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贝子府镇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新农村建设
贝子府镇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新农村建设
敖汉旗贝子府镇严格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标准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打造宜居新农村。
该镇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标准要求,着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年初镇政府的年度规划,2014年全镇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危房改造工程、街巷硬化工程、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四个项目。2013年贝子府镇按危改政策标准已完成1837户,今后两年全镇计划实施危房改造1404户。2014年贝子府镇以后坟村作为街巷硬化的重点推进村,计划投资411万元完成长5000米、宽3.5米、厚0.2米主街道(水泥路)硬化建设,同时在主街道两侧各修一米宽沙石路2000延长米;修长10000米、深0.5米、宽0.25米的路边沟;硬化长9700米、宽2米的巷道。贝子府镇现有公用台区288台,已改造166台,今后三年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的目标是122台,改造10KV线路306千米、改造低压线路160千米。2014年贝子府镇将继续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实施“户户通”工程建设2000户。(贝子府镇 张永明张明雅)
第二篇: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小城镇建设汇报材料
加快城镇建设步伐 打造敖汉东南靓镇
敖汉旗贝子府镇人民政府
(2010年6月)
贝子府镇位于敖汉旗东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黑山腹地,南接辽宁省北票市,距京四高速50公里。全镇总面积73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4万亩,有林面积51万亩,总人口6万,是敖汉旗重点打造的工业集中区,冶金、化工、矿产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蓬勃兴起。全球金融危机的2009年,全镇完成工业增加值7.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当年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000万元。
2005年以来,贝子府镇党委、政府坚持高举发展大旗,紧紧抓住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和高速度推进”的思路,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互促互动”的原则,通过政策引导、发展拉动、多元融资等措施,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快速推进城镇建设步伐,努力打造敖汉东南名镇。五年来,镇财政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拉动社会投资2.2亿元,完成镇区“二横三纵”路网8公里,完成中学教学楼、宿舍楼,镇党政综合楼,年,我们即着手实施城镇规划的编制工作,聘请内蒙古测绘院完成1∶1000地形图测绘4.5平方公里,为编制镇区总体规划奠定了基础;我们又聘请赤峰恒远规划设计公司编制了《贝子府镇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确定了贝子府的城镇性质是“以发展农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业为依托,发展工业为主导的敖汉旗重点城镇”,力争到2020年把贝子府镇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交通便利、设施配套、居住舒适、环境优美的经济强镇、商贸大镇。有了规划的指导和控制,我们在开发建设的住宅小区、商业街、政府广场和中心文化广场等多项工程少走了不少弯路,更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在搞好《总体规划》编制、修编的同时,2006年我们又投资600万元,完成了镇北环城二级油路3.5公里和3条支线1.5公里的建设任务,构筑了镇中心城区“二横三纵”的路网格局,拉大了城镇框架,使中心城区南扩冶金园区、北延花炮园区、西至化工园区,形成了“一城四区”的小城镇布局。为使《总体规划》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前瞻性,今年我们从北京聘请资质较高的规划设计院,对贝子府城镇规划进行修编,预计到7月底可完成新一轮的城镇规划的修编任务。
三是坚持高水平建设,不断提升城镇建设新品位。五年来,我们在严格执行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抓住全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运用经营城镇的理念,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步
年累计向国家缴纳税收2.5亿元。
四是高效能管理,提高城镇建设的文明程度。为切实巩固建设成果,提升城镇公共设施及公共环境秩序管理水平,构建人居和谐、经济发展的镇区环境,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城管工作。
1、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成立有5人组成的综合执法城管大队,派干部到旗城管局挂职,学习借鉴成功的管理办法和经验,努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会管理、懂法律、讲奉献的城管队伍。经过几年实践,城管大队在公共卫生、公共设施、公共环境秩序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推进综合整治。出台了《贝子府镇城镇管理暂行办法》及《贝子府镇绿化管理办法》,用刚性制度规范城镇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开展城镇管理综合整治活动。通过综合整治,一改旧街道乱堆乱放、私搭乱建、柴草粪堆满街等脏乱差的状况。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成立城区卫生保洁队,坚持以城养城,对公共卫生进行经常性管理;在公共设施管护方面,出台监督处罚制度,对油路、路灯、广场、风景树、绿地等公共设施进行有效维护;在公共秩序管理方面,结合农贸市场改造、市场分类,增设临时市场和临时停车点,使公共秩序明显改观。2006年以来,镇政府下大力气,组织全镇干部对农贸市场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根除了马路市场,规范了经营
区西出口环岛景观;十三是启动实施化工园区绿化广场和油路工程建设;十四是筹建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十五是完成镇文化活动中心硬件设施建设。到目前,先后有城区规划、千米商业街开发、住宅小区三期、卫生院病房楼、小巷硬化、河道治理、化工园规划、第二水源等十项工程已启动实施,其它项目正在积极筹划运作中。
二、贝子府小城镇建设取得的实践经验及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主要工作经验
1、外出考察,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提升建设水平针对全镇上下对城镇建设不重视问题,镇党委、政府在2005年先后两次组织干部群众80多人到奈曼旗八仙筒镇、建平县朱碌科镇和旗内长胜镇参观考察城镇建设,统一干群思想认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探索发展的新思路。通过考察学习,对干部群众的思想触动很大,一致认为城镇建设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经济发展问题,更是政府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以此为契机,镇党委、政府即把城镇建设列为各的重点工作予以专项推进。为使小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寻求新突破,今年6月初我们又组织干部群众、个体工商户、房地产开发商共50多人,赴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海拉苏镇进行参观考察,这两个乡镇的小城镇建设之大手笔、大动作、大发展,规划之科学经典,房地产业之如火如荼,都给我们很多思考和启迪。通过参
从2004年开始,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贝子府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多年来我们严格近规划要求实施城镇建设,坚持做到了违规必改、违法必纠的原则,切实解决建设了无序问题。经过五年多的不懈努力,贝子府中心城区已形成了工业园区、居民住宅区、行政区、学校区和文化活动区等五个区域。
4、通过招商引资,破解城镇建设资金瓶颈难题
搞城镇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在乡镇搞城镇建设,由于乡本级财力弱、国家扶持项目少、又没有土地出让金,仅靠乡镇财政资金搞建设,只能是杯水车薪、九牛一毛。面对资金困难,我们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上采取了政府财政扶持一部分、民间资本投入一部分、镇内企业捐助一部分、招商引资注入一部分和开发商垫付一部分等多元投资渠道进行融资,收到了良好效果。如玉龙住宅小区、镇中心文化广场、热力公司、宾馆、超市、千米商业街等几个重点项目建设,大都是通过招商引资来完成的。五年来,在城镇建设方面共招商引资达6000多万元,为贝子府的小城镇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5、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2005年以前,贝子府镇区基础设施是一片空白,就是一个大村庄。近几年我们共筹资4000多万元,先后完成了镇区两横三纵油路、自来水、排污、热力、文化活动中心、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公厕、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工程,现在贝子府
汽车美容等。良性互动机制的形成,为激活贝子府商贸流通业搭建了平台。
(二)现阶段贝子府小城镇建设中的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划相对滞后。2006年编制的总体规划其指导性相对滞后,缺少详规和各功能板块的规划。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到位,如美化、亮化、供热、公厕、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是资金不足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瓶颈。乡镇财力弱、国家项目少、没有土地出让金收益,也没有小城镇建设减免税费的优惠政策,严重阻碍了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
四是小城镇建设没有突出特色。新建楼房样式单一落后,突出地方历史和文化特色不够,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五是小城镇建设缺乏产业支撑,小城镇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聚集能力弱,经济拉动力不强。
六是文化、体育、休闲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七是城镇管理不到位,脏乱差问题还比较突出,城管队还没有培养锻炼成一支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队伍。城镇管理没有专项资金投入,经费很难得到保障。
第三篇:白楼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淮白政字【2012】10号
白楼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快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村级文化书屋、村级文化共享工程点等。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原则。要突出党委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参与、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立足基层、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坚持倡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的原则。要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保护优秀民间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四是坚持重点扶持和突出特色的原则。要大力扶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活动阵地建设,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较高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团体,加大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基本要求:一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遵循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基本性和公共参与性原则。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增加投入、统一补助标准、确保质量的原则,采取以县乡为主、群众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筹资,着力改善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三是注重建管并重,坚持管用结合。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建重管,管好用好,避免重建轻管。
(四)目标任务:力争到年底在全县率先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基本能满足全镇人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具体措施办法
围绕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以镇、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骨干,以村级文化大院、农村电影免费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艺术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全力加快镇、村、组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镇综合文化站。镇综合文化站是公共文化工作网络的龙头工程,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要把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任务来抓。争取上级 3 补助,完成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建设。本着有利于各种活动开展、有利于服务广大群众的原则,不能只摆样子、建成空房子,实行免费开放。
2.行政村文化大院建设。已建成文化大院、文化书屋、文化共享工程的村,要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今年重点完成郭楼、黎庄、沙卯刘、大郑等7个村的文化书屋、文化工程共享点建设和3个学校文化宫建设。
3.经常性开展“一村一月一场免费电影”、舞台艺术送农民和文化艺术下乡活动,解决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按照“胶改数”的方向,大力推广数字电影放映技术。4.扎实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中央近年提出的充分利用便捷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积极争取工程项目,以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为依托,扎实推进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作用,力争年底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
三、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
各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4 设。要把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之中,切实抓紧抓好。要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奖惩。镇文化中心负责指导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白楼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大新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
大新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设施
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镇狠抓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层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公共服务运行,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这对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服务起了消极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我镇组织人员对全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究,力争把基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更好地服务群众。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扶沟县东部,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170个村民组。目前,共建有村党员活动室16个、农家书屋0个、公共数字化服务室16个、广播室1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村卫生室22个、村计生室0个、报警点3个、农村幸福院1个、妇女之家22个、留守儿童之家21个、综合服务社96个、各负责人员各司其职,综合服务,发挥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展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主要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一)主要经验做法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我镇基层组织建设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村情况不同,问题不同。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走群众认可的路子,在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上,能合则合,能并则并,不符合公共服务要求、不适用、布局不合理等设施,进一步优化,确保其作用发挥最大,做到节约利用、合理利用,杜绝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等现象发生。
2、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优势。完善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全新工作,因此,我镇在改革中勇于摸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适合镇情民意的设施。如:充分利用已建立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场地对农民进行农畜等种养殖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率。这样的创新设置,都是为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凝聚效应。
3、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由于现有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借助于村级活动场所来完成,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尽量把文化、体育、计生、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相关的业务设置在村民委,把各种服务项目集中在一个场地来办公,既规范了办公环境,又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
4、强化管理,保护设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形成上下联动,集思广益、科学规划设计,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由村务监督员对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民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服务水平较高、群众满意的村民委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农村公共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得取有效加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快捷的服务,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存在问题
1、功能残缺,活动平台较少。全镇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于村委会院内,广大人民群众急需的文化广场建设、计生、警务、妇儿老残服务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聚集于村委会院内,各项功能不齐全,作用发挥不够,办公效能不高。
2、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全镇农村基层活动场所建设时间已久,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现有的公共服务场所已经不能满足各种党员活动的开展,村卫生室规模较小,设备不全,无法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3、体制不畅,资源整合困难。由于国家、省、市、县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加上我镇经济较为困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基层综合服务设施比较薄弱。虽然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他们有各自的主管职能部门,但大多数职能部门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对村一级的管理和投入基本上微乎其微,项目资金安排上也是各行其道,多龙治水,难以统筹整合。再加上县乡财政本身十分困难,没有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则根本无力去考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统一规划,明确标准。从国家和省级层面上应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各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整体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谋划好各自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尽快制定科学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完善功能需求,统一技术规范,明确建设内容,避免基层盲目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二)整合资源,夯实平台。从实践来看,整合基层组织、村级阵地等建设,创建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是一条教育农民、培训农民、服务农民的科学、便捷、高效之路。立足现有服务阵地资源,依托综合办公室,按照“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对功能相近或接近的办公室根据统一规范标准予以合并重组。对相关职能部门投向村级的设施、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现有的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方式单一,没有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民政、警务等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达到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规范要求。
(三)加大投入,广拓渠道。针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由政府和村集体供给,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的软肋,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进外资、社会组织或个人志愿者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切实改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参差不齐、运转困难的局面。
(四)强化责任,注重管理。对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要严格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资产管理处置程序。加大对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办证力度,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要加强对村级资产管理的领导,乡村两级分别建立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责任领导和管理机构,建立专档,专人管理。要强化日常管理,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和维修维护,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的正常功能。
扶沟县大新镇人民政府
2015/8/28
第五篇:乡村旅游助力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助力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在做乡村旅游规划时经常思考这一问题: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到底是什么关系,该如何对待。专业的规划素养和多年的实战经验让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们有了以下的认识。
发展乡村旅游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2.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3.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4.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5.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6.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保护乡村生态环境。旅游对于环境卫生及整洁景观的要求,将大大推动农村村容的改变,推动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环境治理,推动村庄整体建设的发展。旅游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原生态、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游村庄的独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说,发展农村旅游,有利于农村乃至全国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农村科学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的目标。
7.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旅游业在当地社区的参与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农村建设,提高当地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实现“管理民主”的目标。
新农村建设俨然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的建议是:在发展乡村旅游时规划好新农村的建设,在新农村建设时引入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