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市旅游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旅游业的管理,充分开发和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我市旅游业沿着健康的轨道迅速发展,根据《xx省旅游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招徕、接待旅游者,为旅游者提供交通、游览、餐饮、住宿、购物、文化娱乐等的综合性服务行业。
第三条 旅游业是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确定的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支柱产业。市政府鼓励、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在投资、贷款、土地、税收、用工等方面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对旅游业给予优惠支持。
第四条我市旅游业的长期、中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第五条 市政府对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市旅游局是市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行业管理。
凡在我市境内的旅游经营单位,应当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六条 本办法所称的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其他效益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第七条 旅游资源开发实行总量控制,协调发展,市政府对旅游资源采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
第八条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讲究效益的原则,由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九条 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和设施,如饭店、游乐、商业服务、旅游交通、邮电通讯和景区设施等,应符合旅游发展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遵守生态与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区保护、文物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土地保护等法律、法规规定,并严格履行审批程序。
第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擅自开发旅游资源,或者违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开发旅游资源。
禁止在旅游开发区、游览区内取土、葬坟、采伐林木、排放污染物、倾倒废弃物。
第三章 旅游经营与管理
第十一条 凡在xx市境内申请开办旅游经营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经依法批准的旅游业经营者、组织机构和管理章程及有关批件;
(二)固定的旅游营业场所和必要的通讯设施与交通工具;
(三)与旅游经营和服务规模相适应的资金数额和从业人员;
(四)经过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管理人员;
(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旅游业务经营范围;
(六)能够独立承担民事法律责任;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二条 具备上列条件者,依照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持相关证件依法办理登记。
第十三条 市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旅游建设项目实行规划许可证制度。凡规划区内涉及旅游的建设项目,须经市政府旅游主管部门核发旅游规划许可证。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市计划、建设、环保、国土等部门不给予办理立项、批建、征地等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 市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旅行社实行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制度和质量保证金制度,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未缴纳质量保证金的,不得经营旅行社业务。
第十五条 市政府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经营旅游业务的单位实行旅游定点资格认证制度。未取得旅游定点资格的,不得经营旅游业务。
第十六条 涉及许可证及涉外饭店的星级评定工作,由市旅游主管部门按权限负责实施,或者按规定报上级旅游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七条 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导游员必须通过全国统考,取得导游证书,并依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为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
对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服务公司等旅游经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实行岗位培训和资格考核制度。
第十八条 旅游价格和收费标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市旅游局和市物价局协调制定并监督管理。
第四章 旅游协调
第十九条 市人民政府采取措施,保证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把促进旅游业发展措施纳入各有关部门的发展规划。
第二十条 市旅游局应当与各有关部门建立协调制度。旅游部门应当向各有关部门通报旅游业情况,提出需要配合发展的要求;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旅游业发展需求,采取相应措施,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鼓励旅游业依法建立行业协会,协助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旅游经营单位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 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十二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十三条 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享有下列权利:
(一)人身、财产的安全得到保障;
(二)要求旅游经营者提供有关服务内容、档次、费用标准等方面的真实情况;
(三)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并获得质价相当的服务;
(四)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
(五)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旅游经营者索赔;
(六)有权拒绝非法检查,并提出投诉;
(七)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二十四条 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承担下列义务:
(一)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爱护旅游设施;
(二)尊重旅游地的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
(三)自觉遵守旅游秩序和社会公德;
(四)遵守旅游景区景点依法制定的管理制度;
(五)支付门票和其他有偿服务的费用;
(六)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有关义务。
第二十五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旅游经营者协商解决;
(二)向旅游、工商行政等管理部门或者消费者协会申诉或者投诉;
(三)有仲裁协议的,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四)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经营单位或个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按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收入、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一)拒绝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旅行社业务的;
(三)未取得旅游项目规划许可证,擅自兴建旅游项目的;
(四)未取得旅游定点资格证,擅自经营接待旅游团队业务的;
(五)未取得导游员资格证书和上岗证,擅自从事导游服务的;
(六)违反国家旅游服务规范,严重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一)涨价、削价、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
(二)超越业务经营范围的;
(三)向旅游从业人员给付回扣的;
(四)为卖淫嫖娼、赌博、吸毒、传播淫秽物品提供条件或知情不报的;
(五)造成旅游者食物中毒的。
上列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十八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九条 旅游从业人员在旅游业务中私自收取回扣和索要小费的,根据情节轻重,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数额较大,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
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在xx市境内经营旅游业务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均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xx市旅游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生活环境,增进人民身心健康,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根据《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令第676号)、《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和《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城建〔1993〕784号)等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化是指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进行的植树、种草、栽花、育苗、园林设施建设及其管护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
第四条城市绿化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行政手段与经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镇人民政府及其他组织应当组织本部门、本单位和本辖区适龄公民,按照《甘肃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7号)的有关规定参加义务植树劳动。
第六条城市中的公民有权制止、检举、揭发损坏花草树木、绿化设施及园林景观的行为。
第七条鼓励单位和个人认建、认养和以投资、捐资等形式,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第八条对在城市绿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给予表彰。
第九条鼓励单位和个人大力开展城市绿化科学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社会效益和绿化水平。
第十条城市绿化建设应当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与其它公共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
第十一条市绿化委员会统一组织领导全市的绿化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园林绿化部门。
市园林绿化管理局为市园林绿化部门,主管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化工作。
公安、综合执法、环卫、建设、规划、环保、房管等部门,按照职责范围配合市园林绿化部门做好城市绿化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鼓励沿街各单位和商业网点在门前设置花箱、花盆和花架等,进行摆花造景,对门前进行美化。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十三条市园林绿化部门应与建设、国土、规划等部门密切协作,按照《嘉峪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0年)》,共同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各驻嘉单位和部队应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中长期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四条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当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它绿地。各类绿地指标不能低于国家园林城市规定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最低标准。
第十五条城市各类绿地的规划建设,应当符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分期实施计划,并严格执行国家设计、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六条城市绿地建设责任分工:(一)城市规划区内公共区域的各类绿地由市园林绿化部门负责组织建设;
(二)城市新建、改建、扩建的居住区绿地和各类开发住宅区绿地由建设单位依据相关规划负责建设;
(三)单位附属绿地由该单位负责建设。
第十七条各有关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负责本单位管界内防护绿地的绿化建设。
第十八条绿地建设单位,要加强引种驯化,培养优良品种,逐步提高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
第十九条市园林绿化部门应制定城市绿化用水规划。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收集雨水进行灌溉。
第二十条城市绿化工程的设计,应当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设计方案应当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充分体现地域风格和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审批时,必须有市园林绿化部门参加审查。
建设单位应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进行施工。设计方案确需改变的,须经原批准机关审批。
第二十一条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当委托有相应能力的单位承担。
第二十二条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开发住宅区项目,需要绿化的,其基本建设投资中应当包括配套的绿化建设投资,并统一安排绿化工程施工,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绿化任务。
第二十三条城市公共绿地和居住区绿地的绿化建设,应当以植物造景为主,选用适合本市自然条件的花草树木,并适当配置水、石、雕塑等景观,乔灌林种植比例要协调。
第二十四条绿地建设单位应当按规定的标准进行庭院绿化,加强对庭院绿地的养护管理,建立和落实管护责任制,保证绿化成活率和保存率,保障植物生长茂盛,无缺株、无病虫害,树冠完整美观,草坪修剪整齐,花丛花坛无杂草,园林设施整洁、完好无损。
第三章保护与管理
第二十五条城市规划区内的绿地养护和管理责任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城市规划区内公共区域的绿化,由市园林绿化部门管理;
(二)各驻嘉单位、部队及市属单位自建的公园及管界内的各类绿地的绿化,由该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管理;
(三)居住区绿地,由房管部门监督、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养护和管理,对无物业服务企业的,由社区组织产权单位、业主共同养护管理;
(四)城市苗圃、花圃、草圃等,由其经营单位管理;
(五)庭院内、房前屋后栽植的树木、花草、绿地按照“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由投资人自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变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用地性质或者破坏绿地系统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面和植被。
第二十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
因建设或者其他特殊需要临时占用城市绿化用地,须经市园林绿化部门同意,并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占用的城市绿化用地,应当限期恢复、归还。
第二十八条砍伐城市树木,必须经市园林绿化部门批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补植树木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九条在城市的公共绿地内开设商业、服务摊点的,应当向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提出申请,经市园林绿化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同意后,持相关部门核发的证照,在公共绿地管理单位指定的地点从事经营活动,并遵守公共绿地和相关部门的规定。
第三十条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保持花草树木生长旺盛及园林绿化设施完好。
第三十一条为保证各类管线的安全使用需要修剪树木时,应当经市园林绿化部门批准,按照兼顾管线安全使用和树木正常生长的原则进行修剪。施工单位应当在修剪完成后及时清理现场。修剪费用由修剪单位承担。
第三十二条绿地管理单位应当做好管护范围内城市绿地、花草树木的养护管理工作,对遭受意外伤害的树木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查明原因和责任。
市园林绿化部门对绿地管理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并为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咨询和帮助。
第三十三条市农林部门应当做好城市规划区内的苗木、花卉、和种子检疫和病虫害监测预报及防治指导工作。严禁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苗木、花卉和种子调入或调出。
第三十四条在城市公共绿地内,禁止下列损坏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一)挖坑、采石、取土、搭棚建房;
(二)倾倒垃圾、污水,堆放物料、沙石、废弃物,焚烧树叶、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等;
(三)穿行车辆和停放车辆;
(四)放养家禽、家畜及宠物,种植蔬菜;
(五)在景观水体游泳、垂钓、捕鱼等;
(六)攀折花木、采摘花果、刻划树皮、践踏草坪、乱拴乱挂;
(七)损坏绿化护栏、花坛、坐椅等绿化设施;
(八)其他损坏城市绿地及绿化设施的行为。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及《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第三十六条工程建设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或者城市规划区内的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风景林地和干道绿化带等绿化工程设计方案,未经批准或者未按照批准的设计方案施工的,由市园林绿化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三十七条妨碍市园林绿化部门、综合执法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市园林绿化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本办法由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未尽事宜由绿委成员单位协商解决。
第四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2年,有效期满自动失效。
第三篇:xx市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xx市村干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切实规范村干部队伍管理,调动和保护村干部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小康农村的步伐,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中的村干部,指村级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即村级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委员。
第三条 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村干部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承担主要管理职责,村党组织书记由市委组织部备案,村委会成员由市民政局备案。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宏观管理指导和检查督促。
第二章 干部选用
第四条选拔任用村干部的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群众公认,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廉洁自律。
2、工作能力强。具有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本领和觉悟,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
3、作风民主,求真务实。能够自觉遵守民主集中制原则,顾全大局,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
4、村干部任职年龄符合《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身体健康。
5、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中,妇女应有适当名额。
第五条 后备干部。
1、选拔与管理。村级后备干部的年龄一般应在30岁左右,文化程度应在高中(中专)以上。后备干部应在全体党员和广大村民推荐的基础上,经村党组织讨论提出初步名单,报乡镇党委审定。各乡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市委组织部备案管理。·
2、培养与使用。村党组织、村委会应注意给村级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安排他们参与村里工作,在实
践中锻炼成长,并依法选用。经选举产生的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班子成员中,没有35岁以下年轻干部的,乡镇党委可从后备干部中选配一名30岁左右的年轻同志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或村团支部书记,且不受村干部职数限制,待遇由市财政从市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六条 村干部选拔方式。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的选拔,必须严格依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及“两推一选”的办法产生。届中村党组织书记出现空缺或不能胜任等特殊情况,乡镇党委可以调整任命。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湖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规定,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
第七条 备案管理。换届选举时,乡镇党委应将村“两委”班子的选举结果报市委组织部备案。届中需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调整的,由乡镇党委任前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第八条 村干部职数。每村“两委”总职数应控制在3一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广泛交叉任职,并兼任村民小组长,尽量减少职数。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九条村干部应积极主动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教育培训活动,采取政治理论教育、岗位业务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带头开展经常性学习,加强“学习型”村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
第十条 坚持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次培训的原则,乡镇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村干部教育培训职责。每年应对村干部进行轮训,年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新任职的村干部,及时组织上岗培训。
第十一条 加强对村主职干部和后备干部的培训。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由市委党校和有关部门负责对村主职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培训;市委党校制定专门计划,每2至3年对全市村级主职干部进行一次系统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将村级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市委党校和有条件的乡镇应有计划地对村后备干部进行培训。3至5年内,要求每村至少有一名干部达到大专学历。
第四章 工作职责
第十二条 村党组织是村级各个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党组织与村委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村民自治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的自治,党支部支持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
(一)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工作职责:
1、宣传和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负责制定本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带
领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村级经济实力,帮助、指导农民增收,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改变本村面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目标。
2、按照《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五好”目标,抓好本村党建工作,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努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负责建立健全村级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
4、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带头做好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群众移风易俗,破除迷信,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5、负责村、组和村办企业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推荐、考核和监督管理工作。
6、领导村民委员会、村经济组织、团支部、妇代会、民兵等组织,支持和帮助他们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7、维护本村社会、政治稳定,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
(二)村民委员会主任职责: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村民遵守和执行。
2、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执行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和协调工作,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生产、供销、信用、消费、合同定购等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教育村民依法履行纳税、服兵役、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应尽的义务。
5、教育村民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6、负责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展教育事业,普及科技卫生知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7、抓好综合治理,依法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村与村之间、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
8、按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定,负责依法筹集生产资金和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管理好本村财务,实行村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
9、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执行村民会议决定和村规民约,及时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建议。
10、负责向村民会议报告工作。
(三)其他村干部要自觉接受村党组织的领导和本村干部、群众的监督,按照各自分工认真履行本职工作,同时自觉接受上级组织的对口指导。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十三条 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制定村干部考核办法,每年应对村“两委”班子及成员进行一次考核。考核前,先组织村民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再对照工作目标责任制进行量化评分,并进行奖惩兑现。第十四条 考核的基本内容:
1、当年经济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2、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
4、基层组织建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廉洁自律情况;
5、乡镇党委交办的其它特殊紧急重要任务。
第十五条民主评议办法。民主评议大会由村党组织负责人召集,乡镇领导主持,到会村民代表必须超过村民代表总数的4/5。评议大会上,先由村党组织书记代表村“两委”班子进行述职,其他“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个人述职,然后由到会的村民代表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两委”班子集体及个人进行无记名投票,再由乡镇党委按优秀票计1分,称职票计0.8分,基本称职票计0.6分,不称职票计0分的分值,计算“两委”班子集体及个人的民主评议得分。其计算公式为:民主评议得分=(优秀票数×1十称职票数 ×0.8十基本称职票数×0.6)/总票数× 100。
第十六条 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工作目标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年初,各村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提出当年经济工作目标和兴办实事目标后报乡镇党委、政府,乡镇党委、政府原则上按基层组织建设目标(占20%)、社会事业发展目标(占2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占20%)、经济工作目标(占40%)四部分分村下达工作目标。各村将乡镇下达的目标按百分制分解到人,形成班子成员岗位工作目标并报乡镇党委、政府备案。年底,乡镇党委、政府组织专班对“两委”班子集体及个人的责任制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第十七条 考核结果运用。乡镇党委按民主评议得分占20%、责任制考核得分占80%的比例计算出村“两委”班子集体和成员的考核得分,再按考核得分确定考核等次。考核得分在90分及以上的为优秀,80分及以上的为称职;60分及以上的为基本称职,60分以下的为不称职。考核得分与村干部当年的绩效工资挂钩。考核等次作为评先表彰及村干部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
第十八条 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待遇。全市每两年评选一次“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和“十佳村书记(主任)”,由市委、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从村干部奖励基金中列支一定资金给予一次性奖励。
第十九条 积极开展创建“五好基层党组织”活动。凡被省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奖村党组织5000元;被宜昌市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奖村党组织2000元。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第二十条 村干部评先表模对象必须具备称职以上考核等次,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党组织成员由乡
镇党委作免职处理,村委会班子成员依法罢免。对任职期间违纪违法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应依法对其作出免职处理,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被免职的村干部一律不得享受本办法中规定的退职待遇。
第六章补贴待遇
第二十一条 经选举产生的现职村、组干部补贴按市乡两级核定的标准,经乡镇处对其任职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考核后,予以发放。经费由市财政在转移支付经费中列支。有集体收入的村,村干部待遇可按照“ 通盘考虑、量入为出、兼顾公平”的原则,经乡镇党委批准,从集体收入中按一定标准适当给予补贴。一律不得用公款为现职村、组干部办理养老、医疗保险。
第二十二条 现职村、组干部的补贴按照职级挂钩、绩效挂钩的原则确定,由职务补贴和绩效补贴两部分构成。具体分配方案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根据实际制定。
第 二十三条退职村干部生活补贴的发放办法。
(一)补贴对象:对担任村组干部达到规定享受生活补贴年限(非因违法违纪、选民罢免等过错原因不再担任职务或辞职者),年龄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或虽未达到上述年龄但经县级以上人民医院鉴定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
(二)补贴标准:
1、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满2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1000元;担任村委会主职满2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8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职满15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4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主职满1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其他干部满3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3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其他干部满25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其他干部满20年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100元。担任村民组长满30年(含任村干部转任组长)的,由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对以往因工作需要,由当时乡镇(公社、区)党委安排,从村干部岗位调任乡镇(公社、区)直属其他岗位工作,后又回村任职的退职干部,此段工作时间视为连续任职。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不足20年的,可将任职时间合并到任村委会主职中一并计算,按任村委会主职标准享受补贴待遇;按任主职计算,低于按任主职和副职合并计算标准时,按副职计算。
2、凡村组干部被省委、省政府以上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的,在享受退职补贴时,按本人享受补贴标准的双倍计发。
3、1954年12月31日前入党,曾担任过村支部、村委会主职的,市财政每年补助200元;担任过村其他干部(包括村民组长)的,市财政每年补助100元;凡已享受退职补贴标准中第1款待遇的,不再享受此款之待遇。
4、原已由集体和个人按比例出资办理了养老保险的退职村干部,且已领取保险金的,不再享受上述各项待
遇。若到龄时领取的保险金低于本人应享受的上述补贴标准时,由市财政补足。
5、退职村干部不再采取一次性补贴安置办法。2003年12 月31日前已享受一次性补贴安置的对象,享受本办法规定的退职待遇时应扣除一次性补贴。
(三)发放方式:生活补贴方案由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申报,并通过党员大会进行公示,报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审核,市委组织部门审批,财政部门发放。从2004年起,采取分发放的方式具体落实。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社区居委会干部的管理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中共xx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枝市发(1996)7号文件及各乡镇(处)有关退职村干部待遇发放办法同时废止。
第四篇:淮安市旅游业管理办法
淮安市旅游业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维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依据《江苏省旅游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设施建设、从事旅游经营、参与旅游活动及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具有游览、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旅游经济发展的领导,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采取切实有效的鼓励扶持政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国内外各种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兴办旅游企业,从事旅游经营活动。
第四条市、县(区)级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依法履行行政监督管理职能。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各自职责,支持、配合旅游管理部门做好旅游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视财力状况设立旅游发展资金,用于旅游规划、公益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对外宣传促销等公共支出,财政、审计部门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充分发挥旅游行业各专业协会的社会中介作用。在政府管理部门领导下,各专业协会要在行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提高服务水平、培育企业品牌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为旅游业健康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支持保证。
第二章规划建设
第七条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项目,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不得违反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第八条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实体应当根据《淮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当地旅游资源状况,编制区域旅游发展阶段性规划和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详规,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复实施,同时报送市人民政府备案。国家和省、市对审批权限另有规定的,按照其规定执行。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与文物保护、环境
和资源保护、文化、宗教活动场所等规划相协调。
第九条各级旅游管理部门在同级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普查、评价工作,并建立旅游资源档案。
旅游资源的认定应当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并予以公布,设立标志。有关部门应当明确保护单位和责任人,制定实施保护方案。
第十条新建、扩建、改建旅游项目必须经旅游管理部门根据旅游发展规划审核同意后,再向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县、区的旅游建设项目须报市旅游管理部门备案。
前款所称旅游建设项目,是指景区、游乐场等大型旅游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旅游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旅游线路设置,参与旅游交通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标准的制定和旅游交通服务规范的管理,负责对专业从事旅游交通营运的车(船)公司的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各地旅游项目建设和区域性旅游资源开发,应当符合全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建筑风格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开发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度假区等大型旅游项目,必须事先书面征求旅游管理部门意见,并按有关程序规定报批。
第十三条鼓励、扶持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项目、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生产经营。
鼓励利用现有条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兴办价格低廉、面向大众的各类旅游住宿设施。
禁止兴建宣传封建迷信、格调低下等有害旅游者身心健康的旅游项目。
第三章行业管理
第十四条旅游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行业质量标准的指导、执行、管理,旅游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整体旅游形象宣传促销,旅游统计,旅游信息发布,假日旅游管理。
第十五条旅游经营者应当依法取得经营资格,遵守诚实信用、公平竞争、规范服务的原则和公认的职业道德。
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旅游经营者有权拒绝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和摊派;有权拒绝无行政执法证件人员的检查;有权拒绝旅游者违反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以及超出旅游合同约定内容的要求。
第十六条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经旅游等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旅游经营者应当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旅游经营者应当遵守价格法律、法规,公开服务项目,实行明码标价,诚信文明,保证服务质量。依法及时交纳有关税费。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设施,保证旅游安全运转。
第十八条旅游经营者应依法经营、规范服务,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签订的合同;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或者提供质价不符的服务;
(三)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宣传;
(四)引诱、纠缠和胁迫旅游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事先没有约定的服务消费;
(五)出售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六)危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十九条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申办旅行社,应当向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申报,由旅游管理部门按照国家规定权限审批。
第二十条经营旅行社业务,应当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然后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或者以业务交流合作、咨询服务等名义变相经营旅行社业务。
第二十一条旅行社应按照国家规定交纳质量保证金,不按规定足额交纳质量保证金的,不得经营旅行社业务。
旅行社必须参保旅行社责任险,应当为旅游者办理旅游意外保险,保证所提供的服务符合保障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要求。
第二十二条旅行社应当与旅游者签订合同,提倡使用国家或者省发布的合同示范文本。
旅行社使用自制旅游格式合同的,应当事先送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查。
未经旅游者同意,不得违反合同约定改变行程安排,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加收服务费用。
第二十三条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度假区在接受所属主管部门管理的同时,应接受旅游管理部门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积极参与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评定。
第二十四条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度假区应按照《旅游景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设置交通、通讯、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
第二十五条旅游景区(点)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环境保护和卫生管理,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卫生安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要加强旅游景区(点)及周边区域经营摊点的管理,不得出现纠缠旅游者购买商品的现象。
禁止在景区(点)内圈地占点,妨碍旅游者观光、摄影。
第二十六条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遵守国家关于旅游行业价格管理的有关规定,景区(点)门票等价格应当公示。
景区(点)套票、联票的价格应当低于各个相关景点单独门票的总和,由旅游者自愿选择。
第二十七条从事旅游服务业务的饭店(宾馆)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申报星级。星级饭店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
未评定星级的饭店,不得使用星级称谓进行广告宣传及其他经营活动。
星级饭店的评定,在旅游管理部门领导下组织实施。星级饭店应当接受旅游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质量检查和复核。
第二十八条导游人员从事导游活动,应当依法取得导游证,并自觉接受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管理。无导游证不得进行导游活动。
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导游业务或者以其它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第二十九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做到举止文明,语言规范,服务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导游人员不得有下列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二)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
(三)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消费;
(四)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或者其他物品;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条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违反其职业道德的要求。
第三十一条从事接待旅游团队业务的旅游经营单位,由市旅游局负责实行定点管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旅游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开发、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旅游管理部门要切实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设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一)受理旅游者的投诉;
(二)受旅游管理部门的委托,监督管理旅游市场秩序,依法调查处理违法旅游经营行为;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监督职责。
第三十四条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旅游投诉制度,设立和公布旅游投诉电话,及时受理和处理旅游者投诉。
对旅游者的投诉,旅游管理部门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涉及其他部门管理范围的旅游投诉,应在五日内移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应当在接到投诉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处理结果答复投诉人,并告知旅游管理部门。
旅游管理部门接到旅游者投诉后,应当及时通知被投诉的旅游经营单位。被投诉方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十日内作出答复。
第三十五条旅游监督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统一规范的行政执法证件,依照法定程序,文明执法。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旅游经营者违反本办法规定,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旅行社和旅游宾馆、饭店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由
旅游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其停业整顿。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旅游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属于公安、工商、产品质量监督、财政、物价、环境保护、国土资源、建设、园林、交通、文化、宗教等行政管理范围的,分别由上述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
强制执行。
第四十三条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旅游行业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办法自2003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市文明祭祀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为加强祭祀管理工作,树立文明祭祀新风,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8号)、《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国务院令684号)、《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中办发〔2013〕23号)和《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甘肃省人民政府令第83号)等法规规章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祭祀活动以及祭祀用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行为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坚持教育引导,疏堵结合,源头管理的原则,引导群众文明祭祀。
第四条市民政部门是祭祀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市文明办、宣传、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环卫等相关部门和三区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履行相关职责。
第五条市民政部门负责制定并发布全市文明祭祀公告、祭祀点位设置等相关信息。
第六条市环卫部门牵头,会同三区和市民政部门,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按照居民居住密度、历年相对集中祭祀地点,合理确定祭祀炉数量,并做好祭祀炉的管理、摆放、维护维修和卫生清理工作。
第七条市文明办、三区负责组织文明劝导员、网格员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加大对本辖区的巡查频次和力度,积极引导群众前往集中祭祀点文明祭祀。对在集中祭祀点外焚烧祭祀用品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劝导、及时清理。
第八条市综合执法部门牵头,市公安、环卫、民政部门配合,组成联合巡查执法组,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加强巡查力度,对在城市道路焚烧纸钱香烛及其他殡葬用品、燃放鞭炮的不文明祭祀行为进行劝导和制止。
第九条市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市综合执法、民政部门配合,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对殡葬用品批发、零售商(店)进行宣传教育。对无照经营、占道经营等非法经营行为依法予以取缔。
第十条市民政部门牵头,市公安交通管理、消防部门配合,在“清明节”等传统祭祀节日期间,加强对市殡仪馆、嘉裕故园等祭扫人员密集区域的安全防控,严防拥堵踩踏和火灾、交通事故的发生,保障群众祭祀活动有序、安全、顺畅开展。
第十一条市殡仪馆、嘉裕故园等殡葬服务单位应当设置悼念厅、焚烧炉,提倡和引导使用可循环利用的花圈花环。
第十二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开展文明祭祀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新理念。
第十三条市民政部门负责宣传殡葬法律法规,指导各殡葬服务单位为开展祭祀活动的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
第十四条市宣传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各新闻媒体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配合相关部门对不文明祭祀行为进行曝光。
第十五条市文明办、文化、教育等部门和三区应当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学生文明祭祀。
第十六条党员、干部应当积极主动宣传殡葬改革,加强对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的教育引导,自觉抵制陈规陋俗和封建迷信活动,倡导文明新风。
第十七条祭祀活动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影响公共卫生,不得侵犯他人合法权益。
第十八条城市道路两侧和广场周围建(构)筑物内的经营者不得超出门、窗设摊经营殡葬用品。
第十九条禁止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的殡葬用品。
第二十条单位和个人制造、销售殡葬用品,应当依法向市市场监管部门申领营业执照。
第二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焚烧殡葬用品。
第二十二条党员、干部应当带头文明祭奠、低碳祭扫,主动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弘扬慎终追远等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十三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在城市道路两侧和广场周围建(构)筑物内超出门、窗设摊经营殡葬用品的,由市综合执法部门按照《甘肃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制造、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按照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之规定,由市民政部门会同市市场监管部门予以没收,可以并处制造、销售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无照销售殡葬用品的,由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国务院《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第十三条之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焚烧殡葬用品的,由市公安消防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六十三条之规定,处以警告或者500元以下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下拘留。
第二十七条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所称祭祀是指对逝者进行的追悼、安葬和葬后追思、悼念等活动。所称封建迷信祭祀用品是指纸扎、冥币、纸钱(纸钱是指只进行过简单剪裁、打孔等物理加工的纸张)等实物。
第二十九条少数民族的祭祀活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本办法由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2年,有效期满后自动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