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

时间:2019-05-13 01:16: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

第一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试行)

(2006年7月2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907次会议讨论通过)

为加强对人民法院执行权行使的监督,保障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结合我省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案件执行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或者向执行当事人告知,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条下列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一)执行费收取依据;

(二)执行款专用帐户;

(三)法院内部监督执行工作的部门和联系方式;

(四)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开的情况。

第三条下列情况应当在执行开始时告知执行当事人:

(一)执行案件案号;

(二)承办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三)执行当事人权利和义务;

(四)被执行人不履行义务的法律后果和申请执行权利无法实现的风险;

(五)其他需要向执行当事人告知的情况。

第四条执行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及时告知执行当事人:

(一)对被执行人申报、申请执行人举证、社会举报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核查情况;

(二)查找、控制、处分被执行人财产的情况;

(三)委托执行、提级执行、指定执行的事由,现执行法院及联系方式;

(四)对执行当事人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其他情况。

第五条告知一般采用书面形式。

采用口头形式告知的,执行人员应当制作笔录或者记录备案。

第六条执行当事人下落不明或者因其他原因无法告知的,执行人员应向执行机构主要负责人报告,并记录备案。

第七条对执行当事人的询问请求,执行人员应当耐心接待,及时答复,并视情记录备案。

第八条对应当公开或者告知的情况不予公开或者告知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九条本规定由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规定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

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试行)(2009年7月29日 津高法发[2009]9号)发布时间:2010-05-27 10:44:17

为增强人民法院执行工作透明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执行公开、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公开的若干规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执行公开的范围及方式

1、人民法院应依法向执行案件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案件执行各个环节和有关信息,但下列事项除外:

(1)涉及国家秘密的;

(2)涉及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

(3)人民法院认为不应当公开的其它事项。

2、执行公开可通过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查询、媒体公布以及通知、公告、告知等方式进行。须由执行人员告知的,一般采取书面方式;采用口头方式的,应当制作笔录。

二、公开立案条件及收费标准

1、全市各级人民法院应以设置电子触摸屏、展示牌,发放诉讼(执行)须知等方式向社会公开执行案件的立案标准和启动程序。

2、人民法院受理执行立案申请时,应当书面告知申请执行人在执行程序中的权利和义务及可能存在的执行风险。

3、经立案审查,依法予以立案的,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执行费用的收费标准和根据以及执行费减、缓、免交的条件和程序;依法不予立案的,应当制作裁定书送达申请人,裁定书应载明不予立案的法律依据和理由。

三、公开承办人及联系方式

1、执行案件受理后,应当及时将执行案件承办人、合议庭成员及联系方式告知双方当事人。执行中更换案件承办人或合议庭成员的,应当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

2、人民法院应当采取设置值班电话、电话录音、财产线索举报专线等方式,与案件当事人随时保持联系。

四、公开财产调查

1、对被执行人向人民法院申报的财产状况,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申请执行人。

2、人民法院应当告知申请执行人有义务向人民法院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人民法院对财产线索进行调查后,应当及时将调查结果告知申请执行人。

3、对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人民法院应当主动告知申请执行人。

五、公开强制措施

1、人民法院对被执行人的财产采取查封、扣押、冻结、划拨等执行措施的,应当将有关裁定书送达当事人并将执行情况及时告知当事人。

2、人民法院采取拘传、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的,应当向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相对人出示有关手续,并说明理由及法律依据。对被罚款、拘留人员,人民法院应当在法律文书中告知其享有的救济权利及途径。

3、人民法院可采取媒体曝光、在征信系统中记录等措施,向社会公众公开被执行人未履行债务的情况。

六、公开财产处置

1、人民法院应当公开入选法院评估、拍卖等中介机构名册的条件、程序等,并向社会公布入选的中介机构名单。

2、人民法院拟委托评估、拍卖或者变卖被执行人财产的,应当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并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规定,以公开的方式选定评估、拍卖机构。评估结束后,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向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送达评估报告。拍卖、变卖要依法公开进行。拍卖、变卖结束后,应当及时将结果告知双方当事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

3、人民法院在办理参与分配的执行案件时,应当将被执行人财产处理方案、分配原则和分配方案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告知申请参与分配的债权人。

七、公开执行听证

1、对下列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或执行事项,应当公开听证:

(1)执行复议案件;

(2)案外人异议案件;

(3)申请不予执行的案件;

(4)当事人对变更、追加被执行主体有异议的;

(5)多个债权人申请参与分配的案件;

(6)申请执行人对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有异议的;

(7)申请执行人对人民法院依职权终结执行有异议的;

(8)上级法院在审查执行监督案件中发现下级法院的执行可能不当或有错误,认为有必要听证的;

(9)人民法院认为应当听证的其他案件和重大执行事项。

2、人民法院决定公开听证的案件,应当告知听证参加人听证的事由、时间、地点和听证合议庭组成人员及承办人,并告知听证参加人的权利义务。

八、公开执行结果

1、对中止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应当制作裁定书。裁定书应说明中止执行、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理由、法律依据、恢复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2、终结执行应当制作裁定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裁定书应当说明终结执行的理由、法律依据。

3、对未能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执行行为或执结案件的,应当及时向申请执行人说明原因。

九、公开接受查询

1、申请执行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查询案件的下列情况:

(1)人民法院采取执行措施情况;

(2)对申请执行人提供的证据或执行线索的调查和执行情况;

(3)人民法院依职权所调查的关于被执行人工商登记、产权登记、储蓄存款等方面的情况;

(4)因人民法院裁定再审而中止执行的,其相关的法律文书材料或担保材料;

(5)人民法院决定暂缓执行的有关材料和担保情况;

(6)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情况;

(7)执行款物的交付情况;

(8)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查询的其他事项。

2、被执行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查询案件的下列情况:

(1)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书和举证材料;

(2)执行标的额计算的依据、方式等情况;

(3)被查封、扣押财产的保管、评估、拍卖等情况;

(4)执行款物的交付情况;

(5)申请执行费、实际支出费用的计算情况;

(6)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查询的其他事项。

3、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查询与其权利义务有直接关系的情况。

4、当事人及其委托代理人申请查阅执行卷宗的,经人民法院许可,可以依照有关规定查阅、抄录、复制执行卷宗正卷中的有关材料。

5、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可以通过电话、来信、来访等方式进行查询。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以告知或发函等形式向其说明情况。

6、加强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确保全面、准确、及时地录入执行案件信息,为社会公众查询相关信息提供便利。

7、充分发挥诉讼服务中心作用,热情主动地为当事人及社会公众查询执行案件情况及有关信息服务。

十、公开接受监督

1、人民法院要主动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报告执行工作,自觉接受领导和监督。

2、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执行工作重大事项、规章制度等。

3、积极探索邀请检察机关人员和执法监督员参与、监督执行等新方式,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

十一、其他规定

1、全市各级人民法院要将落实执行公开制度情况纳入执行案件质量评查和执行工作考核体系。对违反本规定不公开或不及时公开案件执行信息的,依有关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2、本规定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本省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局:

现将《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印发给你们。本《意见》自收到之日起执行,此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一般不再变动。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正确适用刑法关于寻衅滋事罪的规定,严厉打击寻衅滋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现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在司法实践中办理寻衅滋事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中的“情节恶劣”或“情节严重”,应以寻衅滋事罪论处:

1、在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寻衅滋事行为的;

2、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一人以上轻伤或三人以上轻微伤的;

3、追逐、拦截、辱骂他人,致使他人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4、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以上、任意损毁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或者任意占用公私财物1万元以上的。

因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中的四项行为之一而构成其他更重罪行的,以重罪论处。

二、非法插手民间纠纷,殴打他人的,以随意殴打他人论;强行收取各种形式的保护费,或者非法插手民间纠纷,以强迫手段索赔、讨债,从中牟利的,以强拿硬要论。

第四篇: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案件实施工作期限管理及进程告知的规定-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第五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全省法院在省委的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在省政府、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化“八项司法”,为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全年新收各类案件108万件,结案107.6万件,首次突破100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0.6%和11.3%,一线办案法官年人均结案185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3倍;上诉率为6.3%,二审改判发回率为7.8%,生效裁判息诉率为99.2%,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继续位居全国法院前列。

一、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宽严相济惩治犯罪。严格执行新刑事诉讼法,确保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新收一审刑事案件8.62万件,审结8.63万件,同比分别下降2%和1.2%,判处罪犯12.46万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1.05万人,同比下降26.1%。审结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杀人、抢劫、绑架、强奸、放火、涉黑涉毒等犯罪案件1.02万件;加大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及假药犯罪的惩治力度,审结752件,判处罪犯1346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1179件,判处罪犯1358人,其中处级66人,厅级5人;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44件;依法审慎适用死刑,完善死刑犯临刑前会见制度,我省死刑案件被最高法院核准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审结强制医疗申请案件70件,依法对62名精神病人决定强制医疗,使社会免受侵害,也使精神病人得到妥善治疗。对3.38万名尚属初犯、偶犯、从犯、未成年人犯等具有从轻情节的,依法从宽判处缓刑。为8019名没有钱请律师、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通知法律援助的律师出庭,获得刑事辩护的比例领先全国。对公诉案件8名被告人和自诉案件中4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裁定准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152件。

做好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预防工作。对发现“两张叔侄强奸案”和“萧山5青年抢劫杀人案”的冤错,省高院及时启动复查、再审程序,改判无罪并作出国家赔偿。深刻反思冤错案件的病灶病根,剖析发生冤错案件的7个特点、5条教训,提出了6项对策、11条建议。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法院反思冤错案件的重要批示,贯彻保障人权、疑罪从无原则,推动各级法院与公安、检察机关完善预防冤错案件的工作机制,联合出台关于死刑案件证据收集审查、证据补查程序等规定,共同坚守纠正预防冤错案件的法律底线。

调判结合妥处民商事纠纷。贯彻新民事诉讼法,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和实体权利。共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52.68万件,审结52.63万件,同比分别上升7.7%和9.1%。对婚姻家庭、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相邻关系等民间纠纷,注重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区环境;对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案件,从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理性医患关系的角度,注重利益平衡,尽可能减少对抗冲突;对涉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案件,实行“绿色通道”、优先清偿赔付、司法救助等措施。审结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72.6%,劳动报酬、赡养、扶养、抚育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偿付率达89.3%。对于不宜调解、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依法作出裁判,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行为规范和法治意识。成立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领导小组,审结涉军案件352件,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执法化解争议。充分发挥司法审查职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理一审行政案件3611件,审结3626件,同比分别上升1.1%和下降2.6%。行政机关败诉的占全部判决案件的19.7%,经法院协调促成和解撤诉的占34.7%,九成半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化解。完善指定管辖、提级管辖,开展行政案件跨区域相对集中管辖的试点。加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专题破解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问题,出庭率达89.3%。落实高中级法院院长与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共商破解执法难点热点问题。省高院连续六年向省政府发送行政审判白皮书,全省已有63家法院跟进,及时反映政府执法的成效和不足,李强省长批示各部门引起重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坚持司法为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破解执行难。新收执行案件34.8万件,执结34.6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2.6%。注重运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网上“点对点”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户籍、出入境、婚姻登记、房地产等执行新机制。与在浙58家商业银行建立了网上查询被执行人存款系统,与25家银行建立了网上冻结存款机制,共查询被执行人存款107万人次,14.2万件案件得以执结或部分执结。与公安、民政、国土、工商、机场等单位建立被执行人身份和财产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威慑力度,促使6.3万名被执行人自行给付。完善上下级执行联动机制,执结涉党政机关、村委会等特殊主体的执行积案115件。加大对抗拒执行、逃避执行的惩治力度,拘留、罚款3749人,对拒不执行构成犯罪的30人依法判刑。

健全诉讼便民利民。推动基层法院设立“站点式”巡回审判,健全立案信访窗口标准化建设,打造“一站式、低成本”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行12368短信服务、在线诉讼服务、网上远程视频庭审与询问取证等便民方式。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8.7%,3.2万件案件通过小额诉讼程序实现一审终审,有效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加大刑事被害人和执行案困难当事人等救助力度,缓减免诉讼费4852.2万元,为2493名被害人、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439.5万元。

保障申诉信访权利。在全国各高院中率先出台意见,全面规范刑事申诉复查、再审工作,畅通申诉渠道。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5092件,加大对民事再审审查案件的调解、协调力度,再审调撤率达16%。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协调化解了一批信访老案。推动法治化解决涉诉上访难题,既畅通合法合理诉求的渠道,保证确有错误的案件得到纠正,又依法严肃处置无理违法闹访缠访行为,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保障“三改一拆”、重点工程和整治环境污染等工作依法推进。省高院制定司法保障“三改一拆”工作18条意见并报省委转发,率先在全国全面推开“裁执分离”机制。依法稳妥处理涉重点工程的土地及房屋征收等行政案件,兼顾重点工程、城市化建设等公共利益需求与被征收人合法利益保护。共审结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搬迁、拆除违法建筑案件4876件,依法准予强制执行3461件,不准予636件,撤回226件,作其它处理553件,无一起对抗失控的恶性事件发生。依法支持环保部门处罚违法排污等行为,裁定准予强制执行2287件。落实污染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省高院明确环保联合会可以作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依法制裁污染环境的侵权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35人依法判刑。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涉诉困难企业差异化司法处置,运用集中管辖、活扣押、债转股等司法手段,帮扶有市场前景的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审结涉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借贷纠纷、投资合同纠纷3.7万件,兼并、改制、股份转让等案件2641件。出台企业破产案件简易审纪要、破产财产变价分配纪要等指导性文件,发布企业破产审判白皮书,依靠当地党政加大破产企业司法重整、重组或清算的协调化解力度,加速有效资产的重新配置,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破产企业有序退出的常态机制。全年共受理破产案件346件,审结269件,同比分别上升145%和26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连续5年邀请外国驻华机构、境外媒体列席我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首次发布《浙江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审结专利、商标、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等案件1.16万件,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妥善审理各类涉外商事和海事海商案件6613件,最高法院批准我省具有涉外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增加到3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为外向型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省高院及时出台审理民间借贷纠纷10条意见,推动民间融资的规范化、阳光化,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法保障温州金改和丽水农村金改的先行先试。集中开展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核销专项活动,审结金融纠纷案件4.5万件,同比上升15.8%,结案标的额845.1亿元;执结银行为申请人的金融债权案件2.02万件,标的额362.4亿元;妥善审结民间借贷案件11.5万件,同比上升3.7%,结案标的额613.6亿元,有效防范了区域性金融风险。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结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行委托调解和立案协调等工作,在诉前成功化解了民商事纠纷5.4万件,把矛盾纠纷最大限度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和监外执行工作,依法办理减刑假释4.7万人。改进外地籍被告人缓刑平等适用和社区矫正工作,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868份,七成得到采纳落实,有效延伸了司法活动对优化公共决策和社会治理的影响力。

四、坚持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抓好阳光司法指数测评应用。推行省高院联手浙江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创“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选取最能直接反映司法公开实际水平的36个评估指数,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我省103家法院进行客观监测和量化评估。根据该院测评反映的问题,倒逼全省法院有针对性地抓好立案庭审、裁判文书、执行、审务公开中薄弱环节的改进,努力形成开放、透明、便民、现代化的阳光司法新机制,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批示予以推广。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法院在京联合召开了“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新闻发布会”,受到国内外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改革。实行“公开网拍优先”,全省105家法院中已有101家借助淘宝网进行了司法网拍,拍品种类已经涵盖了汽车、房产、机器设备、公司股权、海域使用权、商位使用权等几乎所有涉诉资产,真正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零佣金”,有效杜绝了传统拍卖中串标围标低价拍卖牟利的暗箱操作潜规则。目前已成交1946件,平均每件网拍的围观人数达1.2万人,总成交额为42.9亿元,成交率96.5%,平均溢价率45.6%,比传统拍卖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和26.6个百分点,为当事人节省佣金9127万元,受到当事人、网民和中小微企业界的一致好评,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刊发简报予以推广。

加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全省法院均已建立门户网站,并开通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依托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电子评估体系,强化案件流程管理,实现对所有案件流程节点的网上全程监控。开通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在网上查询本案的审理、执行进度。发挥数字化法庭的优势,选择典型案件在互联网和当地广场视频上开展庭审直播、点播,拉近法院与公众距离。全省法院已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共计91万余篇,数量领先全国。全面启动案卷档案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工作,逐步实现全省已结案件的网上调档、网上查阅,为当事人、律师安全快捷查阅卷宗提供便利。

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沟通应对能力。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同时,运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全省法院均已开通官方微博。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1769次,社会公众5万余人参加,召开新闻发布会214次,扩大全媒体环境下法治先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坦诚回应舆论关切,浙江纠正冤案的舆情应对满意度在中国青年报发布的首期舆情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坚持自身建设,提升司法能力

改进司法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出台浙江法院“10项措施”。通过开展回访案件当事人、全省律师评法院、干警座谈会、院长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梳理后可立即整改的59个问题,做到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加强审务督察和明查暗访,对1312场庭审程序作风进行了视频抽检督察,把发现的问题瑕疵及时制作成短片,集中播放通报。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萧山法院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最高法院和省委联合召开了追记陶蛟龙同志一等功追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向全国法院和全省推广我省的这个优秀领导干部典型,年前入选央视“2013致敬英雄”。

深化司法廉洁。开发廉政风险预警系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深入开展司法廉洁教育,做好每年法官授职典礼和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的廉洁司法教育活动。组织拍摄《柔性处理艺术拒绝――法官拒礼、拒请、拒托廉洁司法教育》情景剧,编印违纪违法干警忏悔录,深化警示教育。共查处违法违纪干警12件12人,旗帜鲜明地坚持反腐的零容忍。

落实科技强院。构建了网络互联通、业务广覆盖、数据大集中、资源共享用的浙江法院办案信息化体系,有效服务基层审判,缓解法官办案压力,受到最高法院的多次肯定和推广。1758个审判用法庭全部实现数字化,开庭案件全程录音录像。在90个看守所建立了92个远程视频提讯室,使一大批简易刑事案件可通过该系统完成提讯或开庭。省高院数据中心已汇集到全省法院758万个案件的涉案信息,为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分类检索和比对研判奠定了基础。省高院和多数中院已建成集庭审督察、执行指挥、司法公开、安保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集控中心。

加强基层基础。牢固树立固本强基观念,着力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央和省级拨给法院的办案、装备补助等专项资金100%分配到基层法院,去年中央计划增编数的80%分配给基层法院,为201个人民法庭完成了统一标识工程。出台青年法官培养工作意见,完善青年法官导师制,对5016名基层法官进行了办案实务技能培训和指导,编写出版《审判实务技能》丛书11册,填补我国法官培训教材空白。组织开展司法警务安全保障的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涉诉群众、法官和法院安全及正常秩序。

六、坚持接受监督,促进法院工作

认真贯彻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省“两会”代表建议、政协提案3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工作情况,并根据审议意见和决定抓好整改落实。继续做好三级法院院长分工定向联络人大代表工作,向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定期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改进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监督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参与执行、接待信访。开展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理一审案件11.8万件,陪审率达93.4%,领先全国法院。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认真研究检察建议,依法审理抗诉案件,健全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机制。审结的621件抗诉案件中,维持242件,改判和发回重审249件,调解撤诉89件,其它方式结案41件。

各位代表,全省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对法院工作的监督、理解和支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法院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有的干警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不强,司法作风不正,导致个别案件质效不高、裁判不公,一些群众反映的执行难等老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极少数干警违纪违法,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二是一些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职业保障问题有待逐步改善。信访不信法、暴力抗法、威胁恐吓法官、网上恶意炒作个案等突出问题时有发生,干扰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案件持续增长,案多人少矛盾使审判工作保持正常循环的压力更加突出,一些法院人才流失等问题凸显,一些法官身心健康堪忧,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亟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全省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部署,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深化“八项司法”,推进人民法院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前,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享有知情权、表达权,而且要求享有参与权、监督权。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加快司法改革步伐,着力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深化司法公开、完善人权保障、健全审判权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等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坚守法治,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审判,努力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实施好新刑事诉讼法。坚守防止冤错底线,建立废止劳教后轻微犯罪案件的简易速裁机制,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诉调衔接工作机制,重视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中的涉案应对,妥善化解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更加重视审判领域的民生保障问题,落实便民诉讼措施,加大对污染环境、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制裁力度,妥善审理好医患纠纷、欠薪、征地拆迁和社会保障等涉民生的各类重点案件。深化司法公开,全面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改革,综合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多种执行措施,争取各方协助,合力破解执行难,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做到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建设过硬队伍。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腐败现象,清除害群之马。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关心关爱法院干警,千方百计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优化基层司法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下载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实行执行公开和告知的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