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朝阳区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措施研究
朝阳区总部经济发展情况及相关措施研究
2008-05-29
朝阳区位于北京城市中心区与东部发展带的衔接点,是北京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区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随着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和 CBD 的聚集引领,朝阳区已经逐渐成为北京市总部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最成熟的区域之一。
截止目前,朝阳区区域范围内共有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地区总部17家,占全市的85%;北京市认定的地区总部26家,占全市的74.3%;投资性公司88家,占全市的72.1%,在北京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00家,占全市的44.54%。地区总部对区级财政收入的贡献达到近30%,以CBD、电子城两大功能区为核心的总部聚集优势已初步显现,朝阳区在北京总部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如今,总部经济越来越成为体现城市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承接国际服务业高端环节的转移,对朝阳区在更高层次上融入全球经济,对加快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品质和效益,提升国际化城市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朝阳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朝阳区促进产业升级从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一、朝阳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
(一)功能定位明确,涉外资源丰富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新格局,通过完善“两轴”,强化“东部发展带”,整合“西部生态带”,最终构筑以城市中心与副中心相结合、市区与多个新城相联系的新的城市形态,并按照总体规划进行产业的战略转移,使城市人口和产业在东部聚集。其中,朝阳区的功能定位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对外服务业发达地区,现代体育文化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属于城市功能拓展区,特别是拓展面向全国和世界的外向型经济服务功能,着眼于提升北京的国际化程度。朝阳区是北京市乃至全中国涉外资源最多的地区,对外交往频繁。除俄罗斯、卢森堡两国外,所有外国驻华使馆都坐落在朝阳区,60% 的驻华商社、96% 以上的外国驻京新闻机构总部及众多的国际交往活动场所都云集于此。使这里成为中国加入WTO后跨国企业进入中国的桥头堡。并且,北京市1/3的国际会议场所和近1/2的展览设施都位于朝阳区,是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二)功能区带动战略明显,集聚效应显现
在功能区带动全区发展战略的带动下,朝阳区域内的 CBD、电子城已经成为北京总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地。
随着CBD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该区域大力发展国际金融、国际商务、文化传媒等优势产业,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总部经济基地,也是朝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逐渐形成国际金融主业突出、商务服务发达、文化传媒活跃的现代化国际商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是北京国际金融企业、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最集中的地区。带动产业链的高端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标普、普华永道、德勤等知名企业相继入驻。
电子城空间拓展和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以电子通信为主的高技术产业和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聚集区,园区由生产基地逐步向国际化经营性总部基地转变。西门子、ABB 传动等一批具有电子通讯领域国际竞争实力的跨国公司总部及研发中心已进驻望京电子城西区。
奥运功能区以奥林匹克公园为核心区,重点推进生态旅游、文化教育、宜居生活三区建设,构建“一轴、两园、三区”发展格局,促进文化、体育、会展和旅游业聚集,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产业基地、现代文化体育中心和奥运标志旅游地。该功能区依托亚奥商圈,已初步形成了以商务服务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文化旅游、体育休闲等产业发展潜力逐步显现。
另外,温榆河储备区已经开始启动,编制了温榆河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了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垡头、定福庄储备区建设正在加快启动,从而带动东南部地区发展。
(三)产业基础雄厚,政府服务高效
近几年,朝阳区的经济持续多年增长速度超过1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固定资产投资、区级财政收入等指标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区,以绝对优势稳居城八区第一, 地方财政收入在北京各区县中率先突破百亿大关,成为领跑北京经济发展的“龙头区”。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元,达到1064.3亿元人民币,占全市的28%,全国的1.2%,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占全市的40%、全国的2.7%,区域进出口709.9亿美元,占全市的36.8%、全国的3.3%。在经济规模快速增长同时,朝阳区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也在快速的提升,三次产业的结构为0.08:15.41:84.51,进入提升产业层级、实现规模发展阶段。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完整的服务业发展战略,是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朝阳区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加强,拥有发达的金融、保险、会展、商贸、航运、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中介咨询、公关、电子信息网络等诸多围绕总部经济服务的配套服务和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区域内有首都机场、朝阳陆地港口口岸和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为世界知名企业和跨国公司总部、投资公司的入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些专业化支撑体系以产业链的形式对吸引跨国公司总部产生关键性的作用。
发展总部经济,除了需要相关配套服务支撑体系,更重要的是加强政府服务。朝阳区一直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增加政府的透明度,为投资商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近几年,朝阳区完善了全程办事代理和网上审批制度,加强了政民互动平台和企业信用平台建设,组建区行政投诉中心。朝阳区还率先实现政府全程代办信息系统,使企业和市民可以通过统一拨打统一号码(96105)获取更多的政府服务信息,不断推进政府服务方式的提升。
(四)大商务格局完善,工作机制健全
近些年,朝阳区坚持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来推进党建工作,在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的基础上,总结出“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想问题、抓落实、找规律”、“重基层、打基础、强基石”27个字的工作方法,加强对内统筹、对外协调,以规划引导发展、环境促进发展、管理服务发展、党建保障发展,对全区各项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已成为全区上下推进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目前,朝阳区机构设置中,与总部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单位主要体现在商务局、投资促进局、CBD管委会和金融办等部门。商务局是负责本区内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的区政府组成部门,对朝阳区外资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服务,指导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推进现代服务业在朝阳区的发展。投资促进局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创新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扎实做好投资促进的基础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促进外来投资,打好“总部牌”、“金融牌”,为跨国公司及各类投资主体服好务。CBD管委会是市政府在商务中心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同时也是北京商务中心区建设联席会议的办事机构,代表市政府统一行使北京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职能。朝阳区金融办主要负责研究修订并组织实施促进朝阳区金融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朝阳区金融功能区的建设和发展,配合CBD和金盏金融服务区的发展,推动金融创新。对整合、优化配置朝阳金融优势,优化北京金融产业内部结构,加快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加强与北京市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的沟通、防范、化解和处置地方金融风险,促进北京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上述四个部门分别从指导统筹引资、投资促进、CBD功能区发展和金融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已经日益形成朝阳区大商务格局,为朝阳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
二、发展总部经济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朝阳区服务业的优势,打造具有总部吸引力的专业化服务体系。
完善的服务业是一个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地区没有现代化的金融服务网络,没有专业化的咨询、会计、法律服务体系,没有发达的文化业、传媒业、设计、广告业的氛围,没有良好的医疗服务、保健服务业的保障和优良完善的商业服务业的支撑,是很难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的。
朝阳区在完善地区投资环境的同时,不断加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朝阳区以总部经济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在全市始终保持领先地位,2006年朝阳区商务服务业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4.7%,占全区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20.2%,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10%,已经成为朝阳区支柱产业之一。
(二)充分利用朝阳国际商务节,为更多跨国公司总部入驻朝阳搭建好招商平台。
朝阳国际商务节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和高层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商务活动品牌,是各界全面了解北京CBD及朝阳区投资环境、考察合作项目、广泛接触投融资合作伙伴的大型商务活动,为各国各地区投资者、招商者、经济团体和中介组织机构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合作交流和寻找投资机会的平台。充分利用朝阳国际商务节,举办跨国公司领袖峰会等,策划推介北京CBD总部经济的专题活动,邀请在中国或北京已经投资和尚未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参加各种商务节活动,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投资性公司的参与。
(三)加强协调服务,完善总部经济发展平台。
建立朝阳区领导定期走访总部企业的制度和管家式服务机制,建立区领导与重点企业的联系人制度。通过走访区域重点企业,及时了解和解决企业在经营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为总部企业的服务水平,用政府的优质服务坚定各重点企业在北京发展的信心。
组织相关重点单位赴境外进行招商推介活动。组织了区域开发项目单位赴香港举办推介活动,与境外大型机构进行了深入接触,宣传了北京CBD的投资环境、产业政策、招商专案,吸引了众多外资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及其地区总部纷纷入驻CBD。借助高层次推介平台展示北京CBD。积极参与科博会、金博会、京港洽谈会等高层次的招商活动,树立北京CBD的国际品牌,展示、推介北京CBD产业发展的软硬件条件,促进区域内企业总部发展和聚集。
(四)优化发展环境,促进产业总部的聚集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符合总部要求的外部硬环境。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与总部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城市环境。做好朝阳的生态建设。重点解决好CBD区域内的交通问题,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立起现代化的城市快速轨道交通体系。努力营造符合总部要求的外部硬环境。
(五)强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落实大社会和小政府的理念,加大政府管理创新力度。进一步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开展政务公开示范试点与经验推广,不断提高政府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强化朝阳投资促进的组织体系、信息网络体系、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解决企业后续发展难题,为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提供帮助。
为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北京市朝阳区投资服务大厅于2000年5月18日在京广中心商务楼设立,并于2007年10月20日迁至新址。投资服务大厅是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展示政府形象、联系百姓、服务群众的窗口,也是展示朝阳区政府依法、务实、为民和朝阳区国际化、现代化新形象的窗口。投资服务大厅入驻了发改委、文化委等18个政府部门。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根据朝阳区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发展状况,研究制定了《朝阳区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朝阳区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目录和发展措施,提出了“3+2”(即建设金融商务服务聚集区、会展科技服务聚集区、总部研发服务聚集区三个高端服务聚集区,培育金融后台服务聚集区、研发中心服务聚集区两个专业服务聚集区)的发展格局,通过整合现有的资金、政策、人力资源,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地区总部服务体系,巩固总部经济地位。
朝阳区聚集着北京市70%以上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以及高端商务服务企业。作为国际分工的高端形态,总部企业对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及辐射带动周边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为了促进地区总部健康发展,切实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朝阳区作为总部经济聚集区的地位,由商务局、投资促进局、CBD管委会和电子城管委会正在共同发起成立“地区总部联盟”。
“地区总部联盟”通过定期组织非正式的交流、考察活动,为企业和政府间搭建沟通的平台,传递最新产业促进政策,交流产业发展信息,切实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统筹我区总部资源,促进总部经济健康发展。
(三)深挖500强企业投资潜力,吸引优质资源。
我们注重加强与驻区内500强公司沟通,发挥以商引商作用,使更多的500强公司加速了解朝阳的发展和前景。同时结合国际友好城市的建设工作,指导开展小型化、专业化招商活动,主动出击,吸引还未来华投资的500强在我区设立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同时,吸引已来华投资的500强在我区设立地区总部,进一步增强我区的总部聚集优势,发挥我区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合作和发展。
供稿:北京市朝阳区商务局
第二篇:外商投资企业总部经济发展
外商投资企业总部经济
我区外商投资企业总部经济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第一,当前在我区的企业总部主要是原来驻济企业或省内的企业集团、区域性总部,跨国公司或外省企业的总部入驻基本没有;第二,现有企业中,真正意义上的“总部经济”企业仍然较少,还没有形成有规模的总部经济,对外部企业集团形不成很强的吸引力;第三,受区域位置和市场的制约,有些企业已经或正准备将总部或主要分支机构外迁;第四,没有建立完善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总部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引进外资总部企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外资项目储备不足,外资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缺少持续支撑增长的产业集聚。从投资方式看,特别是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带动作用强的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和上市公司项目少,现有外商企业增资乏力,支撑近几年外资持续稳定增长的外资来源主要是房地产;2017年以前的新批外资企业其外资基本已全部到帐。现存外资企业规模小,经营状况一般,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状态,60多家外资企业均无增资扩股的打算。
二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缺乏载体支撑。外资持续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从近两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来看,新注册外资企业从数量到规模都不理想,除3个房地产项目外,其他项目投资少,规模小,对我区外资贡献率微乎其微。三是承接项目的楼宇资源少、载体少。外资商贸服务类项目,一般意向选址洪楼商贸区,但洪楼商贸区目前房产呈饱合状态,可承接较高规格,面积相对较大的商贸服务业项目的房产比较少,载体建设比较滞后。
四是外资项目落地难度大。受国际流动资本减少、资金回流、土地指标限制、开发环节审批流程繁杂等因素影响,项目落地难、建设慢问题较为突出,导致招引外资难度增加。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及对策建议
发展总部经济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深入研究和正确把握总部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立足优势,围绕建设“半岛制造业基地”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布局、产业链建设和重点企业发展为突破,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建设,着力培植、引进国外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类型企业的研发中心、销售中心、采购中心、营运总部或分支机构到我区发展,逐步将建设成为立足济南重要的总部经济集聚中心,并具有较强带动、辐射能力的现代制造业强区。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区总部经济发展,结合实际,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总部经济的紧迫感。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是我市挖掘发展内涵,扩大经济总量,增强城市辐射力、集聚力和吸引力的重要举措,将对我区实现信息、资金、人才、服务、管理、技术等方面质的改善和量的增加发挥积极的作用。总部经济凝聚的巨大资源,有利于促进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总部经济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总部经济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增强我区经济的竞争力;总部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有利于我市经济与国际接轨。因此,应把发展总部经济当作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展总部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努力将我区总部经济发展推上新台阶。
2.加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和产业群。目前,我区已经确定了重点智能制造、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机械装备、高端物流,区域性金融经济等产业链,但就当前的产业发展水平和资金实力来看,重点发展的产业面过宽,摊子过大,如果平均投入资 源,在当前国内外竞争比较激烈的情况下,很难培养出优势十分明显的主导产业。因此对于这些重点产业群,要完善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配套政策,在规划、资金、人才、园区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在内可以培养出跨区域、甚至跨国的大企业集团,对外可以吸引相关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来落户,从而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整合提升现有产业园区功能,搞好全区产业发展布局规划 加快主导产业发展,必须搞好我区的城市产业布局规划,明确产业发展空间,建设形成分工合理、功能突出、配套完善、优势互补的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调整理顺各个片区、经济开发区等重点园区管理体制,明确功能定位,突出园区主导产业特色,加速重点产业成片聚集。
4.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针对当前我区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环境,为本地企业集团的发展和吸引外部公司总部入驻创造条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总部经济发展中遇到困难和问题。
5.提升城市功能,为总部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环境支撑。工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而工业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内生环境,还需要良好的基础性环境的有效支撑,这需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建设“数字”。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教育信息化,构建多层面信息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资讯服务,不断增强政府的服务功能。
6.构筑人才高地,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智力支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尽快编制出台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尤其是要根据我区产业发展,做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实现人才与产业的有序衔接。加快推进人才培养、引进、选拔、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市场化运作,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切实落实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关人才的支持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氛围,为人才队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使我市成为区域性的人才集聚中心、人才信息中心和人才配置中心,为总部经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第三篇:滨江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
滨江区总部经济发展现状、成效、存在问题及我县可借鉴做法
一、滨江区总部经济与楼宇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成果
1、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
该区集团总部产业起步于1998年,是在“工业进园区、农民进小区、总部进城区”的规划建设目标的指导思想下确立的;发展于2002年高新区、滨江区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发展模式以园区的业态为主。整个园区位于滨江区政府东西两侧区块、沿江区块及沿江南大道地块,总用地面积680亩。
⑴、总部园区企业入驻情况
目前,已正式入驻高新区(滨江)集团总部区块的集团总部共有38家,计划总投资约60亿元。园区内主要由五大类企业构成:一是原区内企业,主要有萧宏、威陵、兴耀、东冠、网新、信雅达等6家;二是具有国有股份性质的或背景的企业,主要有新大、农资、省邮电、市邮政、富兴电力、华龙、省交通、香溢、新联通等9家;三是省内民营企业总部,主要有康恩贝、苏泊尔、吉利、雪峰、中财、海越、盾安、凯恩、华达、辛迪、盛世高登等11家;四是具有外资背景的企业,主要有汉氏、峰明等2家;五是房地产企业。主要有萧山丽晶、紫晶、中奥建设、绍兴锦盛、义乌银通、华图置业、三江房产、龙鑫投资、翱鹰实业、卓冠置业等8家。
⑵、总部大楼建设情况
目前已有17家单位正式投入使用,分别为新大、农资、苏泊尔、威陵、兴耀、雪峰、萧宏、华龙、省交通、康恩贝、新联通、盾安、市邮政、中财、富兴电力、海越、东冠集团等;在建16家,分别为省邮电、香溢、浙大网新、信雅达、华元、丽晶、辛迪、华图、银通、龙鑫、三江、紫晶、汉氏、峰明、卓冠置业;其余5家正在进行开工前期准备工作。
2、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该区的楼宇经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业态:一是以康恩贝、东冠、盾安等集团大楼为代表的总部楼宇;二是以“天堂软件园”等十大产业园和“白马湖模式”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楼宇;三是以在建的星光大道步行街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楼宇。
⑴、总部楼宇。目前集团总部园区内17家单位已投入使用,已建成面积32.7万方,已使用面积22万方,待招商面积10.7万方。目前正式投入的总部大楼入驻率基本上达到70%以上。
⑵、产业楼宇。目前该区拥有天堂软件园、杭州高新节能环保科技园、杭州西湖数源软件园、杭州东部软件园、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杭州高新东方科技园、杭州拓峰科技园、杭州西溪软件园,中国科学院杭州科技园,华业高科技产业园等十大特色产业园,入驻率达90%以上。
⑶、星光大道。项目总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分A、B、C、D四区块,其中A、B区块占地39.579亩,计划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C、D区块占地39.8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C、D区块商业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C、D区块已开街,第11届西博会开幕式晚会就在星光大道星光国际广场举办,目前已引进韩国易买得超市、舒适堡、肯德基、星巴克、好味当快餐等商家。
3、发展成果
截止目前,已入驻的总部企业在该区新注册企业74家,注册资金54亿元,其中外资
1.6亿美元,投资生产项目12个。从行业分布看,有房地产开发及服务业24家、制造业12家、贸易业9家、技术服务业15家、投资及管理机构8家、建筑业2家、咨询、广告、运输、旅游各1家,整个园区内共有上市公司12家(康恩贝、苏泊尔、吉利、网通、网新、信雅达、凯恩、省邮电、盾安、海越以华联控股的2家上市公司)。2005年、2006年、2007
年、2008年、2009年(1—9月)总部企业在该区纳税分别约为1.37亿元和2.3亿元、2.9亿元、3.2亿元、3.2亿元,对该区的财政贡献呈较快的递增趋势;特色产业园园内共有高新区企业520家,2009年完成税收收入8.95亿元,其中区财政收入2.85亿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强化招商是关键。引进和发展楼宇(总部)经济,招商是关键。该区在发展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一些环节:一是实施专业化招商。以区外经贸局(招商局)为主负责楼宇(总部)项目的招商,确保招商工作专业化水准,提高招商工作的有效性。二是实施定向招商。及时跟踪民营企业500强、上市公司和省属企业的投资动态,实行定向上门招商,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实施以企引企招商。认真做好对现有总部企业的服务,充分发挥它们以企引企的作用,还对楼宇内的相关人员进行招商业务知识培训,建立起了总部企业的招商队伍和工作网络。四是实施专题招商。通过举办招商说明会和签约仪式,实施专题招商。据统计,2009年该区新引进入驻楼宇企业262个,其中外资项目32个;到位资金17.25亿元,其中外资到位1.01亿美元。出租面积92000平方米,楼宇招商进展平稳。
2、加大宣传是手段。该区制作了总部地块招商手册,将总部区块环境介绍以及剩余规划地块作了说明,并配合杭州市有关部门搜集整理列入“831”工程重点楼宇资料图片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高新区(滨江)新的楼宇招商手册,将该区的楼宇图谱、重点楼宇以及楼宇政策介绍相结合,向投资客商全方位展示高新区楼宇全景。
3、完善布局是思路。依托现有优势产业的布点,根据滨江新城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的规划思路,一是整合优化总部招商资源,完善六大总部区块的用地功能,以满足不同类型总部的需要。按综合办公用地、研发用地和工业用地三大类别,以团队开发、合作开发,单独实施、联合建设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了总部项目引进过程中的用地成本过高、产权分割困难等矛盾。二是深化六大总部区块(公建中心区块、浙商总部区、通信、安防研发企业总部区、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软件、服务外包、数字电视总部区、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文化创意总部区)的城市设计,按商务办公总部、研发总部、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等不同功能总部楼宇的设施规模、设施定位、交通组织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方面超前规划。
4、健全政策是基础。为积极发挥政策在楼宇(总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政府主导力带动业主主体力和市场配置力,该区在今年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新40条(包含楼宇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修订新的政策,并专门赴下城、拱墅等老城区的对口部门学习取经,学习发展、培育楼宇经济方面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同时充分调动楼宇业主、入驻单位和社会各界等一切积极因素,既注重了对总部企业的扶持,又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对总部高管、人才的激励,达到政府与企业高管互动,企业与人才互促,政府、企业和人才“三赢”的最优效果,使该区的高新产业楼宇经济成为杭州楼宇经济的一大亮点。
三、存在问题
通过实际参与与调研,发现该区集团楼宇(总部)尽管发展较早、基础较好,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
一是总部经济的发展特色有待彰显。总部产业的指向度不明显,这从入驻滨江总部园区五大类企业的构成即可见一斑。而且该区总部经济基本上还处于传统型经济模式,技术服务行业经济贡献较低,金融、保险等行业的总部缺乏,国内外一线 企业的高端总部处于空白。二是总部经济产出规模有待提高。尽管总部企业对滨江区的财政贡献逐年提高,但其经济产出占该区经济总量仍然偏低。2008年,总部企业实现的营业收入、税金和利润总额三项指标比上年同期增长20.9%、64.3%、319.8%,占该区比重的22.6%、5.3%、2.3%,2008年总部企业营业收入为328亿元,与该区1625亿元目标相比,其规模仍然偏小。而且由于总部区块生活、居住、消费氛围没有主城区浓厚,集团总部企业中消费带动效应还有待时日。三是楼宇经济贡献效益有待提升。该区的商务楼宇业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由企业自身
需要建设商务大楼,投入使用后除了自用外由大楼物业管理部门对空余楼层进行招租;另一种由开发商直接通过市场取得土地后进行建设,投入使用后买断给各个业主,再由大楼物业管理商提供物业服务,楼宇内部套间的租赁、买卖则由各业主自行通过中介等渠道推向市场。以上两种情况,特别是第二种情况使楼宇的动态信息变得难以掌握,给招商引资带来很大的困难。业主单位以租金效益为前提,在引进企业的同时很少关注企业是否落户该区,造成该区入驻楼宇的企业注册率低下。
四是楼宇经济资源环境有待升级。滨江作为新城区,经过十年的努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老城区相比,还存在着人气不旺、商业氛围不浓等制约楼宇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各楼宇的硬、软环境参差不齐,从发展角度看还存在部分楼宇停车泊位紧缺、楼宇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低下等问题。在特色产业园区标准厂房招商方面,园区内部管理服务水平和硬、软环境较差,整体功能还不能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五是楼宇(总部)经济后续发展有待拓展。该区总部经济的发展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规划起步早和土地定向招商,自2005年国家土地政策调整后,经营性用地挂牌不能再设置定向条件,房地产商也参与综合用地的竞买,使得综合用地成本大幅提高,2010年9月挂牌的杭政储出34号地块(江滨9号西侧),最后成交价格达到每平方米6632元,每亩达到1604万元,这使得部分意向总部企业望而却步,一些总部项目难以顺利落点。房地产开发商取得土地后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大多将大楼建设成产权式酒店或单身公寓进行出售,给该区楼宇(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四、我县在发展总部经济中可借鉴举措
1、对我县楼宇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总部经济的基础和载体主要是楼宇,楼宇经济是总部经济中税收贡献率最大、产业联动效应最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部分。我县楼宇情况不明是目前发展楼宇经济的主要障碍,2011年,建议由县招商部门牵头,县商务局、经贸局、开发区管委会及各乡镇配合,对全县范围内已建、在建、拟建楼宇情况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基本掌握全县的楼宇资源总量,为楼宇招商拓展空间。
2、建设楼宇信息系统。由县信息办主导,县招商部门配合,将统计好的全县楼宇信息在黟县政府网上予以发布,以供企业需求。建设楼宇信息系统主要突出体现三大功能,一是体现楼宇供求信息,主要由出租及出售、求租及求购和园区推荐等内容组成;二是租、售楼宇的配套服务功能,即为楼宇的使用、交易、租赁提供相应的政策咨询、标准文本下载以及信息公告等服务,尽可能为楼宇经济参与者提供便利;三是建立工商、税务、财政、发改和招商局的信息共享机制或平台,实现楼宇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掌控。
3、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力度。根据2010年招商引资的差距,在2011年将主要抓好项目扑捉、跟踪零表项目,抓内外资的引进和实际到位工作。根据市对区县内外资考核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联系企业,主要抓好现有在建项目的投资情况,积极鼓励业主利用市外资金进行投资,挖掘有效内资,切实完成2011年考核指标;同时想方设法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发商务楼宇,下大力气抓好商务楼宇企业入驻,着力吸引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在黟县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中心和结算中心,加快形成一批特色楼宇、专业楼宇和总部楼宇,以存量带增量,就是以存量楼宇的消化来带动增量楼宇的建设。以招商带管理、带更新、带建设、带规划。
4、抓协调服务工作的进一步优化。要继续加大服务力度,一是积极主动上门联系企业,不定期的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听取企业发展的情况,同时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在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二是积极帮助新入驻企业办理各项工商、税务登记手续,做好企业后续服务工作。三要推进创新服务。鼓励引进优质物业公司参与楼宇管理,搭建商务区数字化政企沟通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楼宇管理系统,努力为楼宇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第四篇:“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研究
“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措施研究
摘要:文章介绍了“互联网+〞的含义,阐述了“互联网+〞对农业经济进展促进作用,指出了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展农业经济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利用“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进展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措施;讨论
现代信息技术进展日新月异,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对于农业来说,传统的农业经济进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和人民的需求。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推动农业经济长远进展,就要主动转型农业进展方式。要想不被时代所淘汰,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的营销模式,依据社会的现实需求准时调整进展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找到新的经济突破点,实现长远有效的进展。
1“互联网+〞的含义
“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针对各行业的进展特性,转变其生产模式、运行方式以及营销策略,进而增添其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现代科技手段。“互联网+〞能有效推动各行业朝着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进展,满足企业形象宣扬的要求,进而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
2“互联网+〞对农业经济进展的促进作用
2.1推动农产品快速更新。首先,互联网的不断进展使得网络信息呈爆发式增长,人们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学习关于农业进展的学问和技术,转变自身现有的学问结构,依据当地的农业经济进展模式以及市场需求,适当转变农产品的种类和规模。其次,人们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把握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方法,立足网络上提供的新型生产技术,以当地的农业产品特色为基础,不断转变生产方式,进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最终,由于每个农产品的特性有所不同,导致他们生产的环节和质量要求也有所不同,进而影响了农产品的管理模式。现如今农业生产者可以直接利用互联网的综合性能,统一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为农业的经济进展奠定良好的基础。2.2完善农业经济生产方式。过去的农业经济主要是以土地资源、太阳光照、水资源为基础进行农业生产。然而这些自然资源存在着很大的不稳定性,它们的改变会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产品的质量,人们无法精确地预估农产品的生长态势和产量进。现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展,农产品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自然资源,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调控,比方大棚的恒温技术、水资源的供给、农产品日常所需要的光照等。通过这些网络掌握技术完善了农业经济的生产方式,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展步伐。2.3提升农业经济收入。这些年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异样激烈。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的进展前景和顾客需求,结合市场的变动趋势,准时调整以往的生产方式,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同时,卖家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出售当地的农产品,买家只需要在网络上依据农产品的图文以及视频介绍,选择自己喜爱的农产品即可,这样的购置模式节约了农产品的运输本钱和交易时间,削减了农业生产的风险,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
3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进展农业经济面临的挑战
3.1缺乏顶层设计。现如今我国的网络农业经济进展正处于初步阶段,许多农业生产者在农业种植和生产的过程中,都是依据农产品以往的经济收入作为根据,碰到市场进展前景比较好的农产品,许多生产者会在同一个时间段对其进行大量的种植和生产,这也简单导致农产品膨胀的状况出现。顶层设计缺乏,使得农业的整体规划不够合理,同时也对物价的稳定性带来不利的影响。3.2互联网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因为地势和交通的影响,当地的网络覆盖并不全面,许多地方还存在着信号不稳定的现象。再者大部分的农业生产者拥有的电子设备性能较低,且不会充分利用电子设备,搜寻自身所需要的农业信息,他们对市场行情的进展推断主要来源于四周农业生产者的种植状况,而且大量农产品也因为缺乏销售渠道而只能在当地集市进行售卖,影响了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入。3.3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这些年我国的互联网进展速度不断加快,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但是总体来说,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还是较低,大部分农民不会主动在互联网上学习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再加上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因此他们基本上不会对网络上的农产品进展方式以及种植技术进行深入地讨论和探究,这极大地降低了“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再者,即使许多大学设置了电子商务的相关课程,但是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基本上会将就业的目光放到薪资福利比较好的大城市,一些有阅历的工作者也是以在大城市进展自身的职业为主,这样的现状使得农村缺乏专业的技术人才,导致农业网络化进展障碍重重。
4“互联网+〞促进农业经济进展的措施
4.1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规划。现如今我国的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为了促使农业市场化进展有序进行,就需要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规划。首先,国家应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政策,通过相应的技术支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舞农民主动参加到互联网农业生产当中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农业生产电子商务平台,使得农业生产者可以直接凭借自己的身份证和姓名进行登陆,在上面查看相关的农业生产信息和市场变动前景。同时,为防止有的农业生产者对上面的文字信息了解不够透彻,可以由村支书或者其他管理人员定期依据市场的农产品需求,给农民提供一些种植方案让他们自主选择,并且在每个村规定农产品的种植数量,具体记录每家每户负责种植的农产品面积以及农产品种类,这样可以有效避开农产品出现市场膨胀。4.2加强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通过一些减税的政策,鼓舞运营商主动渗透到农村的偏远地区。扩大网络的覆盖面积,并通过薪资补贴的方式,鼓舞农民安装无线网络。针对农民对网络的相关学问了解比较少的问题,政府可以让一些网络运营商的工作人员直接上门对农民进行一对一辅导,提升农民对网络的认知程度。再者,政府应与当地的物流企业主动进行合作,增加农村的物流站点,为互联网的农业经济进展打下良好的基础。4.3加大农村人才的引流政策。当地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就业扶持政策,促使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主动去农村进展,为当地的互联网农业经济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政府可以利用一些安家政策,吸引外地优秀的电子商务人员将将来的职业进展方向放到农村,给农民的网络营销以及农业生产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产品的产量,拓展农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促使越来越多的农业生产者在领头人的带着下,更加主动地加入到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当中来,进而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满足市场的农产品需求,国家和政府应齐心协力制定完善的互联网农业经济进展规划,通过一些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吸引相关的专业人才给农业经济进展提供一些技术上的支持,确保农业经济在互联网的带动下能够健康长远地进展。
参考文献
[1]徐瑛楠.“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进展的探究[J].通讯世界,2022(19):30-31.[2]张俐娜.“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进展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22,37(18):164.[3]王世梅.“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进展的探究[J].消费导刊,2022(22).作者:程婕
单位: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第五篇:关于支持和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暂行规定
关于支持和鼓励总部经济发展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鼓励和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决定》(南发〔2010〕27号),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总部企业,是指根据我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要求,经规定程序认定的总部企业。按有关规定,总部企业分为综合型总部企业、职能型总部企业和成长型总部企业。
第二章 资金支持
第三条 从2010年开始,每年安排总部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本市设立总部,支持和鼓励总部企业持续加快发展,补助总部企业在本市购买、租赁总部自用办公用房,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奖励或补助资金按财政隶属分担。发展总部经济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投资促进局另行制定。
第四条 鼓励新设立的总部企业加快投资。鼓励企业按投资协议完成投资额度,自签订投资协议起三年内,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出让金,下同)达到一定额度的,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0亿元及以上的,每个企业给予500-1000万元奖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亿元及以上、10亿元以下的,每个企业给予300-500万元奖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及以上、5亿元以下的,每个企业给予100-300万元奖励。
第五条 鼓励现有总部企业在本市扩大投资。每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土地出让金,下同)达到一定额度的,给予资金奖励。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亿元及以上的,每个企业给予100-300万元奖励;当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在2亿元及以上、5亿元以下的,每个企业给予20万元-100万元奖励。
第六条 对本市现有总部企业,予以连续不超过5年的纳税奖励。奖励数额参照该企业上纳税实际缴入本市地方库、构成本市一般预算收入部分中相对前一增量的25%核定。综合型总部企业的纳税奖励每个企业不超过500万元,职能型总部企业的纳税奖励每个企业不超过300万元,成长型总部企业的纳税奖励每个企业不超过200万元。新引进的总部企业从产生税收收入达到《南宁市总部企业认定办法(试行)》中,同一类型现有总部企业纳税额考核标准的次年起享受本政策。期间如国家财政税收分配政策调整造成企业纳税的增减,则按同口径计算增减量。
第七条 新设立的总部企业,租赁的总部自用办公用房(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下同),按租金市场指导价的15%-25%给予一次性12个月的补助。如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租赁价格低于房屋租金市场指导价,则按其实际租价的15%-25%给予一次性12个月的补助。综合型总 1
部企业的租房补助每个企业不超过100万元,职能型总部企业的租房补助每个企业不超过50万元。
第八条 新设立的总部企业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的(不包括附属和配套用房,下同),按每平方米200-5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综合型总部企业的补助每个企业不超过200万元,职能型总部企业的补助每个企业不超过100万元。补助分3年支付,每年支付三分之一。
第三章 规划与用地
第九条 保障总部企业用地。在每年新供用地中,提供一定比例的用地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开方式,按规定程序提供给总部企业,以满足总部企业办公用地(不含配套等其他用地)需求。
第十条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若干总部基地,分门别类相对集中安排总部企业用地。在规划企业用地的同时,规划建设相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支持鼓励在总部基地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总部楼宇,为总部企业提供总部办公用房。第十一条 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总部企业申请单独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总部楼宇的建设项目用地,土地供应采取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并在出让公告中列明规划设计要点及竞买资格条件;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自用办公用房的建筑面积应不少于总建筑面积的70%。
第十二条 多个总部企业需联合竞标取得土地使用权建设总部楼宇的,各总部企业应当签订联合竞买协议,协议要规定联合各方的权利、义务,并明确签订《南宁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公开出让成交确认书》、《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时的受让人。
第十三条 总部企业单独建设或联合建设的总部楼宇和购买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已经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的,未经批准不得出售或转让,不得改变用途。总部企业租赁政府投资建设的总部楼宇物业,不得转租,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第十四条 定期对购买或租赁政府投资建设总部用房的企业进行评估,依据总部企业的成长性和在本地纳税增长情况对其购买或租赁的自用办公用房面积进行动态调整。
第十五条 用地审批中,在必备申报材料具备、其他前置条件承诺在一定时限内补齐的前提下,先行通过总部企业用地预审。
第四章 政府服务
第十六条 为总部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比照本市重大招商项目有关规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第十七条 总部企业在本市内开展连锁经营,设立全资或控股的配送中心和门店,可凭总部营业执照复印件,直接到经营地工商登记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第十八条 对总部企业高管人员给予优惠政策。对总部企业副职以上(含副职)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享受全市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在本市工作且居住一年以上的,对本人、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有意向办理本市城镇非农业户口的,办理出国出境证件的,给予优先办理。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为总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提供便利,子女入学的,享受本市城镇居民待遇;需要就医的,享受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
第十九条 市人事、外事、公安等部门应当在权限范围内,为在本市的总部企业人员因公出国(境)申请予以优先办理;为其聘用的外籍一般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办理一年居留许可、为其聘用的外籍高层管理人员及其家属办理一至五年居留许可等事项提供便利。
第二十条 积极支持、统筹安排总部企业、总部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为总部企业建设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电、气等公共服务。
第二十一条 总部企业在建设期内,按规定由本市收取并支配使用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在本市权限范围内能免则免,不能免的按最低限额收取。配合做好通关协调服务工作,为总部企业及其下属企业货物进出关和开展服务贸易提供便利。
第五章 管理与调整
第二十二条 总部企业可申请享受本市其他优惠扶持政策,但本规定的扶持政策和其他同类型的优惠政策,不得重复享受。企业可自行选择其中一种优惠政策,选定后原则上5
年内不得更改。
第二十三条 总部企业应按要求向统计部门报送本企业总部情况统计资料。
第二十四条 总部企业弄虚作假,采取欺骗手段获得财政补助或奖励的,撤销其补助和奖励,责令退回补助和奖励所得,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触犯法律法规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其他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所列优惠扶持政策具体执行办法由市投资促进局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各县、城区、开发区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或区域发展总部经济的优惠扶持政策。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