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扶贫办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情况总结(2010年)
独山县扶贫办工作机制创新开展情况
总结
独山县地处贵州最南端,是贵州省和大西南进入两广的重要通道,全县国土面积24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2万亩,辖18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原为250个行政村),9个居委会。2009年末总人口34.5万(其中农业人口29.6万),农民人均纯收入3086元。全县有贫困乡镇10个,贫困村123个,是贵州省50个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县委、政府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州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解决“三基本”和突出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三项工作重点,经过努力,各项扶贫开发取得了新的成就。现就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科学推进。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分析研究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政策,完善规划,督查指导,落实奖惩。县扶贫办充分发挥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完善了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和《独山县扶贫开发“十一五”规划》,提出了贫困村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分期建设,梯次推进。
2、强化服务指导,落实工作责任。全面推行扶贫工作责任制,将每一项重点工作细化到全体职工,提要求、定任务,定时限,逐人落实工作责任,帮助乡镇制定发展规划,筹措建设资金,组织培训农民,指导发展产业,监督项目进 1
度和质量,为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宣传、报道扶贫开发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新经验,向县委、县政府和省、州扶贫办提供有关调研报告等信息材料,促进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全面发展。
3、强化督促检查,提高工作水平。坚持把项目管理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来抓,对有关乡(镇)和项目村工作进展情况,坚持月调度、季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推行扶贫项目公示制度,把项目规划和项目进展、资金使用等情况作为政务、村务公开的主要内容,采取制作公示牌、张榜公布、会议通报、网上公示、印发资料等形式,定期向群众公开。积极推行项目预决算制度、招投标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对工程类和到户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各项补助资金专款专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4、强化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以创建学习、创新机关为目标,建立健全了工作、学习、机关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开展了“学政策、学理论、学法律、学业务”,“树立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促发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等主题实践活动,积极鼓励职工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自学。坚持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干部,在服务群众中转变职能,深入基层,实地踏看,研究工作,推进发展。通过持之以恒地抓学习、抓作风,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明显增强,工作成效和整体形象得到明显提升。
二、主要做法
1、坚持抓点示范,走典型带动、区域推进的路子。按照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以产业化扶贫、“集团帮扶”整乡推进为重点,抓点示范,联片突破,带动整乡推进,建成了甲定乡、翁台乡、打羊乡茶叶生产,打羊乡奶牛养殖、肉鹅养殖,以上司镇为主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山羊养殖,基长镇商品蔬菜产业化扶贫基地建设种植等区域开发的扶贫产业带。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2、坚持产业开发,走良性发展的路子。从贫困乡村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出发,注重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在蔬菜、茶叶、畜牧大乡和重点村大力发展有机蔬菜、有机茶叶和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独山“两牛-猪-羊”等循生产展模式,产业关联度有了较大提高,实现了经、菜、畜良性发展。
3、是坚持项目支撑,走整合资源、社会帮扶的路子。坚持项目为纲,以项目支撑扶贫开发,以项目带动贫困乡村发展。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和“项目优先向贫困村安排,资金优先向贫困村倾斜”的要求,以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为主体,采取项目补助、财政贴息、社会帮扶等形式,多方整合发改、交通、水利、农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集中力量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为扶贫开发提供了资金保障。
4、是坚持科技先导,走提升素质、人才开发的路子。充分利用县委党校、县农广校、县职教中心、县科协等培训机构,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举办蔬菜、茶叶种植、仔猪育肥、母猪养殖、山羊养殖、劳务输出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280多期,培训贫困乡村干部群众3万多人(次),并积极组织项目乡村干部赴先进地区学习特色产业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发展意识、市场意识、科技意识明显增强。
三、几点体会
1、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大力培育特色产业。近年来,充分发挥贫困乡村的资源优质和区域优势,通过项目扶持,贫困村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农民收入显著增加,贫困群众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扶贫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和谐发展。
2、以关注民本民生为关键,积极改善基础条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加快贫困乡村脱贫致富的前提和基础,从解决农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问题入手,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树立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良好形象。
3、以充分发动群众为根本,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始终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扶贫开发政策,并研究制定了主导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的激励政策,依靠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广泛调动群众热情,把项目建设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和管理权交给群众,依靠群众力量推进扶贫开发。采取项目补贴、以奖代补、减免费用等方式重点扶持,激发和调动群众投身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4、以创新机制体制为动力,推动工作有效落实。在项目建设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选择干部群众积极主动、工作有一定基础的乡村优先规划、优先安排,激发了贫困乡村广大群众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干劲和热情。在项目管理中,全面推行了行政问责制、跟踪督查和综合评价考核等长效机制,使一些长期困扰扶贫开发工作的难点焦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总之,我办将按照拓展新思路,探索新机制,采取新办法,不断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的工作要求,总结推广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增强贫困乡村的“造血”功能,严格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努力加大工作力度和整合资金投入力度,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二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指导服务
确保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百色市粮作站
(2005年6月24日)
玉米是百色市的主要粮食作物,全市常年播种面积190万亩左右,占全广西玉米面积的24%左右,是广西玉米主要产区之一。2004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90.0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9.89%,产量39.76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36.69%,平均亩产209.2公斤。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大力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进一步加大力度,着重狠抓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特别是加强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建设。据统计,上半年全市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面积12.22万亩,完成上半年计划任务的122.2%,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全年计划任务的61.1%;全市共建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样板148个片(点),面积3.598万亩,其中在靖西县新圩乡新荣村建立的区、市、县、乡四级联办,连片2000亩的高标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预期目标为年亩产玉米900公斤以上,每亩节支增收120元以上;该示范基地玉米普遍生长发育正常,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增产增收效果显著,示范效果良好,工作成效很大,发挥了巨大的辐射带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主要是抓好以下五个结合:
一、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相结合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切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突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中央、自治区和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百色市农业局党组研究决定,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市农业系统中组织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提出了‚农业局抓大亮点,联系大项目;各科、站抓小亮点,联系小项目;党员联系农村中心示范户‛的要求,并将其列入各单位年终考核内容,制订相应的实施意见和有关考核奖励办法,这极大地提高了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参与实施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大家纷纷结合业务工作的开展,深入乡、村,以实施项目为载体,积极创建各类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样板。市、县农业局和农技推广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开展‚农业项目联创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行动切实抓紧抓好。
二、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一是调‚优‛品种。我们按照建设高标准示范基地的要求,坚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采用优质高产、市场适销、高效增收的玉米品种,提高示范基地良种覆盖率。示范基地主要推广近年来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和市场畅销的‚正大619‛优质高产玉米良种,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引进一些后备品种在示范基地进行试种对比展示,以便进一步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更优良的品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使我市的玉米生产强项更强、优势更优、亮点更亮、效益更好、农民持续增收。
二是调‚强‛产业。即以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来促进优势产业做强做大。实践证明,推广玉米免耕栽培技术,减少了耕地犁耙费用,节本增收效果显著;2004年全市推广面积11.38万亩,平均亩产达358.49公斤,平均每亩节支增收84.17元。可见,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是大幅度减少玉米生产投入、降低成本、提高商品市场竞争能力和效益的有效措施。靖西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而玉米又是该县粮食生产的优势主导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靖西县又是百色市玉米生产第一大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市首位;2004年全县玉米播种面积41.4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0.0%,产量9.87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47.79%,平均亩产238.2公斤。今年,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促进靖西县玉米这一优势产业做强做大的一项重要工作。
三是调‚活‛模式。即调整优化生产模式,为示范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在原来单一的‚玉米—玉米‛种植模式上创新发展‚玉米—玉米+秋种南瓜‛、‚玉米+鸡‛生态种养等新的生产模式,从而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三、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宣传推广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相结合我们始终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向农民群众直观宣传农业先进适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一个展示平台和窗口,着
重狠抓玉米免耕各项综合配套增产增效增收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扩大了示范效果。一是推广玉米‚正大619‛、密本南瓜等优质高产良种。二是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三是推广间套种技术。四是选用优质高效‚农泰‛、农民乐747等除草剂灭除杂草。五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早玉米3月中旬播种,晚玉米7月上旬播种,10月下旬套种南瓜;种植密度玉米‚正大619‛每亩3500株,秋种南瓜每亩600株。六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重施攻苞肥。施肥N:P2O5:K2O=1:0.5:0.8;在大喇叭口期每亩施攻苞肥碳铵25公斤或尿素15公斤。七是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等。
四、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零距离服务‘三农’‛、助农增收相结合各级农业部门都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作为本部门服务‚三农‛、培育农民增收新亮点的重要手段,对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并积极努力为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各项服务工作。
一是市、县农业局都成立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农技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公司等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部门全力抓的良好工作氛围,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优先安排和倾斜照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层层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制,竖立标牌明示,实行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各级
农业部门领导经常到示范基地检查指导,及时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证了示范基地建设各项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
二是广泛宣传,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科技下乡活动、科技赶集活动、有线广播电视、科技宣传栏、网上信息发布、技术咨询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还通过举办培训班、播放技术光碟、技术人员讲课、发放免耕技术资料和组织现场观摩等多种方法培训农户。市粮作站编写了玉米免耕栽培技术要点在百色农业信息网上发布,并打印1500多份分发给各个技术咨询点,农民在购买种子时免费发放,取得了良好的宣传和培训效果,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县农技推广站也从当地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宣传和培训工作。此外,在建设示范基地整个过程中,市、县农技推广部门组织广大农技推广人员自始至终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与农民加强面对面的技术指导,提高示范基地各项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确保技术推广的科技含量高,真正达到高标准、高质量。
三是做好社会化服务工作。各级农技推广部门在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积极做好示范基地建设所需的良种、农药、化肥、农地膜、除草剂等配套农用物资的供应工作,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
五、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免耕技术示范基地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在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工作中,我们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重点扶持农村党员中心示范户,在每个村屯精选确定3-5户党员中心示范户,加强帮扶指导使他们成为推广应用
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排头兵和领头雁,成为依靠科技致富的先进成功典型,提高他们在群众中的威望和地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然后通过他们的典型引路和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带动其他农户。
第三篇: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工作机制,创立工作载体,创建和谐家园
淮阴路居民区党支部 张龙云
新泾镇淮阴路居民区是一个综合性居民住宅区,管辖10个小区,有常住居民1608户,社区党员130人,在职党员200余人。自从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居民区党支部按照区委和镇党委的要求,确定了以“扬党的旗帜、展党员风采、促和谐家园”的争创主题,以“四个结合”为着力点的工作方案和计划。同时,按照争创活动的目标责任,党支部组织动员广大党员签署了党员公开承诺书,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机制,强化队伍战斗力,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创先争优,就是党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居民区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中,积极探索,群策群力,把机制创新作为体现党组织先进性的切入点,以楼组党建工作制、见习主任负责制、党建联合工作制三大机制和大众论坛这一有效载体,促进居民区党建工作的实效、高效、长效。
1.推进楼组党建工作制
党支部以楼组党建为载体,制定了“八个一”的楼组党建工作方案并不断在时间中深化拓展,把开创创先争优活动与楼组党建相结合,推动社区党员在社区大五代中争先锋、做表率、展风采、做贡献,以和谐楼组拖动和谐社区建设。随着都组党建的不断深化,在职和退休党员在社区中亮身份、亮责任、亮特长。今年,居民区党支部向党员发放了102张征询表,邀请党员们自主选择为民服务的项目,共有95名党员选择了18个项目,除长期卧病的老党员之外,党员参与率打到了93%。
2.坚持见习主任负责制
将条线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送上后备干部培养的“快车道”,通过6年来的坚持实践,有效提升居民区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夯实社区干部队伍基础。
3.加强党建联动工作制
党支部长期坚持与社区单位开展党建联建,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问题共解,通过发挥社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各方优势,多次化解了“村改居”小区居民的上访矛盾,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4.创办“大众论坛”
党支部为了深化“一居一特”建设,于2005年探索成立了“大众论坛”。“大众论坛”是淮阴路居民区推进民主自治建设的一个平台,以“大众论坛大家添,人人出力建和谐”为主旨,以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协商对话等形式,邀请社区各类群体共同参与,共商共治小区事务。迄今已举办了十几期论坛,在党支部的引导下,居民区各利益群体通过大众论坛逐渐消除隔阂、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减少了小区不和谐因素,起到了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效果,也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二.搭建平台,激发党员责任感,提升小区和谐程度
随着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新形式下的新要求,居民区党支部不断探索怎样才能通过更好地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群众的心目中树立党的形象。为此,党支部开展了专题会议,邀请了部分社区党员、社区骨干围绕“如何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议题进行交流。党员们积极建议:“作为一名党员,要牢记宗旨意识,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多做一些便民利民的事。同时,也希望党组织在搭建平台,给党员提供一个展示的空间,发挥党员带头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党支部在聆听了党员们的心声后,把为党员搭建平台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着重点,经过认真的探索和研究,从居民的需求和党员的实际出发,先后创立了党员服务站,“心声”调解工作室、“烛光”育苗驿站和“云之鹊”健康辅导站四大工作站,以有效的工作载体
第四篇:创新工作机制
**镇创新工作机制
巩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
一是优化服务窗口设置,拓宽项目绿色通道。进一步完善提高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整合便民服务事项,统一受理,全程代办。同时,开辟和拓宽项目建设联系的绿色通道,设立服务项目建设的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
二是强化高效优质意识,提升群众满意度。在办理相关手续时,严格按照承诺的时限予以办理,做到能一次办成的决不让服务对象跑第二次,能今天办成的事情决不拖到明天。完善全程代办制,做到专人负责、优先办理、特事特办,切实增强服务窗口办事效能。
三是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缩短办理时间,进一步理顺工作程序。全面推行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信息反馈制等,并在政务公开栏等显要位置进行公示。对特殊人群实行专责专办,做到专人负责、跟踪服务,优先办理、特事特办。
第五篇:创新机制总结
平舆县人民法院
2010年工作制度创新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平舆县人民法院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政法工作重点,坚持“从严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强院”工作方针,践行科学发展观,着力抓好四个方面工作,实现审判工作、队伍建设、法院管理、文化建设新发展。
一、扎实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1、依法严惩各类刑事犯罪。全年,共审结刑事案件 164件,判处犯罪分子220人。
2、妥善化解各类民事纠纷。全年,共受理民事案件1567件,审结1479件,审结率为94%。
3、稳妥审理行政案件。加大协调力度,推行“圆桌”审判,全年共受理行政案件93件,审结行政案件93件。
4、全力破解执行难题。全年,执结案件327件,执结标的达466.1万元。
5、扎实开展集中清理涉诉信访积案活动。认真落实院长接待日、天天都是信访日、人人都是接待员制度。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到人、多措并举、处理有力的立体式大信访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判前释明、判后答疑、信访评估、责任倒查、信访值班等制度,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避免信访事件的发生;一年来,接待信访群众1023人次,带案下访62件,解决督办案件39件。
6、全面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纪律作风整顿和省委政法委执法巡视等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三项重点工作,以“公正、廉洁、为民”的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着力提高法官正确适用法律、善做群众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组织开展了办案能手、调解能手竞赛评比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营造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全区工作大局
1、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参与全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延伸审判服务职能,依法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活动,送法进乡村、社区、学校9次,全力提高服务辖区群众的服务水平。
2、积极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月活动。全力在一个月内集中办执结55起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
3、推行规范化管理,创新三项管理制度。以全国法院“制度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推出三项管理制度,作为推动全院整体工作的长效机制,实行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把各项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一以《法官绩效考评办法》强化对审判质量和效率的管理。推行法官绩效考评。实行重奖重罚,充分调动全院法官办案的积极性,全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推动全院整体工作,实现“争三保一”的总目标。二以《案件质量管理办法》实现对各类案件的全面跟踪问效管理。运行案件流程管理网络系统,全面实行微机化管理,规范和提高案件管理水平。三以《调研、宣传、信息工作奖惩办法》加强对综合性工作的管理。明确人人有责、责任到人、重奖重罚。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营造重视宣传、共同参与的大调研、大宣传氛围。唱响司法为民主旋律,占领司法宣传主阵地,确保调研、宣传、信息三项综合性工作进入全市法院第一方阵,推进全院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四以《廉政保证金制度》强化党风建设。廉政保证金实行个人交纳和单位配套相结合的原则。院领导班子成员每人交3000元,中层部门正副职交2000元,其他人员交1000元;院里按人均筹集保证金每人每1000元。以此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
三、全力推进公正廉洁司法,切实提高司法公信力
1、继续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严治警,从廉治院。全面开展廉政风险防范工作,实行干警缴纳廉政保证金制度,在各部门查找廉政风险防范点,强化监督制约,构筑起牢固的廉政风险防线,成为全区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的亮点。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最高法院“五个严禁”和省高院“十条禁令”。
2、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践行司法为民要求。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真心贴近群众,真情化解纠纷,妥善运用法律手段,切实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保障好、实现好,用实际行动提高法院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
四、全力办好为民承诺“十件实事”
1、开展“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活动。截止11月16日,回访案件126件367人,走访群众1000多人次;化解各审判庭筛选出的有信访苗头案件27件。
2、继续扎实开展“调解年”活动。掀起争当“调解能手”、“办案能手”百日竞赛活动。我们秉承“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工作理念,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巡回办案,贴近群众,就地巡回办案化解矛盾纠纷,“假日法庭”办结案件78件;院领导担任审判长巡回审判办结案件28件,各审判庭法官深入乡村、街道、社区、学校、田间地头、群众家中巡回办案209件,巡回审判率达32%。
3、进一步规范社会法庭工作。共受理各类民间纠纷47起,调处42件,调处率达89.4%,社会法庭以其“简便、快捷、不收费、方便群众”的特点,赢得了群众的充分信任和支持。
4、加强“便民服务窗口”建设。实行“一站式”立案,架设快立、快转、快办绿色通道,方便群众诉讼,共立案1904件,法定期限内立案率为100%。
5、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今年确定5月4日、6月1日、8月1日、9月9日、12月29日,为平舆县法院“法院开放日”。真诚邀请各界群众参观法院了解司法。
6、我院庭审活动对公众全面开放,公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可以旁听所有公开审理的案件。
7、加强平舆法院网站建设和升级。对符合上网条件的裁判文书100%的上网公布。
8、严格落实民事诉讼法规定,对符合直接送达条件的,直接送达裁判件,无论公开或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判。
9、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收取诉讼费用,严禁收取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费用,减轻当事人的诉讼负担。
10、加大对生活特别困难案件当事人的救助力度。去年以来,我院累计对121案符合救助条件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36.1万元。我院公开承诺,今后对特别困难的当事人,免除全部诉讼费用,并免费提供来院立案、开庭、听证等诉讼活动期间的食宿费用,全力确保特困当事人打得起、打得赢官司,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