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吸引世界五百强公司来锡投资对策建议
吸引世界五百强公司来锡投资对策建议
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是我市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实施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继续瞄准先进制造业,突出与世界500强公司的基地化合作
制造业是无锡的优势所在,先天条件优厚,我市无论是在区位交通、产业配套、人力资源、物流商贸和政府服务等各个方面,竞争优势明显,是投资者的理想选择。并且,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将其高端产品投放到中国市场,投资项目已经由最初的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转变。因此当前我市加强对世界500强制造业项目的招商依然面临着大好机遇。下一阶段,要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机械装备与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加强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全面、深入合作,努力推进一批大企业在无锡的基地化发展。
二、大力拓展信息网络,密切跟踪世界500强公司投资动向
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总收入超过全球GDP的1/3,其生产与服务几乎涵盖各个领域。因此,对500强公司的研究与跟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借助各种可能借助的力量和渠道,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结合自身产业发展方向,有选择、有重点的深入研究一批企业。分析清楚这些公司在中国的组织构架、各个事业部在华投资的趋势和计划,那些产品已经在华投资、主要布点情况、有无新增布点的可能性,那些产品尚未来华投资、是否近期会来投资等等。在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与其北京、上海总部、代表处、投资公司的联系和拜访,及早掌握其投资意向和计划,全力争取一批新项目来我市考察落户。
二是重点加强与欧美、日本、韩国等500强企业集中国家的商会、行业协会、投资银行的经常性联系。最大范围的铺开信息网络覆盖面,及时了解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趋势和动态,乃至直接获取新的项目信息。
三是大力服务好已在锡投资的500强企业,把加强与它们的交流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来抓。通过这些在锡企业及时了解其总部新的投资动向,努力争取其他事业部、其他产品项目来锡落户。同时,充分发挥其总公司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影响和地位,通过他们扩大无锡的对外影响,开展“以商引商”。
四是积极举办各类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如定期在北京、上海等500强企业中国总部所在地举办投资说明会,宣传无锡的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目标、政府服务支持等情况,进一步提升无锡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营造具有显著竞争力的综合投资环境
过去,外商评估投资环境主要看基础设施是否齐全、交通是否便利、土地是否便宜;现在,这些已成为最基本的条件。对于跨国公司来讲,它们更注重的是综合投资环境,具体是看配套企业是否聚集、法律法规是否健全、资源要素是否充沛、服务环节是否通畅、人居环境是否优越。综合投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跨国公司的投资取舍。我们应着力从三个方面进一步改善综合投资环境。
1、加快营造完善的产业配套环境。当前,中国是大部分跨国公司投资设厂的首选之地。但是具体要投资在哪个地区、哪个城市,最看中的就是当地的产业配套环境,这是决定跨国公司是否投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在某个地区,要采购什么零部件,几分钟、十几分钟、半个小时,就能够送到,那么跨国公司肯定在这儿建厂。为此,我们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突出那些产业链核心环节、产业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同时也应重视引进一批中小型配套项目,积极发展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的配套协作,加快构建比较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为大公司、大项目的落户奠定基础。
2、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对外商投资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是投资软环境的基本标志。要进一步完善“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实施全程、周到的阳光化服务,尽最大可能简化企业审批程序,减少收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特别是针对已经落户运营的企业,近几年有服务不到位、收费回潮的迹象出现,政府管理层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突出抓好对现有企业的服务工作,建立稳定、亲密、长效的沟通服务机制,定期了解他们在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困难,着力解决外商反映的热点问题。努力打造诚信政府、责任政府、高效政府,提高投资软环境的美誉度。
3、加快服务业国际化步伐,建设满足投资者需要的商务和生活配套环境。国际化的商务、生活环境是外商投资者特别是世界500强这样的大公司看中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外商在这方面反映的问题最多,主要集中在物流通关、金融、财务、法律咨询等生产配套服务和医疗、教育、娱乐、文化、高档住宅等生活配套服务方面,这方面的条件,我市相比一些先进城市还有差距,尚未充分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例如:目前有部分在锡投资企业的外籍高层管理人员选择在苏州居住和子女入学,而文化娱乐、就医和购物则通常选择去上海。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我们必须加快引进和建设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服务机构和设施,尽快提升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建设符合外商投资者需求的商务和生活配套环境。
四、进一步加大吸引世界500强公司投资的工作力度
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是各个城市竞相争取的目标。决定这些项目落户的因素很多,但是在其他条件相近的前提下,当地政府所给出的优惠政策仍然是投资者最后做决定时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于那些投资规模大、产品层次高、影响大的重点项目,在洽谈中我们既要讲究策略,也要舍得花力气、花代价,全力以赴争取落户,要在税收、土地、资金配套等方面尽可能给予优惠和保障。对于那些投资规模不大、但发展前景看好、增资潜力大的试探性项目,也要予以重视,要着眼长远,先求所在,再求所有。同时,对于那些已经在锡投资的500强公司,要在政策上积极鼓励其“梅开二度”,着眼于现有项目增资、投放新产品以及其他项目的跟进,形成在我市规模化、基地化、系统化发展的集聚态势。○
第二篇: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港澳台投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西部地区要想加速发展,应充分利用港澳台投资,解决西部地区资金匮乏问题,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的飞跃。本文以重庆市为例,分析西部地区港澳台投资现状及港澳台投资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对西部地区如何吸引港澳台投资提出对策。
关键词:西部:港澳台;投资;对策
从1982年至2004年底,港澳台地区对我国大陆直接投资达2869.4亿美元,其中对东部沿海地区直接投资达2647.0亿美元。大量资金的流入,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西部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资金是第一推动力。所以,应拓宽筹资渠道,灵活吸收、运用多种途径的资金。西部地区可借鉴东部的经验,加大吸引外商投资特别是港澳台投资的力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实现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一、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现状
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备,以及在距离和感情上与港澳台地区有密切的联系,在吸引港澳台投资上具有绝对优势。与之相比,西部经济起步较晚,各方面都存在明显差距。然而,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矿藏众多。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行以及西部各地政府有意识地出台一系列吸引投资的优惠措施和东部市场的逐渐饱和,港澳台地区的投资者也会逐步将目光投向极具发展潜力的西部地区。
从东西部比较看。从1982至2004年,东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合同金额5200.08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2646.97亿美元,占全国的92.86%;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合同金额为140.94亿美元,仅占全国的2.53%,实际使用金额仅为58.69亿美元。东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项目数、合同金额或实际使用金额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的投资则极少。
从西部地区自身情况看。2004年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项目有867项,占总数的45.27%;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合同金额占全部外资的68%,而实际使用金额占全部外资的38.25%。可见,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资金的质量并不高。以重庆市为例。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不仅在经济发展上有一定的优势,同时也具有政策和机遇优势。重庆市不仅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居中上游,同时也明显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西部地区的平均水平。直辖以来,重庆市在吸收和利用港澳台投资方面取得较大进展。1999年至2005年,重庆市实际利用港澳台投资额从0.87亿美元增加到2.5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9.3%,高于2001至2005年重庆市的GDP年均增长率。2005年,重庆市实际利用外资7.04亿美元,其中港澳台地区对重庆投资就达2.51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35.65%。可见,来渝的港澳台资金占外资中的较大比重。但同西部其他省份相似,港澳台地区对重庆市的投资占重庆GDP份额极少。2005年港澳台对重庆投资额占重庆GDP的比重不足1%。通过重庆吸引港澳台投资的实例可看出,虽然港澳台地区对重庆投资增长较快,但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十分有限。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重庆市开放程度不高,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同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影响了投资商的投资选择。而且,在重庆,港澳台投资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房地产业等行业,对进出口的拉动作用不大。
二、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的对策
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不能完全照搬东部经验,应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弥补劣势。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和改善西部地区吸引港澳台投资。
(一)加大改革力度,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在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政府效率、法规政策透明度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距,不利于外商投资。因此,应针对种种弊病,加大改革力度,努力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方面要努力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从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政府服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投资环境等方面进行改善。另一方面,要有总体规划,结合全国、其他地区和本地区的长期发展战略作综合考虑,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和重复建设。
(二)增强开放意识,扩大对外宣传。西部地区吸引投资的首要问题是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冲破“内陆”意识,消除畏难情绪,增强开放意识。摒弃那些不利于扩大开放的陈旧思想和落后观念,开拓进取,锐意改革。西部国土面积辽阔,矿藏资源丰富,应充分利用港澳台地区华商的乡情,在港澳台建立招商代表处,积极宣传西部地区的状况,以吸引投资。
(三)大力发展教育,吸引人才。港澳台投资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生产,但科技含量较高,需要熟练技术工人和高级管理人员。然而,由于西部地区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口素质相对低下,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外出学习的大学生多数未能回到本地区工作,使西部地区吸引人才更为困难。这已成为西部地区吸引外资、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素之一。西部地区应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优化人才开发的体制环境,加大高层次人才开发力度,支持人才合理流动,扩大发展机会和空间,以吸引更多投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加速发展。
(四)转变企业观念,探索新的投资渠道。可选择西部地区若干家拟上市企业,定向向港澳台商发行股票;选择部分优质项目,以发起股份有限公司形式吸引外资入股,积累中小资本为大资本;选择部分发行B股的企业,以出让部分股权的方式吸引港澳台资金;探索发行公司债券的方式吸引外部资金,以支持西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等等。企业要转变发展观念,努力吸引外资入股,这既可学习外商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又可获得更多流动资金,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增加政府税收。
(五)调整经济结构,提高投资的社会化程度。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单一,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非国有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大大低于东南沿海的平均水平。因此,要与经济结构的调整相结合,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资产重组以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激活国有资产。同时,应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提高非国有经济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从而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扶持和促进集体、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在企业注册、信贷、市场准入、进出口、税率税种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一视同仁,不采取歧视性政策和做法,维护公平竞争,保护非国有经济的合法权益,使投资主体由国家转换为社会各阶层,提高投资的社会化程度。
(六)培育各类市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资本、技术等市场还没有规范地建立起来,这不仅制约西部地区吸引外资的力度,而且影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应尽快规范和发展西部地区的各类市场。首先,要规范和发展资本市场。从本地实际出发,积极推进资本证券化、市场化;坚持扩大直接融资,把通过市场配置资本同执行国家科技政策、产业政策结合;坚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行规范的公司制度改革,理顺产权关系,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加强对上市公司监管,把增强上市公司发展后劲同培育后备上市公司相结合。其次,要规范和发展技术市场。西部地区尤其是陕西、四川等省拥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但西部地区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技术的转化能力较弱,这源于西部地区不发达的技术市场。因此,发展技术市场已成为西部地区合理配置技术资源、提高竞争能力、吸引资金的紧迫任务。
第三篇:关于富农投资担保公司社会影响及行业声誉调查报告及对策及建议
《关于富农投资担保公司社会影响及行业声誉报告及对策与建议》
通过本人近期对河南投资担保行业的关注与学习,对富农投资担保公司发展以来在社会及行业里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曾多次在社会上听到有损于富农担保公司的言论,就目前金融投资担保行业的猛迅发展及政府的相关政策整改,个人觉得本行业一个公司的社会形象犹为重要,做为本行业内的新公司如何在社会与行业内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于是针对本公司进行了口式社会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 公司办公环境华而不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公司内无任何宣传企业文化,企业背景栏版,包括内容:公司宣言,公司宗旨,公司目标,公司价值观,公司精神,公司作风,公司管理等。
2.公司的装饰上极不协调。花草是用来抗辐射的,多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卖花草的。
二. 公司管理混乱
1.业务部门的管理。包括:业务人员的素质,业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人员的入职标准,业务人员的技能等。
2.员工对公司的服务精神,对公司领导层的态度。在没有公司文化及公司精神的培训情况下,在用人上应杜绝员工私下制造传播有损于公司形象的言论。此言论包括公司经营状况,公司领导人问题。
三. 公司领导人形象问题
1.董理长形象。思想老土,长相老土,不懂专业,不懂管理,权力专横,无能者等
2.其它管理人各有问题传播
举证说明:
1.公司内部有人在社会上传播公司业务问题,管理问题,领导人问题。
2.客户在行业内不利于公司形象的传播。此问题反应的是业务部门对于维系客户关系,正确宣传公司形象上的管理。
3.董事长越下级直接向公司员工分配任务及执行标准。例:公司资金缺口或是业务资金需求,直接在公司内部群消息发布征寻。此做法有几不妥:①没有遵从公司管理,越多级下达指令②相应职责人可逃避责任③有损董事长权威形象,如指令下达后可得到员工积极回应且能圆满完成则已,如不能适得其反。
以上是近期从社会多个业内偶然了解到的关于富农担保公司情况。如需详尽请公司自行组织计划调查。河南投资担保行业正处于风尖浪口,做为业内的成员,人人自危,而对于公司形象的传播方式与途径还需正确引导与执行。希望贵公司在此问题上能引起重视!针对以上的不利因素,本人有简单的对策及建议尽请研究。
以上所有问题可归纳为一个问题:管理问题。首先是领导层的自我管理。
1.董事长形象:神秘,权威,和善,强大的实力(股东群体)
2.员工形象:忠诚,团结,积极,奋进,创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素质(选人,用人,培养上)
3.公司管理制度不断的加强完善。(此条公司自行修订)
4.必须严格按照公司管理制度执行。
5.尽快拟订公司文化培训和宣传方案并正确传播。
6.加强对业务部门的管理。
7.以保证股东投资收益及名誉马上召开《关于富农投资担保公司社会影响及行业声誉》会议。由董事长主持。
本人不才附上董事长会议大纲一份,请指教
会 议 纪 要(大纲)
富农投资担保(2011)N0.号
一、时间: 年 月 日星期上(下)午
二、地点:
三、与会人员:董事长董事长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各部门经理
四、主持人:董事长
五、记录人:
六、会议主题:关于富农投资担保公司社会影响及行业声誉
七、会议目的:1.了解公司管理层人员如何看待公司社会影响及行业
声誉的重要性?
2.公司员工如何对外宣传本公司文化及背景?
3.人事部是否有进行员工的忠诚度和服务精神考评?
4.讨论公司企业文化并下达职责人拟订,并制订相应
培训与传播方案
5.员工是否严格按照《岗位职责说明书》任职?(因
不知贵公司人事部是否有制订《岗位职责说明书》也不知贵公司领导层是否明白此说明书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八.主持人发言:
九.与会者发言:
十.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展开分析。
富农投资担保
日期
拟搞签发:
以上乃个人浅谈,如无用之,即可弃之!
第四篇:三年来我县工业投资分析与对策建议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
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在“工业立县”战略引领推动下,我县工业投资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技改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为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工业投资基本特征
1、工业投入稳定增长。2003-2005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亿元,工业投入总量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3.2。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完成工业投入10.5亿元、14.2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1、35.2和21.2,年投入总额连创新高。2003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自2004年开始我县工业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但仍保持适度增长。
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3-2005年,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101个(跨建设项目重复计算在内),实际完成投入21.9亿元,占全县工业投入的52.3。其中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68个,涉及造纸、化工、建材、轻纺、机械、竹木、食品、电子等主要行业,天听亚伦10号机、恒达1、2、3号机、凯丰1号机与热电联产项目、华邦1、2号机、大明耐磨地板纸、青龙山日产1000吨和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杜山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腾龙竹木地板生产线、绿得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五强公司ZB系列高性能减水剂生产线、沪工锻三工具总厂专利扳手生产线、恒祥扩建与印染生产线、龙游新屹服装公司年产80万套服装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构成看,三年来,我县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较高的工业项目,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如天听、恒达、凯丰、华邦、大明等企业的特种纸生产线、五强公司的ZB系列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绿得农药化工公司的IDA法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涂料生产线、腾龙公司的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青龙山水泥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茗皇公司的速溶茶等一批项目的技术、装备及产品进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从行业看,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和全国笋竹加工基地两大目标,突出行业重点,加大投入。造纸产业三年累计投入8.77亿元,总量居各产业之首,其中特种纸企业累计投入5.07亿元,13条特种纸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县生产特种纸的规模企业达12家,新增特种纸规模企业5家,设备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能迅速提高,发展势头强劲;竹木加工产业三年累计投入2.06亿元,实现向高档竹板材加工的转变,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五金机械产业三年累计投入5.81亿元,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较快,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水泥建材产业三年累计投入7.05亿元,淘汰关闭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小水泥,建成2条日产2500吨和1条日产1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我县水泥产能由原来的100余万吨机立窑水泥提高到年产200多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升级的同时产能实现了翻番;化工、纺织、食品、电子等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得到改造提升,提高了产业的竞争能力。
4、产业集聚速度加快。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了园区的投入,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产业集聚。龙游工业园区及城南、湖镇(含沙田湖)、溪口三个功能块内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数占全县工业投入总数的比重不断扩大,2003年占45.7,2004年占54.9,2005年占68.4。园区已成为工业投入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主平台。
二、工业投资主要成效及优势
1、加快了产业发展速度,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大规模的工业投入,对主导产业培育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推动作用明显。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由2002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6.6亿元,增长146.6,年均增长35.1。其中竹木加工、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造纸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分别增长268、210.4、166.6、85.6。八个主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增长134.8。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81家,其中实施技改项目的有62家,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8亿元,增长183.54。工业投入对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改造和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三年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造纸、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0.6亿元。其中,天听
亚伦公司拆除原3、5号机,引进水印辊、复卷机、自控系统、质控系统等关键设备、配套部分国产设备,建设10、11号机2条高档特种纸生产线;青龙山、杜山公司拆除原有机立窑,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应用最先进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纯中低温余热发电站,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绿得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路线(IDA法),改造传统产品
生产工艺,新建草甘膦生产线,产品实现全部外销;环达公司购置先进设备、采用特殊的分散技术,建成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这些项目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3、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工业持续增长。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三年来,飞洋、青藤、鹿城等文化休闲用品项目,浙昕钻饰、奥泰钻饰、科迪仕、众盛、澳盛来、珠中珠等一批工艺饰品项目的引进和实施,累计已投入2.03亿元,形成新的块状经济,文化休闲及工艺饰品产业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新建高档中式家具生产线,其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生产规模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县域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家具产业链,促进家具行业的发展,有望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壮大,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2005年,全县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家,比2002年增加6家,三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3亿元,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68亿元,增长326.2,其中青龙山水泥、绿得农化分别新增销售收入2.6亿元、2.3亿元。
4、完善了政策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一是完善了项目政策体系。建立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对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投资强度与实际土地需求等进行决策咨询,严格项目把关,提高落地项目质量;建立县领导联系产业、重点项目、大项目跟踪服务小组等制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入园项目管理办法,对签约未开工及土地闲置项目开展清理整顿,同时,对土地闲置投资未到位项目督促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对闲置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加大了财政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企业技改投入、技术创新、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等实施了专项资金奖励制度,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鼓励和协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每年为企业争取省财政对工业项目的扶持专项补贴数百万元,体现了政府对工业投入的工作力度,调动了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园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夯实,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开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着力优化了发展环境。创建了龙游县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招商引资审批专窗,出台了《龙游县招商引资审批专窗运行办法》,并实行“专窗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全程代理,方便了投资者,大大提高了工业项目审批效能;每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梳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因素,限时解决,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开工、快投产。
5、推进了企业家投资理念转型,提高了业主投资热情。
近年来,我县相继实施了经贸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训等工程,企业家及广大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推进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投资理念的转型。在快速增长的工业投资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及广大干部职工的“一争二创”意识,即争先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一批新引进企业做大做强愿望强烈,如恒达纸业、浙昕钻饰等,生产线刚建成投产,又积极寻求与国外大集团洽谈合作投资项目。一批县内原有企业也不甘落后,如腾龙竹业、环达公司等追加投资,不断自主创新开发项目。一批企业中层骨干更新理念,纷纷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争做行业龙头的企业在增多,投资创业的队伍在扩大,投资潜力在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增速下降,缺乏后劲。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我县工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由2003年的98.1下降到2005年的21.1,其中既有基数增大,增速减缓因素,但主要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不够突出,生产要素制约,招商难度加大,大项目引进前景不明晰。受宏观调控影响,在经历第一轮技改高潮后,企业资金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实施新一轮技改条件尚未成熟,投资增长的后劲乏力,技改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
2、要素制约突出,影响项目预期。受调控政策影响,融资规模限制、融资成本增加、能源紧缺、原材物料价格上扬、运营成本增加、土地制约、投资效益降低、资金断链等等,造成项目有的不能落地、有的暂停建设、有的减少投资、有的建成而不能达产,达不到业主预期目的,抑制了业主投资的积极性。
3、前期工作薄弱,缺少项目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既决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进产业培育,又影响土地指标争取。在宏观形势趋紧的前提下,工业项目用地必然要通过项目来运作。据调查,目前我县可供熟地1870亩,只能保证近期技改所需用地,如果不及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用地又将成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建议措施
面对我县工业投资增幅减缓,投资后劲不足,增长乏力,投资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十一五”期间,要积极引导企业更加注重技术改造工作,一抓招商,二抓引导,以投资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工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1、坚持大力引导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以投资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
按照《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及产品导向目录》和我县确定的产业发展定位,引导和鼓励企业着眼于加快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结合,重点扶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和项目,加强跟踪服务,争取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发挥效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增点。同时,要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改造,采用先进技术,应用关键设备,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通过工业投入和技术改造,改善我县工业企业装备落后的局面,实现工业企业优化升级,实现工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2、坚持借力发展战略,以招商引资保障工业投入持续增长。
确保工业投入适度增幅,是防止工业经济大起大落的必要措施。招商引资是弥补现有企业资金、项目不足的有效方法,也是全面提升我县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招商引资势头良好,2005年通过决策咨询的103个工业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4亿元,其中属招商引资项目72个,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2亿元,分别占总数的70和90。2005年我县完成工业招商12.8亿元,占总数的74。要继续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坚决实施“百亿招商引资”工程,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主动接受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
3、坚持执行重点项目管理制度,以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带动投资稳步增长。
一是组织实施好2006年列入省重点技术改造“双千”工程的项目和35个县重点技改项目。二是引导和鼓励企业着眼于自主创新,加快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着力于提高投资质量与效益,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的结合,实施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且能突破产业瓶颈的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三是每年着力抓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有利于我县调整产业结构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四是实施一批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4、坚持集约用地原则,以合理的土地供给保持投资的科学增长。
工业用地可能会成为“十一五”期间工业投资的瓶颈,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根据“十一五”所确定全县工业投入要确保130亿元,力争160亿元的目标,结合我县规划工业区块的实际情况,测算需用地总量,合理规划,加快发展平台建设,以满足工业项目用地需求。二是着力抓好未供土地的优化使用。三是着力抓好企业已征土地盘存工作,充分挖掘工业用地的潜力。四是逐步淘汰产出率低、占地多、技术和装备落后生产线,鼓励企业采用“腾笼换鸟”的方式实施技术改造。五是积极向上争取工业用地指标。筛选和包装一批项目,抓紧开展前期工作,争取农用地转用指标,同时建立重点用地项目储备库,储备一批项目。六是切实采取对重点工业投资项目用地给予倾斜政策,根据轻重缓急,在省切块分配的用地指标中,优先安排。
5、坚持开展环境建设,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投资热情。
进一步加强对工业投入的指导、管理和协调工作,完善各项制度,重点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出台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的实施细则,把我县工业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和投资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决策咨询制度的实施和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效能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项目服务新机制,学习先进经验,建立项目中介服务机构,如成立项目促进中心等,加强项目前期工作。一是为企业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既可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又可把握项目的实质内容,从而为决策咨询领导小组提供项目真实情况,达到工业项目决策咨询的真正目的。二是结合我县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着眼于产业培育,策划、挖掘、协调和包装一批项目,配套招商引资,力争在大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切实推进产业化发展。三是顺应上级政府政策,加强部门配合,包装好涉工综合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对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性扶持。
第五篇:三年来我县工业投资分析与对策建议
加快技术改造步伐
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有效转变
保持工业投资较快增长,是欠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近年来,在 “工业立县”战略引领推动下,我县工业投资紧紧围绕结构调整主线,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技改工作成效显著,促进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增长,为产业培育和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工业投资基本特征
1、工业投入稳定增长。2003-2005年,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亿元,工业投入总量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43.2%。其中2003年、2004年、2005年分别完成工业投入10.5亿元、14.2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8.1%、35.2%和21.2%,年投入总额连创新高。2003年下半年,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自2004年开始我县工业投资增幅逐步回落,但仍保持适度增长。
2、重点项目建设成效显著。2003-2005年,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101个(跨建设项目重复计算在内),实际完成投入21.9亿元,占全县工业投入的52.3%。其中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68个,涉及造纸、化工、建材、轻纺、机械、竹木、食品、电子等主要行业,天听亚伦10号机、恒达1、2、3号机、凯丰1号机与热电联产项目、华邦1、2号机、大明耐磨地板纸、青龙山日产1000吨和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项目、杜山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腾龙竹木地板生产线、绿得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五强公司ZB系列高性能减水剂生产[找文章到文秘资源-/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线、沪工锻三工具总厂专利扳手生产线、恒祥扩建与印染生产线、龙游新屹服装公司年产80万套服装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为推动我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构成看,三年来,我县积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实施了一批技术含量和装备水平较高的工业项目,有效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如天听、恒达、凯丰、华邦、大明等企业的特种纸生产线、五强公司的ZB系列混凝土外加剂生产线、绿得农药化工公司的IDA法草甘膦生产线、环达纳米涂料生产线、腾龙公司的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青龙山水泥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茗皇公司的速溶茶等一批项目的技术、装备及产品进入国内同行业先进行列。
从行业看,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全国特种纸生产基地和全国笋竹加工基地两大目标,突出行业重点,加大投入。造纸产业三年累计投入8.77亿元,总量居各产业之首,其中特种纸企业累计投入5.07亿元,13条特种纸生产线建成投产,全县生产特种纸的规模企业达12家,新增特种纸规模企业5家,设备先进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能迅速提高,发展势头强劲;竹木加工产业三年累计投入2.06亿元,实现向高档竹板材加工的转变,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五金机械产业三年累计投入5.81亿元,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提高较快,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大;水泥建材产业三年累计投入7.05亿元,淘汰关闭一批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的小水泥,建成2条日产2500吨和1条日产1000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使我县水泥产能由原来的100余万吨机立窑水泥提高到年产200多万吨新型干法水泥,产业升级的同时产能实现了翻番;化工、纺织、食品、电子等产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得到改造提升,提高了产业的竞争能力。
4、产业集聚速度加快。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重视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大了园区的投入,构筑了坚实的发展平台,促进了产业集聚。龙游工业园区及城南、湖镇(含沙田湖)、溪口三个功能块内的工业项目完成投资数占全县工业投入总数的比重不断扩大,2003年占45.7%,2004年占54.9%,2005年占68.4%。园区已成为工业投入的主阵地,产业集聚的主平台。
二、工业投资主要成效及优势
1、加快了产业发展速度,促进了工业经济总量大幅增长。
大规模的工业投入,对主导产业培育和工业经济总量的提升推动作用明显。规模工业经济总量由2002年的18.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6.6亿元,增长146.6%,年均增长35.1%。其中竹木加工、五金机械、纺织服装、造纸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比2002年分别增长268%、210.4%、166.6%、85.6%。八个主要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0.5亿元,增长134.8%。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81家,其中实施技改项目的有62家,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0.8亿元,增长183.54%。工业投入对产业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改造和提升了一批传统产业,使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三年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造纸、化工、水泥建材等传统产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0.6亿元。其中,天听亚伦公司拆除原3、5号机,引进水印辊、复卷机、自控系
统、质控系统等关键设备、配套部分国产设备,建设10、11号机2条高档特种纸生产线;青龙山、杜山公司拆除原有机立窑,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应用最先进的纯中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建设纯中低温余热发电站,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绿得公司采用国际最先进工艺路线(IDA法),改造传统产品生产工艺,新建草甘膦生产线,产品实现全部外销;环达公司购置先进设备、采用特殊的分散技术,建成纳米水性乳胶漆生产线。这些项目的技术装备与生产工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行业内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产业规模和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3、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工业持续增长。
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三年来,飞洋、青藤、鹿城等文化休闲用品项目,浙昕钻饰、奥泰钻饰、科迪仕、众盛、澳盛来、珠中珠等一批工艺饰品项目的引进和实施,累计已投入2.03亿元,形成新的块状经济,文化休闲及工艺饰品产业将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浙江年年红实业有限公司新建高档中式家具生产线,其技术水平、产品档次、生产规模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县域内形成一定规模的家具产业链,促进家具行业的发展,有望成为我县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龙头骨干企业迅速壮大,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明显。2005年,全县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8家,比2002年增加6家,三年累计投入技改资金6.03亿元,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1.68亿元,增长326.2%,其中青龙山水泥、绿得农化分别新增销售收入2.6亿元、2.3亿元。
4、完善了政策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了投资环境。
一是完善了项目政策体系。建立项目决策咨询制度,对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投资强度与实际土地需求等进行决策咨询,严格项目把关,提高落地项目质量;建立县领导联系产业、重点项目、大项目跟踪服务小组等制度,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制定入园项目管理办法,对签约未开工及土地闲置项目开展清理整顿,同时,对土地闲置投资未到位项目督促企业继续加大投入,对闲置土地收取土地闲置费,以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是加大了财政的扶持力度。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企业技改投入、技术创新、技术中心、新产品开发等实施了专项资金奖励制度,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积极鼓励和协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每年为企业争取省财政对工业项目的扶持专项补贴数百万元,体现了政府对工业投入的工作力度,调动了企业技改投入的积极性。三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园区配套功能逐步完善,项目建设平台进一步夯实,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开工奠定良好的基础。四是着力优化了发展环境。创建了龙游县行政服务中心,成立招商引资审批专窗,出台了《龙游县招商引资审批专窗运行办法》,并实行“专窗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运行模式,全程代理,方便了投资者,大大提高了工业项目审批效能;每年开展工业服务月活动,梳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的因素,限时解决,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开工、快投产。
5、推进了企业家投资理念转型,提高了业主投资热情。
近年来,我县相继实施了经贸知识培训、创业素质培训等工程,企业家及广大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推进了企业家及广大员工投资理念的转型。在快速增长的工业投资和良好投资环境的影响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家及广大干部职工的“一争二创”意识,即争先意识、创业意识、创新意识。一批新引进企业做大做强愿望强烈,如恒达纸业、浙昕钻饰等,生产线刚建成投产,又积极寻求与国外大集团洽谈合作投资项目。一批县内原有企业也不甘落后,如腾龙竹业、环达公司等追加投资,不断自主创新开发项目。一批企业中层骨干更新理念,纷纷加入到创业队伍中来。争做行业龙头的企业在增多,投资创业的队伍在扩大,投资潜力在增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投入增速下降,缺乏后劲。自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我县工业投资增速下降明显,由2003年的98.1%下降到2005年的21.1%,其中既有基数增大,增速减缓因素,但主要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不够突出,生产要素制约,招商难度加大,大项目引进前景不明晰。受宏观调控影响,在经历第一轮技改高潮后,企业资金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实施新一轮技改条件尚未成熟,投资增长的后劲乏力,技改工作面临新的困难和问题。
2、要素制约突出,影响项目预期。受调控政策影响,融资规模限制、融资成本增加、能源紧缺、原材物料价格上扬、运营成本增加、土地制约、投资效益降低、资金断链等等,造成项目有的不能落地、有的暂停建设、有的减少投资、有的建成而不能达产,达不到业主预期目的,抑制了业主投资的积极性。
3、前期工作薄弱,缺少项目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既决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进产业培育,又影响土地指标争取。在宏观形势趋紧的前提下,工业项目用地必然要通过项目来运作。据调查,目前我县可供熟地1870亩,只能保证近期技改所需用地,如果不及时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用地又将成为项目建设的主要瓶颈。
四、建议措施
面对我县工业投资增幅减缓,投资后劲不足,增长乏力,投资效益下降的严峻形势,“十一五”期间,要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