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目的与原则
第一条为保障我市公务用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纪委、省纪委关于公务用车改革的精神,针对公务用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坚决制止各种不正之风和破坏公务用车改革制度的现象,维护公务用车的秩序制定本细则,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细则的适用范围:全市已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党政群机关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及所属人员。
第三条制定本细则的基本原则是:
(一)严格要求,支持保护改革创新;
(二)突出重点,强化领导干部执行公务用车改革纪律;
(三)平等公正,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恰当量纪;
(五)教肓与惩戒相结合,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基础,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为手段,严明纪律,维护车改制度顺利推行。
第二章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及追究办法
第四条已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市直机关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均属违反公务用车纪律的行为:
(一)利用职权向下属单位或管理相对人借用车辆供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二)利用职权将私家车的开支费用拿到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报销的;
(三)利用职权向车辆定点加油、维修、保险单位索要个人好处的;
(四)虚增车辆维修经费开支,弄虚作假到公家报销经费的;
(五)将公车油料转倒给非本单位车辆使用的;
(六)在公务用车改革中,将单位车辆隐瞒、出售、转让给下属单位或他人的;
(七)在公务活动中,因节省交通费用而出现(三次以上)早退、迟到、缺席等现象的;
(八)将公车用于非执勤非接待的人员进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其他非公务活动的;
(九)非公务执勤需要,将公车开至宾馆、酒楼、歌舞厅等消费娱乐场所消费的;
(十)将公车用于驾驶员的家庭成员或其他非执行公务人员乘坐的(除发生人员伤病、自然灾害紧急救助情况除外);
(十一)将公车用于个人办私事或帮助他人办私事的;
(十二)没有办理出车派遣登记手续,擅自动用公用车辆的;
(十三)非因执勤需要,将公车停放于单位固定停车场以外地方(需维修保养将车停放于维修场的除外)的;
(十四)将公车用于接送个人日常上、下班的;
(十五)其他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管理制度《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五条已实行车改的单位和个人,凡发现上述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的,发现1次的,进行诫勉谈话,扣发一个月的个人交通补贴;发现2次,通报批评,扣发2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3次,除扣发全年个人交通补贴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个人及单位领导的党政纪责任。
第三章执行
第六条凡负责驾驶、管理车辆的司机和司机因休(事、病)假不在岗位时单位指定的临时司机,是单位留用执法执勤车管理使用的主要负责人。因违反公务改革用车规定需要追究责任,扣发交通补贴时,按下列规定扣发:
1、司机或临时司机违反规定使用公车,是受其单位领导安排的,在其应扣发的交通补贴中,司机本人与有关领导各负责一半。
2、司机和临时司机违反规定使用公车,需要扣发交通补贴,不属其单位领导安排的,一律由司机或临时司机承担。
第七条因违纪而扣发交通补贴的业务承办工作由市纪委党廉室与财政局负责,党廉室负责调查核实违纪事实,呈报纪委主管领导审批后作出扣发决定,由财政局在违规者所在单位的交通补贴经费中扣发。
第八条为有效防止“补贴照领,公车照坐”的现象发生,实行奖励举报办法。凡举报查实,实施扣发交通补贴的,将扣发的交通补贴全额奖励给举报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另行规定)。
第九条本办法由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篇: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目的与原则
第一条为保障我市公务用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根据中纪委、省纪委关于公务用车改革的精神,针对公务用车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新的情况,坚决制止各种不正之风和破坏公务用车改革制度的现象,维护公务用车的秩序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的适用范围:全市已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党政群机关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参照依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及所属人员。
第三条制定本细则的基本原则是:
(一)严格要求,支持保护改革创新;
(二)突出重点,强化领导干部执行公务用车改革纪律;
(三)平等公正,纪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实事求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恰当量纪;
(五)教肓与惩戒相结合,以加强思想教育为基础,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为手段,严明纪律,维护车改制度顺利推行。
第二章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及追究办法
第四条已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市直机关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均属违反公务用车纪律的行为:
(一)利用职权向下属单位或管理相对人借用车辆供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二)利用职权将私家车的开支费用拿到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报销的;
(三)利用职权向车辆定点加油、维修、保险单位索要个人好处的;
(四)虚增车辆维修经费开支,弄虚作假到公家报销经费的;
(五)将公车油料转倒给非本单位车辆使用的;
(六)在公务用车改革中,将单位车辆隐瞒、出售、转让给下属单位或他人的;
(七)在公务活动中,因节省交通费用而出现(三次以上)早退、迟到、缺席等现象的;
(八)将公车用于非执勤非接待的人员进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其他非公务活动的;
(九)非公务执勤需要,将公车开至宾馆、酒楼、歌舞厅等消费娱乐场所消费的;
(十)将公车用于驾驶员的家庭成员或其他非执行公务人员乘坐的(除发生人员伤病、自然灾害紧急救助情况除外);
(十一)将公车用于个人办私事或帮助他人办私事的;
(十二)没有办理出车派遣登记手续,擅自动用公用车辆的;
(十三)非因执勤需要,将公车停放于单位固定停车场以外地方(需维修保养将车停放于维修场的除外)的;
(十四)将公车用于接送个人日常上、下班的;
(十五)其他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
第五条已实行车改的单位和个人,凡发现上述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的,发现1次的,进行诫勉谈话,扣发一个月的个人交通补贴;发现2次,通报批评,扣发2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3次,除扣发全年个人交通补贴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个人及单位领导的党政纪责任。
第三章执行
第六条凡负责驾驶、管理车辆的司机和司机因休(事、病)假不在岗位时单位指定的临时司机,是单位留用执法执勤车管理使用的主要负责人。因违反公务改革用车规定需要追究责任,扣发交通补贴时,按下列规定扣发:
1、司机或临时司机违反规定使用公车,是受其单位领导安排的,在其应扣发的交通补贴中,司机本人与有关领导各负责一半。
2、司机和临时司机违反规定使用公车,需要扣发交通补贴,不属其单位领导安排的,一律由司机或临时司机承担。
第七条因违纪而扣发交通补贴的业务承办工作由市纪委党廉室与财政局负责,党廉室负责调查核实违纪事实,呈报纪委主管领导审批后作出扣发决定,由财政局在违规者所在单位的交通补贴经费中扣发。
第八条为有效防止“补贴照领,公车照坐”的现象发生,实行奖励举报办法。凡举报查实,实施扣发交通补贴的,将扣发的交通补贴全额奖励给举报人(举报奖励实施办法另行规定)。
第九条本办法由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三篇:市直机关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纪律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20xx年 月起,对市直党政机关单位公务用车进行改革。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秩序,制止公务人员“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现象,严肃处究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信访条例》,结合我市公务用车改革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及追究办法
已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市直机关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均属违反公务用车纪律的行为:
(一)利用职权向下属单位或管理相对人借用车辆供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二)利用职权将私家车的开支费用拿到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报销的;
(三)利用职权向车辆定点加油、维修、保险单位索要个人好处的;
(四)虚增车辆维修经费开支,弄虚作假到公家报销经费的;
(五)将公车油料转倒给非本单位车辆使用的;
(六)在公务用车改革中,将单位车辆隐瞒、出售、转让给下属单位或他人的;
(七)在公务活动中,因节省交通费用而出现(三次以上)早退、迟到、缺席等现象的;
(八)将公车用于非执勤非接待的人员进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其他非公务活动的;
(九)非公务执勤需要,将公车开至宾馆、酒楼、歌舞厅等消费娱乐场所消费的;
(十)将公车用于驾驶员的家庭成员或其他非执行公务人员乘坐的(除发生人员伤病、自然灾害紧急救助情况除外);
(十一)将公车用于个人办私事或帮助他人办私事的;
(十二)没有办理出车派遣登记手续,擅自动用公用车辆的;
(十三)非因执勤需要,将公车停放于单位固定停车场以外地方(需维修保养将车停放于维修场的除外)的;
(十四)将公车用于接送个人日常上、下班的;
(十五)其他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
已实行车改的单位和个人,凡发现上述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的,发现1次的,进行诫勉谈话,扣发一个月的个人交通补贴;发现2次,通报批评,扣发2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3次,除扣发全年个人交通补贴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个人及单位领导的党政纪责任。
二、举报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本办法所称举报人是指掌握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存在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规定的行为情况,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反映情况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举报人有下列权利及义务
1、对公务用车改革的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2、检举、揭发已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及其公务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举报时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资料,主动配合执纪部门调查核实。
3、向受理检举的机关部门要求处理、答复和复查信访事项。
4、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违纪证据(如现场图片资料等),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5、接受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小组办公室符合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处理决定,不得无理取闹。
三、奖励实施办法
(一)凡由举报人提供举报材料和证据,并经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或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查实,按规定确定扣发违纪责任人的交通补贴的;根据违纪对象应扣发的交通补贴金额,全部(200至2300元)奖给举报人。
(二)举报人举报违纪人员的违纪行为时情况不复杂的,可以向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或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提供图片证据并提供接受奖励的银行账号,提供联系的方法等,进行不公开身份的举报。
(三)受理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人是否获得奖励应在一个月(最长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时间内作出明确回复。
四、受理机关及其职责要求
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为举报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的受理机关,其职责:
(一)按规定范围负责受理举报人对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纪律行为检举、控告的信访材料;
(二)向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部门移送或向下级纪律检查机关、有关党组织交办检举、控告和申诉,向有关部门转办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信访问题;
(三)负责调查核实被举报人的违反公务用车纪律的事实,办理对举报人的奖励事宜。
(四)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举报要严格保密,受理结束后,将查处结果向举报人反馈;不得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的单位或个人;不得公开举报人受奖的情况。
本办法自20xx年5月1日起实行。并由xx市公务用车监督改革小组负责解释。
第四篇:市直机关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纪律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2004年 月起,对市直党政机关单位公务用车进行改革。为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秩序,制止公务人员“公车私用”、“公车滥用”现象,严肃处究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信访条例》,结合我市公务用车改革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及追
究办法
已实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市直机关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凡出现下列情况的,均属违反公务用车纪律的行为:
(一)利用职权向下属单位或管理相对人借用车辆供单位或个人使用的;
(二)利用职权将私家车的开支费用拿到本单位或其他单位报销的;
(三)利用职权向车辆定点加油、维修、保险单位索要个人好处的;
(四)虚增车辆维修经费开支,弄虚作假到公家报销经费的;
(五)将公车油料转倒给非本单位车辆使用的;
(六)在公务用车改革中,将单位车辆隐瞒、出售、转让给下属单位或他人的;
(七)在公务活动中,因节省交通费用而出现(三次以上)早退、迟到、缺席等现象的;
(八)将公车用于非执勤非接待的人员进行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及其他非公务活动的;
(九)非公务执勤需要,将公车开至宾馆、酒楼、歌舞厅等消费娱乐场所消费的;
(十)将公车用于驾驶员的家庭成员或其他非执行公务人员乘坐的(除发生人员伤病、自然灾害紧急救助情况除外);
(十一)将公车用于个人办私事或帮助他人办私事的;
(十二)没有办理出车派遣登记手续,擅自动用公用车辆的;
(十三)非因执勤需要,将公车停放于单位固定停车场以外地方(需维修保养将车停放于维修场的除外)的;
(十四)将公车用于接送个人日常上、下班的;
(十五)其他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的行为。
已实行车改的单位和个人,凡发现上述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的,发现1次的,进行诫勉谈话,扣发一个月的个人交通补贴;发现2次,通报批评,扣发2个月个人交通补贴;发现3次,除扣发全年个人交通补贴外,视情节轻重,追究其个人及单位领导的党政纪责任。
二、举报人的权利和义务
(一)本办法所称举报人是指掌握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及其公务人员存在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规定的行为情况,通过书信、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反映情况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举报人有下列权利及义务
1、对公务用车改革的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
2、检举、揭发已实行公务用车改革的单位及其公务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举报时应当如实提供证据资料,主动配合执纪部门调查核实。
3、向受理检举的机关部门要求处理、答复和复查信访事项。
4、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违纪证据(如现场图片资料等),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
5、接受市公务用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监督小组办公室符合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处理决定,不得无理取闹。
三、奖励实施办法
(一)凡由举报人提供举报材料和证据,并经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或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查实,按规定确定扣发违纪责任人的交通补贴的;根据违纪对象应扣发的交通补贴金额,全部(200至2300元)奖给举报人。
(二)举报人举报违纪人员的违纪行为时情况不复杂的,可以向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或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提供图片证据并提供接受奖励的银行账号,提供联系的方法等,进行不公开身份的举报。
(三)受理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人是否获得奖励应在一个月(最长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时间内作出明确回复。
四、受理机关及其职责要求
市公务用车改革监督小组办公室、市纪委信访举报中心为举报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改革纪律行为的受理机关,其职责:
(一)按规定范围负责受理举报人对公务人员违反公务用车纪律行为检举、控告的信访材料;
(二)向本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有关部门移送或向下级纪律检查机关、有关党组织交办检举、控告和申诉,向有关部门转办不属于职责范围的信访问题;
(三)负责调查核实被举报人的违反公务用车纪律的事实,办理对举报人的奖励事宜。
(四)受理机关对举报人的举报要严格保密,受理结束后,将查处结果向举报人反馈;不得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的单位或个人;不得公开举报人受奖的情况。
本
办法自2005年5月1日起实行。并由xx市公务用车监督改革小组负责解释。
第五篇:天津市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天津市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党委、纪委是实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主体,负责推动、执行管辖范围内的责任追究工作,对违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实施责任追究,有关部门或单位职责和权限负责落实相应责任。
第三条 实施责任追究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各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线索管理和组织协调责任追究工作。
第四条 对领导班子进行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进行调整处理。
第五条 对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责任追究的方式包括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组织处理和党纪处分。
组织处理包括调整职务、责令辞职、免职和降职;党纪处分包括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以上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二章 责任追究的情形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领导班子的主体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调整处理。
(一)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督促不及时,责任分解不明确,工作任务未完成,导致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
(二)未定期听取同级纪委工作汇报,未及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采取措施推动解决,导致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
(三)用人失察失误,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严格,抓作风建设不力,导致“四风”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
(五)对发现的违纪违法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影响腐败案件及时查处的。
(六)对上级党委、纪委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认真落实,或者拒不办理,对上级巡视机构反馈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未整改落实,导致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的。
(七)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未对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导致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不正之风的。
(八)不支持反腐败协调小组、执纪执法机关依纪依法履行职责,导致腐败案件没有得到及时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未按时、如实向上级党委、纪委和同级党委全会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或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合格的。
(十)未落实“一案双查”,对下一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应当追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而未追究责任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一)未定期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未定期听取纪委工作汇报,未采取措施推动解决重大问题,导致职责范围内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职、免职或者降职处理。
(二)对上级党委、纪委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认真落实,或者拒不办理,造成不良后果,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免职处理。
(三)对领导班子成员疏于监督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及时采取廉政谈话等措施督促纠正,对重要信访件不阅批,对重要案件不指导、不督办,导致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免职或者降职处理。
(四)整治作风问题不及时,不落实作风建设工作制度,导致“四风”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未按时、如实向上级党委、纪委及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中报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从政等情况,致使组织上未能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影响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或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不合格,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六)未能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导致发生违纪违法和不廉洁问题,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处理。
(七)不落实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或者未能正确执行集体决策,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八)对领导班子成员的违纪违法问题或者线索,未及时向上级党委、纪委报告,不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甚至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
(一)未根据工作分工落实“一岗双责”,未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防控措施,导致职责范围内明令禁止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职、免职或者降职处理。
(二)对上级领导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认真落实,或者拒不办理,造成不良后果,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免职处理。
(三)对分管部门和人员疏于监督管理,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及时采取廉政谈话等措施督促纠正,导致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免职或者降职处理。
(四)整治作风问题不及时,不落实作风建设工作制度,导致“四风”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五)未按时、如实向党委主要负责人及在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中报告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个人廉洁从政等情况,致使组织上未能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影响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六)未能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导致发生违纪违法和不廉洁问题,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处理。
(七)不落实民主集中制,对“三重一大”事项未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科学民主决策,或者未能正确执行集体决策,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
(八)用人失察失误,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九)对分管范围内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或者线索未及时报告,不积极配合调查和处理,甚至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十)放任、包庇、纵容下属人员违反财政、金融、税务、审计、统计等法律法规,弄虚作假,导致发生违纪违法问题,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纪委领导班子的监督责任,情节较轻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进行调整处理。
(一)未对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党的各项纪律执行情况,以及中央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未对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严格执纪,导致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
(二)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抓督促检查不及时,导致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违纪违法案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未健全完善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经常性监督机制,未对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导致发生区域性、系统性不正之风的。
(四)查办案件不坚决,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未向上级纪委报告,对案件线索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五)未落实“一案双查”,对应当进行责任追究的问题未追究责任的。
(六)对上级纪委、本级党委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认真落实,或者拒不办理,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未及时采取廉政谈话等措施督促纠正,导致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的。
(八)对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监督检查不及时,对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党员干部不严肃查处,导致“四风”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
(九)未严格落实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任务,未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要求的。
(十)未强化对下级纪委的领导,约谈、案例指导和报告工作、定期述职等制度不健全的。
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纪委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一)对上级纪委、本级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各项部署,不组织监督检查,不加强执纪监督问责,导致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免职或者降职处理。
(二)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未及时向党委主要负责人和上级纪委汇报,提出意见建议,导致腐败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
(三)未落实查办案件工作制度,未定期组织召开案件线索集体排查会,未听取重要案件情况汇报,未亲自督办重要案件,导致腐败案件没有得到及时查处,造成不良后果,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处理。
(四)对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认真落实,或者拒不办理,造成不良后果,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职、免职处理。
(五)未组织对下级纪委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核,未及时约谈下级纪委主要负责同志,导致下级纪委履行职责不力、工作任务未落实,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六)未能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导致发生违纪违法和不廉洁问题,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处理。
(七)对案件线索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追究纪委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
(一)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检查不及时,对上级领导交办的党风廉政建设事项不认真落实,或者拒不办理,造成不良后果,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责令辞职、免职处理。
(二)未定期向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报告分管工作落实情况以及个人廉洁从政等情况,致使组织上未能及时掌握有关情况,影响干部监督管理工作,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
(三)未能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教育管理好亲属和分管部门工作人员,导致发生违纪违法和不廉洁问题,情节较轻的,给予诫勉谈话、责令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职务处理。
(四)在查办案件中违反办案纪律,或者对案件线索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五)在查办案件中出现失泄密问题,给查办案件工作造成障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
第三章 责任追究的实施
第十二条 实施责任追究,要分清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重在追究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责任。
(一)由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事项,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应当由领导班子承担的责任,追究集体责任,同时追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追究领导班子集体责任时,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和直接主管的领导班子成员承担主要领导责任,参与决策的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承担重要领导责任。对错误决策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而没有被采纳的,不承担领导责任。
(三)错误决策由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决定或者批准的,追究该领导班子成员个人的责任。
第十三条 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追究责任。
(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及时自查自纠或者如实报告并主动查处和纠正,有效避免损失或者挽回影响的。
(二)积极配合组织调查处理,主动承担责任,认真整改,成效明显的。
第十四条 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追究责任。
(一)对职责范围内发生的问题进行掩盖、袒护的。
(二)对发生的问题推卸、转嫁责任的。
(三)出现问题后,不采取补救措施,致使危害后果扩大的。
(四)职责范围内连续发生违纪违法案件或者发生窝案串案的。
(五)干扰、阻碍责任追究调查处理的。
第十五条 实施责任追究不因领导班子成员工作岗位或者职务的变动而免于追究。凡领导班子成员在任期内发生应当追究责任的情形,不论职务和岗位发生何种变化,都要进行相应的责任追究。
对按照本办法,应当责令辞职或者对其免职,但在处理之前已经发生职务变动的,可以视情况降职使用或者给予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 查办腐败案件实行“一案双查”,在查明当事人行为的同时,要查明相应的领导班子成员应负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需要进行责任追究的,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建议。
第十七条 纪检监察机关、巡视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在工作中发现需要进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的问题,应当及时将线索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移送,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指导督办。
第十八条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有关情况,对需要追究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责任的,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提出启动责任追究的建议,经批准后由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通知书》,由相关部门、单位按照职责和权限办理,相关部门、单位在办理时应制作责任追究决定书。
具体负责执行责任追究的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在接到《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通知书》后15日内办理;对没有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需要给予组织处理的,由组织人事部门或者由负责调查的纪检监察机关会同组织人事部门,按照有关权限和程序办理;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由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案件调查处理程序办理。
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办理责任追究事项的结果应当在办理完毕后15日内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办公室及时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报告。
第十九条 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情况通报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应当及时将实施责任追究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
第二十条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线索处置和处理结果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
第二十一条 受到责任追究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取消当年考核评优和评选各类先进的资格。
单独受到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的领导班子成员,一年内不安排职务,两年内不得担任高于原任职务层次的职务;受到降职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升职务。同时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按影响期较长的执行。
第二十二条 对责任追究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责任追究决定书后15日内向作出决定的机关提出书面申诉。责任追究决定机关应当自接到书面申诉之日起30日内作出申诉处理决定;申诉处理决定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申诉人及其所在单位。申诉期间,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对党纪政纪处分不服的申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责任追究的情况应纳入领导班子成员的人事档案或者廉政档案,作为管理使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各级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
人民团体、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班子、领导班子成员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党委,包括党委、党组;所称纪委,包括纪委、纪检组。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纪委、市监察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