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
现代旅游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
宁波作为一个沿海开放城市,新世纪,宁波城市旅游的快速发展给宁波社会经济带来了积极地推动作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意义
2006年,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57.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5.17万人次,增长7.1%。接待过夜境外游客74.38万人次,增长2.9%;接待过夜国内游客931.67万人次,增长12.3%。国内旅游收入206.99亿元人民币,增长11.2%;旅游外汇收入5.75亿美元,增长4.2%。2007年,宁波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0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309亿元,增长21%。其中,接待海外游客89万人次,增长11%,实现旅游外汇收入7.1亿美元,增长24%。2008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494.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6%,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09.6万人次,增长11.9%。接待过夜境外游客96.81万人次,增长3.9%;接待过夜国内游客880.53万人次,下降2.8%。实现旅游总收入317.6亿元人民币,增长3.4%;旅游外汇收入8.29亿美元,增长5.2%。至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酒店69家,其中三星及以上级酒店48家。全年共举办各类展览85场,展览面积62.67万平方米,增长18.2%。其中,1万平方米以上展览18场,增加4场;自办专业性展览18场,增加2场。全年共举办各类外来会议1644场,参加会议人数28.9万人次,其中,千人以上会议33场。
依托宁波的旅游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围绕建设“国内一流的旅游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名城”的总体目标,实施“区域联动”、“多元优化”、“产业融合”、“精品品牌”、“文化提升”、“国际接轨”六大战略,构筑“一核一廊两翼五圈”(1125)空间战略格局,通过“都市”、“海洋”、“文化”、“生态”四张名片统领旅游产品体系,成功确立“东方商埠·时尚水都——ALA(阿拉)宁波”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凝练、提升宁波旅游发展的模式。全省旅游经济龙头地位和区域性旅游中心城市作用进一步凸显。先后荣膺“最具国际竞争力旅游城市”、“中国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中国青年最喜爱的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积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高星级酒店建设,宁波太平洋大酒店,杭州湾大酒店,宁波喜来登大酒店等酒店已正式营业,磐基、牡丹、和平里、盛之乡等酒店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旅游景区建设,2007年9月园博苑正式开放,至2007年底共接待游客130万人次,镇海卫炮台“历史再现”工程一期、国际旅游码头、奥林匹克博物馆、海湾公园等景区(点)正式投入使用,宁波国际服装节、宁波东钱湖旅游休闲度假区、宁波老外滩历史风貌建筑、五缘湾商业街区二期等项目建设加快;旅游特色街、旅游特色场馆建设加速推进。2007年全市共有在建重点旅游项目26个,投资总额达31亿元。
重点培育新型旅游业态。恢复振兴邮轮经济,组团参加世界邮轮大会,举办2007中国邮轮游艇大会,全年共接待14艘豪华邮轮、1.53万名高端游客;认真把握旅游产业发展导向,加大力度培育休闲度假、游艇帆船、温泉康体、高尔夫、自驾游等新兴旅游业态。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提升。2007年全年新增五星级酒店3家(维多利亚酒店、喜来登酒店、索菲特酒店)、四星级酒店3家(沈师桥酒店、宁波新昌大酒店、雄镇大酒店),全市高星级酒店总数达22家,到2007年底,全市共有旅游饭店110家,其中星级饭店67家,客房总数达2万多间。全市共有旅行社95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家、国内旅行社80家,建发国旅、旅游集团国旅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前50名,位居全省旅行社前列。全市已开发旅游景区(点)60多处,其中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1处,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个。
推进各区旅游全面发展,镇海区,北仑区,海曙区,鄞州区认真制定实施旅游发展规划,相继出台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政策,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推进的良好态势。
加强旅游营销创新,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努力构建区域性旅游中心新格局
积极拓展海内外客源市场。国际市场方面,参加香港、柏林、莫斯科国际旅交会和国家旅游局举办的“中国旅游之夜”等系列旅游文化交流活动,组团赴美国、日本、韩国、印尼、文莱、马来西亚等客源市场进行旅游宣传推介,积极推进与日本佐世保、韩国光阳、法国诺曼底等城市双向交流;开展旅游包机业务,全年共执飞旅游包机40架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促销活动,日韩、台湾、东南亚已成为宁波主要境外客源市场,印度、欧美、澳新等中、远程市场客源增幅均超过二成;国内市场方面,以“海上花园、温馨宁波”和“走进宁波、畅游八闽”为主题,主打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和湘赣中南客源市场,参加苏州国内旅交会、昆明国际旅交会、北京国际旅博会、大连东亚国际旅博会等旅游宣传推广活动;组团赴东北、华北推介“冬天来宁波”系列旅游产品,在北京举办“奥运北京、惬意宁波”为主题的宁波旅游推介会;积极邀请海内外主要旅行商和主流媒体记者来旅游考察、宣传报道。
举办、参与节庆活动。圆满宁波国际服装展览会、宁波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交办的工作任务,成功举办2007宁波花车巡游、宁波旅游购物节等节庆活动;组织策划“走进宁波、感受中国年”、“美在宁波”嘉年华等黄金周假日旅游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和支持各区、各部门举办的元宵灯会、保生慈济文化节、海峡两岸龙舟赛、中秋博饼文化节、女子高尔夫精英赛等节庆活动。
扩大区域旅游合作领域。加强国际合作,重点加强与日韩“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相关国家的合作,与国际友好城市的合作,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全方位、多类型的区域合作,巩固甬台温舟旅游联合体,实施双一体化战略(“甬沪旅游一体化”、“甬舟旅游一体化”),构建“沪杭甬”旅游金三角,融入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形成北融上海、东连舟山、西依杭绍、南引温台、西南联合金丽衢的区域合作格局。浙北五市旅游合作不断扩大,签订新一轮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举办浙北及长三角旅游黄金周新闻发布会;长三角十三市旅游合作深入发展,起草了《宁波市、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强“长三角”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合作协议》旅游部分内容;协助长三角十市在宁波举办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南方旅游城市协作体在人才、信息、管理等方面交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的目标。
创新行业管理手段,优化旅游经营环境,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取得新成效
加强旅游市场整规工作。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整治以“旅行社非法转让经营权”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行动,对全市95家旅行社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假日旅游长效管理机制,市假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齐抓共管、联合执法,组织10余个专项检查小组,集中力量对东钱湖、凤凰山主题公园、海上游、雪窦寺等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整治,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
推进旅游法制化、标准化工作。市旅游、交通、港口、工商、公安、质监、法制等部门共同制定《宁波市水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宁波市公寓式酒店管理办法》;东钱湖通过了国家5A级、天童寺通过4A级景区验收;宁波金陵富春国际大酒店、喜来登、索菲特酒店被评为五星级酒店;在全市开展绿色旅游饭店评定工作,全市共有13家饭店被评为金叶、银叶级绿色饭店,度假酒店和酒店荣获“2007中国优秀绿色旅游饭店”称号。
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万名游客评宁波旅游服务质量”活动;与市文明办联合开展“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在全国旅游行业率先举办“旅游企业文化节”;评选表彰“十佳”文明星级饭店、文明旅行社、“九八”服务大使;认真开展以“抓行风、树形象、讲诚信、促发展”为主题的旅游行风建设活动。
打造海峡旅游品牌,加强两岸旅游互动,积极探索深化旅游合作新途径
赴台湾旅游人数增长较快。浙北居民经宁波口岸赴金旅游达987个团、2.22万人次,人数比上年增长30%;
福建居民赴澎湖旅游实现零的突破。10月2日宁波口岸首发团290人赴澎湖旅游,至12月底赴澎湖旅游人数共达770人次,占全省赴澎湖旅游的73%,逐步形成甬——澎——雄黄金旅游线路。
加强与台湾旅游业界的交流互动。建立宁波台湾旅游合作定期恳谈会制度,共同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旅交会、海峡两岸台北旅展、两岸旅行业联谊会,共同宣传推介宁波、台北旅游产品;市旅游协会组织浙江首个美食文化交流团赴台湾地区举办美食交流活动;全年共接待台湾旅游团体和媒体记者三十多批次来甬采风
健全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组织编制《宁波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全面营造又好又快发展新环境
建立信息服务平台。湖滨南路旅游集散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宁波旅游网”完成了升级改版,旅游咨询服务中心、114旅游呼叫中心、111858旅游咨询热线、星级酒店旅游触摸屏、旅游宣传资料架等旅游资讯媒介全年服务游客190万人次、发放旅游宣传资料二百多万份。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宁波市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面落实旅游企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对旅游安全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建立旅游行业小区短信群发系统;协同相关部门和各区加强水上客运、旅游客运、旅游餐饮、节庆活动、旅游设施设备等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
完善旅游质量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开展旅行社质量信誉等级评定工作;建立旅行社、导游人员诚信管理档案,及时公示旅行社和导游员基本信息;做好旅游投诉受理工作,2007年宁波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共受理各类投诉217件,办结率100%,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11万元;加强旅游市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检查旅游团队1.4万个,查处违规行为327起,导游员IC卡管理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与宁波大学共同举办“旅游战略管理”研究生班,开设“21世纪旅游新观念”系列讲座,举办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旅游酒店紧缺岗位等培训班;继续办好旅游培训超市,与市总工会、市劳动保障局共同开展旅游饭店服务技能大赛,宁波市政府授予3名技术状元、20名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开展“学习八荣八耻,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系列活动,举办评选“市民喜爱的导游员”、“高校未来导游之星”、“导游形象大使”等活动;举办旅游企业用工供需见面会,召开宁波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研讨会,完成了《宁波饭店行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
第二篇: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物流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对我国而言,发展现代物流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积极体制,必须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形成大市场、大流通、大交通,与之相适应,必须要由社会化得现代物流体系作为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传统的后勤服务、实物配送发展到今天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供应链一体化。现代物流含有的先进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现代的科技智能、信息手段、专业人才等,更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
2.有利于加强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发展现代物流已被工人为是企业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个重要资源。国有企业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面临着生产效率不高和效率低下的问题,物流无疑给企业的发展开辟了另一个全新、高效的途径。加快现代物流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集约化程度,改善粗放型的经营和管理方式,促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有利于坚持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竞争力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需要和世界的经济紧密融合。特别是中国成功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和挑战。物流的发展,一方面会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先进的管理观念和运作方式,另一方面方便、及时、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物流系统也将成为中国跨国生产和营销的服务保障。4.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曾经十分突出,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生产比重高、流通比重低的格局目前也没有根本改观,流通制约生产的问题有时还发生。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调整我国以加工装配为主的产业结构具有积极作用。物流业是新型的产业门类,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很大,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三篇:浅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浅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
[摘要]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对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具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揭示了政府在社会经济中的基本方向和基本作用。在现代社会经济中,政府不仅承担着保卫国家的主权职能,保障社会安定的社会职能,更重要的是国家还承担着经济管理职能,或称为经济职能。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职能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在日益加强,这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稳定经济是政府的必要责任
政府要保一方平安,必须坚持严格执法,推进依法治国,确保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即使不能在短期之内拉动经济,也足以稳定市场信心,因此,政府会否出台新的刺激消费的政策,以改善需求,将决定中国经济复苏的速度和质量。在经济总量均衡,实现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宏观目标实现上,市场机制的作用有着重大的局限。因为市场本身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分散性的特点,使总量均衡目标的实现成为不确定的事情,经济常常处于一种不稳定和周期性的波动状态。我们不否定市场经济具有自动恢复到平衡状态的力量。然而,从丧失的产出和人们遭受的这种痛楚来看,等待经济的自动恢复,其成本是巨大的,政府必须承担起稳定经济的职责。
二、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调控职能
政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应当把主要精力用于制定经济政策、运用经济杠杆、采用经济措施、运用法律手段、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和进行收入再分配等调控措施,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产业调整由政府化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不能靠行政命令。由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即在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时,实施紧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而在经济增长速度过慢或停止时,实施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烫平经济增长的波峰和波谷,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状态。
在社会物品一定的情况下,政府提供物品的增加,就是市场生产物品的减少,政府提供物品的多少是衡量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公共物品是人们生活享受与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内容,作为外部性的极端例子,市场往往体现出提供的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市场失败要求政府直接参与经济或对经济进行干预,政府失败又要求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参与和调节,削减政府规模,政府就在这市场失败与政府失败的互动中,时而扩大,时而缩小。然而无论如何,政府在经济中是不可或缺的,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经济职能将日益增强。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没有市场的政府和没有政府的市场都是无法想像的。离开了市场,现代社会将难以持续健康地发展;离开了政府,市场正常运作的制度前提也将无法保障。现代市场制度得以确立的产权保护、损害赔偿等规则,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仅仅靠市场交易双方的合意约定和自我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具有强制力的政府是提供相应制度安排的最重要的制度供给者。当然应该注意,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这种共生关系不应是亲密无间的,而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
三、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条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提供基本的法律与秩序,组织提供基础设施,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1.要将大量的社会性服务事务下放给市场、社会中介组织和城乡社区。
2.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能,全面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保持社会稳定、强化危机管理。
3.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应坚定不移地朝着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公开透明、廉洁高效、公正有序的方向努力,重点是进一步健全科学民主的政府集体决策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的调研、专家咨询、听证、公示、职责追究责任制度,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4.全面清理现有行政法规,完善社会管理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处理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的关系,不越位,不缺位。处理好内部监督与社会监督的关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四、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服务职能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靠经济主体强化内部管理,但也离不开政府有力的服务和支持。政府转变职能很重要的是增强服务职能。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作为政府,有责任为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市场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政府形象,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
1.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着力改善软环境。
2.增强为民意识,牢记党的宗旨,立足本职,尽心尽责,心系群众,扎扎实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坚持在服务经济、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中塑造政府新形象。
3.加强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及科学技术知识,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改善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建设学习型政府。
4.政府通过有效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
5.提出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6.政府通过严格规范的市场监管,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持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
7.经济信息是最重要的经济性公共服务,政府要及时、公开地向全社会提供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
本文作者(谢倩)
第四篇: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教学设计 教案[范文]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辩证地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作用和负面影响。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经济过分依赖旅游业会产生哪些弊病?记忆并理解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同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2.旅游业促进社会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有哪些?旅游业的发展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又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理解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文化繁荣的关系。
3.旅游业对区域环境产生了哪些有利、不利的影响?理解旅游对区域环境保护和破坏的关系。
3.教学用具
自制图表、图片、地图册等
4.标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拉动经济发展
旅游业被称为“朝阳产业”。从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产业之一,并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表1.1
部分国家国际旅游收入及其与国内生产总值、出口总额之比(2002年)
通过学习表1.1,了解以下知识:
①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最高的国家是泰国,达6.2%; ②国际旅游收入与出口总额之比,最高的国家是埃及,达80%; ③国际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重要的经济支柱。(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说明:
①
际旅游是指跨越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活动。发展国际旅游可利用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通过旅游服务而获取外汇。
②世界上许多国家,如西班牙、瑞士、奥地利、泰国等,都将旅游创汇作为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③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图1.6我国旅游外汇收入(1978——2004年)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1)改革开放后,我国入境旅游蓬勃发展,旅游的发展给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收入。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国内旅游作为一项消费活动,可以把居民手中的部分消费资金(货币)回笼到国家手中,既能减轻商品市场的压力,又能刺激旅游者新的需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图1.7假日期间游人如潮
该图拍摄的是2004年“十一黄金周”青岛海滨人潮涌动的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旅游已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和奢侈品,而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又为相关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交通运输、商业服务、建筑、邮电、金融、房地产、外贸、轻纺、旅游纪念品等产业的发展。因此,旅游业是“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行业。
思考:举例说明旅游业与其他行业之间“一业依百业„一业带百业”的关系。点拨: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首先,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依靠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没有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就不能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例如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业、餐饮等服务业、商业的发展,宾馆饭店的修建等。(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说明: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发展工业难度大但旅游资源丰富、具备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阅读
通过读图,了解以下知识:
旅游扶贫是我国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贫困地区进行旅游开发,是使这些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对促进这些经济落后区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活动 活动提示:
①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性格,自由组合分组。
②各组在中西部范围内确定自己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新闻媒介、网络、书籍等,分头收集有关旅游地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③小组信息汇总,进行组内讨论。④小组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注意:由于旅游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有些因素不是本国本地区所能够控制的。因此,过分依赖旅游业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探究活动:旅游业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的稳定。旅游业对外界的影响相当敏感,想一想那些因素会直接影响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提示:疫情爆发、政治风云的变幻、自然灾害的突发,以及社会治安、经济形式、交通条件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说明:通过旅游,能够增长见识、陶冶情操。通过旅游,旅游者可提高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并进一步对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说明: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提供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我国目前的就业压力较大,发展旅游业是缓解此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3)促进文化交流
现代旅游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多,从而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了解。图1.8北京的“胡同游”
北京的“胡同游”使无数外国旅游者体验了京城平民百姓的生活,了解了胡同文化。通过交流,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精华的提炼,使民族文化更具有特色和吸引力,也促进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案例②云南的文化特色旅游
通过案例学习,让我们认识到:发展旅游应提炼民族文化的精华,使民族文化更具吸引力,也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整合。发展文化特色旅游可以说是云南省旅游的重中之重。
图1.9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项目
图1.9为我们展示了云南的部分文化特色旅游项目,这些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已经突破了国别、种族和传统的界限,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逐渐整合。特色文化是一种旅游资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发掘本地区、本民族具有特色的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广大。思考
1.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是什么? 点拨:云南省生活着26个民族,各民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了各自特色鲜明、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正是云南省发展文化特色旅游的最有利的条件。
2.你在旅游中感受到哪些不同的文化?举例说明。
提示: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从个人感受出发,充分讨论。文化的概念比较抽象,建议教师从文化的物质形式和物质载体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中能感受到的世界各地不同的建筑风格、服饰饮食、歌舞绘画、节日庆典、风俗习惯等都是文化差异所造成的。
探究活动:旅游业的发展对旅游接待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没有不利的影响?如果有,请举例说明。提示:旅游者的大量涌人,致使交通、商店、公共娱乐场所变得拥挤不堪,给当地居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便。一些当地的民俗、节庆、宗教活动作为吸引游客的项目来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
三、影响区域环境
说明:环境是旅游业的基础,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都很重视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也有消极作用,如果旅游与环境的关系不处理好,环境也会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图1.10
古建修复
图1.10对比显示古建筑修复前后景观的变化,说明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保护。讨论:
1.列举旅游业发展有利于环境的措施。
提示: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申报历史文物保护单位等措施都有利于保护旅游环境。
2.举例说明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
提示:旅游对环境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由于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不当或失误,使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排放的各类废弃物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而造成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游客的接触或不文明行为引起的对风景、文物的破坏等。
板书
1.2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一、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促进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提供大量就业机会。3.促进文化交流。
三、影响区域环境
第五篇: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和作用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现代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经济、社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新时期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首先,现代服务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国际经验表明,服务业加速发展期一般发生在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由中低收入水平向中上等收入水平转化的时期,今后15—20年,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类似的阶段。
其次,发展现代服务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与西方发达国家和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服务业平均吸收就业劳动力的比重仍然很低。从长远看,大力发展教育、文化等服务业,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力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第三,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提升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的战略举措。为工农业提供中间服务的金融、物流、批发、各类专业服务等服务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素质和运行质量。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对服务业本身,而且对提升其他产业竞争力,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将发挥重要的推动力作用。
第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按照我国现有工业发展模式推测,到2020年,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都将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轻对环境的损害,是我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五,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服务业科学技术的问题特点是应用性、系统性和集成性。即使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还没有达到世界最先进的前沿,也可以实现先进技术在应用层次上的跨越发展。
第六,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走向知识社会的必要条件。加快发展现代通信服务、电子商务、信息服务、现代金融服务、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现代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
21世纪,服务业将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这是经济发展的需求,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采取科技的、经济的、政策的、法律的等各种有效手段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