这种影响的延伸,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盛行,让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曝其短、得罪别人,干挨累不讨好的事情,是肯定行不通的。另外,由于制度机制不够完善,政策与舆论不够统一,导致社会上是非界限模糊,好坏标准失衡,很多人价值观处于混沌状态,失去了辨别是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四是对上负责的制度根源。目前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还不够健全,干部成长命运掌握在上级手里,不敢对上级或单位主官开展批评。另外,确有一些领导干部政治素质不高,缺乏民主作风,听不得半点批评意见;有的对下属的看法不是以德、能、勤、绩为标准,而是以是否听话为标准,对爱提意见、坚持原则的认为是难驾驭的“刺头”不好用,致使一些同志害怕被打击报复而不敢批评。
三、克服党内生活批评难问题的基本对策
创建模范党组织生活活动,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按照孟宏伟副部长提出的增强组织生活的原则性、战斗性和先进性要求,以克服“批评难”问题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坚持弘扬传统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在身体力行的生动实践中还原党内批评的本来面目。毛泽东同志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指出:“关于党内批评问题,还有一点要说及的,就是有些同志的批评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意小的方面。他们不明白批评的主要任务,是指出政治上的错误和组织上的错误。至于个人缺点,如果不是与政治的和组织的错误有联系,则不必多所指摘,使同志们无所措手足。而且这种批评一发展,党内精神完全集注到小的缺点方面,人人变成了谨小慎微的君子,就会忘记党的政治任务,这是很大的危险。”这段话指出了党内批评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对于今天我们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目前,很多同志还没有真正理解开展党内批评的要旨,在开展批评时不注意大的方面,只注重小的方面,导致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庸俗化、俗套化、家常化,老生常谈、鸡毛蒜皮,对党的工作无益、对部队全面建设无益。要针对时代发展要求和部队建设重点,教育引导大家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时,将注意力转移到政治和组织上来,切合部队中心工作和队伍自身建设需要,真正找准党内批评的关键点,切实发挥党内批评的作用。二是有礼有节,有理有据。党内批评不能片面地强调斗争性,忽略了团结与统一,党内批评不是闹不团结,不是“整人”、不是“打棍子”。要遵照“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对犯了错误的同志,不仅要批评他们,看他们对错误的认识和实际表现,更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通过高质量的批评,达到解决问题、增进团结的目的。要坚持实事求是,对缺点错误要界限分明,直言剖析,又要以理服人,把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以便使受批评者在思想上和感情上易于接受,真正达到用批评解决问题,促进团结的目的。三是领导带头、模范先行。事实证明,批评的风气能否形成,批评的质量和积极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能否身体力行。在大的问题面前,正副书记敢不敢坚持原则、能不能打破情面,坚持按组织程序和组织制度办事,这是对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检验。因此,对领导干部在党内生活方面应该有更高更严的要求,如果正副书记以身作则,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不争功、不诿过、不遮丑,以实际行动带头发扬民主,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势必会带动整个部队良好风气的形成。
(二)坚持理论教育与健全制度相结合,在提升党性自觉的基础上形成党内批评的约束机制。破解组织生活中批评难难题,必须从增强党性入手,着力于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培养和造就党内生活中的良好风气,不断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组织观念、纪律观念。一是加强教育引导。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保持思想上清醒,才能保证行动上的自觉。要扎实开展“三学”活动,切实打牢思想理论根基,努力提高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尤其是要保证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和思辨能力,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正确的是非标准。要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体与集体的利益关系,自觉服从大局、善于从全局上思考问题。要加强党性教育,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愿意为党、为人民付出一切,不患得患失、斤斤计较。二是增强组织观念。要扎实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从加强班子团结,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上,认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切实做到不以庸俗关系代替党性,不以个人感情代替原则,使党员干部增强党性观念,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不断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民主集中制的观念深入贯彻到党组织生活的始终,以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支部、党代表(党员代表)评议党委班子、上级党组织点评下级党组织“四评”为推进手段,充分发挥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健全完善制度。在克服组织生活中“批评难”问题,建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是管全局、管长远的根本之策。要在严格执行党章条例的基础上,总结和固化创建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突出抓好组织民主生活会、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一单三制”等制度的落实。要扭住党内批评的重点难点环节,以开好民主生活会为重点,探索建立民主生活会议题双向确定、会前谈心交心、党员代表参与批评、书记首轮发言示范、问题整改目标量化、会议质量公示监督等制度机制,确保党内批评有效开展。要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扩大用人民主,真正使广大党员干部对党的事业负责、对人民群众负责,从而达到组织生活中不唯上只求实、不唯官只为民的目标。
(三)坚持党内批评与党外监督相结合,在民主公开透明的条件下营造党内批评的良好氛围。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加强党自身建设的发展,我们必将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党内、党外的监督和制约,并将在接受和适应这种监督制约中汲取力量、发展壮大。一是要扩大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扬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党内民主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员的批评动力的高低,民主氛围淡薄,党员不敢批,民主氛围浓厚,党员主动批。要尊重和保障党员知情权、参与权、诉求权和监督权,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报告工作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定期向上级党委、广大党员报告履行职责执行决议等情况,始终保证各级领导干部、党委成员始终处在组织的监督之中。二是要拓展监督渠道。要学会在舆论监督下开展工作,善于把人民群众的监督批评转化为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源泉,进一步广开言路,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通过多种形式,主动征求和听取下级和群众的意见建议。要大力推行党务公开,定期开展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活动,真诚地、主动地接受群众监督,对不涉及党内秘密的大小事情进行最大限度地公开,充分发挥党务公开各种载体,确保公开的内容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知道上级的方针和政策,以便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全面营造敢讲话、讲真话的良好氛围。三是要落实责任措施。要注重各项措施落实的严肃性,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坚决克服形式上严格要求、实质上不敢揭露矛盾,形式上接受监督、实质上听不进批评意见等问题,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现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良性循环。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在自我监督的基础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批评监督,对搞“一言堂”,“家长制”甚至有打击报复的违纪行为要依法办理,切实保证同志式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经常性健康地开展。要探索建立透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大家讲实话、讲真话,切实保障他们的正当权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