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省出台九项措施支持企业技改
我省出台九项措施支持企业技改
我省出台九项措施支持企业技改
突出支持“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大技改项目
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企业技术改造,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推进工业强省建设,我省日前出台《进一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九项措施》,在专项资金、税收政策、融资、用地、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强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突出支持“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
《通知》指出,落实省、市两级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用好国家和省现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机器设备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可按规定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技术转让减免企业所得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对从事国家鼓励发展的项目所需、国内不能生产的先进设备,在规定范围内免征进口关税。对国内企业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而确有必要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享受进口税收优惠等;各金融机构要运用银团贷款、联合贷款等方式,创新担保抵押模式,优化信贷管理制度,加大对符合我省重点产业技术改造投资重点、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符合银行信贷原则的企业技术改造信贷支持。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信托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债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私募债券等方式融资进行技术改造。鼓励十大工业基地组建产业发展投资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投融资机构,加大对基地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强化用地支持,鼓励企业“零增地”技术改造,对工业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利用现有厂区、厂房改造建设不改变用途,且符合规划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视地方政府财力在征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时给予优惠政策。推动企业退城入园、搬迁改造,需异地安置的搬迁工业企业,可采取协议方式提供新的安置用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最低出让价收取土地出让金。企业原用地由政府收回后,土地收益可根据安置企业的需求用于企业搬迁改造。“十百千工程”技术改造项目纳入“项目用地快速审批通道”,项目用地不受批次限制,可单独组卷报批,对报批资料齐全的,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对投资强度大、经济效益好、容积率高的技术改造项目,优先解决用地指标;突出支持“十百千工程”,优先推荐“十百千工程”重点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龙头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申请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国家节能奖励和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等资金支持。各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要给予倾斜支持,省级技改专项资金支持额度不低于全省总量的50%,对百家优势企业每年可支持2个项目,可连续支持2至3年。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
第二篇:我省出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财政政策
我省出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财政政策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及财政部、教育部的有关部署,大力促进我省学前教育发展,更好满足社会需求,经省政府同意,近日,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对全省各地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并明确了我省当前阶段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财政政策。主要政策有以下八项:
1.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各级财政按照改建面积、新增入园幼儿人数和一定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2.依托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各级财政按照新增班数和一定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3.开展农村偏远地区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对纳入国家试点的县,各级财政对巡回支教志愿者和新设的巡回支教点,按一定标准,给予资金补助。
4.各级财政设立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专项资金,建立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机制,对普惠性、公益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给予奖励性扶持。
5.各级财政设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专项资金,建立扶持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机制,对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园和城市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办园向社会提供普惠性、低收费学前教育服务等,给予奖励性补助。
6.建立困难儿童学前教育资助制度,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对普惠性幼儿园的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每人每月减免保教费100元,由政府财政对幼儿园给予补偿。
7.2011—2013年,在全省新建700所公办幼儿园,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财政共同分担。
8.从2012年起,按照“工资全保、公用适量、收费补充”的思路,建立我省公办幼儿园经费保障基本制度,保证公办幼儿园的正常运转。
第三篇: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海关总署出台措施支持外贸稳增长
海关总署23日公布了《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措施》,通过“抓改革、减负担、促升级、优环境”的20条具体举措,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增长。海关总署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共分4部分20条措施。抓改革,将通过在上海自贸区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设计、加快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行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提高海关查验效能、全面推进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等6项举措,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减负担通过积极支持扩大进口稳定出口、优化税收征管并推进自贸区战略、进一步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服务和收费、配合完善出口退税政策等4项措施,切实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
促升级,包括建立和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创新保税监管模式、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整合优化等3项举措,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环境,包括今年将继续取消和下放5项行政审批事项、支持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平台发展、完善海关企业信用管理制度、规范进出口秩序、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引导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统计分析和统计服务、深化海关国际合作支持企业“走出去”等7项措施,为外贸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进出口环境,提升企业竞争力。
与以往的政策相比,此次出台的《若干措施》,突出改革导向,通过改革释放贸易便利的红利,有助于激发外贸企业的内生动力;注重减负增效,重点解决当前地方、行业和外贸企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重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且体现了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双促进”,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海关监管模式”,这将对贸易结构的转型升级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中国银行出台“十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出台十项扶持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一是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促进小微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向“专精特新”转变。
二是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在年初计划基础上,中行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在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即“两个不低于”的前提下,继续提高中小企业与小企业贷款比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完善专营机构,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专门服务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种养专业户等,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
四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积极发挥中行贸易金融优势,细分市场与客户群体,研发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地方产业集群等特征的批量拓展型金融产品,开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专属产品。五是增强渠道功能,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行网点渠道优势,进一步完善网点小微企业服务功能,拓展营销服务触角,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网点服务能力。
六是发挥综合优势,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中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等综合经营优势,广泛动员和利用海内外资金联合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具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优质小企业客户,充分利用海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延伸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推动企业良性发展。
七是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增强业务发展动力。中行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及“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原则,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
八是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信用状况好、还款意愿强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恢复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客户制订授信调整方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九是坚持“有保有压”,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在信贷投放上,中行坚持“六贷六不贷”
十是加强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各类信贷风险。动态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主动风险管理。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有关政策要求,把握信贷投向,使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或流向民间借贷领域。
第五篇:中国银行出台“十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中国银行出台“十项措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要求,中国银行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出台十项扶持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一是落实国家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深入贯彻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战略,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信贷杠杆鼓励、支持和引导小微企业进一步优化结构和转型发展,促进小微企业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向“专精特新”转变。积极引导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聚集发展,形成一批“小而优”、“小而强”的小微企业客户群,推动大、中、小、微型客户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信贷投放,满足小微企业信贷需求。在年初计划基础上,中行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计划全年小企业贷款新增1200亿元以上,小企业贷款增速预计超过全行整体贷款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以上,在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即“两个不低于”的前提下,继续提高中小企业与小企业贷款比重,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三是完善专营机构,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中行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专营机构建设,全面推广“信贷工厂”服务模式,在各地设立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专营机构和特色支行,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在年底前加快筹建20多家村镇银行,专门服务县域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种养专业户等,切实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四是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积极发挥中行贸易金融优势,细分市场与客户群体,研发基于供应链、产业链、地方产业集群等特征的批量拓展型金融产品,开发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特点的专属产品,不断充实小微企业产品体系。积极采用大宗商品、存货、应收账款、知识产权、保险权益、林权、生鲜货品、经营权等担保方式,破解小微企业担保难或押品不足的“瓶颈”。针对高新科技产业和电子商务领域小微企业的经营特点,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记录和未来成长空间,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服务方案。
五是增强渠道功能,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行网点渠道优势,进一步完善网点小微企业服务功能,拓展营销服务触角,组建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网点服务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网点对小微企业服务的范围,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金融服务网络。中行为小微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的网点机构计划在今年底前扩展到3500家,2012年达到5000家。
六是发挥综合优势,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中行充分发挥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证券等综合经营优势,广泛动员和利用海内外资金联合成立产业投资基金和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具有股权融资需求的优质小企业客户,充分利用海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延伸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推动企业良性发展。中行利用多元化服务平台推出的“中银创业通宝”、“中银助业通宝”、“中银展业通宝”三个产品系列,可以适应小微企业的经营特征与金融需求,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七是适当放宽风险容忍度,增强业务发展动力。中行坚持“收益覆盖风险和成本”及“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原则,适当放宽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以资产组合管理等技术监控小微企业业务的整体风险和收益水平,以“工厂化”的经营理念打造流程银行,强调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
八是建立信用恢复机制,帮助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对于产品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信用状况好、还款意愿强但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建立信用恢复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为企业客户制订授信调整方案,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渡过难关。
九是坚持“有保有压”,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在信贷投放上,中行坚持“六贷六不贷”,即优先支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导向的企业,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依法合规经营的企业,对违规违法经营、拖欠员工工资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对产品无市场、管理和技术落后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具有良好成长性企业,对偏离主营业务、盲目扩张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对企业主有赌博、吸毒等不良嗜好的企业不贷;优先支持生产经营现金流稳定的企业,对没有还款来源的企业不贷。十是加强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各类信贷风险。动态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和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加强主动风险管理。严格执行“三个办法一个指引”有关政策要求,把握信贷投向,使信贷资金真正用于实体经济发展,坚决防止信贷资金被挪用或流向民间借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