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住宅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宿舍等居民集中居住区(以下简称城市社区)。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不能通达的社区,可以申请建立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
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已通达的社区,其原有的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必须与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联网,纳入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统一维护和管理。
第五条申请建立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申请人须在申请书中证明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尚不具备与该社区联网的条件);
2、开办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及物业管理资质的相关证明文件;
3、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方案和规章制度;
4、具有保障安全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所要求的资金、相应场地、必要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证明文件。
第六条申请建立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或承担物业管理职能的单位主管部门向社区所在地县级或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如需接收转播卫星电视节目的,须遵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29号)的规定申办《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
3、县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进行初步审核,并将审核意见、申请材料一并报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
4、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或县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上报的申请审核材料后,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做出审批决定。
第七条申请人符合条件的,由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定,颁发《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八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届满需延续的,应在期满前三十日,按上述程序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续办申请。
第九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含其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建设,需由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其选用的设备必须经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须通过信息安全测评,且来源合法。上述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技术标准、技术安全规范和要求,经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第十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开办单位应当接受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开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确保二十四小时专人值班,专业技术人员应定期检修、维护相关设备,定期巡检线路,严防非法接收转播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对可能危及宣传安全的节目信号和技术故障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网络系
统和信号的传输安全。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在一小时之内向当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应当完整转播广电总局规定必须传送的电视节目。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不得自行播放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开办视频点播节目。
第十二条未经许可,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不得接收、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
第十三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所在社区与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联网后三十日内,由原发证机关注销其《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许可证》、《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并由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拆除其播出设备、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
相关设施。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4年9月10日起施行。广电总局《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广电总局令第7号)同时废止。
第二篇:《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规定》(广电总局令第36号)文库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令
第36号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经2004年7月27日局务会议通过,现予 发布,自2004年9月10日起施行。
局长:徐光春
二○○四年八月十日
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 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住宅小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宿舍等居民集中居住区(以下简 称城市社区)。
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全国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 统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的管理 工作。
第四条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不能通达的社区,可以申请建立城 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
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已通达的社区,其原有的城市社区有线电 视系统必须与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联网,纳入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 广播电视网络统一维护和管理。
第五条申请建立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需要提交以下材料:
1、申请书(申请人须在申请书中证明当地行政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尚 不具备与该社区联网的条件);
2、开办单位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及物业管理资质的相关证明文件;
3、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技术方案和规章制度;
4、具有保障安全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信号所要求的资金、相应场地、必要数量的专 业技术人员证明文件。
第六条申请建立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办理: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物业管理机构或承担物业管理职能的单位主管部门向 社区所在地县级或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2、如需接收转播卫星电视节目的,须遵照《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国务院令第129号)的规定申办《接收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许可证》。
3、县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进行初步审核,并将审核意见、申请材料一并报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
4、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的申请或县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上报 的申请审核材料后,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的期限和权限做出审批决定。
第七条申请人符合条件的,由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决 定,颁发《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说明理 由。
第八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许可证》有效期为一年。有效期届满需延续的,应
在期满前三十日,按上述程序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续办申请。
第九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含其卫星电视接收设施)的建设,需由具备相应资 质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其选用的设备必须经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卫星电视接 收设施须通过信息安全测评,且来源合法。上述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广播电视行政部门 的技术标准、技术安全规范和要求,经县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 入运行。
第十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开办单位应当接受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开办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确保二十四小时专人 值班,专业技术人员应定期检修、维护相关设备,定期巡检线路,严防非法接收转播境 外卫星电视节目,对可能危及宣传安全的节目信号和技术故障及时进行处理,确保设备 网络系统和信号的传输安全。发生重大事故,必须在一小时之内向当地广播电视行政部 门报告。
第十一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应当完整转播广电总局规定必须传送的电视节目。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不得自行播放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开办视频点播节目。第十二条未经许可,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不得接收、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第十三条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所在社区与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传输覆盖网联网 后三十日内,由原发证机关注销其《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许可证》、《接收卫星传送 的电视节目许可证》,并由地(市)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拆除其播出设备、卫 星地面接收设施等
相关设施。
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的,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 施管理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4年9月10日起施行。广电总局《城市社区有线电视系统管 理暂行办法》(广电总局令第7号)同时废止。
第三篇:温州市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温州市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自治功能,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提高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根据《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2010〕27号)、《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浙委〔2007〕64号)和《关于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温委办发〔2009〕54号)精神,结合我市城市社区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一、组织机构
1、社区的社区服务组织机构名称统一为“社区服务中心”,将“社区服务站”等名称统一改为“社区服务中心”。
2、社区服务中心原则上按“一社区一中心”设立,与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合署办公,增挂“温州市××区(市、县)××街道(镇)××社区服务中心”的牌子,制作社区服务中心印章,印章规格式样、制作程序同于“ 社区居民委员会”印章的制作。
3、社区服务中心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10名以上工作人员的服务中心可设副主任2名)。原则上,中心的主任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兼任,副主任由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兼任;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社区,中心的副主任由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社区居民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心的主任、副主任由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发文任命。
4、已在社区设立的“五室四站”等机构的运作机制保持不变。
二、主要职责
社区服务中心是社区内的一个办事机构,履行本社区内各项行政性、社会性、服务性事务。社区服务中心要在街道(镇)党工委(党委)、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和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指导、帮助下,在社区居民委员会的具体管理监督下,承担上级交办的涉及居民利益的各类社区事务性工作,如开展维稳综治、民政福利、劳动保障、卫生计生、科教文体、特殊困难群体管理服务等工作,承担涉及本社区居民直接利益的公益和公共事务,承办本社区居民会议或居民代表会议所作的有关居民利益的各类事务,负责本社区与社区管理服务相关的其他事务,承担动员社区各种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任务。社区服务中心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单位、居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监督、评议。
三、人员管理
1、基本原则。社区工作者的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即社区工作者要接受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的领导,接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指导,接受社区居民的监督评议。同时,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要支持协助社区工作者完成好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安排的专项工作。
2、工作纪律。社区工作者要遵守社区服务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区作息时间,遵守专项业务工作纪律,服从主任的领导和接受主任临时性工作安排。工作人员之间和谐相处,与社区组织成员团结协作,热心为广大居民服务。
3、培训管理。社区工作者的专项业务培训,由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负责;综合素质培训,纳入各级政府及街道办事处(镇政府)的分级培训计划。
4、考核评议。对社区工作者的考核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评议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出勤情况等。平时考核工作由社区党组织负责,根据日常表现并通过居民小组长征求居民意见形成考核记录,并在每季度召开评议会进行反馈。年终评议考核由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负责,主任要向居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接受居民代表评议;根据平时考核和评议情况形成考核意见。
5、表彰奖励。对社区工作者表现优秀的应予以奖励,奖励形式包括社区组织表扬、街道办事处(镇政府)表彰、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表彰等;在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对本人志愿担任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的,社区党组织要优先给予推荐。
6、有关处罚。对有受到群众举报、居民评议不满意、利用工作之机徇私舞弊、无故缺勤等违规违纪行为的社区工作者予以处罚。处罚分为批评、警告、解聘。其中经社区组织批评、警告无悔改表现的将予以解聘,解聘程序为:社区居民委员会提出解聘意见,报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审核,同意后报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主管部门办理解聘手续。
四、工作保障
1、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社区党组织专职成员、社区居民委员会专职成员以及为特定对象服务工作的人员组成,实行交叉任职、兼职不兼薪。
2、在社区工作经费总额度内,确定社区服务中心的经费标准。
3、社区服务中心用房在社区配套用房中统筹解决。
4、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其基本职责和社区实际,设置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职责。
5、根据有关政策规定,优先招聘大学毕业生和社会工作人才到社区工作,充实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
北京市社区服务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促进社区服务事业的发展,依据《北京市社区服务设施管理若干规定》(1991年第10号政府令),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社区服务中心是为本地区居民、单位提供公益性服务为主的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
凡在本市区域内,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兴办的区县、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均按本管理办法执行。
第三条 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管理与运营,坚持政府扶持的原则,给予公益性项目资助,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减免;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原则,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公益性服务为主,多样化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四条 区县民政局和街道办事处是本级社区服务中心的主管机关,负责本办法的贯彻实施和实施情
况的监督检查。
民政部门负责社区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第五条 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应纳入区县、街道城市建设规划。社区服务中心(包括社区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属于国有资产,只能用于社区服务事业,不得改变使用性质,不得挪作他用。
第六条 社区服务中心的建立与撤销需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并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二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社区服务中心应承担政府委托的公益性项目的管理和服务。
1、管理从事社区服务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点。
2、管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呼叫系统,对入网服务商的服务进行指导和监督。
3、负责辖区内社区服务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和社区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工作。
4、协调有关社会服务组织,承担政府委托的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项目,如卫生体育、教育科
普、计划生育等工作项目。
5、负责政府委托的社区服务项目招投标的相关工作。
第八条 社区服务中心应承担和开展下列服务项目:
1、便民利民、文化娱乐等服务。
2、家政类中介服务。
3、政务信息、便民服务信息等咨询服务。
4、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服务。
第三章 组织结构
第九条 主管机关应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为社区服务中心最高决策机构。
第十条 管理委员会原则上由主管机关、相关部门、参建单位、居民代表、辖区单位代表、社会服务组织代表5 9名组成。管理委员会应制定章程并根据章程开展工作。
第十一条 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审议社区服务中心工作计划,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听取财务预决算汇报;讨论社区居民的需求意见,审定服务项目。
第十二条 管理委员会每年应向主管机关提交社区服务中心工作报告、经审计的财务工作报告以
及社区服务发展资金使用报告等。
第十三条 社区服务中心实行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主任由主管机关推荐,管理委员
会聘任,任期一般为三年。
社区服务中心按照非营利社会服务机构申请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独立进行财务核算,享有项目经营权、财务自主权、人事聘用权。法人代表一般由中心主任担任。
第十四条 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监察组,监察组主要由社区居民代表、社区知名人士、社区单位代表3-7
名组成。设1名组长。
监察组负责收集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监督管理委员会决议的落实,监督社区服务项目的开展。监察
组组长列席管理委员会例会。
第十五条 各级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人员为社会工作者,实行聘任制和岗位工资,参加社会保险。岗位工资标准由各区县依据有关法规和本区县情况自行确定。社会工作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经过专业知
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十六条 社区服务中心根据工作项目需要,招聘工作人员,建立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实行目标管理
责任制,定期进行绩效考核。
第十七条 社区服务中心的项目运营可招募志愿者。社区服务中心应建立社区志愿者协会,对本地区志愿者(队)进行登记注册管理,社区服务中心定期对社区志愿者进行专业服务知识、服务技能方面的培
训。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八条 社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设置,由主任提出意见,管理委员会在调查和征求社区居民需求意
见的基础上,研究确定。
第十九条 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
公益性项目指为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等提供的无偿服务项目;
为社区成员提供的优惠和低偿服务项目。
经营性项目指为满足社区居民物质文化需求提供的有偿服务项目。
社区服务中心在确保公益性项目占主体地位前提下,可以依法开展经营性服务项目。
第二十条 政府职能部门或者街道办事处委托开展的社会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中心可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直接运作,也可通过公开招标,以合同管理的方式交由社会服务组织或企业运作。
第二十一条 社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经费来源社区服务中心应单独编制公益性服务项目工作预
算,由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后执行。
政府举办的公益性项目和有关部门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的项目,应根据费随事转的原则,划拨相应经费。社区服务中心从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的专项经费,必须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并定期向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报告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社区服务中心管理委员会批准兴办的经营性服务项目,由中心自筹经费,实行单独核算。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报请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实行有偿服务。收费标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价格管理的规定执
行。
第二十二条 社区服务中心实行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财政对其承担的公益性项目进行定向补
助。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三条 社区服务中心应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委员会决策制度、项目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员招聘制度、培训制度、志愿者登记管理制度、设施管理制度、监察组工作制度、考核评估制度等。将各项制度和规范向社会公布,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主管机关应对社区服务中心确定的目标任务进行评估,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于经营管理混乱、改变社区服务中心性质者,主管机关有权向管理委员会提出撤换中心主任意见。
第二十五条 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征求社区群众意见,对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与服务进行评议,并向主
管机关和社区居民及社区单位通报评议结果。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试行。
第四篇: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专网管理,确保专网系统和财政资金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和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特制定贾汪区财政专网系统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的财政专网系统是指专门用于办理财政各项业务,独立建设并与其他公众网络实现物理隔离的网络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接入该网络的财政部门局域网、横向连接本级各乡镇、预算单位、金融机构的城域网。
第三条 财政专网系统的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具体由贾汪区财政局负责财政专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各接入单位负责接入终端设备的日常管理。
第四条 财政专网系统的使用遵循“专机专用、专网专用”的基本原则,以确保财政专网系统的安全。
第五条 本办法所指的各接入单位为接入财政专网的区财政局各科室、内设机构、乡镇、有关预算单位、各金融机构等。第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所有接入财政专网的单位。
第二章 专网设备和接入终端的管理
第七条 按照金财工程“五统一”的原则,凡纳入财政专网的核心设备由区财政局统一管理和维护。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各专网接入终端设备由使用单位负责管理。第八条 接入财政专网的所有设备和终端应确保专机专用,即接入的终端和其他设备只能专项用于办理财政专网业务。
第九条 各使用单位要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和使用接入终端,严禁在专网终端设备上安装调制解调器、双网卡、无线网卡等网络通讯设备。
第十条 财政专网用户不得擅自更改终端计算机及其他外部设备的硬件和操作系统的配置。确需更改的,应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并重新注册登记。第十一条 凡接入财政专网的计算机未经同意不得安装除专网业务以外的其他软件。确需安装辅助软件的,应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经兼容性和安全性测试后方能安装使用。
第十二条 各接入单位要确保接入专网的设备和终端专网(机)专用,严禁接入专网的设备及终端与其他公众网络连接。
第十三条 对接入财政专网的设备和终端实行准入制度,由区财政局对设备的准入进行安全认证,在接入专网前使用单位应将接入终端及其他设备(含外部存储设备)的硬件信息上报区财政局登记备案,未经登记的设备不得与财政专网相连接。
第十四条 对经保密主管部门认定的涉密计算机及外部存储设备,应按照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确保专用并实行专人专项管理,按照“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严禁与其他公众网络或设备进行连接。
第三章 网络及网络接入管理
第十五条 财政专网由区财政局集中管理,对网络系统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财政专网实行专网专用,对网络的接入实行准入许可制。第十六条 未经区财政局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接入财政专网。接入财政专网的网络(含接入单位的局域网)和通信连接必须与国际互联网等公众网络实现物理隔离。
第十七条 所有接入财政专网的链接必须通过区财政局的接入许可,各接入单位应遵守专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明确责任人,并填写用户备案表向区财政局备案,责任人变更时应及时报告变更情况。
第十八条 未经区财政局许可,严禁财政专网用户增加网络连接、变动网络连接端口或铺设网络线路。对有关网络设置(如:IP、网卡MAC地址、网关、DNS等)不得随意更改,以保证专网的正常运行。
第十九条 各单位对于必要的网络变动,如新增、改变网点等须向区财政局提出申请,由区财政局按照财政专网建设规划提出具体变动意见,协调有关网络运营商实施。
第四章 软件及业务应用系统管理
第二十条 所有进入财政专网的软件和业务应用系统必须经过区财政局进行网络安全评估和准入审查,未经审查的软件和业务应用系统不允许安装和接入到财政专网。
第二十一条 属于“金财工程”统一规划的软件及业务应用系统由区财政局负责实施并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各接入单位自行开发的业务应用系统由使用单位向区财政局提出接入申请,经过安全评估和准入审查后方能接入和使用。
第五章 网络及系统运行维护 第二十二条 财政专网的网络及系统运行维护由区财政局负责统一协调和组织实施。区财政局负责利用有效的技术手段监控财政专网通信连接情况以及业务系统的运行,发现故障及时协调处理。
第二十三条 区财政局负责建立核心系统应急预案制度,各使用单位发生重大故障或事故,应按程序上报区财政局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第二十四条 对于可预见的网络系统中断(电力部门停电检修、网络测试等),由区财政局以书面通知、网上发布信息和电话通知等方式告知专网各接入单位,各使用单位应提前做好网络中断的准备工作。
第二十五条 对出现的网络和系统故障导致财政专网不能正常运行和办理有关业务时,各使用单位应及时向区财政局(信息中心)申报,由区财政局根据系统故障分别协调财政内部业务主管科室、内设机构、网络运营商、应用系统售后服务商和设备供应商等进行维护处理。财政专网故障处理程序及标准流程另行规定。
第六章 存储介质管理
第二十六条 凡接入财政专网的存储介质实行准入制度和专项管理。对接入财政专网的外部存储(U盘或移动硬盘等)必须实行专用。凡存储专网数据的应由专人管理和使用,接入财政专网的存储介质不得与财政专网以外的计算机进行连接。
第二十七条 接入财政专网的外部存储实行网络安全身份认证,各接入单位使用的财政专网专用存储设备必须向区财政局(信息中心)提出书面申请并登记备案,对符合条件的存储设备由区财政局开通有关接入端口后接入财政专网。第二十八条 凡下载互联网、公众信息网数据的存储介质,不得与财政专网中的计算机相连。第二十九条 发现存储介质感染病毒应立即采用隔离措施,及时清除病毒,防止病毒传播。
第七章 网络及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 财政专网和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安全工作坚持保护与管理并重和“谁运行、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属于业务应用软件漏洞问题而造成数据安全隐患的,由财政局各软件使用的科室、内设机构负责解决;
第三十一条 各接入单位要严格遵守专网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并按照“专机专用、专网专用”的原则确保财政专网系统和专网数据的安全。
第三十二条 各接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专网安全保护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接入单位要加强对财政专网的管理工作,确保财政专网信息和数据的安全。第三十三条 各接入单位的操作管理员应妥善保管好各种相关操作和准入密码,防止密码泄漏或丢失,并定期更换密码口令。
第三十四条 按照财务制度和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财政专网业务中必须配备双岗制(如会计岗位、出纳岗位、申报岗位、复核岗位等)的,要按规定配备,并分别掌握各岗位的准入和操作管理密码。
第三十五条 在规定职责范围内办理各项业务时要严格按分工权限进行操作,严禁越权限访问或私自修改他人信息。
第三十六条 区财政局负责财政中心机房核心业务系统数据的备份工作,对核心数据和涉密数据应定期将副本交局档案室存放。按照业务应用系统的不同,各接入单位负责本单位客户端数据的备份工作,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内设机构负责本业务口数据的备份工作。
第三十七条 对业务应用系统产生的各种纸质数据资料应由业务对口单位(科室、内设机构)自行保管,属于涉密资料的要按照保密法有关要求实行专人管理。第三十八条 所有财政专网用户严禁有下列危害专网安全的行为:
(一)复制和传播违反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信息;
(二)破坏、盗用财政专网中的信息资源和危害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
(三)盗用他人账号密码或IP地址;
(四)私自转让、转借用户账号、密码及其他授权信息;
(五)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
(六)不按有关规定和要求,擅自为非法用户提供网络接入;
(七)使用任何工具破坏网络运行和窃取财政数据库及其他单位信息等。
第八章 涉密工作的特别规定
第三十九条 按照保密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对经保密主管部门认定的涉密数据及设备应实行专人专项管理,同时坚持“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基本原则。
第四十条 经保密主管部门认定的涉密数据资料由业务对口单位(科室、内设机构)负责管理,对保存涉密数据资料的计算机及外部存储必须保证专用,并向有关部门登记备案(型号、用途、密级标识等),严禁将存储有涉密数据资料的计算机或外部存储与任何非涉密设备连接使用。
第四十一条 非涉密计算机及存储设备不得保存、处理有关涉密信息。第四十二条 涉密设备(含外部存储)的购置、维修、更换、携带、使用和报废实行专项管理,并按照保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审批手续。
第四十三条 涉密信息和数据必须按照保密规定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递、使用和销毁。
第九章 中心机房管理 第四十四条 区财政局负责按照“金财工程”统一要求建立财政中心机房,财政各业务应用系统及硬件设备应实行整合进入财政中心机房并纳入区财政局(信息中心)的统一管理。
第四十五条 财政中心机房由区财政局(信息中心)负责管理并实行准入制。第四十六条 区财政局实行中心机房日常巡检制度,按照中心机房日常巡检标准流程,由州政财局(信息中心)对中心机房进行巡检,并填报中心机房巡检日志。第四十七条 在中心机房巡检过程中发现的故障应按有关制度及时排除,属于重大故障的应填报重大故障情况表并按程序启动应急预案。
第四十八条 财政中心机房的具体管理制度由区财政局(信息中心)按照专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第十章 监督和检查
第四十九条 区财政局每年负责对财政专网设备、业务应用系统和各接入单位的管理情况进行安全和保密检查。对符合规定、成绩突出的给与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的将给与通报批评或中断其网络连接。
第五十条 各接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每年安排不低于4次的自查,自查主要内容为接入终端设备和业务应用系统的使用是否符合专网管理规定、涉密设备和资料是否按保密法规定进行了专项管理。
第五十一条 凡违反上述有关规定的,由区财政局暂停其网络连接和网上业务的办理。对造成网络瘫痪、影响财政资金安全的,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移交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理;对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各接入单位应依据本办法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操作管理制度。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由区财政局(信息中心)负责解释。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加强社区监控系统管理成效显著
加强社区监控系统管理成效显著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电子监控系统应有作用,把社区为民所办的实事办好,我社区治保会会同长丰派出一道,结合辖区实际,根据上级文件精神,采取三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制定实施《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管理、使用规定》。一是对已建成电子监控系统的区域,明确系统管理维护责任人,负责对本区域内所有电子监控系统的管理和使用,确保电子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转。二是社区安保队员要熟练操作电子监控系统,电子监控操作平台24小时有人看护,一旦电子监控系统出现故障,要及时报告社区治保会领导,社区治保会要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排除故障,恢复正常使用。三是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的管理、使用、维护情况,均要有专门记录本详细记录。
强化对社区电子监控系统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一是社区领导每周对本社区监控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安保队员的值守情况监督不得少于三次;二是治保会经常组织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社区监控室进行检查,对监控室无人值守或安保队员巡逻不到位的,及时予以批评、纠正,责令限期整改。三是社区的视频监控设施及监控室被社区领导检查通报的,该社区治保主任要向街综治办写出书面检查,并限期进行整改。
加大对监控设备维护投入,严格落实奖惩。一是为了确保辖区视频监控设施的正常运转,社区在自身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投入经费,在各个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二是在充分发挥电子监控设备作用中作出了突出贡献的值守人员予以了表彰、奖励
社区居委会主任康立广强调,各部门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大配套设施的完善,充分利用好视频监控系统,做到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实实在在破获一批案件,真正提高破案率、降低发案率,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下一步,把视频监控与日常巡逻相结合,从路面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与治安巡逻人员对接,以便迅速处理问题。同时,视频监控室还将与派出所、社区警务室的视频监控中心进行联网,自下而上形成一个联网管理系统,为群众织就一张维护社会治安的科技“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