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XX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文物保护点114处、一般文物点和文物埋藏区113处。这些文物遗存,是我县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大县、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为加强我县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文物分布现状,现对建设工程和建设用地涉及文物遗存的项目审批,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提出如下意见: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文物无关的建设工程,如确因建设项目特殊需要无法避让而必须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将文物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编制保护方案,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文物部门应在接受报批手续后的3个工作日内,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请相应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并及时发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核意见书》。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根据《意见书》要求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凡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窑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红线外20米)的建设项目,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与文物部门沟通,并督促业主将其设计方案报送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在接受设计方案后10个工作日内发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核意见书》。发改委、经贸委在接到《意见书》后再举行有文物部门共同参与的初步杓苹嵘蟆?SpAN lang=EN-US>
三、在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街区内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以及在风景名胜区内开发建设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其他文物遗存的,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红线前,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发改、经贸、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项目选址、方案会审、土地征用等审批手续。
四、县定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并将考古调查、勘探意见告知建设部门,建设部门应根据文物部门的意见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文物部门会同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制定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和抢救措施。
在县定规划工业园区以外独立选址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部门《工程建设文物保护意见书》后,方可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建设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文物,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向文物部门或公安部门报告,如隐匿不报或保护不力造成文物损坏的,要追究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
六、凡县区范围内的市批以上建设项目,县有关部门应在项目下达后,及时向文物部门通报情况,使文物部门能尽早介入,并与建设单位共同做好文物保护抢救工作。
七、因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为了便于操作,文物部门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及时会同相应的建设部门,划定新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在《XX县文物古迹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县区文物分布图》中注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字信息,由建设部门在最新的地形图上逐个标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此图册分别报省、市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备案,并送达发改、经贸、国土、交通、旅游、民宗和开发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时的查对依据。
第二篇: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
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
省政府令 第139号
《云南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规定》已经2006年7月1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徐荣凯
二○○六年八月十七日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维护国家利益和建设单位、考古发掘单位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及相关活动,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是指在建设工程范围内,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以及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原址保护、迁移异地保护等活动。
第四条 省文物行政部门负责全省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州(市)、县(市、区)文物行政部门在省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环保、交通、铁路、民航、水利、电力等主管部门(以下统称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
第五条 申报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将编制的项目申请报告或者项目建议书抄报省文物行政部门;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提供该建设工程预定范围内已知的文物分布和保护情况。
第六条 申报大型建设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自取得项目选址意见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向省文物行政部门提出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申请;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听取建设单位的意见并组织考古发掘单位对该建设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必要时进行文物考古勘探。
文物考古勘探可以同有关建设工程的前期地质勘查相结合。
建设工程范围内已进行过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的,不再重复进行。
第七条 考古发掘单位应当与建设单位签订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合同,完成合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40个工作日。
考古发掘单位应当自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完成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将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结果以及需采取的文物保护措施和所需经费预算的书面报告报省文物行政部门。
第八条 省文物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考古发掘单位书面报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论证审核,并向建设单位出具《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同时抄送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结果;
(二)是否需要进行考古发掘以及采取其他文物保护措施;
(三)对需要进行考古发掘以及采取其他文物保护措施的有关事项的具体要求;
(四)文物保护所需经费。
第九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办理大型建设工程立项审批(含核准)手续时,应当向履行立项审批职责的发展改革等主管部门提交《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发展改革等主管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补办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手续。
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在办理大型建设工程的相关审批手续时,应当对建设单位执行《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情况予以核实,发现未落实文物保护措施的,应当书面告知建设单位按照《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要求落实文物保护措施。
文物行政部门应当对建设单位执行《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通报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
第十条 在建设工程范围内,对不可移动文物实施原址保护的,保护措施按照法定程序报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批准;实施迁移异地保护的,由省文物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按照法定程序报上级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未按照本规定取得《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而擅自动工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要求动工的,由省文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警告或者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导致文物灭失、损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四条 文物行政部门不依照本规定出具《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或者履行审批职责的主管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文物保护意见书》的建设工程予以办理批准手续的,以及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中小型建设工程范围内确需事先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由县级以上文物行政部门会同有关主管部门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篇: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
加强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意见
为贯彻落实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系列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市文物保护利用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8〕54号)及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工作方案》精神,参考《省文物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2021〕100次研究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新时代全市文物保护利用的各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入落实关于文物工作的系列论述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市委的战略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文物安全为底线,以科学保护为前提,以合理利用为导向,改革创新强基础,攻坚克难补短板,奋发有为蹚新路,坚定自信争一流,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新时代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原则。认真贯彻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全面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直接责任,上下联动,左右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政府负总责、文物部门监管、有关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新格局。
——坚持分级分类保护。统筹谋划,合理布局,分级分类,精准施策。推动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从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保护和周边环境保护并重转变、从单一文物点状保护向单一文物点状保护和线性与片区文物整体保护并重转变,实现高质量高水平的保护管理。
——坚持融入发展大局。以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为抓手,将文物保护利用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三河一山一岭”区域经济发展、全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乡村振兴、“一名人一馆”等工作有机结合,积极整合资源,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开放,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融入全国、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坚持合理保护利用。始终坚持在保护前提下合理适度地利用文物,以开放展示促进合理利用,以合理利用反哺保护,形成保护利用的良性循环。逐步实现从单体文物单位利用向线路、片区、类别为主的体系文物单位利用转变,从单一利用方式向多渠道利用方式转变,从单一县域、市域利用向黄河金三角区域协作利用转变。注重强化文物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传承河东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坚持项目引领发展。以重大文物保护利用项目为引领,立足于国保、省保、市保的保护利用项目储备,加快县保以上濒危文物的抢险步伐,合理布局县保和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项目,力争以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的推进为“三高地三强市”战略目标的实现作出文物贡献。
三、总体目标
到“十四五”末,紧紧围绕走出一条符合市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目标,文物依法保护水平显著提升,文物保护利用传承体系基本形成,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机构队伍更加优化,文物领域社会参与活力不断焕发,文物工作在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三高地三强市”、促进转型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文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初步实现,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实现由文物大市向文物强市的历史性转变。
四、主要任务
(一)严守底线,确保安全
一是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辖区内文物安全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各级文物行政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文物安全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其他有关部门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文物安全工作。严格落实《文物博物馆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办法》,文物博物馆单位法人是本单位文物安全的直接责任人;集体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集体组织负责人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私人所有的不可移动文物,文物所有人及管理使用人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无使用人的田野不可移动文物,县、乡(镇)人民政府承担文物安全管理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健全和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二是健全文物安全协调机制。
成立由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由公安、市场监管、应急、消防救援、文物、旅游等多部门组成的市、县两级文物安全联席会议。每年定期召开会议,原则上市级层面每季度一次,县级层面每月一次,以听取有关情况汇报,研判文物安全形势,协调解决存在问题,部署联合巡查行动。同时建立文物与消防救援部门的会商机制,原则上市级层面每年两次,县级层面每季度一次,定期就文物安全防范工作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协调行动。三是制定完备的文物安全防范制度和巡查制度。
要建立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文博单位的内部安全防范制度,配备强有力的安保人员,配齐安防、消防、技防设施,完善消防、被盗、反恐防暴、紧急疏散等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活动。要将文物安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探索网格化保护、文物长保护的文物安全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组建专业队伍等多种方式,组织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专职巡查检查队伍,定期对辖区内的文物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治理。四是建立打击文物犯罪和文物违法的长效机制。
各级公安部门应根据本地文物安全和文物犯罪形势,定期组织打击文物犯罪的专项行动,保持长期震慑和持续高压态势。规划与自然资源、城乡建设、市场监管、文物等部门要各司其职,依法对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工程、文物市场的各种违法行为开展持续不懈的行政执法,防止违法事件发生。检察机关要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的法律监督职能,建立国有文物保护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台账,坚持一案一登记并定期上报,推动负有文物保护监管职责的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二)分类实施,做好保护
一是完成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
到2023年底,依托全市丰富多样且密集分布的文物遗存,以基本建设考古前置、文物行政执法两方面工作为重点,为全省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新路径,创建省级文物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同步完成盐湖区环盐湖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永济市蒲津渡与蒲州故城考古遗址公园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和芮城县古建筑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等省级专题示范区创建任务。为未来创建国家级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其他县(市、区)也要梳理辖区文物资源,评估文物价值,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出符合本辖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相衔接的县域文物保护利用总体规划,为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做好古建筑保护。
坚持分级分类保护原则,加强国保、省保、市保古建筑的保护利用项目储备,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单位的“一规划三方案”,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项目库。结合乡村振兴、“一名人一馆”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安排乡村县保及未定级庙宇、戏台、祠堂类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利用。要加快濒危古建筑抢救保护,实施一批重点抢险项目。贯彻落实《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办法》,每县(市、区)每年至少要完成1处文保单位的认领认养工作,使社会力量通过“文明守望工程”真正实现守望文明、造福社会。要做好古建筑的日常保养和巡查监测工作,实现全市所有国保、省保古建筑日常保养维护全覆盖;市保古建筑抢险加固基本完成,保护性修缮完成60%;县保古建筑抢险加固至少完成80%,保护性修缮至少完成50%。积极探索传统民居的保护新途径,破解私人所有民居的保护利用难题。将传统村落、传统民居、传统建筑、街区保护与民生改善相结合,与城镇化建设、旅游业发展相协调,统筹保护,合理利用。出台《市传统民居类文物建筑保护利用导则》,加快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和环境整治,增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业等展示内容,打造具有河东特色、河东风格和河东气派的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活化利用示范案例。
三是做好地下文物保护。
依法做好国土空间规划和“六部门核查”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改革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既有利于基本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两利方针,各司其职,密切协同,确保全市基本建设用地考古前置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为全省推进地下文物保护考古前置改革建立标杆。增加专业考古人员数量,提高考古科研工作能力,提升专业考古水平。与国家、省级有关考古机构密切合作,举办“西阴论坛”,进一步提高和扩大考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配合国内科研院所开展考古研究项目,围绕“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考古中国”“晋南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等重大科研课题,为中华文明起源提供考古学实证。
四是做好大遗址保护。
以蒲津渡与蒲州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核心,建设大遗址保护利用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省级文物保护利用专题示范区,打造黄河文化文旅示范基地,并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总体规划。同时,加强芮城西侯度遗址、夏县禹王城遗址等其他大遗址片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争全市再有一处大遗址能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五是做好革命文物保护。
贯彻落实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以全省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为契机,彻底摸清我市革命及红色文物家底,公布一批市、县级革命文物和红色文物名录。推进实施革命文物抢险加固、保护修缮工程,以闻喜县、夏县、盐湖区、垣曲县、永济市等地红色文物和抗战遗存为龙头,带动形成区位优势集中、生态环境优美、点线面有机结合的革命及红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新格局。六是做好可移动文物保护。
系统开展全市国有可移动文物病害分析和健康评估,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十四五”期间,重点做好书法绘画、古籍图书、碑帖拓本、金属文物、革命文物等易损文物的保护修复,至少完成500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修复。加强馆藏文物保护投入和科技支持,注重文物库房和展示环境的改善,努力实现从被动的抢救性修复向主动的预防性保护转变。拓宽文物征集、捐赠渠道,丰富藏品体系。切实做好市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工作。主动服务,探索非国有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途径。七是做好永乐宫文物保护。
贯彻落实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永乐宫国宝级文物保护工作。开展龙虎殿、重阳殿壁画保护工程。实施宫门、珍贵石刻、元代琉璃、明代塑像的保护修复。联合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木构件、病害、虫害科技保护研究,编制三清殿泥塑科技保护方案。建立博物院永乐宫壁画保护工作站,推进壁画保护科研工作。同时加强国保单位的壁画保护工作。八是做好世界文化遗产申报。
持续推进“关圣文化史迹”和“关公信俗”两项申遗工作。联合有关市县,协调合作,推动“关圣文化史迹”尽快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联合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文化机构,借用国外的申遗名额,加快“关公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步伐。依托池盐文物保护单位,启动“河东池盐文化遗迹”申遗工作。(三)加快开放,促进利用
一是积极推进县级博物馆建设。
盐湖区河东池盐博物馆年内要完成基本陈列,正式对外开放。“十四五”期间,县绛州历史博物馆、临猗县博物馆新馆、垣曲县博物馆新馆要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各县(市、区)要启动博物馆标准化规划和建设,全面加强博物馆的基础建设和运行评估,以专业的管理带动整体水平提升。二是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策划服务。
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以原创展览带动临时展览,推动本地展览对内、对外交流和线上云展览以及联展巡展活动。“十四五”期间,市级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原创临时展览不少于4个,县级博物馆每年举办的原创临时展览不少于2个。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至少有1个原创博物馆陈列展览项目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推进实施革命文物陈列展览工程,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策划推出一批主题展览陈列,生动鲜活地讲好河东革命故事,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及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和展示水平。推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化,各级文管所要主动走出去,通过展览展示进社区、进景区、进学校、进研学基地,推进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活化利用。三是依托重点文物发展旅游产业。
融入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以人文和自然景观为依托的黄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加强早期文明研究和阐释,推出以夏县西阴等遗址为脉络的华夏文明探源旅游线路;围绕尧舜禹文化遗迹,建设舜帝陵庙为龙头的德孝文化旅游线路;发挥关公故里资源优势,建设以解州关帝庙为核心的忠义文化旅游线路;加快池盐文物保护展示,打造以池神庙为龙头的池盐文化旅游线路。同时加快革命文物、宗教文化等旅游线路开发建设。四是开展社会教育和研学游活动。
各级文博单位要以活化文博资源、创建社教品牌为目的,与有关部门紧密协作,围绕特色文物资源,重点推广永乐宫壁画临摹研学游、芮城古建筑探秘研学游、河东池盐文化生产运输研学游、华夏文明探源研学游、后稷农耕文化研学游等特色研学线路与品牌。五是加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各级文博单位要深入挖掘特色文物资源,采取合作、授权、独立开发等方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开展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方案征集、比赛等活动,推动产品设计成果转化和应用,努力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开发、销售具有河东文物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要推动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有机结合,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河东人民、具有独特资源优势、具有独家生产技术的文化创意产品。六是加强文化遗产研究阐释。
各级文博单位要加强研究阐释,为“游·读华夏历史”做好基础工作。要组织专业力量开展全市考古成果的内涵挖掘、资料整理和价值阐释工作,提升文物科研和文物宣传水平。要认真梳理古建筑、传统村落民居文物资源,大力推进重点古建筑文物保护单位和晋南传统村落民居的展示、研究和阐释工作。加强河东革命文物的研究阐释,讲好河东红色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基因。要大力提升全市文博讲解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批素质过硬的文博讲解队伍。七是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
涉旅文物保护单位体制机制改革是省委部署、市委推动的重大改革举措。各县(市、区)要充分参照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万荣李家大院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改革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适合各自特色的改革思路,制定出契合实际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活化利用方案,力争在活化利用上有较大跨步,不断助推市文旅事业融合发展。在改革基础上,开展专题调研,制定辖区内国宝级文物保护利用专项方案,建立国宝级文物特殊保护利用机制,推动国宝级文物活化利用卓有成效。科技助推,数字赋能
科学技术是促进文物保护的第一生产力,数字化手段为文物保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十四五”期间,建立本区域文物资源数据库,并纳入同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积极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元代以前(含元代)的木结构建筑进行数字化系统三维建模,做好数字化保护档案,建设重要文物保护单位的数字化博物馆,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成果的转化利用。“十四五”末,完成全市寺观壁画彩塑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任务。加强馆藏珍贵文物及古籍善本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加快推进“互联网+博物馆”模式,提升各博物馆、陈列馆的展览体验。充分发挥数字媒体资源优势,打造平等开放的展览平台,让公众可以足不出户的看展览。以陈列展览为依托,开设网络直播公益讲座,开展网络宣传活动,扩大博物馆、陈列馆在公众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搭建好文化服务窗口与观众的沟通交流平台,推动文物博物馆资源的开放共享,不断向公众推出博物馆网上展馆、数字文物等资源,打通博物馆与公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建立区域文物安全智慧监管平台,利用科技手段助力田野文物安全预防体系。持续进行文物智能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建设,到“十四五”末,完成全市所有国保、省保文物智能安全综合防护体系建设,纳入全省国保、省保文物安全数字化监管平台。利用公安部门的“雪亮”工程等一切可资利用的科技或数字化手段,助力文物保护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十四五”期间,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列入文物保护专项经费预算应根据辖区文物资源状况和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保证本级财政预算文物保护专项经费不低于2021年的额度,且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和文物保护的实际需要逐年增加。
(二)吸纳培养专业人才
认真落实《省建设人才强省优化创新生态的若干举措》,多渠道引进培养文博专业人才。对于文博方面的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人社部门要配合市委人才办加大引进力度;本科学历的人才,要通过公开招考渠道纳入文物保护机构或博物馆;紧缺的专业人才和具备高级职称的特殊人才,可以通过直接面试考核的方式引进或招聘。注重在职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再教育,加强可塑性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适当调高文博单位高级职称比例,以留用、吸纳高素质专业人才,逐步建立市文博系统专家库。
(三)建立考核监督机制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严格落实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结合《省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办法》《市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制定本辖区需要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遵循的《文物专项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加强考核结果运用,督促相关单位重视和落实文物保护工作。因不履行法定职责、决策失误,导致文物遭受破坏、失盗、失火并造成一定损失的,依法依纪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要全面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加大违法追究力度,强化文物执法督察,切实将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篇:县文体文物保护工作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咸政办发[20*]9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省文物保护管理条理》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文物是人类文明物化成果,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保护文物,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我县是文物大县,地上地下文物遗存十分丰富。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以对国家和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树立“文物资源是重要的文化战略资源”和“保护文物就是保护生产力”的意识,按照《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做好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
二、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确保文物安全
根据《文物保护法》和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和支持,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作为建设规划部门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前提。
(一)凡涉及到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工程项目,在项目选址时,建设单位必须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并依法履行报批手续。
(二)凡在文物分布密集区范围内实施的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文物调查和考古勘探工作。
(三)建设单位在取得土地使用证后十个工作日内,须在文物部门办理基建用地范围地下文物考古勘探手续。文物部门出具基建用地地下文物古迹处理证明书后,规划部门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全县文物、国土、规划、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履行所承担的保护文物的职责,共同维护文物管理秩序。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基本建设项目尽可能避开文物重点保护区,凡在文物分布密集区内的建设工程必须坚持实施文物调查和文物勘探的原则。在基本建设项目中,包括修路、铺设管道、电缆、架设线路、窑场取土等,建设单位必须事先会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对工程范围内(包括取土区)进行文物调查和勘探,如有重要发现,由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必要的考古和发掘。未经文物部门勘探和处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破土动工。否则,文物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严肃处理。私自开工造成地下文物破坏的,要按照《*省重大文物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三、加强管理,相互配合,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工程建设单位要密切协作,认真贯彻既有利于文物保护,又有利于经济建设的“两利”方针,努力开创文物保护与基本建设“两利”“双赢”的新局面。县文体局在本单位设立对外服务窗口,负责受理由县计划、规划、城乡建设部门审核批准的投资项目和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的文物保护事宜。
基本建设工程施工前的文物考古勘探工作必须有文物考古勘探资质的单位进行。凡在我县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考古调查、钻探、发掘项目都必须履行报批手续,市文物钻探管理处和考古研究所是市政府批准、唯一承担全市范围内考古钻探和发掘的单位,其它未接受资格审查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从事此项业务。县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在颁发《基建用地地下文物古迹处理证明书》时,必须依据市文物钻探管理处提供的勘探成果。中央、省考古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经批准在我县范围内进行文物调查、勘探、考古发掘工作,必须到县文物行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交验批准计划、发掘证照,并接受其管理、监督。
各乡镇政府和相关部门领导要带头学习和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要加大《文物法》宣传和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基本建设中法人违法的文物破坏案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文物事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夯实文物保护工作基础,不断提高全县文物保护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第五篇: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的意见
XX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境内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文物保护点114处、一般文物点和文物埋藏区113处。这些文物遗存,是我县国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建设文化大县、开发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为加强我县建设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文物分布现状,现对建设工程和建设用地涉及文物遗存的项目审批,根据不同类型分别提出如下意见:
一、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与保护文物无关的建设工程,如确因建设项目特殊需要无法避让而必须涉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前提下,建设单位必须保证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将文物保护措施列入设计任务,编制保护方案,并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文物部门应在接受报批手续后的3个工作日内,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报请相应文物行政部门审批,并及时发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核意见书》。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根据《意见书》要求办理项目审批手续。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二、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危及文物安全的设施,不得修建其形式、高度、体量、色调等与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凡涉及到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窑址等文物保护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红线外20米)的建设项目,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与文物部门沟通,并督促业主将其设计方案报送文物部门。文物部门在接受设计方案后10个工作日内发出《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审核意见书》。发改委、经贸委在接到《意见书》后再举行有文物部门共同参与的初步杓苹嵘蟆?SPAN lang=EN-US>
三、在历史文化名镇(村)和传统街区内进行保护性开发建设,以及在风景名胜区内开发建设涉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和其他文物遗存的,建设单位在申请建设项目勘察设计红线前,应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发改、经贸、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不予办理项目选址、方案会审、土地征用等审批手续。
四、县定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并将考古调查、勘探意见告知建设部门,建设部门应根据文物部门的意见编制《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文物部门会同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制定工程建设文物保护和抢救措施。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在县定规划工业园区以外独立选址占地3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部门在建设项目划定勘察设计红线前,应当与文物部门联系,文物部门在接到联系单后2个工作日内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改、经贸、建设、国土部门应当在接到文物部门《工程建设文物保护意见书》后,方可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五、建设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文物,施工单位或建设单位应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及时向文物部门或公安部门报告,如隐匿不报或保护不力造成文物损坏的,要追究业主及施工单位的法律责任。
六、凡县区范围内的市批以上建设项目,县有关部门应在项目下达后,及时向文物部门通报情况,使文物部门能尽早介入,并与建设单位共同做好文物保护抢救工作。
七、因基本建设和生产建设需要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的,所需经费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具体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为了便于操作,文物部门应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级别及时会同相应的建设部门,划定新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在《X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X县文物古迹保护利用总体规划·县区文物分布图》中注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字信息,由建设部门在最新的地形图上逐个标明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此图册分别报省、市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备案,并送达发改、经贸、国土、交通、旅游、民宗和开发区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作为审批建设工程项目时的查对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