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1:14: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

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工商行政管理市场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从前的实践情况来看,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非法经营行为常常出现,特别是一些经营高危行业和重点行业的石场和网吧。

(二)假冒伪劣商品在市场上依然存在。

(三)执法环境问题突出。一是地方行政干预依然存在。二是执法手段匮乏,强制性行政难于实施。三是执法中当事人不配合如处理案件的强制措施有限,调查取证难。

(四)执法有待提高,部分执法人员素质偏低。在办案执法过程中往往问题不断。一是重罚轻纠。二是重实体、轻程序。三是重证据、轻规范。

(五)法律不健全。行政执法首先要“有法可依”,在执法实践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执法人员越来越感到法律的不完善。包括立法和修改的滞后,法律自身的缺陷,操作性不强,强制手段不力等。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对策

(一)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方式。应依法界定和规范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实行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能分离,实现政府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行政理念。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二)继续强化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法律体系。法律是行政执法机关活动的准绳,也是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的依据,要严格依法行政就必须及时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建立起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

(四)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谋求理解和支持。

(五)将商品质量关口前移工作落实到农村集贸市场。

(六)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夯实依法行政行政基础。

第二篇:浅谈县级文化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定稿)

文化市场监管存在的短板、问题及对策

3月10日局召开“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动员大会后,我稽查队当日召开本科室“查短板、找差距、促整改”工作会议,通过座谈、向文化市场部分企业征求意见,梳理出我稽查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

一、存在问题

(一)文化市场的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文化市场执法队伍力量薄弱。一是人员编制不足。管理部门由于受人员的限制,远远不能适应区域宽、任务重的现实情况。突击式、点对点式的检查很难形成较大的监管态势,且检查的周期长,无法对全部市场实施全面、及时、有效的监督管理;二是综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文化市场的管理手段也须不断的改进提高,故要求监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但目前的状况显然未达到这样的标准;三是文化市场管理专项经费严重不足,市场监管硬件设施的配置未得到保障,如证据采集及保存所需的声、像设备。

(二)对非法出版物的监管困难重重。一是出版物市场相对比较乱。盗版图书和音像制品仍有很大市场。二是游商、地摊屡禁不止,无任何证照的游商、地摊多出现在城乡结合部以及集贸市场等,不仅向路人兜售非法、盗版图书或音像制品,甚至兜售淫秽音像制品,这些游商、地摊一遇到检查便跑,检查一过,又出来兜售,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

(三)歌舞厅无证经营。一些歌舞厅在没有经管理部门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开门营业,这些场所一遇到检查便关门停业,检查一过,则照常营业,跟管理部门“捉迷藏”,严重扰乱了娱乐市场经营秩序。

(四)是多数印刷企业规模小、档次低、管理乱,多以小作坊形式存在,超范围违规印刷行为较多,严重扰乱了印刷业经营秩序。

(五)自身学习方面存在不足。对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和市委精神学习不够,认识不深刻。

二、对策及建议

(一)抓好队伍建设,确保队伍稳定。文化市场的管理具体落实是由文化稽查队伍来完成的。文化稽查队伍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文化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充实稽查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稽查工作制度、从严治队是管理好文化市场的前提和基础。同时要加强稽查队员能力建设强化依法行政培训,网络培训,文化知识培训,创新思维教育培训,不断扩大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水平和质量,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新格局,全面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二)加大打击力度,以管理促繁荣。繁荣是目的,管理是手段,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就根本达不到繁荣的目的。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必须作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和违法必究。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作为已任。对文化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条文,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毫不手软。对违法经营现象要及时觉察,露头就打。在执法过程中,作为区级文化市场的执法人员存在“熟人多、情面关不好过”的问题,这就要求执法人员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已的角色位置,坚决杜绝人情处罚,徇私枉法的现象出现,只有这样,管理才能出效率,管理才能达到促繁荣的目的。

(三)抓好日常监管,增强行业自律。首先,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要加强对文化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执行好量化处罚规则,行政处罚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其次,要加强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法制培训,引导他们守法经营,实行行业自律,并互相监督,维护自身利益,确保市场规范。第三,充分发挥好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的作用。除此以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文化市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复杂的、多方面的,许多问题并不是文化行政部门能独立解决。因此,协调好公安、工商和消防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能形成合力,努力造就一个齐抓共管而又管理有序有良好局面,也是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文化市场主管部门的文化行政部门,要主动协调好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多通报、多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抓好机制建设,注重经费保障。逐渐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本地区文化市场监管工作的考核奖惩机制,强化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配齐适应工作需要的软硬件设施,通过软、硬件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及办事效率。

总之,文化市场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新形势下,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维护文化市场的繁荣稳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更新思维,开宽思路,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办事,才能够开创文化市场管理的新局面。

第三篇: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来,全国工商部门在保护农民利益、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开创了农村市场监管维权工作新局面。尽管红盾护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禁绝,随意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资经营主体监管不到位。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作为国家规定的农资销售主渠道的供销社、农资公司、农技站等部门,由于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在乡镇以下基本没有设立网点,造成多制并举经营的现象普通存在。一是挂靠经营。一些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挂靠、承包为名,在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挂靠费”后,打着供销社或农业植保站的名义,成立“分店、连锁店”经营农资,名为集体、实为个人。二是无证照经营。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少数农村干部或种田大户以服务农民为借口,既不办理《农资经营许可证》,又不办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组织大批农资,直接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赊销。三是超越范围经营。有少数农村副食品店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也经常偷偷从事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挂靠经营、无证照

经营、超越范围经营现象在目前特定的环境下有一定生存土壤,因此给工商部门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少数基层执法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农资经营主体不能完全得到有效规范。

(二)农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由于农资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少数经营者为贪图便宜,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是国家明显禁止生产销信的农资产品,还有一些农资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购销台账流于形式,农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农资广告监管还未引起重视。有些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私自印制虚假农资广告,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任意夸大农资功效、用途,引发农民的购买欲望,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相对农资产品监管,农资广告的监管还未引起基层执法人员的普遍重视,存在一定的漏洞。

(四)农民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许多农民对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运用主要凭经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多,缺乏识别真伪,质量高低的知识,有的甚至道听途说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工商部门的宣传,大量的只是局限在投诉维权上,对相关识别使用专业知识宣传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农民防范能力提高的需要。

(五)管理机制不够顺畅。农资监管涉及面广,主管农资

市场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管理方法,好办的事情抢着管,出现问题相互推,部门间的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各自为政多,联合执法少,重复检查、表面宣传多,深入实际少,阶段性和季节性整治多,持续性和系统性监管少,分散的监管体系、部门利益偏好作祟,致使在基层很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六)监管素质不相适应。农资监管需要执法人员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长期以来,工商部门主要侧重于经营行为和主体资格的监管,而对生产加工,执行检验标准、使用效果、商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严重制约了执法的效能。

二、深化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彻底清查经营主体。近几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多次发文强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关,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因此,工商部门登记窗口要严格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审查登记材料。基层工商所要对涉农市场主体要进行“实地勘验”,充分发挥检验的作用,积极与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配合,核查经营主体资格。对具备经营零售业务的,直接办理营业执照。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或前臵审批证件无(失)效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的要求,认真清理整顿政企不分和乱挂靠 的农资经营主体,从源头上杜绝乱挂靠、无证照、超范围经营现象。

(二)规范经营关,延伸打假维权网络。一是强化“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即加强农资经营户“进货台账”、“销货台账”、“进货发票”、“销售发票”、“产品质量信誉卡”、“承诺书”的建立规范,对农资的来源、仓储、运输、质量状况、购货、销售情况详细记录,建立跟踪档案,通过加强检查督促力度,增加农资商品经销透明度。二是强化农资市场长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维权网络便民服务、发现预警、权益保护三大机制和助手、协调、举报、监督、宣传的五大功能作用,广泛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农村、进市场活动,健全受理投诉,跟踪督办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网络。完善农村消费纠纷维权机制,发挥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三是积极推进农资商品连锁经营。实行由供销社下属的农资公司在城关设立连锁总店,在各乡(镇)、行政村设立连锁店,连锁总店对连锁店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内部管理。工商部门统一核定乡(镇)、村级连锁店名称及经营范围,重点加强农资连锁总店管理。通过推进连锁经营,全面规范农资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农资商品质量。

(三)落实监管关,引进科学监督手段。通过加大资金

投入,不断引进现代的科学监管手段,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能力。一是完善市场巡查手段。因地制宜引进农资质量检测设备,如质量检测车、质量检测仪,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随时对农资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培养。对身处农资市场监管第一线工商执法人员进行农资专业知识培训,聘请专家传授农资商品基本知识,增强对假冒伪劣农资的鉴别能力。三是成立农资专项整治队伍。通过专业执法队伍,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行为力度,严厉查处在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曝光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典型案件。四是建立起一套横向联动机制,加强与农业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建立相互监督,快速反应,案件转办、定期联席等制度,构筑一道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屏障。

(四)完善售后关,建立售前留样备查制度。一是要建立农资经营户“经济户口”和信用档案,对坑农、害农、损农的违法经营者,纳入“黑名单”,实施市场禁入,并公之于众。二是建立农资商品陈列室,实施登记备案制,对每个农资经营户所经营的农资品种(特别是种子、农药)数量来源进行售前登记备案,留样陈列备查,并依托村委会和农产品种植协会,将备案室建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业园区,真正方

便农民及时对比和甄别。三是加强事后监管。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保证金制度,对信誉高、规模大的农资经营户,先行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当农民因为农资质量问题遭受损失时,可从保证金中先行赔付,再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第四篇: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资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国家工商总局部署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以来,全国工商部门在保护农民利益、净化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社会和谐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开创了农村市场监管维权工作新局面。尽管红盾护农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制售假劣农资坑农的现象尚未彻底禁绝,随意侵犯农民合法权益的情况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作为工商部门,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深化红盾护农行动,切实有效地服务好“三农”,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农资市场监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几年工作实践来看,红盾护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依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资经营主体监管不到位。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作为国家规定的农资销售主渠道的供销社、农资公司、农技站等部门,由于受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限制,在乡镇以下基本没有设立网点,造成多制并举经营的现象普通存在。一是挂靠经营。一些本无经营权的个人以挂靠、承包为名,在缴纳一定的“承包费、挂靠费”后,打着供销社或农业植保站的名义,成立“分店、连锁店”经营农资,名为集体、实为个人。二是无证照经营。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农村,少数农村干部或种田大户以服务农民为借口,既不办理《农资经

营许可证》,又不办理《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农资产品经营,有的组织大批农资,直接在田间地头对村民赊销。三是超越范围经营。有少数农村副食品店未取得《农药经营许可证》,也经常偷偷从事农药、化肥等农资经营。挂靠经营、无证照经营、超越范围经营现象在目前特定的环境下有一定生存土壤,因此给工商部门的监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加之少数基层执法人员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农资经营主体不能完全得到有效规范。

(二)农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由于农资质量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使得经营者进货渠道混乱,少数经营者为贪图便宜,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甚至是国家明显禁止生产销信的农资产品,还有一些农资经营者质量意识淡薄,不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农资购销台账流于形式,农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三)农资广告监管还未引起重视。有些经营者为了追求高额利润,私自印制虚假农资广告,对农资产品的质量、服务、功效、适用范围作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还有些任意夸大农资功效、用途,引发农民的购买欲望,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相对农资产品监管,农资广告的监管还未引起基层执法人员的普遍重视,存在一定的漏洞。

(四)农民的防范意识有待提高。许多农民对于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的运用主要凭经验,对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多,缺乏识别真伪,质量高低的知识,有的甚至道听

途说上当受骗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工商部门的宣传,大量的只是局限在投诉维权上,对相关识别使用专业知识宣传力不从心,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满足农民防范能力提高的需要。

(五)管理机制不够顺畅。农资监管涉及面广,主管农资市场有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管理方法,好办的事情抢着管,出现问题相互推,部门间的监管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各自为政多,联合执法少,重复检查、表面宣传多,深入实际少,阶段性和季节性整治多,持续性和系统性监管少,分散的监管体系、部门利益偏好作祟,致使在基层很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六)监管素质不相适应。农资监管需要执法人员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长期以来,工商部门主要侧重于经营行为和主体资格的监管,而对生产加工,执行检验标准、使用效果、商品包装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严重制约了执法的效能。

二、深化农资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严把市场主体准入关,彻底清查经营主体。近几年来,国家工商总局多次发文强调,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严把农资经营主体准入关,认真清理规范农资经营主体资格。因此,工商部门登记窗口要严格把好市场主体准入关,认真审查登记材料。基层工商所要对涉农市场主体要进行“实地勘验”,充分发挥检验的作用,积极与农业等相

关职能部门配合,核查经营主体资格。对具备经营零售业务的,直接办理营业执照。对未取得营业执照或前臵审批证件无(失)效的要坚决予以取缔,同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政企分开的要求,认真清理整顿政企不分和乱挂靠的农资经营主体,从源头上杜绝乱挂靠、无证照、超范围经营现象。

(二)规范经营关,延伸打假维权网络。一是强化“两账两票一卡一书”制度。即加强农资经营户“进货台账”、“销货台账”、“进货发票”、“销售发票”、“产品质量信誉卡”、“承诺书”的建立规范,对农资的来源、仓储、运输、质量状况、购货、销售情况详细记录,建立跟踪档案,通过加强检查督促力度,增加农资商品经销透明度。二是强化农资市场长效的监管机制。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维权网络便民服务、发现预警、权益保护三大机制和助手、协调、举报、监督、宣传的五大功能作用,广泛开展12315申诉举报网络进农村、进市场活动,健全受理投诉,跟踪督办和案件查处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网络。完善农村消费纠纷维权机制,发挥基层工商所的职能作用,及时解决消费纠纷,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到有诉必接、有案必查,查必有果。三是积极推进农资商品连锁经营。实行由供销社下属的农资公司在城关设立连锁总店,在各乡(镇)、行政村设立连锁店,连锁总店对连锁店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内部管理。工商部门统一核定乡

(镇)、村级连锁店名称及经营范围,重点加强农资连锁总店管理。通过推进连锁经营,全面规范农资市场主体行为,确保农资商品质量。

(三)落实监管关,引进科学监督手段。通过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引进现代的科学监管手段,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监管能力。一是完善市场巡查手段。因地制宜引进农资质量检测设备,如质量检测车、质量检测仪,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随时对农资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监控。二是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能力培养。对身处农资市场监管第一线工商执法人员进行农资专业知识培训,聘请专家传授农资商品基本知识,增强对假冒伪劣农资的鉴别能力。三是成立农资专项整治队伍。通过专业执法队伍,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农资制假售假行为力度,严厉查处在产品标签、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曝光一批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典型案件。四是建立起一套横向联动机制,加强与农业质检、公安等部门协作配合,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行动,建立相互监督,快速反应,案件转办、定期联席等制度,构筑一道强有力的质量保障屏障。

(四)完善售后关,建立售前留样备查制度。一是要建立农资经营户“经济户口”和信用档案,对坑农、害农、损农的违法经营者,纳入“黑名单”,实施市场禁入,并公之于

众。二是建立农资商品陈列室,实施登记备案制,对每个农资经营户所经营的农资品种(特别是种子、农药)数量来源进行售前登记备案,留样陈列备查,并依托村委会和农产品种植协会,将备案室建在种植面积较大的农业园区,真正方便农民及时对比和甄别。三是加强事后监管。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试行保证金制度,对信誉高、规模大的农资经营户,先行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当农民因为农资质量问题遭受损失时,可从保证金中先行赔付,再进行调查处理,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

第五篇:浅谈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食品科)

浅谈农村流通领域

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市场质量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近年来,随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城镇食品市场经营秩序有了较大改善,但一些不法商贩利用农村信息闭塞、农民消费水平低、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等弱点,将假冒伪劣食品以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致使农村市场“三无”食品掺杂,商品质量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现本人就如何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当前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经营者素质较低。广大农村食品经营者存在着不懂法、不守法、唯利是图的突出问题,无证照经营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自己凭劳力吃饭,加之山高皇帝远的思想作祟,不愿办理证照,逃避监管。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过期变质食品等问题较为严重。

二是各项制度落实较难。农村食品经营户大多经营规模小,商品品种少,对索证索票认识浮浅,认为索取正规发票会使商品价格升高,成本加大,不愿索票。有的食品经过几级批发,难以索到正规发票。还有的食品经营户文化素质低,不会建立进销货台帐,制约了经营者自律制度的落实,给工商监管执法带来了较大阻力。

三是监管力量严重不足。一个基层工商所往往只有五、六个人,有的甚至更少,除承担市场监管、注册登记、受理消费者投诉等多项监管任务外,还要承担任务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经营党的建设工作。辖区内有两个甚至多个乡镇,几百平方公里的面积,消费者、经营者多达数万甚至更多,存在着地域面积大、监管任务重、执法力量薄弱、执法手段欠缺等具体问题,导致违法经营问题查处难、取缔难,严重制约了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食品市场秩序的根本好转。

二、加强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的对策

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市场监管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难度大,必须最大限度地延伸工商职能,努力形成“经营者自律、工商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监管工作格局,才能更有效地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一)把好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首要前提。对食品生产经营涉及前臵审批的事项,始终要坚持先证后照,对没有前臵许可证的,坚决不予核准登记食品生产经营范围,确保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合法有效。同时、结合每年的年检验照,严格审查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对发现没有前臵许可证或过期失效以及不具备食品经营资格的,要及 时依法取消其食品经营范围,对有关注册事项发生变化的,要依法变更登记。

(二)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传单、召开培训座谈会等各种形式,切实发挥农村“一专三员”在食品监管中的作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经营者明确自己应遵守的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自觉守法经营、规范经营,真正落实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建立进销货台帐、不合格食品下架与召回等各项自律制度。同时,做到分类监管,促进经营户诚信经营,以“经济户口”管理为基础,将食品经营业户纳入信用分类监管系统,依照其信用等级划分为守信业户、警示业户、失信业户和严重失信业户,依法对其实施不同的监管方式,培育一批注重品牌质量、恪守商业信誉的食品经营户作为“食品安全示范店”,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全面提升农村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三)严格行政执法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关键举措。要根据当前流通领域存在的食品质量问题、上市食品质量投诉情况以及季节性消费特点,坚持点面结合,在城乡结合部、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边远乡村等重点地区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按照食品安全属地监管原则,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有重 点、有目的地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于经抽样检测不合格的商品,一律予以查封;对问题严重的商品,不仅要求退出商场、超市,还要责令其退出市场。加强对送货下乡经营者的监管,让批发商自觉认真地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和义务,对于送货车实行备案制度监管,随时抽查其送货情况,从源头上控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入消费市场。同时,加强农村食品质量定期抽检制,逐步扩大快速检测的范围和检测项目,加强与质监、卫生等部门协作,做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四)拓宽举报渠道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深入推进以消协分会、消费者投诉站、12315联络站为主的“一会两站”工作,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监管。要制定规划,对站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让其掌握基本的法律法规知识、调解技巧,将消费纠纷化解在最初阶段。设立消费维权监督站点,聘任消费维权监督员,开展农村消费维权等一系列工作,扩大维权网络,畅通举报渠道,最大限度地拓展“复合型”监管和信息快速传递功能,提高基层工商所防范和应对农村小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能力和水平。同时,可以通过对联络站的宣传和培训,培养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义务宣传员,增强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的观念。

(五)构建长效监管机制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有力保障。要努力建立由政府牵头、工商、多部门联合、群众参与、齐抓共管的长效监管机制。基层工商所应主动、积极向 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客观反映存在的问题,主动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争取政府对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统一领导,建立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切实发挥“一专三员”作用,完善有关工作机制。针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登记许可存在的问题,在地方政府的组织协调下,会同工商、食药、质监、卫生、环保等部门,确定许可登记、监督管理和备案登记等方面的权责,从制度上、措施上、监管上确定指导意见,解决基层工商所对农村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行为许可不了、取缔不能、食品安全隐患突出的不利局面。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解决好各司其职、守土有责的问题。

(六)提高队伍素质是确保农村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和停征 “两费”后,工商部门监管市场的要求越来越高,急需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自身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对干部队伍的培训,配备必要的监管设备,赋予一定的监管手段,来适应新的、更高的监管要求和需要,打造出一支政治上坚定、业务上过硬、作风上扎实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建立一个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食品市场经营秩序,切实维护好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下载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场监管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难点及对策探讨

    《中共中心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

    市场监管案件移送问题分析

    劣质奶粉成婴儿“杀手”、有毒香肠危害群众健康……一段时间以来,此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不断涌现,其根源被追溯出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罚代刑、有罪不纠的问......

    市场监管案件移送问题分析

    劣质奶粉成婴儿“杀手”、有毒香肠危害群众健康……一段时间以来,此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不断涌现,其根源被追溯出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罚代刑、有罪不纠的问......

    市场监管案件移送问题分析(大全)

    劣质奶粉成婴儿“杀手”、有毒香肠危害群众健康……一段时间以来,此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件不断涌现,其根源被追溯出后,一些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不严、以罚代刑、有罪不纠的问......

    浅论我县兽药市场监管措施及对策修

    浅论我县兽药饲料市场监管措施及对策 师宗县兽药饲料监察所 刘绍忠金涛邮编 6557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发生的“......

    浅谈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浅谈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难点及对策探讨 浅谈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难点及对策探讨2007-12-12 15:31:57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浅谈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难点及对策探讨浅谈道路运输市......

    市场监管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检查周期:2009年2月23日-27日。 (2)检查地域:中华大街、南京路、广州路。 (3)检查户数:68户。 (4)检查情况:6户无证经营,5户有违法经营行为,大部分零......

    市场监管

    1处理举报和投诉的处理:举报投诉处理程序:接待、受理登记、初审;调查处理;归档和答复。 处理举报的注意事项:(1)程序上注意事项:来电接待,应保持举报电话畅通,在铃声响3声前接听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