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书名:《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 作者:刘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3年1月 本书提纲:
第一章:新闻“度量衡”
第二章:新闻价值的发现:从事实到新闻
第三章:采访方法论
第四章: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六章: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七章:新闻价值的表现
本书读后感:
新闻反映的是“真实”和“新鲜”的事实,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只有当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具有新闻价值时,它才上升为“新闻”。吸引受众、影响舆论是新闻力量的体现,而构成这种力量的核心就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的核心力量。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仿佛是点石成金的催化剂,一些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因此具备了新闻报道的基础,产生出吸引受众和影响受众的力量。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初入新闻的大门,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捕捉新闻价值的能力,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目光,只有在吸引受众之后,记者才能传达观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舆论。如果你所采写的稿件不具备新闻价值,就不能称得上是新闻作品,即便这些文章在行文结构上如何精巧,但由于缺乏受众的第一需要,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记者总能从社会各个方面发现层出不穷的有价值的新闻,而经验不足的记者却哀叹无新闻可写。记者自身的素质不同,决定了他的眼界和新闻发现力的差异。我们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培养新闻发现力和表现力?
首先,新闻是靠两条腿跑出来的,在香港,记者被称为“跑街的”,许多新闻事实就是在跑动中发现的。“跑出去是记者采访的第一要务,也是寻找新闻的最好突破口。呆在办公室里,接触到的永远是二手资料,新闻记者不是经院式学者,新闻记者一定要接地气,要走出书斋,走向受众,到新闻现场去,才能不带偏见地发现事实真相。
其次,事实真相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最重要的是要要注重事实。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什么比事实真相更重要的了。受众最关心的是事实,新闻中如果有太多的完形填空,这样会使简单的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不少事件总是有意无意留下空白,给民众留下广泛的想象空间,比如说刚开始曝光的微笑局长的手表门,可以是五块、十块,一直往上猜,读《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有感
员工打空姐的罗生门,也有多个说法。新闻工作者要挖掘事实,发现真相,给读者一个最佳答案。
新闻是记者选择的结果,记者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一件事实都是新闻,只有经过记者提炼、发现出新闻价值的事实才构成新闻。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对读者来说,记者就是他们的眼睛,这双眼睛的职责就是把事实分出主次,突出新闻价值的所在。新闻工作者要学会选择,善于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不仅仅要提高理论素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最后,新闻业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事业,公众对媒体有着特殊的信任感,有人把它成为社会良心,把记者当成“无冕之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观必须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确保新闻事实、导向正确的基础。最近放映的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叶蓝秋拒绝给车上的一位老大爷让座,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将此新闻恶心放大,引发了社会的一场大搜索,使叶蓝秋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中饱受指责。所以记者一定要下笔谨慎。
对新闻价值很好地把握是新闻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逐步培养新闻发现力和新闻表现力。
第二本书
书名《新闻评论》 作者:薛中军
新闻评论在发挥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功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闻评论要为人民说话,拉近与人民的距离,要说实话,与时俱进,解决问题,还要“民主”,不仅评论发言要民主,还要通过评论宣传“民主”。新闻评论是“易碎品”,不求不朽,但求及时有效。我觉得新闻评论的难度比新闻报道的难度要大,它不像新闻报道那样就事论事,强调真实性,它需要我们有宽广的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想,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第三本书
书名:《文化苦旅》作者:余秋雨
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静静体味的书。跟随作者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他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里苦苦思索,莫高窟、天一阁、西湖等等,每读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息亚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的感动、喟叹。我无法用语言表达作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刻解读,我只能用心去细细体味。
第二篇:《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读后感
关于《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的读后感
书名:《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 作者:刘刚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3年1月 本书提纲:
第一章:新闻“度量衡”
第二章:新闻价值的发现:从事实到新闻
第三章:采访方法论
第四章:采访领域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五章:特殊形态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六章:编辑策划中的新闻价值判断
第七章:新闻价值的表现
本书读后感:
新闻反映的是“真实”和“新鲜”的事实,但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不一定是新闻,只有当新近发生的真实事件具有新闻价值时,它才上升为“新闻”。吸引受众、影响舆论是新闻力量的体现,而构成这种力量的核心就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新闻的核心力量。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价值仿佛是点石成金的催化剂,一些司空见惯了的现象因此具备了新闻报道的基础,产生出吸引受众和影响受众的力量。作为一个新闻爱好者,初入新闻的大门,首先需要掌握的就是捕捉新闻价值的能力,思考怎样才能吸引受众的目光,只有在吸引受众之后,记者才能传达观点,在潜移默化之中引导舆论。如果你所采写的稿件不具备新闻价值,就不能称得上是新闻作品,即便这些文章在行文结构上如何精巧,但由于缺乏受众的第一需要,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有经验的记者总能从社会各个方面发现层出不穷的有价值的新闻,而经验不足的记者却哀叹无新闻可写。记者自身的素质不同,决定了他的眼界和新闻发现力的差异。我们作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如何把握新闻价值,培养新闻发现力和表现力?
首先,新闻是靠两条腿跑出来的,在香港,记者被称为“跑街的”,许多新闻事实就是在跑动中发现的。“跑出去是记者采访的第一要务,也是寻找新闻的最好突破口。呆在办公室里,接触到的永远是二手资料,新闻记者不是经院式学者,新闻记者一定要接地气,要走出书斋,走向受众,到新闻现场去,才能不带偏见地发现事实真相。
其次,事实真相是新闻的生命力,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最重要的是要要注重事实。物质决定意识,没有什么比事实真相更重要的了。受众最关心的是事实,新闻中如果有太多的完形填空,这样会使简单的事情变得扑朔迷离,不少事件总是有意无意留下空白,给民众留下广泛的想象空间,比如说刚开始曝光的微笑局长的手表门,可以是五块、十块,一直往上猜,读《新闻价值判断与表现》有感
员工打空姐的罗生门,也有多个说法。新闻工作者要挖掘事实,发现真相,给读者一个最佳答案。
新闻是记者选择的结果,记者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事实,但并不是每一件事实都是新闻,只有经过记者提炼、发现出新闻价值的事实才构成新闻。记者是读者与事实之间的桥梁,对读者来说,记者就是他们的眼睛,这双眼睛的职责就是把事实分出主次,突出新闻价值的所在。新闻工作者要学会选择,善于挖掘,这就要求我们新闻工作者要不仅仅要提高理论素养,还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能将知识融会贯通。
最后,新闻业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公共事业,公众对媒体有着特殊的信任感,有人把它成为社会良心,把记者当成“无冕之王”,新闻工作者的新闻价值观必须体现出一种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确保新闻事实、导向正确的基础。最近放映的陈凯歌导演的电影《搜索》中,叶蓝秋拒绝给车上的一位老大爷让座,陈若兮凭着新闻主编的敏锐嗅觉,将此新闻恶心放大,引发了社会的一场大搜索,使叶蓝秋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中饱受指责。所以记者一定要下笔谨慎。
对新闻价值很好地把握是新闻工作者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在平常生活中,我们要逐步培养新闻发现力和新闻表现力。
第三篇: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
新闻稿件的价值判断
一、新 闻 价 值
“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余家庆《新闻学辞典》)
二、新 闻 价 值 要 素
新闻价值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有下列要素:时效性、公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社会安全性。新闻价值对采访、制作、编辑等新闻业务有直接的作用。
1.时效性
新闻价值与时效成正比,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新闻价值越高;内容越新,新闻价值越高。我们常讲“由头”,主要指新闻时效性。好的记者为抢时效、增加新闻价值而不惜代价,不择手段。(例:过去,外国有记者在高楼上把稿子放鞋里往下扔,有人在电报房里占位子发稿子。新闻单位对当日稿、昨日稿子定比例等。)但我们有些记者、编辑不注重时效,不讲究方法、技巧,业务基础差,“不久前”、“日前”、“近年来”、“今年以来”屡见于新闻导语中,作为新闻由头。
在时效性的判断方面,要区分三种情况:
1)新闻中涉及的事实本身的发生或变动是突发性的或者跃进性的。对于这类事实,在第一时间里做的报道,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2)事实本身的变化时渐进的,即表现为一个过程,例如一个活动的开展,一种现象的发展等。对于这样的事实,时效性似乎表现不强烈。但如果能想办法在事实变动中找到一个最新、最近的时间点,就可以实现时效性。例如,我国生育形势,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以一个人口问题决定的发布为契机,来反映这一问题的最新进展,显示出很强的时效性。
3)有些新闻所涉及的事件是过去发生的,但是是新近才发现或披露出来的,可通过使用“由头”的办法加以弥补,即说明自己得到信息的最新时间、来源。
2.公效性 公效性应作为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公效性,就是公众效益,也就是所说的“社会需求”。判断一条新闻有无价值,价值大小,要看它的受传者的面、量及受效的大小。一条新闻有10万个受众与一万个受众的价值哪一个价值大?一条新闻使100万受众得到了某种需求与使1万个受众得到某种需求的哪个价值大?毫无疑问是前者。所以我们在判断一条新闻价值时,要反复考虑,这条新闻为什么要发?发了能产生什么作用?会带来什么结果?江泽民从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的高度来看新闻工作重要性。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做“先进文化传播者、和谐社会建设者、科学发展促进者、群众需求服务者”,他们都是强调“党”、“人民”、“群众”,这就是立场、党性、大局,也是我们衡量新闻价值,取舍新闻的标准。
3.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是由新闻所报道的事件、现象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所决定的。判断一条新闻的重要性,主要依据:第一,事实影响人的多少;第二,事实对人和社会影响时间的长短;第三,事实影响空间范围的大小;第四,事实影响人们实际利益的程度
(1)人物重要。(例:邓小平南巡讲话。他不是一般的退休老人,不同一般人去旅游休闲。一次出巡,一次谈话。)
(2)事件重要。(例:9·11,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十七大、尼克松访华。)(3)背景重要。在特定的背景下,看似小事情实际关系大问题,(例:当年我国乒乓球队访美,到“乒乓”外交。)
(4)时间重要。今年4月7日台湾发生了蒋介石故居遭焚烧的事情全世界不少媒体争相报道。大家都认为不是一般火灾,因为失火的时间太重要了。《国际先趋报》记者刘俊发是这样报道的。“7号早上8点多,有人打电话告诉我的,我非常难过很生气,觉得很遗憾。由于在时间上是在蒋介石先生忌辰(4月5日)后两天,让人很自然联想到,这是民进党‘去蒋化’动作的一部分。‘去蒋化’已经煽起了仇火,仇恨的烈火,一触即发。”
4.接近性
新闻内容与受众在利害上、地理上、心理上的关系越接近,其新闻价值就越高。一般来说,本地发生的事情,总是会比外地发生的事情更吸引人,这种距离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即人们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低点、事件等要素熟悉与关切的程度。有时候地理距离虽然遥远,但心理距离却可能是很近的。(例如,如果一个人有亲人在美国学习,那么美国对他来说,可能比中国的某一个省更具有接近性。)
5.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新闻事实的知名度,这一知名度与新闻中所涉及的人物、地点、事件、时间等因素所具有的知名度相关,越是知名的人物,他所从事的活动也就越是具有显著性。(例:小平从几起几落,到复出、退休、去世。每一次都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他不是名义上的“一把手”但实际上是第二代核心,他退休了,人们也十分关注他这位世界东方的退休老人、总设计师。这是他对中国、对世界发挥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本拉登的风吹草动引起人们关注,是他制造9·11后他的令人发指的名气。近几天,邯郸农业银行这个中国再普通不过的单位,在全国妇孺皆知,为什么?因为出了5100万元盗窃大案,任晓峰、马向景监守自盗。一个多月盗窃这么多钱,银行浑然不知,这是事件显赫,影响显著)。
还有领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举手投足,一个幽默,都能成为报道的重要材料,因为他们的地位、作用显著,而普通人则不行。布什在白宫接待外国元首,你可以说他隆重、对来访者重视;在他家农场平房里便装接待,你可以说他随和、轻松、对来访者关系非常„„。审判四人帮,四人表现各不同,在记者笔下,都成新闻。
6.趣味性
这是满足人们视觉、听觉需求,提高受众兴趣的重要方面。这里讲趣味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指新闻信息轻松、有意思,能调节人的情绪;二是指新闻可以引发人们的情感,例如热爱、同情等。事件本身能打动人或令人关注,这条新闻本身就有趣味,能打动人心,牵住人心。比如矿井坍塌,遇难人员生死就会始终牵挂人心。有些事情虽然重大,但很严肃,要写出趣味来,就要靠记者妙笔生花。比如“东京审判”,他是写细微,写审判方与被审判方的情感变化,反映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看看曹操的《求贤令》吧,语言之优美,哲理之深刻,“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其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至今是历代用人之必遵必宠之言。看一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新闻吧,其势如暴风骤雨,摧枯拉朽,人民谁不振奋!看一看毛主席1949年为新华社写的《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檄文吧!农夫和蛇的故事警醒人们“宜将乘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直至彻底解放全中国!
除了以上六点公认的新闻价值要素外,国外一些学者还提到了其他的判断标准,如:
冲突性:包含了矛盾与冲突,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 有用性:新闻中所包含的对读者生活有用的信息
娱乐性:可以使读者感到轻松愉快的报道具有娱乐的价值
激励性:讲述人们如何战胜困难的故事,可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特殊兴趣:关于科学、宗教等主题,以及有关少数民族、大学者、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报道,常常也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趋向性:会影响读者生活的问题的发展趋向的专题,也是人们关注的话题
新闻价值判断概括如下: 及时——
稿件发表的时间与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意——
稿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重要——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大,新闻价值越大 接近——
新闻报道的事件或现象在地理上与读者越靠近,新闻价值越大
新闻报道的内容越能在心理上激发读者的兴趣,新闻价值越大 显著——
新闻中的人物、地点、事件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
二、社 会 效 果 分 析 针对报纸的基本读者群进行分析 结合新闻发生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问题 对稿件内容的合理、合法性进行分析
三、新 闻 敏 感 性 1.新闻敏感特点:
快捷——能十分迅速地捕捉事物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的最新变化,并对其价值作出判断
准确——能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判断和选择出有传播价值的变化
灵活——能随时根据所观察的事物的变化调整思路,打破成见,从事物细微的变化中敏锐地推断出事物的潜在重大变化 2.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
对社会的长期观察: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新闻敏感就是捕捉变化的能力,对社会保持长期不懈的观察,才能洞察到此时与彼时的差异
对社会热点的把握:社会热点能反映社会生活的一些重要变化,能够发现社会热点所在,就有可能发现与之相关的新闻,也有可能以此为参照对稿件的新闻价值做出恰当判断
相关信息的积累:尽可能掌握相关领域的信息,信息可供比较,帮助新闻工作者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不是新闻;信息业可以提供背景,往往能够帮助解释新发生的事件。在信息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新闻工作者还可以理解它的更深层含义,并预测出事物的未来走向。
相关知识的积累:信息只能提供基本的事实,而知识可以提供对事实的解释。
第四篇: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认识
对新闻价值判断的认识
福建广电集团电视综合频道
强 北 林
2007.11.6
新闻价值的规范定义: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学术界曾有不同主张。素质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构成新闻的事实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功能论者认为,新闻价值的定义: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笔者以为:无论那种主张,都不应否认“非常”或者“反常”才是新闻价值所在。
正确认识社会上的“非常现象”与“反常现象”,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在新闻工作者的视野中,哪些社会现象应该被视作是正常现象?笔者以为:普遍存在着的、常见的社会现象,均属于正常现象,不具备新闻价值。例如:在反映时代主流的积极因素中,属于一般意义上的绝大多数积极因素,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再如:多数群众还不觉悟、缺乏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其保守的言行,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应被新闻工作者客观地视为“正常现象”。
首先从概念上谈谈个人的两点思考。
一、非常,是正常基础上的提炼与升华。
事物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非常现象总代表着正常现象的未 来发展,它的存在价值、典型意义,都需要人们努力提高认识。
例如:一批批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其中有少数人又重新犯罪被收监,这一事实就属于正常现象。正像病人旧病复发一样,司空见惯,没有新闻价值。假如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不仅重新做人,还见义勇为,制止他人犯罪,那就是一种非常现象,它以生动、鲜活的事实向全社会证明,悔过自新的人群中,也能涌现出时代的先锋战士,极具新闻价值。
又如:新时代,全社会同情、帮助弱势群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好人好事蔚然成风,其中捐钱、捐物者不计其数,一般说来,这些事实均属于正常现象。因为社会风气正,弱者得到四面八方的救助,是常见的事,没有多少新闻价值。而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的事实,或者变帮助“输血”为帮助“造血”的事实等,就属于一种非常现象。前者知难而进,非常难得;后者变治表为治本,非常好,都极具新闻价值。
再如:国家政策法令保护的野生动物被收养、被放归大自然等行为,本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正常的很。可人们的财产遭野生动物侵害后,仍然自觉执行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政策法令的行为,就非常值得宣扬。“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有这样一则报道:一只猫头鹰侵入了鸽子饲养房,还安了家,数十天后才被人发现。见30多只鸽子成了猫头鹰的美餐,邻里们心疼地劝鸽子主人也吃了猫头鹰。养殖户主没有听从邻里们同情的建议而计较个人经济损失。他主动放飞了猫头鹰,把个人损 失全当缴了养殖鸽子的学费,使鸽房不再接待“不速之客”。故事主人爱护国家野生动物的举止,非常值得称赞,具有明显的社会新闻价值。
二、反常,是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对立面。
1、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少量消极因素,属于“反常现象”,凸显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比如: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主义法制秩序,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个别地方的少数单位和人群,非但有法不依,还采取种种方式拖延贯彻执行,甚至抵触。这些落后典型、反常现象,就极具被披露、批评的新闻价值。
“央视”《朝闻天下》读报小栏目2006年7月20日上午7点,介绍了一条来自山西某城市的社会新闻——“违章不罚款令司机吃惊”。消息指出:交警纠风初见成效,虽是正常现象,可对轻度违规后被罚款了之早就习以为常的司机而言,突遇劝说教育就放行的事实,的确感到反常。司机们感觉反常的心态值得思考,它说明:“执法经济”的社会现象,在人们心中已打下了不光彩的烙印。从社会文明进步的总趋势出发,从举一反三的舆论导向出发,该消息具有鲜明的新闻价值。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还有一则类似报道:公共汽车上,一位朴实的农民工为抱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可这位妇女却对怀里的小孩说:“他是外地小傻瓜”。笔者以为:此事虽小,却极具新闻价值。第一,社会风气好转后,人们乘坐公共汽车为老弱病残让座,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细细想来,在恶语伤人的妇女面前,农民工的举止已被衬托成高尚的道德行为。
第二,做好事还被恶语所伤,实为反常。由于农民工被妇女称之为“小傻瓜”,旁人对道德行为的注意力,从暗自赞赏礼让者,立即转向了非但不道谢还恶语伤人的妇女身上。她成了整个事件的焦点人物。围绕这位妇女的道德素质,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这一事件。善美总是伴随丑恶而存在,只不过有时丑恶来的太突然、太出乎人们的预料。及时揭露反常社会现象,引导人们以小见大,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正是这一《社区新闻》的价值所在。
2、社会客观存在中的反常现象,并非只是些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还包含着一些暂不被多数人理解、有争议、值得探讨研究的潜在的积极因素。此类积极因素往往“反常”在,它暂处于被少数人支持的地位,短期内还不能被多数人正确认识,极具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它的常见形态就是 —— 新闻事实的因果关系中,好的动机,却暂不能收到如意效果。
例如:国家提倡节能环保产品,尤其批准诸多企业生产或进口电动自行车,此举深得广大消费者拥护。可由于各地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种种困难、矛盾,用户手中的一大批电动自行车还暂不能申办牌照,社会反响较大。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些商家与消费者,甚至因此而状告基层政府。这种反常现象,揭示 了一个“好事该如何下大气力办好”的社会问题,因此极具讨论、研究、正确引导的新闻价值。暂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不了,关键在于怎样给人以正确认识问题的理念,解决问题的信念。
又如:“超市”在做好事,却没有多少好评。对于此种“反常现象”,需要新闻媒体分析客观原由、引导受众正确认识。
“央视”新闻频道《社区新闻》栏目2006年3月初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一家大超市,允许收银员在无零钱可找的情况下,不收顾客一元以下的零钱。他们的口号是:“有零找零,无零让零”,并以此为风格。不过,这种以人为本,周到服务的企业现象,没被同行们理解,成为争议的问题,反常的很。
对此持“正常现象”观点,觉得无新闻价值的人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竞争形式多种多样,“有零找零,无零让零”不外乎一种让利销售的方式,不新鲜。对此持“反常现象”观点的人则认为:“有零找零,无零让零”的做法,表面上为消费者着想,却暴露出企业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制度不严,极有可能使收银员队伍孳生经济问题。笔者以为,新闻媒体关注的价值点应在于 —— 好事只有在相应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办的更好。为消费者着想、为民办实事,是宗旨。可离开了规范管理中的科学运作程序,好事也会变成坏事。
其次,笔者以为有比较才有鉴别。新闻工作者只有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展开积极正确的分析对比,才有可能作出新闻价值 的评判。对此,我们必须澄清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非常现象对比正常现象,量少、质高,新闻价值明显。这类事实本身具有能够满足社会对新闻需要的素质,也倍受群众关注和重视。例如:为数不多,能够反映时代进步趋势,更代表社会未来主流的典型积极因素,它们本质上虽与绝大多数社会积极因素同类,却是“领军”角色。在分辨新闻价值的方式方法中,这些典型从同类事物中被区分开来,归属为“非常现象”,凸显具有宣传导向的新闻价值。
第二:一般情况下,与时代主流相对立的消极因素,无可辩驳的被人们视为“反常现象”,凸显被揭露、被批评,并告诫社会,启示防范的新闻价值。
1996年间,福建电视台播出的由笔者为主采制的专题报道《船该沉,人不该亡》,正是一部对反常现象进行述评的电视作品。它围绕渔民海上生产作业的事故隐患,尤其是人员伤亡事故,深刻揭示了“以人为本,发展农村经济”的大主题。作品揭露了船沉人亡恶性事件中,无动于衷的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的错误言行,指出:福建省连江县部分干部群众,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观念与当地近海连年出现的废旧生产船舶沉没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混为一谈,是一种典型的反常现象,是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极不负责任的是非、原则问题。
政治路线确定后,人是第一因素。农村相关管理部门及其一些干部群众把一切服从于经济发展,做为人员伤亡事故的客观原 因,每每敷衍了事的做法,必须予以揭露,坚决制止。作品特别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这种反常现象的社会背景,坚持正面分析问题,寻找从根本上减少、杜绝海上渔业生产恶性事故的科学方法,特别强调 ——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必须首当其冲,从源头上严把购置船舶设备等生产工具的质量关。
第三:新闻价值判断所指的反常现象并不都属于被揭露、被批评的范畴。正如前面所述,对社会进步有着积极意义的个别新事物刚刚脱颖而出,还暂不被多数人所接受时,不可避免的受排斥、有争议,成为被社会关注的焦点,成为一种反常。对于这类表象反常,趋向正常的新闻事件,任何简单、轻率的宣传报道,都无法揭示其内涵的新闻价值,还可能引起误解,加剧社会矛盾。笔者认为:对这类有争议的新闻事件,新闻工作者在作出“反常现象”判断的同时,尤其应该遵循时代主流发展的规律,通过正面、深度的分析报道,揭示其新闻价值所在,引导人们客观、正确的认识目前的问题。
第四:同类事物的异常表现,它也具有新闻价值。笔者以为:“正常”与“反常”相对而存在,两者关系的内涵中,除了正确与错误的对立外,还包括社会自然现象中的相同、异同这两个方面,其新闻价值就存在于异同中。
例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新闻事实的审美标准也逐步提高,传统概念上的美,被填充了时代意义的内涵。
比方说:无论过去、现在,社会都提倡“讲真话”的优良品 行,对此许多人习惯成自然,这是相同的一面;异同的是 —— 当今信息时代,讲不讲真话已不仅仅是个一般道德意义上的诚实与不诚实的问题,它更成为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平等交流的一种手段。
今天人们有个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社会,公民除了法律赋予讲真话的各项义务外,在道德范畴内讲真话,有前提,看场合,论对象,不再是一概而论,因为经济贸易往来中,并不都是真言换真言。“信息均等”已成为社会人际交流中的一条重要道德原则。“信息均等原则”与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并不矛盾,它们毕竟都是人们经济活动中互信、互盈、互利的先决条件。但“信息均等原则”有个最最重要的前提,这就是“以真言换真言”,对比传统意义上的“凡事讲真话原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现象。从低层次向高层次飞跃,正是异同所在,类似的社会现象,普遍具有新闻价值。
第五:为引导舆论,“第一需要”也是价值。
新闻媒体将曾经报道过的内容择机再行重播,虽已不具备时效性,但仍然具备服从政治需要的时机导向性新闻价值。
2006年3月16日,“央视”《新闻联播》[知荣明耻]小栏目重播了这么一条消息:“2005年9月23日,东北某地,行进中的列车经过栾平站附近时,一乘客不慎将社会捐助孩子治病的两万元巨款,落失车外。当地铁路干警全体出动寻找,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让巨款失而复得。”此时社会的政治背景是:全国政协 十届四次全会刚闭幕,举国上下开始宣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民盟”、“民进”联组会上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知荣明耻”的八点要求(“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以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铁路干警将人民群众利益置于第一位,竭尽全力排忧解难的事迹,尤其值得此时反复宣扬。
第六:新闻价值的判断,涉及道德范畴与法规范畴,既有着自身的变化规律,又是个不断实践中的问题。
新闻价值的判断,以社会道德伦理、社会意识形态的准则为依据,又随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中共中央作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后,《公务员法》等近百部适应新时期经济建设、社会稳定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各级政府、各级执法机关、各团体组织的一言一行,越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全国各族百姓更加坚定了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社会风气大为好转。这种可喜变化,使新闻媒体判断党群、干群关系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变化。
从“三贴近”这一社会现象的变化中,我们不难看出新闻价 值的变化。歪风邪气盛行时期,“三贴近”现象属于并不多见的非常现象,有大树特树之新闻价值。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风气有了根本好转,“三贴近”已成为普遍、正常的社会现象。对此,人们原先的新闻价值判断,随之变化。原先的“非常”,转变为“正常”了。然而,新的正常现象还会脱颖而出新的非常现象,它使得媒体判断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更高、更严格了。
综上所述,司空见惯的事,也是人们并不需要怎样努力发现,就能接触到的现象,它并不稀罕,很正常。反之,少有的、少见的,要么出类拔萃,非常值得人们认识、仿效;要么一反常态,尤其值得人们辨认、识别,加以警惕,汲取教训,变被动为主动。
总之,司空见惯的事,正常;出类拔萃的事,非常;与时代主流对立的典型消极因素和暂不被多数人理解又受排斥的好事,反常。
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清醒的认识到:新闻价值的判断有着自身的规律,但它以时代背景为基础,其判断标准随之而变,我们必须从实践的角度进行科学思考,遵循其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切莫将正常视为非常,更不应该将正常看作反常,把反常当成正常。
第五篇: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案》
【课标解读】
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什么叫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 理解:价值判断的独特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价值冲突和价值标准。能力目标:
联系实际,分析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通过事例总结概括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认识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从而正确地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学生思考讨论吴斌司机的精神体现了什么的价值观,学生思考讨论。
<二>讲授新课
老师总结,引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的真正价值,这节课我们在深入探讨一下价值观问题。其实,每个人都想得到社会对自己的承认,实现自己的价值。人受意识的支配,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我们才能理性的做出价值判断,更好的做出人生的选择,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问题: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一、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多媒体课件展示:食堂食物的浪费现象,引入同学们的实际生活,是否有过这样的行为,是基于什么的原因。
同学们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总结:之所以会浪费食物,在此之前,要做一番思想斗争,觉得粮食珍贵,就会吃掉;觉得食物不好吃,那就倒掉;其中的粮食珍贵、食物不好吃这是
做出的价值判断,而吃掉和倒掉,则是做出的价值选择。所以:
价值判断含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 价值选择含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价值取向。
同学总结回答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表现。
吴斌事例填空,学以致用,检测这部分知识的运用。
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
1、学生看书思考问题:人们的同样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否一直是正确的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比如武松打虎,在宋代就是打虎英雄,而在当今则是捕杀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是一种犯罪
老师播放林业劳动模范马永顺的视频,提出思考问题,马永顺从砍树劳模到栽树英雄的转变说明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什么特征?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并把握其意义。
2、以《观祈雨》这首诗作为引导。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同时同地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老师总结,这是由于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以医生、艺术家、老学究对于《断臂的维纳斯》这个雕塑的不同见解的漫画为例,引出问题,老师总结,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对于关闭非法小煤窑,不同的人却有不同的的看法,以小煤窑主、矿工、乡镇领导、矿工家属、国家安全管理局等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不同看法,得出结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这三点总结为一点就是主体差异性。
进行一下小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或者是影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因素。
三、(1)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的价值追求是什么?
让学生看课本P101,找学生回答问题,人们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最高价值标准和最高价值追求分别是什么
提出思考问题,怎样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找学生回答问题
(2)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让学生看课本P102,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总结
四、本课小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
3、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五、课后精练
练习几个选择题和大题,对本课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做完学案上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