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__浙江省司法厅

时间:2019-05-12 20:12: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__浙江省司法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__浙江省司法厅》。

第一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__浙江省司法厅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司法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诉讼与人民

调解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切实贯彻落实调解优先的原则,促进和保障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合法、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独特优势和作用,有效节约审判资源,及时、妥善化解民事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及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

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通过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在民事纠纷受理前、审理中和执行程序参与调解工作,以及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协议依法进行审查并对符合法律规定的人民调解协议予以法律支持等方式,实现人民调解与民事诉讼的有效衔接(以下简称诉调衔接)。

第三条 对于事实清楚、纠纷当事人争议不大或其他适宜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在立案前积极引导当事人先向人民调解组织申请,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 1 决纠纷。

第四条

人民法院对于已经受理的民事案件,认为适宜通过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将纠纷委托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调解。

第五条

在执行程序中,人民法院认为适宜和解解决并且当事人同意交由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民事案件,可以委托相关人民调解组织调解。

第六条

人民法院在诉前劝导当事人申请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事纠纷、在审理中或在执行程序中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民事纠纷应当遵循依法、自愿、便民原则。

对于当事人申请或人民法院委托调解的民事纠纷,符合人民调解组织受案范围的,人民调解组织不得拒绝调解。

第七条 县级人民法院一般应当在立案场所设置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组织为独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其名称统一为××县(市、区)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条件的基层人民法庭也可以设置人民调解组织。

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一般应当有三名以上专职人民调解员,根据需要可以选聘若干名兼职或特邀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由当地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人民法院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择优选聘。

第八条 设置在人民法院、人民法庭的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经费及调解员的报酬、补贴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人民法 院共同向当地财政部门争取落实。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表现给予适当的补助或奖励。

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应当为设置在本院、庭内的人民调解组织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为人民调解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便利。

第九条 人民法院对于下列民事纠纷,可以劝导当事人申请或委托设置在人民法院或人民法庭的人民调解组织、辖区内或纠纷发生地的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和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

(一)婚姻家庭、继承纠纷(婚姻关系、身份关系确认纠纷除外);

(二)涉及相邻关系、共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建筑物区分权等物权保护纠纷;

(三)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民间借贷、合伙协议、买卖合同、劳务合同、服务合同、租赁合同、借用合同、典当合同、赠予合同、供用电、水、气合同和物业等债权纠纷;

(四)财产损害赔偿、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饲养致人损害赔偿、工伤损害赔偿、雇员及义务帮工损害赔偿等侵权纠纷;

(五)其他适合劝导当事人申请或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

第十条 人民法院对于正在处理的民事案件、刑事附带 民事诉讼的民事纠纷部分,根据案件审理的需要,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或邀请人民调解组织派员协助调解。

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本《意见》第九条所列案件的(下同),人民法院应在当事人咨询或递交诉状时告知各方当事人关于开展诉前调解的有关规定,引导当事人先行接受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应当登记并出具《建议人民调解函》。

第十二条

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经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将纠纷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应当出具《委托人民调解函》。

第十三条 人民法院邀请人民调解委员会协助调解案件,应当出具《协助调解函》。

第十四条 纠纷当事人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变更或者撤销人民调解协议,或者请求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一般应通过适当方式通知出具人民调解协议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旁听案件的审理。

人民法院如果认为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可以通过诉讼调解解决的或者调解是必经程序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可以邀请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参与调解。

对于虽未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但可以适用诉讼调解解决的民事纠纷,人民法院应积极推行法官主导下的纠纷发 生地人民调解组织协助参与调解的工作机制。

第十五条 诉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如当事人双方申请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立案,并在按简易程序依法审查调解协议内容合法性的基础上,出具民事调解书。

诉前经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协议,当事人反悔的,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当事人反悔而起诉的,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受理;

(二)对已经履行完毕的人民调解协议,当事人反悔的,除调解协议违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情形外,人民法院一般不予支持;

(三)对已生效的具有金钱、有价证券给付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一方当事人反悔的,对方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的,人民法院可依法按照督促程序的相关规定办理;

(四)对公证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具有债权内容的人民调解协议,债权人因债务人不履行债务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告知债权人可直接向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人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五)当事人起诉请求变更或者撤销人民调解协议,或 者请求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严格审查,并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审理。人民法院变更、撤销或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无效的,应将生效的裁判文书以副本方式通知出具该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所在地的县(市、区)司法局,并以适当方式告知人民调解协议书被变更、撤销或者确认无效的原因。

第十六条 诉前调解未能达成协议或诉前达成调解协议又反悔,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将该纠纷经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的情况,在裁判文书中予以说明。

第十七条 诉讼中,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告知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

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要求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调解书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依法审查后及时出具。

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未达成调解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当事人反悔人,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对案件进行审理。

第十八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开展调解:

(一)审查材料。受理纠纷,应当审查以下材料:人民 法院《建议人民调解函》或《委托人民调解函》、有关纠纷材料的复印件。

(二)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和《民事纠纷受理登记表》。《人民调解申请书》由人民调解员指导当事人填写;《民事纠纷受理登记表》由人民调解委员会负责人填写。当事人在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前反悔拒绝接受人民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函告相关的人民法院。

(三)调解纠纷。一般纠纷,可由1名人民调解员独任调解,复杂、疑难纠纷,可由2名以上人民调解员共同调解。调解过程中应做好调解笔录,并由人民调解员及当事人签字或盖章。

(四)调解结案。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对于委托调解的人民调解协议书应报当地司法所备案,其中属民事纠纷调委会或行业性调委会办理的,应报当地县(市、区)司法局业务部门备案。

经调解未达成协议,应当做好调解记录。调解不成包含下列情形:

1、当事人明确拒绝调解的;

2、经多方工作仍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

3、规定期限届满仍不能调解结案的。

按上述方式结案后,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填写《人民调解结案单》,连同必要相关材料复印件于3日内退回相关的人民法院。

人民法院和人民调解委员会应当建立诉前申请、诉中委 托人民调解案件交接档案。省司法厅将专门制发诉调衔接工作统计表。

第十九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纠纷应当在30日内结案。如在规定期间内不能结案,应当终止调解,按照第十五条

(四)款规定办理,并将终止调解的事由在结案单中载明函告相关的人民法院。

调解期间自当事人填写《人民调解申请书》之日起算。委托调解期间不计入审限。

第二十条 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撤诉或者经人民法院制作民事调解书的,人民法院依据有关规定减半收取案件受理费。

第二十一条 人民法院委托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的民事执行案件,应当按照本《意见》规定的程序、办法办理。

当事人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达成执行和解协议的,应将该协议交人民法院审查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应当遵守人民调解工作纪律,按照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做好调解案件的跟踪回访。

第二十三条 根据本《意见》制定的《建议人民调解函》、《委托人民调解函》、《人民调解申请表》、《民事纠纷受理登 记表》、《人民调解协议书》、《人民调解反馈函》、《人民调解结案单》作为本《意见》附件,一并下发执行。

第二十四条 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出变更、撤销人民调解协议或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无效的案件,可以通知参与调解的人民调解员旁听庭审,并及时将审理结果告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当注重在人民调解员队伍中推荐和选聘人民陪审员,尽可能将政治素质高、具有一定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民调解员选聘为人民陪审员。

第二十六条 律师在参与诉讼过程中,应当引导和说服当事人以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在合理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配合人民调解组织共同做好调解息诉工作。

对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说服和督促当事人依法履行协议约定的相关事项。

第二十七条 司法行政机关应当切实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诉调衔接工作的质量;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在更大范围内推进诉调衔接机制。

人民法院应当切实履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责,通过选派资深法官为人民调解授课、适时组织人民调解员参与诉讼旁听、庭审观摩、协助调解以及开展典型案例剖析等形式,积极会同司法行政机关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第二十八条

县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应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员”制度。县级人民法院应指派资深法官担任设置在本院的民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人民调解工作窗口和辖区内行业性专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员”;基层人民法庭应指派资深法官担任受案区域内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员”,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给予具体指导。重点指导调解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调解依据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人民调解格式文书使用是否规范等。

第二十九条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将诉调衔接机制实施情况列入各自工作的考核范畴,对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适时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条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共同承担对诉调衔接机制的指导职责。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司法所负责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指导和管理。基层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庭承担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

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应建立完善诉调衔接机制联席会议制度,及时交流信息、总结经验,协调和解决相关问题。

第三十一条 本《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意见》与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司法部规章及政策性规定相冲突时,以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和司法部规章及政策性规定为准。附件1

编号:

建议人民调解函

××人民调解委员会: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将×××与×××一案建议你委进行调解,并请将调解结果函告我院。

随函转此案相关材料复印件。

年 月 日

联系人(法院):联系电话:

┄┄┄┄┄┄┄┄┄┄┄回 执┄┄┄┄┄┄┄┄┄┄

编号:

贵院转来的×××与×××一案的材料已收悉,相关材料复印件共×××份,×××页。

收件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2

编号:

委托人民调解函

××人民调解委员会:

经双方当事人同意,现将×××与×××一案委托你委进行调解,并请将调解结果函告我院。

随函转此案相关材料复印件。

年 月 日

联系人(法院):联系电话:

┄┄┄┄┄┄┄┄┄┄┄回 执┄┄┄┄┄┄┄┄┄┄

编号:

贵院转来的×××与×××一案的材料已收悉,相关材料复印件共×××份,×××页。

收件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3

人民调解申请书

××人民调解委员会:

本人因 事由与 发生纠纷,现自愿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

特此申请。

申请人: 年 月 日附件4

民事纠纷受理登记表

(按司法部规定样式)附件5

人民调解协议书

(按司法部规定样式,考虑建议或委托相关内容)

本调解委员会于××××年××月××日受理由××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建议或委托人民调解的×××与×××纠纷一案。于××××年××月××日,经本委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附件6

编号:

人民调解反馈函

××人民法院(人民法庭):

对贵院转当事人×××与×××民事纠纷一案,现当事人反悔,拒绝人民调解。

特函告。

××人民调解委员会

年 月 日

调解员: 联系电话:

┄┄┄┄┄┄┄┄┄┄┄回 执┄┄┄┄┄┄┄┄┄┄

编号:

你委返回的×××与×××民事纠纷一案的材料已收悉,相关材料复印件共×××份,×××页。

收件人(签字):

年 月 日 附件7

编号:

人民调解结案单

××人民法院(人民法庭):

对贵院转当事人×××与×××民事纠纷一案,我委经召集双方当事人到场,在自愿、合法的原则下对该案进行了调解。现将调解情况反馈如下:

经调解,当事人×××与×××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未达成调解协议),详见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记录)。随函将转来有关材料退回贵院。

附:相关材料。

××人民调解委员会

年 月 日

调解员: 联系电话: ┄┄┄┄┄┄┄┄┄┄┄回 执┄┄┄┄┄┄┄┄┄┄

编号:

你委退回的×××与×××一案的材料已收悉,相关材料复印件共×××份,×××页。

收件人(签字):

年 月 日

第二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本省各级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公安局:

现将《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下称《意见》印发给你们。本《意见》自收到之日起执行,此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一般不再变动。

二○○一年七月二十七日

关于办理寻衅滋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为正确适用刑法关于寻衅滋事罪的规定,严厉打击寻衅滋事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现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在司法实践中办理寻衅滋事案件的若干法律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中的“情节恶劣”或“情节严重”,应以寻衅滋事罪论处:

1、在两年内实施三次以上寻衅滋事行为的;

2、随意殴打他人造成一人以上轻伤或三人以上轻微伤的;

3、追逐、拦截、辱骂他人,致使他人无法正常生活、工作,或者造成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4、强拿硬要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以上、任意损毁公私财物2000元以上或者任意占用公私财物1万元以上的。

因实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中的四项行为之一而构成其他更重罪行的,以重罪论处。

二、非法插手民间纠纷,殴打他人的,以随意殴打他人论;强行收取各种形式的保护费,或者非法插手民间纠纷,以强迫手段索赔、讨债,从中牟利的,以强拿硬要论。

第三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全省法院在省委的领导、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最高法院的指导下,在省政府、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严格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深化“八项司法”,为建设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全年新收各类案件108万件,结案107.6万件,首次突破100万件,同比分别上升10.6%和11.3%,一线办案法官年人均结案185件,是全国平均数的2.3倍;上诉率为6.3%,二审改判发回率为7.8%,生效裁判息诉率为99.2%,主要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指标,继续位居全国法院前列。

一、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宽严相济惩治犯罪。严格执行新刑事诉讼法,确保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新收一审刑事案件8.62万件,审结8.63万件,同比分别下降2%和1.2%,判处罪犯12.46万人,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1.05万人,同比下降26.1%。审结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杀人、抢劫、绑架、强奸、放火、涉黑涉毒等犯罪案件1.02万件;加大对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及假药犯罪的惩治力度,审结752件,判处罪犯1346人;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等职务犯罪案件1179件,判处罪犯1358人,其中处级66人,厅级5人;审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344件;依法审慎适用死刑,完善死刑犯临刑前会见制度,我省死刑案件被最高法院核准率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审结强制医疗申请案件70件,依法对62名精神病人决定强制医疗,使社会免受侵害,也使精神病人得到妥善治疗。对3.38万名尚属初犯、偶犯、从犯、未成年人犯等具有从轻情节的,依法从宽判处缓刑。为8019名没有钱请律师、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通知法律援助的律师出庭,获得刑事辩护的比例领先全国。对公诉案件8名被告人和自诉案件中4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裁定准予检察机关撤回起诉152件。

做好刑事冤错案件的纠正预防工作。对发现“两张叔侄强奸案”和“萧山5青年抢劫杀人案”的冤错,省高院及时启动复查、再审程序,改判无罪并作出国家赔偿。深刻反思冤错案件的病灶病根,剖析发生冤错案件的7个特点、5条教训,提出了6项对策、11条建议。按照总书记对浙江法院反思冤错案件的重要批示,贯彻保障人权、疑罪从无原则,推动各级法院与公安、检察机关完善预防冤错案件的工作机制,联合出台关于死刑案件证据收集审查、证据补查程序等规定,共同坚守纠正预防冤错案件的法律底线。

调判结合妥处民商事纠纷。贯彻新民事诉讼法,切实保障当事人诉权和实体权利。共受理一审民商事案件52.68万件,审结52.63万件,同比分别上升7.7%和9.1%。对婚姻家庭、道路交通损害赔偿、相邻关系等民间纠纷,注重以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区环境;对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案件,从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理性医患关系的角度,注重利益平衡,尽可能减少对抗冲突;对涉及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案件,实行“绿色通道”、优先清偿赔付、司法救助等措施。审结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达72.6%,劳动报酬、赡养、扶养、抚育等涉民生案件的执行偿付率达89.3%。对于不宜调解、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依法作出裁判,引导社会公众增强行为规范和法治意识。成立涉军案件审判工作领导小组,审结涉军案件352件,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监督行政执法化解争议。充分发挥司法审查职能,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切实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理一审行政案件3611件,审结3626件,同比分别上升1.1%和下降2.6%。行政机关败诉的占全部判决案件的19.7%,经法院协调促成和解撤诉的占34.7%,九成半行政争议得以实质性化解。完善指定管辖、提级管辖,开展行政案件跨区域相对集中管辖的试点。加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专题破解行政机关负责人不出庭问题,出庭率达89.3%。落实高中级法院院长与政府分管领导参加的府院联席会议制度,共商破解执法难点热点问题。省高院连续六年向省政府发送行政审判白皮书,全省已有63家法院跟进,及时反映政府执法的成效和不足,李强省长批示各部门引起重视,促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坚持司法为民,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破解执行难。新收执行案件34.8万件,执结34.6万件,同比分别上升22.1%和22.6%。注重运用信息化等科技手段,建立健全网上“点对点”查控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户籍、出入境、婚姻登记、房地产等执行新机制。与在浙58家商业银行建立了网上查询被执行人存款系统,与25家银行建立了网上冻结存款机制,共查询被执行人存款107万人次,14.2万件案件得以执结或部分执结。与公安、民政、国土、工商、机场等单位建立被执行人身份和财产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威慑力度,促使6.3万名被执行人自行给付。完善上下级执行联动机制,执结涉党政机关、村委会等特殊主体的执行积案115件。加大对抗拒执行、逃避执行的惩治力度,拘留、罚款3749人,对拒不执行构成犯罪的30人依法判刑。

健全诉讼便民利民。推动基层法院设立“站点式”巡回审判,健全立案信访窗口标准化建设,打造“一站式、低成本”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技术推行12368短信服务、在线诉讼服务、网上远程视频庭审与询问取证等便民方式。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适用率达78.7%,3.2万件案件通过小额诉讼程序实现一审终审,有效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加大刑事被害人和执行案困难当事人等救助力度,缓减免诉讼费4852.2万元,为2493名被害人、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439.5万元。

保障申诉信访权利。在全国各高院中率先出台意见,全面规范刑事申诉复查、再审工作,畅通申诉渠道。审结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5092件,加大对民事再审审查案件的调解、协调力度,再审调撤率达16%。做好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协调化解了一批信访老案。推动法治化解决涉诉上访难题,既畅通合法合理诉求的渠道,保证确有错误的案件得到纠正,又依法严肃处置无理违法闹访缠访行为,维护生效裁判的权威。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保障“三改一拆”、重点工程和整治环境污染等工作依法推进。省高院制定司法保障“三改一拆”工作18条意见并报省委转发,率先在全国全面推开“裁执分离”机制。依法稳妥处理涉重点工程的土地及房屋征收等行政案件,兼顾重点工程、城市化建设等公共利益需求与被征收人合法利益保护。共审结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搬迁、拆除违法建筑案件4876件,依法准予强制执行3461件,不准予636件,撤回226件,作其它处理553件,无一起对抗失控的恶性事件发生。依法支持环保部门处罚违法排污等行为,裁定准予强制执行2287件。落实污染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省高院明确环保联合会可以作为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依法制裁污染环境的侵权违法行为,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35人依法判刑。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涉诉困难企业差异化司法处置,运用集中管辖、活扣押、债转股等司法手段,帮扶有市场前景的困难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审结涉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借贷纠纷、投资合同纠纷3.7万件,兼并、改制、股份转让等案件2641件。出台企业破产案件简易审纪要、破产财产变价分配纪要等指导性文件,发布企业破产审判白皮书,依靠当地党政加大破产企业司法重整、重组或清算的协调化解力度,加速有效资产的重新配置,逐步建立市场化导向的破产企业有序退出的常态机制。全年共受理破产案件346件,审结269件,同比分别上升145%和26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连续5年邀请外国驻华机构、境外媒体列席我省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首次发布《浙江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审结专利、商标、著作权和不正当竞争等案件1.16万件,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妥善审理各类涉外商事和海事海商案件6613件,最高法院批准我省具有涉外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基层法院增加到36家,数量居全国第一,为外向型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优化金融法治环境。省高院及时出台审理民间借贷纠纷10条意见,推动民间融资的规范化、阳光化,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法保障温州金改和丽水农村金改的先行先试。集中开展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核销专项活动,审结金融纠纷案件4.5万件,同比上升15.8%,结案标的额845.1亿元;执结银行为申请人的金融债权案件2.02万件,标的额362.4亿元;妥善审结民间借贷案件11.5万件,同比上升3.7%,结案标的额613.6亿元,有效防范了区域性金融风险。

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进一步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结合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大力推行委托调解和立案协调等工作,在诉前成功化解了民商事纠纷5.4万件,把矛盾纠纷最大限度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和监外执行工作,依法办理减刑假释4.7万人。改进外地籍被告人缓刑平等适用和社区矫正工作,落实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等制度。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发出司法建议868份,七成得到采纳落实,有效延伸了司法活动对优化公共决策和社会治理的影响力。

四、坚持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抓好阳光司法指数测评应用。推行省高院联手浙江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创“阳光司法指数评估体系”,选取最能直接反映司法公开实际水平的36个评估指数,委托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我省103家法院进行客观监测和量化评估。根据该院测评反映的问题,倒逼全省法院有针对性地抓好立案庭审、裁判文书、执行、审务公开中薄弱环节的改进,努力形成开放、透明、便民、现代化的阳光司法新机制,最高法院周强院长批示予以推广。中国社会科学院、最高法院在京联合召开了“浙江法院阳光司法指数新闻发布会”,受到国内外司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

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改革。实行“公开网拍优先”,全省105家法院中已有101家借助淘宝网进行了司法网拍,拍品种类已经涵盖了汽车、房产、机器设备、公司股权、海域使用权、商位使用权等几乎所有涉诉资产,真正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和零佣金”,有效杜绝了传统拍卖中串标围标低价拍卖牟利的暗箱操作潜规则。目前已成交1946件,平均每件网拍的围观人数达1.2万人,总成交额为42.9亿元,成交率96.5%,平均溢价率45.6%,比传统拍卖分别提高19个百分点和26.6个百分点,为当事人节省佣金9127万元,受到当事人、网民和中小微企业界的一致好评,中央政法委、最高法院刊发简报予以推广。

加强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全省法院均已建立门户网站,并开通了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依托全省法院审判质效电子评估体系,强化案件流程管理,实现对所有案件流程节点的网上全程监控。开通案件信息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在网上查询本案的审理、执行进度。发挥数字化法庭的优势,选择典型案件在互联网和当地广场视频上开展庭审直播、点播,拉近法院与公众距离。全省法院已上网公布生效裁判文书共计91万余篇,数量领先全国。全面启动案卷档案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工作,逐步实现全省已结案件的网上调档、网上查阅,为当事人、律师安全快捷查阅卷宗提供便利。

提升新媒体时代的沟通应对能力。在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同时,运用好网络、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全省法院均已开通官方微博。举行公众开放日活动1769次,社会公众5万余人参加,召开新闻发布会214次,扩大全媒体环境下法治先行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坦诚回应舆论关切,浙江纠正冤案的舆情应对满意度在中国青年报发布的首期舆情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坚持自身建设,提升司法能力

改进司法作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出台浙江法院“10项措施”。通过开展回访案件当事人、全省律师评法院、干警座谈会、院长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活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对梳理后可立即整改的59个问题,做到立说立行,即知即改。加强审务督察和明查暗访,对1312场庭审程序作风进行了视频抽检督察,把发现的问题瑕疵及时制作成短片,集中播放通报。对先进典型加大宣传力度,萧山法院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最高法院和省委联合召开了追记陶蛟龙同志一等功追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命名表彰大会,向全国法院和全省推广我省的这个优秀领导干部典型,年前入选央视“2013致敬英雄”。

深化司法廉洁。开发廉政风险预警系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深入开展司法廉洁教育,做好每年法官授职典礼和春节后首个工作日的廉洁司法教育活动。组织拍摄《柔性处理艺术拒绝――法官拒礼、拒请、拒托廉洁司法教育》情景剧,编印违纪违法干警忏悔录,深化警示教育。共查处违法违纪干警12件12人,旗帜鲜明地坚持反腐的零容忍。

落实科技强院。构建了网络互联通、业务广覆盖、数据大集中、资源共享用的浙江法院办案信息化体系,有效服务基层审判,缓解法官办案压力,受到最高法院的多次肯定和推广。1758个审判用法庭全部实现数字化,开庭案件全程录音录像。在90个看守所建立了92个远程视频提讯室,使一大批简易刑事案件可通过该系统完成提讯或开庭。省高院数据中心已汇集到全省法院758万个案件的涉案信息,为实现海量数据的实时分类检索和比对研判奠定了基础。省高院和多数中院已建成集庭审督察、执行指挥、司法公开、安保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集控中心。

加强基层基础。牢固树立固本强基观念,着力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央和省级拨给法院的办案、装备补助等专项资金100%分配到基层法院,去年中央计划增编数的80%分配给基层法院,为201个人民法庭完成了统一标识工程。出台青年法官培养工作意见,完善青年法官导师制,对5016名基层法官进行了办案实务技能培训和指导,编写出版《审判实务技能》丛书11册,填补我国法官培训教材空白。组织开展司法警务安全保障的专项整治活动,确保涉诉群众、法官和法院安全及正常秩序。

六、坚持接受监督,促进法院工作

认真贯彻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决议,在规定期限内办结省“两会”代表建议、政协提案34件。向省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贯彻落实新刑事诉讼法工作情况,并根据审议意见和决定抓好整改落实。继续做好三级法院院长分工定向联络人大代表工作,向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定期通报情况,听取意见,改进工作。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监督员视察法院、旁听庭审、参与执行、接待信访。开展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理一审案件11.8万件,陪审率达93.4%,领先全国法院。支持检察机关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认真研究检察建议,依法审理抗诉案件,健全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机制。审结的621件抗诉案件中,维持242件,改判和发回重审249件,调解撤诉89件,其它方式结案41件。

各位代表,全省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我们衷心感谢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对法院工作的监督、理解和支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省法院工作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一是队伍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的问题。有的干警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不强,司法作风不正,导致个别案件质效不高、裁判不公,一些群众反映的执行难等老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极少数干警违纪违法,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二是一些制约人民法院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和职业保障问题有待逐步改善。信访不信法、暴力抗法、威胁恐吓法官、网上恶意炒作个案等突出问题时有发生,干扰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案件持续增长,案多人少矛盾使审判工作保持正常循环的压力更加突出,一些法院人才流失等问题凸显,一些法官身心健康堪忧,上级法院对下监督指导亟待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努力加以解决。

2014年,全省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部署,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主线,深化“八项司法”,推进人民法院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法治浙江、平安浙江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当前,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维护社会稳定,而且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要求实体公正,而且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享有知情权、表达权,而且要求享有参与权、监督权。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敢于担当的责任感、紧迫感,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领导,加快司法改革步伐,着力在推进司法管理体制、深化司法公开、完善人权保障、健全审判权内部运行机制、建立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等改革方面取得新进展。坚守法治,站稳脚跟,挺直脊梁,只服从事实,只服从法律,铁面无私,秉公审判,努力让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严格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进一步实施好新刑事诉讼法。坚守防止冤错底线,建立废止劳教后轻微犯罪案件的简易速裁机制,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诉调衔接工作机制,重视经济发展和深化改革中的涉案应对,妥善化解利益格局调整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更加重视审判领域的民生保障问题,落实便民诉讼措施,加大对污染环境、危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制裁力度,妥善审理好医患纠纷、欠薪、征地拆迁和社会保障等涉民生的各类重点案件。深化司法公开,全面推进网络司法拍卖改革,综合运用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多种执行措施,争取各方协助,合力破解执行难,维护好人民群众切身的合法权益,提升司法公信。做到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

建设过硬队伍。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提升司法能力,改进司法作风,以最坚决的意志、最坚决的行动扫除腐败现象,清除害群之马。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关心关爱法院干警,千方百计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优化基层司法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第四篇: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法院办案压力最大的一年,是我们依法保障发展、民生、稳定的司法能力经受重大考验的一年。在省委、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的领导、监督、指导下,在省政府、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省法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深化“三项承诺”,践行“八项司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全年新收各类案件785435件,办结779059件,同比分别上升9.71%、11.92%,共解决诉讼标的金额1548.46亿元,上诉率7.75%,二审改判发回率8.83%,生效裁判息诉率99.14%;省法院新收各类案件6736件,办结6873件,同比分别上升15.11%、22.21%。全省法院在收案持续高位攀升的情况下,审判、执行仍保持了良好运行态势。

一、紧紧围绕“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工作重心,发挥职能,抓好能动司法、和谐司法、民本司法和协同司法

(一)抓好能动司法,依法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提出涉诉企业解困的司法对策。年初,省法院制定《关于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指导意见》27条,指导全省法院进一步做好经济形势变化中的司法应对。共审结涉金融类、涉企业债务类案件119057件,同比上升28.17%,调解撤诉率达40.25%。全省法院共对25家涉资金链断裂的行业龙头企业重大债务案件实行集中管辖,涉及案件2502件,目前已有11家企业经资产重组、重整而起死回生,其余也取得重大进展,迄今尚无一家关门倒闭。浙江法院在实践中形成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为涉诉企业解困的多种审理模式,受到最高法院的充分肯定。

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和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改革创新。妥善审理好涉及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的各类纠纷案件,切实依法保障国家投资拉动内需政策的顺利实施。省法院经认真调研还制定了《关于为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16条,指导各级法院依法支持我省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改革创新举措,不轻易认定涉案流转合同、协议无效,同时依法制裁借改革为名损害农民权益的行为。《意见》得到省委、省政府和最高法院的高度评价。

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为支持我省创新型经济的发展,经积极向最高法院争取,我省又新增8个审理专利纠纷或部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管辖法院,总数已达27个,居全国法院首位。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2646件,刑事案件120件,同比分别上升55.74%、26.32%。省法院成功调解正泰集团与施耐德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补偿金额达1.5亿元,是迄今国外跨国公司对中国企业侵权的最大赔偿案。4月,省法院首例邀请外国驻华机构和境内外媒体列席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进一步树立了我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良好的国际形象。

服务我省外向型经济发展和“港航强省”建设。审结涉外商事案件851件、海事海商案件1121件,同比分别上升33%、13.35%,生效裁判息诉率达99.85%。为完善管辖法院布局,在省法院努力下,西湖法院等4个基层法院取得一审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管辖权。

(二)抓好和谐司法,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刑事审判全面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7599件,判处罪犯89691人,同比分别下降3.2%、4%,其中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直至死刑的13419人。审结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故意杀人、抢劫、毒品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案件20257件;审结生产、销售伪劣商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案件2053件;审结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1026件,判处罪犯1108人。为惩处日益严重的交通肇事犯罪,省法院制定《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若干意见》,加大制裁力度,防止缓刑过滥,有力震慑预防犯罪;针对我省“两抢”案件多发的态势,会同相关部门下发《关

于办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适用法律的指导意见》,依法严厉惩治。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和教育改造工作,充分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对公诉案件中2名被告人、自诉案件中4名被告人依法宣告无罪,裁定准予公诉机关撤回起诉95件;对18679名罪行较轻的被告人依法判处缓刑、管制和单处附加刑;对认罪服法、改造表现良好的44343名罪犯依法予以减刑、假释。认真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积极参与平安创建、职务犯罪预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社区矫正工作,探索建立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以及老年人犯罪适度从宽的法律机制。

民事审判认真落实“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统筹诉前调解、立案调解、诉讼调解等多种方式,抓好全程、全员调解,努力从根本上平息纠纷。特别是对宏观经济影响下发生的劳资、债务、合同等纠纷,更加注重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尽量运用调解手段化解矛盾,实现互利共赢,案结事了。对不能调解、不宜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及时依法作出判决。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398862件,同比上升11.95%,调解撤诉率达54.78%。

行政审判注重发挥协调工作机制作用。审结一审行政案件4109件,同比上升1.31%,其中,撤销、变更行政行为或确认行政行为违法、无效的9.54%;经法院协调后和解、撤诉的31.93%。省法院继续以行政审判“白皮书”的形式,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报告2008司法审查基本情况。

大力加强执行工作。为提高执行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省法院成立了执行指挥中心。共执结案件211274件,执结标的金额295.73亿元。扎实开展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累计执结有财产积案9726件,占总数的99.5%,经全国清积活动检查验收组验收合格。9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全省法院执行工作情况,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作出了《关于加强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定》。省法院及时印发全省法院学习,并制定了15项贯彻措施。努力做好申诉和涉诉信访的化解工作。省法院增设立案二庭,健全诉访分离机制。全省法院共受理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4265件,改判发回527件,对驳回案件加强息诉释明工作,努力做到每案必谈。在全省法院立案窗口配备兼职心理咨询师,对信访人加大心理疏导。共处理来信11896件,接待来访17492人次。为进一步规范涉诉信访秩序,积极推进党委领导下的信访老案终结办法,组织全省法院开展了两批涉诉无理访案件的甄别工作,已认定16件为无理访,18件正报请省涉法涉诉问题工作小组认定。

(三)抓好民本司法,切实保护涉案民生

畅通民意沟通渠道。建立院、庭领导与网民对话机制,省法院院长两次作客浙江在线《问政零距离》,省法院9位庭长也分别到浙江在线,系统地与网民互动,开创了全国法院先河。省法院还先后与团省委、省总工会、省妇联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和建议。

完善便民诉讼机制。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远程立案、巡回审判、预约办案、繁简分流和案件速裁等工作举措;开通“浙江法院网”个案进展便民查询系统;依法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减轻群众诉累,平均适用率达74.15%;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司法救助力度,依法缓、减、免收诉讼费2983.38万元,对5065名当事人发放救助金4908.38万元,努力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方便群众、一切服务群众。

高度重视涉及民生的案件。省法院研究制定了审理劳动争议、不动产登记纠纷案件的指导意见,统一司法尺度,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有效平衡不动产双方的合法利益。审结与民生直接相关的劳动报酬、赡养、抚养、抚育等案件13409件,执行偿付率达71.71%;审结民间借贷、损害赔偿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迁等方面的案件167967件。8月4日,省法院召开首次涉军维权审判工作会议,制定专门意见注重维护国防利益,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全省法院共审结涉军维权案件200余件。

(四)抓好协同司法,合力破解司法难题

推进诉讼与非诉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全省法院积极拓展诉讼程序与人民调解、行政

调解、行业调解、人民团体调解、仲裁等非诉纠纷解决方式的衔接,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当地。8月20日,省法院与省司法厅联合召开“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深化完善诉调衔接机制”电视电话会议,并联合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诉调衔接机制建设的若干规定(试行)》,提出26条具体措施。省法院还专程走访省律师协会,主动听取律协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如何积极推动律师参与调解等问题达成共识。全省基层法院均已设立“人民调解窗口”,委托人民调解案件8578件,调解成功6689件,成功率达77.97%。

推进执行联动机制建设。省法院制定《关于协助执行奖励的若干规定(试行)》,引导公众广泛参与破解执行难。全省90%以上的县市区建立了基层协助执行网络。落实与省纪委的联合通知,对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或非法干预法院执行的党员和公务员等533人进行通报,其中87%的案件得以执结。强化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与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联合建立被执行人开户信息集中批量查询机制;向省信用中心提供历年来的企业、个人不履行义务的失信记录信息121714条。在各类媒体上曝光被执行人10768人次。

推进长三角司法协作和专家合作机制建设。5月27日,省法院承办了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第二次联席会议和第一届三地司法协作与发展论坛,共同签署了13项司法协作工作规则,并围绕“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商事审判”召开研讨会进行专题交流。省法院还两次召开法学专家征询会。全省有35家法院开展院校合作,采取共建科研合作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实现了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的优势互补和共赢。

二、紧紧围绕公正高效廉洁审判的工作要务,健全机制,抓好规范司法、阳光司法、廉洁司法和基层司法

(一)抓好规范司法,确保公正高效

继续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年初,省法院制定《关于构建司法规范化工作长效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继续抓好规范化建设的重点工作,并建立教育、管理、监督、考评等四项机制。为统一裁判尺度,规范司法,省法院全年下发41个办案业务指导性文件。

全面提升审判质效管理。依托信息化办案方式录入各类办案信息,在全国各省区率先自动生成26项办案数据,评估全省三级法院审判执行质量效率的运行态势,每季度公布通报。借助这一平台,让各单位看清本院办案工作的强项和弱项,看清自身各项工作在全省法院上下左右之间所处的位置和差距,使我省法院的办案管理迈上新台阶。

着力改进审判作风。根据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法官职业特点,制定“处事要严谨,讲话要亲和,办案要公正,为人要清廉”的浙江“法官职业四要”。为加强院风院纪,全省法院自3月1日起,实行上班统一规范着装。省法院出台《工作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8月至10月,还在全省法院组织开展了司法作风大检查活动。

(二)抓好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

强化审判权执行权的阳光运作。加强院长、庭长监督指导办案的管理职责,强化监督管理。省法院所有副院长都担任审判长主持开庭审理案件。各中级法院参照省法院做法,凡改判发回经下级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都邀请下级法院院长列席本院审判委员会阐明原判意见。

落实公开审判的基本原则。全面推行立案公开、庭审公开、证据采信公开、事实认定公开、判决理由和结果公开、办案纪律公开等制度,使审判的全过程能够公开的一律公开;拓展网上公开的内容和方式,所有排期开庭网上预告,并试行网上视频直播庭审,有条件的法院实行网上预约立案;在门户网站“浙江法院网”上公布全省2008年以来的生效裁判文书9.2万余篇;积极推进司法民主建设,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60464件,陪审率高于全国法院平均数20多个百分点。

(三)抓好廉洁司法,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对干警的教育、管理和监督。部署开展了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会同省司法厅制定了

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维护司法公正的35条规定。同时,全省法院在审判执行部门设立廉政监察员,加强对审判执行人员纪律作风和廉洁自律的监督。

严格执行“五个严禁”。最高法院“五个严禁”下发后,全省法院及时将“五个严禁”上墙、上网、上媒体,并随同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发送案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公开24小时举报电话,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重视法院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富有法院特点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如开设廉政网页、开通廉政短信平台、举办廉政书画展览、张贴廉政名言警句等,使廉洁司法成为全体法官的共同信念和自觉实践。创新廉政文化形式,1月15日,省法院隆重举行了首次法官授职典礼,为2008省法院51名新任高级法官、审判员、助理审判员逐一授职,典礼还邀请受职法官的家属参加,极大地激发了法官廉洁司法的职业尊荣感,今后将成为全省法院一项的重大司法礼仪活动。

发挥院长和班子成员的率先垂范作用。省法院要求各级法院班子狠抓自身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公道正派的用人导向,严格执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规定,带头遵守我省法院抵制人情案、关系案的“约法十章”。制定《司法巡查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加强对各中级法院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现已巡查了衢州中院和宁波海事法院。

(四)抓好基层司法,服务审判一线

加强调研指导,帮助基层破解司法难题。为加强对基层法官办案技能的实务指导,省法院已编发技能手册26册、审务活页汇编10卷,发布指导性案例52个。整合全省三级法院调研人才资源,建立全省法院各审判业务条线的调研人才库,组织实施了15项全省重点调研课题及成果转化工作。

加强科技强院,提高基层司法的科技含量。全省法院1370个审判用法庭中,建成数字法庭1017个,在建331个,对庭审进行同步录音录像,实现庭审检查、观摩,远程提讯被告人、证人远程作证,远程庭审和网上庭审直播等。为提高刑事审判效率,保障安全,在全省看守所建立远程审判、远程提讯视频室。

加强法官培训,提高基层司法能力。大力推进法官教法官、岗位练兵等活动,发挥优秀法官的“传帮带”作用。省法院创新培训方式,确定每个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为网络培训日,同时会同各中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47期,培训法官9182人次。

加强“两庭”建设,改善基层办案条件。全省103个法院中,82个法院已建成符合标准的审判用法庭。全省212个人民法庭中已有205个达到“省级五好法庭”软、硬件标准,46个被授予“省级模范五好法庭”称号。

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加强和改进法院工作

一是主动邀请视察和通报工作情况。全省法院先后邀请各级代表、委员视察、指导法院工作1410人次。省法院制定《关于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法院庭审工作规程》,进一步推动形成了“集中旁听”、“预约旁听”和“随时旁听”的多渠道庭审监督形式。

二是认真办理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省法院推出季度通报、代表建议办理面商2项制度,确保交办件得到及时、依法处理。

三是依法接受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落实检察长列席同级审判委员会的规定,认真研究检察建议,及时纠正案件审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审结检察机关抗诉案件813件。重视新闻媒体、社会舆论对法院工作的监督。

四、2010年工作打算

2010年,全省法院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三个至上”指导思想,善于把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司法需求,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重点,继续抓好“八项司法”,落实“三项承诺”,深化审判机制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充分发挥审判职能,更好地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紧贴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依法妥善审理在调结构促发展中发生的各类案件。重视平等保护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权益,依法支持中小企业创建自主品牌、开拓市场、参与国企改革以及自身重组改制,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保障我省创业促发展、创新促升级战略的实施。密切关注各地农村改革的新发展,适时修订完善依法保障我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改革的指导意见。加强涉外商事、海事海商审判工作,促进我省对外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加大扫黑除恶力度,积极参与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和治安重点地区的综合治理,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善于运用司法手段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认真审理涉及民生的案件。完善涉军维权审判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与军地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大力营造维护国防利益,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的司法氛围。

二、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加强法院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下功夫抓好法官培训工作,着力提高一线法官的把握运用法律政策能力和化解社会矛盾、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坚持从严治院方针,加强对审判权执行权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人员,培育和宣传正面典型,树立人民的法院、人民的法官良好形象。

三、深化审判机制改革,确保公正高效廉洁司法。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积极探索量刑规范化新机制。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大力推动诉调衔接机制的完善和发展。积极构建化解行政争议互动联动机制。全面贯彻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全省法院民事执行工作的决定》,着力抓好执行征信、执行查控、执行惩戒、执行监督和执行保障等五大工作系统建设。完善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和办案管理机制,完善司法公开、司法民主机制,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抓好基层建设,打牢法院工作基础。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依法监督指导,充分发挥基层法院和人民法庭化解矛盾纠纷的前沿阵地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基层审判、执行、信访等工作中的应用,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全面、动态和实时掌控。加快推进“两庭”建设进度。

第五篇:法律服务委托合同(浙江省司法厅监制)

编号:

浙 江 省 司 法 厅 监 制

法律服务委托合同书

法律服务委托合同

委托人(甲方): 地

址:

编: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电子邮件:

受托人(乙方):浙江 律师事务所 地 址:

邮 编: 电话: 传真: 联系人: 电子邮件: 开户银行及账号:

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就下列法律服务事项达成一致,于

日订立本合同。

1、法律服务范围

甲方委托乙方处理下列在□中标有X字母之项的法律事务(以下简称“本事务”):

<1>甲方与

一案的第 审诉讼/仲裁代理。□

<2>甲方与

案的诉前调查。□

<3>甲方与

已生效判决/裁决的申请执行代理。□

<4>甲方与

之纠纷的非诉讼调解。□

<5>关于

事件/项目的咨询□/谈判□/见证/出具法律意见书□/起草或审查合同□ <6> □

2的授权;

<5>律师无权在本合同约定的律师费和其它费用以外再要求客户支付任何其他款项;

<6>乙方或律师变更联系信息的,应当及时通知甲方; <7>乙方和律师对甲方负有保密义务。

10、甲方的义务

<1>与乙方和律师诚实合作,向乙方和律师如实提供与本事务有关的资料、证据,如实陈述与本事务有关的情况;

<2>如与本事务有关的情况和事实发生变化,应及时告知乙方或律师; <3>如变更联系信息,应当及时通知乙方和律师; <4>按照约定支付律师费和其它费用;

<5>向乙方和律师提出的要求不应与法律以及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规定相冲突。

11、证据和财物

<1>乙方和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的过程中所取得的由甲方提供的证据材料原件或原物,所有权属于甲方,本事务完成后甲方要求返还的,除已依法提交法院或仲裁机构且已由其归卷的外,应由律师归还甲方。重要证据材料的原件或原物甲方不愿交由法院或仲裁机构收取归卷的,须在提供证据时向律师作出书面特别声明并经律师签字承诺。

<2>乙方和律师因代理案年执行所得或其它受托代收所得的财物,所有权属于甲方,应由乙方和律师在合理时间内移交甲方。

12、保管和留置

双方特别约定:本合同第11条所述的证据和财物,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视为甲方委托乙方代为保管,本条内容即视为保管合同内容,双方保管合同关系以下列情形之一的发生为条件而生效;保管期限不超过60天。

<1>甲方未要求归还证据原件、原物的;

<2>乙方通知移交财物,甲方拒绝接受或者未予响应的;或者虽予响应但一直未来领取的;或者因甲方变更联系信息未通知乙方致使无法移交或不便移交的;

乙方代为保管证据或财物期间,认为必要时可自行决定将该证据或财物移送

<2>甲方向对方作出了新的要约或承诺致使受托事务成为不必要; <3>调查或谈判对象灭失或终止;

<4>其它依照法律或约定或惯例应视为乙方义务已履行完毕的情形; <5>甲方解除合同、撤销委托; <6>

17、合同的解除、终止履行

<1>经书面通知,甲方有权随时以任何理由解除本合同,该解除通知在乙方收到之日生效。一旦收到解除通知,乙方和律师立即停止提供法律服务。

<2>如果甲方未按照本协议约定支付律师费和其他费用且延期超过三十日的,乙方有权解除本协议,但应书面通知甲方。

<3>若甲方要求达到的目标有违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规定,则乙方有权随时终止向甲方提供法律服务,但应书面通知甲方。

<4>若乙方在受托处理本事务过程中发现甲方有故意隐瞒事实或虚假作证等妨碍乙方正常完成受托事务的能力之情形,有权中(终)止向甲方提供法律服务。

<5>本合同因上列情形而解除时,约定以计件方式收费的,乙方已收取的律师费不予退还,甲方欠付的应予以补足约定数额;以计时方式收费的,按解除时的实际工作小时结算律师费;以分阶段/成果方式收费的,按实际所处的阶段或成果结算律师费。

18、违约和赔偿

<1>甲方未能按时支付乙方律师费或经乙方书面提示而超过30天未给予律师报销其它费用(约定包干使用的除外)的,每逾期1天,按欠付金额的万分之二另行支付滞纳金给予乙方。

<2>律师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因违法执业或其它过错给甲方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实际损失;乙方负连带赔偿责任。

19、不保证

乙方和律师向甲方提供的分析、判断或咨询意见,均不可理解为乙方或律师就受托事务的结果作出了成功或胜诉的保证。

20、免责

本合同履行期间,如遇不可抗力,致使本合同无法实际/继续履行,双方应按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下载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__浙江省司法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__浙江省司法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