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

时间:2019-05-13 10:3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

第一篇: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

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

——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近日,笔者与海南旅游投资商赴新加坡考察城市旅游,本次考察重点侧重在以下三个方面:城市重大旅游项目的引擎带动,城市老旧城区的文化复兴与更新以及城市旅游的国际化营销等。重点考察了四个旅游区域和项目,包括总投资300亿人民币的圣陶沙名胜世界以及全球第四个环球影城主题公园——新加坡环球影城;拥有28自然观光景点的圣陶沙岛;美国金沙集团投资超过400亿人民币的Marina购物娱乐综合体,每年接待300万游客的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城市文化复兴区域等。考察归来,感触颇深,新加坡虽是一个国家,但从城市旅游发展角度来看,它又是一座旅游城市,每年吸引1000万游客。所以,笔者从城市旅游发展的角度,以四个具体的项目实例展开介绍,探讨有何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滨海金沙——超大商业购物娱乐综合体

滨海金沙是在新加坡三条河汇集到出海口处的一片公共绿地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座超大商业购物娱乐综合体。项目总投资达到70亿美元。目前金沙主要以酒店住宿、购物、会展中心和综合娱乐为主。从国际一线品牌的时装和化妆品,到其他特色的零售购物,以及珠宝首饰等一应俱全。金沙项目欧美游客占到50%以上。金沙项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大厦顶层观光和无边界游泳池。支付20新币可登上50多层的观光平层,向北可以看见新加坡CBD区域的天

际线以及主城区,向南看见新加坡河流以及外海区域,甚至看见印尼的巴淡岛,是观赏新加坡城市景观的良好位置。整体而言,金沙项目的工程施工比环球影城更为细腻,无论从地面铺张、景观配置还是建筑设计方面都是如此。

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驱动的典型

新加坡环球影城总体布局局促,整个布局呈环形一共包括7个主题区域,为好莱坞大街、马达加斯加区域、遥远城市区、纽约大道区、科技之城、埃及文明区和失落的世界。中间是一个人工湖,把7个区域串起来。比较经典的项目是水上世界表演以及史瑞克4D电影和过山车。环球影城有3条主线,第1条是游乐主线,第2条是餐饮主线,第3条是购物主线。弄清楚了这几条主线,就清楚里面的所有骨架了。总体而言,环球影城的项目以亚洲人居多,和我坐侏罗纪水上世界的6个人,有3位是来自印尼,其余2位来自日本。不难理解,亚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美人还是有很大的文化差异。

圣陶沙岛——观光旅游的乐园

圣陶沙除了名胜世界之外,其他的自然观光景点、餐饮和酒店设施也非常丰富。按照新加坡旅游局圣陶沙地图提供的信息计算,圣淘沙岛上有28处自然观光景点,65家精致餐饮、咖啡和饮品店,6家精致礼品店和各景点内的旅游商品店,以及不包括名胜世界4座酒店在内的另外10家四星和五星国际品牌酒店。3个海滩都以大众观光

为主,但还是有明确的细分定位,东边的西乐索海滩以热烈激情的沙滩酒吧和餐饮为主,适合观光游客和年轻运动;西边的丹戎海滩和巴拉湾海滩相对安静,增加许多儿童设施和度假酒店,适合家庭观光与度假游客。

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城市文化传承与再生的典范

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都是新加坡河岸的核心区域,驳船码头是100多年前新加坡开展对外贸易的核心区域,是新加坡最热闹的地带之一,紧邻CBD区域。驳船码头商业街有100多米长,以商业餐饮为主,约30多家各种形式的店,以海鲜、西餐、音乐餐厅和小酒吧为主,含有少量的工艺品零售,主要建筑形式以南洋骑楼建筑为主,建筑形式比较统一,但是建筑色彩相当鲜艳,绿色、红色、白色、黄色……值得一提的是驳船码头的商业味道比较浓厚,整个街区几乎以餐饮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设施和公共停留空间,克拉克码头在驳船码头靠北,克拉克码头是新建的城市文化区域,主要业态包括三部分:餐饮、零售和小型办公。餐饮超过70%的营业面积,餐厅约60家,零售店5家,办公空间8家左右。但是公共空间比较大,游客可长时间停留,并欣赏对岸的风景。此外,街道两旁的景观设置和店铺设置,形成强有力的城市活力效果。

从以上几个旅游区域和旅游项目的介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值得借鉴的经验。

重大旅游综合项目带动城市旅游发展

这几年,新加坡政府花大力气来创造世界级旅游产品,以前的城市公园观光和消费已经不能够满足国际游客以及周边地区竞争的需要,所以,必须靠重大的项目甚至新的国家旅游政策来带动旅游发展,滨海金沙和名胜世界两个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这两个项目的投资商均具有良好的国际旅游大型旅游综合项目的投资和运营实力,而这两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共计超过700亿人民币。这对国民总数不到500万人口的新加坡来说,从税收收入增加、基础设施提升、拉动消费以及就业甚至国际形象等都是一个很大的直接效应,这两个项目直接就业人口1万左右,间接拉动就业人口在5万左右。可以说,以这2个项目为带动的旅游经济直接推动了新加坡经济GDP最近3年以接近20%的速度发展。这对于城市化的中国,在满足人口消费需求增长的今天,对于城市政府的主导者,需要引进和发展什么重大的旅游项目,将是一个很好的借鉴,不要盲目追求旅游项目的数量,更重要的是旅游项目的质量。

老旧城区的文化复兴与更新助动城市旅游发展

新加坡河这片区域是新加坡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所以,这一片成为新加坡的历史文化区域,地理位置较好,但是建筑相对老旧,地面狭小,所以,对驳船码头和克拉克码头的改造成为新加坡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邀请国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和建筑专家先后对新加坡河域进行城市规划更新和克拉克码头的商业业态定位和

建筑设计改造。同时,征求市民的意见,共同为这些片区的发展献计献策。现在,这些片区重新焕发生机,当地政府对区域的更新规划和建筑立面改造后,成为了夜间生活的集聚地。

国际化营销推动城市旅游发展

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处,周边聚集了亚洲不同宗教国家,凡是经过新加坡樟宜机场的航班都是国际航班。所以,政府非常重视旅游的国际化营销,和地区性营销,亚洲地区主要抓马来西亚、中国、日本、印度以及印尼。据不完全统计,滨海金沙和名胜世界两个项目至少有50%的游客是中国游客,所以在我国大大小小的旅游展览,几乎都可以看见这两个项目的展台。新加坡近年来对南美洲市场做了有针对性的促销。具体的内容包括突出独特的旅游项目体验(尤其是滨海金沙和名胜世界),舒适的购物环境以及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等。

第二篇: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

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 摘要: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濒临东海,水上旅游市场前景大好。上海市政府将临港地区的旅游发展作为了“十二五规划”发展的重点。本文针对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这个滨海城市的旅游发展进行探讨,主要是当前临港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的阐述。

关键词:临港新城 滨海城市 旅游资源 发展现状

引言:美国的滨海城市新奥尔良城是河口冲积平原城市,其北靠庞恰特雷息湖,南依密西西比河,东临大海,城市周围有大量自然湿地。依托这样的环境,新奥尔良市成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最大的城市,也成了美国仅此于纽约的第二大港城。和新奥尔良城有着相似的地理区位的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不是也能成为上海的支柱,让上海成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上海力争建设国际经济、贸易、金融以及航运中心,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运枢纽港的上海临港新城将建设成为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协调,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综合型新兴滨海城市,成为上海新的后花园。

一、滨海之城——上海临港新城

1.滨海:为靠近海边、沿海的意思。滨海地区通常为沿海城市的一部分。

2.上海临港新城简介:

临港新城位于东海之滨、上海东南长江口与杭州湾交汇处、上海市版图的最前端,距上海市中心城区75公里。总面积为三百多平方公里,其中由填海而成的陆域占45%,由近一百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和近二百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区组成。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国际机场,毗邻中国第一座跨海大桥以及第一个国家级保税港。在主城区还挖掘了目前世界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滴水湖。滴水湖呈圆形,直径2.66公里,总面积5.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7米,湖上规划有三岛,每个岛都有不同的主题。

3.蓄势待发——政策支持:

2003年6月5日,上海市政府决定成立上海临港新城建设领导小组,自此,临港新城的规划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最近几年海上旅游的兴起更是加快了新城的建设步伐。

2009年4月14日上海市浦东新区区长姜梁阐释了浦东打造“7+1”生产力布局的构想。“7”分别代表了上海临港产业区板块、临港主城区板块、国际旅游度假区板块、上海综合保税区板块、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板块、张江高科技园区板块和金桥出口加工区板块。这个布局中,临港新城占了4个。而在2010年3月上海就已初步确定三个区域为低碳示范区,其中临港新城占到一席。

在“十二五规划”中,上海市政府会加快促进产城融合和港、城、区、镇联动发展,在临港新城主城区这片热地之上,将重点发展航运贸易、文化创意、会展旅游、科研教育、健康休闲、生态居住等产业和功能,着力打造低碳、生态、智能、宜居的新城,让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临港产业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地,成为绿色之城、健康之城、智慧之城、创意之城。

可以预见,临港新城将会成为新的国际性滨海城市。

4.临港新城的规划

临港新城规划分为四大城市片区:中心区(主城区)是以滴水湖为中心的新城,集中体现滨海都市魅力和活力、展示新世纪城市建设水平和都市生活环境质

量的标志性地区;主产业区是上海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主体部门;综合区是以城市生态建设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综合功能区;重装备产业区和物流园区是上海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临港新城的生态绿化规划中,约20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森林,作为“中央生态核”;沿泐马河和大治河布局的森林通廓,作为新城的保护壳;滨江沿海形成滨海森林通廊,作为森林景观带;新城主城区和综合区海岸线外侧的滩涂,宜作为湿地资源,以切实加以保护。整个临港新城三分之一为森林绿化区,总体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总体规划临港新城城区内主要水域用地达10.8%,绿化覆盖率超过 40%及三环分设的空间布局, 以5.56平方公里的城市景观淡水湖“滴水湖”作为城市地标,加之240多种野生鸟类迁徙的南汇东滩湿地,构成临港新城得天独厚,生态宜居的生态资源新城,这里不仅有产业,更被赋予低碳、宜居的重要城市建设定位要求。

5.经济发展

按照浦东新区“7+1”发展规划,临港新城的临港产业区能吸引来自全球的品牌企业和制造业精英,而临港新城主城区将为临港产业区提供主要的生活空间,并且利用自身的旅游资源吸引广大旅游者的游览,同时主城区提供的会展业也会吸引国内外企业在此进行会议、展览,引导人气向主城区流动。据规划,临港新城的预期居住人数达80万人。

二、当前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

1.临港新城的当前旅游资源:

1.1.生物景观:

2008年1~ 12月上海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采用样点法和样线法对上海临港新城东滩湿地鸟类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58种,其中旅鸟有63种,冬候鸟58种,夏侯鸟19种,留鸟18种,迁徙鸟类占有绝对优势。繁殖鸟有37种,该区域东洋界区系特色明显。记录到国家2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 种,上海市重点保护鸟类4种,上海市鸟类新纪录2种。记录中的鸟类以水鸟占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新城东滩的鸟类资源特点,良好的湿地环境为鸻鹬类春秋迁徙过境、雁鸭类冬季越冬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春之雁、夏之鸥、秋之雀、冬之鹭,还有其他各种珍稀鸟类飞扬在临港新城的上空,让新城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不过由于开发建设和滥杀,一些鸟类濒临灭绝。

东海浮游甲藻类有122种,东海区是我国主要浅海鱼场区,生活有 700 多种鱼类,主要大种类有带鱼、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鲳、鳓、真鲷、海鳗等。

在世纪塘路西侧有300~500米宽的芦苇,加上200~400米宽的海三棱草。海塘内一些小块淡水沼泽地上也长有芦苇。不过由于用地建设及新围农田,一些地区被用来种植棉花和三麦,大量的芦苇荡等以不复存在。目前在从滴水湖前往南汇嘴观海公园的中间区域正在开垦一条公路,这将会对湿地造成一定的破坏。

上海临港新城自开建以来,从外地移植了不少花草树木,但是和市中心的相比,新城的树木长势不佳、草坪退化严重,有关部门表示,这是因为新城土壤及空气中盐碱含量过高的原因。在新城绿化区域中,除了学校及其他部门有相关人员管理的地方长势好些外。很多草坪已经退化、枯死,罗汉松、蜀桧、香樟等树木长势较弱,叶片稀少。不过,目前已经有针对盐碱地试种了一些中山杉、金冠柏、珊瑚朴、美国皂荚、海滨木槿等。

1.2.天象气候:

日月星辰:在滴水湖湖畔,坐在长椅上静静等待日出或是日落的到来或是看

月夜,虽说没有大海上的气势磅礴,但是静谧安宁的环境能使人们感觉安详;在南汇嘴观海公园,可以入住假日酒店,清晨站在阳台上,品茗等待那忽然跃起的红日。

虹霞云风:新城空气湿度大,雨霁初晴,天际边时常架起一轮七彩之桥,此现象时常在滩涂地区出现,横跨在芦苇荡上;新城云雨天乌云密布,整个城都笼罩在灰色天际下;晴天蓝天之中红日天空,干净纯粹;风始终不断,站在东海之边,发随风舞。

海市蜃楼:此现象不常见,但相对于其他地区可算频繁。偶尔阴天游走在世纪塘路,东海那边忽然呈现一幅气势磅礴的另类画面。

雨雪雾雹:新城的植物、建筑都是新的,呈现出的是干净的画面,遇上雨雪雾雹等天气,新城整个都笼罩在其之下,美轮美奂,四季景象各有不同。

1.3.地文景观:

滩涂、平原农作物、芦苇荡、海岸线。

1.4.水域景观:

临港新城滴水湖景区:是国内最大人工湖,直径2.66公里、总面积达5.56平方公里的。湖中有3个总面积为0.48平方公里的小岛。北岛占地约23.5万平方米,将是一个水世界、绿洲、游戏隧道、蓝鲸表演艺术中心、开心港口、海洋文化馆等组成的水上综合娱乐主题场所。西岛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功能定位为商务和旅行住宿与办公,规划建设临港新城标志性的两幢高星级酒店,如皇冠假日酒店。而占地约14万平方米的南岛则为水上休闲娱乐岛,规划建设游艇俱乐部、度假村、会所、游艇港湾等设施,并形成具有举办大型国际水上运动赛事能力和健身娱乐的水上运动休闲中心。目前这三个岛都处于初期建设阶段。

临港新城东海沿岸带:依靠着世纪塘路的东海部分,可以从世纪塘路下到东海岸边,感受涨潮退潮的变化,也可以看见浪拍石岸的汹涌。涨潮时,海水淹没防护草,泱泱大海,天与海连成一片。

陆地河流:滴水湖周边有7条放射状的河流与之相连,以赤橙黄绿青蓝紫开头,同时考虑到南汇当地有将河称为“港”的习俗,将7条河流分别命名为赤风港、橙和港、黄日港、绿丽港、青祥港、蓝云港和紫飞港。环绕滴水湖的3条环状河流,由内向外分别命名为春涟河、夏涟河、秋涟河。这些河流随着东海的涨落潮,也不断的变化着,岸边的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让这些河流更加多彩。上海海事大学的智慧湖偶有白天鹅游于湖中,更是为湖泊与河流添加了动感之美。

1.5.遗址遗迹:

耶稣堂、泥城革命史迹馆、净心庵、书院文化长廊、中国航海博物馆。还有惠南、周浦、大团、新场四大南汇古镇。这些古镇中还遗存着千年银杏、百年牡丹、青铜古钟、石拱石桥、古镇残墙、古寺庙、古牌坊等许多珍贵文物。

1.6.景观建筑:

东海大桥、中国航海博物馆、南汇嘴观海公园、上海临港新城展示中心、极地海洋世界、上海海事大学灯塔、上海鲜花港、鹤园、上海野生动物园、滨海森林公园、风电科普馆、芦潮港码头及一些具有特色的酒店与农家乐。东方好莱坞影视基地正在规划当中。

1.7.人文活动:

上海桃花节:在桃花盛开之时,滨海世外桃源、南汇桃花村、新场桃园、大团桃园都热闹非常。

上海鲜花港花卉展:一年四季一季一展。

上海野生动物园动物运动会、音乐烟花节、躺在床上看日出、野炊烧烤、垂钓、自行车比赛、湿地观鸟、滨海高尔夫、住农家吃农家做农活、品海鲜、摘水果、游艇码头和各类水上乐园项目等。

1.8.旅游商品:

花卉、游船、风筝、烧烤、瓜果蔬菜、海鲜、蘑菇等。

2.生态保护情况:

在规划建设中,临港新城以生态保护的原则进行开发,所以从整体来看,临港新城的生态保护能得到游客的认可。但是不免有些地方会破坏生态,如南汇湿地地区,一些滩涂被用作建筑用地、交通线路和农作田地。

3.基础服务设施现状:

3.1住宿:

临港新城目前有四星级酒店二家,一个是东湖临港大酒店,另一家是上海临港豪生大酒店。在建的滴水湖南岛五星级酒店于2011年内开业;三星级酒店有的锦江之星、智选假日酒店,龙湾大酒店等10多家酒店;经济型酒店主要分布在各大镇上,从总体分布上来看,以主城区为主的地区经济型酒店太少,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3.2餐饮、购物:

随着临港新城的快速发展,在各高校、城镇附近的餐饮及购物设施较为完善,如古棕路的农工商,而在湿地和滴水湖及其他产业区餐饮欲购物供应不足。

3.3道路交通:

临港新城距离龙阳路地铁站50km,距离浦东机场25km,距洋山深水港30km; S2高速公路、S1501郊环线、南芦公路、两港大道和东大公路直达临港新城主城区,从东海大桥可以直达洋山深水港;铁路南站每天有数班客运列车直达铁路芦潮港中心站;公交线路更是密如蛛网。但是由于费时过多,依旧影响游客的出游欲望。不过目前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正在建设中,作为建成后国内时速最快的地铁线路,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南段工程设计列车最高运营速度达120公里/小时,届时临港到龙阳路站只需30分钟左右。

3.4其他:

在文教卫生方面,临港新城已经拥有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中学东校和上海临港科技学校等多所大中专院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已在建设之中。在产业方面,已有上海汽车、卡特彼勒、普洛斯、西门子、卡尔玛、中船、中远、上海电气、沪东重机、三一重工等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入驻,目前国家级的大飞机项目及其配套的航空产业园也已经启动。限价商品房项目开工建设,上海浦东国际高新科技文化产业园区、上海极地海洋世界、滴水湖会展中心等重点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上海大宗物流、上海国盛集团创意投资有限公司等入驻,全国首家“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落户。

4.绿化美化:

据2005年数据统计,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成陆约209平方公里,现状用地中建设用地占13.6%,坑底、水域等占57.9%,滩涂占28.5 3月底,对于临港新城主城区而言,整个主城区拥有40%的绿化覆盖率和5.56平方公里的城市景观淡水湖“滴水湖”;广袤的南汇东滩湿地,来往迁徙的野生鸟类多达240多种;大面积的森林绿地与河流,过滤空气净化粉尘,使得主城区形成了开放式的城市公园,生态资源可谓得天独厚。

5.社区共管情况:

政府建设了一批商品房,并且建立了适当的补偿政策制度和社区发展基金。但是因为住房及办公、学校都是新建而成,新城当前人居离80万人口距离很大,所以社区参与旅游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6.组织机构:

虽然成立了上海临港新城建设领导小组、新城管理委员会、申港街道办事处等机构对临港进行管理,但是在基层人员建设方面不全面。如导游、接待、服务、卫生等人员。

7.外部合作:

临港新城引进了大量的世界著名企业,但是临港新区旅游发展部门和其他区域旅游合作上做得不足。如要将外滩黄浦江与滴水湖或临港片区的东海海域的游船相通,还要受到各个部门地阻挡。

8.形象策划与宣传促销情况:

据临港新城人民政府办公室透露,政府用各种媒体和书面宣传临港旅游,但是收获颇微。如果要办一个大型活动,由于交通不便等问题,不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所以,在资金方面,政府不能完全承担。

三、总结

上海浦东新区临港新城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项目,依托洋山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和东海,临港新城致力于建设成低碳、生态、智能、宜居的新城,成为绿色之城、健康之城、智慧之城、创意之城。但是此项目属于长期规划项目,目前建设属于中期,除了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已建或在建外,其他娱乐设施微乎其微。临港新城的首要阻碍是交通问题,除了应该尽快完善陆地交通外,还应该开拓海洋和内河、湖泊等水上交通,让临港新城在完善交通设施的同时,能增添一份旅游活动。在当前旅游建设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硬件、轻软件;重规模、轻品质;重开发、轻保护等问题。目前临港新城还没有地方处于单纯依托门票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新城的发展,此类问题不得不防。在规划建设和旅游发展中,应该坚持宣传和运用生态旅游的原则。要促进临港新城的海上和陆上旅游,旅游人才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专业化、国际化。这样,才能跟随政府建设新城的步伐,让临港新城有序、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南汇东滩湿地鸟类资源调查》郭文利1, 袁晓1 , 裴恩乐1 , 夏述忠1, 严晶晶1, 王天厚2四川动物2010年第29卷第5期

2、《东海浮游植物数量分布与优势种》罗民波,陆健健,王云龙,沈新强,晁敏 生态学报ACTA ECOLOGICA SINICAVo1.27,No.12Dec.20073、《滨海湿地旅游资源开发》庄晨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年

4、《园林景观——上海临港新城绿化陷盐碱之困,设计有所预防仍难应付高盐碱土质》龙云,中国花卉报,2007年12月17日

5、《基于ECOPATH与RAPFISH东海区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研究》李睿,学位论文库,上海海洋大学,2011年

6、《临港新城已完成2010年前建设用地规划》戴颖敏,新民网上海时政,2008年11月18日

7、《上海市浦东新区过敏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8、《上海临港新城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张玮,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9、《浦东南汇城大型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公示》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11年9月20日

10、《临港新城》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7564.htm11、《后世博经济时代 上海临港新城规划方案出炉》,雅虎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7月20日

12、《临港新城中心区规划15万人口,成后世博投资热土》,新浪新闻中心,新闻房产,2011年6月9日

13、《上海临港新城十一五发展规划思路》上海临港新城管委2005年11月1日

14、《临港新城总体桂怀已经市政府原则同意》,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2004年4月21日

15、《吴文学就旅游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答记者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焦点新闻,2011年12月15日

16、《上海确定三大低碳示范区 临港新城板块解读》搜房网新闻中心

17、《一湖三环带 恢弘蓝图规划利好凸显》新民晚报,2010年6月11日

18、《临港产业区发展现状》上海招商网

19、《基于“十二五’’规划视角的浦东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现状、问题及构想》何建民,上海40043320、《滴水湖“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浦东临港新城建设迅速推进》陈桂兰,文汇报,2010年

21、《临港新城旅游攻略》无名,服务信息,2011年5月

22、《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第5期,2011年

2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公报》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第4期,2011年

24、《上海临港新城总体规划的生态学思考》城市规划,城市运营网,2009年11月12日

25、《上海临港新城10条路将以各国名树国花命名》东方早报,新浪国内新闻,2005年8月25日

26、《临港新城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之城》每日经济新闻,2010年3月26日

27、《现场导游》上海市旅游局编,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

第三篇:城市节庆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以昭君文化节为例

城市节庆旅游发展模式探析--以昭君文化节为例

摘 要

近年来,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节庆活动也进行得如火如荼。2006年—2008年,由市委、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十大节庆”之一,证明内蒙古城市节庆旅游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应当看到,在具备了优越的开发条件并取得成绩的同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重视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扬长避短,带动内蒙古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 城市节庆旅游

内蒙古

昭君文化节

引 言

面对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旅游需求的变化,世界各国纷纷开拓新的旅游项目,节庆旅游便是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它是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具有拉动区域经济、塑造区域形象、平衡区域旅游市场淡旺季需求差异等作用。如今,节庆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助推器,不仅仅是城市经济的助推器,更是城市环境改善的助推器、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但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没有给内蒙古带来较多的收益,要想在激烈的国内外旅游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加大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大力发展专项旅游,节庆旅游正是迎合了内蒙古旅游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一要求发展起来的。

一、昭君文化节发展综述

昭君文化节源于民间的昭君庙会,是为纪念公元前33年远赴塞外和亲的王昭君,寄托劳动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创意始于1998年,为树立和展示地方形象,促进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决定举办昭君文化节,定名的主要理由有三:

一、呼和浩特市的昭君墓闻名海内外,史书与名人名家多有记载及评论,胡汉和亲的历史事件带来的不仅是民族团结,更有边疆与中原的交流与合作,这对现在仍有现实意义;

二、在呼和浩特市以昭君名字命名的企业及品牌甚多,说明昭君形象有深厚的群众文化基础;

三、弘扬民族团结,促进西部的稳定和发展,与昭君的形象吻合。

1999年,第一届昭君文化节与第六届昭君庙会在呼和浩特拉开序幕,以弘扬昭君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确定了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以先进文化为方向的基本路线。首府决策层力求通过节庆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①;2000年,第二届昭君文化节,经贸洽谈引资5个亿,20万人来呼观光;2001年,主题为《崛起的西部》的第三届昭君文化节活动内容增至20项,首届国际民间艺术节同步亮相青城,吸引了200余名海内外记者的眼球,昭君文化节因此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100个节庆活动之一;2002年,第四届昭君文化节在《青城与世界同行》的定位中激情开幕,民族性与群众性是本届文化节最显著的特点,活动内容增至27项。之后的第五、六、七届昭君文化节,活动内容不断扩充,商贸洽谈一路攀升,文化节从国际性、民族性、群众性、艺术性、时尚性等方面不断刷新,被国际节庆协会冠以“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节庆活动”之殊荣。

2007年,第八届昭君文化节牵手“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与“中华民族商品交易会”,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相约草原,签订70余项投资项目,合同金额达510亿元。

2008年是昭君文化节收获颇丰的一年,引资超过157个亿,同时摘取了“首届十佳节庆中华奖”桂冠。

2009年第十届昭君文化节及第三届民族商品交易会、首届国际汽车展并肩亮相青城。

二、昭君文化节特色及影响

昭君文化节作为呼和浩特的重要节日,无论从活动内容和特点上都带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

(一)民族特色鲜明。文化节以“天堂草原、魅力青城”为主题。活动将突出草原文化特色作为着力点,充分展示呼和浩特市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人物、民族风情、民族节日。

(三)活动内容丰富。2009年以来,昭君文化节期间各项活动多达57项。包括文化活动24项,体育旅游活动20项,经贸活动7项,会议研讨活动6项。

(四)突出群众性。昭君文化节安排了很多便于群众广泛参与的喜闻乐见的活动。如广场消夏文化活动和昭君博物院民俗文化活动、“祥和之夜”社区文化展示周活动、第五届中山西路商业街企业文化展示周活动、大青山红歌大会系列活动等。

连续十年举办昭君文化节,一方面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另一方面它对本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显著的:

(一)经济效应。

1.为经贸招商提供良机,推动了本市乃至全区的经济发展。依托昭君文化节,第二届民族商品交易会在项目签约仪式上,共有达成合作意向的25个项目签约,共引进国内外资金157.09亿元。

2.对旅游业的拉动效应明显。举办昭君文化节,在全面展示草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独特魅力的同时,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活力。在文化节的带动下,2008年,我市的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达到645.1万人次、106.8亿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两项指标均居自治区首位。

3.作为城市营销的手段极大促进了经济增长。纵观青城取得的成就,曾连续六年经济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已上升到西部十一个省会城市第一位、曾连续六年经济平均增幅在30%左右、《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城市增长竞争力居全国第一、《2008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立足比较优势,带动整体发展;经济总量排全国67位,进入全国88个GDP过千亿元城市榜单;成为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二)社会文化效应

1.昭君文化节成为展示民族风情和地方文化的窗口。建设有特色的城市文化,是城市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重要举措。以昭君文化为特色,不仅向全国和世界展示了塞外青城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且把首府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并展现在世人面前。昭君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社会科学概念而被赋予了很多新的意义,它为呼和浩特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魅力。②

2.成功地塑造了城市形象。成功的节庆无不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切合当地实际和风俗习惯、有较强的娱乐观赏性、民众参与程度高等,从而成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和代名词。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呼和浩特不仅历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迹众多,许多文化遗存有着较高的历史价值。更有以草原文化为底蕴、以昭君文化为特色的深厚文化魅力吸引着四面八方的宾朋。

3.提升认知度。昭君文化节如同呼和浩特向整个世界推荐自己的艺术“广告”,使青城的无形资产得到增值。仅第七届昭君文化节投资环境恳谈暨经济合作洽谈会,就吸引了来自国内各省市的知名企业、企业家和企业界代表以及韩国、美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企业家、友人共300余人,在会议规模和协议引资额等方面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成千上万的海内外宾朋带来亿万订单的同时也带走了对青城的美好印象。

(三)环境设施改善效应

1.促进城市服务设施的完善,进一步提高城市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城市的早期发展与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节庆活动的举办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节庆活动的开展也进一步刺激了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市环境的美化。举办昭君文化节也是我市整合自身资源、完善自身形象的过程。

2.丰富居民休闲活动,提高城市旅游发展水平。一方面,旅游节庆活动本身即为动态旅游吸引物,旅游节庆的举办为本地居民提供了可供选择的休闲活动,也丰富了外来游客的旅游日程,促使游客旅游体验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旅游节庆活动作为城市旅游资源的宣传平台和城市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的一种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的转型升级。对于呼和浩特而言,从市区到郊区往往分布着类型多样、形态各异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点,通过旅游节庆活动则可以有效地将城市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从全域的高度对其进行包装和策划,同时通过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开发,促进城市区域内冷热温点之间的均衡发展,并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由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借节庆事件举办的机会,也使旅游与城市的联系更紧密。③

三、昭君文化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昭君文化节举办十年来,所取得的效益显而易见。举办昭君文化节的初衷就是提高本地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依托本地区经济和文化的特色优势,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形象名片,促进与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但纵观昭君文化节近几年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发人深思。

(一)产品市场化不足

节庆旅游产品市场化包括策划市场化和管理市场化,④纵观国内外举办比较成功的节庆活动,他们的运作都由专业节庆公司来操作,如2005年上海旅游节,聘请上海创业科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介入策划和组织,在短短的19天中,吸引了820万市民和海内外旅游者参与了旅游节的60余项重要活动项目,经济效益比上届同期增长了15.8%,而昭君文化节正缺乏专业性的节庆旅游策划公司和人才,导致活动品位不高。

目前昭君文化节大部分活动还是政府主办,像伊利这样的协办企业作用发挥较少,企业参与产品策划和管理的积极性还不是很高,企业参与办节的体制不完善。

(二)形式重于内容导致资源浪费

纵观近几年昭君文化节,对品牌节庆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刻,认为品牌节庆就是要求大排场、大气势,盲目攀比节庆活动的外在形式,对真正的活动内容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开发,往往拘泥于开幕式、展览会、洽谈会、招商会等千篇一律的形式,把关注的焦点过多的放在了节庆的表面形式上,过分强调官员、明星、媒体及商家的人数与等级,而作为节庆活动核心的产品却缺乏专业策划和市场调研,没有实质性的活动内容。

(三)居民认同和参与程度少影响可持续发展能力

节庆活动是植根于当地居民的文化、社会生活之中的,缺少了本地居民的广泛支持和参与,节庆活动的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难以获得持续的发展,如果不能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创造出居民参与的良性环境,他们就极有可能成为城市节庆的负面因素。国外的品牌节庆如德国啤酒节、美国玫瑰节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注意当地群众的参与,形成了与民同乐、普天同庆的热闹气氛,并通过他们的情感表现、口碑营销传染给外来旅游者,形成了居民与游客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④

(四)加重了呼市旅游旺季的压力

内蒙古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等自然条件所致,能够满足一般大众观光旅游者需求的时间不长,6—9月成为呼市的旅游旺季,这时的客流量特别大,而昭君文化节也集中在7、8、9月,给原本旅游基础设施薄弱的首府地区增加了更大的压力,使游客的满意度降低。节庆旅游具有组织和调节旅游流的功能,因此如何发挥这种功能,增加呼市旅游淡季的收入应该值得考虑。

鉴于上述原因,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国内外知名的城市节庆,欲使昭君文化节在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还需进一步转变思想,完善市场化运作机制。

(一)政府办节向市场办节转变。限制政府为了节庆活动的溢出效应或者外部效应而采取违反经济规律的做法,把节庆活动的主办权交还给市场,使节庆活动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下不断发展成熟,政府转变角色,从主办者变为服务者,转向宏观服务和调控,为城市节庆提供规划保障、法律制度保障和后勤保障。

(二)节庆与城市紧密结合。在营销方式上和营销内容上强调与微观活动和宏观环境的结合,不能仅限于节庆活动项目本身的宣传,还应强化宣传节庆活动举办城市---呼市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建设成就和投资环境等宏观层方面的因素,使节庆活动和城市发展形成良好的互动。⑤

(三)与民同乐。完善节庆主题活动的参与性和吸引力,作为中国十大节庆品牌之首的青岛啤酒节始终围绕市民节、狂欢节的定位,办成老百姓踊跃参与、国内外游客热烈推崇的旅游盛会,其推出的啤酒品饮、文艺汇演、花车巡游、文体娱乐、海滨休闲度假系列活动,极大提高了当地居民的参与和热情,而有些城市节庆因为缺少群众参与而难以为继也屡见不鲜,如“苏州丝绸旅游节”,究其根源就是政府色彩太浓,商业性冲淡了群众的娱乐性,内蒙古的城市节庆应引以此为戒。⑥

结 语

近年来,现代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数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古老青城魅力无穷的人文景观,草原文明与黄河文明在这里交融。随着呼市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节庆活动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践证明内蒙古城市节庆旅游开发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应当看到,在具备了优越的开发条件并取得成绩后,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应重视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扬长避短,通过努力做大做强,使其在旅游经济体系中起到主导、支柱作用,带动旅游相关产业发展,以推动内蒙古产业化进程。

【参考文献】

① 冯燕平《十年一剑:昭君文化节声名鹊起》 www.xiexiebang.com ② 刘少和,李秀斌《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播》 旅游学刊 2009年第3期

③ 杨振之

《 旅游节庆——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中国旅游报 2010-2-24 ④ 王晨光

《节事旅游发展亟待理念创新》 旅游学刊 2009年第1期 ⑤ 《我国旅游节庆的品牌化发展之路》 城市主题文化网

⑥ 师守祥

《青岛国际啤酒节成功的启示》 旅游学刊 2009年第3期 ⑦ 《中国城市节庆浅析》中国旅游营销网http://www.xiexiebang.com

学年论文(2010-2011学年第1学期)

城市节庆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以昭君文化节为例

学院、系 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旅游学系 专业名称 旅游管理 年 级 2007级 学生姓名 高满霞 指导教师 康宝军

第四篇: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影响-以张家界为例

一、旅游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分析

(一)交通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功能

旅游业已成为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的最活跃力量,而交通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产业,是旅游业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地区交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当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旅游功能结构系统包括三部分:旅游客源地,主要是现有及潜在的旅游者;旅游目的地,主要是旅游直接服务商;旅游交通,主要是交通设施及服务等。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其中旅游交通作为旅游通道的物质主体,是连接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地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游客、信息在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间的流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旅游交通对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及旅游客流的实现与促进等,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交通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

旅游交通业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的主要时间和费用消耗,并与旅行社业、旅游饭店业共同组成了狭义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交通耗时是旅游的主要时间消耗。交通耗时虽与所选交通方式及其交通条件的质量及服务水平的高低有关,也因旅游线路和内容不同而异,但占旅游总耗时比例相当大。特别是我国西部地区,由于交通设施不发达,游客到达这些地区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交通费用是旅游的主要费用消耗。尽管交通支出由于所选交通方式不同、服务水平高低等原因会有差异,但对长途游客来说仍然是所有食、宿、行、游四大项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旅游交通业已经成为我国旅游收入和旅游创汇的重要来源。据相关统计资料,近年来旅游交通收入在旅游外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以张家界为例,旅游外汇总收入中交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27%以上,最高年份甚至达到了40%以上。(三)交通对旅游业的促进与制约

交通作为旅游活动中时间和费用消耗最大的一项,是消费者在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中的主要影响要素,进而会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交通的便利与否直接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和旅游日程的安排,道路质量的优劣更关系到游客的旅游经历和心情,极大地影响旅游者整个旅行的质量和满意度。旅游资源潜力的开发,必须以快捷便利的交通做后盾。由于旅游资源依赖旅游者光顾而产生效益,没有安全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所以,交通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大小,决定着旅游资源开发的效益。旅游活动一般是以景点为节点,以交通线路为连线而形成闭合系统,区域旅游交通和其他基础设施将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交通条件将直接影响旅游的客源、收入及其可持续发展。

(二)张家界交通改善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

张家界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旅游城市,交通业的发展对当地旅游的影响更为明显。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在当地政府的努力下,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展。和全国一样,除了在2003年因为“非典”的影响而导致旅游业出现负增长以外,其他年份旅游业都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7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基本都已达到2000年的4倍以上,其中2007年旅游外汇收入甚至达到2000年的7倍以上。受山地地形影响,张家界市政府在努力做好铁路与航空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山地公路的修建与维护。“两路”开通,更是给张家界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生机。“两路”是指横穿武陵山区的沪渝高速宜昌至恩施段和沪汉蓉高铁宜昌至万州段。其中,沪渝高速宜昌至恩施段已于2009年全线通车;宜万铁路已被铁道部批准开“和谐号”动车组,已于2010年底通车。“两路”作为国家规划的“四纵四横”快速客运骨架,其开通将会为武陵山区旅游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旅游交通的改善对张家界市旅游业到底有什么样的具体影响?会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一)“两路”的开通,改变了张家界的交通区位,极大提高张家界旅游业的可进入性。张家界市处于中国地理版图的心脏位置,具有承东启西接南势,理论上是东中部与西部地区以及珠三角经济圈与成渝都市圈直线交通的必经之地。但这里崇山峻岭、峰峦叠嶂,加上湘鄂渝黔四省边区行政分割,很多高速公路与铁路在这里成了断头路,无法直通。比如上海与成都之间的快车,要绕道安康或西安;上海与重庆间的列车则需绕道湖南怀化。“两路”的开通则大:大提高了张家界市的可进入性,使其区位优势得到发挥。首先,“两路”是我国重要的东西主干线,它使得东中部与西部地区真正高速直达,使武陵山区东进西出变得畅通无阻。其次,“两路”的开通标志着在该地区修建公路和铁路所面临的一系列技术性难题迎刃而解,这为已经纳入规划的安张常、黔张常铁路项目及其它高速公路项目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安张常铁路是西部地区通往华南地区的南北通道;黔张常铁路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与成渝都市圈的直线通道。“两路”等系列项目的开通,将使武陵山区形成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现代化交通网络。

(二)“两路”的开通,大大拓展了客源市场,有利于张家界旅游业融入全国市场。

“两路”开通大大降低了旅游的时间成本,提高了旅游的舒适度,增强了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吸引力。“两路”开通后,上海到重庆全程只需1O个小时,沿线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通过“两路”进入张家界武陵山区所需要时间不到5个小时,这些地区将成为张家界旅游业巨大的客源市场。特别是“两路”把武汉城市圈、长三角城市群、成渝都市圈等重要区域串联起来了,大大充实了张家界旅游业的主体客源市场。武汉城市圈本身是一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且又是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是张家界旅游的重要客源地。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城乡居民收入高,购买力强,是全国最大、最有实力的旅游客源市场之一。成渝都市圈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在快速发展,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此外,“两路”的开通还加强了张家界与三峡、等全国著名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客源联系。总.之,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两路”的开通使得张家界市与上述地区实现了旅游区位、客源市场的直接对接,客源市场得到了大大拓展,张家界旅游业将可以成功融人到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中。

(三)“两路”的开通,有利于张家界市及其与周边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整合,增强了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资源具有原生态自然山水、原创性民族文化、原本性古城古寨、原真性民族风情的特点,发展潜力巨大。但由四省区统辖,必须整合区域资源、共建共享旅游市场。“两路”的开通极大地强化了区域之间的的交通联系,促进了整个张家界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整合,使其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同时,“两路”的开通把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长江三峡旅游、三国文化旅游等著名旅游资源串联起来了,为合作提供了现实条件。它们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可以进行有效的整合。此外,“两路”使张家界以高速和高铁直线连通武汉这个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旅游集散中心,将有力地吸引全国各地的客源流向武陵山区,极大地促进张家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组合,也必将推动张家界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四)“两路”的开通,有利于张家界市改善旅游形象和投资环境,促进旅游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国家东西交通主干线,现代化“两路”从武陵山区横穿而过,将极大地改变武陵山区山高路险、老少边穷的落后形象。“两路”每天承载着大量的旅客东进西出,通过流动的客流,通过口碑相传,可极大地提升了张家界旅游的知名度、影响力,大大提升了区域旅游形象。另外,“两路”的开通,必将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迅速增加,有利于张家界吸引各种发展要素的聚集。首先,旅游区位的改善会直接吸引更多更好的旅游项目与发展资金,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升级。其次,“两路”的开通为区域经济合作与产业布局带来机遇,有利于张家界积极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两路”开通产生的强大网络效应,会直接辐射张家界各县镇,促使其旅游业与特色产业经营的时间与空间都得到拓展,从而拉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总之,“两路”的开通,为张家界市旅游业快速发展了极好的契机,但同时也带来许多挑战。政府及旅游从业人员应抢抓机遇,积极应对,促进旅游业超速发展。

三、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旅游业的影响

(一)交通业发展严重滞后于旅游发展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张家界地区的交通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仍不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而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二)交通设施建设规划欠科学

由于建设资金有限,张家界地区旅游交通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缩短空间距离、节约直接成本,而忽视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造成旅游交通建设中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景区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这在旅游景区交通建设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景区内交通线路规划往往为方便游人行走与车辆通行而造成对景观整体美和环境和谐的毁灭性破坏,如炸毁山体、毁坏植被、硬化路面,允许车辆大量进入,盲目修建索道,旅游交通标识设计与设置不合理、交通线路设计不符合旅游活动规律等,如张家界的观光电梯就是因为破坏了自然风貌的完整与和谐而遭到了旅游专家的批评。(三)交通设施质量较差

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专用交通道路质量差,使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较低,尤其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旅游交通运力不能满足需求,出现游客买票难,乘车难,“进不去、出不来”等交通难题,主要是因为:(1)旅游交通主骨架已基本形成,但交通密度不高,特别是高等级公路严重偏少,通达深度低,路网整体服务功能低下。张家界高等级公路比例一直偏低,即使是四级以上公路的比例也较低,高速公路更是直到2007年底才有87公里,第七次铁路大提速后经过张家界的列车速度也没有多少改善。(2)公路抗灾能力弱,失养严重,通行能力差。同时旅游交通形式往往比较单一,交通体系不完善、不合理、不健全,急需全方位的提升。(四)旅游交通建设资金严重匮乏旅游交通的发展所需资金规模较大,发展资金不足己成为制约旅游交通发展的较为重要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由于张家界地区财政比较困难,交通设施的投入比较少其次,社会资金对交通建设缺乏积极性,由于追逐立竿见影的投资回报,造成张家界地区交通设施建设难以募集到社会资金,旅游交通资金的匮乏严重制约了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五)交通服务质量亟待提高

虽然旅游交通的硬件设施不断得到改善,但张家界地区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不少景区出租车行业存在的宰客、拒载等情况,长途车普遍存在着诸如经常不能准时客运、不能向旅游者提供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服务、不能向旅游者提供优质旅游项目服务等。交通服务问题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忙于应付服务纠纷,无法感受到旅游的愉悦,严重影响游客得满意度,损害了旅游运营商和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并最终影响到张家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六)交通管理水平较低

张家界地区交通部门的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下,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管理还相对滞后,客观上限制了旅游者及时、有序的出游活动;旅游交通建设中,各旅游交通、旅游部门各自为政,旅游区的整体形象受到损害;旅游区管理体制导致交通管理障碍,张家界地区不少景点因为多头管理的问题而相互扯皮,严重地制约了交通服务质量的提高,给广大游客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都旅游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第五篇:岭南历史名胜与旅游文化资源——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岭南历史名胜与旅游文化资源

——以广州荔枝湾为例

摘要:广州作为岭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如五羊雕塑,越秀山,光孝寺等,但2010年,广州又多了一处具有深厚历史感的景区,那就是荔枝湾。“一弯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得以重见天日,成为了广州的又一城市名片。荔枝湾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两岸古建筑繁多,又具有历史感,对推广广州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而,重新揭盖后,对荔枝湾旅游资源的保护十分重要。

一、广州的地理环境、气候环境、政区划分沿革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中国的第三大河——珠江从广州市区穿流而过。

广州地处北温带与热带过渡区,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3.3℃,极端最低温度0℃,最高温度39.1℃。属南亚热带季风气侯,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8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至12月气温适中,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广州是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广州最早建城时的名字叫任嚣城。早在公元前九世纪的周代(即周夷王 1 八年),这里的“百越”人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已有来往,建有“楚庭”,这是广州最早的名称。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南海郡,郡治“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公元226年,孙权为便于统治,将交州分为交州和广州两部分,“广州”由此得名。直到1921年成立市政厅,特指广州这座城市。现在,广州是广东省省会, 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荔枝湾就是位于荔湾区内,在荔湾湖公园的旁边。

二、荔枝湾周边景点概略

荔枝湾位于广州荔湾区内,在荔湾湖公园的旁边,周边历史名胜

1、荔湾湖公园

荔湾湖公园位于广州市西陲,西临黄沙大道,北靠中山八路珠江大桥广场,东及龙津西路,南到西关上支涌,由小翠湖、玉翠湖、如意湖、五秀湖组成,总面积27.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水面17.2万平方米,陆地面积1.06万平方米。荔枝树原为公园的主要树种,建园初期已大片种植。因环境污染严重,荔枝树已不结果。近年来治理污染使环境有所改观,至90年代初新补栽的300多株荔枝树生机勃勃,园内幸存的一株老荔枝树也开始重新结果。

荔湾湖公园的主要活动场所是玉翠湖,内设有各种游乐、健身器械及设备。园内有国际标准游池的康乐中心,占地1755平方米,是人们盛夏消暑之地。位于小翠湖的浮香坞,现为名贵花卉、鸟、鱼、虫及名家字画、民间艺术珍品展览欣赏区。如意湖拾荫洲设有雾插室、组培室,是名贵稀有品种的花卉苗木培育欣赏区。位于五秀湖的全市最长的贴水长廊,由桥、亭、廊、轩组成,全 2 长192.8米,亭壁辉映,景色宜人。

2、陈家祠

陈家祠是中国清代宗祠建筑。原称陈氏书院。在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该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陈家祠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它的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彩绘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

3、光孝寺

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光孝路北端。光孝寺的历史源远流长。民谚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寺址原是西汉初年南越王赵佗的玄孙赵建德故宅。明宪宗成化十八年(1482年)赐“光孝寺”,才改名光孝寺。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河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这对于研究我国佛教史、广东历史,以及认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详述荔枝湾

荔枝湾涌严格来说不是一条孤立的河流,而是原广州城西,现今的荔湾路、中山八路、黄沙大道(北段)、多宝路(西段)、3 龙津西路一带的江畔湿地中纵横交错的水系的总称。但2010年开发而成的荔枝湾景点,只包括荔湾湖边及龙津桥附近的河涌。

历史上的荔枝湾涌故道北至洗马涌,和象岗西面的芝兰湖(现广州市流花湖公园)相通,南至黄沙注入珠江,“广四十里,柔五十里”,是广州市历史袤久的风景名胜,素有“小秦淮”之称。相传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来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今天的西村为驻地,且开始经营这一名胜。其后经过千百年来人工与天工的巧妙结合,成为广州著名的消夏游乐地。在唐代,那里建有著名的园林名胜“荔园”,南汉时,又建有皇家园林“昌华苑”,每当荔熟之时,皇帝与妃子及臣子在那里赏荔游乐,称“红方宴”。明代这里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荔湾渔唱”。清嘉道年间,岭南一代名园“海山仙馆”,宛如人间仙境镶嵌其间,“夏日,泊画船绿荫下,枝叶荫覆,渺不知人间有盫蒸气。”每当“荔枝红熟,绿树丛中,如缀如缯,游人乘画舫泛舟溪中,歌吹相鉴。”这一情景一直延续到解放初。

新中国成立后到2009年,由于受到城市生活污水污染、城市工业污染,成了臭水沟,荔枝湾不得不盖住了。2009年,荔枝湾重开天日,并开发成一个美丽的水乡景观。

经过重新修整的荔枝湾,成为了广州富有特色的水乡,小桥流水,回廊走道,古屋店铺,一派江南水乡的景象。荔枝湾的沿河景点有:

1、梁家祠

梁家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为三进深的大祠堂,祠内石刻记载始建于明代。2002年经市政府批准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现在是荔枝湾文化休闲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内有荔枝湾历史变迁展览。

2、广州文津古玩城

广州市文津古玩城由广州市供销社日杂仓改建而成,容纳400多户商铺。

3、文塔

文塔又称文笔塔、文昌塔,坐南朝北,高13.6米,底座为石脚,塔身为大青砖所砌,属明代中期至清代建筑,其整体风格与广州琶洲古塔和香港新界屏山聚星楼相似。文塔旁边有一棵参天细叶榕古树,树龄157年。

4、龙津桥

荔枝湾涌上的车行桥为龙津桥。荔枝湾涌共有5座桥:龙津桥、德兴桥、大观桥、至善桥、永宁桥,其中龙津桥为三拱桥,中间过水,两边行人,长57米。龙津桥与文塔相呼应,“一桥一塔”符合中国传统习惯,为荔枝湾重要景观。

5、西关大屋

龙津桥桥头有一座具有岭南风格的西关大屋,占地面积150多平方米,房屋主人是新加坡大华银行现任董事长。

6、陈廉伯公馆

陈廉伯公馆位于广州荔湾区龙津西逢源路沙地一巷36号,是一栋仿欧式五层楼房,属独立式的楼宇建筑,坐东朝西,建筑物首层用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有法式的半地下室。主人陈廉伯(1884~1945)是中国缫丝工业第一人陈启沅的后人。

6、蒋光鼐故居

蒋光鼐故居为三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766平方米,建筑风格兼具西关大屋及西式楼房的形式,是近代典型的岭南大宅民居。蒋光鼐故居建于民国初年,民国期间曾用作莞旅中学,1993年被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蒋家后人将其捐赠给荔湾 5 区。

7、仁威庙

仁威庙位荔湾湖公园的东北角,处于仁威庙前街,是一座供奉道教真武帝的神庙。庙宇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200多平方米,是当年泮塘恩洲十八乡最古老、最大的庙宇。

四、荔枝湾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与价值

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采取建筑抽疏、拆违建绿、恢复河涌、调水补水、文塔广场恢复整治、建筑立面整饰与景观塑造等措施,规划打造“诗意广州”,重现“一弯江水绿,两岸荔枝红”的岭南水乡风貌。

荔枝湾景区在开发与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景区成功地处理好原有商户的利益冲突问题,使荔枝湾的揭盖得以顺利进行。同时,进行扩建与整修的广州文津古玩城,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原来古玩商户的需求,使双方受益。

荔枝湾景区在保护古建筑方面,更是成果显著。如梁家祠、西关大屋、陈廉伯公馆等古建筑,得以很好的保护,并且得到不同程度的修整,成为了荔枝湾两岸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荔枝湾的重新揭盖复涌,让“一弯春水绿,两岸荔枝红”再次成为了美丽的画卷。荔枝湾这一美丽的水乡,现已作为广州的一张城市名片,受到世人的赞美。

参考文献

1.《广州亚运与城市更新的反思——以广州市荔湾区荔枝湾整治工程为例》,2010年,《规划师》2010年 12期。

2.《荔枝湾涌的“回归”——广州市政建设“一号工程”》,2011年,《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11期。

3.《荔枝湾史话》,2004年,《岭南文史》,2004年 04期。

4.《岭南人文图说之五十一——荔枝湾》,2008年,《学术研究》, 2008年 03期。

下载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加坡城市旅游发展经验借鉴——以滨海旅游综合体、名胜世界以及克拉克码头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