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
多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古文),觉得那些“之乎者也”跟现代生活没什么关系,其实不然,中国有近五千年的文明史,而真正使用白话文写文章还不到一百年,很多中国文化的精髓都是用文言文写就的,而中学阶段是每个人都能接受这方面教育的唯一机会,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中国人,应该掌握文言文知识,就象现代人掌握一门外语一样重要。文言文,一直都是初中生比较“头痛”的一个大难题。很多学生都反映,学习文言文时,很多情况下都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无法真正灵活得运用文言知识去学习。很多学生都是背了很多,一旦考试,就无法灵活去运用。
怎样才能更好得学好文言文,是现在中学生的当务之急。为了让学生更好得接受文言文,学好文言文,我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必要性分析。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限定于课本,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结果却相反,很出乎意外。
我调查了50多位中学语文老师发现,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老师十分注重语句翻译、记忆,以及进行针对性练习,教学过程严谨。然而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样学习文言文的过程比较枯燥,效率不高、体会不深,懵懂如学另外一门外语,甚至觉得老师煞费苦心的教好文言文,是老师的一厢情愿,学生只能“逆来顺受”。
学习文言文的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何处,我分析如下:
1、学生离开了理解文言文的情境。文言文确实不像现代文那样,让学生一下读来流畅上口,通晓其意。学生难以接受翻译斟字酌句的烦琐,难以懂得文言拮倔聱牙的表达,难以体会古人情感真实丰富的抒发。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问妻、妾、客同样一个问题,“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语意相同但句式不同,文字略有变化,却表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和不同心理。学生理解上文,往往一上来就与文字、句式较劲,然后急着回答老师“语气为何不同的原因”的问题,而不在具体故事情境中体会。这样,文言文理解肤浅呆板、不深刻形象,掌握急促草草、不稳当牢固。
2、学生离开了文言文运用的情境。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了学以致用情境的重要。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交流不会刻意用文言表达,觉得那是比较迂腐的表现,孔乙己“多乎哉,不多也”就是一证。在教学课堂中,我们老师也可能会忽视经典语句在不同情境下活用的特殊性。例如:“醉翁之意不在酒”,老师经常把它形容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的表现,并把它理解为别有用心。但是,此时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醉翁亭记》中就不宜这样理解。其实,文言文的运用,也需要学生一定的文化品位。由于学生文化素质的限制,学生倒是对新兴简单的网络语言情有独钟,而对文言文的(运用)置之不理。
3、学生离开了文言文人文的情境。文言文包涵着丰富的诗画意蕴,散发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凝聚着深厚的民族情感。然而,学生似乎不能领略到文言文其中的精妙处。例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学生理解了文章的“忧患意识”,“逆境出人才”的重要知识,但是,问其忧患意识的现代意义,如何让自己成为人才,学生一筹莫展、一片茫然。这关键在于人文情境的缺失。文言文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关注自身素质涵养,努力在文言文学习中受到良好熏陶,提高生活品味,培育健康人格。例如“忧患意识”的人文情境的创设即让学生忧患于和平年代中的战争、发展社会中的环
境、美好生活中的绝症„„让学生学习到古人博大的胸襟,肩负起传承优秀文明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见,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策略性思考。
既然学习文言文需要一个良好的情境,同时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是那样的重要,我们就应该为其进行策略性思考。
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
吟哦讽诵就是要学生放声朗读,读得正确、流畅,抑扬顿挫中将语言形象化,将情感美化、深化。让学生沉浸其中,读出文章的味道来并有所“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吟哦讽诵精妙呈现。例如:《陈涉世家》中“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的反复朗读中与“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进行了区别,对秦兴徭役、发民谪戍历史有了深刻的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在邹忌讽谏之后说“善”。一个字简练精纯、运用恰当,表明了齐威王对邹忌劝谏的肯定,说明他是一位有魄力的开明君主。所以“善”字读起来,应在短音中读出齐威王的威严明智,在高音中读出齐威王的大胆胸襟,一代明君可谓形神逼肖。
2、品味感悟而重修身
针对文言文教学,叶圣陶先生认为:“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陶渊明读书,“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而“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便是个好例子。在《岳阳楼记》中我们吟咏着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伟大的政治抱负时,更应体味“先忧后乐”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现实意义。在《鱼我所欲也》中我们高歌“舍生取义”的神圣时,更应感受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的意志。
通过品味感悟,学生亲切地体会,让文言文学习有滋有味;学生独特的审美情趣也让文言文内涵熠熠生辉。同时,学生也将优秀的文化精髓汲取内化,臻于至善,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自身的文化修养。
3、积累贯通而学致用
欧阳修诗云:“学既积于心,犹木之敷荣。根本既坚好,蓊郁其干茎。”(《赠学者》)这首诗告诉我们,读书做学问要靠长期积累的。学习文言文更要丰富积累,积累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累丰富的阅读感悟等等。积累多时自有贯通处,贯通豁然必有致用时。例如:《岳阳楼记》写“古仁人之心”表现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情感。在进步学习积累《醉翁亭记》《捕蛇者说》之后,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柳宗元的关注民生,使学生对“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悟入木三分。《晏子使楚》写晏子在楚国受辱,但他以出色的辞令随机应变、以不卑不亢的表现,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结合着神六发射成功、《藤野先生》中的看电影事件等材料,学生深感维护国家尊严所肩负的责任。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积累贯通的境界,让人向往。
三.营造文言文学习良好氛围的原则性把握。
1、兴趣参与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学习,才能避免文言文学习的枯燥,引导他们领悟作品的内涵。例如:学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时,老师先绘声绘色地讲了吴王夫差的故事,情节起伏,集中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之后,老师让学生参与讨论了“逆境成才”“顺境成才”的问题,学生思考积极、气氛活泼,学习效果很好。如果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没有兴趣、不去参与讨论分析,他们的学习效果不会太好。
2、形象深刻性。
文言文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借助朗读、表情、动作等外在摹拟,使文言文的情境具体、文言文的意境形象,可以使学生如亲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从而深刻地领会、消化文言文。例如:学习《出师表》时,我们可以播放电视《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的一段剧情,在质朴无华的言辞中,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肺腑真情;在感人至深的情境中,让学生形象地体味诸葛亮淡泊名利的志趣、临危受命的忠诚。学习《口技》时,我们可以展现相声中出色的口技表演,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神奇与真实,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如果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欠乏形象,学习印象就可能不会深刻。
3、文化情感性。
文言文学习对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等有着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提高品味、健全人格、陶冶情感。于是,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进行文言文的文化情感教育,在作品中努力寻找深厚的人文情怀和浓烈的民族情感。例如:学习《与朱元思书》时,我们可以深刻感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发现作者淡泊名利、鄙弃世俗的情怀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诸葛亮产生了共鸣;更发现古人们恬淡的人生志趣,对于如今浮躁的时代、缺乏郑重之心的学生是多么的要紧。如果文言文的学习离开了文化情感的熏陶,学生的学习只会苍白无力。
总之,只要学生认真学习,找到学习的方法,一定能够事半功倍,学习好文言文。
文言文教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文言文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高尚道德情操教育,有助于学生今后从事我国古代思想、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文言文。如何教好文言文,是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都要认真思考,潜心研究的问题。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古汉语功底
我们所说的古代汉语是指先秦古籍中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即通常所说的“文言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相比,二者既有继承关系,又有发展变化。特别是在发展方面,如古语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诸方面,古今都有明显差异。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还要系统的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给学生讲好教材内容。
二、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教好文言文,最重要要的是要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同学们看过的影视剧《聊斋志异》、《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激发他们读原文的热情,尤其从激发他们读浅易白话小说《水浒传》开始逐步深入,再学习一些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短文,再学习《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之类较长的美文,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里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欲望行动。
三、把握好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文言文预习
利用好课本注释、工具书、通读课文。课文中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有注释,它好比拐杖,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门径。阅读文言文时要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出处、写作背景、文化常识、与课文有关的作者经历。识记注释中的字词的音、形、义。有时不仅识记,还要求抄写在笔记本上,以加深印象。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养成利用工具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对于学习文言文来说,有着特殊重要性。比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学生会以为是现代汉语中的“见”,而不会读成“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的“秋”,不查找工具书,学生也可能不把它理解为“时”。还可以适当让学生参看一些文言翻译书,作为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的资料,但不能过分依赖一些古文翻译书,特别是不能预先看译文,而应该反复理解字词句子的含义,然后通读全文,力争上课前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粗知大意,将不理解的字句标示出来,上课时间再认真听。
2、文言文的讲解
教师要力戒串讲全文的传统教学方式,要相信学生,要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先翻译,教师只做一些难点的点拨。第一步,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第二步,学生试译。可让学生试译不同段落。第三步,教师疏通文义,对一些常见文言实词、虚词中古今不同的读音、词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内容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比较、总结。第四步,在通读、熟读全文后感知课文中的人物形象、课文主题。教师要提倡学生各抒己见,不受拘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文言文的巩固
将所学文言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背诵的程度,是巩固所学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课本上所选文言课文大多都篇幅短小,有音韵美和节奏感,只有多朗读才能体会到文章的妙处。古语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之说,对文言文的复习巩固,再形象不过了。
4、文言文阅读的拓展
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文言作品,不求他们能读懂多少,而是要求广泛阅读,在大量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假期给学生布置《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及自己感兴趣的文言作品去读,如《论语》、《孟子》、《聊斋志异》、《史记》、《古文观止》、《资治通鉴》等等,并适当作一些读书笔记,写一些心得,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分析、鉴赏能力。
时代在发展,教育在革新。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模式,才能在教学上出成效,文言文教学也是如此。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朱绍禹 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的运用等方面差别较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往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文言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更严重的是根本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结果是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成了被动求知的接收器,至于强化课文内容对学生的熏陶感染,进
【作者单位】: 沙河市青介学区;
【关键词】: 文言文阅读教学 学生学习主动探究 学习过程 现代白话文 情感体验 句式 学习态度 接收器 指导
【分类号】:G633.3
【正文快照】:
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词语、句式的运用等方面差别较大,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以往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过于注重文言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培养,更严重的是根本没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体验,结果是扼杀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促使
文言文的学习,很多同学都觉得难,其实只要掌握了学习方法,也能轻松学好文言文。
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
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2、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
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但是只把串讲一概当成解释字义的根据,这种本末倒置的方法也是十分有害的。例如“至于劝善规过足矣”一句,课文下面注解为“能够做到规劝行好事,不行坏事就不坏了”。这仅是串大意,但学生常据此对号入座地去释义,误以为“至于=能够做到”,“足=不坏”,这就脱离了字词的既定意义,造成错误概念。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
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例如,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
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另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需要注意的是,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还有,肯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副词和否定判断谓语前加的否定副词“非”,都不是判断词。
4、提倡诵读
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文言文和现代文在语言形式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言文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书面语言,和后来历代作家仿古语言而写成的作品,属古汉语体系,这类文章跟现代文的主要区别在于语言上的差异。因此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在语言上。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诘屈聱牙;词的通假、活用、古今异义,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特殊句式,跟现代汉语习惯更有所不同。所以只有多诵读,才能培养古汉语语感,只有多诵读,才能了解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的一脉相承的“血缘”关系,才能领悟文言文的至善至美。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更是一个“泱泱文章大国”,文言文中有许多为政、为人、为学的好文章,好观点。还有大量的有生命力的词语和句子,至今仍在延用。只有通过读,尤其是诵读,才能体味其特有的品味和意蕴。诵读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
第二步,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三步,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
第四步,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同学们在课后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诵读时要做到:眼观其义,口读其声,耳听其言,脑思其义,把眼、口、耳、脑都动员起来。
第二篇:中学生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3、19
文言文相当于半门外语,由于时间的差异古人的语言与现在有很大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字词意义的改变上和句式的改变上。
1、章惇(dūn)书绝壁
章惇尝与苏轼同游南山,抵仙游潭,潭下临绝壁万仞,岸甚狭。子厚推轼下潭书壁,轼不敢。子厚履险而下,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曰:“苏轼章某来。”厚曰:“何也?”轼曰:“能自拼命者能杀人也。”子厚大笑。
【注释】①章惇:宋朝人,字子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抵()②仞()③甚()
2、翻译:
①子厚推轼下潭书壁(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②以漆墨濡笔大书石壁上(相濡以沫)
3、理解:“子厚履险而下”中的“履”,它在句子中的词性属()词,解释为()。
【文言知识】
说“临”。“临”的本义是从高处朝向低处,如成语“居高临下”。它又指“面对”。上文“临绝壁万仞”,意为面对万丈悬崖。《礼记》上说,“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意为面对钱财不要轻易地获取,面对危难不要随意逃避。它又指“到”,如“双喜临门”、“临渴掘井”。它还指“正当”、“将要”,如“临到”、“临走”。
1.①到②古代八尺为一仞③很,十分2。①章子厚要求苏轼下仙游潭在石壁上写大字(留念)②用毛笔蘸墨在石壁上写了几个大字。3。动;踩,冒着。
补充:乌台诗案为苏轼鸣不平,但苏轼重新被启用后,章惇被苏辙弹劾,被贬地方,章
惇怀恨在心。尽管苏轼不计前嫌,在科举考试中录用其子张援为第一,章惇复出后对苏轼兄弟以及和苏轼交好的朋友进行报复,致使苏轼仕途更为艰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李白之死辨误
世俗多言李白当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见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阳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为序。”又李华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乃知俗传良不足信,盖与杜子美因食白酒牛炙而死者同也。
【注释】①当涂采石:今安徽当涂县内。李白墓即在此。②予:作者洪迈自称。③按:查阅。④试弦歌:做地方官。⑤俾:使、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俯()②修()③亦()④赋()⑤卒()⑥盖()
2、翻译:
①因醉泛舟于江
②公疾亟
③俾为序
3、“乃知俗传良不足信”中的“良”,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①很;②真的;③尚;④恐怕。
4、理解:上文末句说的“杜子美”是谁?
【文言知识】
说“简”。“简”的本义是竹片。在纸发明以前,我国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文字是写在竹片上的,称“简”或“竹简”。“简”一般长一尺左右,宽约二寸,直书一二行,约二三十字。“简”多了,就用牛皮串起来。自东汉蔡伦发明了纸后,人们仍习惯以“简”称纸。上文“枕上授简”,这“简”实为稿纸。如今人们仍将书人称之为“书简”、“简札”。
1.①弯下身子②编③也④写⑤死⑥大概2。①因为喝醉了酒在长江②李白病得很厉害(病危)③让我给它作序3。①4。杜甫。
补充:相传杜甫晚年十分贫穷,得到太守接济,因吃了太多牛肉而死。
为表示对古代文人的尊敬,我们一般避免直呼其名,而称他们的字,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例如:李白,字太白,我们就称其为“李太白”;陶渊明,字元亮;王维,字摩诘;白居易,字乐天;苏轼,字子瞻;辛弃疾,字幼安等。
3、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
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
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
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
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1.①不成材②将③同情的样子④渐渐地⑤感到奇怪⑥很⑦慢慢地2.①他的儿子在路上乞食②就把他父亲所委托的财产归还给他。3.靠近;靠近当地获得原材料。
4、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将军视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署()②适()③对()④夸()
2、翻译:
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
②遽诘之曰
③庄以实对
④何难之有!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
诗词库: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生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何事句:此用汉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定**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背景: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贬黄州,携友人前往沙湖道中遇雨。此时将苏轼豪放的性格展现地淋漓尽致。
第三篇:中学生为什么学习文言文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开始接触文言文,进入中学后,文言文做为初中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纳入教学大纲。那么,除了应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在初中阶段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
高中古文的学习以初中为起点,所以中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基础性学习。文言文由实词和虚词组成,所以学习文言文就是认识和掌握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初中阶段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变化不大,在翻译时,有的是词语本义,有的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几个意思,学生不难理解,那么学习的重点就放在虚词上。虚词的词义相对固定,例如:常见的文言虚词“之”,在古代汉语中有四个意识,有时做助词,理解为“的”;有时做音节助词,可不译;有时在句子中做指示代词,代替前文中出现的人、物或事情。认识,积累并掌握常见的虚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为高中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中学生学习古文只有这一个目的吗?
在12岁到16岁这个年龄段,是人初步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吸收的做人处事的观念对人的一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学生们通过文章的记载,在通晓文意的基础上了解以前发生的事情,探究事情发生的背景、原委,过程,结果及意义,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思考自己过去的活动,从而更清楚的认识自己,并自觉的把握人生的现在和将来,这些对中学生的成长都有积极、深远的意义。如:选入七年级上册的几则论语,语言朴素简洁。文字中有告诉学生学与思的辩证关系,也有教给孩子们做人的基本态度的。除此之外,还有《孙权劝学》通过学习文章,让学生了懂得不能用静止,停滞的眼光看待人或物。
所以,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不仅为高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积极的观念和情感态度。
第四篇:中学生文言文搞笑自传
小女孩一位,现年十三岁,并非大家闺秀,其貌不扬,生于广西柳州市。祖籍浙江(为金庸之老乡),却从未涉足此地。
四岁上,随父进京,进入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之欺侮,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直至现今。记得当时住于一小院,母亲教之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习钢琴,后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低年级时甚欢乐。班主任姓粱,极慈祥,伙伴亲密如一家。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插班时并入二班,亦搬家至先住地。此班同学待人冷漠,妒性强,不以诚心相对;搬家后住处离小学甚远,与同学不能互通有无,更增隔膜。在此班中度日如年,几欲转学而不得,只得整日学习,以慰无聊。常受老师表扬,实不知乃出于无奈。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令人心怡。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老师深得学生之心。平日同学高谈阔论(吾班谓之“扯”),我时常混于其中,其乐融融。吾不爱体育,便去打电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不亦乐乎!现升入初二,今后之事,还未得知。
吾从小到大爱好甚多,却无一成为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之《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之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第五篇:中学生期末评语文言文版本
漳州立人学校学生期末评语(文言文版)
——俞盛华老师
1、陈慧君同学:
初识君,有长女风范,大气之相。及时日渐长,觉其睿智机灵,不拘泥于旧俗,无固步而自封,遇事颇有见地,实冰心聪慧也。
君之美,不在貌,在于心灵深处善良之花绽放,在于恰到好处之举止言谈。人之品学兼优,非先天而降,乃后天之努力也。望君携既有之良品,逐前程之才学,成非凡之自我。
白驹不觉,光阴已逝,初三将至,盼君凤舞九天,令人刮目相看。
2、陈俊雄同学:
在校之日,进益颇佳。见师长能色恭礼至,待同窗亦性情温和,较往日之乖戾,今之言行,不可谓不进步大也。
吾观俊雄,聪悟俊朗,雄姿英发,有过人之智,威武之姿。然其屡损兵于考场之中,折将于明堂之下,何也?一言以蔽之,惰也。懒于预习明日之功课,惰于温故而知新。单词听写,常出错误;诗词背诵,罕见过关。是故,多考试常郁郁不得志,频小测则戚戚而寡欢。
盼俊雄勤自勉励,博学慎思,努力请从今日始。假以时日,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3、陈鹏辉同学: 大鹏之奋,志在千里,千里路遥,风雨潇潇。可依仗者,唯自身才识与处世之道也。
君之学问,尚不足矣。倘有发奋于学习,不窃窃私语于课堂,勤思于作业,学问之增长,时日可待也。
交友之道,选贤与能。玩物丧志,切莫亲近。应心有分寸,明辨是非。学问之事宜多探讨,子虚乌有莫要闲谈。孝顺之心,禀知父母;不解之惑,多询师长。
他日大鹏随风起,定与日月争光辉。
4、戴瑜可同学: 吾观瑜可,温柔可人,有淑质贞亮之德,怀温良恭俭之风。与人相交得体有方,欢乐多而眉蹙少,实人中之美玉也。
玉之瑕疵,在于学业之敷衍,习作之疏忽。课堂前后,常少用时于学问;操场上下,屡缺锻炼于运动。学有所成,乃自察自省而就;神采奕奕,须挥汗如雨之功。
望今后常自勉励,扬己之所长,补己之所短,勤阅读于家中,多见识于室外。
暑期莫做宅女。
5、方正达同学: 求学之路,漫漫修远;成长之途,道阻且长。唯有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拒不良之诱惑,砥目标而前行,方能闻达于众人也。
君相貌出众,性情温和,且有纪律委员之职,负安班定学之责,不可小视也。然屡闲谈于课堂之中,疏忽于纪律之外,自制力实有待提高也。否则上行下效,群情激愤,为之奈何?
人皆有不足之处,盼能勤勉进取,发愤图强。广交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初三重逢,愿出类拔萃。
6、洪宇琛同学: 普天之下,阳光洒洒,君之笑容,灿烂纷发。淳朴天真,干净无暇。有驱恼之功,开怀之效。
课堂之上,余爱君聆听并思考之状,此于学业有益;晚自习中,余常忧君顾左右而言他,费昼夜之功而徒劳。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贵在专,需持之以恒、心无旁贷。君之自制力,有待提高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君共勉。
7、蒋嘉佳同学:
嘉佳者,数学大使也。为人端庄贤淑,处事圆满周全,深得同学之尊重,广受师长之喜爱。
卿之美德,在于尊师长于言行,奉同窗以无私。平日嬉笑怒骂,皆有分寸,无置课堂于不顾,不留恩怨于他人,甚得吾心也。
于各科之上,卿之学业尚有待加强,切不可此起彼伏,成衰微之势。卿之勤奋,有目共睹,然何以无喜人之成绩,实不得解也!
初中生涯,仅余一年矣!望寻适宜之良策,成可叹之进展!为师甚为期待。
8、赖俊超同学:
俊超者,忠厚稳重之人也,有明月入怀之心,具宽容忍耐之力。能吃苦,愿读书,携上进之心拼搏于二十四班。虽于众人之间不甚显眼,却于教师之中广受好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望俊超扬坦荡之风,提奋勉之笔,吃苦中之苦,做人上之人。
暑期将至,可多沟通于父母,常联系于同窗,报平安与师长。期待下学期与你的见面,加油!
9、赖亿城同学:
幸与君为伴,同处在立人之地,共勉于学海之中。感君胸怀之大,与天地同宽广;羡君笑容之灿,媲日月齐光芒。君极优异,以慈善之心,赢同窗之认可;凭赤子之情,获众人之喜爱。君之性情,其极佳也。
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君勤学于课堂之上,苦练于闲暇之间,学业颇有进展。然,未稳固于根基,扎实于本原,故各场应试多存起伏之状。望能勤奋之余,多与他人探讨。
暑期后,与君直升班见。
10、赖钰婷同学: 钰,金玉所成,人之珍宝也。世人皆以金为贵,以玉为稀,金玉皆得,既富且贵。
余窃以为,金之贵,在于其坚贞不屈,任凭时光敲打、岁月折磨,亦不改其色。倘卿于学业之努力,能匹金之坚定,必能精于业,专于学,智敏而思聪也!
卿之性情,明朗而不萦心,其行自然而无雕饰,有玉之温润光泽,内外如一,受大家之喜爱也。
暑期过后,临新学年,望卿勉之今,以成辉煌于翌日。
11、连珏仪同学:
珏,玉也。玉之有仪,其温如脂,气贯如虹。其出于石,而珍于石。玉之所得,必精心切磋,仔细琢磨,历千万之劳累,方能成其器。而学亦如此乎!倘无自主之思考,坚定之拼搏,纵有先天之才,终为仲永矣!
卿之聪慧,众所皆知;卿之学业,成就迟迟。何也?用心不一也!学贵有专,倘心存杂念,学途坎坷矣。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望时刻自勉,奋勇争先,能慎独且自查,成小我而顾大家。
12、林欣同学:
知识之海,学问之山,于秀木芳林之中,与卿欣然相遇。感性情之淳朴,喜心地之善良。且有温顺于家中,奋学于课堂。
惜课后少勤勉于巩固,置知识于迷茫。天之苍苍,其阔无疆;人之惶惶,其日有长。劝君惜取少年时,择其益友多求知。努力为之,纵应试无辉煌,也可心安而坦荡。
暑期之至,愿奉孝顺于尊长,勉勤快于阅读。亲朋好友,勿忘往来,言行举止,有法有度。
他日见卿,必欣喜异常。
13、童少彬同学:
相聚一载,识君之乐观,感君之怀宽。遇忧难之事,可一笑而已过;逢委屈之时,能等闲而视之。君之坦荡,实属难得。
君之担当,尤在愿尽己力于同门诸君之劳。众人所需充值,每周数以千计,皆君毅然往而交之。余常恐君不慎将钱失而弗见,而君却能万无一失,实令人钦佩也。
学业之事,盼君以理财之心,仔细为之,定能学有所成。
14、叶耀坤同学:
日初升于东方,阳光普照兮,耀乾坤以大白。君之正义满怀,有冬季阳光之明媚,予同窗以温暖;又似夏日轻风之冰爽,解众生以清凉。
君之胸襟宽广,常能容人,且怀赤子之心,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身端而影正,余甚赞也。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总是临相别。望君好生努力,发奋自强,勇登直升班之桂殿,绽放绚丽之光芒。
15、游凯茜同学:
余常于闲暇之时,观古人之成败,思成败之由然。最欣赏者,莫过于“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人之优秀,实难得也,而能以优秀持之以恒,更为可贵也。
有此良风者,卿在其中。
学堂在心,端庄自然,默默耕耘于学问圣地; 洒扫于思,勤检常查,奋勇巡视于文化净土。
卿之优秀,有目共睹,有此学生,余甚欣慰。
16、庄萍同学:
与卿萍水相逢,岁已一载,感慨良多: 于事与物,有独立之思想; 于师与长,怀尊顺以衷肠。
不随波而逐流,能定根基于稳固; 无侵梦而扰人,有洁本身且自好。
平素之中,卿有侠义之风,好抱打不平,心中难容义愤之事。然处事手段有所欠缺,常南辕北辙,有扩大事态之势。遇事宜多思,或告知师长,可省时而高效也。
盼卿多存心思于学业,常寄父母以安心。
17、邹林杉同学:
于班级中,君以质朴著称,爽朗清举、仪态大方。与人交友,无鄙陋粗俗之心,常扬正气以抑邪风。余甚赏识君也。
余观雨之成形,必以云聚,聚足乃汇,集成天雨。倘聚集之时,骤然风起,逐云散于千里之外,雨定难成矣。而学不亦如此乎?君学业之地,逢旱久矣。各科枯萎,衰落凋零,此危亡之际,急需甘霖以滋润。君常欲竭力而为之,初始笃学不已,然懒惰之风,不时骤然兴起。故君之所获,寥寥无几,虽学,而业不精也。
盼君于学业之上,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不负众之所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