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

时间:2019-05-13 01:1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

第一篇: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

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加强执法监管,服务市场主体,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两个基本职责,而完善监管体制,提升执法和服务水平的要求促使工商机关不断地进行探求、总结先进的执法方式和执法理念。基层工商机关,特别是以乡镇为辖区的工商分局(所),由于面对乡、镇、村这样一个执法环境较为复杂,执法难度相对较大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完成市场监管和服务的使命,必须不断探索适合乡镇执法的执法方式,更新执法理念。

一、乡镇执法的现状分析

(一)乡镇执法的执法环境。

基层工商管理机关,特别是以乡镇为管辖区域的工商分局(所)所面临的执法环境复杂、多样。与城市不同,乡镇工商分局(所)有着独特的执法环境。(1)管辖区域大,市场经营户相对分散。乡镇工商分局(所)往往都负责一到两个乡镇的市场经营管理,有的分局(所)甚至负责三四个乡镇。管辖区域普遍较大,而且辖区内的乡、镇、村地势、路况、人员素质也各不相同。乡镇经营者,特别是农村的经营户比较分散,在辖区内零零散散的分布着,往往是辖区有多大,经营户就分布的有多广。(2)辖区内市场经营户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乡镇工商分局(所)辖区内的市场经营户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特别是在农村,很多是不识字的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出来。乡土观念比较重,法律和诚信意识淡薄,对日常经营中的一些违法行为,违信

行为,没有足够的认识。(3)辖区内市场经营人员情况复杂,经营素质参杂不齐。乡镇工商分局(所)辖区内的市场经营者往往具有人员复杂的特点,这种特点在农村更为明显,老、弱、病、残,各种经营者都有。复杂的人员情况使得经营者的经营素质也参杂不齐。

(二)乡镇执法现有的执法理念和执法方式。

监管和服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两个基本职能,而把两个职能高度概括的“四个只有”作为指导思想规范和指引着工商执法人员的日常管理行为。监管和服务,本是一对辩证的关系,监管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淡化监管的行政色彩,强化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和功能。而在乡镇,工商机关服务市场主体,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在基层工商执法人员的意识里任然强调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在监管和服务的选择和坚持上明显的偏向监管。可以说,乡镇工商执法依旧沿袭以往强行政色彩的执法方式,把市场主体作为监督管理的客体。工商执法体现出强烈的单向性,没有认识,跟没有凸显出市场经营者的主体价值。执法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强调一方,追去一方利益的过程,而是双向的合作和配合,强调利益的协调的过程,这不仅是和谐执法的要求,更是和谐执法的内涵。

(三)乡镇执法的执法难题和原因分析。

乡镇工商机关往往面对着比城市更加复杂的执法环境,这也使得乡镇工商分局(所)在日常执法中会遇到诸多的难题。(1)

乡镇工商机关大都实行片区分管制,一个片管员通常要负责大片的区域,路途遥远,市场经营户有比较分散,在执法人员和车辆都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凸显出乡镇执法的执法力量相当不够。加上乡镇执法往往是采用上门检查的方式,由于片区较大,有的地方一个月可能也去不了几次,经营者出现了问题,执法人员也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2)乡镇工商机关面对的经营者大都文化程度不高,法律知识缺乏,诚信经营认识不够,容易和执法人员有观念上的冲突。在实际的执法办案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当事人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故意破坏、阻扰执法人员的执法工作,由于工商机关缺乏足够有力的强制措施,面对当事人不配合的情况,也难有有效地办法。

乡镇执法存在的诸多难题,一方面与乡镇特有的地理条件,人文环境等客观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和执法人员的执法方式和执法理念有极大地关系。单向性的执法方式使本来就力量不够的工商机关更加的力不从心,而以监管为本位的执法理念,忽略了市场经营者的主体价值,既没有发挥出市场经营者对完成监管任务的作用,更容易造成执法人员与市场主体的对立,带来执法冲突。因此,积极探求工商机关和市场经营户利益相协调的执法方式,培养实现监管和经营的双赢局面的执法理念,是我们破除乡镇执法难题的必由之路。

二、乡镇执法新思路: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

工商行政执法行为虽然是一个行政行为,具有单

一、主动、强制的特点,但在追求政府职能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今天,工商行政执法更应该注重执法人员和市场经营者的良性互动,把二者的“利益”协调起来。以往工商机关追求监管和服务的执法理念在价值追求上是正确的,但监管过于强化工商机关的地位,而服务也不能很好体现执法人员与市场主体的互动性。因此,要实现执法的和谐,工商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必须要有协作的意识,实现执法人员与经营者的互动和配合,改变以往单向、单一的执法分格,坚持协作执法。

(一)协作执法的内涵

所谓协作执法是区别于以往强调工商执法人员执法的单向性,唯一性为特征的执法方式,它把工商机关完成监管和服务的任务视为一个执法人员与经营者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行为,而不是一个只追求执法利益,忽略甚至破环经营者的市场利益的行为。协作执法强调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更重视经营者的支持和配合对工商执法的价值和意义。它淡化了工商执法的行政强制色彩,视它为一个实现管理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地“市场行为”。协作执法就是要改变经营者在执法管理中的客体、被动地位,市场经营者不再只是被监管的对象,它是工商执法的支持者、合作者。协作执法追求工商执法与市场主体利益的最大化,最求二者的和谐统一,并最终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监管和服务的双重目的。

(二)协作执法对提升乡镇执法水平,化解执法难题的价值

和意义。

如前所述,当前基层乡镇执法的诸多问题很大一部分是缘于执法人员单向、“被动式”的执法方式。一方面,基层工商执法力量非常有限,单靠执法人员的力量很难做好监管的工作,而现有的将市场主体视为监管客体,忽视其主体价值的执法理念没有充分利用经营者的自主、配合的力量,甚至可能造成双方的冲突,加剧了工商执法的执法难度。协作执法改变了工商执法的执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利用市场经营者的配合来完成执法监管工作,在乡镇执法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最大化每一个执法人员的能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协作执法强调协作,体现和谐。它把工商执法工作和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视为一个相互实现价值的过程,市场经营者要进行正常、合法的经营行为离不开工商机关的监督和服务,而工商机关要实现自己的管理职能也离不开市场经营者的支持和配合。它使工商执法人员成为了市场经营者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利益的破坏者。协作执法能够化解当前执法中存在的一些执法难题,也能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和谐执法的水平和能力。

第二篇: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工商总局关于印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的通知

工商食字〔2009〕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为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更好地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推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四化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切实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在认真总结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和日常监管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研究制定了《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等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八项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在贯彻落实中的有关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附件:1.食品市场主体准入登记管理制度

2.食品市场质量监管制度

3.食品市场巡查监管制度

4.食品抽样检验工作制度

5.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制度

6.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

7.食品广告监管制度

8.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工商总局

二〇〇九年八月二十八日

附件8: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作,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的整体合力,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体系

(一)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依法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执法协调协作体系。

(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定期报告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及时请示、报告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协调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和协作机制,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三)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法定职责参与协调工作。

(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部署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五)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属于农业、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书面通报并移交相关部门。

(六)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申诉、举报中发现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书面通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对移交的相关材料要复制存档备查。

(七)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他监管部门通报或移交的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事项,应当按照职责及时依法查处或处置。

(八)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三、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机构分工协作和协调机制,切实提高食品市场监管能力

(九)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内设机构应当明确职能分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宣传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工负责,建立协作和协调机制。

(十)食品流通监管机构负责流通环节食品监管综合协调,承担辖区食品流通许可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工作。

(十一)内外资企业登记注册、监督机构负责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登记管理,查处违反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十二)个体私营经济监管机构负责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按照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十三)市场监管机构负责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涉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相关职责。

(十四)广告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食品广告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法食品广告。

(十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负责受理和依法分流、处理消费者的咨询、申诉和举报,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六)竞争执法、直销监管、商标管理等机构分别负责查处食品市场不正当竞争、传销、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十七)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各职能机构要建立情况通报和工作协作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四、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区域横向协作和通报制度,切实加强依法跟踪监管工作

(十八)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不属于本区域管辖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十九)在查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案件中,需要跨管辖区域协作的,相关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及时通报,由具有管辖权的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调。

(二十)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应当加强信息通报,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发挥系统整体功能,强化依法跟踪监管工作。

五、加强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

(二十一)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聘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十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通过新闻媒体依法公开有关信息,通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情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二十三)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强化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监督检查和指导责任制以及属地监管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执法人员。

(二十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任。

第三篇:XX县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

XX县综合行政执法协作机制(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化XX县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着力解决执法与监管、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作等问题,建立常态化高效化工作衔接机制,明晰综合执法部门与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之间的职责,根据《中共XX省委办公厅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市场监管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委办〔2019〕X号)、《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委办〔2019〕X号)、《中共XX县委办公室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的通知》(X委办〔2020〕X号)精神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XX县实际,制定本机制。

第二条  本机制旨在建立和规范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的协调、管理机制,加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和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之间的行政执法协作,保障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有效实施。

第三条  本机制所称的综合行政执法是指我县综合执法部门依照有关规定,集中行使相关的行政处罚权、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对有关行政违法行为统一实施行政执法的行为。

第二章  投诉举报协作

第四条  对于涉及划转综合执法事项的举报、投诉、信访,适用首问责任制原则,由率先接到举报、投诉、信访的部门作为第一责任人进行受理。

第五条  相关部门接到的投诉、举报、信访,经初步核查或有证据证明,涉嫌违法的,接收单位应在3个工作日内形成相关材料,书面移交县综合执法局办理;县综合执法局作出处理后7个工作日内书面向接收单位函复处理情况。投诉人、举报人、信访人还有除执法外其他诉求的,由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处理。

第六条  县综合执法局接到的投诉、举报、信访,属于违法行为需要实施行政处罚的,应当依法立案处理;属于相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日常监督管理事项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形成书面材料,向有管辖权的部门移送,由有管辖权的部门办理、答复。

第七条  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应共同配合做好就同一事项反复投诉、举报、信访人的思想工作。

第三章  日常工作协作机制

第八条  县综合执法局与相关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之间应建立联络员制度,负责具体工作的联系、对接;建立健全信息衔接机制、共享机制,相互及时通报相关行政许可、监督管理、行政备案、行政确认、行政处罚等情况。

第九条  县综合执法局应当加强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行业主管部门或其上级部门组织开展的业务知识培训活动,行业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县综合执法局派员参加。

第十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协助县综合执法局向上级行业主管部门争取执法装备、物资。

第十一条  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将上级部门下发的涉及执法的答复、解释、政策、技术标准、行业标准、行政处罚裁量标准等文件抄送县综合执法局。

第十二条  行业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在日常监管、专项检查、行业整治过程中发现行政违法行为时,应当立即制止。同时收集现场违法事实证据材料,及时向县综合执法局移送。

第十三条  县综合执法局和相关部门在互相移送材料时,移送的材料应当经部门领导批准、书面移送。移送的案件材料应当包括:案件或线索移送函、相关材料(包括现场书面记录、举报投诉材料、举报投诉人或当事人的基本信息等)、初步证明涉嫌违法行为事实情况的证据材料及移送理由等。

第十四条  县综合执法局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提供行政许可或其他证据材料的,相关部门应当在收到书面协助函后及时根据相关职能职责提供。

第十五条  县综合执法局在查处案件时需要相关部门的上级部门或异地对口部门进行协助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县综合执法局进行联系、对接。相关部门配合、协助上级主管部门或异地对口部门调查案件时,需要县综合执法局进行协助的,县综合执法局应当积极予以协助。

第十六条  县综合执法局在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或鉴定机构提供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由相关部门负责协助进行抽样、送检和技术鉴定。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提供业务支持的,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应协助办理。

第十七条  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协助县综合执法局开展案件调查取证、专业技术认定工作;专业技术认定工作应自收到专业技术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出具专业意见,疑难、复杂案件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县综合执法局在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时,需要相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参加的,应当指派专业人员参加。

第十八条  行业主管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专项检查或行业整治时,县综合执法局应积极协助。

第十九条  县综合执法局负责已查处案件的统计工作,按将违法案件统计情况分别抄送各行业主管部门和违法行为涉及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

第二十条  县综合执法局负责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行政违法行为,向县纪委监委报送党员及干部行政违法行为。

第四章  保障监督

第二十一条  公安部门应当及时对妨碍行政执法活动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

第二十二条  县司法局通过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备案审查、案卷评查、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协调处理行政执法争议等方式,全程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现县综合执法局、相关部门不履行职责或者有违法违纪行为的,有权向县纪委监委检举、控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县综合执法局、相关部门的执法行为有权提出建议和批评。县综合执法局应当按要求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机制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试行期1年。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作制度

附件8:

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制度

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作,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的整体合力,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国家工商总局《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履行法定职责,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协调协作体系

(一)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下,依法建立健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执法协调协作体系。

(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制定的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定期报告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工作情况;及时请示、报告需要当地人民政府协调的其他重要事项。

二、强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之间协调和协作机制,切实形成监管合力

(三)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按照法定职责参与协调工作。

(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部署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工作,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

(五)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属于农业、质量监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应当及时书面通报并移交相关部门。

(六)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受理申诉、举报中发现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书面通报并移交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对移交的相关材料要复制存档备查。

(七)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其他监管部门通报或移交的属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管辖的事项,应当按照职责及时依法查处或处置。

(八)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

三、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机构分工协作和协调机制,切实提高食品市场监管能力

(九)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各内设机构应当明确职能分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宣传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工负责,建立协作和协调 机制。

(十)食品流通监管机构负责流通环节食品监管综合协调,承担辖区食品流通许可和流通环节食品质量监管工作。

(十一)内外资企业登记注册、监督机构负责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登记管理,查处违反登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十二)个体私营经济监管机构负责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下,按照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依法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

(十三)市场监管机构负责集贸市场、批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涉及工商机关的相关职责。

(十四)广告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食品广告的监管,依法严厉查处违法食品广告。

(十五)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负责受理和依法分流、处理消费者的咨询、申诉和举报,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十六)竞争执法、直销监管、商标管理等机构分别负责查处食品市场不正当竞争、传销、商标侵权等违法行为。

(十七)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内部各职能机构要建立情况通报和工作协作机制,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四、建立健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区域横向协作和通报制度,切实加强依法跟踪监管工作

(十八)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不属于本 区域管辖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处理。

(十九)在查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案件中,需要跨管辖区域协作的,相关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及时通报,由具有管辖权的上一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协调。

(二十)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应当加强信息通报,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发挥系统整体功能,强化依法跟踪监管工作。

五、加强社会监督,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度(二十一)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聘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二十二)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协调,通过新闻媒体依法公开有关信息,通报食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情况,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二十三)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强化领导责任制、职能机构监督检查和指导责任制以及属地监管责任制,将食品安全监管任务和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和执法人员。

(二十四)县级及其以上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履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法定职责、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或者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应当依法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 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责任。5

第五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传销执法协作规定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传销执法协作

规定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依法有效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根据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和《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等有关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传销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加强协作配合,切实有效地查处传销行为。

第三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查处以下行为: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传销行为;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传销行为;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传销行为;

(四)利用互联网等媒体发布含有本款前三项规定的传销信息的;

(五)为本款前三项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经营场所、培训场所、货源、保管、仓储等条件的;

(六)为本款前三项规定的传销行为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时,需要公安机关配合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积极配合。

第四条 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以下传销行为:

(一)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传销行为;

(二)涉嫌犯罪的传销行为。公安机关查处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传销行为时,需要会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予以积极配合。

第五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受理传销举报,并在受理举报后的3日内开展调查。经过调查后,对于依法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举报,应当及时移交主管机关,并告知举报人。

第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传销行为,对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传销案件,对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移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

第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传销违法案件的过程中,有证据证明可能涉嫌犯罪,依法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及时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对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依法制作案件线索移送书,及时移送同级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配合查处。

第八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的传销案件时,应当附涉嫌犯罪案件的调查报告、涉案物品清单、有关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及其他有关涉嫌犯罪的材料。

第九条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移送的涉嫌犯罪传销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的回执上签字;其中,对不属于本机关管辖的,应当在24小时内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并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条 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日以内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案情重大、复杂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自受理之日起10日以内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的决定。公安机关作出立案或者不立案决定,应当书面告知移送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一条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移送的传销案件,公安机关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依法立案侦查,并将查处情况通报移送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十二条 对于公安机关决定立案的案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自接到立案通知书之日起3日内将涉案物品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交公安机关,并办理交接手续;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三条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移送的传销案件,公安机关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依法不予立案。对于不予立案的移送案件,应当说明理由,书面通知移送案件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并退回涉案物品、相应案卷材料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

第十四条 对于自己发现的传销违法行为,经审查后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立案侦查后认为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但依法应当追究行政责任的,公安机关应当制作案件移送通知书,及时将涉案物品、有关证据材料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材料移送工商行政?芾砘兀晒ど绦姓芾砘匾婪ㄗ鞒龃怼? 第十五条 对于公安机关决定不予立案或者移送的传销案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将《行政处罚决定书》副本抄送公安机关。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应当妥善保存案件的相关证据。对易腐烂、变质、灭失等不宜或者不易保管的涉案物品,应当采取必要措施固定证据;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涉案物品,应当送请有关部门或者机构依法进行检验、鉴定,并出具检验报告或者鉴定结论。

第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查处传销案件时,对有证据证明涉嫌犯罪的行为人可能逃匿或者销毁证据的,应立即通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采取相应措施。对涉嫌犯罪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立案侦查。

第十八条 对于涉及地域广、参与人员多、涉案金额大的传销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可以分别依法立案,联合开展调查。对于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查处;对于依法需要追究其行政责任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予以查处。

第十九条 在查处传销案件时,对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及时查处。

第二十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并完善查处传销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及时互通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研究传销案件规律、特点及预防、打击的对策。第二十一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查处传销工作情况通报制度。采取发文或者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及时相互通报各自查处的传销活动场所、传销手段、传销组织以及传销组织者、策划者、骨干分子等情况;及时提供各自查处的传销典型案例以及查处工作经验材料;定期通报在查处传销中协作、配合的情况。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建立传销人员信息库,建立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在查处传销执法协作中发生的问题,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当报请上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公安机关协调解决。

第二十三条 对于不依法受理举报、移送案件的,查处传销时敷衍推诿、消极应付等,以及失职渎职、包庇、纵容、支持、参与传销的,应当依法依纪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下载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执法新思路之探讨:强化协作意识,坚持协作执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渔业行政0809执法协作办案工作制度0806

    渔业行政执法协作办案工作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强渔业行政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渔业行政执法水平,推进依法行政,维护渔民合法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

    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实施方案

    ***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目标,以深入......

    对加强工商系统区域协作执法办案机制的思考

    对加强工商系统区域协作执法办案机制的思考 作者:郑时根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领域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尤其是食品安全等问题全社会瞩目,其危害性无论在......

    改变行政执法理念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五篇材料]

    改变行政执法理念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9-10-30 15:26:00 ] 作者:张效琴 编辑:studa20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代理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

    市城管局强化“四个意识”提升执法效能

    市城管局强化“四个意识”提升执法效能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转变执法观念。通过集中学习、 宣扬先进典型、开展对困难执法相对人的帮扶解困等活动,以亲情为主线、帮扶为重点、执......

    浙江省关于建立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

    浙江省关于建立环保公安部门环境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环保局、公安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和第八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着......

    2010年工商局长打击传销规范直销执法协作会议发言

    近年来,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市综治委的部署要求,坚持把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作为平安临沂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标本兼治、防控结合、重在预防、着力治......

    关于“六市一盟”商务执法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

    朝阳市商务局 承德市商务局 赤峰市商务局 锡林郭勒盟商务局 唐山市商务局 秦皇岛市商务局 张家口市商务局 关于建立“六市一盟” 商务执法区域协作机制的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