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时间:2019-05-13 10: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第一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天府新区

天府新区被写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它是试验田,也是先行者,更是创新区

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陕西西咸新区四个国家级新区之后,“天府新区”最近又被写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我省“十二五”规划中,建设天府新区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按照规划,面积达到上千平方公里的天府新区将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明确指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天府新区,再一次让川人以崭新的视角审视自己。天府新区,新在哪里?将会带领四川走向何方?将在成渝经济区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新格局 一“盆”装五区

“在一个盆子里装了五个区——四川盆地里有一个成渝经济区,有成都和重庆两个城乡统筹综合配套试验区,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两个新区。这是一种全新的格局。”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后强对中国经济的第四极做出解读。在他看来,第四极的内容相当丰富,肩负着在内陆开放型经济、城乡统筹、现代高端产业、生态安全等诸多方面先行先试的重任。

天府新区概念的第一次正式露面,是在去年9月初召开的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上。

会议提出,要着眼更大程度发挥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拓展成都和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空间,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这一概念立即引起热议。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刘捷表示,依托成都品牌和优势,在周边做大经济增长点,对四川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坊间传言,天府新区的最初规划分为“南北”两种方案。南部方案将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以及资阳、眉山部分地方纳入。而北部方案,则是将高新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以及彭州、广汉等地纳入。

9月15日,远在千里之外的新加坡,四川和新加坡合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项目新川创新科技园项目签约。根据协议,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和成都高投集团在成都高新区南区共同创立占地10平方公里的新川创新科技园。该园区被定义为“天府新区的先导区和核心区”。这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南部方案极有可能成为天府新区的首选方案。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国土资源厅负责人表示,天府新区建设将以丘陵为走向,尽可能少占用成都平原的良田。由此看来,丘陵居多的南部方案更有胜算。

新高度 高地中的珠穆朗玛

天府新区的设立既是四川内部的需要,又是区域竞合的要求。

内部,成都的发展迫切需要突破空间限制,周边城市又想借力成都的“溢出效应”。

作为西部地区的特大型中心城市,长期以来成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资源吸附能力都远高于省内周边城市。尤其是近几年来,成都抓住灾后重建以及全球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戴尔、联想、富士康、仁宝等全球巨头纷至沓来。周边地区与成都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成都有限的环境和土地空间则又形成了成都继续承接产业转移的瓶颈和挑战。

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世界500强进驻最多的西部城市之

一、西部金融中心,天府新区要着眼更大程度发挥其竞争力和带动力,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成都高新区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现在高新区没有空间了,以后天府新区有空间,可以把很多项目放进来。

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把成渝经济区比喻成一个哑铃,成渝双核大,中间轴小。他认为,天府新区的重要使命就是把成都这一“核”做得更大更强。“双核都共同面临着做强的压力。重庆的两江新区已经批了,这对四川是一个促进。”

从支撑成渝经济区“双核”结构来考虑,两个新区相互呼应,能更好地带动整个西部经济的发展,支撑起成渝经济区的西部经济中心战略地位。

根据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的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成渝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

按照这一定位,天府新区被寄予厚望。李后强形容,四川要建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天府新区就是高地中的高地,是试验田、先行者、创新区,是高地上的珠穆朗玛。

作为内陆跨省市的经济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要装上产业的发动机。李后强认为,在蜀道难基本解决后,四川需要注入强大的现代产业力量。同时,西部的内陆开放问题、城乡统筹问题都是这个区域不同于其他经济区的任务所在。

新思维 创新是天府新区的灵魂

这是一个创造财富的所在,是一个合理分享的所在,也是一个天地人和谐相处的所在。省政协副主席解洪这样诠释天府新区的未来。

“建新区不能走老路。”解洪认为,天府新区的意义绝不在于仅仅 “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其实质应该是建设产业支撑、服务辐射、开放合作、改革创新的窗口和示范。“如果不创新,就有违初衷”。

天府新区要成为现代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地,必须要有创新的思维,开放的视野,改革的理念。

解洪在接受采访时,反复强调“创新”这个关键词。

创新,是天府新区的灵魂。在四川搞新区,没有蓝本可循,没有先例可依,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不断创新,不断调整目标定位,永远保持活力。

区别于其他新区,建立新的管理体制——政府引导、市场主体、联合开发、利益共享。

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形成战略产业的集中,把天府新区发展成枢纽经济的平台、通道经济的平台、物流经济的平台,形成面向国内外大市场的投资洼地。

形成新的产业支撑。天府新区要成为西部研发制造中心,形成一个动态的新兴产业支撑,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航天航空、节能环保、生物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同时,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现代生产型服务业。这个区域还将发展都市现代农业。

发展新的城乡形态。按城乡统筹的理念,形成新的组团式、田园式和谐城乡。

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成为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新引擎,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产业升级,形成更大空间的开放格局。

第二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附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通知

发改地区[2011]1124号

重庆市、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关于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批复》(国函[2011]48号),现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成渝经济区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重 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要认真领会国务院的批复精神,把《规划》实施作为深入推进 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努力把成渝经济区建设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 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在带动 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请重庆市、四川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认真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加 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涉及的重大政策和建设项目按程序另 行报批。要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要求,合理确定经济社 会发展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建立重庆市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联席会 议制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的重大问题。

三、请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分工,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指导,做好与国家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 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研究制定贯彻落实《规划》的具体措施,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 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指导和帮助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促进 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四、我委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精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协调服务和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会同重庆市 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做好《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实施情况。

附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

二○一一年五月三十日

附件: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前言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进一步加快成渝经济区发展,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国务院要求,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万州、涪陵、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万盛、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开县、云阳、石柱31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15个市,区域面积20.6万平方公里。规划期为2011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本规划是成渝经济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改革的行动纲领和编制相关规划的依据。

第一章 发展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成渝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成为西部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在新起点上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也面临着重大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发展基础

自然禀赋优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铝土、煤炭、磷、盐卤等资源富集,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多种野生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动物,6处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蚕桑、道地药材、经济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航空航天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商贸、金融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城镇分布密集。拥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万,城镇化率43.8%,城市密度达到每万平方公里1.76个,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城市群。

交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和3353公里,民用机场9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万吨。

人力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所,职业技术学校789所,在校学生280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万人。

第二节 重大机遇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渝经济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分工不断深化,南亚、东南亚与我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不断加强,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成渝经济区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国家在重庆、成都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先行先试,为成渝经济区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深入推进,三峡库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全面启动,全国各地加大对口支援力度,为成渝经济区发展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第三节 面临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结构性矛盾交织在一起,发展难度加大。区域内合作机制不够完善,一体化发展任务艰巨;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有待提升;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土地等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生态环境约束日益明显;内陆型经济特征明显,拓展对外开放难度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区域内公共服务差距较大。这些都给成渝经济区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在带动西部地区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战略定位

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坚持城镇化发展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增强要素集聚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现代农业基地,形成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和高技术产业集群,建设功能完善、体系健全、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业高地。

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改善内陆开放环境,构建内陆开放平台,畅通南向、东向、西北向对外大通道,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探索内陆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路子。

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深入推进重庆、成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提供示范。

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统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加大生态网络建设力度,加强重点流域和地区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绿色发展,构建生态屏障,保障长江上游生态安全。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2015年,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基本建成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支撑体系;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显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达到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目前的3.3∶1缩小到2.8∶1。

到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000元,城镇化率达到60%。

第三章 总体布局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基础,统筹区域发展空间布局,依托中心城市和长江黄金水道、主要陆路交通干线,形成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优化空间结构

重庆成都双核。充分发挥引领区域发展的核心作用,加强重庆、成都城市之间的资源整合,优化城市功能,实现错位发展,打造带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双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

——重庆发展核心。包括渝中、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渝北、巴南主城九区。充分发挥直辖市体制优势和辐射集聚作用,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高起点建设两江新区,强化交通、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建设宜居、畅通、森林、健康、平安重庆,打造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国际大都市。

——成都发展核心。包括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五城区和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县、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金堂、大邑、蒲江、新津县(市、区)。继续推进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特色农业,提升交通、通信、金融、商贸物流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大都市。

沿长江发展带。包括乐山、宜宾、泸州、江津、重庆主城区、綦江、万盛、南川、长寿、涪陵、丰都、忠县、石柱、云阳、万州。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高速公路、铁路为纽带,有序推进岸线开发和港口建设,集聚冶金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清洁能源、轻纺食品、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城镇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产业和城镇集聚带。

成绵乐发展带。包括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以成都为中心,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宝成—成昆铁路和成绵、成乐、成雅高速公路及大件运输通道为纽带,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科技服务、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优化城市功能,改善环境质量,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城市集聚带。

成内渝发展带。包括成都、资阳、内江、自贡、荣昌、大足、双桥、永川、璧山、重庆主城区。以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为纽带,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积极引导产业与人口集聚,建成连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

成南(遂)渝发展带。包括成都、遂宁、南充、潼南、铜梁、合川、重庆主城区。以兰渝、渝遂铁路,成南、渝遂、渝南高速公路,嘉陵江为纽带,重点发展机械制造、轻纺食品、油气和精细化工,大力发展商贸物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培育连接双核的新兴经济带。

渝广达发展带。包括重庆主城区、广安、垫江、梁平、达州、开县、万州。以襄渝、达万铁路和渝达、渝宜高速公路为纽带,重点发展天然气及盐化工、机械制造、冶金建材、轻纺食品,大力发展商贸物流和特色农业,加强跨区域分工协作,建成东北部重要的经济增长带。

第二节 推动重点地区发展

加快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依托重庆、成都“双核”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强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形成若干辐射带动能力强、经济联系紧密、体系结构合理的城市群。着力打造以重庆主城区为中心的重庆城市群,加强涪陵、万盛、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双桥、綦江、潼南、铜梁、大足、荣昌、璧山和四川的广安与重庆主城区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对接,加快以轨道交通为主的高效便捷交通网络建设,在产业布局上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强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与成都市的规划衔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构建城市群内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网络,建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良性互动的城市群。大力促进包括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乐山的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发展。积极培育包括万州、南充、达州、开县、云阳、忠县、梁平、垫江、石柱、丰都的经济区东北部城市群。

推动毗邻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川渝毗邻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加强交通通道连接,推进水利、电网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扶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在川渝毗邻的潼南、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充分发挥经济区辐射作用,带动川渝其他地区加快发展。

第四章 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互促共进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节 提升城市功能

优化重庆、成都核心城市功能。科学定位核心城市功能,强化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拓展城市外部空间,优化功能分区,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人口合理流动,形成功能明确、优势突出、互惠共荣的发展格局。

——重庆。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协调推进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发展水平。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打造金融、商贸、会展之都和国际旅游城市。建立健全城市创新体系,建设高端产业集聚的创新型城市。积极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建设高端服务业集聚区。提升两江新区综合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下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我国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成功能现代、产业高端、总部集聚、生态宜居的内陆新区。完善城区外围组团集聚功能,优化空间布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建设大学城和西永微电园,促进外环高速公路沿线城市组团发展。

——成都。合理划分中心城区和周边区县功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增强文化影响力,提高城市品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建设高端产业集中、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旅游城市。规划建设天府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下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周边区县配套服务功能,以开发区为依托,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集聚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快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沿线城市建设。

做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重庆的万州、涪陵、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和四川的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优化城市环境,适当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承载能力。支持万州、涪陵、江津、合川、永川、长寿、绵阳、德阳、乐山、自贡、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发展成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区),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专栏1: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万州。能源化工、新型建材、轻纺食品、机械电子、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北部的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涪陵。天然气精细化工、生物制药、机械制造、轻纺食品、商贸物流基地,经济区东部的中心城市。

长寿。石油天然气化工、冶金建材、合成材料基地,区域性专用物流节点城市。

江津。先进制造、能源建材、食品加工、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重要的港口城市。

合川。能源建材、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轻纺食品基地,重要的物流节点和旅游城市。

永川。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商贸物流、休闲旅游基地,西部职业教育城。

德阳。全国重要的重型装备制造业基地,重要的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加工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绵阳。电子信息、科研生产基地,经济区西北部的中心城市和国家科技城。

眉山。机车制造、冶金建材、精细化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国家粮食储备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资阳。全国重要的机车制造及出口基地,汽车与零部件制造、节能产品生产、食品生产配送、会展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新兴工业城市。

遂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

乐山。清洁能源、新材料、冶金建材产业基地,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雅安。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产业基地,交通节点和生态旅游城市。

泸州。饮料食品、天然气和煤化工、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自贡。盐卤化工、机械制造、新材料、物流配送基地,现代工业城市。

宜宾。饮料食品、能源轻纺、机械制造和商贸物流基地,重要的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内江。农产品加工、冶金建材、汽车零部件生产、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南充。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轻纺服装、有机农产品加工、能源基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经济区北部的中心城市、重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城市。

广安。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加工、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特色农产品加工和供应、红色旅游基地,重要的交通物流节点和港口城市。

达州。天然气和磷硫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基地,重要的商贸物流节点城市。

壮大重点城镇。加快区县政府所在城镇和中心镇发展,加大交通、电力、电信、供气、供水、防洪、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区县政府所在城镇产业布局,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改善中心镇人居环境,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小区,发展特色经济,鼓励引导农村居民进入中心镇居住和创业。实施重点中心镇建设示范工程,支持条件较好的中心镇加快发展,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重点旅游镇、工业镇和商贸镇。

第二节 推进农村发展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农民新村,因地制宜引导村民相对集中居住。继续实施“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建制村通公路建设,启动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工程。加强农村乡镇客运站、农村公路渡口码头改造和渡改桥等专项建设。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视和宽带。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确保人畜饮水安全。加强农田水利、户用沼气、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探索乡村学校教师县管校用机制。重视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加强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技能培训,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加大乡村卫生人员培训力度,改善乡镇医务人员待遇。加强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增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立洪涝干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预警和救灾系统,提高农村抗御自然灾害和农民避灾自救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和农业灾害风险转移分担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发展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保险业务。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房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防灾减灾意识。

第三节 加快城乡一体化

统筹城乡规划。加强村镇规划编制,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系。开展乡村基础测绘。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合理规划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建立城乡规划协调机制,完善规划实施监管体制,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统筹城乡建设和管理。推动城镇交通、供水、电力、电信、环保等公共设施网络向乡村延伸,规划建设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建设覆盖城乡、方便快捷的公交客运网络,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和线路公交化,逐步实现城乡公交体系有效衔接。加强农村基础性信息网络设施建设,推动普遍服务,提高服务“三农”水平。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进城乡居民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推进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加快实施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抓紧制定和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土地管理、金融创新、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等重点专项方案,分步实施。总结重庆、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经验并逐步推广。

第五章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建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

第一节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种植业。充分利用优良的农耕条件,大力发展粮油蔬菜等种植业,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强粮油生产,稳定种植面积,加大标准农田、种子和植保工程实施力度,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施农机化推进工程。在川西平原和沿长江、成南(遂)渝、成内渝、渝广达发展带建设优质稻、玉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油菜、花生生产基地。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设万州、涪陵、巴南、江津、合川、潼南、铜梁、石柱、成都、德阳、眉山、资阳、自贡、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到2015年,粮食年产量达到并稳定在850亿斤左右。

畜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在江津、合川、梁平、开县、云阳、成都、眉山、资阳、遂宁、南充、达州、广安建立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在万州、涪陵、渝北、巴南、荣昌、绵阳、资阳、遂宁、乐山、内江建立优质生猪良种繁育供应基地。大力发展牛、羊、兔等养殖,建设万州、大足、丰都、云阳、石柱、眉山、资阳、自贡、南充、达州优质肉(奶)牛、肉羊生产基地。在荣昌、内江、遂宁建设现代畜牧业示范区。积极发展家禽养殖,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支持国有农场发展生猪、奶牛生产。加大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水产业。依托江河、池塘等水域,大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水产养殖业。加大长江、嘉陵江、岷江、乌江、沱江等江河及大型水面的人工增殖放流力度,在江河、水库、湖泊发展生态渔业,建设三峡库区天然生态渔场和成都、宜宾、广安等生态渔业基地。积极推进规模化养殖,在中小型水库发展生态养鱼,建设涪陵、江津、合川、永川、綦江、潼南、铜梁、大足、成都、德阳、绵阳、眉山、乐山池塘优质高产养鱼示范基地。鼓励发展稻田生态养鱼,建设相对集中成片的稻田生态养鱼示范区。支持发展观赏鱼、特种鱼养殖,建设长寿、合川、铜梁、成都、德阳、绵阳、眉山、雅安、自贡特种鱼养殖基地。完善水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渝北、成都等大型水产交易市场。

林果花卉业。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干鲜果品、茶叶、花卉苗木、木竹工业原料林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建设万州、长寿、江津、忠县、成都、眉山、资阳、南充、广安优质柑橘基地,加强三峡库区柑橘非疫区建设。扩大水蜜桃、猕猴桃、柠檬、葡萄、枇杷、荔枝、龙眼等特色水果生产规模。支持茶叶产业发展,建设优质茶叶基地。鼓励发展花卉苗木生产,培育形成产业基地。积极发展黄连、川芎、天麻、金银花、丹参、麦冬、白芷等中药材种植,支持发展笋竹、苎麻、蚕桑、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经济林果生产。

第二节 做强工业主导产业

装备制造业。按照加强研发、分工协作、促进集聚、提升水平的原则,加强重大装备的研发和制造,提升关键零部件配套、加工和集成水平,提高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积极推进布局调整,形成以重庆和成都为中心,沿长江、成绵乐、成南(遂)渝、成内渝线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充分发挥重庆、成都产业集聚作用,重点建设新能源装备、轨道交通车辆配套设备、工程机械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基础好的产业。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和大件运输通道作用,在长江和成绵乐沿线集中布局重型机械、仪器仪表、航空航天、船舶配套设备、大中型发电及输变电设备、环保成套设备等产业。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在成内渝、成南(遂)渝沿线重点发展成套电气、数控机床、小型农机等机械制造产业。

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立足现有基础,提升自主品牌,加强协作配套,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形成以重庆、成都为主体,周边地区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重庆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和摩托车,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升和完善产业链,形成比较完备的整车、发动机和零部件研发生产体系,建成中国汽车名城和摩托车之都。在万州、江津、忠县重点发展专用车,在成都重点发展乘用车、商用车研发和生产,资阳主要发展载重货车,眉山、内江、南充、广安、达州主要发展汽车零部件生产。

电子信息产业。立足优势,加强研发,整合资源,强化协作,完善创新和服务平台,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规模化、集聚化和国际化发展,建设国家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庆两江新区和西永微电子产业园、西永综合保税区、国家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茶园工业园、万州工业园为主体,重点发展计算机制造、集成电路、信息家电、通信设备、医疗电子、汽车电子、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元器件,建设国家重要的笔记本电脑、打印机、通信产品生产基地。依托成都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成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国家科技城、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遂宁经济开发区、自贡和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发展软件、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数字视听、平板显示、智能化仪器仪表和数字医疗。

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关键技术,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建设国家民用航空产业基地,提高航天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充分发挥飞机及发动机、航空航天高性能材料研发生产的优势,依托成都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在重庆、成都、绵阳重点发展航空航天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民用飞机、直升机、飞机发动机、航空产品大部件、机载航电和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地面服务设备、专用材料等。提升运载火箭配套生产能力,提高卫星导航、遥感、通信应用技术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冶金和材料产业。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组、节能减排的原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运输便捷的优势,根据资源、能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在长江沿线重点发展铝材、铜材、玻纤制品、镁合金、新型环保建材、硅材料、超导材料。依托现有基础,在成绵乐沿线重点发展以精细化工为主的新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以及大口径无缝钢管、新型铝材。发挥资源优势,在大足重点发展五金材料,在达州重点发展精品钢、含钒优质抗震钢材,在广安重点发展铜、钴等再生有色金属及其材料。化学工业。依托丰富的天然气和磷、盐卤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突破关键技术,提升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一体化、乙烯及下游产品、芳烃及下游产品、天然气精细化工、盐化工、磷化工等,建设国家重要的化工基地。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化工产业向沿江和资源富集地区聚集,沿长江建设万州、涪陵、长寿、泸州、宜宾化工基地,在资源富集的万盛、永川、潼南、开县、忠县、丰都、垫江、成都、眉山、乐山、自贡、南充、达州、广安发展特色化工。

轻纺工业。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提升轻纺工业层次,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重点发展服装制鞋、五金灯饰、水暖卫浴、丝绸棉麻、包装印刷、家具家电、塑料制品、玩具制造,打造知名品牌。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做优做强食品工业,重点发展名优白酒和茶叶、橙汁等特色饮品、乳制品、肉制品、榨菜泡菜、林竹产品加工,加强原产地标记产品保护,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完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保障食品安全。

医药产业。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道地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加强重大发酵药品、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生物加工药物关键技术的研发,促进产业化,在重庆、成都、自贡建设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加强化学原料药研发和生产,调整药品产业结构,促进规模经营,建立药品交易市场。加快道地中药材发展,加强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攻关,促进规模化、品牌化,建成国家重要的特色中药研发生产基地。

专栏2:工业主导产业重大项目

装备制造业。大型风电机组,轨道车辆配套设备,核级泵自主化,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核电机组核心部件研制,数控机床升级。

汽车摩托车制造业。长安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长安福特新工厂,高档车用轮胎,ZF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一汽大众成都轿车。

电子信息产业。惠普、宏碁笔记本电脑,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中电科6英寸芯片,四联蓝宝石基片及封装,方正高密多层线路板,惠普软件测试服务中心,藏区牧民定居点移动通信覆盖工程,富士康(成都)产业基地,成都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及绵阳等离子显示器(PDP)等新型显示器。民用航空航天产业。直升机,飞机及部件生产,航空发动机研制,运载火箭部段生产。

冶金和材料产业。重钢环保搬迁,西南铝冷轧生产线,永川30万吨再生铝,万盛镁合金加工,内江钒资源综合利用,乐山35万吨高精铝板带箔项目。

化学工业。重庆年产40万吨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项目,涪陵聚酯,论证布局重庆大型炼化项目。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和百万吨级乙烯、芳烃及石化下游产业,泸州煤气化基地,南充天然气综合利用。

医药产业。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公共实验中心,生物产业中心中试生产基地,中药、化学药及生物医药GLP检测中心,胃病疫苗和乙肝疫苗研制,胶囊内镜、血液净化、海扶超声等医疗设备研发和生产基地,葵花制药基地,太极中药产业化基地,化学药产业化基地。

第三节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物流业。依托交通和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建立以重庆、成都为枢纽,区域性中心城市为节点,物流园区为载体,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物流园区建设,重点建设重庆、成都物流中心,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重要货物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园区。加快物流企业重组兼并,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建立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系统,推广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金融业。提升重庆、成都区域性金融中心功能,构建辐射西南地区金融服务网络,形成统筹城乡的金融产业体系。支持设立区域性地方银行,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上市。鼓励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区域内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稳妥开展离岸金融结算业务。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支持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设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支持开展股权投资企业备案制度试点。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探索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有效途径。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科技服务业。发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的优势,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加强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与专利信息平台建设,建立检验检测、认证和标准服务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电子信息、软件、机电仪表、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生物医药、新型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建设。大力引进和集聚国内外知名研发机构,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研发合作。支持软件核心技术与产品开发,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重庆、成都、绵阳等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基地建设。以三网融合、宽带接入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为契机,推动网络增值服务与数字内容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数字娱乐、数字出版、智能家庭、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信息服务业态。扶持和培育工业设计、节能环保、信息咨询、成果转化等技术创新型服务企业。加强科普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支持军民技术融合创新,引导军工企业研发和生产民用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国有和民营企业研发生产军品。依托产业园区和重点项目,集聚海内外高端人才。

商贸会展业。充分发挥商业发达、会展品牌优势,提升商贸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商贸会展中心。大力发展商贸业,合理调整城乡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巩固和提升重庆、成都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地位。积极发展商务服务业,提供完善的资产管理、会计审计、中介代理、咨询和法律等服务,改善营商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加快发展会展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会展资源,依托“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重庆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等品牌,打造会展品牌,提升国际会展功能。

旅游业。充分发挥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旅游精品发展战略,突出巴蜀文化、都市风貌、山水景观、红色旅游特色,强化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建设国际知名、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以重庆、成都为核心,打造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利用大足石刻、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构建国际精品度假旅游区。积极开发以重庆—长寿—涪陵—丰都—忠县—石柱—万州—云阳—宜昌为主的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以重庆—江津—铜梁—潼南—广安—南充(仪陇)—达州—开县为主的红色精品旅游带,以重庆—合川—潼南—遂宁—南充(阆中)为主的人文遗迹旅游带,以绵阳—德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宜宾—泸州为主的历史文化和地震遗址旅游带,以成都—资阳—内江—自贡—永川—江津—万盛—南川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带。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壮大一批旅游企业集团,增强旅游业整体竞争能力。

休闲娱乐业。科学规划布局,完善配套设施,突出民俗特色,倡导健康文明休闲方式,提高服务水平,加快休闲娱乐产业发展。重庆、成都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餐饮、购物、娱乐休闲街区,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满足群众需要的综合性游乐中心,鼓励城郊地区发展“农家乐”和休闲农庄。依托三峡库区,发展游艇休闲产业。加强特色古村古镇的保护开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度假休闲地。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休闲娱乐业规范发展。

第六章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区域发展支撑能力。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加快铁路建设。加强对外铁路大通道建设,构筑以重庆、成都为枢纽,成兰、兰渝、成都—马尔康、成都—康定、西(宁)成铁路为主干线的西北向通道,襄渝、郑万和西(安)成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北向通道,渝利、万宜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向通道,渝怀、渝黔、隆黄、成贵铁路为主干线的东南向通道,成昆、渝昆铁路为主干线的西南向通道的放射状铁路网。打通重庆、成都至兰州、西安、郑州、武汉、长沙、贵阳、昆明等周边省会城市的快速铁路通道。加强区域内城际轨道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重点建设成渝、渝万、成绵乐客运专线。

完善公路网络。加快公路通道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区公路连接,强化对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建设重庆沿长江、万州—城口往西安、重庆—宜宾往昆明、广安—丰都往务川、万州—达州往西安、万州—利川、成都—自贡—泸州往赤水、宜宾往攀枝花、成都—德阳—南部往巴中、绵阳往西宁等方向的公路通道建设。加强区域内公路通道建设,重点建设成都—重庆、重庆—广安、广安—潼南—荣昌—泸州、南充—大竹—梁平—黔江、雅安—眉山—资阳—遂宁、内江—遂宁等公路通道。加强区域内区市县出境公路、断头路、长江过江通道建设和农村公路改造,完善等级公路网。

加强航道和港口建设。以长江干线和嘉陵江、渠江、乌江、岷江等支流高等级航道为重点,建设干支衔接、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水运系统。加快长江干线航道治理,提高岷江、嘉陵江、乌江通航能力。建设水富—宜宾、乐山—宜宾三级航道。加强重庆港主要港口和泸州、宜宾、乐山港口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化学危险品运输和旅游客运,推进重庆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

优化机场布局。加强机场建设,合理调整布局,形成干支衔接、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机场空间格局。提升重庆江北、成都双流枢纽机场功能,规划建设重庆江北机场第三跑道和东航站楼,研究论证成都第二机场及配套工程规划建设问题。加强万州、绵阳、乐山、泸州、南充、宜宾、达州支线机场建设,提高机场保障能力。优化航线网络结构,拓展周边国家及欧美的国际航线和航班,提升客货运输能力。

第二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供水保障设施。按照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重的原则,加强供水保障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统筹规划和科学布局供水设施,在江河沿岸重要城镇加强提水工程建设,在河流分水岭等资源性缺水地区实施必要的调水工程,在丘陵和山区重点加强大中型水库建设。加强以“泽渝”、“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适时开工建设一批大中型水库,加强大型灌区和中小型灌区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农田灌排工程体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边远山区、旱区和民族地区建设小微型农田水利设施。加强城市应急水源地和农村饮用水源地建设保护,有效应对突发性供水安全事件。

加强防洪减灾设施建设。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重点加强江河沿岸的重庆、万州、涪陵、江津、长寿、永川、綦江、合川、璧山、潼南、乐山、宜宾、泸州、资阳、南充、广安、达州城区主体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江河沿岸城镇堤防工程建设,加大防洪控制性水库和河道治理力度,防治山洪灾害。结合灾后重建,积极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

专栏3:水利工程重大项目

水库工程。玉滩、金佛山、观景口、武都、亭子口、小井沟、关口大型水库工程;“泽渝”、“兴蜀”规划内中小型水库工程。

灌区及引水工程。武都引水二期、升钟二期、毗河供水、向家坝灌区一期、亭子口灌区一期工程。

提水工程。铜罐驿长江提水,松溉长江提水。

第三节 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能源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电源点,在经济区东部重点发展火电和核电,西部重点发展水电。优化电力供应结构,形成水电和煤电互济、多种电源协调发展的格局。有序发展水电,合理开发长江、乌江、金沙江、雅砻江水能资源,加强嘉陵江、岷江下游航电工程和大中型水电站建设。优化发展火电,按照“上大压小”的原则,鼓励煤电联营,适度建设一批火电项目。开展核电项目前期研究,积极稳妥发展核电。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加快天然气、页岩气资源勘探开发,推进大型气田建设,适度增加经济区天然气供应量。加强煤炭基地建设,有序建设大中型现代化煤矿,强化煤层气抽采利用。

完善能源输送网络。完善川电送渝电网建设,加强电网联络和电力电量交换,形成区域内完备高效、安全可靠的输送网络。加强天然气管网建设,提高天然气输送能力。加快建设兰州至成都、昆明至重庆输油管道,提高原油和成品油供应保障能力。加强与新疆、山西、贵州、陕西、甘肃的煤炭运输通道建设,提高煤炭运输能力。

专栏4:主要能源点和电网建设

水电项目。重庆抽水蓄能电站,向家坝水电站,岷江下游、嘉陵江航电工程,雅安地区瀑布沟等800万千瓦,乐山地区中小水电400万千瓦,绵阳地区中小水电200万千瓦。

火电项目。石柱电厂,合川双槐电厂扩建工程,珙县电厂,福溪电厂,江油燃机电厂,达州燃机电厂,内江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厂,筠连、古蔺煤矸石电厂。

电网建设。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向家坝、溪洛渡电站—重庆—华中/华东电网2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黄岩—万县和洪沟—板桥2回500千伏线路,德阳—宝鸡±5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经济区内部500千伏骨干电网,经济区与西北、华中、贵州500千伏连接网架。

天然气。普光气田,龙岗气田,元坝气田,川东北高含硫

气田。北内环管道,北外环管道,川东北—川西输气管道,大邑—青白江—德阳管道,南干线改造,宁夏中卫—龙岗气田—渝西—贵阳干线。

煤炭。松藻矿区、南桐矿区、永荣矿区、天府矿区、中梁山矿区、泸州古叙、筠连矿区、达竹矿区。

第四节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加强网络安全设施建设,提高网络基础设施、设备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信息化发展。优化网络结构,建设以光缆为主,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相协调的干线传输网,加快光纤接入网、无线接入网、第三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地面数字电视网建设,进一步建设国际通信直达数据通道。总结推广绵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加快空间地理信息、物联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领域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重庆、成都数字城市,打造国家重要的数据灾备中心。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产品认证和风险评估,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第七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第一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地区布局一批寄宿制学校,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和改扩建力度,提高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推动城乡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差距,定期轮训农村教师,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实行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制度。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学校布局和专业设置,建设永川西部职教城和重庆、万州、涪陵、江津、成都、德阳、泸州、南充、达州职业教育基地或公共实训基地,结合产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强化资源整合,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探索统筹城乡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积极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

优化发展高等教育。推动教学科研资源共享,优化高等院校布局。继续实施“985工程”和加强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继续实施“211工程”和启动特色重点学科项目。重点支持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建设。扩大高等院校办学自主权,根据发展需要科学设置学科和专业。鼓励发展民办高等院校,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发挥高等院校人才科研优势,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

第二节 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预防控制,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定期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开展健康检查,逐步提高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加强血吸虫病、地氟病防治。加强公共卫生能力建设,完善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卫生监督、医疗急救、计划生育、职业病防治等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整合现有医疗资源,调整结构布局,在重庆、成都新城区增设医院布点,在长寿、合川、永川、眉山、雅安、内江、达州按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地市级医院。推动医疗卫生资源向城市社区和农村倾斜,加强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推进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和引导城市、县级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建立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医疗机构制度。支持特色中医事业发展,实施名院、名科和名医战略。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地区和医院改革。制定具体的试点方案,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实现途径。建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完善试点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效激励机制,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推广。

第三节 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城市文化特色,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结合旧城改造和企业迁建,在重庆、成都和文化底蕴深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特色文化街区、文化广场、博物馆。加强区县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满足群众文化需要的文化馆、档案馆、图书馆、影剧院。加大乡村文化设施投入,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标准化建设。加强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国家重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实施群众体育健身工程,加大县级体育场、游泳池、体育馆建设力度。

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大力弘扬巴蜀文化,打造铜梁龙舞、川江号子、自贡灯会等群众性节庆活动品牌,支持川剧、四川清音、綦江版画、土家摆手舞等传统文化发展。充分发挥小平故里、红岩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鼓励创作一批文化精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实施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和农家书屋工程,每年组织10台优秀剧目下乡巡演,满足农民文化消费需要。

第四节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积极促进就业。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建立统一的就业服务平台,完善重庆中国西部人力资源市场和成都远程见工信息系统,实现与周边地区联网互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在万州、江津、合川、永川、潼南、开县、丰都、眉山、资阳、遂宁、乐山、泸州、南充、达州、广安建立劳务输出基地,打造石龙技工、潼南缝纫工、富侨保健、川妹子家政、川厨师等知名劳务输出品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采取财税、信贷优惠等政策,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园。完善三峡库区移民就业扶持体系,提高移民就业再就业能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大“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的实施力度,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提高统筹层次和筹资标准。加强城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的征缴,提高参保率。积极稳妥解决社会保险历史遗留问题。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巩固参合率,逐步提高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完善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实施“金保工程”,面向全体参保人员发放社会保障卡,率先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建立新型社会救助系统,提高各类救助对象的救助标准。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加快编制实施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规划。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增加财政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提高公共租赁住房在保障性住房中的比重。完善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批、分配、退出的动态管理机制,实行建设准入、申请公示、审核公开制度。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积极开展重庆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到2015年,建设保障性住房200万套,其中公共租赁住房110万套。

专栏5:社会事业发展重点

教育。三峡库区迁建学校后扶工程,三峡职业学院扩建,长寿、潼南、绵阳、乐山、内江、南充职教中心建设,重庆大学城院校迁建工程,西南石油大学迁建,四川农业大学温江校区建设,成都理工大学扩建,县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医疗。两江新区重庆人民医院、儿童医疗、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四川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华西医院扩建,成都温江医学城、成都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两江新区职业病防治、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建设,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中心,西部地区出生缺陷与生殖健康研究基地,西南人口信息中心。

文化。重庆自然博物馆、抗战遗址博物馆,四川图书馆和成都市文化馆、博物馆迁建,大足石刻保护工程,宋蒙古战场遗址保护工程,重庆广播电视塔新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羌族文化生态保护中心。重庆黄桷坪艺术创意产业园,成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出版和影视基地。大田湾全民健身中心、重庆奥林匹克体育比赛中心,万盛羽毛球训练基地,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都、雅安国家山地户外运动基地。

第八章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构建区域生态网络,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一节 加强生态建设

建设生态网络构架。依托山体、河流等自然生态空间,构建

“一圈四带”区域生态网络,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保障区。

——盆周生态圈。包括环四川盆地周边地区。以国家划定的生态保护区为重点,实施分区保护与建设。盆地西部和南部山地突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盆地北部低山丘陵地区突出水土保持,盆地东部山地突出生态恢复和石漠化综合治理。

——长江生态带。主要包括长江上游带状区域。以长江上游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河流生态系统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加强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影响区水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加大石漠化和陡坡耕地治理力度,加快长江两岸植被恢复和沿江主要城市污染治理,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岷江生态带。包括岷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地区。加快灾后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加大环境整治、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天然林保护力度,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

——沱江生态带。包括沱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岸地区。大力开展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加强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

——嘉陵江生态带。包括嘉陵江干流和涪江、渠江支流沿岸地区。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滩涂湿地整治恢复,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建成重要的生态廊道。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制定生态功能修复规划,恢复提升森林、水体、湿地和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长江上游水污染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生态恢复、低产低效林改造等一批国家重大生态系统修复工程,将岷江、沱江流域纳入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推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和监管,加强三峡库区消落区综合治理,加快重庆、成都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保护野生动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严格的征占用林地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对林地的保护。提高集体林中国家级公益林补助标准,探索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生态移民试点。加快森林、草原、农地、湿地、城市生态定位监测站(点)建设,在重庆、涪陵、长寿、江津、永川、合川、乐山、雅安、泸州、内江、南充、宜宾、达州、广安等重点地区建设流域监测点。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建设万州三峡库区、绵阳地震灾区地质灾害监测和应急中心。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处置区域生态环境重大事件。

专栏6: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缙云山,金佛山,龙溪—虹口,白水河,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画稿溪,马边大风顶,长宁竹海,花萼山,宝兴,王朗,雪宝顶。

国家地质公园。云阳龙缸,大渡河,兴文石海,射洪硅化木,华蓥山,自贡,江油,安县生物礁,龙门山。

国家森林公园。铁峰山,桥口坝,金佛山,青龙湖,东山,双桂山,天池山,雪宝山,武陵山,歌乐山,玉龙山,茶山竹海,黑山,黄水,大园洞,南山,观音峡,瓦屋山,都江堰,高山,西岭,七曲山,天台山,福宝,黑竹沟,夹金山,龙苍沟,美女峰,白水河,华蓥山,五峰山,千佛山,二郎山,云湖,铁山,凌云山。

国家湿地公园。彩云湖,濑溪河,云雾山,迎风湖,皇华岛,湔江,构溪河,大瓦山。

第二节 加快建设污染防治体系

水污染防治。加大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在主要河流和重点小流域沿岸城镇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污水处理厂,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管理。加快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完善管网配套设施,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和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率。加强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化工、食品、酿造、皮革、造纸、电镀、印染等行业的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控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强船舶流动源污染防控,清理水域漂浮物。加大村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加强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0%以上,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地表水出境断面水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其他流域达到III类。

大气污染防治。以酸雨防治为重点,加快现有燃煤电厂脱硫设施建设,新建燃煤电厂全部安装脱硫装置,在酸雨污染重和二氧化硫环境浓度不达标的地区严禁布局燃煤电厂。加强火电、煤炭、冶金、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综合防治,严格控制烟(粉)尘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加大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力度,鼓励使用清洁燃料汽车,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到2015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类及以上标准的天数超过300天。

固体废物防治。加快城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在城市、县城建立垃圾处理系统,在人口集中的重点城镇加快建设垃圾收运系统。在重庆、万州、长寿、成都、绵阳、南充、内江布局建设危险废弃物处置中心,妥善处置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加强铅、汞、镉、铬、砷等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大铬渣、废油、废电池无害化处置力度。加快地震灾区建筑垃圾的处置和综合利用。到201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

第三节 强化资源节约和管理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确保9500万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加大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特别是地震灾毁耕地复垦和三峡库区移民安置耕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切实稳定耕地面积和提高耕地质量。严格执行建设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在省级行政辖区内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采取退二进

三、旧城改造等措施,合理调整土地存量资源,充分挖掘建设用地潜力。规范开发秩序,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查和处置。制定产业用地标准,提高工业用地投资和产出强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需求侧管理,加快制定流域和区域水量分配方案,优化配置和合理调度水资源,重点解决渝西、川东、川中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科学调配沿江上下游水资源,统筹利用地表水与地下水。

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生产和生态用水。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完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淘汰落后高用水工艺、设备和产品,推进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切实加强重点行业取水定额管理,严格控制新上高用水工业项目,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普及农业节水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节水设备和器具,节约生活用水。探索建立阶梯用水价格机制,提高用水效率。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加强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攻关,积极开发和推广先进技术,加强煤炭、黑色和有色金属共伴生矿资源、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合理回收和利用工业废水、废气,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加强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秸秆发电、秸秆建材、农村沼气和有机肥生产。加快废旧电子产品、报废汽车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促进资源再生利用。推进餐厨等城市典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长寿、成都、泸州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加大对万盛、广安华蓥等资源型城市政策支持力度。

第九章 深化改革开放

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第一节 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建立跨部门统一互联的电子政务平台。加快推进省直管县(市)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县级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支持重庆两江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先行先试。完善政绩考核和行政问责制度,探索建立经济区内干部交流制度。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理顺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关系。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加大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力度,完善出资人制度,落实出资人依法享有资产受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权力,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通过参股、控股、资产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深化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改革。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科学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公平准入,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金融服务、经营性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完善金融、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民营企业。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

建立健全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突破行政区限制和体制障碍,完善统一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商品自由流动。推动形成统一的要素市场,以重庆、成都产权交易机构为基础组建覆盖经济区的联合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联网对接、互联互通的技术交易市场。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在经济区互设分支机构,提升金融一体化水平。推动区域内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行高速公路交费“一卡通”,统一成都城市群固定电话区号,推动毗邻地区的灌区渠系、天然气管网互联对接。推进教育、医疗保险等公共服务对接,取消经济区异地上学学生借读费、转学费,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互认和就医医疗费用联网结算。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经济区内人口合理流动的机制。加快建立经济区统计监测体系。在社会治安、森林火灾、疫情防疫、环境保护、质量监管等方面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联系紧密、协调互动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第二节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构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和平台。发挥已建和规划建设交通干线的作用,打通南向经昆明至印度洋、东向连接长三角至太平洋和西北向经欧亚大陆桥至大西洋的出海大通道,增开通往北美、欧洲和东南亚国际航线,改善对外开放区位条件,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扩大国际贸易。支持重庆两江新区发展,建设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建设,条件成熟时在万州、泸州、宜宾设立保税港区。加强口岸大通关协作,推进电子口岸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重庆、成都各类国家级开发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引领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建设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高地。

积极引进国内外投资。依托丰富的人力、矿产、农副产品、水等资源,结合灾后重建,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国内投资。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在主要发展带重点布局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鼓励其他地区根据实际主动承接项目转移。积极引进国外投资,采取有效措施吸引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兴业。合理引导内外资投资方向,鼓励内外资重点投向先进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领域。

改善内陆开放的政策环境。建立健全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政策体系,营造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制度环境。加快完善涉外服务体系,改善物流配送、生产研发、人才培训、企业融资、污染治理、质量标准等公共服务,为产业配套创造良好条件。在户籍、住房、出入境、子女教育、医疗保险等方面制定吸引外来人才的政策,促进开放型人才集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在市场准入、买方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三节 加强区域合作

加强与主要经济区合作。积极拓展面向西北地区的经济联系,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加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合作,推进重庆、成都、西安三地战略合作向纵深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大与南(宁)贵(阳)昆(明)地区合作力度,大力开拓东盟市场,构建面向东南亚、南亚重要出口基地和物流基地。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完善沿江经济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合作基础,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合作。进一步加强与环渤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加强与港澳投资及贸易往来,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加强证券期货市场间的合作互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到香港上市融资,不断完善与港澳经贸往来人民币跨境清算和结算体系。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支持开展联合科技攻关,鼓励共创知名品牌,共同开拓国际市场。加快重庆台商工业园、渝台信息产业园、台湾农民创业园和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园、新津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加强与台湾地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利用西部国际博览会、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平台,加强与东盟、南亚、欧美、日韩、非洲经济合作,全面参与国际区域合作。利用良好经贸基础,积极拓展东盟和南亚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和境外投资。加强与欧美和日韩合作,积极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力发展软件和金融服务外包。大力开拓非洲市场,积极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引导企业扩大对非洲投资。加快建设新加坡—四川科技创新园。

第十章 保障措施

重庆、四川两省市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完善机制,推动规划的实施。建立两省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加强与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落实规划明确的政策措施和项目。要制定有关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方案,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

国务院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根据本规划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和协调,在政策实施、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和帮助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会同两省市人民政府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根据需要组织规划的修编,并及时将实施情况向国务院报告。要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实现成渝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事关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两省市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加强合作、狠抓落实,推动成渝经济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二○一一年五月

第三篇:成渝经济区广安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成渝经济区广安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为贯彻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推进川渝合作(广安片区)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合作背景

合作基础。广安地处四川东部,紧邻重庆两江新区,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广安与重庆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资源互补、经济相融,合作源远流长,两地在交通、产业、文化、市场、人才等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合作互动格局。目前,广安引进投资的45%、旅游人数的60%来自重庆,广安80%的农产品、33%的劳务输出流向重庆,广安已初步成为重庆重要的制造业配套基地、农产品供应基地和旅游休闲目的地。

重要意义。广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在广安建设示范区,有利于发挥地方比较优势,探索欠发达地区依托中心城市加快发展的新路子,推动广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突破行政壁垒,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成渝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探索区域合作发展的新模式,为西部地区开展区域合作提供经验和示范。

二、总体要求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跨越发展和转型发展,着力提高基础设施一体化水平,着力强化产业合作基地建设,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共建共治,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川渝合作发展的先导区,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战略定位。立足四川,融入重庆,加强区域合作和交流,推动川渝合作发展,建设成为川渝产业合作基地、连接川东渝北的重要交通枢纽、生态环境共建共治样板区、区域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

建设目标。到2015年,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川渝合作水平显著提高。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协作配套的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共建共治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初步形成,对接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务实创新的合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到2020 年,示范区全面建成,基本与重庆实现一体化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达到重庆城市群平均水平,科教文化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殷实,与重庆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三、功能布局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区。重点布局在广安主城区、从广安区奎阁到华蓥市明月沿渠江两岸地区。优化提升主城区功能,规划建设滨江新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主城区的教育、文化、金融、物流、居住等功能向滨江新区延伸或转移。

产业合作功能区。重点布局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邻水、武胜、岳池、华蓥。加快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建设邻水机电产业合作园区、武胜农副产品加工合作园区、岳池医药产业合作园区、华蓥电子机械产业合作园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对接川渝、协作配套的产业基地。

商贸物流合作功能区。重点布局在前锋、枣山、广安港。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物流园区,建成对接重庆、辐射川东北的商贸物流服务平台。

科教文化合作功能区。重点布局在协兴、奎阁。建设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业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促进川渝科教文化合作。

生态建设合作功能区。重点布局在华蓥山和嘉陵江、渠江沿线。共建生态网络体系,加强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共同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

四、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交通。

加快铁路通道建设,提升襄渝铁路运输能力,加快建设兰渝铁路,完善区域内铁路网络,适时开展渝广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工作。以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重点,建设连接重庆、辐射周边的公路网,加快连接重庆快速通道建设,加大国省干线公路改扩建力度。加强渝广相邻县区的公路建设,统一建设标准和时序,打通“断头路”。加快嘉陵江、渠江航道整治和广安港建设,大力发展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运输和旅游客运,建设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

水利。加快七一水库建设,适时启动升钟灌区二期和回龙寺、龙滩水库建设,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完善小微型水利设施,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渠江、嘉陵江重点段防洪工程,加强防洪减灾综合治理,构建供水保障和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信息。共建高速数据通道,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为突破口,建设智能化合作区域。推动渝广无线城市建设。共同推进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着力打造“智慧城市”。

能源。鼓励合作勘探开发能源资源,共建安全、可靠、清洁、高效、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油气勘探开发,推进液化天然气(LNG)清洁能源利用。有序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和水电开发,加快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开展东西关水电二期前期工作。加强核电厂址的保护,研究推进核电前期工作。发展生物质能源。建设中贵联络线工程过境分输压气站,完善多元化的能源输送网络。

五、产业合作基地建设

制造业协作配套基地。加强与重庆、成都产业的战略合作,依托产业合作园区,打造分工协作、衔接配套的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汽车及汽摩零部件制造,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配件制造。发挥天然气资源优势,加强与重庆、成都、川南等地化工产业对接,积极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加强与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配套,重点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华蓥市发展电子部件、光电器件、集成电路等电子信息产业。加快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积极融入重庆、成都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在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力发展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岳池、武胜积极培育新型生物育种、生物饲料、生物农药产业。鼓励与重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共建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面向都市消费市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成服务重庆、成都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供应基地。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片)、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机具的推广应用,建设大型商品粮油、蔬菜标准化、优质商品猪、优质柑橘和生态渔业生产基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引进重庆等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先进加工技术和品牌,提高粮油、畜禽、果蔬等特色农产品加工水平,做大做强食品加工、纺织服装、木竹材加工产业。

休闲旅游基地。加强与重庆旅游互动合作,加快旅游景区景点、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邓小平故里、华蓥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旅游、巴蜀文化和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立无障碍旅游示范区,建设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

六、生态环境共建共治

生态建设。以华蓥山和嘉陵江、渠江为重点,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天然林保护、石漠化和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在广安区建设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在武胜建设嘉陵江生态经济带。加快华蓥山地质灾害及采煤沉陷区治理。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水源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加强城乡绿化、交通干线生态廊道建设,与重庆形成一体化的绿色生态架构。

环境保护。建立健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控制以酸雨、细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加强水环境保护,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加强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监管和交界断面水质监测,推进嘉陵江、渠江等渝广交界河流的综合整治,确保交界水质符合相应水环境的要求,共同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及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设广安市第二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县城和重点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交界区域城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共建共享。

七、公共服务对接共享

教育。加强与重庆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交流合作,开展教学科研课题联合研究,定期选派教师到重庆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推进重庆名校与广安学校结对帮扶,共建中小学优质教学资源库。支持重庆、成都高等院校与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建设区域合作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设立广安农村干部学院。建设广安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

医疗卫生。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加强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农村急救服务网络建设,完善重大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共享水平。推进医疗服务合作,加强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建立重庆与广安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合作机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交流培训,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推进医疗机构医学检验互认。

文化体育。加强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建设,提升邓小平图书馆服务能力,促进与重庆公共文化资源共享,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建设改革开放博览园、宕渠文化园和巴濮文化合作产业园,打造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共同举办红色文化节,共创区域文化品牌。加强体育中心、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进与重庆体育事业协作,促进体育设施开放共享。

就业和人力资源。加快人力资源考试基地、就业技能培训(实训)基地、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及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逐步实现劳动者自主选择培训机构、与重庆互认培训结果,促进劳动力规范有序合理流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与重庆劳务合作,完善就业创业服务协作机制。建立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协作维权机制。积极推动与重庆干部挂职交流。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推进与重庆基本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加强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共享,实现社会保险一体化管理。加快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和社会保险经办设施建设,增强对孤残、五保户、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地区建设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

八、区域合作机制创新

规划政策衔接机制。将广安纳入重庆城市群统一规划,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方面加强与重庆对接,确保空间布局协调、时序安排统一。加强与重庆在社会保障、土地管理、金融创新、内陆开放等方面的政策对接,共同规划实施一批区域重大合作项目和政策。

产业对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与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衔接,编制产业对接目录。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定期开展投资促进和产业合作洽谈活动,促进产业对接配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建设管理机制。鼓励采取委托开发、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与重庆共同建设合作园区,研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加强产业合作和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的新模式,建立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

政务协同机制。建立健全与重庆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重大合作项目审核“绿色通道”,推进行政服务一体化,实现与重庆政务电子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应急管理合作,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领域和重大群体性事件、重大疫情处理方面建立完善协同应对机制。加强警务合作,提高社会管理联动处置水平。实行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协作。统一商品质量安全标准和市场执法标准,加强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合作,加大侵权违法和失信行为联合打击力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沟通、联动执法、重大事件协调处理机制。

九、支持政策

财税政策。国家对示范区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中央财政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项目国债转贷资金转为拨款。经认定的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相关规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投融资政策。中央安排的公益性项目,免除县以下(含县)配套资金。设立邓小平故里发展基金。支持重庆、成都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广安积极稳妥发展民间融资。

产业政策。国家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向示范区倾斜。继续支持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支持广安所产天然气部分就地转化并按川渝气田井口价直供,管输费给予优惠。对大用户企业实行直供电价政策。

土地政策。支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定期评估适时修改制度。四川省在分解下达土地利用计划时给予示范区适当支持。支持规范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将广安市列为土地整治示范区。

开放政策。支持具备条件的开发区扩区和调整区位。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申请设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十、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实施意见,推动方案的实施。要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成渝经济区两省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协调,在重大项目、重大政策、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适时调整行政区划,支持广安申报较大的市。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指导和帮助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发展改革委要加强跟踪分析,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方案实施情况评估,重大问题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第四篇:20110817三论奋发有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强化相互认同共谋发展的观念

——三论奋发有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本报评论员

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必须进一步强化相互认同共谋发展的观念。《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是一个跨省市、“双核”带动的规划,这是区别其他区域规划的一个显著特点。把成渝两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目的是为了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只有加强川渝合作,才能完成国家赋予的重大任务。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开放合作的胸襟、发展共赢的意识,务实推动川渝两地加强合作、共谋发展,携手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要强化“一家亲”的历史观,在相互认同中夯实合作基础。川渝地域相邻、历史同脉、文化同源,血浓于水的情谊让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落实《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应天时、秉地利、聚人和,具备了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要加强两地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在相互体认中增进共识。共识成分愈多,结合程度愈大,密切程度愈紧,川渝合作就更加牢不可破。重庆直辖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许多方面探索和创造了新的经验。要积极开展两地交流,多到重庆“走亲戚”,走深感情,走出合作,走向共赢。

要强化“一体化”的发展观,在相互融入中创造区域优势。川渝合作本来就有历史和现实基础,《规划》的出台把两地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相互融入成了一个共同体。要淡化行政区域界限,大力强化经济融合共生,共同构建大平台、营造大环境、培育大市场、谋求大发展。要按照一体化推进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同服务衔接对接、生态环境共建共治,让生产要素在区域内合理流动、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使地理上的“山水相连”变为发展上的“浑然一体”,增强成渝经济区的整体竞争力。

要强化“一盘棋”的大局观,在相互支持中实现共同利益。川渝两地合作应当是互惠互利的合作,竞争应当是良性互动的竞争。各地各部门必须自觉强化“一盘棋”的观念,在《规划》总体框架下“摆棋布子”,始终做到服从服务大局,放胆放手与重庆加强合作,在密切合作中奠定共同的胜局。特别是毗邻重庆周边地区要主动对接重庆、配套重庆,充分利用好重庆的直辖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和政策叠加,借势借力发展。

要强化“一条船”的奋进观,在相互协作中肩负历史使命。成渝经济区有如一条满载希望的航船,川渝两地是发展共同体。要明确共同的目标,同舟共进,借助《规划》实施,把川渝两地带到更高的发展平台。我们要认清自身优势,善于做大做强,敢于勇立船头,奋力扬帆;对暂时不具备优势的行业和领域,要找准位置,甘当助手。只要我们风雨同舟,相互给力,取长补短,就一定能乘风破浪,奏响跨越发展的“西部强音”。

第五篇:共享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建设新机遇

共享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建设新机遇

蒋巨峰在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

本报南昌9月21日电(记者 谭江琦胡彦殊)第七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高层论坛今天在南昌举行,四川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在演讲中特别介绍了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他认为,这是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既为四川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也为深化泛珠合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拓展了合作空间。论坛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讲话,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苏荣致辞,“9+2”各方行政首长及国家水利部等部委负责人发表演讲。

在包括泛珠各方在内的各界鼎力支持下,我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即将全面完成。蒋巨峰向大家报告了我省克服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取得的双重胜利,向关心支持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蒋巨峰认为,进一步深化泛珠合作,提升泛珠区域整体实力,既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需要,也是泛珠各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他表示,愿在泛珠合作发展框架内,以成渝经济区及天府新区建设为平台,加强与泛珠各方的交流合作,共享发展机遇。就进一步深化泛珠合作,蒋巨峰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加强产业转移合作,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议国家有关部委进一步完善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和全国区域产业布局,有序推进产业转移。四川将强化与泛珠成员间产业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服务业合作,认真落实对口支援战略合作协议,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二是加强开放合作,大力拓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建议泛珠各方深化对外开放整体战略研究,建立完善合作机制,形成对外开放的整体优势。同时强化区域内市场环境建设合作,形成更加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经济信息平台和需求对接机制,大力推进区域大通道建设,加强海关间合作,促进通关便利化。

三是加强统筹城乡合作,加快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议泛珠各方协调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稳步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问题,促进人口在泛珠区域内合理流动;加强劳务合作,共同开展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总结推广医疗保险异地结算合作经验,共同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

四川省副省长王宁、李成云,省政府秘书长于伟出席论坛。

下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小编推荐]

    成渝经济区区域经济案例分析报告 一、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原因及基础 (一)成渝经济区形成的法律政策基础 2005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

    2011.08.15——成渝经济区担当起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重任

    担当起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重任——一论奋发有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本报评论员 四川省贯彻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暨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工作动员大会号召全省人民,抓住成......

    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全文5篇]

    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成渝经济区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在我国经济......

    成渝项目工作总结

    重庆成渝项目工作总结 2011年是我项目部路面工程施工前准备非常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在公司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各位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已先后完成了建家建站的准备工作、......

    2014区域规划

    2014年区域规划区域: 业务员5人:xxx、xxx、xxx、 2014年销售目标:万元 目标分解:将2014年销售任务到每个业务员,到每个网点,到促销员每月。 达成目标需要落实的工作: 1、 业务员业......

    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 第一章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分自然及人文要素调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1、区......

    成渝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中铁二局成渝经理部党建工作自查报告自2010年9月进场以来,中铁二局成渝经理部党委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明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

    成渝经济区:引领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核心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解读(上)

    成渝经济区:引领西部大开发大开放的核心区——————《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研究报告》解读(上) ■编者按 按照省委部署,省政协将成渝经济区建设专题调研作为重点调研课题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