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度政府新闻发布会工作计划的通知
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度政府新闻发布会工作计划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6〕46号)
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公司、直属单位:
根据市委办、市府办《关于印发(关于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办发〔2005〕16号)、《关于印发<关于改进和加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常办发〔2005〕17号)以及《关于完善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实施办法》(常办发〔2006〕17号)三个文件精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编制了2006年度政府及其有关职能部门新闻发布会计划表(见附件),为认真落实好今年的政府机关新闻发言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提高认识。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对外通报、发布重要新闻信息或表达意见的工作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是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妥善处置突发事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内聚人气、激扬民气、促进发展、树立形象的需要。建立权威、规范的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对于我市实施科学发展方略,落实率先发展举措,推进“两个率先”、富民强市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领导。各有关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新闻发言工作,要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措施,认真组织好新闻发布工作。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印发(关于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常办发〔2005〕l6号)的要求,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加强对新闻发布工作的整体策划,确保每一次新闻发布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3.精心准备。各有关单位在计划实施前,要精心准备,认真开展舆情分析,摸准情况,学习政策、研究答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集体进行认真的研究,拿出答复意见,加强正面信息的发布,增强引导舆论的主动性。
4.加强沟通。市政府新闻办要加强与各实施单位的沟通联络,及时协调实施过程的困难;同时,对未列入计划但确需举行新闻发布会的部门和单位,帮助组织实施,加强业务指导。
常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系电话:0519-6601171。
附件:2006年度政府新闻发布会计划表
二○○六年五月二十三日
2006年度政府新闻发布会计划表
┌──┬────┬──────────────────────┬────┬──────┐│序号│发布单位│发布内容│发布时间│备注│├──┼────┼──────────────────────┼────┼──────┤│ 1 │ 统计局 │常州市2005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暨第一次全国经济│2月14日 │各季度经济运│││
│普查││ 行情况发布 ││││成果情况新闻发布会│││├──┼────┼──────────────────────┼────┼──────┤│ 2 │ 市政府 │市区2006年道路交通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3月23日 ││├──┼────┼──────────────────────┼────┼──────┤│ 3 │ 民政局 │2005年市区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情况│3月31日 ││├──┼────┼──────────────────────┼────┼──────┤│ 4 │ 药监局 │“龙城千店无假药行动”新闻发布会│4月20日 ││├──┼────┼──────────────────────┼────┼──────┤│ 5 │ 发改委 │168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 6月││├──┼────┼──────────────────────┼────┼──────┤│ 6 │ 教育局 │招生政策情况新闻发布会│ 6月││├──┼────┼──────────────────────┼────┼──────┤│ 7 │ 房管局 │物业管理工作新政策新闻发布会│ 6月││├──┼────┼──────────────────────┼────┼──────┤│ 8 │ 科 协 │第三届科技论坛新闻发布会│ 5月││├──┼────┼──────────────────────┼────┼──────┤│ 9 │ 卫生局 │实施“农民健康工程”有关新政新闻发布会│ 5月│各季度食品卫││││││生督查情况发││││││布│└──┴────┴──────────────────────┴────┴──────┘┌──┬────┬─────────────────────┬────┬───────┐│序号│发布单位│发布内容│发布时间│备注│├──┼────┼─────────────────────┼────┼───────┤│ 10 │ 药监局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新闻发布会│ 5月││├──┼────┼─────────────────────┼────┼───────┤│ 11 │ 环保局 │小康环境质量指标达标、清水工程、中心城区污│ 6月│││││染企业搬迁情况新闻发布会│││├──┼────┼─────────────────────┼────┼───────┤│ 12 │ 城管局 │启动“数字城管”建设工作新闻发布会│ 6月││├──┼────┼─────────────────────┼────┼───────┤│ 13 │ 科技局 │支持自主创新政策新闻发布会│ 6月││├──┼────┼─────────────────────┼────┼───────┤│ 14 │ 市政府 │2006年度上半年常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 7月│││││布会│││├──┼────┼─────────────────────┼────┼───────┤│ 15 │ 发改委 │信用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7月││├──┼────┼─────────────────────┼────┼───────┤│ 16 │ 建设局 │建设城市高架机动快速路系统暨常澄路、万福路│ 7月│││││、长江路改造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 17 │ 市法院 │市法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暨执行工作成果新闻发│ 8月│││││布会│││├──┼────┼─────────────────────┼────┼───────┤│ 18 │ 房管局 │全市落实私房政策新闻发布会│ 8月││├──┼────┼─────────────────────┼────┼─────
──┤│ 19 │ 城管局 │ 市区主要道路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闻发布会 │ 8月││├──┼────┼─────────────────────┼────┼───────┤│ 20 │ 市政府 │ 卡通数码艺术周暨科技经贸洽谈会新闻发布会 │ 9月││└──┴────┴─────────────────────┴────┴───────┘┌──┬────┬──────────────────────┬─────┬────┐│序号│发布单位│发布内容│ 发布时间 │ 备注 │├──┼────┼──────────────────────┼─────┼────┤│ 21 │ 园林局 │红梅公园正式对外开放暨“五园一场”建设情况新│9月│││││闻发布会│││├──┼────┼──────────────────────┼─────┼────┤│ 22 │ 教育局 │全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免收杂费情况新│10月│││││闻发布会│││├──┼────┼──────────────────────┼─────┼────┤│ 23 │ 民政局 │城乡救助体系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11月││├──┼────┼──────────────────────┼─────┼────┤│ 24 │ 农林局 │新农村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11月││├──┼────┼──────────────────────┼─────┼────┤│ 25 │ 建设局 │市区公交一体化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12月││├──┼────┼──────────────────────┼─────┼────┤│ 26 │ 市政府 │政府实事完成情况新闻发布会│12月││└──┴────┴──────────────────────┴─────┴────┘
发布部门:常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年05月23日 实施日期:2006年05月23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垦利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通知
垦政发„2006‟10号
垦利县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单位:
现将《垦利县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印发你们,望结合各自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四月七日
—1—
垦利县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和联系,有效实行政务公开,扩大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接受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建立有效、顺畅、快捷的新闻传播和沟通渠道,确保新闻发布主动、及时、准确、权威,为我县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发布会时间、地点
县政府新闻发布会一般每两个月召开一次,每次安排在1个小时左右。如遇重大突发事件等特殊情况,也可随时举行。
县政府新闻发布会地点临时设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
二、新闻发布会内容
新闻发布会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一)县政府重要决定、重大决策部署、政府规范性文件的有关内容;
(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经济指标分析;
(三)县政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及为民办实事工作进展情况;
(四)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重要活动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重大突发性事件;
(五)政府各部门工作中的重要事项;
(六)需要发布的其他事项。
县政府新闻发布会内容和主题的确定,可由县政府办公室根据县政府阶段性工作特点和需要直接提出,或由县政府各部门、—2 —
各直属机构主动申报,也可由新闻单位根据自己掌握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提供。最后由县政府新闻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政府新闻办)汇总提出,县政府办公室主任报县长审定。
三、新闻发布会的管理和审批
(一)原则上,县政府及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的新闻发布会统一归口管理,除县政府新闻办统一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外,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不得自行安排新闻发布会。
(二)县政府新闻发布会,由县政府新闻办于发布会的前5天提出意见,经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审核后,报县长审批。
四、新闻发言人
(一)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都要确定1—2名新闻发言人(其中必须有1名是本部门负责同志)。新闻发言人由熟悉本系统、本部门情况,具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较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志担任。
(二)一般情况下,新闻发布会由新闻发言人发布新闻,必要时也可邀请县领导或有关方面负责人发布新闻。
五、新闻发布会组织
县政府新闻发布会的组织工作包括确定到会新闻单位、协调安排记者现场或会后采访、追踪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的反应等,由县政府新闻办负责。县政府新闻发布会的会务工作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
六、新闻发布会纪律
(一)新闻发布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同时,严格遵守《保密法》,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发布会的 —3—
内容必须按照确定的口径统一对外发布;对内容涉密或涉及国家安全但又必须对外发布的,须经保密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审核同意。
(二)举办新闻发布会应严格按照批准的内容进行,举办者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应重新报批。
七、相关要求
(一)新闻发布会组织者提前一个月通知发布单位新闻发言人及联络员,并确定下一次发布内容;
(二)在政府网站提前预告发布会时间、地点、内容及相关资料链接;
(三)发布会举行前2天,向新闻媒体发出书面或电话邀请;
(四)新闻单位人员一律凭专用“新闻发布会出席证”出席新闻发布会;
(五)组织者应根据宣传工作的重点和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预告排出新闻发布计划,并通知相关单位做好准备,一经确定,无特殊情况,不得变更。
八、垦利县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制度自2006年4月1日起执行。
主题词:政府工作 新闻发布 通知
抄送:县委有关部门,县人大办,县政协办,县法院,县检察
院,县人武部。
垦利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6年4月7日印发 —4 —
第三篇:八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的通知
八政办发„2009‟8号
八道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政府信息公开等制度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办、局、事业单位:
《八道江区政府信息公开制度(试行)》、《八道江区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试行)》、《八道江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制度(试行)》、《八道江区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试行)》、《八道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试行)》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九年三月十三日
(一)区政府机关部门内设机构(包括直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行政管理职能、领导成员分工;
(二)区政府规范性文件;
(三)区政府及各镇街、各部门发展规划、发展计划和统计资料;
(四)区政府各行政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审批程序、审批要件目录及审批结果;
(五)办事的程序和时限;
(六)区政府各镇街、各部门工作纪律和廉政勤政制度;
(七)区政府各镇街、各部门咨询服务热线、投诉举报电话;
(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九)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事项。
第六条 区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将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的政府信息编入目录,并及时调整更新。
第七条 下列事务和信息,不予公开:
(一)属于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
(四)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信息,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区政府政务公开办公室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评议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定期对区政府各镇街、各部门、各公共事业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评议,保证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实施。
第十二条 各镇街、各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主动接受有关监督部门和服务对象的监督,通过有效方式听取意见,发现问题认真进行整改,认真处理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投诉等,保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落实。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二)因本部门、本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不力,直接导致群众集体上访等不良影响的;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流于形式,政府信息活动中搞“暗箱操作”,承诺不践诺,不及时处理群众举报投诉的;
(四)应当公开的内容,没有按规定的要求、时限、程序公开,造成不良后果的;
(五)授意、指使或怂恿下属人员影响、干扰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为设置障碍,抵制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以及对检举人、证明人、办案人打击报复的;
(六)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发生的问题不及时处理或对违纪、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
(七)违反保密规定,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
(八)属于个人隐私,公开后导致对个人隐私造成不当侵害的;
(九)正在调查、讨论、处理过程中的情况,公开后对当事人或结果造成严重影响的;
(十)与执法有关,公开后直接影响案件查处或者危及个人生命安全的;
(十一)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且不按要求整改的。
第七条 发生下列行为之一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三)虽经领导集体讨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但违反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的,由主要领导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成员承担次要责任。
第九条 责任追究处罚办法:
(一)情节轻微,影响较小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告诫、批评教育、并限期改正;
(二)情节较重,影响正常工作或者给群众造成损失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取消其当年评优、评奖资格;
(三)情节严重,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给单位、个人造成严重损失的,对责任各镇街、各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取消单位领导评优、评奖资格;对直接责任人由纪检、监查部门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四)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条 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在作出责任追究决定前,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取证,查清事实,根据情节明确责任后,作出相应的责任追究处罚决定。
第十一条 被追究责任的单位及个人,应当及时纠正错误的行政行为,并将整改情况及时书面报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区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制度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公开办公室审核。各级行政机关应当在每年2月1日前在八道江区政府网站公布本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第六条 各级行政机关在编制本机关的报告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部门、监察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较重的,将给予通报批评:
(一)不按规定内容、方式、程序及时间编制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报告的;
(二)弄虚作假,不真实反映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的报告的。
第七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适用本制度,教育、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单位,参照本制度执行。
第八条 本制度自2009年4月1日起施行。
2.未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专(兼)职工作人员的,每缺一项扣5分;
3.未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外网)的,扣10分;
4.未制订《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案》的,扣5分;
5.未按期编制和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每出现一种情况扣5分;
6.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不符合要求的,扣5分;
7.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准确的,每发现一次扣10分;
8.受理和回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不及时的,每发现一次扣5分;
9.未按要求在网上公布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的,扣5分;
10.不按期报送政府信息公开报告的,每次扣5分;
11.对上级有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不认真予以落实的,每出现一次扣5分;
12.被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投诉,经调查属实的,每次扣10分;
13.对收到的(包括转办的)举报投诉不认真对待、不及时处理和回复的,每次扣5分;
14.对其他不符合《条例》规定的行为,视情况扣分。
1.政府信息公开机构建设。政府信息公开领导机构及办事机构建设情况;
2.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计划、目标、措施制订及组织实施情况,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考核和评议制度等的建设及执行情况;
3.依法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建设情况;
4.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工作情况;
5.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情况;
6.政府信息公开形式。政府信息公开载体(主要是政府网站)的建设情况及便民程度;
7.办事结果的公开情况;
8.服务承诺、便民措施的公开和执行情况;
9.办事纪律和廉政勤政制度及违规违纪行为的追究处理制度的公开情况;
10.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制度落实情况。包括主动接受组织监督、专门机构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等情况;
11.责任追究情况。制定责任追究制度以及对群众投诉的处理及不践诺、假公开、敷衍塞责等行为的责任追究情况;
12.群众对政府信息公开的满意情况;
13.区政府规定的其它考核内容。
5八道江区政府信息公开社会评议制度(试行)
第一条 为进一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把区政府机关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保证各级行政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履行政务公开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社会评议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提高政府信息公开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政府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依法行政和为人民群众优质服务为目的,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八道江服务。
第三条 社会评议对象包括所有政府及其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重点是具有行政执法、经济管理或公共服务职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部门和行业。
第四条 社会评议的内容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落实是否到位等。
第五条 社会评议实行统一组织、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分类评议、综合评定,定性评议、定量评议等多种评议方法。
第六条 社会评议工作一年一次,社会评议的基本程序包括:
7的一项重要指标和条件。对于群众满意度较低、排名靠后的单位,对其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资格。对于连续两年群众满意率低、排名靠后,或社会反映强烈、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得不好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第九条 社会评议代表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政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新闻单位、行业组织的工作人员,以及被评部门和行业的监管或服务对象中产生,由区政务公开办公室选聘和培训。社会评议代表一般实行一年一聘,根据需要可以连任。评议代表在聘任期内不得兼任被评部门和行业自聘的评议代表或政风行风监督员。评议代表所在单位应对评议代表的工作给予支持。
第十条 社会评议代表须具备以下条件:热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工作经验;实事求是,联系群众;遵纪守法,公道正派;身体健康,能够保证一定的时间参加社会评议活动。
第十一条 社会评议代表的主要职责:了解被评对象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参加评议大会,发表评议意见;参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问卷测评;配合政务公开办公室督促被评部门和行业落实整改等。
第十二条 社会评议应遵守以下工作纪律:
第四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的通知
铜政办〔2009〕1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重视下,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
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一、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来强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发以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贯彻实施《条例》工作进行了研究。去年初,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监察局、发改委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市监察局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市经济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市文化局、档案局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各自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等。一县三区,市直部门,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25个乡镇街道,也都于去年10月底前相继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初步建成了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和重点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到乡镇(街道)的覆盖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体系。
(二)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一是市政府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邀请国务院法制办专家来铜做《条例》专题报告,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单位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市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邀请省信息中心的专家到场授课,对全市227家单位的近30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信息中心先后派员参加了省政府办公厅等单位主办的《条例》培训和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市有关人员的培训;三是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对公开指南内容、信息发布格式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
(三)制定方案,加强督查
1.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编制了县区、市直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单位代码和主动公开目录。
2.强化指导督查。一是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单位。针对工作重点提前做好谋划,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二是开展督查,查摆问题。5月中旬组织4个督查组,对全市21个部门和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专题督查,并进行通报;三是通过网站改版,强化督查功能。在新改版的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专门开辟了“督查通报”版块,通过信息发布数量、环比、同比等数据,对公开单位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排名。同时还在信息发布平台上实现了公开发布时限考评功能,确保了政府信息按时发布,此项功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各单位在推动这项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市政府办公室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各科室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建立了领导在签发或批阅文件时直接批示该信息是否公开和以何种形式公开的审核制度;铜官山区政府印发了本区编制方案,组织区直部门及街道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市档案局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制订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暂行办法》;铜陵县政府制定了一套行政职权流程图示范格式文本,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建章立制,健全机制
1.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文件。自3月中旬起,我市先后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10多个文件,并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
2.修订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新增“推行政务公开”章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载体、制度建设等。《办法》结合《条例》内容做了大篇幅的修改,如:增加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更新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考核评议等配套制度的专门章节,并特别加入了“法律责任”章节,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出现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后,将受到包括司法追究、行政问责在内的七种责任追究。此外还拟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定》、《铜陵市政府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公开澄清工作规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3.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先后制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开展2008政务公开考评和编写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及依申请公开指南目录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分别从组织领导、考核原则、范围、内容、方式、标准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2008年全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将给予责任追究,直至一票否决。
(五)搭建平台,拓展渠道
一年来,除了不断完善新闻发布会、《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等公开方式外,还积极探索公开的新形式、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公开渠道。
1.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期开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zwgk.tl.gov.cn),设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4个栏目。其中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下,设置了市及县区两级政府(办公室)类子栏目17个,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类子栏目11个,乡镇(街道)类子栏目7个,公共企事业单位类子栏目10个,搭建起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统一平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市民论坛”以及大部分单位的门户网站均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链接。根据要求,及时对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将于今年初逐步实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信息互通。此外,在前期投入20万元用于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又投入了近3万元,对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升级改版,突出了专题信息、信息搜索查询等功能,创新设计了“依申请公开”版块,设计增加了“便民查询”等栏目,强化了网站的量化考评功能、信息集约化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在升级改版中还增加了依申请公开办理提示,有效地保证了申请办理的及时有效。
2.建设信息查阅场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设立了3个政府信息查阅点。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将进驻中心窗口的所有审批项目(涉密事项除外)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等8项内容在办件大厅的触摸屏上进行公布。市档案馆在原查档室的基础上设立了信息查阅场所,并单独配备了电脑设备,建立了相关制度。市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内设立查阅点。
3.完善传统公开方式。一是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2008年共召开青铜文化博览会、民生工程、教育等专场新闻发布会共计20余场(次);二是做好《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的赠阅工作。普通公民除可以在乡镇(街道)及社区查阅外,还可以在全市32个街头报刊亭、5个部门办事大厅免费查阅。去年共免费赠阅《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万余份;三是积极搭建群众参政议政平台。下发了《市民代表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和重要市长办公会议办法》,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政府重要会议。2008年共有近20余人参加了旁听。
4.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新渠道。一是充分发挥“行风热线”作用,建立了市政府领导定期上线工作制度,市长、副市长将轮流走入直播间,与群众进行交流;二是利用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市民论坛”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与联系。对市政府部分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决策,如:铜陵火车站广场规划设计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暂行办法》实施效果、天井湖公园喷泉项目方案、关于促进和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方案等进行网上公开,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继续做好881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建设。该频道于2007年12月开通,是安徽省首个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市政府通过数字电视880资讯平台公布政府信息,24小时发布政策政令、部门权限、办事指南、时事要闻等内容,集政策性、服务性、权威性为一体。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和掌握政府发布的政策政令、办事公开等信息。
(六)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1.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5月31日,市政府办公室、市纠风办和市电台在铜都广场联合举办了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题的政务公开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有32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近50000份,制作政务公开展板33块,解答群众咨询5300余人(次),接受群众投诉360余件。“行风热线”电台直播车还进驻活动现场,部分单位上线交流。当天,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在《铜陵日报》上发表了名为《统一思想 精心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署名文章,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加强经验交流。除编发了多期政府信息公开专题的政务信息外,还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设立了“八面来风”、“政策瞭望”等专栏,宣传介绍和交流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去年以来,还通过《政务公开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等刊物以及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经验交流。
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运行情况
截至2008年底,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已有227家发布单位,共发布信息6457条,其中市直部门65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28.64%,发布信息4155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64.35%;县、区政府部门98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43.17%,发布信息159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4.67%;乡、镇及街道25个,占单位总数的11.01%,发布信息15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37%;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占单位总数的17.18%,发布信息556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8.61%。
在各类公开栏目中,“政府机构”、“机构设置”类栏目发布信息273条,占4.23%;“人事信息”类栏目发布信息58条,占0.90%;“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类栏目发布信息2025条,占31.36%;其他类栏目发布信息4101条,占63.51%。目前,政府文件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1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20个工作日;其他信息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15个工作日。
全市受理信息公开申请3条,均为网上受理,申请事项涉及住房补贴、卫生医疗等方面。其中,可以依申请公开的2条,占总数的66.67%,信息不存在的1条,占总数的33.33%。答复申请均按照申请人申请所示,通过公开网平台或以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答复。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近一年来,大部分单位都十分重视,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国税局全年发布信息均为473条,发布数量居首位;市人民医院、铜官山区政府办公室、铜陵县房产局等单位发布的信息结构较为合理,如将市民最为关心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府规范性文件和会议纪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房屋拆迁公告等及时地进行了网上公开。但也仍有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其中: 市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地震局、银监局、邮政局等4家单位未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监察局、信访局、史志办、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3个月以上未更新维护本单位公开栏目,市银监局至今仍未发布信息。还有一些单位的信息量与本单位工作职能明显不符,如市发改委自2008年6月至12月信息发布数量为零。
县区政府部门:铜陵县有32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28家未发布公开指南,9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铜官山区有27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18个未发布公开指南;狮子山区共有19个二级发布单位,均发布了指南,并公开了政府信息;郊区有20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7个部门未发布公开指南,3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
乡镇街道:25个乡镇街道中仅有4个发布了公开指南,铜陵县五松镇、顺安镇、钟鸣镇、胥坝乡,铜官山区杨家山街道,狮子山区西湖镇、新庙街道、东郊办事处等8个单位至今未发布信息。
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发布单位中有30个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14个至今未发布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已逐步形成政府牵头,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全力推进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国务院督查组、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组也对我市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基础性工作薄弱。有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工作机制,有的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有的信息发布审核流程不明确。二是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仅从2008年12月公开网信息发布情况看,当月发布信息526条,其中市直部门发布410条,占77.95%,是主要信息来源。县区(含乡镇街道)100条,占19.01%,公共企事业单位(大都为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系统的二级单位)仅16条,占3.04%。三是信息发布的种类不均衡。一些单位对于决策类、公示类的政府信息特别是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办事公开、人事等信息发布数量不多,而考察调研、内部学习等工作动态信息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公开效果。四是指南目录编制和信息发布格式不规范。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未发布公开指南,个别单位未按照格式进行编制,如对必须设置的,如:机构领导、机构设置、办事公开等基本栏目擅自进行了删减,能够体现本单位工作特色的个性化栏目较少。还有一些单位在发布信息时,直接将Word、Excel等文档和图片以附件形式上传,造成信息主体页面空白,影响了网页的美观性和统一性。发布员责任心不强,有信息发错栏目或必填项目错漏项的情况。五是依申请公开有超时办理的情况。2008年3例依申请公开中,就有2例超时限办理。
四、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打算
(一)开展对2008年政务公开工作的考评
将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内的政务公开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各单位“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等设定分值的组成部分,与2008年各单位岗位目标考核挂钩,并将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以促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针对薄弱环节,强化督促检查
督促县区政府以及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主管部门,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指导督查,建立健全审核发布、保密审查、发布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和办事程序,及时更新和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公开渠道,加大重点、热点信息和群众关注信息的发布。尚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的单位要尽快编制指南,对已经发布的信息进行梳理,科学分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有门户网站的单位尽快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做好链接。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三)进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网应用水平
做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升级改版后新增功能的应用培训,使之尽快发挥作用,加快完成与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的互相调用和栏目共享。
(四)扩大政府信息查阅点
县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政务服务中心等窗口,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有条件的市直部门可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电子信息屏。对信息查阅点等公开场所建设要规范化,要有明确的指示牌和使用须知,配备上网电脑、打印、复印等设备,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
加快制定出台铜陵市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规定,各公开单位要依据规定,做好单位内部的学习培训,指定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明确受理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科室)的分工。要依托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依申请公开”系统,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起依申请公开归档等制度,规范相关文本,严格遵守时效规定。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加大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帮助更多群众掌握查阅信息的办法和申请信息公开的途径,着力营造广大市民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峨眉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峨眉山市城区
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镇、乡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和《峨眉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已经峨眉山市人民政府第76次常务会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二○○九年三月十八日
峨眉山市农村环卫清扫保洁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全面改善我市农村环境卫生状况,逐步建立农村环卫长效机制,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镇乡要建立健全环卫管理机构,各村组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环卫管理人员,制定清扫保洁制度,落实兼职保洁员。其待遇由村组自行解决,市财政根据清扫保洁工作量予以适当补贴。
第三条农村环卫清扫保洁实行分级负责制,集镇建成区公共地段的清扫保洁由镇乡环卫所组织实施;公路和乡道的清扫保洁由交通部门组织实施;村道、河岸、水面等公共区域的清扫保洁由相关村组负责;农户房前屋后由村民自我保洁。第四条垃圾处置程序和职责
鼓励和引导农户采取秸杆还田等措施,合理利用农产品废弃物;建筑垃圾由村民自行就近合理处置。
农村垃圾由村组收集转运至市环卫局负责清运的垃圾池点,再集中收运处置。第五条清扫保洁要求
(一)农户要做到“五洁四无”(即门前清洁、庭院清洁、室内清洁、厨房清洁、厕所清洁;无垃圾、无污物、无积水、无乱堆乱放杂物)。
(二)村庄要求达到:
1.对村庄内的道路等公共场所及公共设施,坚持定时清扫、擦洗,保持干净卫生,并及时清理池点的垃圾。
2.及时清理排水沟,使污水排放畅通,杜绝污水横流,杂物满沟。3.及时捞除河流水面漂浮物。
(三)集镇建成区公共地段清扫保洁参照城区标准执行,公路清扫保洁按交通部门标准执行。第六条农村清扫保洁工作的日常考核与奖励:
(一)考核
农户的清扫保洁考核工作由所在村组负责,村组的清扫保洁考核工作由所在镇乡负责,环卫局直管的镇乡环卫所考核工作由环卫局和镇乡共同负责,公路清扫保洁考核工作由交通部门负责。
(二)奖励
市政府将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环卫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在农村环卫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个人、村组和单位实行奖励,对农村环卫工作不力的单位或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并相应扣减单位业务经费或财政补贴。第七条法律保障
环保、水利、城管部门要严格执法,从严管理,及时发现并查处农村乱扔乱倒垃圾行为。第八条本办法从公布之日起实行。
峨眉山市“门前五包”责任制
各沿街责任单位(含个体经营户)应按以下标准落实“门前五包”责任。违者,相关执法单位将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一、净化:达到门店前环境整洁,无垃圾,无污水,无杂物堆放。
(一)沿街责任单位在门店内自备垃圾收集容器,不得将垃圾桶、废弃物、纸屑以及生活、生产产生的垃圾置于门店外或投入沿街果皮箱。
(二)按照有偿的原则,可委托环卫部门实施门前卫生保洁。
二、绿化:门前树木、绿化纳入门店管理和看护,不得将垃圾、污物倒入绿化带和树池内,不践踏花草,攀折树木;发现破坏绿化设施、砍伐损坏花草树木和擅自占用、污染绿地的行为及时制止,并向市城管执法局热线举报(举报电话5553160)。
三、美化、亮化:保持临街立面、墙面、附属设施、屋顶容貌整洁美观,亮度达到规定要求;及时清除乱贴、乱画、乱挂现象,残墙断壁应及时整修或拆除;店招、店牌、画廊、橱窗、广告等应根据城管、规建、工商等部门的有关规定保持整洁、美观、完好。
四、秩序:门前无乱堆乱放、乱设摊点、占道经营、占道作业、乱拉乱挂、乱设广告牌;禁止从事违反《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行为;禁止上路拉客和用喇叭喊叫招揽生意。
(一)各单位、门店未经批准不得将各种庆典活动的条幅、气球、彩虹气模、空飘物、广告彩旗等置于门店外;
(二)各单位、门店的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自行停放于停车栏,方向统一,整齐美观;
(三)各单位、门店的机动车辆禁止在人行道和未设置停车泊位的地方停放(划有停车泊位的除外),并主动制止车辆乱停乱放。
五、看护:各单位、门店应负责看护好门店前的市政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发现损坏行为及时制止或向市城管热线举报。
峨眉山市城区清扫保洁监督考核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加强城区清扫保洁管理工作,巩固扩大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优化人居环境,建立健全城区清扫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城市建成区内各主次干道、支路、“门前五包”单位门前所属路面、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均为城区清扫保洁的监督范围。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三条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根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和《四川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城区清扫保洁考核标准,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城区清扫保洁的考核、评比及奖惩工作。
第四条市监察局、市效能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爱卫办、市城管执法局、市规建局、市工商局和各镇乡政府要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城区清扫保洁工作的监督管理。第五条各镇乡政府和各社区街道办事处负责对所辖支路、居民小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清扫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实行清扫保洁月检查考核制度。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应组织纪委、监察、效能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爱卫办、各镇乡政府和市城管、规建、工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作好检查考核工作,并将检查考核结果于每月25日前报送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并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各镇乡、社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上报情况进行抽查和核实,建立检查考核档案,写出情况通报。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八条各镇乡、社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要加强对清扫保洁的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监管网络,实行分片、分段包干责任制,责任到人。
第九条实行清扫保洁工作公开制。将清扫保洁人员、保洁公司、监管部门及责任人向社会公布,清扫保洁人员挂牌上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十条建立健全清扫保洁专业监管督查机制,充分发挥专业部门职能作用。第十一条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各社区、部门、单位要聘请一定数量的卫生监督员。第十二条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新闻媒体要主动、及时录制相关的音像资料,为监督工作提供依据。
第十三条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指导。市政府聘请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卫生巡视员,对全市的清扫保洁进行巡视与指导。
第十四条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设立群众举报电话,接受群众投诉,并对群众举报问题,查实后责成相关部门限期解决。
第四章 奖励处罚
第十五条对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各镇乡政府、社区、部门、单位及有关厂企清扫保洁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的实施责任追究。
第十六条市城乡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对检查考核情况进行通报,同时将检查考核结果在新闻媒体公布,并记入档案,作为年终单位和个人评先奖优的参考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相关标准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另行公布。
第十八条各镇乡、村(社区)、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第十九条集镇和乡村卫生监督考核由镇乡人民政府参照本办法另行制定。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