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物防治昆虫部分答案
生物防治昆虫部分(10保二整理)
传统生物防治:将天敌从一个国家引种至另一个国家来控制害虫.害虫生物防治:利用自然天敌(寄生物、捕食者或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害虫的技术和方法。
害虫生物防治(广义):利用自然的或经过改造的生物及其基因产物来控制害虫的方法。
天敌假说:也称捕食假说,指在多样化的系统中,自然天敌的种群数量增多,这些天敌更能有效的控制害虫,使得害虫的种群数量降低,主要是由于增加了天敌可利用的猎物、寄主、资源植物和适宜的微环境。
资源浓缩假说:在纯作环境中,单食性的害虫容易寻找寄主,而容易建立种群,且具有很高的取食率和繁殖力,相反在植被多样化的环境中,淡化了植食性昆虫寻找寄主的刺激,使其在植物上定殖减少,从而改变了植食性昆虫在栖境内的运动行为,使害虫迁出栖境而数量减少。
天敌保护利用:指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人为的杀伤,创造适于天敌生存和繁衍的良好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天敌在自然界控制有害生物的作用。
拟寄生物:仅在未成熟阶段(幼虫期)在寄主体内营寄生生活,而成虫期营自由生活的寄生性昆虫。
卵寄生:寄生于寄主卵内,仅一粒卵的营养即能完成发育。在膜翅目中称为卵寄生蜂,如赤眼蜂、黑卵蜂。
幼虫寄生:寄生于寄主的幼虫(即产卵于寄主幼虫体内或体表),在寄主体内或体外摄取营养发育。如菜粉蝶盘绒茧蜂为内寄生蜂。
内寄生:指寄生性昆虫的幼虫期是在寄主体内生活的寄主现象,不管其卵是否产在体内,化蛹是否在体内。如绒茧蜂。外寄生:即寄生性昆虫生活在寄主体外,取食寄主。如寄生金龟甲幼虫的土蜂幼虫。
单寄生:一个寄主上只育出一个寄生昆虫。如蚜茧蜂。
跨期寄生:寄生昆虫的发育需要经过寄主的两个或三个虫期才能完成。
重寄生:一种寄生昆虫被另一种寄生昆虫寄生的现象,有二重寄生、三重寄生现象。
复寄生:寄主昆虫在一寄主上因子代个数过多(产卵过多),寄主体内营养物质不能满足需要,导致一部分或全部寄生昆虫不能完成发育而死亡,或者发育不良而失去繁衍后代能力。
生物导弹:是以昆虫病毒流行病学理论为基础,以松毛虫赤眼蜂为媒介传播病毒,导致病毒在宿主昆虫种群形成流行病的一种农林害虫防治新技术。
苏云金杆菌:由许多亚种组成在菌体内形成蛋白质伴孢晶体,而对多种昆虫具有致病力的一类芽孢杆菌。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
晶体毒素:通常又被称为伴孢晶体、晶体蛋白,丁体内毒素,是苏云金芽孢杆菌具有杀虫性能的主要毒素。
杀虫抗生素:链霉菌等产生的抗生素,除了对细菌或真菌具有抗菌作用外,还对昆虫和螨类有很强的致病和毒杀作用。昆虫病毒:指以昆虫为宿主,引起昆虫致病和死亡,并在宿主种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类病毒。
定殖法:将真菌引入环境的昆虫种群中,让其在昆虫种群中建立自己的种群,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利他素:由害虫发出有利于天敌搜寻、捕食或寄生而对害虫本身不利的交互作用化合物称为利它素。
种间信息素:即一个物种的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另一个物种个体生长、发育、行为、或群体生物学的非营养化合物,往往影响昆虫的产卵、取食或存活等。
利己素:植物本身产生的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影响)害虫取食、行为、产卵、和存活的交互作用物质。(均为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次生性物质)
协同素:由植物发出吸引害虫的天敌前来搜寻、捕食或寄生的交互作用化合物称为协同素。
植物的化学防御:抗虫植物表现在忌避作用、阻食(拒食)作用、抑制作用,这些作用称为植物的化学防御。微生物防治法: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
昆虫病理学:是研究昆虫疾病的发生、发展、传染和流行规律,阐明疾病本质,为防治益虫疾病和利用昆虫病原体防治害虫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乳状菌:寄生于蛴螬的专性病原细菌,抗干燥能力强,定殖后数年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Push-pull Strategy:推拉式战略。
跟随现象:天敌在时间和数量上总是发生在害虫之后的现象。
1、广义的害虫生物防治包括哪些技术 ?广义的害虫生物防治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1)常规的杂交抗虫育种。
(2)昆虫不育技术(SIT).(3)昆虫外激素,昆虫行为调节剂,属第三代杀虫剂。
(4)昆虫生长发育调节剂。
(5)动物类毒素。
(6)植物性杀虫剂:印楝(lian4)素、川楝素、苦参碱、苦皮藤素。
(7)利用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进行害虫防治。
2、麦油套作麦蚜发生轻的原因是什么?麦棉套作环境棉蚜减少的机制是什么?
麦油套作麦蚜发生轻是因为在多样化的系统中,增加了瓢虫可利用的猎物(菜蚜)的数量,蚜虫天敌的种群数量也随之增多,进而有效地控制了害虫。
麦棉套作棉蚜减少是因为在植被多样化的环境中,淡化了棉蚜寻找寄主的刺激,使其在植物上定殖减少,从而改变了棉蚜在栖境内的运动行为,使其迁出栖境而数量减少。
3、植被多样化环境中害虫数量减少的生态学机制主要有哪两个假说?举例说明。
天敌假说,资源浓缩假说。天敌假说如南方柑桔园,行间栽种藿香蓟,增加了天敌捕食螨的资源植物。麦油套作增加了瓢虫可利用的猎物。资源浓缩假说如麦棉套作环境中,棉蚜数量减少。
4、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个有效的自然天敌应具有哪些特征?
(1)具有较强的搜寻能力(包括扩散能力)。
(2)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强(生态可塑性强)
(3)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相对于寄主的繁殖力来说)
(4)捕食量大,寄生率高。
(5)跟随现象明显
5、简述赤眼蜂繁殖的主要过程。
(1)选择繁殖赤眼蜂的寄主(以柞蚕卵为主)
(2)寄主卵的生产与管理(购茧、贮茧;暖茧出蛾;收蛾;剖腹取卵、洗卵;凉卵;选卵、制卵卡;卵卡及散粒卵的贮藏保鲜)
(3)蜂种的选择和采集
(4)蜂种的筛选、纯化和保存
(5)种蜂的扩大繁蜂(扩繁)和培养壮蜂
(6)治虫蜂的大量繁殖(接蜂、产卵及蜂的发育;盒式繁蜂法,大量繁蜂法,辊式繁蜂法,散粒繁蜂法)
(7)种蜂的复壮
6、赤眼蜂释放的方法有哪些?释放赤眼蜂应注意的技术环节有哪些?
释放方法(1)根据繁蜂时寄主卵的安排方式:卵卡释放法和散粒卵释放法
(2)根据释放的虫态:成蜂释放法和寄主卵释放
(3)长效蜂释放法
(4)人工卵卡赤眼蜂的释放
(5)飞机释放法、机械释放法。
技术环节(1)准确掌握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产卵时间、落卵规律、落卵的数量是释放赤眼蜂、保证防治效果的关键
(2)做好释放前的准备工作
(3)田间放蜂点的数目
(4)放蜂的时间、次数和数量
(5)放蜂的气候条件:无风、无雨、勿干旱,炎热宜傍晚放蜂。
(6)释放赤眼蜂后避免使用化学农药,或者在邻地使用化学农药。
(7)防止卵卡受蚂蚁、蜘蛛的侵袭等。
7、草蛉幼虫饲养管理中应注意什么问题?草蛉田间释放的方法有哪些?
注意的问题(1)当放入的灰黑色蛉卵孵出幼虫时,立即投放饲料。
(2)饲料要充足、饲喂要及时,尤其是至3龄幼虫时期食量特大,投放更需要及时,以免饥饿时互相残杀。
(3)饲养容器内必须放1/3~1/2的隔离物。
(4)群养幼虫龄期要一致整齐,每次投入的蛉卵为同一天产的同种蛉卵,否则大吃小,或者早结茧的蛹易被幼虫咬死,故结茧后应及时取出。
(5)容器内防止湿度过大,一般RH为70%,尤其以蚜虫做食料时,一次投放不宜过多,不要将枝叶一起投入,雨水后的蚜虫要晾干。
(6)蚜虫采回后,要清除混杂的其他天敌,防止带入饲养器。
释放方法有挂卵法,蛉卵喷雾法,释放初孵幼虫。
8、农田瓢虫保护的措施有哪些?
(1)直接保护:根据瓢虫以成虫在隐蔽场所越冬的习性,采取一些人为措施加以保护,使其安全越冬。
(2)人工助迁:将杂草或树木上的瓢虫移入农田或果园,让其在农田或果园定居,建立种群或增加其数量来控制蚜虫或介虫等。
(3)增加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植被多样化操纵天敌控制害虫(小麦—油菜间套作;麦棉套作;棉花和油菜间套作)
9、昆虫病原细菌、真菌和病毒在防治害虫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昆虫病毒:专一性特强,寄主范围窄,短期效果好;能形成保护性的包含体,对环境因子稳定,不易丧失活性;在昆虫种群中易造成流行病;经口感染,相当于胃毒作用;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对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安全;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故大规模生产有一定困难。
昆虫细菌:经消化道感染起作用,相当于胃毒作用;对人畜安全、对有益生物和作物无毒害,安全性较高;杀虫谱广;适应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取材容易;一般不易引起昆虫流行病。
昆虫真菌:种类多,数量多,分布广;直接侵入体壁,相当于触杀作用;经口、气管、伤口侵入,借风、雨水、昆虫传播。代谢产物多,便于综合开发利用,但有些真菌的安全性没有解决;大多数人工培养简单,受外界环境影响大;极易引起昆虫的流行病,长期效果好。
10、苏云金杆菌亚种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1)营养体细胞的鞭毛抗原的血清型(H抗原的血清型),血清型不同则为不同亚种。
(2)生理生化反应特征:近缘变种,生理生化反应近似。
(3)酯酶型----营养细胞的酯酶电泳图谱,具有一定特异性,作为补充方法,需有对照菌种的酯酶图谱为依据。
(4)有的提出用晶体蛋白的血清型分类。
11、苏云金杆菌晶体毒素的致病机理。
完整的晶体蛋白具有稳定性(原毒素),当敏感昆虫取食伴孢晶体后,在中肠肠液呈碱性的条件下打开二硫键降解为毒性亚单位(仍为原毒素),然后在肠道胰蛋白酶的作用下激活成抗蛋白酶的毒素核心片段,并与质膜刷状边特异性受体(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地结合,快速而不可逆的插入质膜,形成孔或病灶,破坏钾、钠离子梯度,细胞膜传递受到干扰,膜引起非极性化,线粒体遭受破坏失去功能,最后细胞破裂,肠腔内溶物渗入血腔,加上其他微生物的迅速繁殖,昆虫很快死亡。
12、使用苏云金杆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选用高毒力亚种或菌株。亚种或菌株杀虫活性有差异。
(2)药剂质量问题。效价(IU)高低。
(3)选择目标害虫的关键时期用药。做好预测预报。卵盛期、孵化盛期、幼虫2龄之前用药。
(4)注意用药方法、倍数。喷粉、喷雾、灌心、飞机喷洒等。
(5)注意喷药的时期和气候条件。在气温20~30度,下午4时候效果好。
(6)与少量化学杀虫剂及病毒制剂混配有增效作用,与真菌混用无增效作用。
(7)不要连续多次喷,以免产生抗性。
(8)蚕区慎用。
13、昆虫病原真菌使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1)制剂质量:每克菌粉或每毫升菌剂中孢子的含量,发酵产物有效成分含量。
(2)注意使用时的气候条件:湿度因菌种而异,高湿、中湿、低湿、灌溉、喷水、雨后;温度在20~30度为宜;傍晚用药为宜。
(3)土壤的PH值及含水量:白僵菌、绿僵菌。
(4)与少量杀虫剂混用有增效作用。
(5)养蚕区要慎用白僵菌,以防感染蚕。
14、常用的昆虫病毒有哪3类?各自引起鳞翅目害虫得病症状有何不同?
常用昆虫病毒有:核多角体病毒(NPV),颗粒体病毒(GV)和质多角体病毒(CPV)。
症状:核多角体病毒感染初期,行为迟缓,食欲减退,之后停止取食;体色变黄,发白,发光亮;血淋巴变成乳白色液,病虫具爬高习性,死前虫体变软,体内组织液化,呈倒“V”形倒挂而死,体前部肿大易破裂,流出乳白色或褐色液体,死后无臭味,之后有异味。
颗粒体病毒:初期症状基本同“NPV”,感染末期体色变淡,腹面呈乳白色或带黄色。体节水肿,表皮有斑点,最后倒挂而死,虫体不易破,保持体型。
质多角体病毒:感染初期不明显,之后虫体变小,头大尾小,刚毛显得长;体色变黄,变白、变红,中肠溃烂,排出白色粪便,之后后肠翻出来,不倒挂。
15、使用昆虫病毒制剂应注意什么问题?
(1)用药时间:在昆虫的虫态卵盛期、幼虫孵化盛期、1—2龄幼虫期用药,效果最好。
(2)用药方法:WP时,先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然后兑足水量混匀喷雾。
(3)一天中用药时间:最适为傍晚,避免在强光下喷药,防止病毒失活。阴天可以全天喷药。
(4)使用倍数(施药量):PIB(OB)/ml、PIB(OB)/g,按照剂型、含量使用。
16、害虫生物防治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途径:天敌的保护利用;天敌的引种;天敌的大量繁殖和增强释放。
举例:天敌的保护利用:如棉田浇水时,防止大水漫灌,应顺垄浇水,以免淹死棉田蜘蛛;秋末果园树干基部绑草绳或缠布条,让天敌躲藏其中,安全越冬。
天敌的引种:中国农大1985年引进了蝗虫微孢子虫,用来防治东亚飞蝗、草原蝗虫和竹蝗。
第二篇:植物保护教案(昆虫基础部分)
植物保护教案
——昆虫基础部分
主讲教师:吴郁魂 “昆虫基础”教案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植物保护课程组
2006年3月修订
昆虫基础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我们学习昆虫基础的任务就是要掌握昆虫的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各主要类群(目、科)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之要点、昆虫内部的基本生理结构和昆虫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而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昆虫基础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各章节的基本原理;初步掌握鉴定主要昆虫类群的理论和方法;能依据昆虫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制定有关害虫的综合治理措施。时间安排:
昆虫基础课堂系统讲授20学时左右。实施本教案应注意的问题 :
1.本教案遵循植物保护教学大纲的要求而制定,是植物保护教学大纲中昆虫基础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化。教学过程中在以本教案依据的同时,应使理论课与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之间相互衔接、进度一致。
2.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与中学所教授的动物基础知识相衔接。3.昆虫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连贯性、系统性和类比性,切忌孤立各教学内容。
第一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绪 论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网站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植物有害生物引入植物保护概念—分析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讲解学习方法—目标检测—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Internet、课件、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大约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产10-15%。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是全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而病虫种类和发生情况复杂,因此,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没有植物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所以加强病、虫、草、鼠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物保护事业适应并服务好于可持续农业,对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建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植保行政、科研和教学的组织机构。农业部建立了病虫防治司,下面各级农业部门相应成立了植保站。各级还设有植保研究部门。教育方面,除正规各级学校外、各地还举办了许多培训班,培养了大量的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植保技术推广等方面技术和管理人才。
建国以来,各地逐步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天敌资源调查,基本上摸清了不同地区农业病虫害及天敌区系;研究了主要病虫害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发生发展规律,拟定了重要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办法,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防治策略、制定和实施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在化学防治上,•目前全国生产的农药品种已有100余种;自1973年起,我国自制的各种型号的超低容量喷雾器已用于各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在合理用药方面做为重点,进行了大量研究。
在农业防治方面,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合理规划农田和安排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和间套作;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和丰产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的创造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在生物防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用药是保护和利用天敌的一项关键措施,近年重视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天敌相结合,并取得了防治作物病虫害良好的效果。
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发生严重的不少病虫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如小麦锈病、黑穗病、吸浆虫、线虫病、飞蝗等。在果树方面,过去省内发生严重的柑桔溃疡病已基本达到了控制,柑桔瘤壁虱已基本消灭和控制发展等。目前,我国关于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由单一对象,开始定向以作物为主体的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更加重视防治病虫害必须顾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植物保护科学技术也发展很快,如超低容量喷雾、飞机施药、激光治虫、辐射不育治虫、电子计算机在病虫测报上应用、遥感估测等,已在植物保护科学领域中应用。虽然我国的植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不合理使用农药、施肥水平提高、不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的稳定,从而也就影响到病虫的消长和危害程度,过去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偶发性病虫上升为常发性病虫,过去没有发生的病虫,通过人为活动及运输而传入并扩散传播,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与病虫害作斗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在实践中只有不断加深对有害生物发生规律的认识,才能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将病虫草鼠发生危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为农业和高产、优质和高效服务。
二、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植物保护是以病菌、昆虫、作物、植物生理、遗传育种、气象、土壤、化学等有关学科为基础、研究作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的 发生为害规律,并采用积极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理的课程,是种植 类专业的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同学们在较好地掌握植物保护的基本概 念和理论、防治原理和各类作物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基础上、理解 环境因素与有害生物发生为害关系、掌握和实施重要病虫草鼠害的主 要防治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为害,促进优质高产。植物保护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极强实践性的课程。在学习方法上应注意:
1、掌握好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单元时,除对一些基本内容要彻底弄清,并理解深透外,还应注意它与防治的关系。例如掌握昆虫口器的类型对运用杀虫剂和生物农药的关系等。也就是说要注意基础知识和应用之间的关系。
3、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掌握学习的内容。如第三单元以后涉及病、虫、草、鼠种类达数百余种,学习时一一记住是不可能的,也无必要,衡量是否能掌握和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重要的还是在于能否将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各类作物上的害虫,在其生物学特性上有其共性,也有其个性,同一类类别的几种害虫也是存在着同异之点,害虫防治措施常是以害虫生物学特性作为依据的。因此在学习时,可以通过重要的有代表性的害虫,进行比较分析,学会如何掌握害虫发生为害规律的特点,从中找出薄弱的环节,作为制定防治措施的依据。比较分析的方法,有助于加深理解和帮助记忆。
4、植物保护具有较强的应用性,病、虫、草、鼠害发生为害规律及采取的防治措施,又有地域性和季节性的特点,必须因地、因时制宜。因此,不仅要学好本书的内容,还必须通过课堂实验、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才能巩固和加深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对此应当认真对待。
附:主要参考资料 1中文:
植物病理学报、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2外文:Plant disease.3网站:
①http://www.xiexiebang.comain.net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
其中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动态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启发学生联想常见的植物有害生物,课堂讲授使学生掌握植物保护的性质、内容和学习方法,了解我国植物保护工作发展简况。
借助讲授法、提问式、Internet、课件、黑板图等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谈谈植物保护的性质、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及昆虫头部特征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课堂讲授使学生了解昆虫在动物界中的地位及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要求学生掌握昆虫纲的特征及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其他各纲的区别;掌握头部分区情况及头部主要感觉器官。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近缘纲的区别。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概念—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黑板图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为害作物的有害动物绝大部分是昆虫,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
昆虫中有不少种类为害植物,常给农、林、牧业生产造成很大损害,成为对作物有害的昆虫称作害虫。如蝗虫、粘虫、蚜虫等。某些害虫,不仅食害农作物,同时能传播作物病害,使作物病害加速蔓延和扩展。但也有不少种类对人类有益,称为益虫。如家蚕、蜜蜂、白蜡虫等资源昆虫,已为人们广泛利用而造福人类。另有些种类以害虫为食料或寄生于害虫,对控制害虫的发生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成为害虫的天敌,在害虫防治上具有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场所和方式千差万别,因此其外部形态也就千姿百态。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体态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体段。头部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并有复眼两个,通常还有单眼3个。胸部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腹部末端着生外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
(一)昆虫的头部及附器 头部是昆虫体躯最前面的一个体段。头壳坚硬,多呈半球形,上面生有感觉器官触角、眼和取食器官口器。因此,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头壳表面有许多的沟和缝等,把头壳划分成若干区,即前面的额、两侧的颊、上面的头顶、下面的唇基和后面的后头等,后头有膜质的头颈与胸部相连接。
昆虫头部的构造,有的发生特殊变化,如象鼻虫的头部是由额和唇基部分向前伸长作象鼻状,称为管状头。咀嚼式口器着生在管状头的末端,触角着生在管状头的中部。
1、触角
⑴触角的构造及类型 昆虫中除少数种类外,都具有1对触角,着生于额的两侧。触角的基本构造是:柄节、梗节和鞭节三个部分。柄节是连在头部的第一节,通常粗而短,以膜质连接在触角窝的边缘上。第二节是梗节,一般比较细小。梗节以后各节通称鞭节,常分若干小节或亚节。鞭节的形状和分节的多少,随昆虫种类变化而异,因此,触角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常见的类型有刚毛状、线状或丝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双栉齿或羽毛状、具芒状、环毛状、棍棒状或球杆状、锤状、鳃叶状。
同种昆虫的触角,还常因性别而异。例如小地老虎雌蛾的触角丝状,雄蛾却是羽毛状。很多蚊类、蛾类和甲虫雄虫的触角总比雌性发达。所以,触角还是鉴别昆虫性别的重要依据之一。
⑵触角的功能和趋化性的关系 •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和 嗅觉器,近距离凭着触觉作用,决定是否停留或取食,远距离靠嗅觉作用能闻到食源气味或异性个体分泌出的性外激素的气味,借此可找到所需的食物或配偶。例如二化螟凭借稻酮气味可找到水稻;许多蛾类、金龟子雌虫分泌的性外激素,在空气中挥发,同种雄虫的触角感受器官受到刺激后即产生感应,雄虫可在数里外飞来交尾。
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他功能。如雄蚊触角的梗节具有姜氏器,能听到雌蚊飞翔时发出的音波而找到雌蚊,雄芫青的触角在交尾时有抱握雌体的功能;魔蚊的触角有捕食小虫的能力等。
2、眼 眼是昆虫视觉器官,昆虫的眼有复眼和单眼两种。
⑴复眼 全变态昆虫成虫期和不全变态昆虫成、幼虫期都具有 复眼。复眼由许多六角形小眼组成。一般小眼数越多,它的视力也越强。复眼是昆虫主要视觉器官,对于昆虫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起着重要作用。复眼对光的反应比较敏感。如对光的强度、波长、颜色等都有较强的分辨能力。
⑵单眼 有些昆虫的成虫,在1对复眼之间还生有1-3个单眼。单眼没有调节光度的能力,只能辨别光线强弱。近来有人认为单眼是一种激动性器官,可使飞行、降落、趋利避害等活动迅速实现。也有些昆虫没有单眼的。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近缘纲的区别 2.昆虫头部的分区 3.附肢的概念
4.昆虫触角的基本结构和类型及眼的特征
其中掌握昆虫头部分区及使学生透彻理解附肢的概念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启发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蝴蝶、蜻蜓、蝈蝈、瓢虫、蚊、蝇等昆虫及虾、蟹、蜘蛛等是否为昆虫,总结出昆虫纲的特征及其与其他近缘纲的区别。借助蝗虫的模式标本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头部分区情况及感觉器官的基本特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布置作业: 1.蜘蛛是否为昆虫,为什么? 2.昆虫的头部附肢有哪些? 第三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的口器、胸部及腹部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口器的基本特点、胸部、腹部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口器、胸足和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掌握昆虫体壁的结构和功能。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口器的类型与结构及体壁的结构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口器—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3、口器 昆虫由于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口器在构造上有种 种不同的类型。取食固体食物的为咀嚼式口器;取食液体食物的为吸收式口器;兼食固体和液体食物两种食物的为嚼吸式口器。吸收式口器又包括有刺吸式口器(如蚜虫)、锉吸式口器(如蓟马)、虹吸式口器(如蛾类)和舐吸式口器(如蝇类)。常见的多为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两大类:
⑴咀嚼式口器 是昆虫口器的基本形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等五部分组成。
①上唇 是着生在口器上方的一个薄片,为口器的上盖,其外 面坚硬,里面有柔软的内唇,能辨别食物的味道。
②上颚 位于上唇之下,是左右各一个的两个坚硬带齿的块状 物,分为切区和磨区,用以切断和磨碎食物;并有御敌功能。
③下颚 位于上颚下方,左右各一片,构造比较复杂,其主要 功能是握持和推送食物。两个下颚上还分别着生一根分5节的下颚须,有味觉和嗅觉。
④下唇 在口器的底部,其构造与下颚相似,但已合并成一个 愈合体,其主要功能是承托食物。两侧还分别着生一根分3节的下唇须,其功能和下颚须相似。
⑤舌 位于上、下颚之间,口器中央,呈袋状构造,具味觉作 用,并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
上述五部分共同围成一个口腔,食物在这里经咀嚼后送入前肠,舌和下唇之间有唾液腺的开口,流出的唾液和食物混合,有利食物吞咽。
常见的作物害虫如蝗虫、蝼蛄、蛾蝶类幼虫都是咀嚼式口器,它们咬食植物组织,在被害植物上造成缺刻、孔洞或切断植株蛀坏组织。
⑵刺吸式口器 这种口器呈针状,是由咀嚼式口器演化而来的。其构造的主要特点是:下唇延长成1条喙管,喙管里面包藏着由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演变成的4根细长的口针。上唇多退化成小形片状物,盖在喙管基部上面,下颚须和下唇须多退化或消失。
常见的作物害虫,如蚜虫、椿象等就是这种口器。它们只能吸收液体物质。取食将口针刺入寄主组织吸收汁液,常使作物被害部分出现斑点、卷叶、萎缩、畸形及果实脱落等被害状。
⑶口器类型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了解昆虫的口器构造,取食方 式及被害状,不仅在害虫已经离去时能够判断是哪一种害虫为害,而且对防治害虫也有密切关系。由于咀嚼式口器昆虫咬食植物茎、叶、花、果等组织器官,并全部将其吞入消化道内,故可将胃毒作用的化学杀虫剂或在消化道内产生毒素的微生物农药喷洒(撒)在作物表面或制成毒饵,让害虫取食,药物一同进入虫体消化道,使其中毒或致病而死亡。而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不能大块咬食吞咽固体食物,只将细小的口针刺入植物体内,故施用胃毒性农药,难于进入其消化道,而以内吸性药剂效果最好,将这类药剂施于作物的任何部位,都能吸收运转到作物体内各部位,昆虫刺吸植物体液后就会中毒致死。虹吸式口器害虫,能吸收流体物质。只要把农药拌在糖液里,就可诱杀这类害虫。应当指出:触杀型和熏蒸型杀虫剂就不受昆虫口器类型的限制。
(三)•昆虫的胸部及附器 胸部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各胸节的侧下方均生1对足,依次称前足、中足和后足。在中胸和后胸背面两侧,通常各生1对翅,分别称前翅和后翅。足和翅是昆虫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昆虫胸部,由于承受足的强大动力和配合翅的飞行动作,所以体壁高度骨化,具有复杂的沟和内脊,肌肉特别发达,各节结构紧密,特别是中、后胸具翅胸节尤为紧凑。
昆虫的每一胸节,均由四块骨板组成,位于背面的称背板,两侧的称侧板,腹面的称腹板。
1、胸足的构造和类型 胸足是昆虫体躯上最典型的附肢,是 昆虫行走的器官。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爪和 中垫)组成。
昆虫跗节和中垫的表面具有许多感觉器,害虫在喷有触杀剂的植物上爬行时,药剂也容易由此进入虫体引起中毒死亡。
各种昆虫由于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不同,足的构造和功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形成各种类型的足。常见的有: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等。
了解昆虫足的构造及类型,对于识别昆虫、推断栖息场所、研究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危害方式,以及害虫防治和益虫保护都有一定意义。
2、翅和类型 绝大多数昆虫的成虫都具有两对翅。翅是昆虫飞翔的工具。昆虫的翅多为膜质薄片,贯穿着翅脉,一般多呈三角形。它有三条边,前面的边称前缘,后面的边称后缘,外面的边称外缘。它又有三个角,前缘基部的角称肩角,前缘和外缘之间的角称顶角,外缘和内缘之间的角称臀角。还有臀褶和基褶等把翅面分成臀前区、臀区、轭区和腋区。
昆虫的翅一般多为膜质,但有些昆虫由于适应特殊需要和功能,而发生变异,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覆翅 翅的质地如皮革质,翅脉隐约可见,常覆盖于体背。如蝗虫的前翅。
②鞘翅 坚硬角质化,似刀鞘,翅脉消失,两翅相接于背中线 上。如甲虫类的前翅。
③半鞘翅 翅基部为革质或角质,端部则为膜质。如椿象的前 翅。
④平衡棒 翅退化为小型棒状体,飞行时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 用。如蚊蝇类的后翅。
⑤缨翅 翅细长,前后缘具有长缨毛。如蓟马的前后翅。
⑥鳞翅 翅膜质,翅面被有鳞片。如蛾蝶类的翅。
⑦毛翅 翅膜质,翅面布满细毛。如石蛾的翅。
⑧膜翅 翅膜质透明。翅脉明显可见,如蜂类的翅。
昆虫翅的类型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在昆虫纲内有近半数的目是以其翅的特征命名的。如直翅目、双翅目等。
(三)昆虫的腹部及附器 腹部是昆虫的第三体段,腹内包藏 着各种脏器和生殖器,腹部末端具有外生殖器,所以腹部是昆虫新陈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腹部各体节只有背板和腹板,而无侧板。背板与腹板之间以侧膜相连。其中1-7节没有附肢,第8、9节上着生外生殖器,是雌雄交配和产卵的器官。有些昆虫有第10或11节上着生尾须,是一种感觉器官。腹末还有肛门。1-8腹节两侧各有一个气门(中胸和后胸还各有一对),用于呼吸。
1、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 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称交尾器,位 于第九腹节,主要包括将精子送入雌体的阳具和交尾时挟持雌体的抱握器。不同种类的昆虫其交尾器的构造不同,造成种间隔离,以保持自然界中昆虫种的稳定性,所以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是分类学中鉴定种的重要依据。
2、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 昆虫的雌性外生殖器称产卵器,位于腹部第八、九节的腹面,由腹产卵瓣、背产卵瓣和内产卵瓣、生殖孔等组成。
但各种昆虫产卵的环境场所不同,产卵器的外形变化也很大。如蝗虫的产卵器呈短锥状,螽斯的产卵器呈刀剑状,蝉的产卵器呈锯齿状。这些昆虫可以把卵产在土壤中或植物体内。蛾、蝶及蝇类等昆虫无特殊构造的产卵器,仅在腹末有一个能够伸缩的伪产卵器,只能把卵产在物体表面、缝隙等部位。产卵器的形状和构造也是识别昆虫的常用特征。
(四)昆虫的体壁 体壁是昆虫骨化了的皮肤,包在昆虫体躯 的外围,具有与高等动物骨骼相似的作用,所以称“外骨骼”。昆虫体壁的功能是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水分、微生物及其它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分泌各种化合物,调节昆虫的行为。
1、体壁的构造与特性 体壁极薄,但构造复杂。由里向外,分为底膜、皮细胞层及表皮层。底膜是紧贴细胞层的薄膜,是体壁与内脏的分界,皮细胞层由单层活细胞所组成,部分细胞在发育的过程中能特化成各种不同的腺体和刚毛、鳞片等。
表皮层是皮细胞层向外分泌的非细胞性的物质层。还可由内向外区分为内表皮、外表皮和上表皮三层。表皮层含几丁质、骨蛋白和蜡质等,因而体壁坚韧,对外来物质的侵入有较强的抵抗力。昆虫体壁上常有各种刻点、脊纹、毛、刺、鳞片等外长物。层都是疏水性亲脂性的。
2、体壁与触杀剂防治的关系 触杀剂必须接触虫体,并穿过 体壁渗入体内,才能发挥药效。但从体壁构造来看,常具重重障碍,如体表的许多毛、刺、鳞片阻碍了药剂与体壁接触,更重要的是上表皮具疏水性的蜡质使药剂不易粘附,老龄昆虫体壁较厚,药剂难于入侵。但是,昆虫体表各处体壁厚薄不均,膜区和感受器区域体壁较薄,幼龄幼虫体壁较薄,药剂易于渗入,故在使用触杀剂防治害虫时最好在幼虫低龄阶段,使用粘附力、穿透力强的油乳剂为好。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咀嚼式口器的基本结构
2.昆虫胸足和翅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3.昆虫体壁的基本结构及特性
其中理解昆虫口器的类型与结构及体壁的结构与害虫防治的关系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借助课件及图片展示,同时联系生活中常见昆虫的形态特征,进行课堂讲授昆虫头、胸部各器官的特点。并辅助以昆虫标本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作业:
1.昆虫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2.昆虫体壁的结构及功能。
第四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内部器官与生理(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各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1.消化作用与害虫防治。2.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1.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
昆虫的体壁包含形成体腔,体腔内充满血液,所以昆虫的体腔又叫血腔,内部器官浸浴在血液中。整个体腔由背膈和腹膈分成背血窦、腹血窦、围脏窦三个部分。消化道纵贯中央,在上方与其平行的是背血管,在下方与其平行的是腹神经索。与消化道相连的还有专司排泄的马氏管。消化道两侧,为呼吸系统的侧纵干,开口于身体的两侧,即气门。生殖器官中的卵巢或睾丸位于消化道背侧面,以生殖孔开口于体外。这些内部器官虽各有其特殊功能,但它们联系紧密,故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昆虫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消化作用与害虫防治 4.昆虫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5.排泄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6.昆虫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7.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消化系统与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昆虫消化作用及排泄器官与害虫防治的关系。3.昆虫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难点在于理解消化作用及呼吸作用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运用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昆虫内部器官的相对位置及昆虫消化系统排泄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内器官与生理(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昆虫的各大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各器官系统的结构—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1.昆虫循环器官的构造
2.昆虫血液及其功能
3.血液循环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4.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组成 5.神经冲动的传导机理 6.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
7.昆虫激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 8.昆虫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
9.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与害虫防治 10.昆虫生殖系统的结构及与害虫防治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血液及其功能
2.昆虫神经系统的结构及神经冲动的传导3.神经系统与害虫防治
4.昆虫激素的主要种类及其功能
5.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与害虫防治
难点在于理解昆虫激素的功能及神经冲动的传导。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运用课件中的图片讲解昆虫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各器官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生物学(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的生殖方法及昆虫的个体发育史;要求学生掌握昆虫卵的类型及产卵方式;掌握胚后发育各时期的特点。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幼虫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的生殖方法—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三、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1、两性繁殖 昆虫绝大多数是雌雄异体,通过两性交配后,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为一个新个体,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为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通的方式。
2、孤雌生殖 是指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而产生新个 体,这种繁殖方式又叫单性生殖。有些昆虫完全或基本上以孤雌生殖进行繁殖,这类昆虫一般没有雄虫或雄虫极少,如介壳虫。另外,一些昆虫是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交替进行,故称异态交替,如棉蚜。
3、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成熟后,孵化直接产下新个体,如蚜 虫的单性生殖,就是卵胎生的生殖方式。
4、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 发育成一个新个体。如内寄生性蜂类。
除两性生殖外,孤雌生殖、卵胎生、多胚生殖等均属特异生殖。
(二)昆虫的发育 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分为胚胎发育和 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从卵发育成为幼体的发育期,又称卵内发育。胚后发育是从卵孵化后开始,至成虫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称胚后发育。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出现幼期、蛹期和成虫期。
(三)昆虫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性
1、卵期
昆虫的生命活动是从卵开始的,卵是昆虫胚胎发育的时期,也是个体发育的第一阶段。卵自母体产下后到孵化成幼体经过的时间称卵期。卵期短的只需1-2天,多数为7-10天,也有更长的。
⑴昆虫卵的构造与类型
昆虫的卵外面是一层坚硬的卵壳,起着保护作用。卵内有卵黄膜,包住里面的细胞质、卵黄和细胞核。卵壳的顶部有孔,叫做受精孔,是精子进入卵内的通道。卵壳的表面具有各式刻纹。
各种昆虫卵的大小差异较大,•一般农业昆虫的卵,大小约在0.5-2mm之间。其大者如某些螽斯的卵,可长达40mm;小者如寄生蜂卵,仅0.02mm。昆虫卵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常见的有椭圆形、袋形、球形、鼓桶形、半球形、鱼篓形、有柄形、弹形。
⑵产卵习性和产卵场所 昆虫的产卵的方式也有差别,有单粒散产的,如棉铃虫;有多粒产在一起成为卵块的,如玉米螟。有的昆虫卵产下后,卵块上覆盖着一层茸毛,如三化螟。蝗虫的卵块则包在分泌物所造成的泡沫塑料状卵袋内,对卵起保护作用。产卵场所也因虫而异,多数是产在植物枝叶的表面,如三化螟;有的产在寄主植物组织内,如稻飞虱;有的则产在土壤中,如蝼蛄。此外,有些体内寄生蜂的卵,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蛹或成虫体内。
根据卵的颜色变化,可预测幼虫出现期。而卵的形状、大小、卵壳上的花纹,各种昆虫不同,在鉴别昆虫种类和组织防治上,都有重要作用。卵期静止不动,卵壳有保护作用,加之成虫产卵时的各种保护习性,因此,药剂防治效果很差。但掌握害虫卵期长短,在幼虫初孵时进行防治,则效果好。
2、幼期 昆虫幼体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从卵内破壳而出,称孵化。幼体从孵化到出现成虫特征(蛹或成虫)所经历的日期,称幼期(幼虫或若虫期)。幼期是昆虫取食生长时期,也是主要的危害时期。因为昆虫是外骨骼动物,体壁坚硬,限制了它的生长,所以幼虫生长到一定程度,必须将束缚过紧的旧表皮脱去,重新形成新的表皮,才能继续生长,脱下的旧皮,称为蜕。
昆虫在蜕皮前常不食不动,每蜕皮1次,虫体的体积、重量都显著地增大,食量也增加,在形态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卵孵化至第一次蜕皮前称为第一龄幼虫(若虫),以后每蜕皮1次增加1龄。所以,计算虫龄是蜕皮次数加1。相邻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龄期。
昆虫蜕皮的次数和龄期的长短,因种类及环境条件而不同。一般幼虫蜕皮4或5次。在2、3龄前,活动范围小,取食很少,抗药能力很差;生长后期,则食量骤增,常暴食成灾,而且抗药力增强。所以,常在3龄前的幼龄阶段施药防治效果好。
不同种类的昆虫,幼期形态多不相同。有的幼体和成虫相似,体型无甚变化,称若虫型。有的与成虫迥异,称幼虫。幼虫体型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常见的有以下类型:
⑴无足型幼虫 完全无足。如蝇类和象虫的幼虫。
⑵寡足型幼虫 只有3对发达的胸足,无腹足。如瓢虫、金龟 甲、步甲的幼虫。
⑶多足型幼虫 除有胸足3对外,还有多对腹足。如蝶、蛾幼 虫,有3对胸足和2-5对腹足;叶蜂类幼虫有3对胸足和6-8对腹足。3、蛹期 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寻找适当场所后,有的吐 丝作茧,有的作土室或借隐蔽地点,脱皮变成蛹,称为化蛹。蛹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表面不食不动,但内部进行着分解旧器官,组成新器官的剧烈新陈代谢活动。
各种昆虫蛹的形态不同,可分3个类型。
⑴离蛹(裸蛹)触角、足、翅等与蛹体分离,有的还可以活 动。如金龟甲、蜂类的蛹。
⑵被蛹 触角、足、翅等紧紧地贴在蛹体上,表面只能隐约见 其形态。如蝶、蛾的蛹。
⑶围蛹 蛹体被幼虫最后脱下的皮形成桶形外壳所包围,•里面是离蛹。这是蝇、虻类所特有的蛹。
昆虫蛹期不活动,有固有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可用人工清除,可进行蛹体密度调查,由蛹期推算成虫期和产卵期等。在测报和防治上都有实践意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昆虫各种生殖方式的特点 2.孵化的概念
3.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特点 4.昆虫幼虫的类型 5.蛹的概念及类型
其中理解昆虫的变态类型及特点、幼虫类型的形成、蛹期的内部变化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图片课堂讲授昆虫不同的生殖方法、变态类型、幼虫及蛹的类型。通过提问启发同学积极思考。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生物学(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成虫期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要求学生掌握羽化的概念、休眠和滞育现象及昆虫的主要习性。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年生活史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4、成虫期 成虫是昆虫个体发育后的一个阶段。不全变态的
若虫和全变态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成虫主要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因此,成虫期本质上是昆虫的生殖期。
有些昆虫在羽化后,性器官已经成熟,不再需要取食即可交尾、产卵。这类成虫口器往往退化,寿命很短,对作物危害性不大。如一些蛾、蝶类。大多数昆虫羽化为成虫时,性器官还没有完全成熟,需要继续取食,才能达到性成熟,这类昆虫成虫阶段对农作物仍能造成危害。成虫阶段需要继续取食,以满足其卵巢发育对营养的需要,这种对性成熟必不可少的成虫期营养,称为补充营养。如蝗虫、盲蝽、叶蝉、守瓜等。也有一些成虫,没有取得补充营养时虽可交配产卵,但产卵量不高,如粘虫等。了解昆虫对补充营养的要求,对预测预报和设置诱集器等都是重要的依据。
成虫从羽化到第一次交配的间隔期,称交配前期,从羽化到第一次产卵的间隔期,称为产卵前期;由第一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间,称为产卵期。各称昆虫交配前期、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常有一定的天数,但也受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而变动。掌握了昆虫的上列生物学特性,抓住产卵前期诱杀成虫,产卵盛期释放卵寄生蜂,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由于成虫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体形结构已经固定,种的特征已经显示,所以成虫的形态特征昆虫形态分类的主要依据。成虫的雌、雄个体,在体形上比较相似,仅外生殖器官和性腺等第一性征不同。但也有部分昆虫,除第一性征不同外,在体形、色泽以及生活行为等第二性征方面也存在着差异,称为性二型。例如小地老虎等洖蛾类,雄性触角为栉齿状,雌性为丝状;蓑蛾类、介壳虫等,雄虫有翅,雌虫无翅。在同一种昆虫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类型,称为多型现象。例如稻褐飞虱、高梁长蝽的雌成虫,有长翅型和短翅型两种;在高等的社会性昆虫中如蜜蜂有蜂后(蜂王),雄蜂和不能生殖的公蜂。
(四)昆虫的变态 昆虫的生长发育是新陈代谢的过程。昆虫 的一生自卵产下起至成虫性成熟为止,在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上,要 经过复杂的变化,若干次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而形成几个不同的 发育阶段,这种现象称为变态。按昆虫发育阶段的变化,变态可分为 下列两大类:
⑴不全变态 昆虫一生中只经过卵、若虫、成虫3个虫期。若 虫与成虫的外部形态和生活习性很相似,仅个体的大小,翅及生殖器 官发育程度不同,这种若虫实际相当于幼虫。
属于这类的昆虫主要有蝗虫、椿象、叶蝉等。
⑵全变态 具有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期,其成虫和幼虫 在形态上和生活习性上完全不同。
属于此类的昆虫占大多数,主要有金龟子、蛾、蝶类、小麦叶蜂、蝇、蚊等。
(五)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
1、世代 昆虫的一个新个体(不论是卵或是幼虫)从离开母 体发育到性成熟产生后代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各种昆虫完成一个世代所需时间不同,在1年内能完成的世代数也不同。有的昆虫1年只发生1代,如大地老虎,称为一化性昆虫。1年能发生2代或更多代的,如三化螟随地区不同1年可发生2-6个世代不等。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3-5代不等;蚜虫类可多达10余代或20-30代,这些昆虫称多化性昆虫。另外一些昆虫,完成一个世代往往需要2、3年,如叩头甲、金龟子。最长的甚至有达10余年的,如十七年蝉。
昆虫在1年内发生的世代数,除决定于昆虫的遗传因素外,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一般北方气温低,完成1个世代的历期长,1年内世代数较少,南方气温高,世代历期短些,1年内可以发生多代。如粘虫在东北部每年发生2代,在东北南部则为3代,华北3-4代,华南可多达6代。可是有一些昆虫的化性是不因地区而改变的,如大地老虎,不论南北都是1年发生1代。
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由于成虫期和产卵期先后不一,同一时期内有不同世代的不同虫态存在,而呈现“子孙同堂”的现象称世代重叠。世代重叠的害虫发生不整齐,这常给防治带来困难。
计算昆虫的世代是以卵期为起点的,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依出现的先后次序称第一代、第二代„„。凡是头一年未完成生活周期,第二年继续发育为成虫,都不能称为第二年的第一代而是以头年的最后一代的继续,一般称为越冬代。如二化螟以幼虫越冬,次年春开始活动化蛹变成虫。这个蛹和成虫属越冬代。其成虫产的卵才能算作当年的第一代。2、生活史 一种昆虫在1年内的发育史或更确切地说,由当 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结束止的发育经过,称为生活史(或生活年史)。一年发生一代的昆虫,它的年生活史,就是一个世代;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年生活史就包括几个世代。昆虫生活史可以采用生活史图表示;也可以采用生活史表表示;或者采用图表结合的形式来表示;当然也可以用文字记述。研究害虫的年生活史,目的是摸清害虫在1年之内的发生规律、活动和为害情况,以便针对害虫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与有利时机,进行防治。
3、越冬和越夏
昆虫在生活周期中,常常发生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停止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严冬或盛暑来临之前,故称越冬或越夏。各种昆虫越冬、越夏往往有其特定的虫态,特定的场所,而且不吃不动,此时开展人工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六)昆虫的习性 昆虫的习性是种或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包 括昆虫的活动和行为。了解害虫的习性,掌握它的特点和弱点,有利于控制其发生为害,又可利用某些习性进行测报和防治。
1、食性 指昆虫对食物的适应性。根据食物的性质不同,昆 虫的食性可分为五大类:
⑴植食性 以植物为食料的食性,叫植食性。包括绝大多数的 农、林害虫和少部分益虫,如蝗虫、家蚕。
⑵肉食性 主要以动物为食料的食性,叫肉食性。绝大多数是 益虫。按其取食的方式又可分为捕食性,如瓢甲;寄生性,如赤眼蜂。
⑶杂食性 既吃植物,又吃动物的食性,叫杂食性。如胡蜂。
⑷粪食性 专以动物的粪便为食的食性,叫粪食性。如蜣螂。
⑸腐食性 以死亡的动物物组织及其腐败物质为食的食性,叫 腐食性。如埋葬甲。
根据昆虫取食范围的广窄,进一步可分为:
⑴单食性 只取食一种植物或动物的的食性叫单食性,如三化 螟、澳洲瓢虫。
⑵寡食性 能取食同属、同科和近缘科的几种植物的食性叫寡 食性,如菜粉蝶。
⑶多食性 能取食很多科、属的植物的食性叫多食性,如小地 老虎。
了解害虫的食性及其食性专门化,可以实行轮作倒茬、合理的作物布局、中耕除草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同时对害虫天敌的选择与利用也有实际价值。
2、趋性 指昆虫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定向反应。凡是向着刺激 物定向运动的为正趋性,背避刺激物运动的称负趋性。按刺激物性质,趋性可分为:
⑴趋光性 昆虫通过视觉器官,趋向光源而产生的反应行为,称为正趋光性。反之,则为负趋光性。一般夜出活动的夜蛾、螟蛾等,对灯光为正趋光性,很多在白昼日光下活动的蝶类、蚜虫等,对灯光为负趋光性。各种昆虫对光度强弱和光波长短反应不同,一般讲,短光波对昆虫诱集力很强,如二化螟对于3300-4000A°(紫外光)的趋性最强,棉铃虫以3300A°的紫外光诱集最好,因此,可利用黑光灯、双色灯来诱杀害虫和进行预测预报。昆虫的趋光性,在雌雄两性间也表现不同,如二化螟雌蛾对黑光灯的趋光性较强,而雄蛾弱。
⑵趋化性 昆虫通过嗅觉器官对于化学物质的刺激产生的反应 行为,称为趋化性。趋化性也有正负之分,这对昆虫取食、交配、产卵等活动,均有重要意义。如三化螟蛾有趋向分蘖期和孕穗期稻田产卵的习性,菜白蝶趋向含有芥子油气味的十字花科蔬菜上产卵的习性。对具有强烈趋化性的害虫,可进行诱杀,如用糖、醋、酒等混合液诱集地老虎、粘虫;利用新鲜杨、柳枝把诱集棉铃虫、粘虫等。
⑶趋温性 因昆虫是变温动物,本身不能保持和调节体温,必 须主动趋向环境中的适宜温度,这就是趋温性的本质所在。如东亚飞蝗蝗蝻每天早晨要晒太阳,当体温升到适合时才开始跳跃取食等活动。严冬酷暑对某些害虫就要寻找适合场所来越冬、越夏,这也是趋温的一种表现。
3、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一 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又爬行或飞起。这种特性称为假死性。对具有假死性的害虫,可以用骤然振落方法,加以捕杀,如金龟子。
4、群集性 群集性是同种昆虫的个体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的习性。这种习性是昆虫在有限的空间内,个体大量繁殖或大量集中的结果。如蚜虫常群集在作物嫩芽上;粉虱群集在茄科蔬菜的叶背等。群集有临时群集和永久群集之分。临时群集只是在某一虫态和某一段时间内群集在一起,过后便分散,例如水稻二化螟、茶毛虫、初龄幼虫群集在一起,老龄时则分散开来。永久性群集是终生群集在一起,不再分散,而且群体向一方向迁移或作远距离的迁飞,如飞蝗。某些昆虫的群集性具有季节性,如很多瓢虫等,以越冬期间,大量集结在砖石下、建筑物隐蔽处、地表覆盖层下,越冬结束后就分散。显然,这种群集有利于昆虫度过不良环境,同时,昆虫的群集,对于我们集中消灭害虫提供了方便条件。
5、迁飞性 不少农业害虫,在成虫羽化到翅骨化变硬的羽化 洔初期,有成群从一个发生地长距离迁飞到另一个发生地的特性,如粘虫、稻纵卷叶螟等。这些昆虫成虫开始迁飞时,雌虫的卵巢还没有发育,大多数没有交尾产卵,这种迁飞,是昆虫的一种适应性,有助于种的延续生存。了解害虫的迁飞特性,查明它的来龙去脉及扩散、转移的时期,对害虫的测报与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六、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重点: 1.羽化的概念
2.雌雄二型及多型现象的区别 3.休眠和滞育的区别 3.昆虫的习性
其中理解休眠和滞育的区别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教学难点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昆虫主要的生物学现象以及昆虫的生活史。同时通过昆虫标本的观察,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昆虫的生物学特性、个体发育史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八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的分类(1)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分类方法及分类依据;掌握农业上重要目的特征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昆虫分类与害虫识别。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昆虫分类—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四、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
(一)昆虫分类的意义 昆虫分类是研究昆虫科学的基础。是 认识昆虫的一种基本方法。学习昆虫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增加识别昆虫的能力,便于进一步研究昆虫,利用益虫和控制害虫。
昆虫分类和其它动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特征作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规律,所鉴别的种类绝大部分是正确的,而且使用简便。昆虫分类的单元和其它动植物相同,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分类单元书写时,必须按阶梯排列。以三化螟为例,其分类地位如下:
界 动物界
门 节肢动物门
纲 昆虫纲
目 鳞翅目
科 螟蛾科
属 稻螟属
种 三化螟种
洖 有时因实际需要,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单位下,还分设亚纲、亚目、亚科、亚属、亚种等分类单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种间有相对明确的界限,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繁衍后代,与其它物种有生殖隔离的一种类型。
昆虫每个种都有一个学名。学名是采用国际上统一规定的双名法,由属名和种名共同组成,并且都由拉丁字母来书写。前面是属名,后面是种名,一般在最后还要加上命名人的姓氏或其缩写。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部小写,后面姓氏的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例如三化螟(中文名称)的学名为: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属名 种名 定名人
采用学名可克服同种异名等造成的混乱,同时也便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
(一)昆虫纲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 昆虫纲的分目主要是根据它们的形态特征、口器构造、触角形状、翅的有无及质地、足的类型以及变态和生活习性等区分。目前昆虫纲的分目总数全世界没有一致意见,但根据国内多数学者的意见分为33目,现将其中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九个目概述如下。
1、直翅目 体多为中至大型,咀嚼式口器,触角多为丝状,前胸背板发达,呈马鞍形,前翅为覆翅,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式或前足开掘式。腹部有尾须,产卵器发达。多为植食性,不完全变态。
⑴蝗科 触角短于身体,听器着生在第一腹节两侧,后足跳跃 式,产卵器凿头状,尾须短不分节。如东亚飞蝗、中华稻蝗等。
⑵蝼蛄科 • 触角比体短,听器在前足胫节内侧,退化为缝状,前足开掘式,后翅长,纵折伸过腹末如尾状,尾须长,产卵器不发达,不外露,植食性,土栖。如华北蝼蛄、东方蝼蛄等。
本目还有螽斯科、蟋蟀科等。
2、半翅目 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体多扁平坚硬,刺吸式 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复眼发达,单眼两个或缺,前胸背板发达,中胸小盾片三角形。陆生种类多有发达的臭腺。不全变态,多为植食性的害虫;少数为肉食性的天敌种类,如猎蝽、小花蝽等。根据触角节数、着生位置、前翅的分区、翅脉及喙的节数等特征分科。
⑴蝽科 体小至大型,体色多变,头小三角形,触角多5节,喙4节,具单眼。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基横脉上。如荔枝蝽、稻绿蝽等。
⑵网蝽科 又名军配虫科。体小型而扁,无单眼,前胸背板常向两侧或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胸部与前翅具网状花纹,故得名。成、若虫在叶背为害,常残留褐色排泄物,叶面呈苍白色。成虫产卵于叶组织中。如梨网蝽。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还有盲蝽、缘蝽科、猎蝽科等。
六、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课教学重点:
1.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依据 2.直翅目、半翅目的特征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加深对直翅目、半翅目昆虫的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昆虫的分类(2)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农业昆虫重要目的特征及螨类的特征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各目昆虫基本特征与害虫防治。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各目昆虫基本特征—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提要
3、同翅目 体小至大型,刺吸式口器,喙分节。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少数种类无翅。繁殖方式多样,常有转主和世代交替现象,不全变态。植食性,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有些种类并能传播植物病毒,如叶蝉。部分种类排泄物中多糖分,常诱致植物发生煤烟病,如蚜虫、介壳虫等。根据触角类型、节数及着生位置等分科。
⑴叶蝉科 体小至中型,一般细长。头部较圆,不窄于胸部,触角刚毛状,生于两复眼间。前翅加厚不透明,后足胫节密生两排刺。如稻黑尾叶蝉、茶小绿叶蝉等。
⑵飞虱科 体小型,头部较狭,一般窄于胸部。触角锥状,生 于两复眼之下。前翅不加厚,透明,后足胫节少刺,末端生一大距。如稻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
⑶蚜科 体小型,触角丝状,翅透明,前翅翅痣发达,腹部第 六节背面两侧生腹管1对,腹部末节中央有突起尾片,常有世代交替或转主现象。如禾谷缢管蚜、桃蚜等。
⑷蚧总科 蚧总科昆虫通称介壳虫,是形态非常特殊的一类昆 虫。雌虫终生固着在植物上,不能活动,只有幼龄若虫行动活泼。虫体表面大多被复各种蜡质的介壳,腹末有卵囊,产卵量很大。无翅,大多足、触角、眼等附器也极度退化,惟口吻中的颚丝极细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汁。雄成虫体小,仅具前翅一对,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腹末常有细蜡丝。如吹绵蚧、角蜡蚧、矢尖蚧、桔小粉蚧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蝉科、粉虱科等。
4、鞘翅目 身体大小悬殊。水生和陆生,植食、肉食、腐食
和粪食。复眼1对,生于头部两侧,一般无单眼。触角形状多样10-11节。成、幼虫,同为咀嚼式口器。前翅鞘翅,后翅膜质。完全变态。大多数和成虫具趋光性和假死性。幼虫为寡足型或无足型。蛹为离蛹。依据触角和复眼的形状、口器与足的形状及幼虫的类型等分科。
⑴金龟科 体小至大型,圆筒形,触角鳃叶状。前足近乎开掘 足,胫节扁,其上具齿,适于开掘。鞘翅常不及腹末,中胸小盾片多外露(食粪者,多不外露)。幼虫呈“C”字形,乳白色,称蛴螬,胸足发达,生活在地下或腐败物中。如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⑵叶甲科 俗称金花虫,体小至中型,体色美丽。触角丝状,复眼圆形,跗节隐5节。幼虫寡足型。如大猿叶虫、稻食根叶甲等。
⑶瓢甲科 体小至中型,体背隆起呈半球形。鞘翅常具红、黄、黑等星斑。头小,部分隐藏在前胸背板下。触角短小,锤状。幼虫活泼,多毛瘤,少数种类体上有分枝的毛状棘刺或白色蜡粉。肉食性和植食性。如澳洲瓢虫、七星瓢虫、异色瓢虫、龟纹瓢虫、马铃薯瓢虫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虎甲科、步甲科、吉丁虫科、天牛科、叩头甲科、豆象科、象甲科等。
5、鳞翅目 与农业生产关系极为密切,许多是重要的害虫,如粘虫、玉米螟、棉铃虫、棉红铃虫及果树上的各种食心虫和卷叶蛾等。体小至大型,体披鳞片及鳞毛,并由鳞片构成各种色泽与花纹。触角丝状、球杆状、羽毛状或栉齿状等。复眼发达,单眼2个或无,口器虹吸式或退化。前翅大于后翅,少数种类雌虫无翅。幼虫体型变化较大,少数蛞蝓形。咀嚼式口器,有人字形额区,腹足2-5对,有趾钩,到幼虫化蛹时腹足退化消失。潜叶形体扁,前口式,食叶型多为下口式。多数被蛹。鳞翅目昆虫生活习性比较复杂,成虫一般不为害植物,仅取食一些花蜜或露水。幼虫大多为植食性,取仿为害方式有食叶、卷叶、潜叶、钻蛀茎、根或果实等。
根据触角的类型与活动习性,分为蛾类与蝶类。
⑴蝶类 触角球杆状,白天活动,休止时四翅立竖于背,被蛹 多有棱角。
①粉蝶科 体中型,多为白色、黄色、橙色或杂有黑色或红色 斑点。前翅三角形,后翅卵圆形。幼虫圆筒形,多皱纹,多绒毛。幼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豆科及蔷薇科植物。如菜粉蝶、斑粉蝶、山楂粉蝶。
②弄蝶科 体小至中型,体粗壮,黑褐色,触角锤状,端部带 钩。休止时两翅竖起两翅乎铺,幼虫头大颈细,缀叶为害,如直纹稻苞虫、隐纹稻苞虫等。
⑵蛾类 触角多样,但非球杆状,成虫多夜间活动,休止时四 翅覆于腹背或平展,被蛹无棱角。
①螟蛾科 体小至中型,体瘦长,色淡,触角丝状,下唇须发 达多直伸前方。前翅狭长三角形,鳞片排列紧凑,翅面平滑有光泽,后翅有发达臀区,臀脉3条。幼虫钻蛀或卷叶为害。如二化螟、玉米螟、桃蛀螟等。
②夜蛾科 体多中至大型,色淡,触角丝状或羽状。前翅浆状 或三角形,多斑纹,后翅宽色淡,臀脉有2条或者1条。如大螟(稻 蛀茎夜蛾)、小地老虎、烟青虫等。
③麦蛾科 体小型、色略暗淡。前翅窄长,端部尖锐,后翅菜 刀状,前后翅缘毛均很长。幼虫淡白带红色,腹足有时退化,卷叶、潜叶或钻蛀为害。如麦蛾、棉红铃虫、马铃薯块茎蛾等。
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的还有凤蝶科、蝶蛾科、菜蛾科、木蠹蛾科、天蛾科、毒蛾科、灯蛾科、尺蛾科、卷蛾科等。
6、膜翅目 既有益虫又有害虫。虫体大小悬殊,最小的寄生 蜂只有0.21mm,最大的马尾蜂可达170mm。触角丝状或膝状,口器咀嚼式或嚼吸式。两对翅同为膜质,前后翅以翅钩相连。全变态。幼虫多足型或无足型。裸蛹,有的有茧。食性复杂,有植食性、捕食性和寄生性等。大部分种类对人类有益,属天敌昆虫。依据体型、触角、翅及翅脉等分科。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是叶蜂科、茎蜂科、姬蜂科、赤眼蜂科、小蜂科、金蜂科等。
7、双翅目 体小到中型。成虫多为刺吸式或舔吸式口器,触 角丝状、具芒状或其它形状。前翅膜质,后翅退化为平衡棍。全变态。幼虫蛆形,无足型,多数围蛹,少数被蛹。肉食、粪食或腐食性。依据翅的变化分科。
与农业生产有关的科有瘿蚊科、摇蚊科、食虫虻科、食蚜蝇科、寄蝇科、潜叶蝇科、水蝇科、黄潜蝇科、花蝇科等。
8、缨翅目 体小型,两对翅全为缨翅,口器锉吸式,足短小 而末端有泡(即中蛰),为渐变态。蓟马多数植食性,是农作物的重要害虫。少数捕食性,捕食蚜虫、螨类等。
农业上重要的科有蓟马科、管蓟马科等。
9、脉翅目 几乎全为益虫,成虫、幼虫均捕食。体小至大型,柔软。翅膜质,脉多如网。口器咀嚼式。全变态。
农业上重要的科有草蛉科、粉蛉科。
附:其它与作物有关的动物
一、农田蜘蛛与农业螨类
(一)农田蜘蛛 体小至中型,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中间有 细的腹柄相连。头胸部通常有8个单眼,无复眼,有1对螯肢和1对触肢,有步足4对,无翅。腹部除少数种类外,不分节,具有独特的纺丝器,能抽丝布网、结巢和作卵囊等。蜘蛛为肉食性,主要食物是昆虫类,是一类重要的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结网蜘蛛为圆蛛、长脚蛛等,捕食各种飞行昆虫,如蝇、蚊、蛾、蝶等。游猎蜘蛛,如狼蛛、盗蛛、跳蛛、管巢蛛等,主要捕食不善飞行的昆虫,如叶蝉、稻飞虱以及各种昆虫的幼虫和卵。
(二)农业螨类 体小型或甚小,圆形或椭圆形。构造简单,不分头胸部与腹部,身体分节不明显。通常以位于左右肩凹之间的蜕裂缝为界,划分为体前部与体后部。体前部为颚部与前足部,体后部分为后足部与臀部,无复眼,只在体前部两侧上方有1-2对红色眼点。口器为刺吸式或咀嚼式。一般生4对足,少数2对足。体背有许多刚毛,刚毛最多有7排,毛的排列方式和形状等,是分类的依据之一。
螨类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在田间为害作物及林木类的螨类,都以刺吸式口器吸食植物汁液,如朱砂叶螨、半跗线螨等。此外还有部分为捕食性螨类,如畸螯螨。
还有一类特殊的螨类,身体格外小,体长0.01mm左右,肉眼看不见,身体胡萝卜形,只有2对足,体后部有许多环纹,植物受害后常引起畸形、袋状或泡状虫瘿,果实受害为表面粗糙,木栓化铁锈色。叶片受害后表现为叶瘤型、毛毡状等。
二、软体动物
在农物上常见的软体动物中的有害种类有蜗牛、蛞蝓等。蜗牛贝壳大多呈扁球形或圆球形。多栖息于潮湿、阴暗、多腐殖洈质的草丛、灌木丛、田埂、石缝中或落叶下,常以植物嫩茎叶片为食,爬过处留下一条粘液线痕。卵产在土壤中,多在枯叶、瓦砾堆或土中越冬。
蛞蝓俗名鼻涕虫,身体裸露而柔软,贝壳退化成一块薄而透明的石灰质盾板,长在体背前端1/3处的外套膜内。可取食为害多种作物。
六、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农业害虫主要目的特征(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展示使学生加深对各目昆虫基本特征的理解。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十次课(2学时)
本次课讲授:影响昆虫的环境因子及害虫为害方式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了解昆虫的发生与其周围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影响昆虫的环境因子及害虫为害方式。
二、职业技能教学点: 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在防治害虫中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 由常见昆虫引入气候因子对昆虫的影响—分析—讲解—目标检测—评讲—小结
四、教学手段:
讲授法、提问式、课件等
五、讲授的内容
五、昆虫与环境的关系
专门研究昆虫与周围环境关系的科学,称昆虫生态学。它是害虫测报、防治和益虫利用的理论基础。
每一种生物都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同种的个体在生活环境内,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殖繁衍单位,称“种群”。在生态环境中,各生物群落间相互联系的总体,构成“生物群落”。种群、生物群落与环境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体系,称“生态系”。生态系分为农田生态系、果园生态系、茶园生态系等。其中农业生态系是指人类农业活动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昆虫是参与生态系中的成员。生态系统中诸因素的变化,常导致昆虫群落组分和种群数量的变动。反之,昆虫种群和群落的改变,也影响生态系统。因此,研究农田、果园、茶园生态系统的构成和动态,对控制害虫数量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减少农药施用和污染,提高害虫种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因子错综复杂,并综合作用影响昆虫种群的兴衰,其中以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因子影响最大。
(一)气象因素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周围 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其活动、分布、生长发育、繁殖受温度的直接影响和支配。
⑴昆虫对温度的反应 昆虫的生活直接受温度的影响,环境温 度高发育快,环境温度低发育慢。昆虫对环境温度的要求是有一定范围的,温带地区的昆虫一般要求的范围是在8-40℃之间,称之为有效温度区。当然还有最适合昆虫生长发育的温度,一般在22-30℃之间;如果温度太低就停止发育,过低就会死亡;反之,如果温度太高就会使其发育速度放慢,过高则引起死亡。使昆虫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称为发育起点。一般而言,温度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繁殖、寿命、活动及分布,从而影响昆虫的发生期、发生量及其地理上的分布。
应当指出,不同种类的昆虫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是不同的,例如稻纵卷叶螟卵期的适宜温度为22-28℃,而粘虫却在19-22℃较适宜。所以对任何一种害虫都应研究和了解其对环境温度的反应,才能较好地搞好测报和抓住防治适期。温带和寒带地区昆虫的越冬虫态,往往抗寒力强,能够经受严寒的袭击,是因为冬季来临前进行了越冬准备,减少体内水份,增加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积累;但是,秋末气温骤降,昆虫常因准备未绪,抗寒力弱而大量死亡。春季骤寒昆虫已解除越冬虫态,避寒能力差,也易死亡。
⑵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在有效温度范围内,昆虫 的生长发育速度,常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实验测得,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世代或虫期等),所需天数与该天数内温度的乘积,理论上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其中K表示常数,N表示发育天数,T表示平均温度。又因为昆虫的发育起点,不是从0度开始,因此昆虫的发育温度应减去发育起点“C”。有效积温公式是: 垏 K
K=N(T-C)或N=--------T-C
这公式说明了昆虫的发育速度与温度之间的一定关系,称为有效积温定律(有效积温法则)。
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可有下列几个方面:
①预测害虫发生期;
②预测某一地区,某种昆虫可能发生的代数;
③预测昆虫的地理分布;
④控制昆虫的发育进度。
应当指出,有效积温定律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有时会产生误差,因此,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才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2、湿度对昆虫的影响 湿度事实上是水的问题。水是虫体的 组成成份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与媒介。不同的昆虫或同种昆虫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的要求不同,水分过高或过低都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昆虫正常生命活动直到死亡。昆虫对湿度的要求有一定范围,它对昆虫的发育速度、繁殖力和成活率有明显影响。因而在自然条件下湿度主要影响害虫的发生量。不少农业昆虫如稻纵卷叶螟、小地老虎和盲蝽象等要求高湿条件,湿度越大,产卵愈多,卵的孵化率也显著增高。但有些害虫如蚜虫和螨类等,在低湿条件下发育生殖较为适宜,尤其因干旱作物缺水的情况下,由于汁液浓度增高而提高了营养价值,从而更有利于繁殖,所以在干旱所份易造成猖獗发生。
3、•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温度与湿度这对因子总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并综合作用于昆虫的,对一种昆虫来说,适宜的湿度范围常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反之适宜温度范围也会因湿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在温湿度都适宜条件下,才真正有利于害虫的发生和发育。
4、光因素 主要影响昆虫的活动规律与行为,起信号作用。光是以波长表示,不同波长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人类可见光,波长在770-400nm,而昆虫可见光,在700-253 nm,许多昆虫对紫外光表现正趋性,广泛应用的黑光灯,是短光波,波长在360 nm左右,昆虫对不同光的颜色,有明显的分辨能力。蜜蜂能区分红、黄、绿、紫四种颜色,蚜虫对黄色反应敏感。因此不同颜色的光,自然成为不同种类昆虫产卵、觅食、寻找栖息场所等生命活动的信息。光的强度对昆虫的活动与行为影响十分明显,菜白蝶在强光下飞翔,地老虎和吸果夜蛾等喜在夜间活动,一些钻蛀性昆虫,习惯于弱光。昼夜交替时间,在1年中周期性的变化,称为光周期。它是时间与季节变化最明显的标志。不同的昆虫,对光周期的变化,有不同的反应。棉蚜在长日照条件下大量产生无翅蚜,在秋末短光照条件下,则产生有性雌蚜与有性雄蚜交配产卵越冬。桃小食心虫,在不足13小时的光照下,则不论何种温度,幼虫几乎全部滞育。凡使昆虫种群50%的个体步入滞育的光照时间,称为临界光周期。不同的昆虫,临界光周期不同。一般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的地理种群,临界光照点越高,滞育的时间就早。
5、风 直接影响昆虫的地理分布与垂直分布,又影响大气温 度与湿度,间接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对迁飞与扩散尤为明显。如粘虫等借大气环流远距离迁飞,小龄幼虫与红蜘蛛等借风扩散与转移。但大风,尤其暴风雨,常给弱小昆虫或初龄幼虫(若虫)以致命打击。
昆虫栖息地的小气候,也不容忽视,大气候虽不适于某种害虫的大发生,但由于栽培条件、肥水管理、植被状况的影响,适于某种害虫发生为害的小环境(田间气候),也会出现局部严重发生。如粘虫、韭蛆等。
(二)土壤因素 土壤是昆虫的一个特殊生态环境,对昆虫的 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土壤的温度 不同的昆虫可以在不同的土壤深度找到所需温 度,加上土壤本身的保护作用,土壤成了昆虫越冬和越夏的良好场所。随着季节的更替和土壤温度的变化,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如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常作上下垂直移动。如生长季节到土表下为害,严冬季节可潜入土壤深处越冬等。
2、土壤湿度 土壤空隙中的湿度,除表层外,一般处在饱和 的状态。昆虫的卵、蛹及休眠状态的幼虫等,多以土壤作栖息地。在土壤中生活的昆虫,对土壤湿度的变化有一定适应能力。如红苕金花虫越冬幼虫在我省5、6月间化蛹变为成虫,如此时干旱少雨,则延迟出土期和减轻为害。
3、土壤的理化性质 如土壤酸碱度及含盐量,对上栖昆虫或 半上栖昆虫的活动与分布有很大影响。如麦红吸浆虫幼虫适生于PH值为7-11的土壤中,在PH值小于6的土壤中不能生存。土壤结构对土栖昆虫也有影响。如黄守瓜幼虫在粘土中化蛹及蛹羽化率均比砂土地高。
(三)生物因素
1、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食料的种类和数量可直接影响到 它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分布。例如二化螟取食茭白比取食水稻长得好。棉铃虫取食棉铃长得最好。单食性昆虫的生存决定于食物种类。同一种植物,由于不同生育期营养条件不同,对昆虫也有明显影响。例如,稻苞虫幼虫取食分蘖、圆杆期的水稻成活率为32.4%,而取食孕穗期的水稻成活率仅为3.3%。•由此可见,食物的种类和成份,直接影响昆虫的发育速度、成活率、生殖力等。当寄主植物营养条件恶化之后,不但造成大量害虫死亡,而且使许多害虫变形,迁移和进入休眠。
2、食物链 自然界同一区域内生活着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生 物群落。凡是未经过人们开垦而自然形成的,称原始生物群落,反之称次生生物群落。两种群落各有特点。前者生物种类多,但优势种不很明显,后者种类少但优势种明显。在一块棉田里,除棉花外,还有各种杂草及以棉花为食料的害虫,又有以害虫为食料的天敌,这种动物与植物,害虫与益虫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把多种生物联系在洖一起,恰如一条链条,一环扣一环,称为食物链。它通常开始于植物而终止于猛禽或猛兽。在一个链条中,各称生物都占有一定的比重,相互制约和依存,达到生物间的相对平衡即生态平衡,其中任何一环的变动(减少或增加),都会影响整个食物链。如棉田蚜虫大发生后,便会有瓢虫大发生,瓢虫消灭了蚜虫,棉田便恢复平衡。反之滥用农药,大量杀伤瓢虫,棉蚜又会猖獗为害。了解当地食物链的特点及内在联系,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理措施,确保有益生物兴旺,达到控制或减轻害虫发生和为害的目的。
3、植物的抗虫性 昆虫可以取食植物,植物对昆虫的取食也 会产生抵抗性,甚至有的植物还可“取食”昆虫。植物对昆虫取食为害所产生的抗性反应,称植物的抗虫性,植物抗虫性可表现为排趋性、抗生性和耐害性。
排趋性是由于植物的形态、组织上的特点和生理生化上的特性,或体内的某些特殊物质的存在,阻碍昆虫对植物的选择,或由于植物 物候期与害虫的危害期不吻合,使局部或全部避免于害。
抗生性是指植物体内某些有毒物质,害虫取食后,引起生理失调甚至死亡,或植物受害后,产生一些特殊反应(如极强愈合能力)阻止害虫危害。
耐害性是指植物受害后,由于本身的强大补偿能力,使产量减少很小。利用植物的抗虫性来选育种植抗虫高产作物品种在农业害虫防治上具有重要意义。
4、天敌因素 在自然界,昆虫本身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一 方面它吃其它生物,另一方面它又被某些生物所“吃”,昆虫在自然界的生物性敌害叫昆虫的天敌。在害虫天敌中,昆虫应用最早,种类最多。
⑴天敌昆虫 分寄生性与捕食性两大类。寄生性昆虫在一个寄 主体内完成个体发育,如赤眼蜂产卵于玉米螟卵内,就在寄主卵内完成卵、幼虫、蛹的发育,最后羽化为蜂,飞出寄主。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多,其中膜翅目、双翅目的昆虫利用价值最大。根据寄生和取食方式分内寄生与外寄生两类。凡是寄生在寄主的卵、幼虫、蛹和成虫内的称内寄生,反之称外寄生。而捕食性昆虫,从幼虫到成虫性成熟再产卵,则需要捕食很多个寄主,最后才完成发育。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最常见的如螳螂、蜻蜓、草蛉、虎甲、步甲、瓢甲、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益虫在自然界中帮助人们消灭大量害虫,许多在生物防治中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异色瓢虫。
⑵天敌微生物 昆虫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因致病微生物的侵染 而生病死亡,因此利用天敌微生物治虫,应用越来越广泛。
①细菌 已发现昆虫感染的病原细菌近100种,分属于芽孢杆菌、肠杆菌、假单孢杆菌等。目前研究和应用较多的为芽孢杆菌,如苏云 金杆菌和日本金龟甲芽孢杆菌等。我国生产应用的青虫菌、杀螟杆菌、红铃虫杆菌等都属苏云金杆菌的变种。
昆虫感染细菌病害之后的显著特征是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死后身体软化变色,带粘性、发臭。
②真菌 种类多,约500余种,分属于鞭毛菌、子囊菌、担子菌 及半知菌类。其中重要的有虫霉菌、白僵菌、绿僵菌等。一般真菌侵染昆虫后,以分生孢子在虫体表面萌发,形成附着孢而侵入,以菌丝体在血腔中增殖,最后穿出体壁,放出孢子。虫生真菌的寄生范围很广,可侵染半翅目、同翅目、鳞翅目和鞘翅目等许多昆虫。不少真菌的分生孢子寿命很长,可制成菌粉长期保存,便于工业生产和田间使用。染病死虫身体变硬,体表有白色、绿色、黄色等不同色泽的霉状物。
③病毒 可引起多种昆虫的病毒性病害。常见的有细胞核多角 体病毒、细胞质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以细胞核多角体病毒感染昆虫最多,如粘虫、棉铃虫、斜纹夜蛾、菜青虫等。死前1-2天可见表皮变黑,有黄色发亮斑点,有些可通过产卵传至下一代。在自然状态下,病毒主要通过带毒食物或排泄物或借媒介传播而感染。感病后表现食欲减退,腹足紧抓树梢下垂而死,皮破流出大量病毒液体,但无臭味。用病毒防治害虫,用量少,效果好,且持久,但繁殖受限,必须活体培养。因此在防治上受到限制。
⑶线虫 线虫在防治上的应用,近年来渐渐受到重视。
⑷蜘蛛及其它食虫动物 鸟类的应用,早就为人们所见。尤其 蜘蛛的应用,在生物防治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人类的生产活动对昆虫的影响
1、改变一个地区的昆虫组成 人类生产活动中,常有目的的 从外地引进某些益虫,如澳洲瓢虫相继被引进各国,控制了吹绵蚧。但人类活动中无意带进一些危险性害虫,如地中海实蝇、美国白蛾、棉红铃虫等,也给带进国带来灾难。
2、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和繁殖条件 人类培育出抗虫耐虫的 作物、蔬菜良种及果树、茶树苗木,大大减轻了受害程度;大规模的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和治山改水的活动,改变自然面貌,从根本上改变昆虫的生存环境,从生态上控制害虫的发生,如对东亚飞蝗的防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3、人类直接消灭害虫 解放后开展大规模的治虫运动,如对东 亚飞蝗的飞机防治,对小麦吸浆虫、棉红铃虫、果树食心虫、果树红叶螨和卷叶蛾的成功防治,就是最明显的鉴证。但是,在化学治虫中,由于用药不当又常出现某些害虫猖獗为害的现象。如果树上的红叶螨一再猖獗和棉铃虫的久治不下,其原因之一就是滥用农药所造成的。
另外,在人类的生产活动和贸易往来中,一些为害严重的新的害虫,也常随人类的频繁交往传播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新的为害,因此加强植物检疫,增强检疫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六、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气候因素与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及害虫的为害方式。
七、教学方法和实施步骤
本次课结合生产实际采用举例说明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1.温度、湿度和食物对昆虫的影响各有哪些特点? 2.农业害虫的天敌有哪些类型?各举1-2例。
八、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
本次授课内容用2学时完成,下课前3分钟左右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
九、检测教学效果的措施和方法
针对教学重点及难点内容,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辅助以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
1.如何理解害虫的生态对策及害虫防治的经济学原则。2.说明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
小 结
本单元内容涉及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昆虫的繁殖、发育和习性,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和昆虫与环境的关系。昆虫成虫最主要的形态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有三对胸足,一般有翅两对。昆虫的口器的主要有咀嚼式和刺吸式两大类,不同口器取食的方式也不同。在防治实践中,可作为选择农药品种的依据。对不同生物学特性(变态、各虫态特性和习性)的害虫,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全变态的蛾类害虫为例,幼虫是昆虫的营养生长期,随着虫龄增大食量加大,因此,应选择在食量较小,体壁较薄的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农业昆虫主要目、科的识别即昆虫的分类,科学地鉴定昆虫的种类,对农业昆虫的研究和害虫的测防防治及益虫的利用均有重要意义。昆虫与环境的关系即昆虫生态学,这是害虫综合防治和预测预报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动规律,而害虫防治和益虫利用的核心问题即种群数量。同理,害虫的预测预报也是要对害虫种群的消长趋势作出判断。
第三篇:猜昆虫谜语及答案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小编提供了有关猜昆虫谜语大全及答案,希望能够切实的帮助到大家。
棍棍眉,疙瘩眼,绿裙子,补秋蝉。(螳螂)
爱吃臭大粪,能推粪球球,造出有机肥,水果又丰收。(屎壳郎)
头插野鸡毛,身穿黑蟒袍,一旦遇对手,攻防逞英豪。(蟋蟀)
穿件翠绿袍,落户在山坳,振翅声音脆,总唱一个调。(蝈蝈)
形似小飞机,飞东又飞西,夏天吃蚊虫,还能报天气。(蜻蜓)
有位小姑娘,夏夜赶路忙,虽然行路难,自带小电棒。(萤火虫)
一生都在忙,飞在百花乡,围着花儿转,花汁变蜜糖。(蜜蜂)
一位小姑娘,身穿花衣裳,百花是朋友,春天聚会忙。(蝴蝶)
吐出细丝线,织成天罗网,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
虽然不是鸟,夏日枝头叫,什么都不懂,偏说全知道。(知了)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专门吃蚜虫,棉花最欢迎。(七星瓢虫)
小时吃桑叶,到老饿肚皮,老了自己捆自己,留给世人丝绸衣。(蚕)
小飞贼,水里生,干坏事,凶又凶,偷偷摸摸吸人血,还要嗡嗡唱一通。(蚊子)
小小侠客爬墙山,捕蚊能手保安康,若是尾巴缺一截,快速再生接着长。(壁虎)
扁扁身子本领强,尾巴钩子毒液藏,蜘蛛昆虫盘中餐,可当药材保健康。(蝎子)
一物生来黑又亮,敢上文山吃虎狼,文武百官都不怕,皇帝它也敢尝尝。(臭虫)
两头尖尖相貌丑,耳目手脚都没有,整天活动在土里,一到下雨就露头。(蚯蚓)
老大有针没有线,老二有线没有针,老三晚上提灯笼,老四拿针乱扎人。(蜜蜂、蜘蛛、萤火虫、蚊子)
第四篇:昆虫与人类社会复习题答案
第一部分
1.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身体分节;附肢分节;具有丰富几丁质的外骨骼
2.昆虫具有什么特征?
昆虫的基本特征: 在分类地位上:昆虫属节肢动物门有气管亚门昆虫纲 在身体结构上:头、胸、腹 3段; 2对翅膀 3对足; 1对触角头上生; 骨骼包在体外部
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3.昆虫在动物界中有哪些特点? 昆虫的特点: 种类多;个体数多,生物量大;生殖力强,繁殖速率高;分布广,栖息环境多样;发生年代古老
4.试述动物界中昆虫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
昆虫种类多的主要原因:翅的出现--远距离迁移
个体小--减少对栖息地和食物量的需求
口器的分化--利用各种食物
变态--适应各种环境条件
惊人的繁殖力--利于种群的繁衍
5.如何理解昆虫在地球生物圈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昆虫在地球生物圈中的地位与作用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1.昆虫与人类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益”与“害”的相对性
有害:吸血昆虫如虱子、蚤类、蚊子等,农业害虫
有益:昆虫资源的利用如养蜂业、蚕桑业等的发展
2.昆虫造福人类
资源昆虫(食品、工业原料、药用、昆虫天敌等)的广泛应用;
昆虫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3.昆虫为害面广,不容忽视
卫生害虫传播疾病(蚊子、苍蝇、蟑螂等)和直接造成伤害(红火蚁)
农林害虫造成农林业生产的损失(三化螟、稻飞虱、红铃虫、天牛等)
建筑害虫(白蚁)为害房屋、堤坝、林木等
第二部分
1.昆虫的成虫身体分哪几个部分?各有何功能?
2.何为昆虫的复眼?
复眼是一种由不定数量的单眼组成的视觉器官
3.昆虫口器类型和危害特性在害虫防治上有何意义?
了解昆虫口器的构造类型,不仅可以知道害虫的为害方式,而且对于正确选用农药及合理施药有着重要的意义;
熟悉害虫的口器类型与被害特征后,即使害虫已经离开寄主,也可以根据被害状大致判明害虫的类。
4.昆虫翅的功能有哪些?
飞行:双动型:飞行 时前后翅具同等作用,如蜻蜓目、等翅目
后动型:飞行 时前翅展开,靠后翅振动飞行,如蜚蠊目、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等
前动型:前翅发达,飞行中起主要作用,后翅起辅助作用,如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其它:保护作用:如甲虫、蝗虫、蝽象等
平衡作用:如双翅目昆虫
调节温度:如蜜蜂
发声:如蟋蟀前后翅摩擦,螽蟖、蝗虫前翅与足摩擦发声
5.为什么说翅是昆虫纲成为最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之一? 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能飞翔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早出现翅的类群。翅的获得不仅扩大了昆虫活动和分布的范围,也加强了昆虫活动的速度,使昆虫在觅食、求偶、寻找产卵和
越冬越夏场所以及逃避敌害等多方面获得了优越和竞争能力,是昆虫纲成为最繁荣的生物类群的重要条件之一。
6.昆虫分类在实践中有何意义?
为解决某些经济昆虫学中最为复杂问题的钥匙 植物检疫程序的基础 应用于害虫生物防治
7.何为物种?物种的特征是什么?
物种的概念
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方面相同,并在自然条件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繁殖力后代的一群个体,称为物种。
物种的特征:
(1)进化的单位
(2)占有一定的分布区
(3)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繁殖群体
(4)物种间生殖隔离
8.何谓生物分类的二名法(双名法)?写出家蚕的学名。双名法:由属名及种名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组成 属名在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第一个字母小写,种名之后为命名人的姓,第一个字母大写。
如家蚕
9.何谓昆虫的世代?
昆虫自卵或幼虫离开母体到性成熟为止的个体发育周期,称为一个世代。
10.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些? 有性生殖:卵生
卵胎生
无性生殖:孤雌生殖
多胚生殖
幼体生殖
11.何为孤雌生殖?蜜蜂的孤雌生殖与性别的关系如何?
也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后代个体。可分为: 偶发性的孤雌生殖
在正常情况下行两性生殖,但偶尔可能出现不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现象。在蛾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如较熟悉的家蚕,就能进行偶发性的孤雌生殖。经常性的孤雌生殖
膜翅目昆虫(如蜜蜂)中,雌蜂在排卵的时候并非所有的卵都是受精的。在这种情况下,受精卵发育成雌蜂,非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周期性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随季节的变迁而交替进行,即所谓“异态交替。蚜虫是最熟悉的例子。
12.何谓昆虫的变态?何如何区分完全变态昆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各举2例。
昆虫变态: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特别是在胚后发育阶段,随着生长发育“量”的积累,而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等方面也发生着周期性“质”的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态。不完全变态(又称为直接变态)
一生经过卵期 —— 幼期 —成虫期3个发育阶段,翅在幼体的体外发育,成虫的特征随着幼期的生长发育逐渐显现出来。
是有翅亚纲外生翅类最主要的变态类型。
其中又可分为半变态、渐变态和过渐变态3种亚型。完全变态(complete metamorphosis)包括胚胎期的卵,胚后发育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虫态;
幼虫期的翅在体内发育;幼虫期不仅生殖器官没有分化,外形、内部器官以及生活习性等与成虫都有明显不同,特称为幼虫。
蛹是从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虫态,幼虫组织器官的分解和成虫组织器官的重建均在蛹期内完成。幼虫在化蛹脱皮时,各器官芽形成的构造同时翻出体外。这是有翅亚纲内生翅类的各目昆虫所具有的变态类型,如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
13.何谓昆虫的蜕皮、龄期?昆虫为什么要蜕皮? 蜕皮:昆虫幼虫期是生长发育、长身体的重要阶段,但坚硬的几丁质外壳限制了虫体的长大,因此必须脱去旧皮才能继续生长。这个过程称之为蜕皮,蜕皮次数因种而异,多为4~5次。龄期:前后两次蜕皮之间所经历的时间。各龄期的长短因种类及环境条件而异。14.指出幼虫、若虫、稚虫的区别,各举一例。
幼虫:完全变态昆虫(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发育阶段)的幼体时期。
若虫:不全变态昆虫的幼体与成虫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相似,但幼体的翅发育还不完全,称为翅芽(一般在第2-3龄期出现),生殖器官也未发育成熟,变成成虫后,除了翅和性器官的完全成长外,在形态上与幼期没有其它重要差别,没有蛹期。如蝗虫。
稚虫:不全变态昆虫的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及生活习性明显不同,幼虫水生,成虫陆生,如蜻蜓。
15.昆虫的成虫期有何特点?
(1)虫体已经长成,不再蜕皮,不再长大,体态固定,各种器官已经充分发育;(2)有翅的种类,翅已长成,是扩散的重要时期;(3)性成熟,是繁衍后代的时期;
(4)有些种类有二态(二型)或多态(多型)现象。如蜜蜂、白蚁等
16.何谓昆虫的多型现象?举出2例。
多型现象:同种昆虫在同一性别上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个体的现象,称多型现象。如蜜蜂有蜂王、雄蜂和不能生殖的工蜂;白蚁群中除有“蚁后”、“蚁王”专司生殖外,还有兵蚁和工蚁等类型。
17.何谓昆虫的滞育和休眠?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休眠:由于不良环境条件引起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休眠。
如小地老虎在我国江淮流域以南,以成虫、幼虫和蛹均可休眠越冬。
滞育:由于环境条件和昆虫遗传特性支配,造成昆虫生长发育暂时停止的现象,称为滞育。昆虫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的条件也不能打破,必须通过一定的刺激因子,如低温等,并需经历一定的时间后,才能恢复生长发育。
18.简述昆虫的各种习性及其利用。
昆虫主要习性有:食性
趋性
假死性
群集性
迁飞和扩散
拟态和保护色
其中趋光性和趋化性在害虫防治上应用较广,如灯光诱杀、色板诱杀、食饵诱杀、性诱剂诱杀等。
例:昆虫的趋化性----糖醋诱蛾
利用昆虫对化学物质的趋性反应,应用诱集剂、诱杀剂和驱避剂来防除害虫。
如当前应用较广的为糖醋毒液,通常糖、醋、酒、水比例为3:4:1:2,加入液量5%的90%晶体敌百虫。把盛有毒液的钵放在菜地里相对比较高的土堆上,每亩放糖醋液钵3只,白天盖好,晚上打开,诱杀梨小食心虫、黏虫、小地老虎等。
19.夏季家庭使用的灭蚊灯是利用料昆虫的什么特性? 昆虫趋光性
第三部分(1)
1.何谓仿生学?为什么说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 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技术。
生物具有的功能迄今比任何人工制造的机械都优越得多,仿生学就是要在工程上实现并有效地应用生物功能的一门学科。
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
2.振动陀螺仪利用昆虫什么特性制成?有何用途?
科学家根据蝇平衡棒以一定的频率的机械振动调节翅膀运动方向的原理研制成一代新型导航仪——振动陀螺仪
用途:大大改进了飞机的飞行性能,即使是飞机在最复杂的急转弯时也万无一失; 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自动驾驶
3.昆虫复眼的特性给人类哪些启示?
苍蝇的复眼包含3000个可独立成像的单眼,能看清几乎360度范围内的物体。4.人类用苍蝇的哪些特性制成小型气体分析仪?有何用途? 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仿生学家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5.萤火虫的发光特性给我们什么启示?据此人类开发了哪些相关产品? 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 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荧光灯 特种场所使用 由荧光素、荧光酶、ATP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
6.蝴蝶的什么特性被用于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
蝴蝶身上的鳞片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而调节体温
7.对蜻蜓、气步甲等昆虫的仿生学成果有哪些? 直升飞机:人们仿效蜻蜒在飞机的两翼加上了平衡重锤,解决了因高速飞行而引起振动这个令人棘手的问题。二元化武器:这种武器将两种或多种能产生毒剂的化学物质分装在两个隔开的容器中,炮弹发射后隔膜破裂,两种毒剂中间体在弹体。它们易于生产、储存、运输,安全且不易失效。
8.为什么说昆虫是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宝库?
从仿生学的诞生、发展,到现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它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可观。仿生学的问世开辟了独特的技术发展道路,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显示了极强的生命力。
第三部分(2)
9.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现在发掘的最早的蚕茧是我国的什么地方?距今多少年?
中国是世界蚕丝业的发源地
夏县西阴村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半个蚕茧
公元前2500年 10.家蚕属于昆虫纲的哪个目?简述家蚕的生活史。鳞翅目昆虫
卵、幼虫、蛹、成虫
11.试述蚕业经济的特点。1.传统产业
2.产品经济价值高 3.农工商贸一条龙 4.劳动密集型产业
12.蚕丝纤维是由什么成分组成?丝素与丝胶有什么特性?
蚕丝纤维为蛋白质纤维,由18种氨基酸组成。蚕丝纤维由两根呈三角形或半椭圆形的丝素外包丝胶组成,横截面呈椭圆形。丝素约占3/4,丝胶约占1/4。丝胶是水溶性较好的的球状蛋白质,将蚕丝溶解于热水中脱胶精练,就是利用了丝胶的这一特性。丝素为纤维蛋白,桑蚕所吐之丝全长可达1000米以上。
13.蚕丝具有哪些特性使其被誉为纤维皇后?简述蚕丝这些特性形成的原因。
舒适感:蚕丝绸是由蛋白纤维组成的,与人体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加之表面光滑,其对人体的摩擦刺激系数在各类纤维中是最低。
当我们的娇嫩肌肤与滑爽细腻的丝绸邂逅时,它以其特有的柔顺质感,依着人体的曲线,体
贴而又安全地呵护着我们的每一寸肌肤。
吸、放湿(热)性好:蚕丝蛋白纤维富集了许多亲水性基团,又由于其多孔性,易于水分子扩散,所以它能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或散发水分,并保持一定的水分。
在正常气温下,它可以帮助皮肤保有一定的水分,不使皮肤过于干燥;在夏季穿着,又可将人体排出的汗水及热量迅速散发,使人感到凉爽无比 丝绸不仅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还有很好的保暖性。看似实心的蚕丝实际上有38%以上是空心的,在这些空隙中存在着大量的空气,这些空气阻止了热量的散发,使丝绸具有很好的保暖性。
吸音、吸尘、耐热性:(1)具有很好的吸音性与吸气性(有较高的空隙率)。用真丝装饰品布置房间,不仅可以使屋子纤尘不染,而且能保持室内安静。(2)调节室内温湿度(具有吸湿、放湿性能)
(3)真丝纤维的热变性小,比较耐热。大多数合成纤维的热变度要比真丝大4~5倍。蚕丝的燃烧温度在300~400℃,属难燃纤维,而合成纤维的燃烧温度在200~260 ℃,即易燃、易熔。
因此,采用蚕丝纤维作为室内装饰的原料,不但可以起到吸音、吸尘、保温作用,还有起到阻燃功能。
抗紫外线:丝蛋白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吸收紫外线,因此丝绸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丝绸在吸收紫外线后,自身会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使丝织品在日光的照射下,容易泛黄。
14.蚕丝蛋白具有哪些保健功能?目前市场开发的保健品有哪些? 蚕丝作为功能性保健食品的功效
(1)降低血液胆固醇、增强免疫力:丝素由18种氨基酸构成,其中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高。甘氨酸,丝氨酸有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酪氨酸有防止衰老作用,并对老年痴呆症有预防效果;多种氨基酸组成的肽链,对于预防老年中风,调节生理功能和免疫系统确有功效。
(2)降低血糖作用:丝素肽有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的作用
(3)强神补脑作用:蚕丝中赖氨酸具有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强神补脑作用,防治帕金森氏症。
(4)保护肝脏的作用:水溶性丝素粉促进酒精代谢、保护肝脏的作用(解酒药)(5)作为食品的营养添加剂和油脂类食品的天然抗氧剂,以延长保质期
将废蚕茧及废丝等经过处理后,可制备出水溶性蚕丝粉末,可加工成蚕丝蛋白食品。蚕丝蛋白粉、丝素蛋白果冻类食品
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对身体健康有促进作用 直接饮用蚕丝蛋白
15.添加蚕丝蛋白的化妆品具有哪些功效?为什么?
蚕丝具有良好的保湿性,保温性,能帮助皮肤调节水分,丝粉又属于纤维状蛋白,故与皮肤角朊蛋白相似,两者有较好的亲和性;再加上蚕丝中的色氨酸、酪氨酸能与紫外线进行光化反应,因此丝粉还具有吸收紫外线,防止日光辐射的作用。
16.蚕丝用于生物医药领域哪些产品的开发利用? 蚕丝作为手术缝线:在体内不会引起过敏或致癌; 人造血管:以蚕丝纤维为原料可直接编造而成人造血管。迄今已能制造各种不同类型和口径的真丝人造血管,适应各种不同的血管病变治疗;
丝素膜:丝素膜经钴辐照消毒可制成创面保护膜用于浅度烧伤,创伤和整形取皮区等皮肤缺损创面的治疗。
17.谈谈人类对家蚕蛹、蚕沙、蚕蛾产品开发的现状 养蚕业除蚕丝外,还有许多副产品——蚕蛹、僵蚕、蚕沙、雄蚕蛾等。主要用于食用及药用,作为滋补佳品。
目前利用这些副产品经提取和加工,开发出近100多种产品,其应用范围涉及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尤其是作为高蛋白滋补保健食品。
18.为什么说蚕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营养价值很高。
干品:脂肪含量30%,蛋白质60%。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易被人体吸收,而胆固醇含量极低,并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蛹含脂肪油,其中主要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醋,少量卵磷脂、淄醇、脂溶性维生素等。食用蚕蛹对高胆固醇和慢性肝炎、糖尿病患者及营养不良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19.冬虫夏草是如何长成的?为什么用蚕蛹开发冬虫夏草?
麦角菌科真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复合体,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抗肿瘤、抗疲劳等多种功效。
受真菌感染的幼虫,逐渐蠕动到距地表2-3厘米的地方,头上尾下而死。这就是“冬虫”。幼虫虽死,体内的真菌却日渐生长,直至充满整个虫体。来年春末夏初,虫子的头部长出一根紫红色的小草,高约2-5厘米,顶端有菠萝状的囊壳,这就是“夏草”。虫草这时发育得最饱满,体内有效成份最高,是采集的最好季节。
第三部分(3)
20.蜜蜂属于昆虫纲的哪个目?简述蜜蜂的生活史。目:膜翅目
亚目:细腰亚目
蜜蜂是完全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21.一个蜂群中蜂王、工蜂和雄蜂各司什么职责?
蜂王:在群体中独一无二,职责是产卵。起繁殖和调节的双重作用; 蜂王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蜂王通过分泌信息素向工蜂传达命令。蜂王能够让所有的工蜂都围绕在它周围。
雄蜂:大约2500只,惟一的作用是与蜂王交配授精;
工蜂:大约有5万只,夏天工蜂的寿命是38天,冬天的寿命是6个月,工蜂一生中要充当保姆、主妇、建筑工、保管员,守卫、采蜜工„„工蜂听从蜂王指挥,22.工蜂是雄性还是雌性?
工蜂是蜂群中生殖器官发育不完善的雌性蜂
23.决定蜜蜂发育成蜂王和工蜂的因素是什么? 蜂群中生殖器官是否发育完善
24.蜜蜂的哪些结构特征与其传粉特性有关?
前 足
蜜蜂携带花粉团 蜜蜂为嚼吸式口器 中 足 花粉筐
蜜蜂的周身密生绒毛
25.蜜蜂为什么是良好的授粉者?
1.蜜蜂与植物之间形成协同进化的关系。
2.蜜蜂躯体形成特化的结构:体表的绒毛、前足净角器、后足的花粉筐、花粉刷。3.蜜蜂可以大量人工饲养。4.蜜蜂的可搬迁性。
5.蜜蜂采集的专一性和可训练性。
2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现代人类社会活动为什么会使生物多样性下降?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即: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由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等部分组成。遗传多样性是指生物体内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及其组合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下降:人口的迅猛增加
生境的破碎化
环境污染
外来物种入侵
27.如何理解蜜蜂对提高生物多样性的贡献?
1、蜜蜂具有采集专一性,也就是在特定时段内,一只蜜蜂往往只偏向
于访问同种花的花朵,传播花粉。
2、不同植株之间的花粉传播会导致等位基因的相互交流和等位基因之间
的多种遗传组合,产生更多的遗传多样性; 杂交优势,杂交优势提高
植物的生活力和抗病力。
3、植株本身固定更多的太阳能,从土壤中吸收转化更多的营养物质,产生更加丰富的果实和种子,为其生物链上游的动物提供更为丰富
的食物,提高特定生态系统内动物的成活率和繁殖率,促进动物的 繁荣,提高物种多样性。
28.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预言“如果蜜蜂消失了,人类生存的时间就可能只有几年了”,这种说法有道理吗?为什么?
①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依赖蜜蜂授粉的农作物果蔬的产量和品质 必将严重下降。特别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进程的加剧,生产区域其 他授粉昆虫数量甚少,大面积的农作物果蔬需要大量的蜜蜂为其授粉。如 果在我们的生活圈内没有蜜蜂,日益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持续利用是不可 能的,没有蜜蜂就没有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②蜜蜂是环境条件敏感完美的指示器。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也就意味 着地球环境的恶化程度必定非常严重,没有蜜蜂可以利用的蜜粉源,食物 匮乏,或者是没有可饮用的水源,也可能是严重污染的空气导致蜜蜂的消 失,其他授粉昆虫同样面临灾难,人类也很难找到合适的食物、水源和空 气赖以生存。所以,蜜蜂的消失是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重要警示。
③蜜蜂不仅是地球环境的指示器,更是地球环境基本的、永久的塑造者。
29.蜜蜂是经济昆虫之一,目前开发利用的产品有哪些?
蜜蜂产品,有的是营养食品,有的是药品,有的是工业原料和制药原料,还有的是重要出口商品,在国计民生中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人类保健上意义更大,各种蜂产品都和人类的保健相关。
30.蜂王浆与蜂蜜有什么区别?
蜂王浆:又名蜂皇浆、王浆、蜂乳、王乳
工蜂上颚腺和舌腺分泌的,用以饲喂蜂王和幼虫的浆状物质,颜色为乳白色至淡黄色,具有酸、涩、辛辣味。
蜂王浆是养蜂生产者直接从人工王台中取出。对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心脏病、肝脏病有很好的补助疗效,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服后有明显的增进食欲、改善睡眠、提高免疫功能等效用
蜂蜜:是蜜蜂蜜用舌吸管从源植物的花器、蜜腺中吸取花蜜,带回蜂箱后,从蜜囊中将花蜜吐入蜂巢中,再通过蜜蜂反复吸入吐出,将混有蜜囊分泌的转化酶的花蜜储藏在巢中。在酶的作用下花蜜中的多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水分减少到20%左右。从食品学角度而言,蜂蜜属植物性食品。
31.蜂胶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1.抗菌作用:蜂胶能灭菌、杀菌、消毒、抑菌、防霉、防腐,解决了抗生素只对单一微生物起作用的缺陷,且没有副作用。
2.抗病毒作用:蜂胶是天然的抗病毒物质,对多种病毒都有很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3.抗氧化作用:蜂胶被称为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够有效清除因肥胖、过度劳累、环境污染、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和外界因素产生的过剩活性氧和自由基等废物。
4.增强免疫力作用:人体的免疫系统容易被病毒侵害,蜂胶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抵抗病毒侵害的能力。
5.抗癌作用: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蜂胶在抑癌抗癌方面有很好的效果。6.促进细胞再生作用:蜂胶能够加快组织再生和伤口的愈合。
7.美容养颜作用:蜂胶能够分解色素、平复皱纹、减缓衰老等,是女性美容佳品。8.镇痛作用:蜂胶在麻醉镇痛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
9.预防肿瘤:蜂胶中含有丰富的抗癌物质,研究证明,癌症患者在服用蜂胶后,可缩小癌细胞且能减轻化疗、放疗引起的副作用。
10.抗高血压: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连续服用含非常多的黄酮类物质及具有非常强抗氧化能力的蜂胶,不仅可以减少过氧化脂质对血管的危害,防止血管硬化,而且还能有效地降低甘油三脂的含量,减少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可以降低过高的血压,防止意外事情的发生。
32.蜂毒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试述蜂毒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应用。蜂毒的主要成分
蜂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其中水分占80%—88%,蛋白质多肽类、酶类、组织胺、酸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在多肽类物质中,蜂毒肽约占干蜂毒的50%,蜂毒神经肽占干蜂毒的3%。蜂毒中的酶类多达55种以上,以透明质酸酶和磷脂酶为主。蜂毒的生物学作用
1.人体受蜂蜇后在受蜇部位立即出现肿胀、充血,皮肤温度升高2~6℃,有烧灼感。
这只是蜂毒局部产生作用,一旦蜂毒被吸收后还会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变化。
2.蜂毒及其组分蜂毒肽、托肽平和蜂毒明肽等具有明显的亲神经性。全蜂毒及蜂毒肽对烟碱型胆碱受体有选择性阻滞作用。蜂毒明肽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3.蜂毒对呼吸系统的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影响。被蜂蜇的人有呼吸加快的现象,一般认为这是血压降低引起反射性的反应。大量的蜂毒可使人或动物大脑呼吸中枢麻痹而导致死亡。4.蜂毒的溶血作用很强,在极低的浓度(1/10000)下,就能产生溶血作用。其机制是蜂毒中的蜂毒肽和磷酯酶A2能增强血红细胞壁的浸透能力,导致细胞内的胶体大量渗出,细胞内渗透压降低,致使细胞裂角;胶体渗出性溶血"。蜂毒在体内或体外都有抗凝血的作用,使血液凝固时间明显延长。
5.蜂毒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能增强机体的应激能力,减轻辐射损伤的程度。
33.什么是社会性昆虫?蜜蜂哪些特性表现出社会性? 蜜蜂是最典型的社会性昆虫之一,高度组织、分工明确的社会形态让其他昆虫甚至人类相形见绌。
在一个典型的蜂群中,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蜂王,其下是无数为她工作的工蜂“臣民”,以及只负责交配的短命雄蜂。
即便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的工蜂,也存在社会分工。一些工蜂负责照料蜜蜂的幼虫,另外一些则负责修建蜂巢、收集花蜜和花粉。蜂文化
管理科学,机制合理:在数以万计的蜜蜂中,只有蜂王一个当官的,而且是兼任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生育后代)。可以说,蜜蜂创造了管理上的奇迹。在这一点上,我们人类只能甘拜下风。
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工作时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发现远处有好花时,它会发出信息,互相招呼,集体前往,不辞辛劳。蜜蜂工作精益求精,善于精选能酿造好蜜的新鲜花粉。蜜蜂有着一颗宽容之心:数以万计的蜜蜂挤在一个蜂巢中,相互之间的磨擦、磕碰在所难免。它们之间从不发生争斗,相互礼让,蜂口众多却井井有条,一切工作文明有序,令人称奇。蜜蜂群体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蜜蜂非常团结,为保护蜂巢,个个奋勇争先、舍生忘死,蜂群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凝聚力,调节蜂巢温度。
34.工蜂的智慧常常令人感到惊叹,蜜蜂“舞蹈”语言是什么?由哪位学者破译?哪年获得诺贝尔奖? 蜜蜂“舞蹈”语言
工蜂的智慧常常令人感到惊叹:一只工蜂可以飞到数公里外寻找可供采集口粮的花朵,它不但可以辨别并记住不同的花,还能飞回蜂巢告诉同伴蜜源在何处。这就是著名的蜜蜂“舞蹈”。K.V.弗里施(Karl von Frisch)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第三部分(4)
35.如何理解果蝇是探寻生命奥秘的金钥匙?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 价格低廉,个体小,易于实验室饲养; 生命周期短(胚胎、幼虫、蛹发育到成虫只需10天); 繁殖力强,可产生大量遗传同质的后代; 雌雄容易区分,雄性不发生基因重组; 具有很长的研究历程,遗传操作手段成熟; 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 基因组和其它许多方面都与人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36.为什么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0世纪后半叶生命科学各领域所取得的巨大进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的突破性成就,使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的位置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其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生物科学与人类生存、人民健康、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例如,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技术的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干细胞研究的进展等。生物科学和技术不仅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还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随着数理科学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生物科学和一些先进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出现,21世纪生命科学必将成为主导科学。
37.利用果蝇阐明生命奥秘过程中获得了几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分别在哪一年?
193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果蝇白眼突变到染色体的基因之谜;
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X射线诱发果蝇突变;
199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果蝇胚胎发育。36.什么是模式生物?作为模式生物应具备哪些特点?
模式生物:生物学家通过对选定的生物物种进行科学研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现象。这种被选定的生物物种就是模式生物。
模式生物的特点:1)容易获得并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2)繁殖快、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3)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遗传学分析,具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手段;4)基因组和其它许多方面都与人类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37.人类探索生命奥秘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利用模式生物?
1.从伦理的角度:我们不能用人来做实验„„
2.从研究的角度:相对简单的生物结构相对简单,便于进行观察和处理
3.从进化的角度: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祖先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中有重要功能的生命活动和生理机能在进化上是保守的。
38.简述果蝇的生活史。果蝇作为模式生物有哪些优点?
果蝇的生活史:第一分支,第三龄幼虫---第二龄幼虫---第一龄幼虫---胚胎期---雄性;第二分支,第三龄幼虫---预蛹期---蛹期---雌性。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的优点
价格低廉,个体小,易于实验室饲养;
生命周期短(胚胎、幼虫、蛹发育到成虫只需10天);
繁殖力强,可产生大量遗传同质的后代;
雌雄容易区分,雄性不发生基因重组;
具有很长的研究历程,遗传操作手段成熟;
果蝇具有清晰的遗传背景
39.果蝇可以作为学习记忆的模式生物吗?人类如何认识果蝇学习记忆能力?
可以。“飞行模拟装置”
悬挂在金属钩上的果蝇置身于明亮的圆筒形空间里。除了脖颈处稍有不适之外,一切都好,于是展开双翅,向眼前的目标飞去。在我们眼中,果蝇始终在原地打转,可是在果蝇的眼里,旅行已经开始,可以选择追随的目标只有两个。它们是旋转圆筒上的正反两个“T”字图案。“惩罚”——激光的刺痛;奖励——不用激光刺痛。在这个残酷的“教育”的过程中,果蝇脑中的一些机制被启动了。这种对于图形分辨后的记忆牢牢生根在脑中了
第三部分(5)
40.为什么说食用昆虫是人类未来的理想食物?
1.人类人口的膨胀;2.地球土地的匮乏,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使粮食短缺;3.可以食用
昆虫众多,昆虫营养价值高,昆虫作为养殖业对象优势多。
41.昆虫作为人类未来的理想食物,在养殖业方面有哪些优势?为什么?
(1)投入产出比(2)减少环境污染(3)减少温室气体排放(4)减少人畜共患疾病
42.为什么说食用昆虫走上大众餐桌尚需时日?
1.文化传统和宗教观念让人们一时难以接受这种新型食品
2.食用昆虫学方面的科研教育以及商业化推广的相对滞后
3.引进新的昆虫物种可能会给当地生态平衡带来灾难
对食用昆虫的理论研究还不成熟,对其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尚未充分论证
4.国际上对于食用昆虫的“食品安全标准”尚未达成一致,有关法律法规仍有待完善。
第三部分(6)
43.什么是观赏昆虫?试举5例。凡能给人以美感,可供赏玩、娱乐以增添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的昆虫都可称为观赏昆虫。
如:虎纹青凤蝶,金斑喙凤蝶,阿波罗绢蝶,中华虎凤蝶,螳螂。
44.谈谈观赏昆虫开发利用的意义。
观赏昆虫可增添人们的生活情趣,有益身心健康。观赏昆虫有益于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对自然的了解,增强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45.我国一级保护的昆虫是什么昆虫? 中华蛩蠊;金斑喙凤蝶
46.写出10个与昆虫相关的成语,并说明与昆虫的什么特性有关。
金蝉脱壳:蝉的蜕变。
作茧自缚:蚕的结蛹。
蚕食鲸吞:蚕食桑叶速度慢。
蜂合蚁聚:蜂和蚂蚁的群居性。招蜂引蝶:蜂和蝶采食花蜜的特性。
飞蛾扑火:蛾的趋光性。
蜻蜓点水:蜻蜓在水面上产卵的特性。
噤若寒蝉:晚秋的蝉不再鸣叫。
楚腰蛴领:天牛幼虫白美。
蛾眉皓齿:蛾修长的体须。
第五篇:部分论述题及答案
部分论述题及答案
1、运用辩证否定原理,论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怎样对待历史文化遗产。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是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否定又肯定,既批判又继承,其实质是“扬弃”。②依据辩证否定原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待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坚持辩证否定的原则,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而难以更好地推进。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毕竟又不是对历史的简单重演,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必须将文化传统元素进行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改造与变革,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
③应反对割裂肯定和否定辩证关系,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和否定一切的历史虚无主义。
2、运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原理,论述我们在实践中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①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虽然是真理的两种相反的属性,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又是统一的,是紧密联结、不可分割的,任何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又是辩证地转化的。
②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反复检验过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绝对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没有穷尽真理,没有解决世界上一切领域的一切问题,具有相对性。因此,我们在实践中由应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反对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辩证关系的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
3、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阐述“要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命题的正确性。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辩证运动是解决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根本途径,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其中,生产力是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集中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途径,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整体上已被消灭,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已经不再具有普遍的意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主要通过社会主义的改革来加以解决。
③社会主义社会和其他社会形态一样,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主义制度刚刚确立,其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可能一下子就变得尽善尽美。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体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因素就会不断出现,如果不通过持续不断和逐步深化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就会丧失生机和活力。因此,恩格斯关于“要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命题是正确的。
4、用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的原理论述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①联系是指事物、现象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的关系。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前后周围的其他事物和过程联系着;每一事物和过程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也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它要素和环节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任何事物和过程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部分、环节或阶段;孤立的、不与其它事物和过程相联系的事物和过程是不存在的。
②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总结提出并在其后逐步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其基本内容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③社会生活是一个由各个方面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系统整体,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的存在与发展都不能与其他相关方面相脱离,而必须彼此相互协调。为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