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时间:2019-05-13 11:50: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第一篇: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

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之一)

——中日友善“天使”选拔赛(活动策划)

一、主办单位: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

二、承办单位:北京爱迪国际学校

北京-学校

上海-学校

上海-学校

广州-学校

常州国际学校

北京天智无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和平旅行社

三、赞助单位:

四、媒体支持: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青年

报北京青年报北京电视台 京华时报新华社每日电讯搜狐网站 新浪网站

三、活动组织机构及人员:

要求:分工明晰 责任到人 不出纰漏。

机构:中日友善“天使”选拔赛组委会

主任:翁思宇(把握整体活动)

副主任:柯晓双

协调:刘 文(负责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提供便利,保证顺畅)

导演:铁 松(负责整个活动艺术部分的策划、编排和艺术指导)

总策划:王 凤

四、策划部:2人 负责人:王凤负责整个活动的策划及文案的整理。

五、外联部:3人 负责对外联络(包括学校、媒体|、政府及前站工作}

六、组织部:4人 负责整个活动的具体组织接待工作(是个工作非常具体和辛苦的部门)

七、制作部:4人 编导1人摄像2人 女主持1人。负责电视宣传片的策划 编导 拍摄 采访 后期制作。及活动花絮和照片的拍摄

八、制片部:2人 负责活动资金预算(包括攒助单位)行程 差旅 住宿 保险等事宜的统筹安排。

九、选拔赛规则:天使选拔名额:从全国5所学校中选拔,每所学校50-70名。共选拔200名,男女各半由各校一名校长或副校长或当地教委主任领队一名教师带队(领队、教师费用自理)。

十一、“天使”选拔要求:个人自愿报名,学校负责筛选。学习成绩优良,个人素质较好,有一定的个人才艺技能,五官端正,语言清晰 身高适中。家庭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十二、费用:每人2万元(包括差旅 服装 住宿 演出 游览 保险等各种活动的费用)

注:有艺术基础的学校可组团参演节目

十三、活动日程:

 2005年10月25日——北京。日本会长与中方有关领导进行活动的磋商 2005年11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具体安排见附页)2006年2月10日赴日本共6天具体安排见附页 2006年2月10日抵达日本由日本教务部组织欢迎,安排住宿,参加晚上的欢迎晚

宴日方致欢迎词。中方主办致答谢词。双方青少年各演三个文艺节目。休息。

 2006年2月11日早晨参观日本友好学校,参观课堂教学 音体美教学 多媒体教学

共进午餐午休 下午 参观日本另一所学校 小制作小发明 体验课外活动参加日中双方举办的“向往和平”主题班会。晚餐 休息逛都市夜景。

 2006年2月12日上午参观日本一流的科技馆千代田科技馆。下午,日中双方举行

汇演(节目编排另见)同时,角逐此次活动的“小明星—友善天使”(另见晚会安排)此获奖者将会得到中日双方的终生关注,包括学习、生活工作所需要的一切,他们将是发展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友善桥梁和纽带。颁奖结束后中日双方学校将签署互为友好学校的协议,互赠友好信物。(记者将对获奖的天使进行现场采访)

节目单(中方演出)

独 唱:日本歌曲:四季歌

中国歌曲:茉莉花

日本歌曲:北国之春

中国歌曲:好日子

合 唱:友谊地久天长

武术表演:中国功夫

古筝合奏:春江花月夜

二胡独奏:赛马

诗歌朗诵:中日友谊代代相传(用日语朗诵)

女子群舞:

才艺展示:(杂技类或魔术)

独舞:

日中学生游艺活动(内容暂定)

合唱:《歌唱祖国》

日中友好大合唱:日本歌曲《四季歌》

晚会结束晚餐休息

 注:(晚会节目主持人:中方女生1名。日方男生1名。配随团翻译1名(女)) 2005年2月13日全天游览东京内容:迪斯尼乐园、皇居、45层都厅展望台、秋叶原电

器街、浅草寺、银座繁华街、台场海湾新区等

 2006年2月14日 横滨一日游上午入住温泉酒店,同时举行欢送仪式,双方领导为此

次演出的优胜者颁奖。

• 注:奖品由日方独立监制提供,• 获奖青少年将配合与协助电视台拍摄今后播出节目所需的内容。

• 此次活动将由北京天智无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旅游卫视联合制作播出.• 此次活动全程录像即将在旅游卫视黄金时段热放3个月。

 2006年2月15日上午休息购物。中午全体聚餐,双方小朋友合影留念,互赠纪念品。

下午组织前往成田机场,结束此次日本之旅。

十四、首届中日友善天使选拔赛电视专题片拍摄

主题:(待定)

构思:外景拍摄 演播室 现场拍摄访谈

时长:共8集每集30分钟

播出:中国教育电视台旅游卫视

两台机位 一台游动机位(拍摄花絮及全程跟踪拍摄)

十五、新闻发布会

地点:北京人民大会堂

时间:2005年11月25日

媒体:人民日报 中央电视台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中国教育电视台 中国青年报

北京电视台 京华时报新华社每日电讯搜狐网站 新浪网站

北京青年报

第二篇: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

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

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1

一、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营造大连医科大学开放、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增强我校留学生对大医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提升大连医科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展示我校留学生的国家文化习俗,构建各国学生之间友谊的桥梁,拉近各国青年学生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二、活动主题:

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风.(或者大医小世博)

三、主承办:

主办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

承办单位: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学生管理委员会(书缘社)

四、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15日至11月21日

五、五大主题活动内容:

1、览五洲风

情:介绍大医在校留学生的基本状况,选取部分在校留学生较多的国家展示其国旗、国徽、首都、自然地理、服饰、饮食、特色文化等内容。(A4纸彩印)由留学生提供穿着具有本民族特色服装的照片——带有笑脸,在图书馆的玻璃幕墙上制作一个“国际笑脸”的展示墙,展示留学生的生活风采。

2、汇世界风

采11月15日,在国际文化交流月启动当天,由印度留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节目:印度舞、印度民族歌曲,并现场与中国学生互动当场介绍印度的民族风情。

3、赏四海风.

韵:在国际文化交流月期间,放映厅免费播放一些留学生国家的优秀影视作品。

4、展各国风.

貌:在一楼大厅的视频播放机中循环播放宣传各个国家的宣传视频,与现在世博会互动。

图书馆外语角与留学生互动,共同学习各个国家的问候语,祝贺词,分享节日文

5、传书香风.

尚:在公共检索区摆放有关各国家的书籍,包括哲学宗教、社会科学、语言、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范畴。

六、具体活动安排:

1、11月15日(周一)中午,由图书馆馆长和国际交流学院老师宣布活动开幕,并说明活动意义,由留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节目。

2、11月15日(周一)由留学生表演自己国家的民族特色。

七、活动材料

A4纸若干,彩色打印、洗10寸照片100张

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2

为强化我校鲜明的外语特色,促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对外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通过举办各种具有实效性的活动营造我校浓郁的外语教学氛围,开拓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综合运用外语的能力,将我院外语特色教育品牌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活动主题:

国际文化交流

二、活动时间:

xxx

三、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四、主办单位:

外国语学院团委

五、承办单位:

外国语学院学生会

六、活动流程:

(一)主题活动:国际文化交流

(二)具体活动:(各项另附活动方案)

1、国际文化交流开幕式

2、“One dream”外文歌曲大赛

3、“沟通零距离”外语角活动

4、“细微之处大不同”中西方文化讲座

5、“Mystage Myshow”我的舞台我的'剧

6、外语风采之星选拔赛

7、外文演讲比赛

8、“Ourgol denfilm”外文原声电影配音大赛

9、“拓展国际视野”留学推介展览

10、“触摸中外文化”国际文化展览会

11、“同一个世界”留学生经验交流会

12、多语种俚语宣传周

13、中国进出口贸易模拟会

14、多语种征文大赛

15、外语专业就业服务周

16、外国名校资讯展

(三)外语文化节闭幕晚会

文化交流活动策划方案3

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搭建具有国际性特征、合作办学特点的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平台,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合作院校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出国学习的热情,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教育学院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定期举办以合作院校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办学环境,留学知识为主题的“文化宣传交流月”活动。

一、活动主题

国际教育学院开展第一届以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为主题的“中外文化交流月”活动。

二、目的意义

此次活动的开展,将会拓展学生的视野,使之尽快的了解合作院校的办学环境及所在国家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

三、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28日至20xx年11月24日

四、参加范围

国际教育学院全体学生。

五、活动安排

(一)动员发动

召开启动大会,学院领导和学管老师参加,给学生详细介绍“文化宣传交流月”活动的主题、目的、内容及奖品设置,鼓励学生踊跃报名,争得荣誉。

(二)具体实施

活动为期一个月,一周定一个主题,共四个主题。第一周澳洲风情展映;第二周澳洲文化知识竞赛;第三周我爱记单词比赛;第四周宿舍装饰美化大赛。

10月29日召开“中外文化交流月”活动启动仪式,学院领导、辅导员和全体大一学生参加。

第三篇:中日茶道文化比较

中日茶道文化的比较

摘要:

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 ,在世界文明史上 ,各显风彩、引人深思。世界的茶道源于中国,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如今,茶夷发展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饮茶嗜好遍及全球。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在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中,茶道是核心。日本人的饮茶习惯形成于8世纪左右,可以说,日本的茶道文化是沿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来的。茶道是种生活礼仪,是一种精神修养的体现。

关键词: 饮茶,茶道研究,茶道思想,发展历史,精神 引言

中国和日本都是世界上文明的茶道国家。虽说茶道都是两国文明的一方面,但是在茶道上也存在着一些的文化差异。以下是本人对于两国茶道方面的看法。

茶道属于东方文化。世界的茶道源于中国,早在我国唐代就有了“茶道”这个词。老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思想影响,“茶道”一词从使用以来,历代茶人都没有给他下过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对茶道的解释自古以来也是见仁见智的。大体来说,茶道是以沏茶、品茶为手段,用以联络感情且富有艺术性,礼节性的一种独特活动。与艺术、绘画、舞蹈等艺术形式相比,茶道艺术有许多特殊性。第一,茶道是通过人的眼、耳、舌、鼻、身来同时感受的,茶道艺术中有色、有声、有香、有味、有触感。比如在茶事进程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各色艺术品,可以从风声,雨声,点茶时的水声,主人走动时有节奏的脚步声中体会茶的意境可以闻到花香、茶香和香炉中发出的香气,可以尝到美味的食物,可以把你欣赏的任何一件茶道具拿在手里抚摸。第二,茶道艺术试图包罗万象,并使之艺术化。茶道把山川风月、春夏秋冬、花草虫鸟、历史文学等等都包容进四小时的茶事之中。第三,茶道艺术不是由个人或单方面独自完成的。它要求参加茶事的客人一起参加表演,客人的举止和对茶道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茶道是否成功。最后,第四个特殊性是,茶道艺术是无形的,但又是永久性的。中国的茶道文化的形成有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主要为以下几个时期

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茶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发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富的大量增加为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研究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交流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韩、美、斯及港台地区纷纷参加。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份份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发展。

而相比之下,日本茶道的起步相对晚很多。在公元8世纪,也就是奈良时代(天平文化)绿茶传入了日本。在《茶道入门》中记载道,749年,孝谦天皇在奈良东大寺召集五千僧侣在佛前诵经,事毕以茶犒赏,当时的茶是由遣隋使、遣唐使带回来的,非常珍贵。同时把唐代寺院盛行的“供茶”和“施茶”方法也带回日本。不过,品茶只限于寺院内,并未推广到民间。平安时代,日本高僧永忠、最澄、空海先后将中国茶种带回日本播种,并传授中国的茶礼和茶俗。到了镰仓时代,日本兴起品茶风,带头人是曾经留学中国的禅师荣西。1191年,他亲自种茶,还把茶种送给京都高僧明惠上人,明惠把茶种种在栂尾山上,后来这成为日本闻名遐迩的“栂尾茶”。荣西研究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写出了日本第一部饮茶专著《吃茶养生记》。他认为“饮茶可以清心,脱俗,明目,长寿,使人高尚”。他把此书献给镰仓幕府,上层阶级开始爱好饮茶,随后,日本举国上下都盛行饮茶之风 日本茶道中的“抹茶”也是从镰仓时代开始的。1 4世纪室町时代以后,茶树的栽种已普及起来。把饮茶仪式引入日本的是大应国师,后有一休和尚。品茗大师村田珠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饮茶礼仪,创造了更为典雅的品茗形式,他被称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后来茶道又不断得以完善,并作为一种品茗艺术流传于世。

现在,日本流行的茶道,是在16世纪后期由茶道大师千利休创立的。他继承了前辈创制的苦涩茶,在环境幽雅的地方建筑茶室,讲究茶具的“名器之美”。千利休集茶道之大成,主张茶室的简洁化,庭园的创意化,茶碗小巧,木竹互用,形成独具风格的“千家流”茶法。

1591年,千利休被武将丰臣秀吉逼迫自杀,他的技艺由其孙子继承下来。到江户时代,建立了“家元制度”,使茶道“传宗接代,不出祖流”。这期间产生了不同的派别,其中以里千家最有名,弟子最多,另外还有表千家,宗宋、石川、织部等流派。虽然各派都有自己的规矩和做法,但各派之间互相学习,和谐共处。概括来说日本茶道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首先是受中国唐朝的饼茶煮饮法影响的平安时代,其次是受宋朝末期的茶冲饮法影响的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最后则是受明朝的叶茶泡饮法的江户时代。其中第二个时期是茶道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但茶道的成熟期则在第三个时期。那时茶道普及到了各个阶层,茶道内部也分出许多流派,形成百花争艳的局面。从茶道的发展历史相比来看,中国茶道的发展比其日本来讲更为久远。但在现在的日本,茶道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其次就是茶道精神的比较,茶道精神是茶道的根本所在,虽然日本的茶道源于中国,却具有日本民族味。它有自己的形成、发展过程和特有的内蕴。日本茶道是在“日常茶饭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日常生活行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熔为一炉,成为一门综合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它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而且通过茶会,学习茶礼,陶冶性情,培养人的审美观和道德观念。正如桑田中亲说的:“茶道已从单纯的趣味、娱乐,前进成为表现日本人日常生活文化的规范和理想。”十六世纪末,千利休继承、汲取了历代茶道精神,创立了日本正宗茶道。他是茶道的集大成者。剖析利休茶道精神,可以了解日本茶道之一斑。

而中国茶道是儒道佛三家思想的统一,其精神是“廉美清和敬”,即指清廉俭朴、平和快乐、清澄寂静、真诚处世、敬爱待人。

儒家对中国茶道的影响最大。儒家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认为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要求中庸处世。茶道精神源于儒家的中庸思想,儒家思想的平和快乐格调是中国茶道的主调,儒家的道德和礼仪为茶道提供了茶礼。

佛教对中国茶道的影响也很大。它历来推祟饮茶。首先,因茶有“三德”:提神;助消化;清心定神、去除杂念。所以喝茶既满足坐禅需要又不破坏佛教清规。其次,佛教的苦、集、灭、道四谛中的第一谛苦谛,苦谛视人间为无边的苦难,当参破苦谛,达到大彻大悟,便是求得对苦的解脱。茶性清苦,品茶之苦味,苦后回甘,这与苦谛一致。所以茶一直以来深受禅僧们的喜爱。同时,随着佛教的发达,唐代僧人煮饮天下,世人争相仿效,于是饮茶之风盛行民间。还有,“廉美清和敬”的茶道精神也正是佛教弘扬的精神。

除佛、儒二家之外,中国茶道还受道家影响。道家为求长生不老,苦炼金丹,但始终都未能如愿。因茶有强身健体,延长寿命之功效,于是逐渐被视为仙药。道家倡导通过饮茶,以求得道成仙。同时,道家认为自然本性才是真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茶人喜欢空灵虚静的饮茶环境,将自己融于自然,追求心灵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与物质的统一的美学意境,这与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是统一的。

将饮茶习俗和优良茶种传入日本的是遣唐僧人, 茶文化在日本的主要传播者也是一些高僧,并且从日本茶道产生到完成,起关键作用的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三人也是禅宗的信奉者。因此,从日本茶文化的开始直至茶道的完成都与佛有着不解之缘,日本茶道主要受禅宗的影响。

“和敬清寂”的日本茶道精神正是佛教禅宗精神之所在。“和”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也指讲究本来面目,不造作,与茶事的自然融合。“和”源于禅宗“慈悲善良,温和之心”的精神和《金刚般若经》的“如如不动”教义。“敬”指敬爱之心,这与禅宗教义“二部四众、平等互重”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互重的精神是一致的。“清”指清净,它源于禅宗“六根清净”。“寂”即“无”,强调“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这正是源于佛教“空无”观。

日本茶道还讲究“一期一会”的心境。它源自于佛教的无常观,是指世事无常。既然没有一样事物是保持不变的,那么人与人的每一次交会也是绝无仅有的,茶事活动亦如此。只要还原自我,怀着只此一次的信念,无造作、无杂念地投入,就能从紧促短暂的茶事中获得无限的自由。茶道中还有数寄屋、石缸、茶碗等许多不规则物体,这是因为茶道界以“不对称、不重复、绝无仅有、变化等”为美,如事物太过于正规匀称,则会变得索然无味,只有不完整、富有变化(无常)才更有情趣。这种审美意识源自以“无常”为美的禅宗美学观,禅宗强调追求完美的过程超过完美本身,让每个人充分地发挥各自的想像力,完善那些不完美的事物,才能得到美的极致,因此有意地避免用完整来表达完美。日本茶道的主流派有〞千利休〞与〞三千家〞

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是茶禅一味。禅门认为,喝茶、坐禅都是平凡事,如能在平凡事中找到真实,则表示心已被启发。例如:日本茶道有单饮和轮饮两种饮茶形式。单饮是指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轮饮是指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不管哪种形式,日语都称之为“お茶を一杯 む”。“竹田默雷禅师说:„若一碗茶让众人轮流喝,可有说不尽的禅味。‟他认为一碗茶轮流喝与„经行‟(诵经行走)具有同样的情趣,茶道的奥妙是无法之法,妙在乱中有序”可见,日本茶道已经脱离了饮茶概念,成为了一种无茶亦可的禅宗修行的新形式。

总的来说,中日茶道都是取茶的清心、静气、养神、助智等健康向上的精义。两者之间有颇深的渊源。而说到区别,则有以下几点:

1.中国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儒、道、佛为一体,三者互为补充、绝少抵触,从而使中国的茶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无论从哪个层次、哪个方面讲都能做出宏篇大论。而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中国禅宗思想,当然也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中国人“以茶表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充分贯彻了儒家礼、义、仁、德的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标准。日本茶道吸收了中国茶文化思想的部分内容,主张“和、敬、清、寂”,公开申明“茶禅一位”,它规劝人们要和平共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2.日本茶道程式严谨,强调古朴、清寂之美;而中国茶文化则更崇尚自然、随和之美。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清静之美,但其“四规”、“七则”似过于拘重形式,很难让人感受到畅快自然。中国茶文化最初是由饮茶上升为精神活动的,与道教的追求静清无为的神仙世界颇有渊源,它在艺术层面上强调自然与美学精神,很容易让人感到和谐统一。但是中国的茶道没有仪式可循,往往便道而无道,影响了茶文化精髓的作用发挥和规范传播。故而说起茶道,往往仍首推日本。

3.中国茶文化包含社会层次较广;而日本茶文化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中国茶文化自宋代便深入市民阶层,其最突出的代表是大小城镇广泛兴起的茶楼、茶馆、茶亭、茶室。在这种场合,士农工商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一种手段,从而使“茶”成为生活本身的内容,而各个民间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也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相形之下,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不难看出两国的茶道虽然有一定的继承,但各有不通。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有其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它将儒、道、佛三家思想有机地融入,从各个方面都突出儒教的“礼”、道教的“清”、佛教的“悟”等精神实质,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和一、和谐统一的特色,中国茶道是无愧于世界文明的一朵亮丽的奇葩。与之相比,日本茶道一开始就是重禅宗精神,已经升华到宗教哲学高度,成为了一种生活禅。所以它有一套严密复杂的仪式;茶人也都是修禅之人;其目的已不在于饮茶,而在于道,它是“禅的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禅的活动”。在中日文化的不断交流过程中,在弘扬中国茶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日本茶道认真探究,彼此不断地互相学习,使中日茶道向更深远、更广泛的方面发展。分别在发展史及精神方面做了一定的介绍,自己也从此对中日茶道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中日两国继续将古人的茶道文化发扬。

1参考文献《茶道会馆》《中茶文化》2001年 2.编著者姓名章鱼《文化月刊》出版社

第四篇:中日文化比较心得

中日文化心得体会

这一学期选修了贾老师的中日文化课程,由于课程冲突,好多次没有去成,但我觉得通过这次课程让我认识到了中日文化的区别。

我们为什么总是讨厌日本人,也许是因为日本文化几乎全是中国传过去的,本来就是个蛮夷之地,蕞尔一岛;但它后来却又侵略中国,进行大屠杀这种惨无人道的行径。最重要的是那种不认罪的态度——否则,我也说不清中国人为什么要仇日不仇英法美。八国联军烧了我们的圆明园、屠杀了义和团。

其实关于国际关系,国家利益才真正左右一个国家的态度,本来就变得比狗脸还快,翻脸不认人常有。象我们这样持久地排日并不理智。我也无意为日本辩护,它有自己的民族劣根性,但日本文化和众多文化一起冲进中国大门,与年轻一代人紧密融合,再拒绝出去,绝不可能。

日本文化的确在影响这一代人,中国文化必然有比不上它的地方——没有什么文化和制度完美,任何文化都有不如别人的地方,我国改革开放不是去挑别人的毛病,而是学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清醒。

中国人行事以中庸著称,但做道德判断却相当偏激。或者说二元化,不是君子一定是小人,不是好人一定是坏人,不是清官就是贪官;有句迎合皇上的话就是奸佞弄臣,非得抬着棺材死谏才叫忠臣。清官如岳飞、海瑞,要么被陷害死,要么与整个官场为敌。再比如,父母死了要守三年孝,什么事都不准干,一门心思地悲哀。当时,有个“大孝子”倒是守了二十年的孝——在这期间生了五个孩子,传为笑谈,但此人除此之外,没有杀人放火,没有违法勾当,孔融却一声令下就把他杀了,中国人虚伪得可以。孔融还以“不孝”的罪名杀了另一个他认为在父亲坟前哭得不悲的人——最后,曹操仍借着“不孝”的罪名杀了孔融,倒算首尾呼应。

而且似乎日本文化是更为灵活的,从物语文学可以看出,很早就可以抒发个人的情感。而中国,文人似乎永远是不得志的,活象一群怨妇。苏轼和辛弃疾并称苏辛,但辛不如苏,苏是士大夫兼文人,辛的范围就窄多了,几乎是职业“词人”,而填词不是正业,是野狐禅,只有科场和官场不得志,才去搞这种杂学,试想辛的心态会好吗?柏杨先生说:“日本虽然几乎吸收了中国的一切,但没有吸收科举,所以在明治维新可以一下完全崛起。”日本从中国吸收最多的似乎是李白、白居易而不是孔孟之道,可见它是有挑选的,决不接受文化倾销,倒是真的“拿来主义”。他拿到了罗盘,用作指南针,而不像中国人用它看风水;他们拿到火药,做出炮弹,而不像中国人用来放烟花。

说起来,如果日本都是从中国来的,但如今日本显然比中国发达;日本会挑选、会继承、会总结、会发扬。他们比中国更早学会向前看,中国官员在弹劾变法,日本在全民维新;日本没有中国的“利不十,不变法”,虽然也陷入闭关锁国,但立刻清醒,认清形势,抓住一切条件发展。而中国则被侵略得都快不知道自己是被谁侵略的了,还想维护“天朝尊严”,就是自取灭亡。天朝的幻想就和吸鸦片或精神胜利一样,它让我们永远认不清局势、不知道发展。

日本人还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是受东西方文化冲击的产物。日本决不是什么地大物博,主要能源多靠进口。要发展,又不能轻易得罪美国,韩国仇日,俄罗斯强大,中国崛起,日本其实很难熬,居安思危就尤其很重要。空调不低于28℃是潜规则,结果到哪都是28℃;煮鸡蛋也要考虑怎么省一半的天然气。日本地震也很多,他们的孩子必须随时明白在危险中怎么做。

而中国,仿佛是小农意识太久了,没回过神,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危险,杞人忧天的少,莫名其妙枉死的多。安逸舒适一天,不想明天会有什么,不直面问题隐患,正如鲁迅先生打过的比方,只关注烧麦或北极,不看肮脏的桌子和地面。

说了很多中国人的缺点和日本的优点,不是媚外,崇洋和媚外根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柏杨先生明确阐述,崇洋但不媚外。我们要学别人的优点,而不是自我陶醉,日本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正如中国文化有自己的劣根性一样,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不例外。问题在于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批判亦懂得前进。

10电子信息

周 培

第五篇:浅谈中日数字文化

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李雪

浅谈中日数字文化

一、中日之间与文化

对于中国来讲,日本是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中国人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不仅是从地理位置上的亲近,更从古代的文化交流,文化传播上有亲密的联系,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日趋频繁无论是在外经、外贸、外交方面从事对日工作,或者就于日本独资、中日合资企业,随时要跟日本人打交道,所以,在学日语之外了解日本的文化并且进行中日文化的比较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国家越来越关注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学习、了解日本这个经济大国的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再者,作为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接班人,肩负着国家强大的重任,在这样的社会下,要对各个国家有所了解,特别是文化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明显地,文化具有很大的魅力。其中语言是文化得以传播的载体,同时文化对语言有着深刻的影响。然而,在语言中,数字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从了解对数字的禁忌,喜好可以了解到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与人民的处世态度。数字不仅可以用于计算方面,而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还可以具有不同的内涵。

二、有异国风情的数字

在中国有一个特殊的“250”,相信大家都熟悉不过了,它代表着“傻子”的意思。关于它的典故,由来,解释有多种多样的,有一种来历传说是:在战国时期,齐王为引出杀死苏秦的杀人凶手,巧施妙计,拿出一千黄金来悬赏杀人凶手,后来还真有四个人前来领赏,当被问该如何分这一千黄金时,有人高兴并自以为聪明地说:这简单,1000÷4=250,每人二百五。最后,这四人被齐王处死,“250”就因此得名。这虽然是一种传说,但“250”现在确实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并且引用于我们的生活中,由此可以看出数字的魅力是多么大。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李雪

在日本,也有这样一句成语:“谣言不过75天”。意思是说,凡事只要过了75天大体上都会平息,比如酒井法子涉毒事件,估计最多也就是75天的事儿,很快就会从公众舆论中消失。有的语言学家指出,日本人喜欢75这个数字一是因为它是奇数,二是因为两个半月正好可以跨越一个季节,所谓“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大体上说的就是这个感觉!数字的影响潜移默化,不仅是日本人记数所用,有更多的引申义,有更多的意义。

三、两国对数字“情有独钟”

数字对于中国、日本这两个东方大国来说来说就有特殊意义,人们对数字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从中国的简单一到十,百,千,万这几个数位中其内容就丰富无比。中国人喜欢用很多俗语,成语来赋予它不同的特殊的含义,而文化传统受中国影响的日本也有很多的俗语或成语来表现数字的特殊魅力。同一数字,在同一国家不同的文化领域有吉凶之分,在不同国家可能有相同的忌讳或者钟爱。不同的数字在中国与日本之间往往有不同的含义,有的代表吉祥,幸运,有的确是两国的禁忌,特别地,往往同一个数字在中国是吉祥的数字,在日本却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禁忌数字。

中国的数字从一开始就有:一团和气,一路平安,一帆风顺,一登龙门,双双对对,一双两好,二姓之好,二人同心,三星高照,花封三祝,喜报三多,岁寒三友,四海一家,四远流名,四喜同乐,四艺雅聚,五路财神,五风十雨,五谷丰登,五世齐昌,六合同春,六畜兴旺,六马仰秣,六趣众生,七子团圆,七步之才,七擒七纵,七星宝剑,七具陈,八仙过海,八仙庆寿,八斗之才,八方呼应,九九归真,天保九如,山河九鼎,九鼎大吕,十步芳草,十全其美,寿天百禄,百事大吉,百战百胜,长命百岁,千战一合,千里之足,日行千里,千秋万岁,万里河山,万福来朝,万象更新,万事亨通等等,统统代表了吉祥的祝福语,不仅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一听就让人赏心悦目,心情舒畅。还有不管三七二十一、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八九不离十、十有八九、九牛二虎之力、十拿九稳、十万八千里的俗语,更是浅俗易懂,表达明了。由这些可以看出中国人之于数字,不仅是记数,其中往往包含着更深的意义,分析其中不难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李雪

得出中国自古以来的以和为贵的思想和人民的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更是当今中国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有力的思想源泉。

在中国,经常会听到“买车牌号”、“买电话号”这些话,中国人往往愿意花很多钱来买一个“幸运号码”,中国人往往认为号码“靓”的话,会给他们带来运气,中国人花几十万元买下一个幸运数字最多的电话号码或车牌号,已不是新闻。这种现象已经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迷信的缘故了,更多的是,对数位的一种信仰,一种自古以来的传承信仰。当然,中国人最钟爱的数字莫过于“六”“八”了,所谓“六六大顺”,“要得发,不离八”,就道出了其中原委。另一方面,中国人禁忌的数字比起幸运数字多得多,总体上说,比较忌讳单数,正所谓“好事成双”。例如,数字“三”,汉语读音接近于“散”,因此在一些做寿,结婚等喜庆的日子里忌讳这些数字,包括送贺礼,贺金的人也要注意不可以是有“三”的数量,这样会被认为故意找茬,不真心祝福他们;数字“四”,被我们视为大凶,因为同音于“死”,因此在一些车牌号,门牌号等不易出现这样的数字,给人很不好的感觉,但“四”也有品“买卖通四海”、“四通八达”等等之说,对于“四”我们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意义;还有忌讳“九”,特别对于年龄,以“九”为结尾的岁数时,人们会认为这一年行凶,一些迷信的父母会去求神拜佛,采取“添油”(既是捐钱建造神庙或者买东西求拜神灵,祈求保佑平安)这种方法来保佑这一年的平安,特别是老年人,每当到了以“九”为结尾的岁数时,那一年都特别当心,其一是身体比较虚弱,其二是对这个岁数的害怕,他们会认为自己能够挨过这一年就能获得更长久些,但在中国古代“九”又有把天子说为“九五之尊”之说,“九”有时也代表权利的至高无上,“九五之尊”“九九归一”就证明了这一点;还有号码“七零八六”、“五三五四”之类的数字也忌讳,因为他与“七零八落”、与“吾散、吾死”谐音。

对于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这么多的俗语或者成语来表示数字的应用之广泛,但是日本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把数字应用到姓氏上,例如“一丹”、“二井”、“三木”、“四岛一味川”、“六角”、“七条”、“八馬”、“九鬼”、“十石”“百元”、“千家”等等,这些尤其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数字的敏感和应用的重视,更可以看出日本是一个对数字有着很深信仰的国家。数字被日本人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从侧面反映了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心理。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李雪

日本人比较喜欢奇数,他们认为单数为阳,象征吉祥。平时送礼,捆礼品的绳子一定是单数,家里的摆设喜欢用挂一幅字,一幅画,插一枝花等,而双数的数字一般只用在供佛,祭拜死人时才会使用。日本人特别喜欢“三”,他们认为三是吉祥数字,在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时各用三只一组的酒杯饮酒,但又忌讳“三”人一起拍照,他们认为中间的人被左右的人夹着,是不幸的预兆。“七”在日本也倍受青睐,日本把“七”用在很多商品的命名上,日本人喜欢这样的商品,他们认为这样的商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和好运。日本人对“4”和“9”非常忌讳,因为在日本“4”的发音是“し”与“死”同音,如在日本的医院就没有4号、14、42号病房,由于 “42”的发音是死的动词形,因为医院里的病人最忌讳的就是“死”,出门旅行,日本人对于与“死”发音相同的4号座位也很忌讳。“九”的发音与“苦”相同为“く”,日本人过新年时要在门前立“门松”,也都避免在29日那天,就是因为忌讳“9”即“苦”,这两个数字的忌讳与中国尤为相似。但日本人还对“六”忌讳,在日本,“六”与“无赖”“碌”谐音,“碌”下接否定即为“不正经,不像样”的意思,这个与中国完全相反。“13”也是忌讳的数字,许多宾馆没有“13”楼层和“13”号房间,羽田机场也没有“13”号停机坪。

四、数字文化

数字不仅在中国和日本应用广泛,在世界上各个国家也是一样,它的有趣应用,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使生活更加有趣,并且渐渐形成一种文化,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成为人们研究这个国家的重要部分。要了解一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就要了解它的文化,了解它的文化,就少不了要了解数字在这个国家的应用,才可以“投其所好”,更好地与他们相处,与他们互相交流,从而达到文化更好地交流的目的。中日文化比较论文

李雪

参考文献:

[1].冯富荣,杜英起.邻家之眼——中日文化比较学习读本.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出版社

[2].作者.文章题目.2009-12-3.http://nsljd.yiwu.gov.cn(中国文化网).

下载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日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策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物资交流活动策划

    物资交流活动策划 一、活动背景 在我校大四学姐学长即将离校之际,考虑到他们可能由于路途遥远等原因不能将全部物品带走,同时也为了更好的丰富我们的活动室,我们举办了这次物资......

    国际交流活动策划

    联合武大内部外国学生之国际交流板块策划书主办方:学生会国际交流与礼仪部一、背景介绍国礼部正处于发展转型时期,需要从原先的主要倚重礼仪知识方面的活动发展到礼仪与国际交......

    中外交流活动策划

    “Make Different a Different” ——理学院数学系团学联 与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交流活动 一、活动背景 上海大学是一所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留学......

    专业交流活动策划

    “我的大学,我做主”----专业交流【活动筹备时间安排】 1、十二月初通知学习部人员参加2013级学生专业交流活动。2、十二月第二周之前完成初步参赛人员数。【开幕词】一、【......

    论中日文化对比

    浅谈中日文化对比 中日文化对比课程任课教师:段克勤 姓名:于悦 班级 :人资10-1 学号:100684128浅谈中日文化对比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得天独厚的便利,自古以来两国经济交......

    连云港市青少年文化艺术学校策划方案

    连云港市青少年文化艺术学校策划方案一.学校现状分析:本校创办于1994年,是我市唯一一所办学最早影响最大,集文理科辅导和艺术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民办学校。主要开设:少儿英语、......

    2014青少年英语口语展示交流活动细则

    2014青少年英语口语展示交流活动细则 第一部分:个人赛 一、 活动组别: 小学A组:小学三年级 小学B组:小学四年级 小学C组:小学五年级 小学D组:小学六年级 初中E组:初中一年级 初中F......

    中学文化交流活动(最终5篇)

    中学文化交流活动中学文化交流活动中学文化交流活动总结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