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11:29: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

第一篇: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

旅游地理课程前期调研报告

旅游地理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融为—体,对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提高综合能力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找准旅游地理课程定位,明确课程培养目标,并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及课程建设提供充分的依据,在2010年3月至4月间我们到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青海神州国际旅行社、青海大自然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地理课程的调研。旅游企业认为高职学生的旅游地理素养对培养服务地方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有积极而直接的意义,对旅游地理在导游、计调、外联等岗位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从而为旅游地理课程的定位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一、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1、旅游业蓬勃发展使得旅游管理人才供不应求

就世界而论,自1994年以来旅游业便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产业,旅游业显著的经济地位与解决就业的巨大作用,已为各国政府所重视。我国的现代旅游业起步虽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调查,2010年,我国旅游业明显复苏,全年保持较快增长,国内旅游市场乎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恢复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加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5.5%;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23.5%;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比2009年增长21.7%。

2010年青海省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1226.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国内旅游人数122l.5万人次,增长10.5%;境外入境人数4.67万人次,增长29.4%,境外人数中外国人占72.6%。全部旅游人数中,过夜旅游者占41.3%。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4.9万美元,增长32.6%,旅游总收入71.02亿元,增长18.1%,为此青海省存在着巨大的各类旅游人才需求空间。同时也为旅游地理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

2、结合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2006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因此深入旅游行业企业调研,分析旅游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了解旅游行业企业的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情况,找准旅游地理课程定位,培养旅游行业企业急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调研内容

调研的内容主要有旅游企业相关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旅游地理课程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等,特别是能够具备自助旅游能力、阅读旅游地图能力,利用网络收集旅游信息的能力,归纳区域旅游资源特色的能力,培养旅游欣赏,归纳表达旅游美学特征的能力,引导游客爱护旅游环境,宣传可持续旅游的能力。

(三)调研对象

主要进行企业调研,走访青海康辉国际旅行社、青海神州国际旅行社、青海大自然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对企业经理、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导游、计调人员,调研以下内容:

1、旅游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性质、企业资质、承担相关工作的人员数量、需求、技能要求等情况。

2、旅游企业的岗位设置、旅游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等。

3、旅游企业对旅游地理课程定位、旅游地理教学内容设置的建议等。

(四)调研方式

调研的主要方式,与企业充分接触,与企业领导、企业人力资源部、专家、从业人员进行访谈、参观、网络资料查询对旅游地理课程技能、知识的要求等信息。有关旅游地理方面的相关教材通过企业调研,取得到了大量的一手调研资料,经过对这些调研资料的整理、提炼,掌握了旅游企业的工作过程,为《旅游地理》的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旅游地理方面的相关教材

三、旅游课程现状分析

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加以解决,鉴于旅游地理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中的特殊功能和地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校普遍开设了旅游地理课程,而且在旅游地理教材建设方面富有成果,但仍存在着理论和方法研究薄弱、研究内容范围较为狭窄、重复工作较多且整体水平提高缓慢等 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知识经济和网络化的 出现,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存在着越来越多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

1、内容上与相关课程之间存在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叠

旅游地理课程的教材版本有很多,有针对不同教学层次和教学对象的不同教材,但教材的共性十分突出和集中,对旅游资源相关内容阐述所占的比例都很大,一般先从总体上讲述旅游资源的类别及其成因,然后划分成旅游区域,再从另一角度来诠释旅游资源。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学概论等

阐述旅游资源的课程存在部分内容的简单重叠,对学科的系统性和便于教师讲授考虑过多,而对以职业能力为取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对专业人才需求的市场定位考虑不多,不利于高等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重复学习,既浪费宝贵的时间,又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学习效果较差。

2、传统旅游地理教学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

教师始终是讲台的“主宰”,课堂活动的90%时间是教师讲解,而学生处于 “你讲我记”的境地;学习偏重于结论的掌握,忽视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与结论获得的认知策略实施过程,偏重于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精神、方法、态度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操作性、实践性知识的学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四、调研结论

(一)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方向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捧

在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组织中始终贯穿突出“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教学与操作实习的一体化”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仿真教学环境,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上运用科学性、情境性和人本性原则。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融合,实施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重点的项目化教学,通过案例讲解、项目参与等方式将实践操作过程揉合到理论教学的各个任务和实训的各个环节。

教学组织设计上,以行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综合能力。以旅游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和细化教学内容。

在结合旅游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基础上,吸收已有的教学成果和新知识、新技能,引入项目法教学,以项目教学为目标,较好的体现旅游企业真实工作的职业活动过程。

2、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为了加强旅游地理课程的可操作性,在对旅游企业人才需求基本情况进行深

入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了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并将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编排。按照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思路,针对计调、外联、咨询等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科学设计学习任务,认真选取教学内容。在行业、企业、业内教育专家以及专业教师等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及课程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针对旅游企业岗位及岗位群所需知识,对旅游地理课程进行深入论证和分析,本着 “基础知识以必须、够用、兼顾后续发展为度”的原则,根据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不断细化的要求,针对相应的学习领域的知识,围绕学生的学习状况,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控制,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习情境的实施,实现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根据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从旅游企业邀请行业专家,针对岗位任职要求,按照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融通、五段递进”模式的相关要求,与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和设计,确定了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

3、实践技能改革的理念与思路

在课程教学中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在以任务(项目)、为载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应知部分的知识后,通过职业活动训练项目的情境教学,引入实践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职业实践技能。

(二)旅游地理课程建设目标

1、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贯彻旅游地理建设的全过程。

2、采用基于旅游企业实际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和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建设“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情境,开发与生产过程结合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构建以“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中心,以工作过程为主导,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3、《旅游地理》课程教材改革

(1)《旅游地理》课程教材的编写应打破传统的学科式内容体系,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以及职业标准为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以本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

讲义。

(2)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校本教材(《青海旅游地理》)。教材编写应以行业专家对旅游管理专业所涵盖的岗位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旅游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

(3)《旅游地理》课程教材内容应突显实践性、应用性和层次性的特征。

第二篇:关于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一、调研的背景

校外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有益补充。校外教育工作的范围很广泛,内容丰富多彩,方式灵活多样,在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作用。校外教育中的特色课程是校外教育生命力所在。如何使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能够最大吸引青少年学生的兴趣,能够真正有助于中小学生素质的提高,这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一直重视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建设。在活动中鼓励教师创新新课程,每学期都有2—3门新课程推出,深受前来参训活动的师生、来检查的领导的好评。2012年又被雨花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确定为课程建设年,我们将通过具体的调研开发确立更多更有生命力的新课程。

二、调研的经过

确立课程调研的目标后,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中心”培训部迅速拟定了雨花台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问卷调查表。我们确定本次调研对象为:1.初中一年级至初三年级学生2.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学生。学校领导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各中小学师生中开展广泛的调查。本次调研的形式有:填写问卷调查、教师座谈会、学生座谈会、家长反馈等,通过调研摸清学生对我们青少年活动中心现开设课程的喜好情况,分析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设置新的课程。

三、调研的思考

通过一系列调研,我们认识到:要提高校外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开发、设置校外特色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充分认识校外教育组织在开发校外特色课程资源中的作用。校外特色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组织开发和实施的课程。它的创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的新突破,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形态的新构建,它体现了国际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势,反映了当代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校外特色课程是指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包括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作为课程要素和作用于课程但不形成课程本身却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因素。

校外特色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外特色课程资源是根据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而划分的。对应于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各种文化、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服务行业、机关、军队、文化遗址,各类专家、名人、先进人物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校外的网络资源。

二、我们在工作中如何设置校外特色课程呢?最重要的是利用多种渠道开发校外教育特色课程资源。

校外特色课程资源极其丰富。从类型上看有自然生态资源,包括宇宙空间、山川湖泊、动物植物、矿产资源、乡土地理、自然景观等等;社会生态资源,包括各类机构、生产部门、服务行业、生产生活经验、民风民俗、人文景观、网络资源等等。这些校外课程资源不仅丰富多样,同时还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生成性等特点。世界是发展变化的,校外课程资源同样是发展变化、不断生成的。具体为:

1、现有资源的开发。这是指符合课程资源条件、不需要进行加工即可直接利用。这些资源很多,我们可以通过查阅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直接进行资源的开发。

2、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设置特色课程。

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是有差异。首先,校外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因此对青少年施教没有强迫性,它的吸引力更多的来自于孩子兴趣爱好和个性需求。这样孩子参加校外教育活动时,在选择内容、形式、方法、时间和地点上就有很大的自主性,同样,校外教育工作者在上述方面的选择上也是自主的。其次,从校外教育所设置的课程项目来看,虽然知识的系统性不如学校教育,但大量的实践活动,又是学校教育所不具备的。因此,课程设置上,校外教育可从增加德育、科学、文史、艺术、体育等方面课程的实践环节入手,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第三,由校外教育的自主性决定,校外教育具有非常广阔的创新空间。校外教育可以根据学校教育的需要,提供创新的活动思路和方法。它可以及时创新活动载体,满足社会、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发展需求。现代社会需要人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校外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在提高青少年适应环境的技能和本领方面,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四、我们采取的对策

根据校外教育的特点以及我校的实际情况,调研后我们确立了我校在特色课程设置上采用“超市”模式。

“超市”模式要求校外教育所设置的课程(活动)要与学校教育相衔接,突出课程(活动)设置的多样性、可选性,具有“超市化”的特色,能够以公益性、思想性、趣味性、科学性为指导思想,以青少年儿童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以整个社会为大课堂,以实践体验为

特征开展各类活动及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激发青少年主动参与校外教育活动的热情,享受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及趣味性。

首先,为体现素质教育的性质、原则和特点,我们决定注重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校外教育活动的课程:一是注重对所学习的领域和接触的事物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引导;二是注重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难度的把握;三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应具备的能力;四是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应养成的行为和习惯。四个方面以正确的态度为核心,以知识技能的程度和方法能力为基础,以行为习惯为外在标志,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总体目标。这四个方面内容的确立将满足以下条件:相同兴趣的少年儿童群体为教育教学的对象;具有专业特点但又不是专业学校,应面向有学习意愿的少年儿童;具体内容便于少年儿童接受,不过早地传授枯燥的知识体系的内容;生动活泼地渗透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地渗透某项专业知识,借此来完善和满足少年儿童的人格、品位要求。校外教育活动课程设置突出时代性,可以达到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和终身发展的目的。

其次,“超市”模式课程设置更加关注青少年儿童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性情陶冶,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为孩子鼓掌,使教育性与趣味性和谐统一,这是“超市”模式课程设置的重要特点。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可以引导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勤于动手动脑;兴趣可以丰富儿童少年思维想象力、创造力;兴趣可以加速儿童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校外教育的理念、模式和目标要求我们必须创造条件来满足少年儿童追求兴趣、探索奥秘、表现才艺、充当主体的欲望和要求,使他们愉快参与校外教育活动,在兴奋和“不知

不觉”中学到知识、学会技能、懂得做人、快乐进步。从兴趣发展到乐趣,再从乐趣发展到志趣。针对校外教育的实际情况,在确保不随意增减课时和国家课程开齐、上足、教好的前提下,我们开设“课程超市”让学生自由参加选择课程参加培训,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超市”的建立,让有兴趣参与校外培训的青少年自由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程并进行学习,有利于培养更多有潜力的、有专长能够满足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需求的人才。

“课程超市”从横向上看可以分为基础课、兴趣课;从纵向上看可以分为活动课、校本课、特色课;从种类上看具体可以分为学科类的课程(写作、奥数、英语等)、活动类选修课程(声乐、舞蹈、武术、乒乓球等文体类;摄影、插花、盆景花卉等艺术类;新闻采访、英语会话、天文观测等兴趣类等等)、探究类的选修课程(学科知识竞赛辅导、科技发明等等)。

把课程的选择权交还给青少年,将增强青少年学习的自主性,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们要把“课程超市”模式不断深化,进而培养青少年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他们的个性优先发展,然后就能够不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成为具有未来社会素质的高端人才。

第三篇:《建筑结构》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建筑结构》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一、调研目的建筑业一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广泛而持续的社会需 求,毕业生就业空间十分广阔。

高等职业教育一个办学方向便是培养岗位性人才,即专业是因岗位而设置。建筑工程技术培养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建筑结构》是高职高专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2009年12月我们随江西省建设工程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局赴赣州地区进行检查,借此机会我们走访了部分建筑业主管部门及有关建筑施工企业,对江西省建设行业的背景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和研究。本次调研活动旨在使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更加具有市场针对性、《建筑结构》课程定位更加具有应用性。

二、调研的基本情况

1、江西建筑业发展成果显著

据江西省统计局2009年《关于江西建筑业发展情况的分析与思考》显示,江西建筑业发展成果显著。2004年以来,建筑业在为江西国民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和增强。其一:企业增加、资质提高。2008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共1505家,比2004年增加118家,增长8.5%;其二:建筑业总产值快速增长。2008年,全省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34.47亿元,比2004年增长123.8%,分行业看,全省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10.28亿元,比2004年增长119.0%,占全部建筑业总产值88.1%。

2、建筑行业人才基本现状

2008年江西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技术职称的人员9.91万人,仅占所有从业人员的15.0%,也就是说大量的建筑业从业者没有获得一定的专业技术认可。当今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企业之间人的素质的较量。高学历人员、高技能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近几年来我省建筑市场需要补充大量的高层次的专业管理人员,以尽快提高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企业资质水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

3、为了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情况,我们编制的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尊敬的领导:您好!

首先,衷心感谢贵单位对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关心和支持!

为了加强联系,增进友谊,听取您对我院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希望您从社会发展看对本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客观地填写调查问卷,以便于我院培养更加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说明:请在所选项目前的括号内划‚√‛)

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方式

1.贵单位的性质:

2.贵单位今后需要人才的类型

()应用性人才()复合型人才()既懂理论又会操作的人才()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3.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能满足贵单位发展需要吗?

1)能否满足需要:()能()不能

2)不能满足需要的原因:

()专业不对口、()技能达不到要求、()文化素质差、()专业理论差、()职业道德素质差、()其他原因 具体是:

4.在实际工作中,下述哪些专业技术能力最实用:

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绘制建筑工程施工图、竣工图();识读建筑工程施工图();识

读设备专业常用的施工图();阅读和编制工程图技术说明()。

常用建筑材料的应用能力: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能及应用();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存放及

保管();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技术指标及检测();建筑材料检验报告单的审查()。

基本建筑构件的验算及设计能力:确定结构计算简图和内力的计算();常见结构体系的认知

();基本构件的设计和验算();施工中结构问题的认知和处理();工程地质资料的应用和基础的结构处理()。

建筑施工测量的能力:定位及抄平放线、垂直度控制();建筑变形观测()。

计算机应用能力:文字及数据的处理();应用CAD进行技术工作();应用计算机编制工程

预算和决算();应用计算机辅助施工管理()。

施工管理能力:编制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现场的布置及施工方案的制定();施工现场管理();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施工内业文件的编制和归档();参与图纸会审及技术交底()。

编制和计算建筑工程造价的能力:进行土建工程量的计算();准确应用各种计量计价文件();编制土建工程预算();进行土建工程的工料分析();参与竣工决算()。

安全施工的管理能力:参与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参与施工安全教育();进行施工安

全技术交底();参与处理施工安全事故()。

施工质量的检验能力:掌握土建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掌握主要工种检验的程序和手段();一般质量缺陷的处理();工程质量检验及验收表格的填写()。

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钢筋工();模板工();砌筑工();抹灰工();混凝土工()。

还需增加哪些能力:。

5.贵单位对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有何宝贵意见和建议,请留言:

三、建筑行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一般来说理论学时多,一方面,不完全符合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不能更好地体现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没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造成有些知识理论和实践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要经过一到两年的磨合期和实践锻炼后方可胜任工作,直接影响就业。如何将入学分数低的学生培养成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接轨的人才,从而推动就业工作,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目标,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因材施教,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的整体优化,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

1、先进的技术需要人来掌握,先进的设备也需要人来操作,技能型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2、工程建设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也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更强的实践能力的人才,能从事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开发、规划报建、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监理等全过程的专业技术工作;

3、高职成为建筑业招聘毕业生的基本学历要求。

五、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发展的建议

1、师资队伍建设:按照‚敬业爱生、理论扎实、技能精湛、熟悉市场、改革创新‛的要求,培养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推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课程设置上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上不断改进。通过校内实训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努力提高教学的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的水平。

六、确定《建筑结构》课程定位

《建筑结构》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分析以上调研内容及结果,《建筑结构》课程应培养的相应专项技能为:绘制与识读施工图的能力(核心能力)、基本建筑构件的验算能力、考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的主要定位——为后续课程《建筑施工技术》、《施工项目管理》、《地基与基础》等奠定结构知识基础,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工作——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奠定结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建筑结构》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过程中所要求的结构知识技能,并训练学生能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等,使学生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标准。

七、‚《建筑结构》课程‘理实一体化’教材建设研究‛定位

‚理实一体化‛ 教学,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贯彻‚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新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高职教育的新发展。这种‚理实一体化‛ 教学,需要与之配套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目前,高职《建筑结构》教材大都没有脱离原普通高校的模式,仍以学科教育为中心,强调理论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教材或是本科教材的压缩,或是直接引用原中专教材,没有体现理论够用并服务于职业技能要求。

依照二级建造师、施工员等岗位群的国家职业资格知识标准和技能要求,《建筑结构》课程教材与教学研究的中心是:提炼并确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与职业技能点、实训等在教材与教学安排中有机结合,以满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具备在建筑结构方面的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模块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打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堂情景,教学内容按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典型模块,按理实学时数细化为60个单项课题和2个综合实训课题,教学内容围绕课题组织,使学生学习直接与职业行为结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职业素质,提升学生上岗就业的竞争能力。

第四篇:旅游地理报告

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一、中国出境旅游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以及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活动发展迅猛,从国家政策允许开办至今,一直呈上升趋势,出游的人数也逐年增多。从1997年到2002年的5年间,出境总人数由532万人次增长到1,212万人次,翻了一番。仅2009年出境市场人数就多达4000多万人次。在各种政策因素利好的情况下,中国出境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各境外旅游机构加强了对中国市场的促销力度。出境旅游业作为国民旅游消费热点,加强国际交流的功能日益明显,并成为中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议题。

二、中国出境旅游目的地

(一)已开放的处境旅游目的地

中国正式开展公民出国(境)旅游业务是在1997年,当年出境人数为532万人次,正式开放的出境旅游目的地只有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截至2008年底,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境目的地点的国家和地区有137个,其中正式实施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99个。中国旅游者的足迹,已经遍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客源输出国之一。

(二)出境旅游中的热门目的地

2008年,中国出境旅游网继续推出关于旅游目的地的风云榜,评出了中国最受欢迎的十大目的地、十大新兴目的地、十大家庭游目的地、五大自助游目的地、五大海岛旅游目的地、十大蜜月旅游目的地和十大会奖旅游目的地。2008年的风云榜与2007年的几乎一致。

三、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

2008年国内居民出境人数达4584万人次,增长11.9%。其中因私出境4013万人次,增长14.9%,占出境人数的87.5%,较上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造成我国出境旅游发展的这些特征原因之一是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经济支撑,在2008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的增长;另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截至2008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20%多,对出境旅游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刺激作用。

中国旅游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已成为国际旅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随着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间的旅游交往日益扩大。目前,境外驻华旅游机构已达32家,中国驻海外旅游办事处也已达17家;中国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等国际旅游组织,建立了紧密联系并陆续开展了一系列重要合作。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快速发展,已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重要的新兴客源大国。

四、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特征

(一)市场:增长速度稳定,市场细分渐显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公民出游旅游依然保持了高增长。其中因私旅游占比较去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公民因私出境旅游增长较快。在2008年全球出境旅游业仅增长2%的情况下,我国能取得如此高速的增长难能可贵。我国出境旅游旅游业能取得如此快速度的增长,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连续多年高速增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年来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升值。

从出境旅游产品的选择来看,大众产品依然为热门需求,但是可以明显感到市场在分化,一些人开始寻求独特的感受。在近距离目的地,热衷于价格较高的深度游、豪华游,甚至“奢侈游”。另外一些人,脱离大众旅游线路,独辟蹊径,热衷于远距离、探索性的新线路。欧洲的旅游开始主推1~3个国家的游览线路,拉美地区和非洲地区的长线游“小众市场”悄然而起,不少人均4万~10万元的旅游团开始上市。呈现出“常规线路开始转向深度体验游”、“远程线路高端切入,重在抢先”、“自由行讲求特色,追求奢华”的现象。这一市场细分虽然刚刚随着新目的地的开放而出现,但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二)出境形式日益多样化

中国公民出境的目的与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一般观光旅游团之外,还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非自费旅游,实际上这些非传统的旅游方式,无论从人次数上,还是境外消费上,都超过了一般由旅行社组织的团体旅游。其中包括在境外的会议、展览、奖励旅游等。最近两年来,境外人员培训也呈上升的趋势。2006年领导干部境外培训格外引起关注,中央政府制定了后备领导干部在境外著名院校和机构培训的计划,一些省市也制定一系列培训和考察计划,例如到韩国的新农村建设培训和到瑞士的治理污染培训等,这样的活动都留时间长,人数多,花费大。

(三)出境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因私旅游成为其中重要的驱动力。

从统计数据来看,2009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数达到了4766万,同比增长达到了4%,这个数据和全球旅游业在2009年下滑4%的数据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2009年因私出境已经占到了总出境人数的89%。

(四)出境旅游的目的地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是仍然以进城游为主。

2009年实施的旅游目的地和2008年相比增加了9个,但出境旅游目的地仍然以港澳台、日、韩、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扣除港澳台地区,出国的旅游人次数为1288万人次,仅仅占到总出境人数的27%。这个数据比2008年的34%和2007年的29%低,但是值得欣慰的是,2009年内地赴台的市场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年达到了60.61万人次。

(五)消费规模大幅度扩大,旅游服务贸易现了近30年来的首次逆差。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测,2009年出境旅游的总体消费达到了420亿美元,同比增长的速度16%。根据统计,人均出境旅游消费将达到880亿美元,其中购物成了消费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统计显示,赴港游客购物支出比例占71%,赴澳门游客购物比例占65%。由于2009年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的入境市场是相对萎缩的,2009年旅游服务贸易自1982年以来出现了第一个逆差,逆差规模大概是20亿美元。

(六)游客出现两高一低。

什么是两高一低呢?一个是收入比较高,以月收入5千和8千之间的游客为主,学历也是比较高的,以大学专科和本科以上的学历为主,年纪是比较轻的,大概25—44岁这样一个年龄段。根据调查,网络已经成为所有的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里面最重要的一个,虽然现在对于大部分游客来说出国去观光游览还是最主要的目的,但是选择休闲度假的游客比例正在逐步的上升。

(七)出境的游客在出境的过程中往往关心的是住宿和景区的服务。

根据游客满意度的评价,出境的游客对于购物和旅行社服务的满意度是比较低的。根据调研结果,在旅游的过程当中出境的游客往往认为住宿和景区经典的服务是最为重要的,增加过多的购物内容以及行程中自费项目如果安排过多影响顾客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

五、中国出境旅游的总结

得益于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规模和居民收入,出境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风气,越来越多的国民将会走出国门。世界旅游组织预计未来几年内中国出境旅游将会继续保持高增长。关于未来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发展,世界旅游组织(WTO)曾做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根据这个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而超过英国和法国,年出境旅游将达1亿人次,占世界总份额的6.2%。

第五篇: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学校课程建设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

校长

向玉青

今年暑期,根据区委决定,我担任杨浦高级中学校长。作为新任校长,我提出“在继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谋发展”作为学校的工作思路。同时党总支也将此作为学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载体。

学校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为重点、以科学管理为保障。

本报告主要就课程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一、学校情况和调研专题

几年来,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已初步建立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三类课程为主干的课程结构。初步形成体现二期课改理念和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框架。研究型课程初具特色。近年来,学校在加大教研组建设,培育优势学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语文、数学等学科依托名师基地逐渐表现出自己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学科特色。

在此基础上,校长室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实施、研究型课程的深化提高、拓展型课程的优化普及。

二、调研基本情况

由校长室、教导处、政教处、科研室牵头,通过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听取部分教师、学生意见,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制定措施。

校长室分别召开了党外同志、党员教师和备课组长的座谈会。政教处、团委、学生会召开了学生座谈会。

问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涉及到145人。样本的抽取在保证代表性的前提下,也考虑了操作的可行性。从教师对课程开发的价值、课程特色等方面的认识,在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办法以及学生对课程的态度及建议等方面设计问题。

三、主要问题反映

从老师和学生的反馈中,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

1、基础型课程课时排得太满,学生自主选择的时间、空间太少。

2、部分研究型、拓展型课程的开设缺乏长效机制。

四、思考与对策

学校设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全面规划课程建设。学校内部的课程管理要在确保国家课程标准严肃性的前提下,加大课程的开发力度,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强调学生的课程选择性,积极开设学生喜欢并受益的特色课程。

1、规范基础型课程

注重基础型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校的课程管理要进一步做到科学化,完善课程的管理制度,在课时安排上要注重科学、合理、有效。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并开发和完善具有杨浦高级中学特色的校本教材。

2、深化研究型课程

开拓研究型课程的教学资源;认真抓好两支队伍:一是稳定的校外专家、学者资源,不断扩大和优化导师团队伍;二是充分鼓励和发挥本校教师在研究型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在校内与校外互相配合的教师队伍有机整合的过程中,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业务素质的发展。

3、优化拓展型课程

进一步优化拓展型课程,以“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指导选择,学校保障选择”为指导思想,逐步淘汰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的课程,不断开发一批学生欢迎的课程。逐步形成一批特色课程。

下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地理课程建设前期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流市场前期调研报告

    物流市场前期调研报告一、 物流市场的现状和趋势(调查对指定区域市场的物流现状、物流规划和物流趋势进行整体描述)二、 调查目标(使物流企业了解物流服务的内容,以便作出及时......

    旅游地理实习报告

    沙湖实习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沙湖生态旅游景区 实习时间:2013-05-19 实习目的: (1)对沙湖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按照国家标准(GB/T 18972-2003)进行......

    《旅游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选修课 «旅游地理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程类型:选修 教师:熊勇珍 课程对象:高一学生 规模预设:30人 学习时限:每周一学时,共十学时 场地设备:地理专用教室、教室 课程目标:1、培养......

    前期调研分析

    前期调研分析 通过实地踏查,该块地位于第一教学楼主楼前面。地形相对比较平坦。植被主要是以草坪和乔木为主,四周乔木围绕成一块长约为200米,宽约为100米的草地,为华农四大草海......

    前期调研行动浅谈

    前期调研行动浅谈有一句俗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引用于房地产开发便成为“项目未动,策划先行”,到了今天,准确地说就是“项目未动,调研先行”。在房地产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爱心厨房需求前期调研报告

    义和塔拉学校从2005年成为农村牧区寄宿制学校,全校是有幼儿园3个班和小学6个班级组成的一体学校。目前全校幼儿园有58名幼儿,小学1至6年级有106名学生。另外学校有35名教职工,......

    乡镇工业口前期调研报告

    乡镇工业口前期调研报告 乡镇工业口前期调研报告 工业口调研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镇会议通知要求,现就工业口前期调研情况作如下简要汇报,重点汇报四个方面情况:一是......

    宝安区街道集体企业改制前期调研报告

    宝安区街道集体企业改制前期调研报告宝安区体制改革办公室课题组2007年4月,区体制改革办公室组织力量先后深入新安、西乡、龙华、观澜、福永、沙井街道,广泛征求街道领导、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