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国税发(2001)125号
关于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国税发2001125号:
国税发[2001]125号: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决定
发文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发文字号:国税发[2001]125号 发文时间:2001-11-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扬州税务进修学院:
为进一步规范税收执法行为,促进税务机关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切实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在税务系统全面推进执法监督工作。
一、充分认识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要求政府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并要求加强对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执法活动的监督。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执法随意性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执法监督不力。各级税务机关对此要清醒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抓好落实,切实取得成效。
二、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制度建设。各级税务机关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要求,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对征收、管理、稽查、税收等各环节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的具体制度和措施,切实完善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三、严格执行税收规范性文件会签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制定的对征纳双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包括制定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必须经过法制机构会签。凡未经法制机构会签的税收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出台,确保税收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符合法定程序和权限,防止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中的违规行为。
四、严格执行地方性税收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备查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备,要充分运用网络手段,提高备案效率。接受备案的上级税务机关应当提高备查效率,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五、定期清理税收规范性文件。各级税务机关要对自行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包括有关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的规定进行定期清理。与国家税法规定不一致的,要及时修改、废止。对已经实施的执法程序和执法文书,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进行简化、归并。
六、实行减免税集体审定制度。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遵守减免税的审批权限和程序。重大减免税审批事项,必须经局务会议讨论,实行集体审定。
七、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制度。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总局下发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由税务局审理委员会进行审理的规定。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审理办法的要求,合理确定重大税务案件的标准,保证重大税务案件的审理不少于全年税务案件的10%。审理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案件的法律适用和处理程序,努力提高审理质量。经审理委员会审理的案件,其税务处理决定书或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一律以审理委员会所在税务局名义下发。
八、严格执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各级税务机关要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和总局有关规定,做好税务行政复议的各项工作。对应当予以变更或撤消的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要坚决予以变更或撤消,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监督职能,增强税务机关自我纠错能力。
九、切实加强税收执法检查。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总局下发的《税收执法检查规则》的要求,认真开展执法检查工作。对税务机关执法行为的检查,统一归口法制机构组织实施,防止多头检查。要切实推行税收执法检查工作的日常化,不仅要加强对下级税务机关的执法检查,更要加强对本级税务机关所属执法部门的检查。要建立执法情况通报制度,将执法检
查情况在系统内公开通报。要将执法检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被检查单位的重要依据。税收执法检查应与执法监察结合,加大检查工作力度。
十、加强对税务机关领导干部的执法监督。要继续落实好总局党组关于加强“三项建设”、“两个监督”的意见,加强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领导干部执法情况的监督。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领导干部的考核,应当包括对执法情况的考核。要把执法监督与选拔、培养干部结合起来,对执法存在重大问题的干部不予提拔。
十一、强化税收会计监督。各级税务机关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整顿税收会计监督。要对税款入库、退库、欠税分类审批、会计核算等各项工作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明确各项原始凭证资料的填制和传递、税收会计帐簿的设置和登记、会统报表的编制和报送等各项工作的程序、方法及要求,严格规范税收会计行为。要加强日常会计核算,加大会计检查力度,充分发挥税收会计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督作用。税收会计人员要严格履行会计职责,坚持原则,坚决抵制违法违规行为。
十二、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各级税务机关要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将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主体、执法责任向社会公开。要采取发放评议卡、设立投诉信箱和电话等多种形式,主动听取社会各界对税收执法的意见和建议。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正确对待舆论监督。
十三、积极配合外部监督。各级税务机关要自觉接受党委、人大、政府、司法、审计、财政等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的监督,特别是要注意配合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国家税务局要严格执行总局《关于配合中央税收收入征管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地方税务局可参照此规定积极配合地方审计部门的监督。
十四、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合理分解岗位职责,明确工作规程,认真开展评议考核,特别是要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威慑力,保证执法监督制度落到实处。
十五、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组织建设。各级税务机关要建立健全法制机构,选配高素质的人员。要适应新型征管模式的要求,充分发挥法制机构在执法监督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形成以法制机构牵头、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执法监督工作格局。征收、管理、稽查、税政等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发现其他环节的执法问题,要及时通知并移交法制机构处理。法制机构在执法监督过程中发现税务人员有违规违纪行为,要及时移交纪检监察和人事等部门查处。法制机构要坚持原则,恪尽职守,认真履行执法监督职责。
十六、加强领导,确保税收执法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要把全面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工作作为推进依法治税的首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创造一切必要条件支持法制机构开展执法监督工作。
十七、加强对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监督检查。国家税务总局将对各地税收执法监督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各地也要对下级税务机关开展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情况进行定期检查,督促各地切实健全和落实税收执法监督制度,认真开展税收执法监督工作。
第二篇: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国税发〔2007〕1号)
【发布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发布文号】国税发〔2007〕1号 【发布日期】2007-01-10 【生效日期】2007-01-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
(国税发〔200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局内各单位:
《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已经2007年1月全国税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向国家税务总局报告。
国家税务总局
二○○七年一月十日
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税收工作意义重大。全国税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对税收工作的各项要求,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工作宗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稳步实施税收改革,全面强化科学管理,切实加强队伍建设,确保税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增长,充分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调节分配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规范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法治
(一)推进税法体系建设。严格按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做好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参与制定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和印花税暂行条例。修订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组织开展省以下税收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
(二)严格税收执法。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认真落实组织收入原则,做到依法治税、依法征管,既不能人为调节收入进度违规批准缓税,也不能寅吃卯粮收“过头税”,严禁转引税款。不得执行地方政府和部门违法擅自作出的减免税决定。
(三)强化税收执法监督。以推广应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为抓手,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国税系统要做好1.1版和2.0版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修改、完善和推广,适时启动升级工作;地税系统要总结试点经验,积极推动税收执法责任制计算机自动考核。开展税收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贯彻组织收入原则、执行税收优惠政策以及企业所得税和房地产税收政策情况,并抓好以前查处问题的整改。完善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认真执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修订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开展全国税务行政复议工作检查,提高税务行政复议以及税务行政诉讼应诉工作水平。积极配合审计、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自觉接受人大、政协以及新闻媒体等方面的监督。
(四)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加大大要案查处力度,继续严厉打击虚开和故意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可抵扣票,利用假报出口、低价高报手段和用虚假发票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账、两套账、账外经营偷税等行为。对房地产、建筑安装、餐饮娱乐、金融保险、石油石化、食品药品生产、废旧物资经营及使用、农副产品加工、连锁经营超市等行业和企业的纳税情况以及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缴纳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一些税收秩序比较混乱、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的地区开展税收专项整治。与公安部门密切协作,严厉打击印制倒卖假发票,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倒卖发票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涉税违法活动。依法做好案件移送工作,对特别重大的案件实行联合挂牌督办。落实案件复查制度,严格稽查档案管理。加强案例分析,查找管理漏洞,完善管理措施,改进办案方法,以查促查、以查促管。加强欠税管理,积极预防新欠,大力清理陈欠。
(五)加强税法宣传教育。坚持日常宣传与税收宣传月集中宣传相结合、正反典型宣传相结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增强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认真开展第16个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结合税收征管法颁布15周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适时曝光一批典型涉税违法案件。做好税务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充分发挥中国税务报社、中国税务杂志社、中国税务出版社在税收宣传中的主渠道作用。
二、稳步推进税制改革,认真落实各项税收政策
(六)深化税收制度改革。总结东北地区部分行业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经验,推进中部地区部分城市增值税转型改革实施工作,进一步研究完善在全国全面实施的方案。推进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做好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企业所得税法后的宣传、实施准备等工作,抓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研究基金、担保、信托、租赁有关所得税问题。研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按照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的要求,推进资源税改革,改进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税计税方法,建立资源税税率(税额)有效调整机制。实施新修订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并统一适用于内外资企业。认真贯彻车船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要求,完善耕地占用税制度。研究物业税方案,继续进行房地产模拟评税试点。研究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
(七)完善和落实税收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的增值税制度,落实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完善军品企业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增值税减免政策。完善消费税政策,进一步明确部分税目的征收范围。研究调整摩托车和农用运输车的车辆购置税政策。研究完善有关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以及电信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营业税政策。落实好提高企业计税工资扣除标准的所得税政策。落实新修订的耕地占用税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契税政策。研究完善农产品出口企业出口退税政策,落实重大装备制造业、科教用品和科技开发用品的进口税收政策。做好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调整工作,修订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商品目录和内资项目不予免税商品目录,促进内外资项目的税负公平。
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实施促进科技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各项配套税收政策。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税收政策。继续实施促进西部大开发、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税收政策,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税收政策。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调整后的福利企业税收政策。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做好废旧物资经营、农副产品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税收政策的研究调整工作。研究实行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的税收政策。继续研究完善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税收政策措施。研究完善出口退税和加工贸易税收政策。完善促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税收政策。研究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研究完善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税收政策。
(八)抓好税收政策的执行。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严禁擅自扩大政策执行范围,违规减免税收。认真贯彻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及时清理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做好政策实施效果、减免税额等统计评估工作。健全税收政策评价反馈机制,及时掌握税收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建议。
三、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九)加强经济税收分析和企业纳税评估。强化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建立完善税负分析、弹性分析、关联分析以及分税种、分行业税收经济对比分析等分析方法体系。进一步加强宏观税负、收入弹性分析,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强化税收经济分析档案管理,夯实税收经济分析工作基础。建立健全各级税务机关之间的税收经济分析联动机制。深化纳税评估工作。修订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加强包括主要税种、主要行业在内的纳税评估数量经济模型的设计和研发,推动纳税评估工作平台的开发和推广,细化评估指标体系,坚持案头评估与实地检查相结合,认真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强管理措施,及时补缴税款,促进纳税人准确申报。加强和完善重点税源监控,整合监控指标体系,强化数据分析应用。管理部门要将工作中发现有偷逃税嫌疑的线索及时提供给稽查部门,稽查部门在查案中发现征管上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反馈给管理部门。建立健全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十)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按照革除弊端、发挥优势、明确职责、提高水平的要求,完善和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减轻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负担。加强案头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下户检查,不断提高管理效能。
(十一)强化纳税人户籍管理。巩固换发税务登记证工作成果,以税务登记管理为抓手,加强纳税人户籍的静态管理与动态监控。规范纳税人识别号,保证纳税人识别号统一。加强对非正常户的管理。加强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税务机关与工商、银行、质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信息共享比对工作,大力清理漏征漏管户。
(十二)推行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分类管理。合理确定分类管理的方法和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强化对大企业和重点税源的管理,实行在税务总局和省税务局组织指导下全国联动的管理办法。
(十三)加强发票管理和税控器具推广。督促企业落实逐笔开具发票制度,在验旧售新时要检查开具销售发票是否已申报纳税。逐步规范铁路、民用航空、金融、保险等行业的专业发票管理。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和发票查询。配合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抓紧做好税控收款机的选型招标工作,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注意利用税控收款机采集的数据计税,在审核申报纳税时加强票表比对。
(十四)加强增值税管理。全面落实操作规程,进一步抓好增值税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工作。对“一机多票”系统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一窗式”比对情况进行跟踪管理;逐步把税控收款机开具的普通发票纳入“一窗式”比对,以实现对普通发票的全面监控。完善“四小票”抵扣的清单管理。逐步将货运发票、废旧物资发票和海关完税凭证纳入税控系统。完善增值税抵扣凭证稽核系统,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稽核比对,深入开展增值税异常抵扣凭证审核检查。规范增值税网上申报纳税工作。
(十五)加强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管理。制定消费税纳税申报管理办法,统一消费税纳税申报表。完善汽油、柴油消费税管理办法,制定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消费税管理办法。强化车辆购置税价格信息管理,做好最低计税价格核定工作,建立健全车辆购置税征管信息电子档案,规范车辆购置税征管。
(十六)加强营业税管理。强化营业税分行业管理,认真做好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发票税控系统推行工作,强化稽核比对。加强建筑业、不动产销售业等的营业税征管。
(十七)强化企业所得税管理。加强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利用流转税、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等,加强分析评估,做好对企业收入总额、应税收入、免税收入、税前扣除项目等的核实工作。重点加强大企业集团和汇总合并纳税企业的所得税管理,积极开展对内资企业的反避税工作。将企业所得税评估与流转税等税种评估相结合,提高企业所得税评估的实效。推广应用新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规范流程,做好汇算清缴工作。
(十八)加强个人所得税征管。落实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等纳税人自行纳税申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单位代扣代缴,大力推进全员全额管理。加强对高收入者、高收入行业的个人所得税征管,建立健全个人收入档案。进一步加强对财产转让所得等项目个人所得税征管。扩大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开具工作的覆盖面。
(十九)改进地方税种征收管理。做好新修订车船税暂行条例、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宣传、实施等各项工作。建立健全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等税源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税源普查,运用税源数据加强税款征收。充分利用税务总局下传的增值税、消费税信息,加强城市维护建设税税源控管。做好土地增值税预征和清算工作,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加强印花税的核定征收和委托代征管理。强化资源税税源监控。
(二十)加强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管理。做好耕地占用税、契税划归税务部门统一征管的有关工作,提高耕地占用税、契税管理水平。加强烟叶税征管。
(二十一)加强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和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各地国税局、地税局要密切配合,大力推进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强化信息共享和分析评估,加强房地产生产、交易、保有等环节各税种征管。落实车辆税收“一条龙”管理,以车辆购置税征收为控制环节,强化信息传递和运用,加强机动车辆相关税种征管。
(二十二)加强国际(涉外)税收管理。完善对跨区域经营大型涉外企业和国际税收管理办法,深化纳税申报、汇算清缴、纳税评估、税务审计、反避税各环节相互衔接的一体化工作机制,提高涉外企业和国际税收税源控管能力和整体征管效率。加大反避税工作力度,加强关联交易申报管理,重点调查长期亏损或微利企业以及向境外大额支付特许权使用费的企业。做好预约定价谈签及监控执行。加强税收协定的执行,防止对税收协定的滥用。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税收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做深、做实非居民管理和情况交换工作。
(二十三)强化出口退税管理。抓好出口货物税收函调制度的贯彻落实,加强出口货物征退税工作的衔接。充分利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电子信息和海关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信息加强出口退税申报、审核及评估工作。加强出口退税预警分析,严密防范、严厉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
(二十四)加强个体和集贸市场税收管理。认真落实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等管理办法,提高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透明度。推进个体大户建账工作,逐步加大查账征收比例。完善集贸市场分类管理办法,强化分析评估,提高集贸市场税收管理水平。
(二十五)强化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按照执法规范、征收率高、成本降低、社会满意的要求,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考核体系。
(二十六)推进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工作。深化与司法、公安、工商、金融、海关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形成工作制度,依法推进综合治税和协税护税。
(二十七)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管工作。研究制定税务机关社会保险费征收管理办法,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征管行为。加大清缴欠费力度,提高征缴率。做好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宣传工作。
四、加强和优化纳税服务,构建和谐的税收征纳关系
(二十八)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认真落实纳税人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管理办法,大力清理、简并要求纳税人报送的各种报表资料,避免重复报送。各地国税局、地税局要进一步做好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联合开展税法宣传、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以及税务检查协调等方面工作。合理简化办税程序,推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涉税事项“一站式”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实行多种申报和缴款方式,推进税库银联网,方便纳税人办税。
(二十九)强化纳税咨询辅导。开展纳税咨询服务,帮助纳税人掌握税法知识,熟悉办税程序。加强纳税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办税厅服务功能,推进税务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12366热线服务,充分发挥其在税法宣传、咨询辅导、办税服务、政务公开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首问责任制。
(三十)加强纳税服务制度建设。贯彻落实《纳税服务工作规范(试行)》。建立纳税服务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开展对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情况的检查,进一步完善评定程序和方式,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
(三十一)加强注册税务师行业管理。继续贯彻落实注册税务师管理办法、“十一五”时期中国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抓好制度建设,落实涉税鉴证业务准则,逐步建立执业标准体系。做好注册税务师执业资格考试工作。强化行业行政监管,规范执业行为,促进注册税务师行业健康发展。
五、实施金税工程三期规划,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十二)加强基础性项目建设。抓紧制定相关标准,开展对已制定标准的验证工作,完善标准体系。根据数据两级处理的要求,加强两级应用平台建设。完成南海数据处理中心办公设施建设,研制税务总局灾备系统方案,做好部分省市征管软件数据备份试点工作。加快各省国税局、地税局到税务总局以及南海数据处理中心的网络建设。各地要结合推行数据省级集中工作,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拓展、升级,搞好省以下网络建设。充分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防止重复建设。
(三十三)推进应用系统建设。根据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要求,对综合征管软件进行整合、优化、完善、升级。加快征收管理系统业务需求的修订工作,加快信息系统软件设计、开发、推广应用等工作。各省地税局要做好税务总局推荐综合征管软件的使用工作,防止重复开发软件。研究开发税收分析应用系统。全面推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发票税控系统。全面推行车辆购置税征收管理系统。开展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等工作,做好纳税人端的技术支持服务工作。研究开发新的出口退税审核软件。抓紧搞好税务综合办公信息系统试点,适时全面推行。组织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工作。加快为纳税人服务系统建设,在全国运行统一模式的12366纳税服务热线。加强安全体系建设,完善技术方案,加快建设税务证书认证系统和权限管理系统,落实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责任制,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加快运行维护体系建设,实现税务总局技术支持中心与11个技术支持分中心互联互通,做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搞好业务支持中心建设,规范工作流程。
(三十四)加强数据管理应用。认真贯彻税务总局关于加强数据管理的各项部署,严格落实数据采集、录入、审核、传输、储存、清理、发布等方面工作要求。建立规范完整的数据指标体系,制定税收数据标准,统一规范税收指标体系。规范数据采集,严格校验审核,确保数据真实,依托“一户式”储存管理,做到信息共享,自动生成,一次采集,多方使用。提高数据的传输能力和速度,保证基层税务机关能够快捷地查询和使用相关数据。各省地税局要加快建立包括房产、土地、车船、个人收入等信息的税源数据库,为开展数据分析利用、加强税收征管奠定坚实基础。切实加强数据利用工作。利用数据搞好税收经济分析,并建立数据定期发布制度,指导基层开展纳税评估和税源管理,基层要利用各方面数据搞好税收管理与服务工作。
六、规范内部行政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十五)搞好政务事务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健全岗责体系,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内部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加强公文处理,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控制会议数量,提高会议效率,统筹运用视频系统召开会议。实行督查考评及通报制度,促进工作落实。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答复工作。落实税务总局税收专题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积极实施税收科研精品战略。强化外事管理,严格执行外事规定,搞好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十六)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管理,抓好预算执行。扩大定员定额试点,稳步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加强对金税工程三期建设资金的管理,完善项目立项、审批、调整、支付审核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支出管理,落实基本支出经费保障线制度,并对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跟踪核查,确保经费向中西部、基层和征管倾斜。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将授权支付范围扩大到全部预算单位。完善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加强项目跟踪管理。加强资产管理,做好资产清查和资产配置标准、费用定额的核定工作。按计划开展税务制服更换工作。推行财务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财务监督。强化内部审计工作,抓好有关问题的整改。
(三十七)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推进税务系统政府采购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和监督制约体系建设。坚持依法采购,规范采购实施计划编制,加大集中采购目录的执行力度,拓展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强化采购方式的报批报备工作。合理确定协议供货、跟标采购范围,方便基层采购,节省资金,提高效率。搞好国税系统电子化政府采购试点。
(三十八)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健全信访机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抓早抓小,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下大力气解决初信初访问题,避免产生越级访、重复访以及集体访。坚持依法办事、有情操作,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协调配合,促进群众的合理诉求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七、全面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干部素质能力
(三十九)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把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江泽民文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思想武装干部头脑,指导实际工作。加强领导班子组织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各级领导班子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团结协调,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提高执政能力。探索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职务任期制,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管理体制。(四十)加强巡视工作。进一步完善巡视工作暂行规定、巡视工作规程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3+X”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工作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突出巡视重点对象和内容,认真开展国税系统第二轮巡视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总局、省局两级联动机制,指导各地开展巡视工作。
(四十一)深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坚持凡进必考,做好公务员招录工作。全面完成公务员登记、职务级别认定、工资套改等工作。规范津贴补贴发放,进一步理顺公务员管理机制和薪酬分配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制定和落实干部交流、挂职锻炼、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办法,完善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实绩考核指标体系。稳步实施以岗位聘任制为重点的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四十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才兴税战略,构建大规模、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贯彻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落实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培训任务。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殊需要结合起来,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轮训。继续抓好以“六员”为重点的干部培训,加大企业财务会计等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税收征管一线干部的岗位技能。继续做好智力援西培训项目。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提倡在岗自学,培养税收业务能手,形成适应税收工作需要的业务骨干队伍。加强各类人才库建设,集聚、使用好各方面人才。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营造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培训保障水平。年中召开全国税务系统教育培训工作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四十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弘扬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以爱岗敬业、公正执法、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税务干部职业道德规范,发扬协调配合、相互帮助、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树立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广泛深入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与和谐环境建设活动,突出思想教育内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人人知荣辱、讲正气、比贡献、增团结、促和谐的新风尚。加强人文关怀,促进干部心理和谐,引导干部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执行力,做到恪尽职守,忠实履行职责。
(四十四)搞好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建立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党组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深入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工作、促进和谐的作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党员评议、支部书记讲党课和领导干部过双重组织生活等制度。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建立健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工作。
(四十五)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继续落实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意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构建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加强党纪法纪学习教育,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和思想道德修养,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税务干部廉洁从政制度,落实税务人员廉洁自律若干规定,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两权”监督制约。严格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和经济工作纪律,大力治理商业贿赂,积极配合查办渎职犯罪专项工作,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案件。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吃拿卡要报”等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抓住关键部位和环节,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精神。认真贯彻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肃接待纪律,减少经费支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自觉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八、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狠抓工作落实
(四十六)转变职能。大力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深化税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管理高效、服务优良、公正廉洁的税收行政管理体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
(四十七)推进依法行政。落实行政许可法,深化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税务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确保正确实施各项税务行政许可。抓好对非许可审批项目的管理,进一步依法简化审批手续。继续清理审批项目,尽可能减少审批。加强对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的后续管理,坚决杜绝变相审批行为。加快推进网上审批,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审批项目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
(四十八)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丰富公开内容,完善公开形式,规范公开程序。税务机关办理行政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把涉及纳税人和干部职工切身利益、普遍关注的热点和影响执法公正的关键点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保证各项行政权力的运行始终处于公开、透明的良性循环中,落实干部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规范税务行政决策程序,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和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强化行政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将权力运行的每一个部位、每一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
(四十九)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加强征收、管理、稽查等环节之间、综合管理部门与专业管理部门之间、上下级以及国税局、地税局之间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管理方式,规范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增强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增强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精简文件,简并要求下级税务机关报送的报表、资料,切实减轻基层的负担。及时研究回复下级提交的请示事项。落实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切实强化对基层工作的领导,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五十)狠抓工作落实。结合工作实际,把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工作环节、岗位和人员。对布置的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抓出成效。广大税务干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立足本职,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按照权责统一、依法有序、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的原则,探索建立行政问责制度,对履行职责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按照奖优、治庸、罚劣的原则,探索开展绩效评估,规范工作标准,量化工作要求,严格奖惩兑现,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和激励约束作用。
2007年税收工作任务光荣而艰巨。各级税务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推进税收事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浅议如何加强督察工作全面推进执法监督
浅议如何加强督察工作全面推进执法监督
[摘要]《公安机关督察条例》明确规定,督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执法监督。公安边防督察部门要通过找准督察工作与执法监督的切入点,从人员素质、制度理念、操作应用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对执法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全面推动执法监督建设。
[关键词]督察工作;执法督察 ;执法监督
执法监督是执法规范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环节,如何发挥公安边防督察工作的最大功效,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建设,是当前摆在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边防督察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当正视执法监督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督察监督优势,从人员素质、制度理念、操作应用上入手,切实加强对执法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才能更好地推动执法监督建设。
一、当前督察工作在推进执法监督上,还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执法监督建设,特别是公安部将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升为“三项建设”中基础性、关键性、全局性的战略任务以来,执法监督工作更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督察工作作为加强执法监督环节的重要手段,由于体制制度不够健全、执法者素质参差不齐、执法监督硬性设施无法跟上等原因,导致督察工作在推进执法监督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责交叉,导致监督权责不明确。目前,督察部门的执法监督主要是依据《人民警察法》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的规定而实施的;而法 1
制部门的监督主要是依据公安部《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二者的交叉授权,造成了执法监督职责由两个部门行使,导致权责不明,无形之中存在互相推诿的可能。二是认识偏差,导致被监督人不配合。由于历史体制等原因,一些人片面认为督察部门只是负责部队日常管理的督察,督察人员是专门“挑刺找茬”的,而且执法办案工作是业务工作,是纯“技术活”,应由上级法制部门来监督指导,让督察人员监督执法工作有“外行指导内行”之嫌。所以造成被督察人情绪不满或产生不配合的心态。三是方式不活,导致监督整改不到位。目前的执法监督过于依赖上级的审核把关、执法检查、复议复核等方式,而事前、事中的监督效果不佳,科技监督意识不强,大多只满足于现场监督、案卷监督、静态监督。而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问题,经常是纠正的多、追究的少,批评的多、处理的少,导致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不到位,执法监督的威慑力不足。同时,督察部门的事前、事中监督和法制部门的事后执法监督有时相互脱节,不能全面把握执法动态,导致执法整改不及时、不到位。
二、执法监督是督察部门的法定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公安机关建立督察制度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执行法律、法规、遵守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四条规定:督察对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立案、侦查、调查、处罚和强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对治安、交通、户政、出入镜等公安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现场督察。这些
法律规定说明在公安机关内部,对民警执法情况进行监督的部门是警务督察部门。尤其是目前,督察工作必须牢牢抓住执法监督这个核心,强化对执法活动的现场督察,是督察部门的主攻方向和重要任务。因此督察机构必须始终抓住这条主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执法监督,是法律、法规对警务督察机构的授权,是法律赋予督察人员的神圣职责。
三、如何加强督察工作全面推进执法监督
全面提升执法监督工作,必须紧紧抓住关键执法环节,在人员素质、制度理念、实际操作应用等方面入手,深入执法一线,加大督察力度,拓展督察范围,不断推进公安边防部队执法监督建设。具体要把好“三道关”:
(一)把好人员素质关,努力打造过硬的执法监督队伍。《公安机关督察条例》赋予了督察机构非常大的权力,甚至能够通过下发《公安督察决定书》的方式来纠正下级错误办案或违法使用刑事、行政强制措施行为。这就需要我们的督察人员要有很强的执法业务素质和指导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发现基层单位在执法办案中的各种过错。特别是当前,执法办案很多都通过网络办理,督察人员要主动掌握了解网上办案的相关业务。如果督察人员执法业务不精、法律条款不熟,势必不能发现问题,执法督察就不能起到相应效果。所以,“打铁先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加强督察人员的各种素质特别是执法办案的能力水平,才能在执法监督中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把好制度理念关,形成上下顺畅的执法监督模式。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督察”的理念,要让全体官兵认识到,督察工作是对当前部队各项工作任务执行落实情况的实时监督检查。特别要让基层一线的执法人员改变以往的片面认识,要引导他们以一种敞开心扉、欢迎监督的心态,接受上级督察部门对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同时,要进一步协调法制部门,共同配合、互相兼顾,建立一种共同对基层执法办案工作的监督制度,切实从制度上、理念上理顺各种关系,努力形成一条上下畅通的执法监督新模式。
(三)把好操作应用关,实现和谐稳定的执法监督效果。要提高督察人员在实际操作环节上的应用水平,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围绕重点环节。要认真分析执法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接处警、检查、盘查、抓捕、立案、强制措施、涉案财物、审查、处罚、移送等主要程序和环节,进行认真检查监督。二要围绕重点场所。主要围绕办案场所设置和看管工作、讯问工作、强制措施和警械的适用以及监管场所管理是否规范进行明查暗访。要对候问室、审讯室等限制人身自由的场所要进行逐一检查,并查看询问室、讯问室等办案场所是否符合一般不得设置在二楼以上的规定。同时还要检查各执法场所的监控设备是否投入使用、状况是否良好。三要围绕重点人员。包括正在被羁押、看管的人员有无因受伤、患病等存在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的人员;值班看管警力是否到位及履行职责情况。是否存在协勤人员参与执法的问题;是否落实了被执法对象由民警
看管的要求;是否存在刑讯逼供或体罚、打骂、虐待被执法对象的现象,确保执法安全。四要围绕重点问题。要紧紧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突出问题和户籍窗口问题,将直接面对广大群众的窗口建设和一线官兵的执法执勤活动纳入常态化督察范围,及时发现和查纠一些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通过督察工作,及时纠正执法偏差、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大执法问题的发生,实现辖区和部队的双和谐、双稳定。
第四篇:加强税收执法监督
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的实践与
思考
摘要:随着征管改革的深入推进,税收执法监督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岗责体系有待完善、过程监控需要进一步深入、制度落实还存在问题、监督能力有待提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岗责体系、实施过程控制、强化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入手,全方位加强执法监督,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规范税收执法是国税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一环,加强执法监督是规范税收执法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如何对税收执法权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税收执法监督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执法监督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由于征管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尚待健全,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原因,税收执法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岗责体系有待完善。根据相关法律要求,税收管理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收定额管理、减免税、发票管理、税收票证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应当独立运作,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但由于基层分局人手不足,还存在一人多岗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对权力的监督制衡。有的虽然岗位设置健全,但各自的职责还不明晰,导致监督实施和责任追究的对象不清。
(二)过程监控需要进一步深入。目前,税收执法工作多是在封闭的状态中运行,监督工作还没有深入到税收执法权运行的全过程。通过目标管理考核、集中执法检查、日常执法督察等内部监督手段,难以发现违法的细节问题。同时,现行外部监督工作往往以召开行风监察员会议听取意见、发放调查问卷、实施集中效能监察等形式为主,监察员大多由各单位自行指定或聘请,监督主体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很难实质性介入税收执法过程,难以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三)制度落实还存在问题。一是政出多门,制度执行难。各职能单位从工作需要出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各单位制定的制度措施,存在交叉重叠和相互矛盾的现象。二是制度不够规范,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执法监督的规定、制度较多较全,但由于这些制度是陆续出台的,加上侧重点不同,造成与形势的发展不相适应,制度与制度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三是还存在制度落实不够,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四)监督能力有待提高。受“老好人”等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认为执法监督是跟别人过不去,因而工作缩手缩脚,不敢抓,不愿管,导致执法监督难以到位。另外,部分监督人员执法业务水平不高,也导致执法监督难以深入。同时,在责任追究方面失之于宽,发现问题不按追究办法处理,而是以口头批评、警告、诫免等形式为主,未触及个人的切身利益,致使监督力度打了折扣。
二、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方面的主要做法
针对以上问题,从完善岗责体系、实施过程控制、强化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入手,全方位加强执法监督,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依法行政。
(一)完善岗责体系,实现权力制衡。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科学的业务重组,按照互不交叉的原则,细化岗位职能,明确工作责任,做到专业分工,职责到人,实现各执法岗位职能和责任的对等统一。明确执法监督的对象,保证监督工作有的放矢,把责任追究的“板子”打到具体的责任人身上。同时,按照征管改革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彻底分解权力,实现一岗多人,解决好一人多岗的问题,逐步探索实行团队化作业模式,建立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岗位制约机制。
(二)实施过程控制,完善内部监督。秉持“过程控制”理念,建立起“全员参与,过程控制,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各岗位人员对照执法标准自行检查,并对上一环节的执法情况进行监督验证,加强流转控制;各单位对内部岗位执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内部控制;把执法监督纳入目标管理考核,由考核委员会对重点执法环节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从而实现各岗位之间的小循环、各单位内部的中循环、全局的大循环。各个层面的循环都按照过程控制、预防为主的原则运行,对发现的执法不规范事项进行专项报告,分析产生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由考核委员会进行跟踪验证,及时评价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同时,各个层面循环分析可能发生的不规范事项,及时召开监督评审会,强化预防措施,全面评估其适宜性和有效性。三层循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建立起贯穿执法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时纠正和定时预防体系。
(三)强化目标考核,促进落实执行。一是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依托各应用系统,梳理执法环节,细化考核指标,设计自动考核指标和人工考核指标,引进权重比较方法,保证考核评价指标具有可比性。同时,对单项考核指标设定分值上限,防止出现单项指标分值悬殊的现象,避免“多做多错”的考核弊病。二是创新考核方式。采取日常检查和年终综合评价的方式,通过检查基础台帐、抽查执法案卷、群众测评、问卷调查、网上评议、政风行风评议等方式,综合考查各单位及其执法人员的履职情况。三是增强考核的激励性。将考核结果与物质奖励、评先树优、岗位轮换、职务晋升等挂起钩来,加大利益关联度,让考核结果好的干部不仅经济上得实惠、政治上得荣誉,而且岗位上得重用,切实让考核成为评价干部实绩、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尺”。
(四)严格责任追究,加大监督力度。在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纪检监察和执法监督人员素质的基础上,将责任追究作为强化执法监督的重要保障措施,严格执行规定,狠抓责任落实。以岗责体系为基础,结合目标管理考核标准,以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为依据,进一步细化过错责任行为及处罚标准,减少责任追究过程中的操作弹性,确保追究结果公平、公正。在责任追究中,注意掌握政策界限,做到严有据、宽有限,既进行经济惩戒,又依法实施行政处理和行政处分,增强税收执法责任追究的刚性。
三、进一步完善税收执法监督工作的思考
(一)完善制衡机制。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和专业化,建立健全税收管理的制衡机制,形成征、管、查各环节相互分离、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格局。征收部门主要受理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等事宜,并向管理部门、稽查部门传递纳税信息;管理部门主要对纳税人进行日常管理和审核检查,掌握税源变化和纳税情况,提供稽查建议;稽查部门主要对传递过来的稽查信息以及上级下达的稽查任务,实施日常稽查、专项稽查、专案稽查。各环节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相互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的制衡链条,发现问题都向监察部门传递信息,由监察部门及时跟进处理,从根本上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二)把握关键环节。一是税款征收方面,主要监督“双定”户的定期定额是否恰当、合理,未按期纳税是否加收滞纳金,实施处罚的手续是否完备,是否存在漏征漏管现象,对欠税户的管理是否符合规定。二是减免税方面,主要监督减免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被减免税款是否符合税法确定的税收减免条件,是否存在借减免税之机违法乱纪,侵占企业利益的行为,减免的税款是否按规定纳入跟踪管理。三是税收检查方面,主要监督检查程序是否合法,检查结果所依据的税收法律、法规、政策是否准确,有无借税务检查之机违法乱纪,是否存在滥用自由裁量权、擅自减免、擅自放行等违法行为。四是税务处罚方面。主要是监督处罚程序是否合法,适用的法律法规是否准确。五是其他如税务登记办理、漏征漏管清理、税收保全措施、税收强制执行等方面,监督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三)创新监督方式。一是强化网络控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电子监控管理体系,以信息化手段管理税收,减少人为因素影响,所有数据一律实行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和集中处理,进行实时分析监控。对税收执法整个过程的监控、考核和过错责任追究,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二是实施网上亮权。在网站设立公开办税专栏,公开办税流程、处罚情况、减免税等执法信息。建设“网上服务大厅”,为纳税人网上查询、网上办税提供公共服务平台。开设办税信息公开意见箱,及时收集公众对办税信息公开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实行网上审批。各级地方政府都搭建了行政审批网络平台,在政府网络平台上嵌入“国税行政审批”模块,逐步将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最高开票限额许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减免税审批、纳税人延期缴纳税款审批、出口货物退(免)税认定、税务登记证办理、车辆购置税办理等事项纳入政府网上公开审批办理,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
(四)积极借助外力。重点是接受人大、法制、审计、纪检、检察等部门的监督。一是定期研讨交流,与这些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通报会,交流情况,互通信息,增进了解,促进工作。二是联合组织检查。邀请有关部门组成巡视检查组,对基层税收执法和税容风纪情况进行巡视检查,查找不足,改进工作,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加强协调配合。与检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落实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举办预防职务犯罪法制专题讲座,建立预警机制;加强与新闻单位的联系,对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曝光。把接受纳税人监督设计在执法的必定程序之中,不断增强税收执法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形成多视角、宽渠道的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第五篇: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的思考
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的思考
河南省国家税务局总会计师 王建平
税收执法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税务机关内部的执法监督部门,其职能是对税收执法全过程进行监控,防止与及时纠正执法过错与偏差,避免执法风险,规范税收执法。当前,加强税收执法监督,应关注和思考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牢固树立法治的理念
税务机关从事法制管理的人员是税务机构内部的执法监督者。税务人员的素质尤其是从事执法监督的法规部门的人员素质,直接决定税务系统依法行政的水平。广大税务人员尤其是税收执法监督人员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对于税务机关做好税收执法工作,真正实现依法行政是至关重要的。树立法治理念,对税务机关的法制监督部门与从事法制监督的人员提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将依法行政作为衡量税务机关税收执法质量的标准。树立法治的理念要求人们要以法治的精神来开展税收执法活动,要以法治的要求来考察评价税收执法活动。衡量与评价税务机关税收执法质量的根本标准只有一个,这就是依法行政。即从过程到结果,从实体到程序,税务机关做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在当前的税收执法工作中要坚决避免为完成税收计划而违背税收法律,重视实体,轻视程序,单纯的考虑税务机关管理需要而随意赋予纳税人的义务和增加纳税人的负担等现象的发生。
二是把依法行政的要求贯穿税收执法监督的全过程。一方面,监督要依法。从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到对重大税务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从执法检查到执法责任制的推行,税收执法监督始终要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真正实现依法监督;另一方面,对执法监督中发现的税收执法违法行为与执法过错要及时纠正,对可能发生的税收执法违法行为与执法
过错要及时预警,最大限度防范和避免执法违法行为与执法过错的出现,确保税收执法的公平正义。
三是在执法监督中切实关注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公共财政理论、人民主权理论充分说明了税收法律关系本质上的平等性,国家与纳税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纳税人的权利应该得到切实的保障。税务机关的法制监督部门在执法监督过程中既要维护国家的利益,支持基层税务机关查处偷逃骗税的税收执法行为,又要注意培养纳税人的纳税人意识,依照法定渠道受理纳税人的诉求,坚决纠正违法行政行为和明显不当的税收行政行为,避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在处理纳税人的税收行政复议申请时,不是简单地作出受理与不受理的决定,而是要主动告知并帮助纳税人寻求有效的救济途径。
四是加强对法制工作人员的法学理论与法律实务的培训,培养和确立依法行政的思维方式。法学理论的熏陶能确立和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法律实务的学习与训练能逐步形成人的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因此,各级税务机关要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强化对法制工作人员诸于法理学、经济法学、行政法学等法学基础理论与具体法律法规实务培训。
二、把握关键环节加强执法监督
税收执法监督一定要把握关键的环节,重点的领域,这是实施有效监控的根本途径。从当前税收执法监督的现状看,我们要注意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的环节:
一是重视源头防范,把好规范性文件的审核关。税务机关的抽象行政行为对于行政相对人--纳税人权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防止税务机关及其它国家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规章,侵犯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这是从源头上防范执法过错的必要措施。对规范性文件的审核把关,要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第一,对所在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第二,对地方政府及其机构制定的涉税规范性文件就税收问题进行的审核把关;第三,对下级税务机关制定且上报备查备案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实行审查。对所在机关制定的规范性
文件的审核是监督的重点。其中主要审查所制定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并符合相应的权限与制定的程序,是否就有关重大问题征求相关方面的意见。当前有一个突出的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对一些税收管理的难点与薄弱环节,各级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强化管理,但很容易出现单纯考虑税务机关强化管理的需要而忽视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和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的倾向,如若把关不严,就可能导致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文件出台。河南省国税局今年年初为加强农产品收购、货物运输发票、废旧物资收购等薄弱环节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办法,办法在制定过程中注意反复征求纳税人与基层税务部门的意见,法规部门多次参与讨论研究,并会签把关。由于有过程的监控与环节的把关,确保了这些规范性文件的质量。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把好重大税务案件和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关。对查补税额较大、性质严重、争议程度与影响较大的案件,以及纳税人申请复议的案件的处理影响税收执法的质量,也是社会和纳税人至为关注的问题。因此税务机关对于这些案件的审理要十分的慎重。法规部门作为税务机关的内部执法监督部门,要特别关注重大税务案件的初审。要做到全面了解案情,对税务机关的执法主体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适用法律是否正确、程序是否合法、拟处理意见是否适当等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认真审查。对税收行政复议案件还要充分研究纳税人的意见。在案件审理委员会开会审理之前,应注意征求相关税收业务部门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向重大案件审理委员会或税务行政复议委员会提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建议。为了确保整个税务案件处理的质量,应严格执行按重大税务案件标准审理的案件达到上年案发数的10%的规定。目前一些基层单位达不到这个要求,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三是注重监督实效,把好税收执法检查与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发现问题的纠正关。实践证明,开展税收执法检查与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能够及时发现税收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但实施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为了纠正税收违法行为和执法过错进而预防税收违法行为和执法过错。因此,对于税收执法检查与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不能满足于下发通报,而是在对
一些带普遍性的问题通报所在系统,要求各地举一反三予以纠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针对发现的问题分单位下发执法建议书,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并形成相应的反馈机制,基层税务机关要按照要求将整改情况报告上级税务机关。各级税务机关要通过对执法检查中的纠正情况进行回头看的形式来把好执法检查的纠正关。近年来,河南省国税局注意把对上执法检查的纠正情况的监督作为执法检查的重要内容,确保了问题的有效纠正。
四是发挥税政综合管理的职能作用,把好政策执行的反馈关。对税收法律法规与税收政策是否全面准确地落到实处,法规部门要牵头搞好跟踪管理,进行全过程监督。尤其是一些新的综合性税收政策的出台,法规部门要与相关税政管理部门抓好检查督促。与此同时,建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掌握税收政策执行的情况,并对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排除政策执行的障碍,并对完善税收政策提出相应的意见。
五是通过对各类执法信息的综合分析,把好执法监督的综合治理关。政策法规部门要注意收集税收执法与执法监督过程中的各类执法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注意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一些带普遍性的税收违法行为与执法过错要及时总结,分析成因,研究对策。并将相关案例编辑成册,供执法人员参阅。河南省国税局把近年来在税收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中发现的执法过错进行总结分析,编辑成典型案例作为税收执法人员学习的辅导资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对执法监督中反映出来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还要注意向税政管理部门提出加强管理、规范执法的执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