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新思路

时间:2019-05-13 11:0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应用型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新思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应用型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新思路》。

第一篇:应用型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新思路

广电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教学研究性大学广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这20多年来,新闻学专业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新闻类专业教育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大城市的重点综合性院校;到20世纪90年代,新闻类专业教育在各大省会城市院校快速铺开; 而近来年,在传媒发展和高校扩招的双重驱动下,我国高校新闻教育蓬勃发展。而在江苏,据笔者观察,所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均有广播电视新闻学或类似专业。这些地方性院校开设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晚,而且多依托原有的文学类学科。并且由于受学校自身知名度、办学历史、办学理念、所处区位、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各学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作为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学科,需要有较强的实践教学体系,而有些高校的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有一贯沿用文学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所以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的状况,这也难免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不足。

一、建立健全高校广电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的不适应

在很多地方高校,文学类学科多为基础学科和传统的强势学科。而随着新闻类专业教育的铺开,这些地方高校的广电类专业也多依托于传统的文学类的教学资源,很显然,囿与师资力量的桎梏,传统的适用于文学类教学的教学模式也被沿用在广电专业上,并作为一种成功的模式被展开。这种教学模式有它的优点,比如注重理论性和课堂教学。而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在教学理念上表现为以任课教师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和中心;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学效果难以以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等。

作为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一个学科,广电类的教学不应该跟传统的文学教学完全一致。地方高校广电类的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比如摄像记者、文字记者、后期编辑人员等。很明显,这些能力的达成必须要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教学才能够实现。因此,怎样达到“学以致用”是广电类专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第二篇: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育与探索

广播电视新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育与探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0-11-10 15:58:00 ]作者:李芹燕编辑:studa20

摘要:在探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为基础,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综合改革,建立比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本专业的特色化发展探索新路。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学 人才培养模式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新闻与传播教育在国内超常规发展,其中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是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不仅老牌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理工类院校开办了该专业,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在红火的办学热潮中,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却不太令人满意。重庆文理学院于2003年在文学与传媒学院设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近几年来,文学与传媒学院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的指导下,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拓展实践培养途径、优化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等方式,建立起较完整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该专业的发展摸索出一条新路。

一、课程改革:从补充到融合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建设之初,学院通过调研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和收集学生的意见,增开了部分基础课程。但实际效果不理想,理论课开得越来越全面,面对市场多样的需要,及时调整和变动的能力太低,未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课时量的增加还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为此,学院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和毕业实习的管理。希望把社会生产实践作为专业教学和课程学习的补充和延伸。2008年初,配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举措,学院进行课程体系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采取了变补充为融合的思路,充分肯定社会生产实践本身的重要地位,从一种相互融合的思路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

1.课程类型多元化,行业专家进课堂。学院通过特定考核机制,遴选部分课程,聘请了一部分经验丰富的业界精英进入课堂。由于学校远离省会主城办学,学院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意见,在该专业灵活开设短课程、微课程和学术讲座,让学生边学理论知识边昕来自社会生产一线的经验知识。

2.试行顶岗实习,培养双师型教师。为进一步增强该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建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对接的良性机制,学院在二年级、三年级试行部分学生顶岗实习制。实践基地或者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项目报批的方式,申请一定数量的学生直接到相关工作岗位去顶岗工作,由学校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在工作岗位上,学生基本能尽快熟悉业务。有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另外,学校和学院各拿出一部分资金,要求该专业教师进入传媒机构或者传媒企业学习或顶岗工作。如2010年暑期,该专业有3名教师分别进入《重庆晨报》和重庆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学习,时间为30天至40天。教师不仅熟悉了业务,也提升了能力,更新了知识。

3.整合院校两级课程,增强课程的广泛性。为了给予学生更多的选课自由。学院对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先后又进行了3次微调,一是在总量上压缩了学时学分,增加部分课程的实践环节;二是在保证该专业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将专业选修课分为播音主持、报刊编辑、网络编辑三个模块,让学生根据兴趣与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模块;三是增大

了选修课的范围,在学科专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提供为公共选修课平台。

二、培养途径:从多渠道到全方位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改革初期,学院把重心放在课程体系和专业实践体系的建设上。在强调理论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拓展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内涵,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于此同时,除了专业教师,邀请学生管理人员、校外专业人士参与指导学生,将校园媒体和校外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的舞台,构建出一套学生大实践教学体系,力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1.灵活开展多种实践形式。通过教研室研讨,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纪录片创作》等传统理论课程明确要求拆分出理论教学课和实训教学课时,分别制定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期末以项目制的形式交出作品。学院组织学生集中参加校内外重大活动期间的短期实践,例如如学校所在地重庆永川区的近几年的房交会、旅游艺术节和学院艺术节等重大活动,都由该专业学生承担了摄影摄像、新闻采写、网页制作与维护等相关工作。此外,学院成立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学生专业能力提升领导小组,由专业教师牵头成立了“新闻采写与选题策划”、“新闻摄影与摄像”、“电视纪录片创作”、“电视节目制作”等多个兴趣小组,一至三年级学生每学期参加一至二个小组。指导教师督促小组成员每学期独立或合作完成至少l件作品。

2.拓宽专业能力培育平台。学院以学生社团星湖写作社主办的报纸《星湖》、学生刊物《清风》、星湖网站以及校园电视台为基地,建立固定的校内实习点。经与其他学校和其他院系联系,把该专业的学生以学生通讯员的形式配备到学校各部门和其他院系,承担摄影摄像以及新闻采写工作。学生通讯员所采写的新闻稿件,经相关部门教师指导并经领导审核后。发表于校内外各媒体,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建立稳定的指导教师队伍。和改革前该专业学生指导队伍主要由该专业任课教师构成不同。经过学院的组织和挑选,建立了由一支稳定的学生能力培养指导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的指导,学生管理人员协助指导学生报刊、网站和重大活动报道。负责学生专业技能比赛的指导,学校兄弟院系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相关教师负责对学生通讯员进行指导,校外专业人士根据项目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各指导教师都能尽职尽责,学生的积极性也较高,学习效果良好。

三、责任主体:从管理者到执行者

在具体的改革过程中,因为压缩教学课时等问题涉及到教师的具体利益,曾遇到很大阻力,甚至学生也不理解,觉得额外增加了很多任务。一方面要实现改革目标,一方面要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学院主张全员参与改革,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层层落实;逐步引导指导教师的角色转变。

1.提高改革参与者积极性

学院在压缩原有课程课时的同时,让教师全面参与改革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参与到学生能力培养指导体系中。讲授课程仍然按照讲授时数来计算工作量,学生能力培养指导和训练则按照项目制,以作品、成果和质量来计算学习成果。在每项新的措施执行之前,学院组织相关师生召开说明会,阐明具体目标和做法,兴趣小组的有效运行和项目制的实施,以及校内外灵活的实践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在具体的管理中,改革方

案的目标指标都分解到具体的个人,学院对系、教研室、兴趣小组、项目小组和工作室,对每一层级分别考核。

2.引导指导教师角色转变

该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注重理论教学和理论研究,自身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不够。学院有意识地引导专业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成为理论水平高、应用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外出培训、组建工作室、参加项目等方式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角色。在课程改革中,学院也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在《电视纪录片创作》等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就以PBL教学模式为基础设计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师针对这门课程的具体情况,将基本的创作流程分为确定选题、进行拍摄、后期制作、成果交流、成绩考核五个阶段,将全班进行小组划分,按照电视纪录片创作的一般情况进行分工,分为编导、摄像、后期、场记、撰稿等。教师从讲授者变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组织者,对每一个阶段和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四、评价机制:从考试到考核

1.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配合学校的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工作,学院选择了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部分课程作为改革的试点。在课程评价方式上,改变原来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改革成绩构成比例,构建以项目操作效果为主的期末综合成绩评价机制。这种评价方式的变化意在引导学生加强平时的知识运用,注重应用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例如《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改革前期末综合成绩的构成比例为:课堂讨论5%、平时作业5%、期中作业20%、书面考试70%,改革后为课堂讨论10%、实训10%、期中作业20%、影片评价60%。

2.推行成果评价方式

对学生实践、技能训练以及课程学习以外的学生应用能力培养项目的效果检验,学院变教师评语的评价方式为成果评价方式。学生的一部分成果直接接受社会评价,如校内外重大活动项目的成果、学生通讯员的实践成果、顶岗实习学生的实习成果以及工作室所承接任务产生的作品。一部分成果接受师生评价,这种评价是柔性的,通过受众信息反馈和受众调查获得。这部分成果主要是社团报刊、网站和校园电视台节目。另一部分成果由学院专门组织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这部分成果主要是兴趣小组、技能训练、学生项目产生的作品以及学生的课外作品。

学院组织成果评价采取的方式主要是项目验收、作品评分。学生需要激励,学生成果展示,学院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安排。调整课时,将每学期的17周设为“学生技能训练展示周”,在这一周,通过技能比赛、成果展示、成果汇报、成果交流等形式,对学生作品和训练成果集中评价和验收。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师,都曾碰到了很多新的问题,遇到了新的困难,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年轻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模式思路是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在借鉴其他院校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实践中,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选题:

1、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广州亚运会云传播研究

3、广州亚运会受众调查研究

4、三网融合在广州亚运传播中的运用研究

5、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应对研究

6、三网融合助推网络媒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实证研究

7、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样态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

(1)传媒样态变化:网络传播在三网融合终端的特点、信息传播的优势、问题等

(2)传媒发展趋势: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媒体报道的多元性、信息传播的先入为主性等

(3)受众对三网融合新传媒样态的需求研究

8、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传播的正负效应研究

(1)三网融合对网络催生舆情、影响舆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的正负效应研究

(2)三网融合对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正负效应研究9、3G:传媒效用最大化及其实现研究10、3G用户网络传播特定年龄受众信息需求与传播效果研究

11、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国家宏观策略与舆论引导研究

12、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研究

13、三网融合对网络媒介的影响研究

第三篇: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英语翻译(三峡大学学姐呕血整理)

U1Minerva´s Owl

第二段:我曾经尝试说明西方文明被传播深深的影响了,传播的每个重大转变都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关于大众传播的演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由泥板、硬笔代表的苏美尔文化开始的时期;从埃及的莎草纸、软笔、象形文字和僧侣到希腊罗马时期;从苇管笔和字母表到帝国在西方退却的时期;从羊皮纸和钢笔到10世纪和中世纪时期,这一时期在西方被称为黑暗时期,羽毛笔和纸的使用相互交叠,随着印刷术的发明,纸的应用尤为重要;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使用纸和毛笔,欧洲使用纸和羽毛笔的时期;从手工方法使用印刷术到19世纪初这个时期,也就是宗教改革到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从19世纪初的机制纸和动力印刷机到19世纪后半叶木浆造纸的时期;电影发展的赛璐珞时期;最后是20世纪30年代到现在的电台广播时期。

第五段:我试图来说明传播的突出进展是如何来反映文化的动荡的。黏土的使用有利于庙堂至上,强调了教士和宗教的作用。图书馆在巴比伦和Nineveh的建立加强了君主权力,莎草纸的使用促进了埃及政治组织的发展,莎草纸和简化了的字母表有利于希腊的民主组织、文化和哲学的发展。随着亚历山大帝国回到亚历山大城域或其它地方,图书馆仍然是君主集权力量加强的源泉。罗马发展了希腊的政治组织,通过强调法律最终突出帝权,罗马帝国在君士坦丁堡建立了新的首都以后,它的政治组织完全是模仿东方的帝国模式,尤其是在官方承认了基督教的地位之后,对经典著作的完善和知识的广泛传播使犹太人得以借助旧约和书籍的力量生存。凭借着对书籍的运用,巴格达的穆斯林,以及后来在西班牙和西西里的穆斯林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将希腊科学传播到西方世界中的一种媒介,希望科学传播和纸张的运用鼓励用世俗的语言来进行写作,让世俗、民众力量和精神统治力量中插入了一个间隙,最终摧毁了神圣的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衰落意味着对希腊文明和哲学的刺激,就像伊斯兰帝国的衰落意味着对科学的刺激一样。印刷重新强调了科学的作用,引发了宗教改革,相反的这种新的传播方法削弱了对书的崇拜,为新的意识形态产生开辟了道路。知识的垄断和寡头建立起来,他们是因处于守势力量的需要,但技术的改进加强了处于攻势的力量,这就迫使了力量的重组以促进知识的传播。文化的动荡最易发生在一个以武力治国的时期,接下来是一个平静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靠法律来维持秩序。

U2Books in History

15世纪,书籍批量生产的引入成为了人类发展历史的一个转折点。在那之前,书籍都是手抄的,往往都是由僧侣抄写员们将已有的书籍逐字逐句的抄写到空白纸张上,一次一张,这些抄写员们穷其沉闷短暂的一生,也只能生产出很少的手抄书。

约翰·古登堡,生活在15世纪中叶德国的一个工匠,他提出了一个新方法,使得用金属材料印刷纸张成为可能。古登堡的革新贡献是将金属材料运用到印刷过程中,这个方法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登堡想出这种活字金属印刷的方法是在15世纪30年代中期。不同于木头在印刷过程中容易破裂,他尝试着在以铅为主的合金上铸建单个的字母。他建造了一个与书页大小相当的框架,然后把这些金属字母排列成词,当这一页排满了字母、单词和句子的时候,他把这个框架放进一个改装了的榨酒机里,涂上墨水,盖上纸,然后按压。这使生产一打,甚至是成百上千的复本成为了可能。

古登堡的巨大影响并没有被夸大。活字的强大的复制力量将书写的单词置于一个更广泛地循环利用当中,而且激发人们的读写能力的量级增长。在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一百年之后,欧洲的传播形态发生了一次改革。精细的邮政系统井然的运行。印刷的标准地图代替了手绘的地图,以及它的不精确和其它一些特性。人们开始写一些可以被传播的更为广泛地公开信件。报纸紧随其后。专业出版物促进了科学发明之间的交流。约翰·古登堡站在了人类历史的分界点上,在他之前是手抄时代,之后是大众传媒时代。

在殖民地时期,书籍是很被看重的。1638年,在马萨诸塞洲,清教徒建立了剑桥出版社,这是美国现存的第一家书籍出版商。和今天一样,私人图书馆仍然是知识分子的一个象征。剑桥的约翰·哈佛,因为他私人的300本书籍的收藏而广为人知,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图书馆。1638年,当他去世的时候,他把他的书遗赠给了纽敦镇学院,这个学校非常感激他,就以他的名字重新命名了这个学校,就是今天的哈佛大学。

《麦高菲读本》使美国走出了文盲状态。从1836年开始,《麦高菲读本》卖出了超过一亿两千二百万本,与之相对应的是美国公立教育的繁荣,这种公立教育被奉为美国的信条。

19世纪中叶,美国出版商出版的书籍开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文学流派,就是美国小说。现在仍然广泛传阅的有: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赫尔曼·梅尔维尔的《白鲸》;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斯蒂芬·克兰的《红色英勇勋章》。

现在,那些构造我们文化的书籍大部分都与其它媒介融合,并以此来扩大其影响。与出版商出专著比较,杂志的长篇连载使更多的人接触到了里根的访谈录,更多的人在电视上看见卡尔·萨根而不是读他的书。斯蒂芬·金的惊险小说卖的很好,特别是平装本,但更多的人选择看由他书籍改编的电影作品。书籍凭借其它媒介有着一个连锁性的影响,甚至能影响到那些不能读书或者是不读书的人。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其它的媒介。但书籍仍然是创造和传承美国文化的核心载体。

U2Book Publishing

书籍出版,占了出版业总收入的四分之一,主要有两大部分组成:教育或专业性的和商业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消费群和财政金融体系。财政收入由图2-1所示的部分组成。

教育或专业性的相对较高的营业利润和相当高的进入壁垒是教育或专业性部分的特有特征。另外,收入是可以通过人口发展趋势来预测的,它们经常被重新包装并通过电子媒介或者其它可选择的分配渠道来发送。这和商业性出版不同,商业性出版抗打击能力差,而且内在不稳定。在教育方面,大学的书籍销量几乎占了总收入的一半,中小学部分占了另外一半。

人口变化影响入学人数,当然,这在未来十年内是可以预测的,就能给教育性书籍和相关资料的需求量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但是,这个国家几乎一半的地方,大部分在南部和西部,国家级购买教科书中经常采用的周期教材采购方案,在这些程序中,国家的教育委员会在出版商提供的书籍中决定将哪些图书批准购买,哪些应该被替换?

最后,应该指出,在中小学部分的需求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学校经费环境的影响,分配给教育的经费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条件,偶尔也受到政治方面的影响。

(第五段略)

商业性的在消费领域,和教育或专业性方面相比,在需求和成本上呈现出一个不同的经济状况。考虑到批量生产精装商业书籍的成本很少超过两到三美元一批(平装书一美元一批),销量的增加与收益的增加是不成比例的。如前所述,商业书籍部分非常不稳定,所以它和唱片业、电子游戏产业有相似的特点,唱片业和电子游戏产业非常注重给那些顶级作者以巨额的办税费用和预付款,而且会花费巨资来促销以刺激需求。诸如此类的商业利润逐年倾向于不稳定,并且受到争夺顶级作者花费费用的影响。

虽然如此,就长远而言,出版商的利润呈下降趋势。市场营销费用和接收由零售商退回的滞销商品在最近几年迅速增加。1999年,大型连锁书店占了成人消费群的25%和书店俱乐部的18%,重要零售商因为退货率的上升而需要大幅度降低定价,这就使得“瞬息万变”这句谚语更有可信度。

互联网已经能够发表可以被下载到电子书装置中的内容,它逐渐改变了传统的经济模式,并且甚至消除了书本回收的问题,许多年过去后,直到这种电子书被广泛应用,书籍产业将很可能处于压力之下。

U 3Magazine as Media Innovators

调查性报道

在20世纪的头十年里,揭丑文章作为一种新闻事业的方法被加以运用并不断改进,现在通常被称为调查性报道。杂志在作为社会监督机构方面进行了漫长的探索。罗斯福,引领改革的总统,创造了揭丑报道这个新词。总体而言,罗斯福是非常欣赏调查性报道的,但是1906年的一天,当他发现这些文章对事实的挖掘太过于接近家庭隐私时,他又把这种调查性报道比作17世纪小说里的一个人物的工作,他们太过专注于挖掘丑闻而忽略了好的新闻。这个词语在总统看来是嘲笑性的,可是它却成了记者们一种荣誉的象征。

揭丑运动在形成公共政策方面使杂志成为了强有力的媒介。1902年,艾达·塔贝尔在《麦克卢尔》上写了19篇系列报道揭示美孚石油的垄断;林肯·斯蒂芬斯详细的揭露了地方政府的腐败,引发了针对地方政府的改革,其它杂志也纷纷拾起了舆论监督的武器。《科里尔》专注于专利药物欺诈行为;《全球主义者》作为这个时期揭丑杂志的领袖,抓住美国参议院的不实行为大做文章。揭丑运动甚至影响到了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书《屠场》,辛克莱以肉类加工厂厂房里的污染震惊了整个美国,联邦调查法随之确立了。之后报纸也参与进了揭丑报道,但是杂志始终是处于领导地位的。

人物专访

深入的人物专访时杂志的一项发明。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人》的创办者哈德罗·罗斯使„„。他们针对一系列的消息来源进行全方位采访,不仅采访专访的被采访对象,也采访其他任何与之相关的人,包括他的朋友或对手。这样的深度需要新闻从业人员花几周、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来挖掘,这在现在的报纸、广播、杂志中是常见的,但在哈罗德·罗斯之前是不存在的。

1962年,在休·赫夫勒的指导下,《花花公子》采用了一种新的人物访谈方式,它是一种精心设计的问答模式,这种问答模式开始被广泛地模仿了。

摄影新闻工作

杂志把书本从未给人的视觉感受带给了大众。《哈泼斯周刊》把画家送到了美国内战前线,为新闻事业引领了一条超越语言文字的道路。

《国家地理》的年轻编辑,吉尔伯特·格罗夫纳,在1899年的某一期刊中绘制了一张到南极的线路地图,使这本杂志走向了视觉化导向的杂志。在后来的期刊中,格罗夫纳借政府的底片来复制照片,而且还鼓励旅行者把他们的照片投递给杂志,这正是大多数杂志都轻视照片的时候,然而,他坚持作为一个记录摄影的提倡者,《国家地理》的成员数量不断扩大。最终这个杂志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新闻摄影工作者队伍,并成为了其他出版物争相学习的榜样,因为这些杂志发现他们需要不停地追逐(《国家地理》杂志的脚步)。

随着技术进步的帮助,包括更小巧便携的照相机和能在极端条件下更快地记录影像,《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工作者们为他们的读者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记录舞台。成就:

 1903年,一张表现一个坦胸的菲律宾农妇工作的照片震惊了地理杂志的读者,格罗夫纳坚决反对维多利亚时代,坚持以原生态的方式去展示人们的生活。1905年,俄国探险家的第一批拍摄西藏的照片,在11页的增刊上出版,它杰出的视觉报道效果奠定了摄影在新闻事业中的地位。1911年,一张17页、8英寸的折页上,一幅加拿大落基山脉的全景图表明新闻摄影事业不应被版面所限制。1988年杂志的100周年纪念刊封面是一张三维图片,这张图片是首次出现在一个大众杂志上的全息图片,这是一个意义重大的出版成就。

20世纪30年代的《生活》杂志使美国新闻事业开创了一个新纪元。杂志的特大页给了照片更大的空间。周刊的形式使得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可以持续的被照相机记录。《生活》抓住了摄影时代的精髓,而且证明了所有人类经历都可以视觉性的记录下来,真实生活和《生活》杂志都是惊人的。1938年,《生活》杂志用一组照片展示了人的出生,震惊了当时的社会,以至于在33个城市这个期刊被禁止发行。

U4NewspaperIndustry

报纸用几乎所有的方法来使其它媒介相形见绌。在美国几乎一半的人每天都读报纸,远远多于收看晚间新闻联播的人。数据是令人惊愕的:

 每天大约有1570家日报发行6千万份报纸,周末更多。因为每份报纸平均被22个人阅读,所以

每天有一亿三千两百万人读报。

 周报每周发行5千万份,他们的强大的销售量几乎达到了每4人一份,所以每周有两亿人阅读周报。

也许是电视掩盖了报纸曾有的光芒,报纸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略,但是报纸在各个方面仍然很强大。《华盛顿邮报》的理查德·哈姆德在一篇关于他自己报刊的文章中令人吃惊的将每一期报纸看做每日创造,如同一只轻骑步兵师的每一个职位都有足够的人手,大概由一万一千人投入到报纸的生产发行中,他们各司其职,各占其位。尽管哈姆德把报童也都纳入了他的庞大的从业人员数量中,但他的观点还是有根据的。在华盛顿其他任何地方,报纸的收集、编辑和新闻发布的人数远远超过了其它媒介。

报纸在与之竞争的媒介中获取更多的投放广告的机会。1992年,在地方性广告方面,日报吸引了271亿美元的广告收入,无线电视和有线电视远低于报纸,只有84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全国范围内讲,包括网络在内的巨大的广告收入额中,报纸依然是以307亿稳居首位,接着是电视的294亿。

在20世纪,除去短暂的经济危机和其它偶然因素,报纸始终还是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低于两位数的投资回报率是很少见的。作为大众媒介,报纸是不能被低估的。

在大多数地区,报纸在所有新闻报道上比其它竞争媒介更具深度。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比如说《华盛顿邮报》,每天大概有300条新闻,在长度上比电视或广播更有优势。杂志有选择的进行更有深度的报道,但是杂志出版刊期较长,相对不频繁,而且报道文章数量较少。就全国而言,没有哪个广播网能够比得上《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这两份报纸的报道数量和报道深度。

报纸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新闻、读者来信、漫画、言论、字谜和数据等。读者可以接触到所有他们希望了解的内容。有人直接去看股市行情,图表,有的人看体育新闻或者他们喜欢的作者。不像电台或电视台,你不用为你想了解的内容而等待。

人们喜欢报纸。很多人会在轻松悠闲的星期天早上舒适的蜷缩在床上,谈论他们从报纸上看来的话题。那些新闻或特写给了人们一些共同的话题来谈论。报纸在人们的生活中很重要,并且作为一个大众媒介也正在适应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星期天周刊的数量就从20世纪70年代的600份增加到了现在的900份,反映出了人们用于阅读和购物的空闲时间增多了,周末报刊里的广告是他们购物的导向。

所有这些并不意味着报纸在所有竞争媒介、新技术以及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的压力下不面临困难。为了适应变化,报纸正以惊人的效率在改变。为了抵制电视的侵袭,报纸把发展成视觉化的媒介作为新的重点并且摆脱它们单调的图形以追求色彩和美学的统一。为了适应美国这十几年来工厂工作从早上7点上班推迟到到9点上班的时间表,报纸更强调了晨刊的发行而逐渐淘汰了晚刊。报业非常清楚喷墨打印技术的时代快要结束,报业在21世纪开始尝试运用电子出版技术。

有些问题是实在可怕的。比如年轻人并不喜欢报纸,同时股份制引发了最基本的问题,即报纸能够将工作做好到何种程度并且又能够满足那些小股东的利益期望值。

U5Inportants of Movies

无法抵抗的体验

电影对人们仿佛具有吸引力,至少当人们在看一部电影时是这样。这种控制比其它任何一种媒介都要强烈。一个电影评论家推荐(看一部电影时)带上手帕这并不罕见,但是你绝不会听到一个唱片评论家这样建议,书籍评论家就更少了。为什么电影会有这样强烈的影响呢?这其实并不是电影本身。毫无例外地,这种催人泪下的效果只会发生在电影院里。观众坐在大荧幕前昏暗的观众席上,没有任何事物会打断这种体验,(他们)也渐渐置身于整个世界之外了。当然,电影也可以在户外的汽车电影院或者电视上播出,但是这种在昏暗的电影院里头的体验才是最强烈的。

人们几乎从这种技术发明使电影成为可能的时候就迷上了它,即使是影片还只是投放在刷白的墙上的摇晃着的失真的图像的时候。这种媒介似乎拥有神奇的魔力,随着20世纪20年代声音技术,随后是色彩的引进,以及之后一系列后续技术的进步,电影一直让人肃然起敬。去看电影仍然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并且是其它媒介无法比拟的。

好莱坞电影的影响

1934年,当克拉克·盖博在电影《一夜风流》里脱掉衬衫,让人们发现他里面什么都没有穿的时候,美国大多数男人都决定他们也不再穿背心,全国范围内背心销量急剧下降。和好莱坞电影如何描绘美国人的生活以及对它的影响相比起来,男人们穿不穿背心就显得无足轻重了。

 社会学家罗曼·邓津说美国电影中对饮酒情节的处理对公众意识是一种误导,它给酗酒行为蒙上了一层苦乐参半的浪漫主义色彩。学者们用内容分析法发现电影中的暴力增长指数远远超过了现实生活中的暴力增长指数,导致暴力成为了现代生活中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1979年,詹姆斯·布里奇斯拍摄的《中国综合症》引起了公众对核能的广泛关注,公共事业管理者们对此并不乐意看到。政治领袖们不时的表达出他们的担忧,美国电影腐化了年轻人的道德观并且还美化了那些不正常行为。国会议员帕纳尔·托马斯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好莱坞倡导以暴力推翻政府的统治。

电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甚至我们说话的方式都受到了电影的影响。《纽约人》杂志发现了一篇介绍好莱坞的文章中的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作为自己的一个编剧,我们的经历就是由一系列的倒叙、画外音和片段组成的。我们进入这个社会,追逐自己的梦想,最后逐渐淡出这个世界。”

由于来自电影的可感知的影响,并且有些真实有些虚假,这就让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电影产业。毋庸置疑的是如今电视节目大都被好莱坞电影产业所涵盖,那么书籍、杂志、音像制品产业也就都和它紧密联系在一起了。

第四篇:扬州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广告学期末考试B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电视广告创意

参考答案:

电视广告创意是广告人员在对市场、产品和目标消费者进行调查分析的前提下,(1.5分)根据广告客户的营销目标,以广告策略为基础,恰当地运用影视艺术手段,(1.5分)精心巧妙地将产品的抽象诉求概念给予以艺术化的视觉呈现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2分)

2、ROI理论

参考答案:

ROI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由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巴克根据自身的创作积累总结出来的一套创意理论。(1分)在这一理论中,伯恩巴克总结一则好的广告应该具备三个特征:关联性(Relevance)、原创性(Originality)、震撼力(Impact)。(3分)所谓关联性,即广告创意的主题必须与商品、消费者、竞争者密切相关;原创性是广告创意突破常规、与众不同的制胜法宝,其创意思维的特征就是要刻意“求异”,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所谓震撼力,就是指广告作品在瞬间引起受众注意并在心灵深处产生震动的能力。

3、USP理论参考答案: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理论)是R〃瑞夫斯1961年在《实效的广告》中提出的具有深远影响的广告创意理论。(2分)明确的概念(1分)、独特的主张(1分)、实效的销售(1分)是USP的理论核心。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假如为电冰箱进行电视广告创意,您认为其广告色彩基调应该是什么色彩?为什么? 参考答案:

蓝色或者天蓝色(2分)。一是可以与广告产品有所区别,(2分)二是蓝色冷色调,具有给人感觉凉爽、清新、永恒等象征含义(2分)。

2、请你谈谈电视广告音乐的作用以及电视广告的运用形式。

参考答案:

电视广告音乐的作用:音乐的表现情感功能提供了情感张力,拓展了时间和空间;能够突出产品的特征;塑造电视广告的氛围。(3分)

电视广告音乐的运用形式:代替语言叙述;名歌名曲的合理运用;为广告量身定做音乐和歌曲。(3分)

3、货比三家不吃亏,请你谈谈电视广告创意中比较形态的主要运用形式。参考答案:

(1)与对手的比较(1.5分);(2)与相关事物的比较(1.5分);(3)与自己产品相

同方面的比较(1.5分);(4)与自己产品不同方面的比较(1.5分)。

4、请你谈谈电视广告创意的过程。

参考答案:(1)收集资料阶段;(1.5分)(2)研究资料阶段;(1分)(3)酝酿阶段;(1分)(4)顿悟阶段;(1分)(5)发展评估创意阶段(1.5分)。

4、请你谈谈电视广告创意的过程。

参考答案:(1)收集资料阶段;(1.5分)(2)研究资料阶段;(1分)(3)酝酿阶段;(1分)(4)顿悟阶段;(1分)(5)发展评估创意阶段(1.5分)。

5、示证形态是电视广告创意的表现形态之一,请问,我们在电视广告创意的时候,一般从哪些方面进行示证形态的创意呢?

参考答案:

(1)自我示证的形态。可以从产品的功能优势、产品产地的优势以及制作过程的优势等展开创意。(1.5分)(2)用户示证的形态。可以从具体用户和一般用户来证实。(1.5分)

(3)事物示证的形态。以具体的事例、事件作为创意内容,用事实说话,让根据说话。(1.5分)(4)科学示证的形态。用实验或者数据的方式来进行证明。(1.5分)

三、论述题:(15分)

1、优秀的广告创意,必须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最鲜活的民族语言,透过人类共同的心理表层,将根深蒂固的深埋在人的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表达出来,达到令人心领神会的效果。请您谈谈电视广告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伦价值观——群体倾向进行广告创意?

参考答案:

1、重视家族人伦,偏爱情感广告。(1)、家的存在需要子嗣的继承和延续,中国人对传宗接代,抚养和教育孩子有着比其他民族更强烈的意识。(2)、家庭伦理中,父母对孩子的爱又是以孩子对父母长辈的孝为回报的,因此,“百善孝为先”,以“孝”为诉求点,同样是中国广告的特色之处。(3)、家的外延进一步延伸,由小家到家族到更大的群体。(3分)

2、从众行为。中国人由政治上的从众发展到思想观念的从众和风尚习俗的从众,进而发展到生活方式的从众和消费方式的从众。在中国,看热闹、凑热闹特别风行,人群的集聚往往是以集聚本身为号召的。(3分)

3、崇尚礼节。当今中国消费的很大一部分才会以“礼”的形式来实现。这导致许多商品将广告创意的基点定位在“礼”上:如金帝巧克力在“送礼精品”的定位下,创意设计了“最佳瑞士凤,只给最爱的人”的广告主题,使产品在群雄争霸的巧克力市场占据了一个位置。

(3分)

4、道德追求。西方是以法制和宗教两大手段进行调节,而中国则是以道德来调节,侧重于唤醒人的内在良心。(3分)

四、分析题:(10分)

观看 “黄河富鱼证券网(渔夫篇)”电视广告,运用所学电视广告创意知识,进行该广告的评析。(10分)

参考答案:

该广告打破以往以现代高科技为表现风格的网站广告,完美印证了“点击富鱼,网络财富”的广告主题。(4分)拍摄讲究,画面富有意蕴,情调单纯,实现了ROI理论的运用,巧妙不落俗套。(6分)(展开论述)

五、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广告创意说明,并进行电视广告创意的分镜头脚本的写作。(30分)

1、汰渍洗衣粉以祛污力强,善洗领和袖而畅销市场,请您为汰渍洗衣粉电视广告。

2、尊师重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请您为“教师节”创意一则电视公益广告。

3、高尔基曾经说过:“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感情和时间,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热爱读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旨在倡导全民读书。请你以“世界读书日”为主题进行广告创意。

问题一:请对你选择的选题,做电视广告创意说明。(10分)

(答案略)

第五篇: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各位领导、老师们:

上午好。首先欢迎大家来到大千故里——内江,内江是著名的甜城,山好、水好、人更好。这阵子我们在修沱江河沿江湿地公园,大家没有看到最美的一面,相信过段时间大家再来时,一定会看到一个更加美丽的内江。

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交流平台,让我们不仅可以交流学习,还可以畅叙友情。

今天我的发言,主要是想抛砖引玉,把我们的问题、困惑抛出来,把我们的工作向大家做个汇报,希望在与大家的交流探讨得到更多的启发、学到更多的经验。本次院长联席会的主题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个话题,对我们经管类学科来说,其实一点都不新奇,几年前大家就在按这个方向在做、在改革。但是,在2014年的今天,在中国高等教育结构正在酝酿战略性调整的今天,这个话题似乎又是一个非常热点的话题,可以说是我们这类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当前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时表示:我们要让600多所地方高校,实行转型。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这600多所地方高校,就是99年以后升本的。600多所高校整体转型,从未有过的工程,就在我们还在疑惑、还在困惑的时候,2014年4月25日至26日,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驻马店举行,178所高等学校聚集驻马店,共同探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和“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之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 的战略部署。在会议闭幕式上,参加论坛的178所高等学校共同发布了《驻马店共识》,并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这将地方高校转型的事推上了议事日程。

因此,今天我们聚在一起共同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加具有时代的大背景以及现实的紧迫性。

当初在确定这个主题的时候,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舆论声势还没有这么大,当初蒋院长说让我们做一个交流发言,我也只想着把这两年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没想到形势变化这么快,就在这一个月里,什么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什么驻马店共识都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仅仅只谈我们基于传统办学定位下所作的一些事情,好像有些滞后了。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想听听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这类院校、我们经管类学科该怎么应对。

因此,临时把题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与探索。由于时间太仓促,思考、探索都谈不上,只想抛砖引玉,跟大家交流交流,同时把我们这两年做的一些事情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

(一)回顾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和标志性事件

在1999年以前,中国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在这期间,我们都知道,我国高等教育启动了2件重大的标志性工程(远的我们就不多说哈,我们就77年以后的事)。一件是“211”工程,一件是“985”工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1995年开始启动)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 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112所高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拥有两个校区,实际高校为116所。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大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此后,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或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高校有34所。2004年,国家又正式启动了“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增补了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4所高校,使进入这一重点建设工程的高校总数达到了38个。这是国家在重点大学建设领域,规模最大的一项工程。

至此,我国高校的六个梯队已经开始初步形成,即“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普通一类高校、普通二类高校、普通专科和高职专科高校等。这就基本决定了21世纪初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的发展格局。

但是2014年伊始,从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讲话以后,我国即将开始启动新一轮高校改革,1999年以后新建的本科院校(包括独立学院、民办本科院校)将整体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格局即将重新排序,就像排队检票进站,大家都按顺序站成了一列,突然,新打开了一道门,容许大家重新排队,这个时候,谁转身快、可能谁就排在前面了,而且越是排在后面的越乐意转身。像我们这样处于前不前、后不后的学校,就比较纠结,也就面临更大大的挑战。

(二)高校就业的主要问题:结构性失衡 见ppt

(三)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职业教育的讲话解读(2014.02.26)

三个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四)教育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座谈会(河南-驻马店)2014.1 教育部领导同志强调:„„

其实教育部内部关于转型争论应该还是比较激烈的。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并没有任何表态。

二、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挑战

(一)普通地方院校与应用技术大学的主要差别

(二)普通地方院校转型的主要挑战

三、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之应对

1. 地方普通高校应当在全面、准确理解“转型”政策背景基础上,科学把握“转型”政策的宗旨与要义,突出注意科学定位、特色发展,避免陷入新一轮“千校一面”的误区。

2.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以及不同办学历史、不同学科专业结构和拥有不同教育教学资源的学校,“转型”的目标与要求、策略与路径应各不相同,要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积极寻求与市场对接点的同时,还要基于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体系等实际,充分利用优势学科专业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学科渗透和专业复合,共同支持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

3. 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在积极应对“转型”导向过程中,尤其注意在发展目标定位等方面不要混同高职院校,特别要合理设计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并将其融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由此引导学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4. 基于“转型”的宗旨和要义,地方普通高校应从发展目标、发展定位、发展战略等方面,有效服务和充分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人才,同时也要针对性进行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还要在突出人才培养这一根本任务要求基础上,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对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支持与促进作用,科学协调高校“四大职能”之间关系。

5. “转型”路径的选择和展开,要重点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准确定位,科学确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有效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系统构建实践育人体系等环节。

6. 成功“转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既要注意引入实务部门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以及实验实训教学等人才培养工作,也要通过多种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由此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7. 为有效推进“转型”,既需要政府主管部门自身努力进行政策调整和职能转换,也需要学校内部系统推进观念更新、制度调整和机制改革,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一起有效建构人才需求导向与考核评价机制。

为成功实现“转型”,需要特别注意认真研究并积极探索解决的主要问题: 1.型”?

2.3.基础性学科专业如何面对“转型”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

现行有关考核评价体系和机制没有得到全面、彻底改革和调整之前,经济欠发达或落后地区的师范院校等是否存在“转型”以及如何“转学校如何科学处理“四大职能”之间关系?尤其是其中的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

4.现行办学体制下,高校积极应对“转型”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如何改革和调整财政经费拨款、招生考试、评估考核等体制机制?如何切实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5.在政府职能转换尚未到位情况下,学校在“转型”过程中,如何处理和把握自身与“政府”及“社会”之间关系?

四、我校“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一)模式的基本要素与内涵

我校“以发展为中心,教学做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由观念系统、操作模式、评价体系、管理方式、校园文化五大要素组成。

一是观念系统。包括一个核心理念,三个顶层观念。核心理念是,人才培养必须“以发展为中心”,人的发展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有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才能诠释教育的本质属性。三个顶层观念:“三原则”的教育观(人才培养贯彻发展中心原则、主体性原则和爱与尊重原则)、“五统一”的人才观(人才发展实现潜能与发展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自我与环境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品德与才的统一)、“五强化”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知识的实践性、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

二是操作模式。包括一条主线,两个延伸和三个平台。一条主线是指“教学做统一”。两个延伸是教学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向第二课堂延伸,以校内为基础向校外延伸。三个平台是构建以课堂为基础的“教学做”互动的教学育人平台、以校内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活动育人平台、以校内为基础向校外延伸的校地联动育人平台,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人才培养空间,形成人才培养合力。目的是以“一个核心理念,三个顶层观念”更新落后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知识观,创新育人模式,解决教学过程中教、学、做的关系问题;以“一条主红,两个延伸,三个平台”的操作模式,解决传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实现人的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评价体系:构建以能力为中心,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实现“五个结合”: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一个阶段的最后评价和这个阶段教学过程的评价),知识性评价和能力性评价相结合(知识考试评价与实践活动评价相结合),专业知识评价和选修课、基础课评价相结合(承认选修课),课内教学评价与课外活动评价相结合,客观性评价与主体性评价相结合。

四是管理方式: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重视人的需要,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展开教学过程管理、班级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

五是校园文化:构建有教育性的人性化的校园环境。就是要铸造大学精神,崇尚学术、追求卓越、发扬民主、力求创新。倡导真才实学,力戒浮躁浅薄,鄙视弄虚作假,驱除滥竽充数。让大学成为历史文化的源泉、精英人才的摇篮、自由精神的家园、文明儒雅的典范。

(二)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试点情况

2013年我院工商管理列入全校五个改革试点专业之一,我们主要从三方面入手,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创新课堂教学改革

——广泛采用案例项目教学法,贯彻“以生为本”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1)深化教学理念改革

让“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每位老师心中,贯穿落实在行动上,在教学中始终围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案例教学等有效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发展的实践性、学习与生活的相关性;充分体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2)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方法,改变传统的以灌输式讲授为主的教学,根据教学内容,综合运用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法、问题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对话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方法,尤其广泛推广案例项目教学法。围绕核心培养目标,创设情境教学环境,从以“教”为中心转向“教、学、做”统一,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3)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

为了贯彻“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除了创新教学手段方法,教师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如教学中,应首先明确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然后根据这些目标确定每一章节的知识任务和能力任务,并根据相应的目标任务确定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内容、辅以案例教学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等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相应的课堂教学。

(4)强化教师的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将反思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课前通过反思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谋划解决问题的预案;课中通过反思自我监控教学过程,机智地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课后通过反思对自身课堂教学中好的经验进行固化和对不足进行改进,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水平。

2、围绕专业学习分年级开展不同的专业教育活动。

大一以专业认知教育为主题,将开展新生融入校园系列活动,如专业认知教育活动,专业兴趣小组活动,艺体、素质社团活动,暑期社会认知实践活动等。

大二以专业知识拓展为主题,举办企业家讲座,商业学子论坛,从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高年级举办的一系列专业技能和学科竞赛等活动。

大三以专业能力提升为主题,开展创业计划竞赛,专业技能竞赛,ERP企业经营模拟大赛,企业家谈经营管理讲座等活动。

大四以创业实践、就业服务为主题,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创业项目孵化,就业服务等。

3、校企(地)联动育人

(1)聘请企业老总、高管、行业资深专家等来校讲学、授课。以《专业导论》为突破口,实现由校内教师与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联合教学模式(含实践教学)。

(2)选派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解决教师实践经验不足问题。(3)试行校内学业导师和校外职业导师的双导师制,提高学生职业规划与社会适应能力。

(4)充分利用学校与川威集团已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契机,加强与川威集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合作,为校内外联动育人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

我的交流发言结束,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下载应用型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新思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应用型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学与课程改革新思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