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客运论文--列车旅客心理和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列车旅客心理和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不同层次的旅客在旅行中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习惯于“老三样”的服务方式,要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管理,实现新的服务特色和个性化服务,使旅客有舒适感,提高旅客满意度,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旅客;服务需求;市场份额;旅客满意度;
提升旅客运输服务水平,必须重视研究旅客的心理状态和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铁路客运服务工作。为此,齐齐哈尔铁路客运分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会员先后登乘26个车次,走访新老职工和旅客1290多人,初步摸清楚了旅客在旅行中的心理需求及愿望。
1不同层次旅客的心理状态及服务需求
(1)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在参加人代会、政协会乘坐火车时,都得到了高规格的服务,同时也对窗口单位比较关注。在“两会”休会期间,他们也希望在列车上得到高规格服务和接待,如果服务和接待标准不高,不仅可能否定铁路客运服务工作,而且会以偏盖全,影响铁路客运的整体形象。
(2)政府公务员。这部分旅客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往往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审视窗口单位的服务工作。他们把车上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亲身感受,作为评价客运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如果这部分旅客碰到服务态度“生、冷、硬”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越级投诉。
(3)国有企业公出旅客。这部分旅客大多是领导干部。他们生活工作节奏快,希望在火车上有宽松舒适的环境。由于他们在单位说了算,出门在外更受不了委屈,如果列车服务不到位,质量不高,就会受到指责,严重的要损害铁路的声誉。
(4)法律工作者。这部分旅客由于职业特殊和对法律道德的敏感性,乘车时常常对照承诺,要求服务高质量,并好打抱不平。这部分旅客如果接待不热情,服务不周到,就会被投诉,使铁路的声誉受到影9向。
(5)低收入旅客。这部分旅客大多是打工者和农牧民,主要的要求是票价便宜、能上去车,对列车的温度、供水、卫生等基本服务没有太高要求。这部分旅客中有的不常出门,长时间坐车,对列车环境不适应,心理烦躁,精神恍惚,个别的突发癔病,精神突变,很容易引起突发事件。
(6)军人旅客。他们是我们执行乘务工作的得力支持者,尤其是遇到歹徒作案时,他们大多见义勇为,主动协助乘务员维护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私营企业家。这部分旅客社会交往比较广,讲究享受。他们愿意乘坐高档次列车,追求舒适,有下铺不睡上铺,有软卧不睡硬卧,吃饭不怕花钱。他们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对列车上提供的衣刷、鞋刷、衣挂、旅行常识、列车时刻表等都很看重,认为享受这些服务是身份的象征。他们在车上也非常关注方方面面的商务信息,对各种广告很感兴趣。
(8)小商小贩。此类旅客非常“精明”,有的经常乘车,熟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出门精打细算。他们多数靠旅客列车贩运、办货,总是大包小兜,乘普通客车,坐硬席,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车上水。站车秩序好就照章买票,秩序不好就乘乱而入,而且死磨硬泡,抓住理不让人,甚至没完没了的“告状”。有的在车上同乘务员套亲戚、拉关系、小恩小惠。少数有一定资本的商贩也乘坐卧铺,长途往返,他们携带一定数目的钱物,最担心的是私人财产安全,经常是睡觉睡不实,上厕所也要找时机,长时间看不见乘警和车长就担心,就怕列车员坐在乘务室不出来。他们说“良好的秩序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9)旅行结婚旅客。春秋两季,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旅游结婚者居多。夫妻俩人度蜜月喜欢在一个包房里,睡卧铺喜欢对铺或上下铺。
这类旅客不怕花钱,如赶上生日,吃上一顿生日餐,更是无比的高兴,若能在车上得到乘务员的祝福,将使他们终身难忘。
(10)旅游观光旅客。他们盼望的是车上、车下平安,旅途愉快,玩的高兴。他们愿意多听、多看,比如旅游地的人文地理、风光特色、风味小吃、返程车次时间、中转换车站等等。他们对乘务员的要求比较高,既要了解服务知识,还要了解列车经过的旅游城市的概况、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知识等。
(11)大中专学生。寒、暑假和“五一”、“十一”是乘车高峰期,特别是新学年开学之际,不少新生是家长护送。一般中专就近上学出省不多,大专中远途各半,本科以上多数是长途乘车。他们是家中宠儿,喜欢赞扬和夸奖;也有稚气太浓,受不了委屈的一面。因此,对他们不能小视和慢待。他们中的大多数品德比较好,只要重视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成为维护列车秩序的骨干,还可为我们多做宣传舆论工作。
(12)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希望上车后环境舒适、安静,时间对他们是宝贵的,给他们创造学习环境非常重要。他们吃饭要求简单、方便,不愿排队。列车到达目的地之前最好提前预告,让他们有时间收拾行包、书籍和资料,做好下车准备。你尊重他们,他们会更加尊重你,更加珍惜你的劳动成果。
(13)求医治病的。这是需要重点服务的特殊旅客,尤其是一些临时发病的急病患者,需要动员全列车的旅客予以支援和帮助。久病身体虚弱、怕风怕冷的旅客,最好不要安排在车厢两头,越安静越好。用担架抬来的重患,要通过行李车往车厢里拾,保证通道畅通。遇有需抢救的重患,要利用铁路通信便捷的特点,提前与有条件的大站取得联系,让救护车开进站台,靠近列车,缩短抢救时间。一些轻微患者或中途患感冒的旅客,需要关爱体贴,有条件的要递上一杯水,送上病号饭,说上几句安慰话,患者会由衷地感激。
(14)新闻记者。这部分旅客对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比较敏感,善于捕捉新闻点。但无论是对列车服务的曝光还是表扬,都应该正确对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15)外国友人。他们多数乘坐软席包房,也有睡硬卧的。他们来中国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比如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饮食上喜欢吃奶油面包、大块蒸肉、西红柿、黄瓜、甘兰菜等。不同国家、不同等级、不同风俗习惯的旅客,要求有不同的服务。
(16)奔丧者。这部分人虽然很少,但由于特殊原因,他们的心情是“急、悲、盼”。“急”就是急于上车,越快越好;“悲”就是心情悲伤,情绪低落,甚至不吃不喝;“盼”就是盼火车立即到达目的地,赶快回家。
(17)老年旅客。他们年岁较高,身体虚弱,上车需要扶、下车需要搀,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还怕安排(车厢两头受不了过门风。如果无奈买到了上铺,到车上急切盼望给调换个下铺。多数老年旅客,饮食以自带为主。这部分旅客通情达理,理解乘务人员的辛苦,只要真诚服务、体贴入微,就能达到他们的满意。
(18)少数民族旅客。他们有各自的民俗民风、生活方式,希望在车上也能象在家乡一样得到尊重和照顾。比如回族信奉伊斯兰教,饮水不用公共杯。他们要求饮食干净、语言文明。对待他们不仅要服好务,还要注意民族政策问题。
(19)妇女儿童。特别是那些带小孩的妇女,旅途中会遇到很多不方便,孩子拉屎撒尿不方便,乱跑玩耍不方便,给孩子热奶喂奶不方便。
如果照顾不好,这部分旅客就会心情烦躁。如果乘务员主动提供便利的乘车条件,给安排好一点的座位,调个好一点的铺位,找来几件玩具,下车时帮个忙,就会消除她们乘车的焦虑感,享受到家的温馨。
(20)上访告状者。这部分旅客为数不多,但处理不好影响也很坏。上访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打击需要伸张正义;另一类是滋事闹事抗拒国家法规。上访者的共同点,都是进省城或到京城。有的是有票上车,有的是无票上车。他们的心理:一怕当地政府或单位知道他们上访告状;二怕验票查出来制止上访。因此,这类旅客逆反心理非常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2关于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
2.1在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上实现新突破
铁路客运走向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旅客、赢得旅客,必须摆脱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从不同层次旅客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看,铁路要在四种服务理念上彻底转变。
(1)变管理旅客为服务旅客。把过去那种管理旅客的职能和一系列“不准”的硬性要求,换成亲情、和善的提示,充分体现铁道部提出的“以人为本、活动自由、休息充分、人格化、特殊化服务”的要求。
(2)变工作让领导认可为让旅客满意。转变过去那种认为“服务工作不怕旅客不满意、就怕领导不认可”的错误观念,把尊重旅客人格、研究旅客需求、赢得旅客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3)变让大多数旅客满意为让每个旅客满意。就是对每一名旅客都要做到用心去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心理,提出个性化、特殊性服务标准,达到旅客人人满意。
(4)变传统服务方式为勇于创新。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旅客满意率。
2.2在服务管理考核上实现新突破
过去,铁路对列车管理就是安全、服务、卫生“老三样”。现在看,有些列车的作业过程还远远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如始发作业后,先是快扫快擦、通告旅客等,然后才是送水。这样的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旅客的习惯。因此,在制定服务标准和实施服务管理上,要随着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不能一成不变。同时,要在双达标一体化考核中,增加服务类的考核项点,强化对服务质量的管理,用机制引导职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建立内考外评的服务质量评定机制,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服务、真情服务的积极性。
2.3在特色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推行特色服务,就是要创品牌、扩市场,吸引更多的旅客。虽然齐齐哈尔铁路客运分公司T47/T48次列车在“八心”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亲和”服务,K39/K40次列车以服务明星的名字命名了“服务法”,T261/T262次列车形成了“宾馆式”服务特色,但总的看特点还不够鲜明。实施特色服务,就是要从市场特点和旅客需求出发,在继承传统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一般要求的基础上,自觉从高定位抓起,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绝”,让旅客乘车时有新鲜感、旅途中有舒适感、下车后有回味感。
2.4要在个性化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针对不同旅客身份、层次、年龄、旅行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对个性服务的要求。要重新规范服务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应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哪种交流方式能使旅客感到亲切、舒适、习惯,就采取哪种交流方式,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2.5要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上实现新突破
要建立素质提高机制,培训方式要由“适应性培训”向重“优化人力资源培育”转变。除了要搞好岗位应知必会、服务技能、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外,还要加大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客运职工队伍。
第二篇:列车旅客心理和服务需求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不同层次的旅客在旅行中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习惯于“老三样”的服务方式,要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管理,实现新的服务特色和个性化服务,使旅客有舒适感,提高旅客满意度,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关键词:旅客;服务需求;市场份额;旅客满意度;
提升旅客运输服务水平,必须重视研究旅客的心理状态和服务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铁路客运服务工作。为此,齐齐哈尔铁路客运分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会员先后登乘26个车次,走访新老职工和旅客1290多人,初步摸清楚了旅客在旅行中的心理需求及愿望。1不同层次旅客的心理状态及服务需求
(1)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他们在参加人代会、政协会乘坐火车时,都得到了高规格的服务,同时也对窗口单位比较关注。在“两会”休会期间,他们也希望在列车上得到高规格服务和接待,如果服务和接待标准不高,不仅可能否定铁路客运服务工作,而且会以偏盖全,影响铁路客运的整体形象。
(2)政府公务员。这部分旅客的社会责任感较强,往往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审视窗口单位的服务工作。他们把车上的所见所闻,特别是亲身感受,作为评价客运服务质量好坏的标准。如果这部分旅客碰到服务态度“生、冷、硬”的情况,就可能出现越级投诉。
(3)国有企业公出旅客。这部分旅客大多是领导干部。他们生活工作节奏快,希望在火车上有宽松舒适的环境。由于他们在单位说了算,出门在外更受不了委屈,如果列车服务不到位,质量不高,就会受到指责,严重的要损害铁路的声誉。
(4)法律工作者。这部分旅客由于职业特殊和对法律道德的敏感性,乘车时常常对照承诺,要求服务高质量,并好打抱不平。这部分旅客如果接待不热情,服务不周到,就会被投诉,使铁路的声誉受到影9向。
(5)低收入旅客。这部分旅客大多是打工者和农牧民,主要的要求是票价便宜、能上去车,对列车的温度、供水、卫生等基本服务没有太高要求。这部分旅客中有的不常出门,长时间坐车,对列车环境不适应,心理烦躁,精神恍惚,个别的突发癔病,精神突变,很容易引起突发事件。
(6)军人旅客。他们是我们执行乘务工作的得力支持者,尤其是遇到歹徒作案时,他们大多见义勇为,主动协助乘务员维护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7)私营企业家。这部分旅客社会交往比较广,讲究享受。他们愿意乘坐高档次列车,追求舒适,有下铺不睡上铺,有软卧不睡硬卧,吃饭不怕花钱。他们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对列车上提供的衣刷、鞋刷、衣挂、旅行常识、列车时刻表等都很看重,认为享受这些服务是身份的象征。他们在车上也非常关注方方面面的商务信息,对各种广告很感兴趣。
(8)小商小贩。此类旅客非常“精明”,有的经常乘车,熟悉《铁路旅客运输规程》,出门精打细算。他们多数靠旅客列车贩运、办货,总是大包小兜,乘普通客车,坐硬席,吃的是方便面,喝的是车上水。站车秩序好就照章买票,秩序不好就乘乱而入,而且死磨硬泡,抓住理不让人,甚至没完没了的“告状”。有的在车上同乘务员套亲戚、拉关系、小恩小惠。少数有一定资本的商贩也乘坐卧铺,长途往返,他们携带一定数目的钱物,最担心的是私人财产安全,经常是睡觉睡不实,上厕所也要找时机,长时间看不见乘警和车长就担心,就怕列车员坐在乘务室不出来。他们说“良好的秩序和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9)旅行结婚旅客。春秋两季,春暖花开,秋高气爽,旅游结婚者居多。夫妻俩人度蜜月喜欢在一个包房里,睡卧铺喜欢对铺或上下铺。
这类旅客不怕花钱,如赶上生日,吃上一顿生日餐,更是无比的高兴,若能在车上得到乘务员的祝福,将使他们终身难忘。
(10)旅游观光旅客。他们盼望的是车上、车下平安,旅途愉快,玩的高兴。他们愿意多听、多看,比如旅游地的人文地理、风光特色、风味小吃、返程车次时间、中转换车站等等。他们对乘务员的要求比较高,既要了解服务知识,还要了解列车经过的旅游城市的概况、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知识等。
(11)大中专学生。寒、暑假和“五一”、“十一”是乘车高峰期,特别是新学年开学之际,不少新生是家长护送。一般中专就近上学出省不多,大专中远途各半,本科以上多数是长途乘车。他们是家中宠儿,喜欢赞扬和夸奖;也有稚气太浓,受不了委屈的一面。因此,对他们不能小视和慢待。他们中的大多数品德比较好,只要重视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成为维护列车秩序的骨干,还可为我们多做宣传舆论工作。
(12)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希望上车后环境舒适、安静,时间对他们是宝贵的,给他们创造学习环境非常重要。他们吃饭要求简单、方便,不愿排队。列车到达目的地之前最好提前预告,让他们有时间收拾行包、书籍和资料,做好下车准备。你尊重他们,他们会更加尊重你,更加珍惜你的劳动成果。
(13)求医治病的。这是需要重点服务的特殊旅客,尤其是一些临时发病的急病患者,需要动员全列车的旅客予以支援和帮助。久病身体虚弱、怕风怕冷的旅客,最好不要安排在车厢两头,越安静越好。用担架抬来的重患,要通过行李车往车厢里拾,保证通道畅通。遇有需抢救的重患,要利用铁路通信便捷的特点,提前与有条件的大站取得联系,让救护车开进站台,靠近列车,缩短抢救时间。一
些轻微患者或中途患感冒的旅客,需要关爱体贴,有条件的要递上一杯水,送上病号饭,说上几句安慰话,患者会由衷地感激。
(14)新闻记者。这部分旅客对窗口单位的服务质量比较敏感,善于捕捉新闻点。但无论是对列车服务的曝光还是表扬,都应该正确对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改进服务工作。
(15)外国友人。他们多数乘坐软席包房,也有睡硬卧的。他们来中国最大的障碍是语言不通。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同的饮食、风俗习惯。比如俄罗斯人,性格豪放、开朗,饮食上喜欢吃奶油面包、大块蒸肉、西红柿、黄瓜、甘兰菜等。不同国家、不同等级、不同风俗习惯的旅客,要求有不同的服务。
(16)奔丧者。这部分人虽然很少,但由于特殊原因,他们的心情是“急、悲、盼”。“急”就是急于上车,越快越好;“悲”就是心情悲伤,情绪低落,甚至不吃不喝;“盼”就是盼火车立即到达目的地,赶快回家。
(17)老年旅客。他们年岁较高,身体虚弱,上车需要扶、下车需要搀,冬天怕冷、夏天怕热,还怕安排(车厢两头受不了过门风。如果无奈买到了上铺,到车上急切盼望给调换个下铺。多数老年旅客,饮食以自带为主。这部分旅客通情达理,理解乘务人员的辛苦,只要真诚服务、体贴入微,就能达到他们的满意。
(18)少数民族旅客。他们有各自的民俗民风、生活方式,希望在车上也能象在家乡一样得到尊重和照顾。比如回族信奉伊斯兰教,饮水不用公共杯。他们要求饮食干净、语言文明。对待他们不仅要服好务,还要注意民族政策问题。
(19)妇女儿童。特别是那些带小孩的妇女,旅途中会遇到很多不方便,孩子拉屎撒尿不方便,乱跑玩耍不方便,给孩子热奶喂奶不方便。
如果照顾不好,这部分旅客就会心情烦躁。如果乘务员主动提供便利的乘车条件,给安排好一点的座位,调个好一点的铺位,找来几件玩具,下车时帮个忙,就会消除她们乘车的焦虑感,享受到家的温馨。
(20)上访告状者。这部分旅客为数不多,但处理不好影响也很坏。上访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受打击需要伸张正义;另一类是滋事闹事抗拒国家法规。上访者的共同点,都是进省城或到京城。有的是有票上车,有的是无票上车。他们的心理:一怕当地政府或单位知道他们上访告状;二怕验票查出来制止上访。因此,这类旅客逆反心理非常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
2关于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的几点思考
2.1在树立新的服务理念上实现新突破
铁路客运走向市场,并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旅客、赢得旅客,必须摆脱计划经济传统观念的束缚,树立全新的服务理念。从不同层次旅客心理需求的调查分析看,铁路要在四种服务理念上彻底转变。
(1)变管理旅客为服务旅客。把过去那种管理旅客的职能和一系列“不准”的硬性要求,换成亲情、和善的提示,充分体现铁道部提出的“以人为本、活动自由、休息充分、人格化、特殊化服务”的要求。
(2)变工作让领导认可为让旅客满意。转变过去那种认为“服务工作不怕旅客不满意、就怕领导不认可”的错误观念,把尊重旅客人格、研究旅客需求、赢得旅客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
(3)变让大多数旅客满意为让每个旅客满意。就是对每一名旅客都要做到用心去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心理,提出个性化、特殊性服务标准,达到旅客人人满意。
(4)变传统服务方式为勇于创新。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旅客满意率。
2.2在服务管理考核上实现新突破
过去,铁路对列车管理就是安全、服务、卫生“老三样”。现在看,有些列车的作业过程还远远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如始发作业后,先是快扫快擦、通告旅客等,然后才是送水。这样的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旅客的习惯。因此,在制定服务标准和实施服务管理上,要随着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不能一成不变。同时,要在双达标一体化考核中,增加服务类的考核项点,强化对服务质量的管理,用机制引导职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建立内考外评的服务质量评定机制,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服务、真情服务的积极性。
2.3在特色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推行特色服务,就是要创品牌、扩市场,吸引更多的旅客。虽然齐齐哈尔铁路客运分公司T47/T48次列车在“八心”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了“亲和”服务,K39/K40次列车以服务明星的名字命名了“服务法”,T261/T262次列车形成了“宾馆式”服务特色,但总的看特点还不够鲜明。实施特色服务,就是要从市场特点和旅客需求出发,在继承传统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一般要求的基础上,自觉从高定位抓起,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绝”,让旅客乘车时有新鲜感、旅途中有舒适感、下车后有回味感。
2.4要在个性化服务上实现新突破
针对不同旅客身份、层次、年龄、旅行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对个性服务的要求。要重新规范服务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应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哪种交流方式能使旅客感到亲切、舒适、习惯,就采取哪种交流方式,切忌千篇一律、生搬硬套。
2.5要在职工队伍素质提高上实现新突破
&n
bsp;要建立素质提高机制,培训方式要由“适应性培训”向重“优化人力资源培育”转变。除了要搞好岗位应知必会、服务技能、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外,还要加大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客运职工队伍.
第三篇:掌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范文]
掌握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
一、调研目的
如今航空与汽车的服务越来越好,而很多人对铁路的服务感到不满意,“铁老大”的地位已有动摇,所以铁路急需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以人为本,提高“为旅客服务,让旅客满意”的文化精神建设,增强和丰富服务文化产品,将是铁路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在客运服务中,只是单纯的热情、勤快、主动服务、而没有针对旅客的心理需要,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有时候越勤快、主动,越让旅客产生反感。比如有的旅客想要安静休息而乘务员总是去嘘寒问暖,旅客当然不愿意。提高服务质量必须让旅客满意,但在旅客服务当中,不同气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旅行目的、不同旅行状况的旅客心理背景、意义各不相同,服务的方法、服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要想让旅客彻底的对服务满意必须从心理上了解旅客的动态。本文从这些方面谈论了如何提高铁路旅客服务质量,主要是从旅客的心理角度出发,分析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是把握旅客心理特点,满足其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通过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自己认为可能会提高铁路服务质量的的方法。
二、调研方法
所谓调研,是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比如现场访问、电话调查、拦截访问、网上调查、邮寄问卷等等形式得到受访者的态度和意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事物的总的特征。由于铁路客运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所以这里我们主要采用调查问卷、随机现场访问、意见簿三种形式进行反馈。
1.发放调查问卷
在列车上发放调查问卷,收集了解列车服务现状。
2.进行随机访问
列车员直接向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人群询问了解列车服务现状。这个作为调查问卷的补充,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相结合。
3.填写意见建议
利用每一节车厢内设置的意见簿,作为以上两种方式的补充,如果没有涉及到的乘
客有意见,便可以在意见簿上写上自己的意见了。
三、调研内容及过程
在客运服务的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乘务员在同样的服务环境下,开展同样的服务项目,取得的收效往往截然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的洞察旅客心理需求。客运服务的对象是旅客,满足不同旅客在旅行中各自不同的需求,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
1.旅客基本属性分类
如何准确的掌握旅客心理需求,这就需要对旅客进行分类,对不同层次旅客的心理需求进行分析。
1.1按自然属性分类
旅客的自然属性主要由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等因素构成,按年龄差异可划分为老、中、青、少年、婴幼儿,按性别差异可划分为男旅客、女旅客。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需求,例如:在空调列车上,老年人和年青人的要求就会存在不同。即使是同一个年龄段的旅客,也会因为性别差异表现出不一样的要求;例如:有些男旅客喜欢喝酒解闷,女旅客可能会反感。以上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引起冲突。对于这些旅客要做到主动热情,尽量让旅客人人满意。
1.2按社会属性分类
旅客的社会属性主要由职业地位、经济收入等因素构成,按职业地位可划分为工、农、兵、教师、学生、干部、商人等,按经济收入可划分为高收入、工薪层。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工作性质、文化素质截然不同,因此心理需求和行为也必然各异。对于这些旅客要做到一视同仁,尽量让旅客宾至如归。
1.3按目标属性的分类
旅客的目标属性主要由出行目的、旅行行程等因素构成,按出行目可划分为出差、旅游、探亲、访友、就医、通勤、通学等,按旅行行程可划分为长途、短途。由于他们出行目的、旅行行程截然不同,因此对于列车提供的服务标准也会存在差异,例如:出差的旅客可能满脑子都是工作内容,需要无干扰服务;例如:旅游、就医的旅客不熟悉目的地情况,期待能为其提供相关信息。对于这些旅客要做到服务多元化,尽量让旅客感到人性化、精细化。
2.旅客心理需求分析
为了提高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全心全意、文明礼貌、热情周到地为旅客服务。除了加强自身心理品质修养,讲究仪表和语言艺术外,还应认真研究旅客的心理需求及规律,2.1按自然需求分析
旅客的自然需求主要包括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出门在外,首先必须保证身体健康、财务安全才能顺利进行各种活动以达到预定目的。在长途旅行中,旅客的饮食需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将是无法忍受的。故旅客不仅要求车站、列车提供充足的食品和饮料,而且要求候车室、站台和车厢内环境舒适,以使休息得到一定的保障,不然就会产生烦闷、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2.2按社会需求分析
旅客的社会需求主要表现在需要进行社会交往、增加见闻、扩充知识面。人人都有进行社会交往的需求,旅途中更不能例外,尽管出行的时间长短不一,但由于远离家乡和亲人,难免会有寂寞和孤独感,所以希望与接触到的人建立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交流感情,减轻同亲人分离的痛苦或是某种焦虑。希望在旅途中得到热情而有礼貌地服务,满足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尤其是有生理缺陷或有过错的旅客,更希望得到尊重。
3.旅客心理需求体现
高质量服务的关键是把握旅客的个性心理特点,满足其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不同气质性格,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旅行目的、不同旅行状况的旅客心理需求各不相同。服务的方法、服务的侧重点就各不相同。
3.1希望路途安全
旅客乘车旅行最根本的需要就是安全的需要,它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两个方面。每一位旅客都希望车站有良好的治安秩序,倘若治安不好,会使旅客提心吊胆。为保证旅行安全,旅客常综合考察自然环境状况、社会治安情况和运输工具的安全性等内容,再作出是否旅行的决定。当亲友出门旅行时,我们祝福他们“一路平安”,这代表了出门旅行者最普通、最基本的共性心理要求。既然是“一路平安”,就是指旅客从离开家门,一直到目的地,包括旅行的全过程都平平安安。“平安”就是不发生任何危及人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的意外事故,也就是不会发生人身碰伤、挤伤、摔伤、烫伤等情况,旅行中所携带的财物、文件资料保持完整,不会发生任何丢失或损坏的事情。在旅客运
输服务过程中,努力实现旅客旅行安全心理要求,这是所有客运服务人员的首要工作。要求铁路运输部门加强社会、铁路沿线、车站和列车的治安管理,从技术装备上提高运输载体的安全性,从安全管理上提高客运服务人员对不安全因素的预测和及时处理的能力。
3.2希望旅途顺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旅行的舒适性的要求提到重要日程,对乘车环境、文化娱乐、饮食、休息睡眠等内容的要求相应提高。这种需要的强度和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旅行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送亲友出门旅行时,除了祝福他“一路平安”外,常说的另一句话就是“诸事顺利”,讲的是旅行中的顺利、愉快问题,这也是出门旅行者的一个共性心理要求。旅客到车站购票,能够顺利地买到自己需要的车票;上车时,人虽然多,但能够顺利地找到座位;在用餐时间,车站或列车上能够提供经济、卫生、可口的食品;食用自带食品时,车站或列车能够随时提供开水;列车在运行途中,因某些原因,如铁路线路施工、意外运行事故等而耽搁,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保证列车正点到达终点上;准备换车时,有充裕的时间赶上接续换乘的列车等等。这些都是旅客出门旅行的顺畅心理要求。要满足每位旅客的顺畅心理要求,做到时时顺畅、事事顺畅是不现实的。但是,从旅客运输服务管理角度,应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旅客的需要。在为满足旅客需要而做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对旅客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遇到不能满足旅客要求的事情,要进行耐心解释,使旅客明白为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旅客旅行的过程中,由于运输部门的原因而发生的延误,影响到旅客旅行的顺利进行,旅客有权了解发生的原因,运输服务人员必须把事情的真相通告给旅客,让旅客心里有数,使其能够对自己下步的行为预先进行计划。
3.3希望旅途平静
每一位旅客都希望自己的人格、习俗、信仰、愿望受到客运服务人员的尊重,能看到热情的笑脸,听到友善的话语,体验到铁路这个临时大家庭的温暖。旅客出门旅行,离开家或工作场所,来到站、车与其他旅客一起共同旅行,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中。在嘈杂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安宁,减少喧哗,动中求静,这是人之常情,是大多数旅客的共同心理需求,尤其是在人较多的候车室和车厢内,要求更为迫切。要保持旅客旅行中的安静环境,一方面旅客本身要约束自己,不要大声说话、喝酒猜拳、来回走动等。另一方面客运服务人员有责任加强对乘车环境的管理,积极地组织诱导和制止不利于安静的
事件,避免旅客大声喧哗、嘈闹,更要避免与旅客发生口角、争吵,影响旅客休息。心情安静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对环境的感受。一个井然有序的环境,可以使人心平气和,心情平静。因此,要求客运服务人员加强对环境有序性的管理,这种有序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的有序性(例如行李架上物品摆放),二是人的有序性。另外,保持站、车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也是有序性的一种表现。清洁、卫生的环境使人心情愉快,心情平静;脏、乱、异味弥漫空间的旅行环境,会使人心里烦躁,心情郁闷,而不能平静。
3.4希望旅途快捷
方便的需要表现在购票、进出站、上下车以及中转乘车等方面的便捷性。“方便”要求减少旅行中的各种中间环节,达到“快捷”的目的。旅客出门旅行,希望处处能够方便,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共性心理。为了适应旅客的方便心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售票处多开售票窗口,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延长售票时间,使旅客随时都能购票。妥善设置候车室、检票口、站内通道引导牌等,减少旅客进站上车的走行距离。列车上每节车厢保证开水及时供应等等。满足旅客的方便心理要求,其要点是使旅客感到处处、事事、时时方便,节省时间,能够使事情顺利办成。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快捷”成为旅客一个主要要求。缩短旅行时间,迅速到达目的地,可以节约时间,同时减少旅行疲劳。希望在一定的需要满足程度之下,所付出的费用和时间最少。
4.常见服务问题分析
在旅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对旅行条件不满意、不如意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旅客常表现出埋怨、气愤、不满情绪。对此,应一方面检查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适当的方法改进;另一方面应耐心解释,争取旅客的谅解。以下对值乘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对策。
4.1无票乘车
针对没有买到车票,却又想乘车的旅客这些旅客想方设法争取上车。客运服务人员应理解他们的心情,了解这些旅客急于上车的原因,如确有急事,应采取灵活机动方法,允许上车后补票。针对买短途票乘坐长途车、买站台票乘车、不买票乘车、借用公用乘车证乘车、越席乘车、持无效票乘车的情况,应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在处理中注意态度。
4.2行李超重
针对携带超重物品乘车的旅客,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判断是属于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行为,如属无意行为,应加强宣传教育;如属有意行为,应坚持原则,按章办事,在处理中注意态度。
4.3漏乘错乘
上错车、坐过站、下错车、中途漏乘等旅客,旅客本身有一定的责任。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旅客运输服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服务做得不周到、不细致。在发生此类情况后,旅客心情焦虑、慌乱,希望得到帮助和妥善安排。应一面安慰,稳定情绪,一面积极想办法帮助解决,防止发生其它意外。
4.4严重超员
列车中的旅客在列车严重超员情况下,会带来许多问题。例如车厢内拥挤、旅客无座席、空气不流通、闷热、有异味等等。这种情况下,旅客有怨气、心情烦躁,旅途时间越长表现得越严重。这时,应注意保持适当的通风和适宜的温度,做好对旅客的组织,使车内秩序良好。
4.5丢失财物
旅客丢失财物后,表现出着急、焦虑、埋怨、后悔,心情沉重,不知所措等心理活动和行为。这时应对丢失财物的旅客进行安慰,注意旅客的动态,防止发生意外;同时积极配合公安人员寻找、破案。
4.6临时患病
意外事件可能由两方面原因造成:一是旅客的原因,例如:临时患病的旅客本身痛苦、着急、忧虑,急盼工作人员帮助,这时应为之寻医送药,妥善处置,有条件时允许在较大车站下车送医院处置。二是铁路部门的原因,例如:发生列车事故,影响正常旅行,甚至威胁到旅行安全。这时,旅客焦虑不安,心情烦躁,希望尽快排除险情,恢复列车运行。这时应沉着、冷静,稳定旅客情绪,积极妥善处理。
四、调研结论及建议
树立全心全意为旅客的服务理念旅客是上帝、是父母、是我们企业最宝贵的资源,要把追求旅客的感动看成运 输企业永远的奋斗目标。客运人员一定要把旅客看成亲人,所有工作都需要以旅客为中心展开,以他们满意为目标;要把旅客看成是朋友,要用真诚热情换来旅客的真挚情感;要把旅客看成是自己,将心比心,真正设身处地为旅客着
想。
1.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
1.1变传统方式为勇于创新。
根据市场的变化和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提高旅客满意率。旅客的人数众多,按不同的标准有可以分成多种各自具有典型特征的类型。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的,多种多样的。尤其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的旅客他们曾经或许只满足于火车能代步,到达步行无法或很难到达的目的地,他们对于火车上的环境的舒适度,服务的周到程度没有过多的要求。而现在的旅客对服务的种类和方式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实践,反复思考,努力创新,来做到满足他们以及市场变化的需求。
1.2变管理旅客为服务旅客。
把过去那种管理旅客的职能和一系列“不准”的硬性要求,换成亲情、和善的提示,充分体现铁道部提出的“以人为本、活动自由、休息充分、人格化、特殊化 服务”的要求。把“你好,我们很乐意为你服务”经常放在嘴上,时刻提醒自己工 作的出发点即是服务,而不是一个滥用职权的“管理者”。要把自己放低些,把旅客看做是上帝,是我们应该尽心尽力服务,予以关心帮助的对象。
1.3变多数满意为全体满意。
对每一名旅客都要做到用心去服务,根据他们的需求心理,提出个性化、特殊性服务标准,达到旅客人人满意。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首先我们要深入了解旅客的个性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对于旅客提出的合理的、有实现可能的要求,我们要不辞辛劳的帮助与满足。对于不合理的甚至有些过分的要求,我们要和提出要求的旅客进行沟通,讲明要求的不切实际性和我们为之做的努力,尽量争取旅客的理解和满意。
1.4变领导认可为旅客满意。
转变过去那种认为“服务工作不怕旅客不满意、就怕领导不认可”的错误观念,把尊重旅客人格、研究旅客需求、赢得旅客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一切以旅客的满意度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大让旅客满意。
2.树立目标提高服务质量
2.1在管理考核上实现突破
过去,铁路对列车管理就是安全、服务、卫生“老三样”。现在看,有些列车的作
业过程还远远不能满足旅客的需求。如始发作业后,先是快扫快擦、通告旅客等,然后才是送水。这样的服务方式已经不适应旅客的习惯。因此,在制定服务标准和实施服务管理上,要随着旅客的需求不断改进,不能一成不变。同时,要在双达标一体化考核中,增加服务类的考核项点,强化对服务质量的管理,用机制引导职工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要建立内考外评的服务质量评定机制,进一步调动职工主动服务、真情服务的积极性。
2.2在特色服务上实现突破
推行特色服务,就是要创品牌、扩市场,吸引更多的旅客。为了响应成都铁路局在客运系统开展“强基础,整秩序,严标准,树形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打造客运品牌”为主题的“强整严树”活动。从市场特点和旅客需求出发,在继承传统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一般要求的基础上,自觉从高定位抓起,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精,人精我绝”,让旅客乘车时有新鲜感、旅途中有舒适感、下车后有回味感。
2.3在个性服务上实现突破
结合实际细心观察、反复实践从旅客所持车票了解是长途还是短途,是始发还是中转;观察旅客的外表、服 饰、携带品,通过沟通了解旅客的职业、民族、旅行目的;从旅客的外貌、动作,识别年龄、身体状况;从旅客的表情、神态分析其心理活动动机,还可以通过与旅客沟通交谈,了解旅客的性格、情绪、对运输企业有哪些意见和需求等等。针对不同旅客身份、层次、年龄、旅行目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满足旅客对个性服务的要求。要重新规范服务用语,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灵活应对,哪种交流方式能使旅客感到亲切、舒适、习惯,就采取哪种交流方式。
2.4在素质提高上实现突破
除了要搞好岗位应知必会、服务技能、礼仪等方面的培训外,还要加大思想道德、职业道德的培训力度,提高职工的政治素质,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客运职工队伍。加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客运人员一定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仅要学习掌握与运输企业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服务方法;还要学习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开阔眼界、扩大视野;更要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把所学的理论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用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样既加强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和人格素养,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总之,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铁路旅客运输企业要想站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仅
靠现代的设施、设备,热情、主动的服务,远远不够,还必须根据旅客的心理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服务。而了解掌握旅客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方法很多,需要客运服务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复揣摩,长期积累。
五、参考文献
1.彭进,《铁路客运组织》(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 年 2.赵岚,《铁路运输市场营销》(第二版),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年 3.朱晓宁,《旅客运输心理学》,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 年
4.赵冰冰、穆丽婉,《满足旅客心理需求,提高客运服务质量》,《现代企业文化》,2009 年第6期(总第 118 期)
第四篇: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论文
摘要: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铁道部,成立铁路总公司,成为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启的标志。随着客流增长,客运专线陆续投运、CRH新型动车组大量投入及客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我局近几年的客运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全局运输经营贡献明显。利用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和深度挖掘,对相关数据查询、测算、对比和预警,系统根据盈亏指标完成情况,通过测算分析、自动识别并生成优化建议,为优化既有客车开行、新开客车方案效益评价及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的信息化决策支持。
关键词:客车效益;分析模型;运用研究
201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撤销铁道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成为我国铁路运输企业市场化改革开启的标志。随着客流增长、客运专线陆续投运、CRH新型动车组大量投入及客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我局近几年客运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对全局运输经营贡献明显。引入算账机制,创建有庞大基础数据及信息专业技术做支撑的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是评价客车开行效益、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的迫切需要。
一、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存在背景及现状
(一)背景
一是受国家去产能政策的影响,煤炭、钢铁、金矿等大宗货源需求持续放缓,铁路运输企业实施竞争性一口价政策,导致货运营业收入不断下滑;二是随着客流需求增长及居民对生活品质、出行质量的追求,在新建客运专线陆续投运、CRH新型动车组大量投入和客车开行方案不断优化带动下,客运营业收入呈现持续稳定增长。2014-2016年,我局旅客发送量环比保持12%的年增幅,客运营业收入占国铁运输营业收入比重逐年递增:2014年低于货运13个百分点,2015年超过货运3个百分点,2016年超过货运9个百分点。可见,近几年客运营业收入剪刀差式的快速增长,对弥补货运下滑造成的欠收作用积极,客运产品对全局运输经营效益贡献明显。
(二)现状
伴随铁路局市场主体地位的逐步确定,客运市场创收潜力日益显现,进行效益指标分析越发重要,部分路局开始自主探索开发客运产品效益分析系统,有关课题研究正在起步。从效益最大化角度看,由于客运产品算账机制未建立,在客运产品优化设计中,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独立的评价分析体系,无法准确进行细分车次的量化评价,也不利于资源市场化配置,致使个别效益差的客车占据优质时点和线路资源,优质优价的市场化原则无从体现,浪费运力、增加成本,削弱了铁路客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现行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方法缺陷
确定一趟新开客车方案,其推算过程相当繁杂,如选择列车型号、经由线路、列车编组、停靠站点,乘务人员配备,列车总体收益和费用支出预期,盈亏平衡点上座率测算等。评价既有客车开行效益,也需要引入算账机制,对收支情况进行大量客观的分析计算,如实际收支与理论值的差异统计、按不同方向分组统计分析、按不同列车等级分车型分析、客流季节性变化趋势分析等,非常耗时费力。这些繁杂细致的算账工作,往往由财务人员通过大量的手工演算完成,虽然EXCEL计算功能强大,但由于计算公式设置上的主观差异、基础数据人工输入差误、部门间信息传递延时、收集汇总计算数据量巨大等原因,导致测算结果的正确性和时效性大打折扣,迫切需要一套强大的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系统解决这些问题。
三、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的模型运用研究
基于现有财务清算办法、客运路网分布、铁路客运运价状况,根据列车等级和成本特性,利用系统数据库,构建旅客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为评价客车开行方案效益和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供信息化支持。
(一)信息化优势
1.实现系统资源整合共享。信息化系统把车辆、客运、收入、财务等子系统结合成一体化的系统,各子系统在同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强化财务和业务部门间的合作意识,解决内部信息不畅的弊端,实现系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数据的实时维护和查询、完成业绩评价和统计分析等功能。
2.提高信息的准确可靠性。信息化环境利用计算机处理和完成大量复杂的数据运算,分析结果的取得更加简便快捷,大大减轻数据录入演算的工作量,规避人为计算结果的偏差,统计分析结果准确率高,数据分析处理时间短、可靠性强,提高了效益评价工作效率。
(二)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运用
1.需求定位
系统基于财务收入、支出两大要素,实现对影响客运列车运输盈亏的指标数据配置、整理、测算、查询、对比、预警和分析功能,提供运输经营决策有用的信息。
(1)对既有客车,按车次统计分析本局以前担当旅客列车趟的收支数据,能够按车型、方向进行理论值与实际值及历史盈亏值的汇总查询和对比分析,体现各车次不同会计、不同会计期间的变化趋势,能以折线、柱形等图形直观展示。
(2)对新开客车,输入始发、终到站,由系统根据设定的径路、车型、编组等条件自动识别分析,优选生成多个建议开行方案,分析趟收支、盈亏平衡点、运输人数、保本上座率等指标,根据可选支出项目计算变动成本、全成本盈亏值,评价新开客车效益。
2.建立机制
建立列车开行效益评估机制,开发铁路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模型。
(1)成立财务部门牵头,客运、收入、车辆、信息等业务部门为成员的客运列车开行效益分析信息化小组,明确工作分工与实施要点,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系统性、资料的完整性和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学习调研兄弟路局系统开发使用中的经验、问题和改进预期,明确费用预算额度。
(2)考察市场,遴选软件开发合作伙伴,以数据安全、网络稳定、费用节约、使用方便、部门协同为原则,基于铁路局域网建设系统环境。按照系统需求定位和先进性要求,调研近几年客流分布、线路利用、票价进款、运输人数、费用定额、修程修制等影响客运收支利的相关因素变化趋势,收集整理系统运行所需基础数据,开发直观实用的操作模块。
3.具体运用
分析收入、支出、上座率、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评估趟车效益,优化客车开行方案。
(1)计算分析全局趟车经营成果。梳理和分类归集既有客车收、支情况,按细分车次分别比较趟车实际收入与变动成本、付费支出、全成本的差异,测算趟车毛收益、边际收益和全成本盈亏。
(2)计算分析趟车盈亏平衡点。系统自动运算识别盈亏平衡点,根据边际收益测算趟车保本上座率,汇集盈利趟车和亏损趟车的收支明细数据,按需要分不同方向、车型和列车等级分别统计分析盈利和亏损趟车数量、金额和占比情况。
(3)利用测算结果优化客车开行方案。一是根据上座率、效益情况,分析盈亏原因,在保障公益性客车开行的同时采取加开停运措施,提升开车效益。分析历年客流变化规律、列车开行效益及成本支出的比例关系,结合车辆检修需求和修程计划,积极研究CRH动车组列车开行方案,提前部署旺季加开和淡季减编规划:加强调度组织、科学利用交路,加开高峰和临客列车,满足节假日旅游、学生、务工等出行客流需求,促进旅客列车增运增收;对上座率偏低的列车实施停运减编、优化运行路径措施,科学缩减运力,降低成本支出,扩大列车产品效益空间。二是根据加开新车的预期,输入起始站、终点站,搜索分析满足条件(车型、编组、经由线路、中间站点、人车配置模式、往返天数等)的开行方案,比较相关指标(包括:在不同车型、线路和编组情况下,理论收支和盈亏平衡点;在特定上座率情况下,理论收支及盈亏情况;在不同人车组合模式下的盈亏情况等)间的差异水平,对系统自动匹配组合的多种开车方案做出优选。运用模型对拟新开客车做出事前测算,合理配置优势资源,实现路局客车开行效益深度挖潜。
总之,科学、高效的客车开行效益分析评价,可以有效避免优质时点和线路资源的浪费,对于进一步优化客车开行方案、提高旅客运输经营效果和路局总体运输经营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第五篇:关于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关于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调查与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铁路里程的不断增加,我国铁路运输行业迎来的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铁路里程快速发展的背后,铁路的客运服务质量却未能显著提升,为着力解决大多数旅客所关注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群众,本文通过调查与分析当前我国铁路客运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标准、加强人员培训等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质量的措施,以完善我国铁路客运服务体系。
【关键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建议
一、铁路客运服务概述
(一)铁路客运服务的定义
铁路客运服务是指为满足旅客和行李包裹托运人、收货人的需要,凡从事铁路旅客运输业务或与铁路企业签订合同的单位和个人与旅客、货主接触的活动及其内部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结果。
服务的要点是:保证旅客在旅程中,以旅客需求为中心,提供安全舒适的乘载工具和良好的乘车环境,使旅客得到便捷的服务。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买票便捷;旅行时间少;安全、正点率高;乘坐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态度好;票价合理。因此要求铁路客运供给方必须预防一切旅客伤亡责任事故,列车整点率不断提高;车厢内有现代化设备;招聘高素质的列车服务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简化手续办理;规范收费、给予团体客票优惠;为方便旅客售票,为方便售票逐步全面推行网络售票、电话订票业务;优化列车开行方案,提倡高密度、多等级
列车班次,在一些大城市间开行“城际列车”“动车组列车”、“一站直达列车”、“夕发朝至”等精品列车;全面提高旅客列车的旅行速度和质量等。
(二)铁路客运服务的内容
铁路客运服务工作包括车站服务工作和列车服务工作两大部分。车站服务工作主要有候车室服务、问讯处服务、旅客乘降服务、广播宣传服务、小件寄存及卫生服务等,主要解决问询、候车、行包等一系列问题。列车服务工作内容有车厢服务、列车广播服务和餐车供应服务等。应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在旅行中物质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全面服务、重点照顾”的原则,文明礼貌地为旅客提供优质服务。
(三)铁路客运服务的意义与作用
铁路客运承载着全国30%以上的客运周转量,在国家旅客运输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国计民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铁路客运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化建设的新时期,铁路客运工作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更为广阔的空间。
与其他行业中的企业一样,运输企业也开始重视面对顾客的服务。这是因为在竞争日益加剧的运输行业中,技术和产品的特征优势是短暂的,服务逐步成为产生产品差异的主要手段,服务代表了一个重大的潜在利润领域。每个企业无论是不是服务企业都不得不学会适应新形式的服务竞争。企业服务对运输企业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企业服务能够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以获得企业的长远发展。运输企业为顾客提供服务,一方面是利用服务作为工具促进运输产品的交换,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是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信任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获取适当的利润和企业的长远发展。旅客和货主所感知到的运输产品是通过运输企业提供的位移产品和辅助服务两部分体现出来。运输企业只有通过提供辅助服务,才能将运输核心产品(旅客和货物的位移)的效用或利益充分发挥。运输企业提供的辅助服务是运输产品的组成部分,是运输产品的“软件”,是全面满足旅客
和货主需求的不可缺少的内容。
2、企业服务是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西方国家把企业之间的竞争分为第一次竞争和第二次竞争。第一次竞争指在工厂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竞争。第二次竞争是指企业所发展的服务竞争。在当今剧烈变动的市场环境下,单独靠产品更新不能取得长久的竞争优势,随着模仿能力的增强,产品更新获得的竞争优势在逐步丧失。技术进步也不可能取得长久竞争优势,虽然新的工艺、技术的革新、设备的自动化,可以在短期内增加产值和降低成本,但高度发达的现代科学技术,使先进生产线的引进和投产极其迅速,同类产品质量差距缩小乃至消失。可以这样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使不同运输企业的同类产品在主要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或几乎不存在差距,要与竞争对手拉开差距,就需要依靠提供优质的服务,保证运输产品整体功效良好发挥,才能最终取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3、企业服务能够广泛收集和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提高经营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为顾客提供服务,能够使企业广泛收集和及时反馈顾客意见,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去改进产品,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减少风险和失误。
4、企业服务也是增加企业收入的重要途径。除提供免费服务外,运输企业还提供一定的收费服务。通过服务,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企业收入也相应增长。因此,为顾客提供服务不只是一项支出,同时也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5、铁路运输在科技发达,交通工具多样化的今天,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选择也多了起来,久而久之空气污染等问题随之而来,铁路逐渐成为绿色、环保出行方式的首选。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铁路在运输体系中居于骨干地位,具有运能大、能耗低、占地少、效率高、污染小、成本低、节能环保、安全性高、能源替代性好等相对优势,被誉为“绿色交通工具”。
二、我国铁路客运服务的现状
铁路在中国一向有“铁老大”的称呼。所以人们觉得只要在铁路工作就有了“铁饭碗”,导致工作处于低谷状态,客运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态度不好,售票没客流,行包没货源,服务没表扬。整个客运工作很被动。3
尤其是公路与铁路开展了竞争,客运从各个方面都陷入了“疲软”状态。
1、客运需求与客运服务的矛盾
随着时代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选择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外出旅行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同时铁路客运也进入一个新时期。铁路运输每年以春运、寒暑假、小长假等节假日为客运的高峰期,日平均量高达440万人左右,是平日客流的两到三倍。传统的客运组织模式对于平日的客流影响不是特别显注,但是对客运高峰期就会格外突出。购票难、托运难、进站难、上车难、出站难等问题不仅耗费旅客大量的旅行时间,而且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显得格格不入。其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车站设计,售票方式、列车运行能力、乘务组织范围等多方面的限制,以及城市规划缺乏轨道系统整合经验,客运系统的更新发展意识不强,在铁路制定交通发展方面与社会发展出现了脱节现象,使整个客运服务过程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降低了铁路客运市场的竞争力。
2、职工素质和服务意识谈薄
在过去时代,人们思想观念滞后,对于职工素质和服务意识没有太过高的要求,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即可。这种观念直接导致员工工作不积极,服务水平不专业、对待问题不认真,没有危机感,竞争意识谈薄等现象。随着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职工素质和服务意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3、硬件设备和卫生环境
近年来,旅客运输也在不断的改变,特别是旅客列车提速以来,绝大多数的列车都安装了全列空调,车内部分设施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卫生环境也有大大提高,但是,综合全部的客运设施设备来说,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部分车站设施设备落后、老化,标志不明确,候车室卫生环境差,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无法为旅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文明整洁的候车环境。
三、我国铁路客运服务的发展目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持续提高, 未来旅客的出行结构必将会发生明显变化, 消费性旅行需求的增长速度将会加快, 旅客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旅客对铁路客运的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等要求也会明显增强。同时, 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也会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交通运输的
瓶颈现象将会逐步缓解, 某些地区间或线路上的客运市场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因此, 铁路运输企业要以 追求 “顾客满意” 和 “顾客价值最大化” 为目标, 从反映铁路客运产品的六个质量特征方面准确把握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1、安全性
确保旅客的人身安全是客运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旅客运输市场正在由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渡,顾客也会逐渐享受到更优质的铁路运输服务。但是,以此同时由于我国铁路客运设备还不够现代化,乘务人员素质不高,乘客安全意识浅薄等因素,每年所发生的火灾、爆炸、跳车、坠车、挤伤、烫伤、摔伤、击伤、轧伤、砸伤、食物中毒等旅客伤亡事故仍然很多。因此,千方百计地保证旅客的安全,是客运人员的最基本职责。旅客在选择交通方式时,安全因素是应该首要考虑的一点。
2、便捷性
铁路旅客旅行的便捷性,是指旅客履行过程各环节上的便捷性,主要包括开行间隔(频率)及到发时间,售票,行包托运及提取方面的便捷程度。追求铁路客运服务的便捷性一直是包括铁路部门和旅客在内的共同目标。相信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铁路运输方面的不断运用,乘务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便捷性这一目标一定可以达到。
3、迅速性
旅客输送速度是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旅客在旅行中的各种时间消耗,是评价旅客旅行生活质量高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无论是普通列车还是高速列车仍存在或多或少的晚点现象,这不仅是对旅客时间的浪费,也是对铁路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在未来,铁路运输的迅速性是铁路客运服务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
4、准确性
在旅客运输过程中,广大旅客都希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准时到达目的地,以便安排接送,以及不误点误事等等。因此,准确、及时就成了广大旅客对客运工作共同而迫切的要求之一。客运企业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准时发车,正点运行,准点到站,以满足旅客低准确性方面的要求。
5、舒适性
旅客旅行舒适度主要指旅客列车人均坐卧面积,旅行时间,车站旅行环境,客车运行平稳度和客运职工服务等对旅客的影响程度。舒适性的提升能够极大地提升铁路客运服务的信誉度和口碑,更是旅客享受一个美好旅程的必要保障。
6、经济性
在完成同样的运输任务的条件下,应尽量节约运输过程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减少费用的支出,这也是旅客普遍关心的问题,在其他质量特性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旅客的不同客运方式的选择主要考虑的就是经济性的问题。随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铁路车票票价改变由政府定价的呼声越发强烈。但是,如果政府真正放开指导票价,改由市场来决定车票价格,旅客是否还能享受现在低廉的票价也是一个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做好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尽可能地让老百姓享受铁路客运服务的经济性。
四、我国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铁路运输企业多年来坚持“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经过全路干部职工的努力,一些贴近民生的服务形式得到创新和升华。但是,铁路客运服务体系仍然滞后于旅客日益增长的需求。
(一)客运基础设施设备存在缺陷
1、运能不足, 供需矛盾比较突出
运输产品同有形产品的一个明显区别,在于运输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同时完成,而有形产品是可以分离的。有形产品可以储备, 运输产品不能, 运输业所能储备的只有运输能力。由于我国铁路整体发展水平的滞后, 运输能力不足。同时,我国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长期快速的发展速度, 对铁路运输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铁路运输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客货争能, 我国铁路的发展是客货并重、客货混跑, 客运与货运争能的矛盾长期存在。二是施工与运营的矛盾, 自1997年开始, 我国铁路实施了六次大面积提速, 大提速虽然能够提高运力和运输效率, 但是也带来一些矛盾, 特别是施工对铁路运营主要是 6
运输安全带来不利影响。三是不均衡运输。旅客客流的突出特点是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总之, 铁路客运的不均衡性特征和相对短缺的运输能力加大了铁路运输的供需矛盾,对铁路客运服务工作产生负面影响。2.、客运设施设备存在缺陷
客运基础设施设备存在的缺陷是影响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重要因素。以客运车站为例。部分车站远离城区, 旅客乘车不方便;部分车站没有与其他交通运输设施建立良好衔接, 不利于旅客与其他运输工具的换乘;客站设计不合理、功能不健全, 如低站台不利于旅客上车, 天桥地道和进出站通道狭窄不利于旅客快速疏散, 候车室座位少且缺乏功能分类等等。而由于铁路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比较长的周期, 若其功能存在缺陷,进行改造的困难非常大, 并且也很难通过客运服务工作进行弥补, 为客运组织带来不利影响。
(二)客运服务质量难以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
1、客运服务质量难以准确评价
对客运服务质量进行准确评价和测定是做好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的重要环节。虽然建立了相应的旅客运输指标来反映旅客运输工作质量, 如在体现铁路客运产品质量特征的安全、准确、迅速、经济、便捷、舒适等六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数量指标进行测定。但是, 由于铁路运输服务产品不同于有形产品, 客运服务产品质量的评价取决于旅客的感知。由于旅客对于运输质量的感知是通过技术质量和职能质量两方面进行, 技术质量可以通过一定的指标进行测定和评价, 但是职能质量则难以被旅客进行定量化的评价,它更多地取决于旅客的主观感受。并且, 由于每个旅客的认知水平、旅行预期等因素存在差异, 对于所接受到的铁路客运服务, 不同旅客的感受是有差别的。所以,准确地衡量运输服务的质量是比较困难的。
2、客运服务质量难以有效控制
对旅客列车的运行组织, 在安全、准确、可靠、便利、速度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要比货物列车更加严格。铁路运输是大联动机, 直接或间接参与旅客运输的 7
部门、人员、环节非常多, 任何一个部门都不能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旅客运输过程。而且,旅客运输是在一个开放的空间环境下进行的,这就更加大了控制客户服务质量的难度。因此, 决定或影响客运服务质量的因素包括多方面, 既有人为因素和管理水平的影响, 又有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有效的客户服务质量控制难以做到。
(三)客运服务管理存在差距
1、服务意识不强
由于铁路客运服务工作是铁路客运服务人员与旅客面对面进行, 那么, 客运服务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等外在表现就决定了旅客对服务质量的评价。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长期以来, 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铁路客运服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 服务意识较低。思想上仍停留在生产观念阶段, 以自我为中心, 不注重满足旅客的各种需要, 不注重提高服务质量, 观念上是 “管理” 旅客而不是服务旅客,这就直接导致了铁路客运服务水平低下,旅客与服务人员发生争吵、冲突等各种问题的发生。
2、服务质量不高
从总体上看, 铁路客运服务质量在不断提升, 但是与其他运输方式和旅客需求相比, 在各个具体的质量指标上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如安全基础不容乐观, 还存在诸多隐患;售票点太少、售票信息不通畅、旅客购票不够方便, 在运输旺季, 买票难的状况存在;部分车站周边环境不好, 卫生和治安状况差;客运服务人员的服务不标准、不规范, 服务措施不够细致, 距离文明服务还有差距; 客运服务的环节太多、手续繁琐等问题。
3、客运服务方式落后
目前许多列车服务方式还是停留在送水、扫地、擦桌子等基本服务方面;列车餐车品种单一;列车广播缺乏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服务。
4、客运服务组织方式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铁路客运服务的要求相应提高,而铁路运输企业没能针对不同车次、车型制定相应的服务承诺、服务标准来满足旅客的服务需求。对于因施工或调图变点,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造成列车运行晚点没有确切的预告,以致引起旅客不满和投诉。在客流高峰时,还存在一票难求和乘车难的局面。
5、营销管理不足
目前, 铁路运输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在整体工作中相对滞后, 缺乏有效的营销管理, 制约了铁路客运服务工作。突出表现在: 各级管理者和职工对营销工作重视不够;总体上缺乏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缺乏强有力的营销管理机构和高素质的营销管理人才从事铁路客运营销的研究与实践;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的研究不够;缺乏营销战略。
五、提高铁路运输企业客运服务质量的措施
(一)提高客运服务基础设施水平,确保设备质量
提高铁路运输企业服务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铁路运输企业各单位必须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价值理念。铁路运输客运作为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在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影响重大。因此,必须加大服务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特别是对普通旅客列车从技术、装备、资金、人员上给予重点投入。客运设施设备是铁路旅客运输的基础, 直接影响客运服务质量。第一, 强化设备质量管理,加强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设备隐患,降低设备故障, 保证设施设备的完好状态。要特别重视车站、机车车辆、通信信号、运输调度指挥系统等关键设施设备的质量管理。第二, 完善客运设施设备的功能。通过加大对客运设施设备的投入, 弥补现有设备存在的功能缺陷, 如车辆的供水和空调设施、旅客车票发售和查询系统、车站的进出站通道、车站旅客引导显示系统等。第三, 新建的设施设备, 在设计环节就要充分考虑满足旅客的安全、便捷、舒适等质量要求, 在功能上保证先进合理, 如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建立更好的衔接, 使旅客乘坐更加便捷。
(二)树立创新服务理念
1、树立 “顾客至上” 的理念
针对一些陈旧落后的服务观念,铁路运输企业要确立“以全新的服务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新理念,扩大宣传市场竞争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导员工澄清模糊认识,提高服务意识。强调铁路客运的服务职能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要使各级管理者和职工特别是客运服务人员正确认识目前铁路所面临的压力和自身的不足, 改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 将旅客作为客运服务工作的核心。
2、树立 “顾客价值最大化” 的理念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顾客对产品的购买取决于顾客让渡价值, 顾客让渡价值是总顾客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与总顾客成本(包括货币价格、时间成本、精力成本、体力成本)之差。由于交通运输的时间效用和空间效用非常明显, 广大旅客对铁路客运需求已不再仅仅是数量上的核心需求的满足, 对于提高旅行安全、改善旅行环境、缩短旅行时间等质量方面的需求明显增强。因此, 服务旅客的着眼点在于不断提高总顾客价值和降低总顾客成本, 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 这既可以作为客运服务的目标,也是衡量客运服务工作质量的尺度。
3、重视服务营销
随着运输市场格局的变化,铁路的垄断地位和优势受到挑战, 铁路运输服务营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因此, 要将铁路客运服务营销放在战略的高度, 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 建立健全营销机构, 大力发展营销队伍, 积极拓宽营销渠道, 努力创新客运产品,在更好地满足旅客“行”的核心需求的基础上, 不断满足旅客的食、住、文化生活等辅助需求和延伸需求, 通过多层次、多功能、高水平的服务, 为旅客提供附加值更高的客运产品。
(三)构建特色服务体系
铁路运输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拥有其他交通工具无法媲美的优势,构建独具企业特色的服务体系更能凸显铁路“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旅客创建一个优质服务、优美环境、优良秩序的乘车环境。
1、服务方式要多元化
要针对不同旅客群体的不同需求,推出因人而异、因线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的服务流程。根据服务对象,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项目,如温馨提示法、无干扰服务法、立即应对法、道歉先导法、心理沟通法、补救服务法等。在软卧硬卧车厢配备温馨提示卡、列车服务指南、介绍列车的各项服务设施、沿途的名胜古迹、风土人情、风味美食、气候特点等,为旅客在旅行中提供多元化服务。
2、服务内容要温馨化
以打造“平安祥和”之旅为主线,为旅客营造温馨氛围。在车厢配置医药箱、流动娱乐用具、便民服务袋、针线包、擦鞋用具、免费借阅图书、配置超员凳,开办广播点歌、短信回音,代办生日餐、赠送天气预报卡、重点旅客爱心牌等服务。餐车可根据不同旅客的餐饮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各式色、香、味俱全的食品供旅客挑选,并做好餐前茶、餐后巾系列服务,如清真餐、功夫茶具等,逐渐形成一车一特色、一线一品牌、一站一风景”的特色服务内涵。
3、服务过程亲情化
要不断规范乘务员的服务程序,在服务过程中做到旅客上车有欢迎声、服务中有问候声、下车有欢送声,并坚持乘务员始发作业的自我介绍和送茶、送水作业程序。同时重点旅客的重点服务,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亲情化服务。
4、应急服务人性化
要把解决旅客乘车中的一系列实际困难作为企业的服务导向“急旅客之所急,想旅客之所想”。如针对一部分年轻母亲在列车车厢中为婴儿哺乳的尴尬,可设置母婴哺乳房服务项目;针对少数旅客突发急病,建立“小护士”服务项目,为患病旅客解决一时之需等。
5、服务对象差异化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区段的不同、时空的不同,推出应需和差异化服务。如南方铁路局可针对南下外来务工人员盲目寻工的苦恼,可在列车长办公席设置“珠三角用工信息查询点”,为外来工提供信息查询服务;为外出旅游的旅客收集沿线各大旅游景点的相关信息,为他们当好小导游;针对外籍旅客遇到的语言障碍,可推出“小翻译” 和“交通小助手”服务项目,为外籍旅客的出行提供最大方便;针对残疾人士乘车困难提供无障碍的绿色通道,为他们提供更贴心的细致服务等。
(四)加快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建设
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是一种生产方式和管理技术创新,是铁路服务管理的一种升华和战略理念,更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倡导人文管理、科技管理、高效管理的一种更高级、更先进的管理文化。铁路企业服务文化应包括安全文化、设备文化、环境文化、站车文化、管理文化、理念文化、行为文化等7个方面的建设,全面构建人机和谐、环境和谐、站车和谐、客货和谐等新的服务内容、服务内涵。
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服务文化的提升和发展,又是一个学习借鉴和打造提炼的过程。在加快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建设中,要根据各铁路局自身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工作性质,以及铁路内部行业分工的具体特点,研究适合本单位、本系统服务文化的思路和风格,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又要广泛学习借鉴其他行业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学习和借鉴中消化、吸收,为建设具有铁路内涵的特色服务文化体系提供经验。但借鉴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构建具有自己内涵特点的文化,才能发挥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的独特作用。
铁路运输企业服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它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既要立足当前,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服务目标,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当前的重点任务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工作,又要着眼长远,纳入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形成长远规划,并着 12
手建立服务理念教育、设备质量保障、和谐环境建设、激励考评等长效机制,更要防止和克服短期行为,防止出现有始无终的不良倾向。
六、结束语
铁路运输是一个服务型行业,运输市场的竞争就是服务质量的竞争。客运是铁路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客运服务质量不仅影响客运企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旅客的生活质量、生活情绪。铁路客运服务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旅客的旅行需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今铁路服务质量存在许多问题,致使市场竞争力下降,本文从宏观方面和微观方面分析了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现状以及改进措施。相信只要找出问题对症下药,铁路的市场竞争力一定会有所突破与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璞,滑蓉.日本铁路客运组织与营销[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8,30(12),8-11.[2] 孟伟东,王延斌,倪小明等.铁路客运售票智能化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44(13),214-216.[3] 王男,旅客运输 [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3.[4] 许庆斌,荣朝和,马运等.运输经济学导论[M]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5.[5] 李永文,关于铁路旅客满意度的调查分析.铁道经济研究 [ J ] 2002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