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时间:2019-05-13 21:52: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第一篇: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

谈谈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

合肥市职业教育中心 汪德芳

随着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迅速增长,职业学校(以下简称职校)作为直接为市场经济建设培养和输送各类实用人才的基地,目前都在迅速扩大办学规模,调整专业结构,设置新的专业,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类实用人才的需求。但由于缺乏事前的调查研究和违背了职业教育规律,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只看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艰苦行业无人问津等等。

一、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必须把握好五个原则

针对上述专业设置或调整中出现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和各职业学校,要在调查研究和进行劳动力市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学校自身的实际条件,制定近期和长期的专业设置和调整方案,具体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中,笔者认为应当本着以下原则。

1、“宽口径”原则

由于现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种类从业人员变换岗位频率的加快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各类从业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而培养“复合型”人才则必须设置“宽口径”的专业,以利于职校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2、特色性原则

调整专业设置应注意优化职校原有的、至今仍适应社会需求的“老”专业,这类专业大都是职校最具优势、最能体现职校特色的“拳头”专业,它们往往具有较长的历史,是一种“无形资产”,应当加倍珍惜,切莫随意抛弃,只能通过适当调整的方式,使之焕发新的青春。

3、超前性原则

调整专业设置应充分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周期性,必须依据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未来的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进行科学预测,使调整后的专业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以实现专业建设的成熟期与专业人才需求的高峰期相对而言一致。

4、地方性原则

职校毕业生大多在当地(乡镇)企业或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各种生产劳动,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职校座落的区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特点,决定了职校要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实用人才来设置专业,这样才能实现职校的社会效益和持续发展。

五、相关性原则

以适应社会人才市场的要求为依据,按照职校原有专业相近、相关的原则,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延伸、派生出新的专业。这样的专业既满足社会需求,又充分利用了职校的教育资源,挖掘了职校的潜力,发挥了职校的优势。

二、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设想

教育部在《面向二十一世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原则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应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专业设置、课堂开发须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从劳动力市场分析和职业岗位分析入手,科学合理地进行”。新时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其中后二者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也称关键能力。

1.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开设课程

职业教育应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人才,这类人才应具有较强的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从分析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入手,以能力本位开发课程,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系统地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更能体现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教学上,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是以理论课的应用性、技术课的实用性即“实用为准,够用为度”为原则,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需要什么,就开设什么课程。并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相应的专业技能训练。如财会专业要求学生既要学习《基础会计》、《企业会计》、《统计原理》、《工业会计》、《计算技术》,又要求学生进行出纳、会计模拟实习和见习,同时也要求学生学习《经济法基础》、《税收基础》、《财务管理与分析》、《企业营销管理》等与实际工作关系极为密切的相关课程,使学生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

2.改革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

改革课程体系,可采取“厚基础、宽口径、实用性”的思路。“厚基础”就是加强普通文化教育,加强基础教育,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提高职校毕业生适应未来的能力;“宽口径”就是专业的覆盖面要宽,使学生业务素质的内涵得到拓宽;“实用性”就是专业课的教学内容要实际、实用,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职校要创造条件,根据不同专业、不同阶段,结合职校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利用讲座,分年级合班上选修课等形式,开设颇具特色的实用课程。如《计算机应用》、《英语》、《应用写作》、《公共关系学》等,来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

优化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要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规律决定取舍,以形成独特的体系。要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知识的传授,全面提高职业素质。课程的考核、学生能力的评价,不能仅局限于知识性考核与评价,要立足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课程结构上,根据专业的不同,可实行1+2结构,即改学生一进校就进行专业定向的传统做法为学生入学后一年打基础,学习普通文化课,在学年考查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本人的志向,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后,用二年时间学习专业理论课和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样可使学生既掌握了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3.按模块的形式组合课程

按不同的功能要求对课程进行分类,组织若干个模块,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对模块进行拼装、组合和调查。模块式的课程结构,教学目标明确,有利于职校以主干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的建设,有利于通过调整相应的模块,使职校培养的毕业生更贴近需求,做到“产销对路”。一般可把课程分为公共模块、专业模块和技能模块(后二者又称为活动模块)。在公共模块的基础上,只须对活动模块作适当调整,该专业就可派生出几个岗位群。对机电一体化专业来说,如将活动模块调整为《家用电器技术基础与维修技术》、《收音机原理及电路分析》、《激光音响设备及维修》、《电视机原理及维修》、《新型洗衣机原理及维修》,就可派生出“机电一体化家电维修”。

4.加强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对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课程的结构比例上,实践教学的课时应达总学时的30%左右,职校要积极贯彻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对于职业教育,学历证书是对完成了学制系统内一定职业教育阶段学习任务的受教育者所颁发的文凭,职业资格证书是反映劳动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证明。对于财会专业,要将会计资格职业证书考核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积极组织实施,机电一体化专业可实施电工、车工或钳工职业资格证书。职校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双证书”制度,实施教学和技能才能落到实处,职校毕业生才能成为企业急需的能上岗操作的实用人才。

5.发挥高职对口招生考试的导向作用,引导职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

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具有引导职校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政策导向作用。目前,我省高职对口招生考试实行的是3+2制度,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分值比为3:2,文化课分数比较高,要通过调整分值或考试科目,使之成为1:1较为适宜。在文化课考试的命题中,要把握好覆盖面和难度,杜绝偏离考试纲要要求的偏题和怪题,对专业课的命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要突出实用性部分,要有实践技能的考核。解决实践技能考核的办法之一是要求考生参加与报考专业相关行业或部门实施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考生实践技能考核是否达标的依据,这对促进职校进行课程改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职校的专业设置或调整,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坚持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职校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目标,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胆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才能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和课程设置的调查报告

计算机科组:陈合平

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扩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比较缓慢。另外一个方面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熟练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量会大量增加,而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本调查旨在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了解,为中等职业学校在设置计算机专业和开设课程作参考。

本调查的对象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用人单位,共发出250份问卷,回收了201份,问卷回收率为80.4%。另一部分是肇庆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共发出问卷250份,回收了232份,回收率这92.8%。两部分问卷的回收率都比较高,而且回答也比较真实,所以本次调查的可靠性较强。

一、统计的结果

1、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人才的使用方面,比较大型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对计算机的专业人才都要求很高,尤其是软件开发方面,用人单位的要求都相当高,一般要求具备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只有一些中小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部分职位需要中低档的计算机类人才。以下为各专业被选中的比例:

网络管理:53.73%基本应用:50.25%程序设计:30.85%

软件开发:49.25%软件应用:35.32%硬件维修:25.37%

2、用人单位对计算机方面人才必须掌握的课程,一般根据单位性质不同而各有所不同,以下为各课程被选中的比例:

计算机操作基础:94.53%数据库原理与使用:58.71%计算机原理:41.29%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43.78%网络基础知识:59.70%多媒体技术:30.35% 网络管理与应用:41.79%网页设计:42.29%Auto CAD:44.28%

以上这些是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计算机专业最基础的课程,另外,不同性质的单位因为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使用方向不同,从而对其它课程有不同的要求,程序设计要求:C语言、VB语言、C++等程序设计方面的语言;网络管理要求会用多种网页制作软件、自己能动手组网和能对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设置和使用;软件应用看不同性质单位,如广告信息传媒方面要求精通PhotoShop、Coral Draw的各个版本以及3D MAX、Flash等图像和动画处理方面的软件,制造业方面要求精通Auto CAD和数学中的立体几何,硬件维修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专业或方面,以下为各专业被学生选中的比例:

程序设计:32.33%网络管理:58.19%硬件维修:36.64%

软件开发:29.74%软件应用:59.91%基本应用:39.66%

4、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而且是认为必须掌握的,以下各课程被选中的比例:

计算机操作基础:96.12%数据库原理与使用:49.14%计算机原理:56.90% 计算机安装与维护:76.72%网络基础知识:73.71%多媒体技术:59.05% 计算机英语:51.29%网络管理与应用:50.00%网页设计:75.86%

PhotoShop:65.52%3D MAX:34.91%VB语言:29.31%

C语言:23.28%多媒体应用软件:50.86%Auto CAD:52.16%

二、反馈的意见

1、用人单位方面:

计算机的软硬件更新都比较快,用人单位并不要求学生学得特别多,而是基础比较牢固,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基础较差,体现在工作中简单的数据计算都不能完成。这可能与在中等职业学校这三年学习中语数外这三门基础课基础打得不牢有关。另外,计算机中一些最常见的简单的故障也不能排除,硬件方面知识太少,最基本的安装与维护都不懂。这与部分学校没有开计算机安装与维护这门课有关。还有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用机操作习惯,如有单位反映有些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经常一边吃零食,一边操作计算机。其次,用人单位反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把培养目标定得高一些,尽量培养一些水平达初级程序员和程序员的实用型人才。

2、学生方面:

学生认为应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计算机的发展,随时调整课程的设置,计算机的教育不能拘泥于形式,旧的落后的课程应随时舍弃,新增一些实用性强的课程,尤其是硬件安装与维护方面的课程。根据学生基础和兴趣增设一些类似提高班的课程。其次就是调整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提高教师水平,尤其是教师有责任心。另外是完善电脑机房的设备和管理。

三、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思考

今年七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总理朱容基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任务,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切实抓好。他强调,要加快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地方、企业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面向社会需求,合理配置结构,着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和造就亿万高素质的劳动大军,为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从中可以国家对职业教育相当重视,要求职业教育要在新形势下取得更大发展。那么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应该如何走呢?

首先,我们应该借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与时俱进,修炼内功,形成质量强专业,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化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这一点应该从教师做起,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和实践能力,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人员和技术交流。

第二,中等职业学校要合理设置专业和安排课程的开设,要加强学生基础课程的教学,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学生以后也要终身学习,那么他们就必须在当前年龄段打好基础。这里主要是指加强语文、数学和英语的教学。对于专业课程的安排可以考虑采用必修和选修的形式,计算机操作基础(包括Windows、Office等)、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网络基础知识和网页设计这些作为专业基础课程,是必修的课程,其余作为专业选修课,但规定每个学生至少得选多少门。同时对一些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提高培养目标,如定位达初级程序员的水平。

所以,从当前形势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只要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合理,同时根据发展不断调整的话,在职教这个行业里是大有所为的。

第三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经济。随之而来,丰富多彩的各类信息服务相互交叉融合,逐渐演变出其商业化、综合化和国际化的特点,也凸显出全球信息网络中所蕴含着的无限商机,抓住这一机遇,适时合理地培养信息管理人才是各大院校需要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专业建设 教育市场研究 企业岗位需求研究 差异化竞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要顺应市场需求

1.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现状 从21世纪初我国推进国家信息产业化开始,到目前各大院校积极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经济、人文、教育、科技、管理、咨询、中介等社会信息服务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契机,形成良好的就业环境。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已从传统的科技信息管理部门、图书馆以及文献信息服务部门延伸到各类企业及企业内部的管理中。该专业毕业生更多的参与到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处理技术应用、数字化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方面的工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世界IT产业生产基地和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正陆续在我国设立,全球新一轮的产业转移正在推动我国由IT大国向IT强国转变。从我国现状来看IT人才总量存在严重不足。据测算,我国为了发展信息产业,每年至少需要140万人才,其中专业人才需求在80万人以上,而我国每年只能培养50万左右,缺口很大。目前国内各高校目前都在摸索和探讨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创新问题。

1.2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以及“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方针,使我国信息产业得以高速发展。特别是加入国际世贸组织后,IT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这些企业不仅需要计算机软、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通信工程师,更需要能够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复合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对信息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需要,信息产业部已全面启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按照信息产业部《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实施意见》的要求,从2004年1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信息技术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和在职学历教育,加快培养一大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管理人才,5年内培训5万名高级信息技术人才,50万名中级信息技术人才和500万名初级信息技术人才。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3月颁布了《企业信息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从事信息化管理的专业人士;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服务的咨询顾问等。

国家统计局统计教育中心和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颁发,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认可的调查分析师是政府和企业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在就业市场中重金难求。根据目前我国有一定规模的专业调查咨询机构1500多家,有关的研究机构上万家,但是专业调查分析人才缺乏的现状,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定量调查方法,收集有关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技能,使学生在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等方面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开设信息管理专业是顺应时代的,但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根据国家和市场的发展而调整和创新。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2.1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 为顺应市场需求,我们以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信息管理专业的建设。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同步进行,相互支持,参与教师共同完成对教育和企业市场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与研究。

2.1.1 教育市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专业建设不但要依托企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研究,还要着眼于教育市场对人才培养方向的研究。在研究中还要充分重视和结合地域经济、人文环境等多种因素,进而确定专业建设方向。

我们院校处于北京的特殊环境,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北京市教育市场的研究,分析并掌握竞争对手专业研究和发展领域、学生培养方向、其他地区专业特色等信息;通过对现阶段国内以及和北京市企业特点,结合北京市政府对北京总体规划的研究,从而制定差异化竞争方向,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系统的调查与研究①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全国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全国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要总结和发现全国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②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研究 我们对北京市大约50家本专科拥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进行调查,调查的内容分别为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理论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实训项目设置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以及高职高专院校相同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通过调查,我们总结和发现北京市相关专业各个院校课程设置的关系和差异,并通过进一步数据统计和分析,甄别出新技术和新理念,为专业建设做好准备。

2.1.2 北京市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认证调查

通过对信息管理专业招聘市场研究,分析企业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现状,探寻企业岗位能力、人员性别、受教育程度、需要人数等各个方面的真实现状,细化各个岗位受企业欢迎程度,分析企业性质与本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等,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

调查研究的实施和渠道分别采用

招聘网站调查与分析

市级、校级招聘会以及各区人才招聘市场调查与分析

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认证证书调查与分析

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

各类型企业走访

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主要研究方法以及研究重点和难点

2.2.1 主要研究方法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方法主要采用

电话访问

问卷调查

企业访谈

专家论证会

网络调查

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专业课程建设准备好第一手材料。

2.2.2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重点是

信息管理岗位调查

学生岗位能力调查

企业需求调查

专业培养方向定位

课程设置

毕业生情况调查

含金量高的职业证书调查等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研究难点是

开专家论证会时,如何确认专家、讨论内容、会议方案

调查走访时,确认企业、与企业联系、确认会面时间、讨论议题

问卷设计时,问卷设计是否合理等

3 结论

在论证专业定位时,一定要注意专业定位是否科学合理,是否找到了改革专业的正确方向;在确定专业、寻找学生就业市场时,要善于发现竞争环境好的领域进入,从而拓宽毕业生就业的空间。所以,我们要通过课程改造,加强实训环节建设,了解企业,加强校企合作,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面向21世纪信息管理专业教育改革的认识与实践.罗辉.陈雅.2001年《图书情报工作》.84~87页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课题成果简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校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志。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决定了中职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及评价必须以社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面向社会企业办学,面向职业岗位需要开发课程。

本研究成果在分析国内外有关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入行业企业调查研究,结合本土化的课程改革实践研究,系统总结提炼了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分析界定了该课程内容构成要素及其与岗位实践的对接关系。初步确立了“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实施策略及评价方式。

一、基本观点

1.研究范围的界定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研究主要面对中职学校课程现状问题开展实践性、应用性研究。立足解决课程内容偏难、偏深,以及与社会生产实践相脱节问题。通过改革与实践研究,构建实践导向的“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满足社会、企业对中职学校人才需求。

2.研究的基本观点

(1)“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符合职业教育实践导向的课程特征。

(2)任务引领、项目结构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基本组织形式。

(3)工作分析、能力分析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教材开发的有效技术和方法。

(4)技能为主导的考核评价是“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的运行策略。

3.主要依据:

(1)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

德国“双元制”理论与实践是世界公认的职业教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和做法。本文关于构建“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主要借鉴了该理论与实践经验。课程主体是实践性工作任务,教学活动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与德国“双元制”模式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2)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

多元智能理论与实践认为,人的能力是多元的,有的擅长运动,有的擅长数理,有的擅长语言,有的擅长音乐等。一般来说,中职学生智能特点是擅长动手操作,弱于理论抽象思维。本课程模式正适应职业教育学生特点,满足了中职学校学生学习需要。

(3)中职学校培养目标要求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是国家最新颁布的关于职业教育政策,其中对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表述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贯穿实施该培养目标要求,必须构建实践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完全符合培养目标要求。

二、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

本研究成果是在充分研究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比较和借鉴了国内外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方法和策略,从本土化研究实际出发,构建了实践导向的符合“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课程模式。其主要创新点和学术价值如下。

主要创新点:

1、研究方法:以企业实践、岗位需求分析及学生职业取向分析为基本路径,展开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研究。

2、研究思路:行业引领、需求导向、能力本位、学生中心、单元结构。

3、“做中学、做中教、做中习得技能”的中职学校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4、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取向——职业能力评价鉴定体系的构建及实施。

5、中职学校课程教材创编体例:单元模块式。

主要学术价值:

第一,探索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课程改革研究。本课题选择触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具体贯彻落实国家省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

第二,以行业引领、需求分析为导向,探索、构建“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推进教材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学校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瓶颈问题。本课题组将全面借鉴国内外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研究成果,重点研究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的关系,探求课程内容与企业需求的最大限度的对接。通过推进实践应用研究、推进中职学校实践层面的研究,创建对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支持的课程体系。

第三,开展本土化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有利于丰富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内容,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的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课题研究主要特点是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但更多更大的是本土化的实践探索。通过企业调查访谈,通过学校层面的课程问题现状探析,通过学校和企业联系互动交流论证,创建了“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模式,积极推进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

三、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

课题组成员在两年来的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调查研究,多方收集资料,综合运用类别、对比、调查座谈和观摩研讨等形式,形成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8篇;编写并公开出版体现“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课程改革成果——教材5本,计68万多字;公共出版本课题阶段性理论研究成果——著作3本,计56万字。其中编写并公开出版体现课程改革成果的5本教材。研究成果中的基本观点多次在国内举办的学术会议上被引用,多次见于国内学术论文和论著当中。2009年11月大连市教育局下发的文件关于《“做中学、做中教”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方案》(大教【 2009】 68 号文件),全面借鉴了本研究成果中的内容。2009年大连市教育局、大连教育学院与辽宁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辽宁省教育厅联合召开的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充分肯定了本研究成果,并要求在全省推广使用。近年来,省内中职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广泛借鉴运用了本研究成果中的观点、思路和方法,加速推进了省内课程教材建设工作,为提高全省教学质量和水平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老年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

老年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

语言文学教研室:英语

其它语种 普通话

旅游文化

文学与创作与欣赏 国学入门 诗词

历史

古典文学欣赏

文化艺术教研室:

(1)书画摄影类:

楷书

行书

篆书 草书

隶书

硬笔行书

山水画

花鸟画 工笔画

综合美术

摄影

摄影创作 数码摄影

(2)舞蹈表演类:

交谊舞

广场舞

民族舞

秧歌 艺术健身舞

其他舞蹈

(3)音乐戏曲类:

秦腔唱腔 秦腔表演

眉胡 陇剧 其他剧种 戏曲形体

模特形体

时装表演 歌咏

声乐

外语歌咏

钢琴

电子琴

二胡 板胡 笛子口琴 其他乐器

医学保健教研室:

医学保健 中医基础 中医保健 老年伤科

食疗与营养

全身按摩 手部按摩 足部按摩 老年心理学 养生保健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电脑初级教程

无纸化办公 常用软件 网上生活

电脑多媒体

电子阅读 数码相机及后期处理 体育健身教研室:

太极拳

太极剑 佛尘等

球类 棋类 其他器械类 其他徒手运动

综合应用教研室:

烹调

面点

根雕 花卉养殖

仪表与插花

工艺制作 股票知识 法律知识 孙辈养育与心理培育

下载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

    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几点体会作者:林百欣科技中专计算机教研室陈楚云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以提高教育水平。在我国,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以及课程......

    2018 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

    2018年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绥滨县第一小学 2018年2月27日 2018年第一小学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推后全省中小学生早晨到校时间的通知》。 《通知》指出......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谈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设置与改革 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陈海波 【摘要】在社会急需大量新型网络人才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上困......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护理专业的调研

    在2015年7月荣获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2010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三等奖。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护理专业的调研报告 关健词:护理专业 专业设置 社......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附件1: 贵州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优化我省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进一步规范......

    浅谈农村职业学校农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浅谈农村职业学校农学专业课堂教学改革 我国是农业大国,党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非常突出的地位。农村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促进农业可持续......

    高校摄影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高校摄影院系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 2009.6.2一、中国摄影教育发展 中国摄影高等教育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3年上海复旦大学最早在新闻系开设了新闻摄影课。1955年中国人民大......

    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高职院校宠物医疗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丁岚峰1”,闫庆健2,付兴国3,包玉清1, 崔晓文1,董晓波1,杨思远1 (1.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 50081; 2.中国农业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