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和作为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全国而言,2001年末全国县域国土面积900多万平方公里,占全国94%,县域人口9.4亿人,占全国73%。全国县域GDP5万多亿元,占全国52%。从扬州来看,县域(江都、仪征、高邮、宝应)面积5665平方公里、人口342万人,占全市85%和76%;2002 年县域实现GDP272.2亿元,财政收入20.87亿元,分别占全市54%和52%。本文不打算对县域经济发展问题作全面考察,而是以扬州市为例,对处于县和省之间的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作初步探讨。因为今后20年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城市化发展与区域内县域经济如何实现互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这其中,市级政府的角色应当有一个全新的定位。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中作用发挥的如何,对区域内县域经济和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而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都有重要意义。
一、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随着大交通的改善和城市能量的扩张,作为区域中心的省辖市与其代管的周边县(市)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城市政府正在走向真正意义上的区域政府。在中心城市周边的县域,要么成为中心城市的组成部分(撤县设区),要么成为与中心城市联系日趋紧密的城镇组团。最近,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大中城市掀起扩容浪潮。江苏大部分省辖市调整了行政区划,将周边的紧邻县(市)划入城市范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浙江杭州市将萧山、余杭并入市区,地域扩大到3000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450万人,成为长三角地区城市规模和经济实力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地处我国南部的花都、番禺不久前也划归广州市,使广州地域面积达到7400平方公里,超过了上海,人口达到1000万,接近北京,而佛山市则由于将南海、顺德、三水和高明四县(市)并入麾下,一跃成为广东第三大城市。由此看来,市级政府将不再是专家和学者所讨论的那样,是一个待撤销的多余层次,恰恰相反,它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嬗变期。它在城市化进程的隆隆脚步声中,猛然意识到应有的作为,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市级政府就是城市政府的概念不复存在,市县两级的关系被全面刷新。市级政府正在成为区域傲视群雄的主体,它在打造和展示自己的全新形象,它在吸纳并聚合自身稀缺的优质生产要素,它在向周边抛射出强大的经济能量。它对周边的县域已不再满足于发挥行政性、单一化的代管职能,而是正在对县域经济发挥着综合性、全方位的带动功能。它要把县域经济融合在以市区为中心的一体化经济之中,并且在城市化发展进程当中,通过市级政府的改革探索和职能创新,为中国政府层次过多的难题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分析市级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至少具有以下功能:品牌功能:一般而言,省辖市都比县级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它是区域内县域经济可资利用的一张名片。
集聚功能:市级政府可以利用自身行政影响力及城市投资环境吸引力帮助县域吸引生产要素。
导向功能:市级政府通过示范导向、规划导向、政策导向、服务导向、重大活动导向及舆论导向等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整合功能:市级可以用行政、市场等手段来整合县域的资源和优势,集中进行策划、运作,变个体优势为集群优势。
辐射功能:市级拥有的要素富集度与县级存在一个梯次,它具有向县域辐射人才、项目、产业、信息等要素的能力。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在引领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打造城市品牌,集聚生产要素。近年来扬州全力打造资本着落“跑道”,促进要素在市区和县域的集聚,特别是去年一举夺得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三块“金牌”,产生轰动效应和放大效应,给县域经济发展借势乘势、打扬州牌创造了条件。强化组织引导,提供高效服务。近两年扬州市出台激励政策,组织专题活动,营造
发展氛围,大手笔推动城市建设,启动园区建设和沿江开发,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行基层评议机关部门活动,投资软环境大为改善。市级的示范导向、政策导向、活动导向和浓烈的工作氛围对县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仪征、江都、高邮、宝应四县(市)2002年城镇基础设施投入19.05亿元,同比增66.7%;县域外商直接投资接近1亿美元,增156%,利用民资达34亿元,增92%。对上争取支持,向下辐射带动。在对上争取上,扬州市政府积极帮助高邮、宝应争取参照享受苏北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帮助各县(市)争取上级各类专项资金和专项补贴;争取省农洽会在扬召开,帮助县(市)签约了一批利用外资、民资、工商资本项目和国家、省投入的示范项目;帮助仪征、江都争取沿江高等级公路的立项开工等等。在对下辐射上,仅2002年部门帮扶就支持各县(市)扶贫投入350万元,下派了一批挂职干部,最近市政府又对全市农村经济组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计划用三到四年时间,实现人均增收1000元、农村全面小康,并制定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和配套措施。在市区工业经济对县域的带动方面,各县(市)企业为市区配套协作的年产值达数十亿元。各县(市)经济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得益于市级的支持、引导和带动,有了较大发展。2002年,扬州县域经济实现GDP302.3亿元,财政收入26.5亿元,分别比上年递增11%和27%。
二、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扬州县域经济近年虽有较快发展,但与周边的镇江、泰州、南通等市相比,经济总量还不大,综合实力还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从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看,2002年扬州县域GDP分别为泰州和南通的83%和34%;县域财政收入分别为泰州和南通的87%和30%。南通市的通州、海门、启东进入了全国百强县行列,而扬州仅江都一家;镇江市虽然只辖丹阳、句容、扬中三县(市),县域人口及面积远不及扬州,但2002年实现GDP309亿,高于扬州。
从县域主要指标占全市比重看,2002年扬州县域GDP占全市54%,分别比镇、泰、通少1个、18个和22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占全市48%,分别比泰州和南通少9个和22个百分点,说明扬州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的支撑作用没有镇、泰、通强。
从县域人均指标看,2002年扬州县域人均GDP8840元、人均财政收入775元、人均储蓄6738元,比镇江少9674元、686元和2486元;比南通少2570元、345元和2937元。与泰州相比,这三项指标分别高出592元、91元、803元,但相差不大,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由此可见,扬州县域经济总体上看还是县不强,民不富。
从县域经济结构看,2002年,扬州县域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9.7:45.2和35.1,第一产业比重分别比镇、泰、通高11.1个、1.3个和3.8个百分点,说明农业经济在扬州县域经济中还占有较大份额;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比镇江、南通低9.9个和4.1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与一产增加值的比重扬州为2.3,分别比镇江、南通低4.1个和0.8个百分点,按国际通行标准还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说明扬州县域工业化程度不高;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分别比镇江、泰州低1.2个和3.7个百分点,说明扬州服务业发展不快,经济结构的优势不明显。
再从市域内部结构看,2002年扬州市区人均GDP为22764元,人均财政收入为2655元,分别是县域的2.6倍和3.4倍,反映出市区经济与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较大。分析扬州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投入不足。从投资总量上看,扬州县域经济投入较少。2002年县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8亿元,分别为泰州和南通的75%和42%;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市的比重为49%,比泰州和南通分别低17个和20个百分点。2002年扬州县域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58万美元,分别为镇、泰、通三市的32%、75%和77%;县域利用外资占全市总额35%,又比镇、泰、通分别低21个、22个和14个百分点。
从投资结构上来看,对扬州县域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工业投资尤为不足。2002年县
域工业完成技改投入33.2亿元,占全市技改投入的43.6%,占县域固定资产投资的37.2%;县域利用外资中小资本较多,2002年县域合同利用外资千万美元的项目仅6个,世界500强落户县域的累计仅有4家,有的县(市)还是空白;县域没有一家上市企业(仪化股份公司系部属企业除外)。工业投入不足导致扬州县域经济缺乏具备较强牵动力的增长点,2002年全省工业销售50强企业中剔除仪化公司扬州地方企业尚无一家。
(二)人才缺乏。从人才要素的情况看,扬州县域人才较少,在经济一线的人才更少。2002年扬州籍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到县域工作的仅339人,占同类毕业生总数19.3%,到县域企业工作的更少,仅占5.7%。若按县(市)细分,到企业就业的人数为,江都66人,占该县(市)同类毕业生总数的3.8%,仪征28人,占1.6%,高邮、宝应更少,分别为2人和4人,仅占0.1%和0.2%。
(三)环境不优。一是金融环境,全市县域金融机构2002年末净增加存款41.9亿元,增加贷款仅为4.2亿元,增加存款的存贷比为10%,其中,高邮、宝应的贷款为负增长。贷款的审批权层层上收,目前高邮仅剩中行有30万元的放贷权,企业贷款困难重重。二是税收环境,存在税源不丰、收过头税以及查处过滥过重的问题,有些国家明文规定的优惠政策也难以兑现,如高邮金飞达集团近两年已有3100万元税金未退,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转。三是行政管理服务环境,尽管扬州市县都实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审批服务中心,情况有所好转,但重管理轻服务、重收费轻服务、办事呆板教条、部门利益至上的问题仍时有发生。扬州目前仍存在企业到外地办厂或开票、车辆到外地上牌的现象,说明投资环境、部门服务还有待改进。不合理收费仍较普遍,如某县(市)的技术监督部门对一个乡镇小企业一年要收8项管理费用(不含处罚收费),就达3万多元。
(四)协调乏力。从扬州市级来看,由于近年来市直经济遇到了较大困难,市属企业改革和发展处于攻坚时期,城市建设任务又十分繁重,因而在对县域经济工作指导、精力投放和财力支持等方面,特别是在一些制约县域经济发展难点问题的协调处理上,显得力不从心,成效不大;从县(市)自身来看,也存在着对上级主动争取和衔接不够、内部的统筹和协调力度不大等问题。
三、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到底怎么走?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扬州县域经济的比较优势,笔者认为宜把握以下方向:
一是民营经济方向。广东、浙江等地的发展经验表明,是民营经济造就了一批富县强县,苏南县域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也大大激发了县域经济的活力,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是富民经济,是强县强市经济。邗江撤县设区前是扬州民营经济发展最好的县,是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最早、最彻底的县,体制优势给邗江带来了发展优势、经济强势。最有典型意义的是该区杭集镇,民资投入一直十分活跃,2002年杭集工业园民资投入就在2亿元以上,三笑集团销售收入达13.75亿元,利税1亿元以上。
二是特色经济方向。扬州县域经济已经逐步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特征,如仪征和江都的船舶制造分别形成了有数十家企业集聚的沿江船舶修造企业群,2002年两市船舶工业产值14亿元;高邮和宝应的电线电缆行业2002年产值在32亿元以上。各县(市)还涌现了一批特色乡镇,如仪征以无纺织物生产为特色的真州镇,江都以文教用品生产为特色的武坚镇,高邮以户外照明灯具为特色的郭集镇,宝应以玻璃水晶工艺制品为特色的西安丰镇,等等。另外,在农业上,也逐步形成了江都的花木产业、高邮的鸭产业、宝应的藕产业、仪征的鹅产业和茶产业等区域特色。
三是园区经济方向。经济增长点在园区、发展竞争力在园区。去年扬州各县(市)园区基础设施投资达8.62亿元,进区项目总投资额达34亿元。全年各类园区共利用外资3455万美元,民资21.68亿元,分别占县域利用外资、民资总额的43%和64%;园区内列统企业
产值116.44亿元,利税8.34亿元,分别占县域列统企业产值的43%和利税的55%。园区经济在县域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且增势强劲。去年扬州各县(市)的园区列统企业产值、利税增幅分别为30%和85%,比县域列统企业产值、利税增幅高出了12个和66个百分点。
四是配角经济方向。县域经济所拥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较少,它不可能在很大的产业领域与对手展开竞争,也很难形成以自己为中心、外部为之配套的大型终端产品和龙头企业。因此,它应更多地寻找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特别是在一些产业链的特定环节的生产上,找到并放大自身优势,形成竞争优势。如仪征的双环活塞环公司,生产的是为内燃机配套活塞环,平均每片只有两元钱左右,但它走坚持走专业化生产、配套全国之路,已连续17年列全国同行之冠,2002年实现销售2.78亿元,利税1.01亿元,全国市场占有率达25%,这对县域经济很有启示意义。
五是规模经济方向。讲当好配角并不是说企业不要上规模,恰恰相反,一个成功的企业就是要做精做专,做成行业上的冠军和排头兵。这就要求企业达到规模经济的最佳状态,实现规模经济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当年扬州规模经济现象中的一些主角就是由县域经济的一些单打冠军和排头兵担当的,尽管目前其中的一些企业陷入了困境,但不能因此对发展规模经济表示怀疑。扬州市县两级应合力打造一批规模经济旗舰来引领县域经济的发展。这五个方向,是扬州县域经济正在努力并已初见成效的方向,也是为先进地区发展实践所证明了的正确方向,应当矢志不移,力求突破。市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综合运用政策、经济、市场等各种措施,创造种种便利条件来促进各类要素向这五种经济集聚。可以相信,这五种经济繁荣壮大之日就是县域经济崛起之时。
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增强富县富民意识,高度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已经成为决定区域竞争胜负一个重要法码。以南京和苏州为例,2001年南京市GDP为1150亿元,市区为982亿元,县域为168亿元;苏州市GDP为1760亿元,市区为618亿元,县域为1142亿元,尽管南京的市区经济强于苏州,GDP高出374亿,但由于县域经济只有苏州的七分之一,因而在整体实力上被苏州远远抛在后面,同时也正是由于县域经济的薄弱,致使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在江苏的主要经济指标首位度不到10%,远低于国外省会城市30-50%的水平,甚至还低于合肥在安徽省的首位度。南京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失利表明:县域不强,区域难强,区域竞争决胜在县域。再从苏中县域发展态势看,南通市在全国百强县中有通州、启东、海门三市入围,随着苏通大桥的建成,其区域发展将如虎添翼;投资9亿多元的崇(明)启(东)大桥和投资6亿多元的崇(明)海(门)大桥将在近期动工,建成后海门、启东两市到上海的距离将由目前的两个半小时的车程减至1小时;另外总投资为250亿元的大型火力发电厂项目、投资1亿美元的风力发电场项目都将于近期分别在如皋和如东开工建设,其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咄咄逼人。泰州目前正致力于和无锡共同推进江阴、靖江的跨江开发,2002年十家江阴企业已在江北投下了12个亿,靖江在跨江开发上已抢先一步,先胜一筹。扬州县域经济不仅面临着被南通、泰州甩到身后的现实危机,而且还面临着被苏北县域迎头赶上的严峻挑战。沭阳、阜宁创造了苏北发展的奇迹,东台、铜山在全国百强县中榜上有名,显露出不容轻视的锐利锋芒。扬州如何在苏中率先崛起?如何在沿江板块中争得一席之地?富民富县是强市之基。县域经济发展了,中心城市的产业提升、功能提升、形象提升才有凭借和依托。因而扬州只有一手抓市区优势扩大,一手抓县域弱势转化,形成市直、四区(广陵、维扬、邗江、开发区)、四县(仪征、江都、高邮、宝应)龙腾虎跃之势,全市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才有希望。
(二)加强区域经济的规划与协调,统筹谋划区域内与县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市级应强化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布局,帮助各县(市)明确定位分工和发展方向。
不仅是放在扬州市范围内进行空间生产力、重大产业和社会事业项目、重点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规划和布局,而且应当跳出扬州谋划扬州,置身于南京都市圈、上海城市圈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和统筹。规划区域共享的重大基础设施和功能建设,如区域取水、供水、供电、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及海关直通点、加工贸易监管区等重大设施和功能性建设,市县主要交通道路建设,沿江港口建设、宁启铁路支线及沿江地区的疏港铁路规划建设问题等等。及早考虑扬州城市远期发展构想中的东联西进问题,对作为城市发展组团的江都、仪征两个县级市的规划和建设尽早纳入扬州城市规划进行引导和控制,避免因规划滞后而给城市建设带来被动。集群、集约式推进沿江开发与园区建设,包括岸线的治理、控制和高效利用,相关资源的整合、包装、推介、招商等等。重视区域共同发展,对沿江和沿运地区实施分类指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经济薄弱乡村改善造血功能,改变落后面貌。县级也应自觉把县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放到扬州市域乃至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大背景下去思考和谋划,综合考虑本地的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及扬州市域范围特别是市区的资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分析自身的长处和弱项,科学定位,借力发展,错位竞争。对江都和仪征来讲,应加速沿江开发,与扬州市区共同构筑沿江经济发展新高地,实现快速崛起,并带动沿运地区发展。对高邮和宝应来讲,目前工业化水平较低,应当下大力气,推动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充分发挥和利用京沪线淮江段高速公路的大交通优势,加大沿路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发展道口经济和园区经济,尽早建成沿路经济带、产业带和城镇带;同时,放大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农业,整体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三)加大对县域经济要素的供给和投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一是政策要素的投放。市县两级在政策要素上,应对现行的各级各类优惠政策应进行全面梳理,不能兑现的予以取消,能兑现的明确操作部门、操作路径,确保到位,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同时,研究制定若干新的政策措施,如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出台鼓励公务人员本人或以家人名义从事经济活动的政策,对外资、民资扩大开放领域的政策,对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度高的基层领导干部加大物质和精神激励、级别高配的政策以及土地承包法实施之后的土地流转、征用、出让政策等等。此外,政府各工作部门还应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冲破种种不合时宜的思想阻碍,放开手脚,放低门槛,放宽政策,放活机制,促进各类要素向县域集聚并迸发活力,促进一切能为县域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二是资金要素的投放。县域投资大部分为中小资本,如果没有本地的信贷资金配套,一些在谈项目就可能失之交臂,一些在建项目也可能会中途搁浅。因此,市县两级政府应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探索建立信用体系和担保体系,创新信贷方式,如存贷挂钩放款、授信放款等,解决银行惧贷、惜贷的问题。同时,建立各类扶持引导资金,把更多的社会资金导向县域经济,积极向上争取“星火”、“火炬”、“两高一优”等专项贷款和贴息资金,努力缓解县域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三是人才要素的投放。这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治本之策。目前,县域人才状况是数量极少且在加快流失,“孔雀东南飞,麻雀也在东南飞”,由于人才瓶颈,许多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无法在县域落户。这不仅是县域发展的最大忧患,也是扬州区域发展的最大忧患。市县两级应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问题,制定和采取更灵活的人才政策和措施,把急缺的人才引来、留住、用好;研究如何利用扬州大学和地方高校、各类职校的教育资源,加快本地适用型人才培养,为县域经济乃至全市经济提供更有效的人才服务。同时,进一步重视对教育的投入和新生劳动力的培训,有条件的地区提前实现普及十二年教育,没有条件的地区通过挂钩帮扶、智力扶贫、教育扶贫的形式,把帮扶的重点放在贫困生的助学上,通过劳动力素质的有效提升,推动群众致富和县域经济发展。
(四)加快市区经济的发展,提高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重视县域经济的发展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市区经济。虽然市区经济基础好于县域,发展快于县域,但市区仍要做大做优
做强。只有这样,市区经济才能对县域经济发挥更强带动力和辐射力。在市区与县域发展的关系上,应特别重视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总体上市区侧重做人居,做服务,县域侧重做制造,做生产。同时,应认识到制造业近期仍然是市区经济的根本性支柱,因而在城市制造业的选择上应充分考虑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侧重发展微污染、无污染和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加工制造业、信息制造业。加快市区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加快发展城市制造业和城市服务业。在城市制造业方面,主要是做好增量和存量两块文章,在增量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一区五园(扬州开发区、广陵产业园、江阳工业园、邗江工业园和杭集工业园)建设,形成新的增长面;在存量上加快市直和区属企业的改革改制改组,重新注入发展活力。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应加快市直事业单位改革步伐,通过对事业单位进行市场化、社会化、企业化取向的改革,革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加快扬州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扩大总量,优化业态,提升质态和经营水平。其次,打造文化扬州,培育城市文化竞争力;打响扬州旅游业品牌,展示扬州形象,集聚人气和财气。再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及城市功能性建设,提高城市要素吸纳力和项目承载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做强区级经济,培植区级经济支柱。通过上述措施,打造扬州城市竞争力之核,形成聚变和裂变效应,实现市区与县域之间的互促共进。
第二篇:浅谈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刘向红
摘要:旅游经济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其发展包括市场、政府等因素,但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包括推动、规划、协调、管理等。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旅游经济:政府:主导作用
进入21世纪,旅游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中国尤其如此。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为打造旅游城市进行了很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更好地发展旅游经济?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目前我国发展旅游经济,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主导作用,而市场的自由竞争和调节处于从属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一方面推动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旅游经济发展概述
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旅游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经济发展,很多地方政府在旅游业上做文章,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发挥国际旅游的创汇能力以及国内旅游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旅游经济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因素
旅游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来,发展很快且市场化进程也很快的行业,无论是从市场的构建、运作,海事从旅游价格反应市
场运作的灵敏度和即时性看都如此。然而旅游业也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这就是所谓“市场失灵”,由此就需要“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的联手介入,旅游资源才能实现合理的优化配置。
1、市场因素
旅游业作为一种经济类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受到市场因素地制约,主要表现为市场提供和需求两个方面:
(1)市场需求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满足了生存和发展需求外,人们的需求越来越转向娱乐、休闲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旅游就是人们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点我们从“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旅游火爆场面就可以明显地感觉出来。人们的需求直接导致旅游业的不断升温,这就是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基本动力。
(2)市场供给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处于飞速发展中,但仍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或者说其发展在旅游产品的质量、价格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旅游行业成为人们投诉的对象之一。一方面,人们需求各种类型的旅游品种,如观光型、体验型、疗养型等多种,为市场供给提供了需求;另一方面,旅游业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要求其自身不断完善,这必然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
2、政府因素
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也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所采纳的旅游发展战略。这主要是由旅游业自身的特性决定的:
(1)从旅游产品的特点来看,旅游产品具有综合性、信息性和公共性特点,需要政府对其生产环节进行有效协调。旅游需要涉及旅游者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消费活动,涵盖园林、旅游、城建、能源、邮电、商业、建筑、教育和文化等部门,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
(2)从旅游产品的销售来看,无论是旅游地的形象宣传海事旅游产品的宣传都需要政府出面或政府帮助。旅游宣传包括对国家和地方旅游形象的宣传以及旅游线路、景区景点、旅游饭店和旅行社、交通设施公司等旅游企业形象以及旅游产品本身的宣传。这些工作由政府来做具有其他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因为政府是唯一能从宏观上有效整合各感知要素的主体,能全面有效地协调各类社会资源。
三、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基本职能
(1)政策规划、产业协调
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城市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相衔接,而这需要政府来协调,处理好与工业、农业、商业、文化、体育和其他产业的关系。
2、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的表现
(1)推动作用
为了大力发展旅游业,各级政府需要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积极推动,从领导到普通市民、从行政管理部门到旅游企业,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政策准备、精神面貌准备等,保障旅
游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作用
旅游由于直接是人员的一种流动,被视为城市的“窗口”行业,政府行使管理和监督职能是非常必要的。整治旅游市场秩序,推广个性化、细微化服务,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高。
3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起着阻碍作用的表现
(1)政府在发展旅游业中的缺位与错位
旅游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它要求政府管理是全面得,能覆盖各有关行业;要求管理师各方位的,透及市场各个层次;要求管理是权威的,能扫除各种非市场和市场障碍,这样很容易带来政府的缺位与错位。政府“缺位”行为是指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管理不到位,如没有发挥其协调作用、监督管理作用等;政府的“错位”行为主要表现在政府对旅游发展中“该管的没有管,不该管的偏要管“的行为。
(2)政府大包大揽行为与旅游开发的市场竞争机制的矛盾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产业,涉及面广,竞争性强,它属于经济的范畴产业。而政府采取“三包“政府,包办一切的方针,首长拍板的指挥模式,则忽略了旅游业的市场竞争机制,往往由于行政关卡过多,地域限制过严,违背市场经济规律,丧失强占市场的有利时机,看似轰轰烈烈却劳民伤财,导致 “面试工程”、“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比比皆是,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
四、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途径
1、优化行政干预手段使政府与旅游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和谐行为成为关键性的要素。对于旅游经济而言,政府的和谐行为就是:政府在旅游发展中实施遵循旅游经济特性和发展规律以促进和保障旅游发展的所有合理、科学、远瞻、有效和可持续性的管理行为,这种和谐行为主要表现在制度的合理性、管理的科学性、政策的远瞻性、措施的有效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3、政府实施和谐行为促进旅游经济和谐发展的途径
(1)引导行为
政府要积极通过各种政策和文件,引导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表现为:一是从观念上引导,对旅游者的消费观念、投资者的投资观念和建设者的旅游产品开发观念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引导;二是从政策上引导,政府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引导旅游产业经营,提高阐明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避免各种经营主体在市场上的恶性竞争。
(2)协调行为
政府的行为应当成为协调旅游市场的主体,需要协调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的关系;二是旅游市场中投资者、消费者和建设者之间的关系;三是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的关系;四是政府内部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3)控制行为
政府的和谐行为还表现在控制方面:一是控制旅游行业中不规范的行为,保障旅游市场健康稳定;二是控制旅游经济中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保障旅游的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认清政府的作用和优势劣势,引导政府的和谐行为,科学地规划旅游产业,扩展发展空间,推动管理创新,升华旅游形象,不断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
均是精品,欢迎下载学习!!
第三篇:广告公司在生存发展中该如何定位
广告公司在生存发展中该如何定位?
2009-09-01 11:44:02|分类: 用心学习|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广告界关于营销中的广告定位、品牌定位的理论探讨不少。但是对于广告公司在生存发展中如何给自己定位的问题,却未见有太多的建树。其实,广告公司在业务竞争的发展中如何准确而有效地为自己选择好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同样也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而且还是
一个带有很强的实践色彩的理论问题。
据我所知,目前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广告公司,为了在业务竞争中力求包揽到所有的广告业务.往往都愿意打着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招牌,甚至在机构设置上也普遍存在着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等千篇一律的组织模式,而在实际的业务绩效中却未见有多少特色。也许在广告业发展之初,广告公司的定位问题并不十分重要;但是随着广告业竞争的愈演愈烈,以及行业内部各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定位”也就随着产品细分的广告战略浮出水面,成了广告公司谋生存求发展的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有许多广告公司在初创时都曾经有过设想:先承揽业务.谋求生存;然后再规范起来,定向发展。然而在实际的竞争中却往往抵御不住各种形态的扩张的诱惑,从而迷失了方位。我在教学之余曾经在数家地方性广告公司兼职服务。其中有两家公司在代理业务的竞争中,为了谋求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曾先后应不同商家的委托,为其建立连锁销售网点,从事除广告业务而外的联营销售。一项业务是售酒,另一项业务是售药和保健品。结果呢,没有一项不是短命的,更可悲的是商家失利后一律毁约,用售不出去的商品折抵广告费.弄得这两家公司
哭笑不得。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家公司在创业之初依托媒体的优惠和关照获得了发展(因为当时总经理的未婚妻就是地方电视台广告部的记者),他们因此在媒体监测和媒介研究方面投入了不小的资金和人力,不仅可以为每一项优惠的广告时段或版位代理权提供各种形式的对比分析和出色的包装,而且还可以随时向客户提供其需要的第一手广告监测的资料和情报。应该说他们在媒介代理上已经做出了一定的特色。尽管该公司在承揽业务中也曾着力强调自己在媒体研究和媒介代理方面的优势,遗憾的是却未能因此而借势把它打造成为公司服务的特色品牌,以至于后来有了央视索福瑞(CSM)媒介研究机构的扩张和冲击,该公司则自动放弃了对媒体的专项研究,业务发展有
所萎缩。
其实,任何一个广告公司在定向发展中都需要考虑自己的资源实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因为广告服务的业务范围毕竟是多方位的。比如:市场调研。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媒介代理、直销公关等等,细化到具体领域还有许多各不相同的类别。除了极少数大公司能够把自己定位成面向所有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以外,绝大多数单个的广告公司很少能够全面包揽各种各样的广告业务,所以就应该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地谋求发展,尤其对那些中小广告公司而言,更不应该不切实际地越位扩张。近年来广告营销界盛行的整合营销传相实际上涉及到营销沟通的多个侧面和多重要素。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一般公司要独立完成这个任务还很难,有很多公司所做的充其量也只能是对理论的生硬演绎。就是一些大的跨国广告公司,它们在进入国市场后,其分支机构也仅限于设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少数中心城市,在全国各地的服务活动,往往也要委托当地的广告公司代为操作。所以,广告公司在业务拓展中,应该尽量避免盲目的竞争和扩张,主动对客户的类别和客户提出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归纳和定位分析,尽可能地建立起一套规划业务的客户档案。客户类型不同对广告公司的服务要求也不同,广告公司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短长来选择客户和争取业务,从而做出特色。此外,业务专长各有侧重的广告公司还可以相互搭台,取长补短共谋发展。对于那些小规模的蚂蚱公司,就更有必要重视对客户业务定向的选择与分类,锁定好自己的目标。比如一些零售业,或者服务业方面中小客户,在广告投入上费用较少,要广告见效快,达到短期促销的目的,小公司对此就应该更加具有敏感性,不失时机地捕捉商机,还要善于为其
寻找卖点。
究竟怎样定位,乃至于怎样实插位,才能够形成行业内的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避免盲目性:这对于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特别是那些中、小公司.都是一个需要关注,并且亟待解决的实
际问题。
1.可以从业务发展专长的角度合理定位
广告服务的业务范围是多方面的,粗略地划分.就市场调研、策划创意、设计制作、媒介代理,也有不同形式的展会和直销公关活动等等,各自都有很强的规范性和专业技术要求。很少有哪个独立的公司能够全面包揽所有的广告业务。所以,定位就是要重点培植自己的业务长项或者专业强项,并且努力发展成为该类业务中的专家、强者、排头兵。定位就意味着牺牲,有所弃才会有所取,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发展长项的途径各有不同,有的可以根据本公司起步时的基础加以逐步强化;有的则可以通过在经常性的业务代理中侧重于某些业务实践的经验积累和技术投入;也有的可以利用某些难得的业务机遇或者技术人才机会的际遇借势发展;还有的则可以根
据对市场的充分考察来设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等等.因情而定,因事态发展而定。
2.可以从业务领域的熟悉和研究中选择定位
商业的营销领域包罗万象,广告公司的定位,除了从业务专长的角度设定发展方向而外,也可以从商业营销的不同业务领域内选择发展。比如:房地产领域、汽车领域、家电领域、化妆品领域。洗涤品领域、食品饮料领域、保健品领域等等,根据自己经常代理的业务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努力使自己的公司在业务发展中变成某一领域或某几个领域内的商情分析的行家、顾问,成为策划高手,而不是面面俱到的万金油,从而使自己的公司定位在这样一些专项领域内提
供专门的、富有特色的广告设计和策划服务。
3.可以根据公司的资源和实力,从业务类别的大小比较中进行定位
无论是商品营销业,还是三产服务业,客户类别和业务规模有大有小。公司规模大,实力强,业务设置全面,当然可以承揽大企业、大集团的大项目;公司规模小,实力弱,业务单一,则应该努力争取和承担中、小企业和零售业的广告代理和发布业务,或者专门为一些大规模的广告公司提供相关的配套业务和专项服务,比如市场调研、媒介的综合研究和分析等等,使之成为对方在某些方面不可或缺的好帮手,从而谋求相应的发展。总之,要根据公司现有的资源和实力.
来选择业务类别的大小,谋求生存和发展。
4.可以通过详尽地考察市场,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定位
市场的竞争和需要,是动态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假如你的公司还不能选好定位,尤其对那些规模比较小的公司来讲,也可以通过比较详尽地考察市场来制定对策,选择别人不太擅长做或者不太爱做,但是市场又有一定需求量的广告类业务去谋求发展。也许它的获利不多,但因此也减少了竞争的压力,在夹缝处或薄弱地带求生存,做一些别人做不来的事,并且做出专业特色,做成长项,就可能形成很好的定位点。
以上几点浅见,主要侧重于从公司自身的发展取向来选择定位。
从长远的观点看,定位不单单是一个经营理念和经营方法的问题,还是一个涉及到公司当前乃至今后的目标追求和发展方向的指针与导向的问题.涉及到公司的经营范式和品牌建设的问
题。当然,定位也并非是一成不变、不可更改的禁锢圈,它可以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或者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更新,重新进行调整。突破和再定位。但是,公司一旦选择了定位的方向并且制定了定位的方针.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内就不宜轻易更改.而应该竭尽全力地强化发展。所以,定位是一项大计方针,不能把它看作是权宜之计,或者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书面上的一纸空
文,它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加以实施和贯彻。
有那些具体的方法可以为定位的实施提供保证呢?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应该体现在两
个方面:
1.公司内部业务建构和发展重点的定位贯彻
这是公司定位发展的最主要的途径。定位后,公司所承揽和开辟的广告业务,应尽量围绕定位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向进行拓展、加强构筑,并且有侧重、有步骤地增加其资金、设备和人力的投入,培植专业的技术力量,从而强化它的竞争实力,做出业务特色。对于定位以外的相关业务,在尚有余力且易于介入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做,适度地做,从中积累多方面的业务经验,但前提是不能影响主流业务,不得干扰定位方向。
2.公司对外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
目前有许多广告公司只重视承揽广告业务,却不太重视公司的形象宣传:也有一些公司虽然绘制并印刷了自己公司的宣传册,却往往是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突出的服务特色,难以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品牌形象。这对于本公司的形象打造和业务竞争是十分不利的。坚持公司的定位,不单要靠内部结构的调整和构筑,更离不开对外的形象宣传和品牌的自我打造。据说日本广告界各大公司在竞争中奉行的业务原则之一,就是注重公司的形象宣传。它们的每个公司都有一套自我宣传材料,可以让客户很快了解公司的情况。这一点足以让我们引以为鉴。广告公司在实施定位理念的时候,要特别学会对定位的包装和宣传,为自己量身定做一套特色鲜明的定位标志和形象宣传书,也可以借用CI,战略的表现手法,把对内贯彻和对外传播统一起来,并且有意识地把它打造成为一种具有服务标识的企业品牌。在业务往来和业务竞争中时时不忘突出自己的特色宣传、形象宣传和品牌宣传,从内到外打造自己的品牌旗舰。唯其如此,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
竞争中获得认知,展现优势。
第四篇:在统筹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在统筹发展中壮大县域经济
陈俊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七大以来,霍山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大力实施工业富县、开放兴县、生态立县、文明育县四大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县域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趋优化、活力逐步增强,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与发达地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比,我县县域经济发展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不平衡的。其低水平,主要体现在发展速度较慢、产业层次偏低;其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其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统筹发展好县域经济形势紧迫,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既是霍山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实现“两个率先”(在全省率先脱贫、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目标,突出统筹协调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和不断丰富“四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必须在推进工业富县战略中,大力培育集群经济和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和区域发展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始终把“工业富县”作为核心战略,以产业集群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逐步构建科学合理的产业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1、坚持重工强工。按照“围绕核心企业、延伸产业链条、细化分工协作、发展配套经济”的思路,改造提升现有企业,壮大企业规模,打造企业“航母”,形成一批关联度高、竞争力强的企业群体。要立足我县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培育以迎驾酒业为核心的食品酿造,以应流集团为核心的精密铸造,以世林集团为核心的电光源,以东磁集团为核心的磁性材料,以一隆、世林制衣、源牌为核心的纺织服装和以迎驾彩印容器、东风纸业、思创集团为核心的制品包装等六大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建设以龙华为核心的竹业加工,以回音必集团霍山制药公司为核心的中药材加工,以茶油为核心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加工,以鳗鱼养殖基地为基础的水产品加工等四个资源加工型产业集群。加快县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提升开发区功能,并以中心城镇为依托,围绕各地资源和产业开发,加快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工业集中区。深化企业改革,实施品牌战略,加大科技投入,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依托创新和品牌提升工业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工业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效益型、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2、坚持以工促农。按照“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群化加工、一体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思路,把农业作为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与工业的对接和融合,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以标准化为目标,突出区域特色,侧重规模连片,加大科技投入,形成特色农业经济带,加快茶叶、毛竹、蚕桑等规模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建设。运用工业协作的理念,加快培育农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行业协会、购销大户和农村商品经纪人,增强产业化经营中产、加、销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同时,围绕农产品的标准化、商品化、生态化,加快建立完善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市场信息、科技扶持、质量检测等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
3、坚持以工兴镇。坚持把城镇发展与工业布局、旅游开发、三产服务等结合起来,引导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在县城建设上,依据总体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分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建设开发区,开发高桥湾新区,加快建设城区道路、供排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老城改造、城河治理等公共设施,并加强城市管理。在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上,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引导、配套建设”的思路,立足自身优势,积极推进移民建镇,易地扶贫,搞好库区移民、旅游开发搬迁、道路拆迁集中安置,整合各类资金,搞好水、电、路、广电、通信、教育、卫生等配套,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县域和谐的城镇体系,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效载体。
第二,必须在推进开放兴县战略中,突出东向发展和区域合作,促进县域发展和对外开放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各国、各地区都面临着生产和贸易国际化、投资和金融国际化、市场和竞争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抢抓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产业、资本加快转移的大好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以开放促调整、促改革、促发展。
1、加快融入泛长三角。霍山地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结合部,既是中部崛起的桥头堡,又是长三角经济圈的纵深腹地。我们要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东向发展战略决策,主动参与长三角及沿海地区的“互动发展”,实现与长三角地区市场相连、体制相融、产业互补、人才相通。一是观念融入。认真学习长三角地区的先进观念、创新意识,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不断推进思想解放,使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无缝中对接。二是产业融入。立足区位比较优势、特色资源和良好环境,主动参与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分工体系,找准产业定位,实现产业对接,着力打造与长三角地区互动发展的加工制造业配套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红色生态旅游基地。三是资金融入,按照“融入长三角、对接珠三角”的招商定位。把长三角作为我县的招商引资重点区域,借力长三角,促进大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交通东连、商品东进、劳务东输、游客东来、服务东借等方面,全面推进东向发展战略。
2、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引进项目和培育产业并重、引资规模和引资质量并重、引进资金和引进智力并重、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并重、全民招商和专业招商并重的原则,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深入、持久、广泛地开展招商引资。以项目为重点,在突出二产特别是制造业招商的同时,重视一产招商,推进三产招商,加快基础设施招商,全方位开展招商。积极合理地借用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利用好国外先进技术和装备,在更大范围推进招商。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优化行政审批,扩大一站式服务范围,完善行政审批代办、部门承诺服务等制度,规范行政行为,为招商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3、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依托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实现对外贸易的新突破。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应用力度,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增强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大力实施“大外贸”战略,加快实现外贸、外资、外经的渗透与融合,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努力实现商品、技术和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同时,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和短缺资源,逐步扩大进口规模。
第三,必须在推进生态立县战略中,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经济发展的竞争最终将是生态环境的竞争。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更是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我们要更加坚定地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
1、加强生态保护,提高环境质量。实行资源有限开发、有序开发和有偿开发的方针,重点加强耕地、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特色农产品等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综合利用,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实施水土保持、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生物多样性保护、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和城乡绿化等工程,建立生态林业体系。加强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园林绿化、道路、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综合治理力度,全面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好蓝天、青山、绿水。实施新型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大力普及农村沼气,进行改圈、改厕、改厨、改院、改水,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和条件。
2、发展生态经济,建设节约社会。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大力推广节能、清洁生产技术,加快对食品酿造、冶金铸造、电光源、建材、轻纺、化工、造纸等传统产业的改造,积极发展光伏产业、生态型轻纺、汽车配件、清洁能源、新型建材、高新技术等新型环保产业。大力发展速生丰产商品林、工业原料林基地、新兴绿色林业等生态林业工程,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建立林草、林牧、林菜、林茶、林药等复合种植模式,发展栽桑养蚕、草食畜禽、有机荼、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建成山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基地。
3、加强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围绕重点地区和重点污染,实施依法治理,推广清洁生产方式和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控制新建工业项目产生环境污染,完善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大对工业污染的监督、受理投诉和查处力度,引导企业开展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城镇环境污染防治,实行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严格防治城镇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垃圾污染,大力开展创建环保模范城镇和环境优美集镇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三是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退化土地治理力度,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农田土壤改良培肥和滩涂洼地治理,规范河道采沙、矿山开采,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
第四,必须在推进文明育县战略中,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至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和谐社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群众利益至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困难、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切实实践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使经济社会与人全面协调发展。
1、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我县优秀文化 和革命传统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文明创建活动,逐步建立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各种信用管理制度,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2、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立健全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为主的全方位、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要集中更多的财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努力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最大限度减少贫困人口。关心困难和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住房难等问题。
3、大力加强维护稳定工作。重视研究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做好各种风险的防范工作。着力打造公安、消防、医疗救治等应急指挥和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努力建立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构建“和谐霍山”。
作者系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政府县长
第五篇: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xx年年以来,我们按照兴镇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坚持产业强镇、流通活镇、企业富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作亮点,有力的推动了我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住关键,建好两级组织
1、抓好村级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一是调整优化,配强班子。我们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关键,围绕经济发展配班子,着眼小康建设用干部。结合村两委会年终工作考核,对村级班子和村上主要领导一年内的工作全面进行了清理考核。对工作欠帐多、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多的中五村班子进行了调整。把综合排序为后三名的谢家墩、官营沟、上三分村列为整改对象,采取镇领导包挂,重点部门帮扶,得力干部包抓等措施,加强整改促其转化。同时,镇党委加大了对村级工作的考核力度,把村上重点工作细化为20项指标列入各村经济工作责任书,实行从量计分考核,与村组干部工资资金全部挂钩,实行重奖重罚。二是改革村组管理体制,推行合村并组改革。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将全镇86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6个村民小组,减少38个,村民小组减少45%。全面试行村干部兼任村民小组长,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全部兼职。从7月底开始实施合村工作,将全镇14个村委会和2个农林场站合并为14个村,减少4个行政村、两个农林场站,行政村减少29%。通过合村并组改革,精减村组干部62名,可减轻负担12.1万元。三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我们坚持业务培训和理论培训相结合,以开展两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在镇村组三级干部中深入开展“三查三看”活?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一期,采取不定期培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使村组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依法行政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2、加强党委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整体功能
我们以创建“六好”红旗乡镇为目标,按照抓大事、议大事、管全局、求实效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了《中东镇xx—xx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和《中东镇创建红旗乡镇党委实施方案》。按照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党委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法。切实转变平均用力的工作方式,制定分组包抓责任制。把重点工作细分为六个重点工作小组,由分管领导为第一落实责任人,带领并督促部门站所重点实施,按照任务分解到人,责任落实到人的要求,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镇包抓领导、一般干部的考核,实行重奖重罚,与干部工资奖金挂钩,每超额完成一分奖励500元,每少完成一分扣除工资奖金500元。通过加大考核力度,大大调动了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为推动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夯实基础,带好两支队伍
1、抓作风整顿,带好农村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完善制度,强化监督考核。修订完善了《xx乡镇干部行为规范》、《镇村组干部考核实施细则》、《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等12项规章制度。二是强化管理,搞好服务。我们以推行阳光行政、依法治村为重点,全面加强了政务、村务公开工作,镇党委将年终村班子、镇干部考核结果、优秀村组干部、党员发展、表彰先进等内容全部在党务公示栏中进行公布。以强化站所职能为突破口,在镇属、驻镇单位中全面开展了创建“四好”站所活动。通过强化目标管理,加强教育整顿,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内部管理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
2、抓培养管理,带好农民党员队伍
一是围绕中心抓示范,认真开展创立党员责任区活动。通过合理划分责任区,村党支部与党员签定责任书,通过互帮互带,责任挂钩,党员以责任区工作为已任,为群众购农资、跑订单、销产品,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和大力支持。团结村积极与东方制种公司联系,组织五组农户建成200亩的瓜菜杂交高效制种示范责任区,由村支部书记负责,有10名党员参与,引导42户农民群众参加,种植各类西甜瓜制种138亩,花卉制种5亩,种植蔬菜制种57亩,亩均效益在3500元以上,其中效益最好的亩收入达14000元以上。三湾沟村党支部一班人,以四组党员责任区的6名党员为骨干在4组建成20户连片的高标准设施养殖示范点,建成高标准暖棚羊舍31户93间,配套高标准青贮氨化池20座,村组党员干部借贷筹款11万元,今年3月从山东统一引进纯种小尾寒羊150只,从东坝西盛等地引进80只。二是加强培养抓发展,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以创建党群共富产业区和建立村组干部领办、自办示范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双培双带”党建活动。今年镇上从种植、养殖、流通致富能人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68人,通过党员和致富能人结成帮扶对子,互相培养,互相提高。今年,全镇发展的30名预备党员中,有26名都是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优秀分子,经过公示群众无异议,其中发展女党员6名,25岁以下的8人,26-35岁的16人,大专以上学历的11人。岔河坝村五组养殖大户陶军伦致富不忘群众,将自己的养羊知识和经验无偿的传授给本村的群众,并采取担保抵押等形式资助经济困难的农户贷款共计8万元,购进无角道塞特优质种公羊2只,配套温精授配点1个,从东坝西盛购进小尾寒羊82只,带领全组群众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标准设施养殖示范点。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得到了升华,在党支部的培养下,今年七月份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是认真推行“党员信誉卡”管理制度。按照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党员信誉卡管理办法,认真组织各村党支部与农村党员签定党员信誉卡,以村党支部为单位成立了党员信誉卡监督考核小组,负责对党员信誉卡的运行、管理和监督。同时注重把“党员信誉卡”的运行运用到具体工作中,镇棉花加工企业在加强对棉花收购质量管理监管的同时,在镇党委的建议下准备采取为党员和其他棉农记信誉分的方式,对售棉多且无掺杂使假者给予适当的优惠或奖励,引导群众走诚信致富的路子。
1、以实施强镇工程和富民工程为载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两大关键,突出农村经济结构,大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四个层面的调整力度。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xx年粮、经、草比例达到9:82:9。棉花、制种、酱用番茄、食用瓜菜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农业科技广泛应用。落实树棉种植760亩,日光温室基质栽培5棚8亩。建成了团结村五组和屯庄村一组两个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草畜产业通过加大扶持力度、狠抓圈舍改造、品种引进繁育、设施配套等关键措施,全面启动户均3间圈2亩草,10只小尾寒羊,1座青贮氨化池的发展规划。全镇今年新改建暖棚羊舍180户540间,累计达到了1880户5640间。采取整组改圈户均补助现金300元,提供修建氨化池和盘槽用砖的扶持措施,建成镇级暖棚羊舍建造示范点3个,村级示范点11个;全镇共引进、繁育纯种小尾寒羊1160只,新建温精授配点2个。二是项目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从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入手,采取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大力兴办重点项目。止目前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016万元。新建的金塔县钰航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已于5月底开始点炉生产;由万家红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和台资企业兰州怡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投资610万元新建的金士顿优质棉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已顺利建成,准备开秤收棉。加大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小康住宅建设力度,重点完成了鸳鸯灌区续建配套工程西四支渠5.03公里的衬砌;日协贷款节水项目完成4.38公里的斗渠衬砌和3.5公里的低压管道架设任务。在屯庄村三、五组建成两个连片10户共20户高标准小康住宅示范点,目前主体工程基本结束,已进入内外墙壁粉刷,外墙装修阶段。
2、以实施支部堡垒工程和党员先锋工程为载体,积极为群众办实事
我们以加快发展集体经济为关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xx年村积累可达1286.7万元,预计新增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31.2 万元。止目前,全镇各村共有经营性收入项目119个,集体经营性资产695.4 万元,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19.8万元。
为了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镇上以金中党发(xx)第39号文件下发了《关于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安排意见》,将县委(xx)第49号文件精神进行了贯彻落实,并于xx年初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团结、屯庄等新办企业项目完成较好的村分别给予奖励400元,激发了各村兴办企业项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大力推行支部+协会工作模式,以各村党支部为核心,先后成立棉花协会、制种协会、肉羊养殖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共10个,通过供种、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等中介服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党员先锋工程以开展“千家明星党员户”创建为目标,把镇村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均纳入党性实践活动的范围。今年,全镇分级确定创业工程项目共42个,其中以西四支渠衬砌、日协工程斗农渠衬砌、低压管道架设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等镇级创业工程项目10项,围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项目,结构调整,圈舍改建等村级项目22个,以实现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目标,围绕产业发展,科技推广,产品流通等方面全镇共建立党群共富产业区38个,为农民增加收入拓宽了路子。广大党员积极领办、帮办示范项目,全镇涌现出了赵生荣指导群众制种,姜正茂兴办希望综合养殖场,薛英年搞活农副产品流通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今年“七•一”前夕镇党委表彰奖励先进党支部7个,表彰奖励优秀党务工作者9名,表彰奖励优秀共产党员23名。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筹措资金2600元,走访慰问贫困党员9户,走访慰问退职党员干部6户。
3、以实施娱民工程和安民工程为载体,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我们以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强化镇村组文化阵地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组织镇机关干部先后与县纪委、县地税局、东坝乡政府、东方农业开发公司、中东中学、三湾沟村开展了篮球、乒乓球、拔河等友谊比赛8场(次),组织10个村开展了农民篮球友谊赛,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我们坚持把稳定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严厉打击赌博,封建迷信,非法传教等违法犯罪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以建设“一治双线五层三点”治安防范体系为重点,认真落实民事纷纷逐级调解责任制,组织民事纠纷调处组深入村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促进了农村改革与发展。
四、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
客观分析总结我镇今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方面: 一是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自我发展能力不强,部分干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不足,缺乏紧迫感。二是村组干部整体素质还不高,缺乏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政治思想和经济工作的创新能力。三是个别党员党性观念不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好。以上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今后几个月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在党员管理教育上下功夫。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党员管理教育,利用冬季教育,开展好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完善制度切实抓好党员电化教育,流动党员管理,党费收缴等工作。
二、在改善村班子结构上下功夫。利用合村并组和今冬村两委会换届的有利时机,把真正懂经济、会管理、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的同志选拔到村班子中来,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大村组干部的培训力度,在班子换届完成后对村组干部进行培训。
三、在党员远程教育上下功夫。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让有上网条件的7个村尽快上网。创造条件争取让有电脑设备但没上网条件的3个村满足上网条件,尽快上网。争取资金扶持,建设镇党员教育多媒体教室,保证远程教育网络正常运行。
四、在村级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继续推行支部+协会的村级集体经济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
五、在“双培双带”工程的实施上下功夫。根据农民收入增加情况,按年初签订的培带责任书对培带责任人进行考核,并认真对“双培双带”的成果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先进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