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未成年人上网调查研究
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现如今是网络时代,我们村也不落后,开起了几家小网吧。暑假我准备去我们村的网吧看看,顺便查点东西。当我进入网吧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网吧里一群孩子正抱着电脑,如痴似醉,聚精会神的打着游戏。相信他们上课都没这么认真过。眼前的景象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决定对我们镇未成年人的上网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
网络是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伴随着网络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网络正在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上大量有害信息、垃圾信息的存在,往往令人目不暇接,无所适从。而正处于未成年人时期的中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和参与性,但缺乏选择和判断能力。网吧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已成为一大社会性问题,未成年人上网的问题已成为社会隐患和家庭矛盾的聚焦点。
本次调查,我主要是通过观察、走访、问卷、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了调查。通过仔细的回收、整理、分析、综合,具体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未成年人上网内容是上看,主要是娱乐。最突出的是玩游戏占45.1%,聊天占38.9%,看色情电影和浏览色情网站占到了12.0%,只有4%的未成年人上网是为了查询资料。而从他们最喜欢的网络游戏看,除小学生对神话故事明显高于其他几项外,中学生普遍更加喜欢血腥暴力的枪战游戏。
由于网吧低成本高利润的诱惑作用,悄然兴起的网吧,似乎一夜间就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我对我们镇上的几个网吧进行暗访及统计显示的一些数字让人触目惊心。进入网吧消费群体中未成年人占80%以上;同时,在这类营业性场所,网络内容得不到有效的过滤和控制,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传统的学校活动对青少年已不再具有吸引力了,他们远离了像球类,读书类丰富多彩的集体性文体活动。据调查未成年学生上网时间分两种:第一种是利用中午放学时11: 45至下午上学时13:20分这段时间上网,或者下午放学17:00至18:20上晚自习这段时间;第二种就是双休日以及寒暑假时间,无论上午、下午或晚上网吧基本上都被学生所占领。
在对我们镇上中学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上网成主流。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升高,越来越的未成年在家里就可以上网。手机成为未成年人上网的新终端。被调查未成年人手机拥有率达46.6%,手机上网普及率达39.5%。手机正在成为未成年人重要的通讯和上网工具,移动互联网将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影响和作用值得深入研究。被调查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集中于QQ聊天、听音乐、上博客/空间/相册、搜信息、玩游戏等活动,其中近九成的未成年人通过手机上QQ聊天,这与未成年人的原有上网需求差异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与电脑上网相比,手机上网具有更加方便快捷的特点,拥有手机的未成年人具备了随时随地手机上网的条件,接触不
良网络信息的几率也在增大。同时,手机上网的隐蔽性使得监护人对其上网的管理更加困难,必然会对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手机上网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值得研究和关注。触网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被调查未成年人近半数首次上网年龄在8到10岁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显著,被调查未成年人的手机使用及手机上网行为与亲子关系呈密切相关关系。被调查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与亲子关系呈现一定相关,亲子关系好的人玩游戏时间较少,学习成绩较好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方面得到父母的支持较多。调查中,也有5%的未成年人因为上网成瘾,导致与父母关系相当紧张,学习成绩也下降很快。
面对如此严重的未成年人上网问题,我通过思考,查询有关资料提出如下意见:
首先,家长要懂得电脑网络知识,要对学生上网进行有效地的监督。家长不能只顾提供孩子上网所必须的硬件和费用,还应该即使跟孩子交流,给予他们合理的关爱,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多与他们进行思想交流,培养未成年人学生学习兴趣,正确认识网络的利弊,避免他们沉迷于网络。同时,对一些上网成瘾的孩子,家长可以早作判断,采用积极的措施制止。
平时可以适当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主动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
其次,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园绿色网络系统,引导未成年人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学校的机房定时向学生开放,给学生一定上网的机会,让他们了解网络、利用网络资源。同时,还要对学校网络系统进行有效的监控,比如:运用防黄、防游戏软件,硬盘锁定或专人管理等方法。有效控制未成年人学生访问黄色网站,游戏网站。要在学生刚接触网络或在对网络尚未成瘾的时候就进行网络防范教育,要用生活的事实告诉学生:沉迷于网络对自我的发展是不利的。
最后,还要建立现代教育观念,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应立足于培养未成年人学生的心理自主性、行为自律性与主体发展性,塑造与完善学生“网民”现代化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网络社会人格”。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和现实的区别,能自我管理,并塑造健康的人格。使未成年人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却不沉迷网络。
同时,要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的治理力度,继续大力推进绿色网吧建设,建立网络化管理体系。整合各方面资源,把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提高到法律层面上来,而不仅仅只限于经济处罚方面。运用法律、经济和市场的手段,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的网吧,坚决取缔那些无照经营、违法经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网吧。同时,通过充分整合发挥各网络主管部门的资源,将网吧问题化解到最低。
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现实生活。未成年人现实生活的空虚是导致他们沉迷虚拟世界的重要原因。因此,全社会都应当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围绕我们的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用现实生活吸引和凝聚他们的注意力和精
力。学校要利用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由于参与者都是同学,校外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建议教育部门对校外活动的开展做出规定,纳入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以便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体验真实的生活情感,热爱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要与爱上网的孩子多沟通、多探讨,尽量提供家里上网的条件,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同时要多陪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等,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开展面向更多孩子、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实践生活。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利用暑假完成了这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从社会重检验自我,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虽然在这个暑假我没有在我的专业知识方面获得提升,但是我感觉我懂得了太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暑期社会实践扩大了我的视野,无论是我的交际能力,还是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真的是受益匪浅。
第二篇:未成年人上网协议
绿色网吧未成年人上网协议
为了让未成年人能有效地学好电脑知识,避免孩子在社会上的网吧受到不良影响,社区绿色网吧免费为未成年人提供上网的场所,为达到共同的目的,特与家长、学生、社区三方共同签订本协议。
一、社区提供绿色上网场所,上网内容由网络公司进行净化。
二、社区派兼职人员每天管理网吧,并对上网者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社区管理人员进网吧的时间和人员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学生受到人身伤害和留恋网吧。孩子在来网吧和回家的路上安全,由家长负责,时间以孩子签到时间和下线时间为准。
四、未成年人上网时,必须遵守网吧制度、服务管理,不得无理取闹。因不定期按操作程序和不按要求上网而造成电脑或配件损坏的,要照价赔偿。
五、未成年人上网凭社区发放的《上网证》来社区绿色网吧上网,不得随意邀带其他人员上网,也不得随意到社会网吧上网。
六、上网时,不得打闹,不得影响它人上网。违者,将收回上网证。
七、网吧开放时间为:节假日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00,其他时间(学校开学时期):下午16:00——20:00。
八、社区管理人员根据三方达成协议,确定孩子上网的时间,需要临时变更上网时间的,可协商解决,社区临时不开放,以在网吧门口通知为准,家长允许更改时间,以家长签字条为准,学校原因,以学校老师批条为准。
九、本协议一式两份,家长和社区各执一份,社区根据所签协议为孩子办理上网证。
协议签字生效,三方都共同遵守。
家长:联系电话:
学生:家庭住址:
社区:联系电话:
第三篇:未成年人上网情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了解我市未成年人上网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治理对策,团市委根据团中央和团省委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会同我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真开展了以“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为主题的专题调研。通过暗访、问卷、座谈、数据统计等形式,全面掌握了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并形成了具体的思路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调查
在调研中,我们首先对全市1232名中小学生以及486名家长和老师进行了关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现象十分普遍,约有90%以上的未成年人都有过上网经历,其中选择将上网作为主要课余活动的学生占到了34.9%。可以说,网络已经与我们的未成年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毋庸置疑,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便捷性,网络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创造了学习的机会,对于促进未成年人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我市未成年人上网的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部分未成年人沉溺网络不能自拔的问题极大地危害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具体表现为:
1、痴迷游戏,荒废正常学业。据调查,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最主要的目的是玩游戏。从国家的统计分析来看,未成年人上网玩游戏人数占到总上网人数的70%以上。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得知,我市也有近半数的未成年人选择玩游戏作为上网的主要目的。而且他们上网玩游戏的时间普遍较长,一般都在数小时以上,有的甚至几天几夜。在我们调研座谈会上,老师们普遍反映,在校学生逃课上网和就寝后攀爬围墙外出上网的现象几乎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发生。学生痴迷网络游戏的直接后果是,正常学业的荒废,学习成绩的滑坡,家长老师的批评。在问卷调查中,13.4%的学生承认有过因上网而逃课的经历,51.1%的学生承认沉迷上网会使学习成绩有所下降。暗访中,我们观察从网吧走出来的少年,看到他们游离的眼神、疲惫的身躯、痴迷的表情,可以想象到底还有多少精力去投入学习。
2、迷恋聊天,逃避现实生活。据调查,69.7%的上网学生都喜欢qq聊天,而且聊天对象基本是异性网友,他们认为网上聊天有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乐趣”。我市一名初三女生坦言,非常喜欢上网聊天,异性网友很愿意和自己聊天,不用担心别人知道,没有拘束。座谈的专家分析:痴迷网络聊天的未成年人源自于对虚拟网络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现实自我缺乏自信心,尤其是在校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生活单调,易被虚幻的世界所迷惑,寻求通过上网缓解压力,寄托对感情的憧憬和依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痴迷网络聊天往往是在现实中感觉压抑、感到自卑的那部分未成年人,他们因为想逃避现实而迷恋网络,因为迷恋网络而更加逃避现实。部分未成年人在迷上网络聊天后,开始在现实生活中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处处逃避。
3、沉溺网络,影响身心健康。问卷调查中,有51.1%的家长和59.7%的老师认为学生过多上网将影响身心健康,有21.9%的上网学生曾将家里给的早点、午餐钱省下饿着肚子泡网吧。我们还看到,有的孩子痴迷上网,吃饭睡觉的正常生活节奏被打乱;有的孩子长时期集中注意力玩游戏,消耗大量精力,视力明显下降;有的网吧卫生条件极差,烟雾缭绕,环境堪忧。这些都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直接的伤害。心理学家还指出,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大多会出现性情孤僻、态度冷漠、是非不辨的倾向,轻者影响学习,重者致使心理扭曲和心理障碍。此外,在网吧里,各路人群混杂的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极大腐蚀和教唆作用,容易染上不良习气。
4、上网成瘾,诱发违法犯罪。随着网络盛行,青少年因迷恋上网而引发的违法犯罪案件急剧上升。据调查,我市今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92起,在雨湖区检察院去年审理的25件45人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80%以上是因为网络诱发。很多未成年人因无钱上网而去偷盗抢劫、勒索敲诈,此类案件涉案金额多则上千元,少则十几元。此外,上网的未成年人中有40%的浏览或误入过黄色网站,这类不良网站犹如精神毒品,对于充满好奇、追求新奇、缺少辨别和自控能力的青春期少年充满诱惑和毒害,严重的能导致他们人格扭曲,追求低级的精神生活,导致暴力犯罪和性犯罪。
种种现状表明,在当前未成年人上网明显缺乏正确引导和有效监管的状态下,其造成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长此以往,对未成年人造成的危害将不堪设想。因此,针对当前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寻找根源、重拳出击,猛药狠治。
二、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原因分析
应当说,网络是柄“双刃剑”,既有利又有弊。那为什么从现状来看,是弊大于利,利的一面发挥不够,弊的一面却防控不足呢?我们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上网条件缺乏,未成年人上网需求难以满足。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的重要阶段,对网络世界表现出强烈好奇心是十分正常的,而且互联网是他们学习知识的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应当承认未成年人上网的正常需求是刚性的、合理的、应当努力满足的。但现实状况是:学生上网只有三种途径,即家庭、学校和社会。从家庭来看,31.5%的学生家庭缺乏基本上网条件,34.3%的学生家长纯粹的禁止学生上网;从学校来看,80%的学校每周仅开设一节电脑课,且基本不能联网;从社会来看,我市绿色网吧的建设刚刚起步,目前全市还只有5家不到300台电脑,远远不能满足全市未成年人上网的巨大需求。在各种途径难以满足的情况下,许多未成年人怀着巨大的好奇心,选择了进入经营性网吧接触网络,从而滋生了一系列问题。
2、网吧监管缺位,未成年人上网行为难以规范。在调研中,大家是有一点共识的。那就是由于缺乏自制能力,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是必须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加以监控的。未成年人在家和学校的上网行为自然容易监督,但在经营性网吧的上网行为则成了死角,成了空白。目前,我市登记注册营业性网吧520家,其中湘潭市区176家,禁止接纳未成年人上网是对他们的明确要求,但由于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我市经营性网吧普遍存在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据统计,近80%的初中学生都进过网吧上网,有43.1%的受访对象认为当前我市网吧管理情况很不理想,有90%的人认为对我市网吧加强规范管理迫在眉睫。调研组也特地暗访了市区7个网吧,均不同程度有未成年人上网现象,有家网吧内同时在上网的未成年人竟多达13人。目前,我们相关部门对网吧规定了身份登记制度和查处罚款制度,但这些都流于形式,监管没做到长期化、常态化,处罚力度偏小,震慑作用不大。
3、教育疏导缺失,未成年人上网习惯难以养成。健康科学的上网习惯是保证未成年人既享受网络便利又规避网络危害的重要条件。而孩子的健康上网习惯要靠平时的教育疏导来养成。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疏导依旧做得很不够。据调查,有41.5%的学生认为老师和学校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52.6%的学生认为家长很少对自己上网进行具体指导,有26.7%的家长不允许孩子上网。特别是部分家长只懂限制子女上网,缺乏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一味地禁止反而造成未成年人的叛逆心理。学校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们的心理疏导和行为引导缺乏应有的重视。从社会层面来讲,我市可供未成年人活动的专门场所严重不足,唯一的市青少年宫也已硬件落后,投入严重不足。而且,目前能够让全市未成年人参加的积极向上的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活动仍有待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4、沟通协作缺少,未成年人上网保护难以奏效。在调研中,我们每次座谈会都开得异常热烈,职能部门、学校和家长等各方代表都谈及对未成年人上网的关切和所做出的努力,但不难发现,在真正落实到解决具体问题时,大家却存在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互不理解的问题。例如工商、文化、公安等主管部门之间联合行动少,各自为政多,对违规网吧取证艰难,处罚难以落实;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也缺少沟通,在教育引导上步调不一致、态度难统一,在上网时段的监管上出现盲区,甚至职责上还相互推诿;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用心沟通,监护人一味地禁止导致效果适得其反;社会监督也没有形成合力,宣传和认识不够致使社会群众对网吧的相关法规知之甚少,不知道投诉的方法和渠道,群众的力量没有得到最大发挥。总的来说,由于缺乏有效的平台,多股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力量依然相对分散,未能形成合力,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三、我市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的对策建议
如何文明地使用和把握网络这把“双刃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共同寻求解决良策。我们建议坚持“疏堵结合、趋利避害、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继续大力推进绿色网吧建设。要巩固推广当前我市新建“绿色网吧”的有效成果和成功经验,建议由未成年人保护机构牵头,通过加大政府资金投入、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迅速新建一批真正安全、健康的绿色网吧,力争使绿色网吧覆盖到我市城乡各个角落,延伸到我市每个未成年人身边。同时,要在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中加大对绿色网吧的宣传力度,让他们知晓绿色网吧,了解绿色网吧,分享绿色网吧,扩大绿色网吧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未成年人上网问题畅通“疏”的渠道。要探索绿色网吧和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的共建共享模式,依托绿色网吧的硬件优势、网脉工程的技术优势,实现资源的相互整合,优势的相互利用,效果的相互促进。
2、要加大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问题的治理力度。要在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切合我市实际的有效治理模式。一是要以专项行动整治。要打破目前谁审批谁执法的模式,建议成立专门工作机构,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老师、家长群众代表为主体,制定长期的专项整治方案,定期不定期开展联合行动,对发现的“黑网吧”以及接纳未成年人的经营性网吧,责成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严厉的打击和处罚,改变目前这种多头管理却又难以到位的尴尬局面。建议将2010年列为网吧专项整治年。二是要以技术手段控制。要严格督查落实上网身份证登记制度,学习外地成功经验,在所有网吧安装有关技术防范设备,并杜绝利用网吧经营电子游戏,采取撤消电脑主机磁盘复制功能的作法,确保非健康资讯不通过电子介质进行传播。三是要以制度建设保证。要严格经营性网吧审批制度,无论是否有违规网吧取缔,原则上不再新审批网吧项目;要建立网吧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引导经营者树立守法经营的理念;要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处罚制度,对查处的违规网吧名称、地址、违规行为以及处罚依据和结果及时公示;要有奖举报制度,公布监督电话,方便群众监督。要强化行政执法人员责任追究制度,对营私舞弊、失职渎职的人员进行严厉的责任追究。
3、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回归现实生活。未成年人现实生活的空虚是导致他们沉迷虚拟世界的重要原因。因此,全社会都应当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来围绕我们的未成年人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用现实生活吸引和凝聚他们的注意力和精力。学校要利用主题班会、讲座、座谈会和讨论会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正确认识网络的利与弊,特别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外活动。由于参与者都是同学,校外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建议教育部门对校外活动的开展做出规定,纳入对学校考评的重要内容,以便让孩子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能体验真实的生活情感,热爱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长要与爱上网的孩子多沟通、多探讨,尽量提供家里上网的条件,积极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方式引导孩子安全上网、健康上网,同时要多陪同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共同参加志愿服务,共同参加体育锻炼等等,努力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情趣。与未成年人息息相关的共青团、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开展面向更多孩子、更多形式、更多内容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实践生活。要加大政府投入,加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建设,为我市未成年人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
4、要探索构建群防群治防控网络。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是个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构建一个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位一体的群防群治体系。要探索建立各种力量相互整合的模式,改变各种力量都在努力,但各种力量都作用有限的局面,互相配合,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家庭对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社会的参与作用,并积极吸纳社会力量对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进行专项监督和劝导,力争把分散的力量拧成一个拳头。建议组织新闻媒体加大对未成年人上网进行指导和宣传的力度,社会积极培养一批心理救助者,对网络中毒青少年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困境,重新树立生活和学习的信心。
5、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解决未成年人上网有关问题,是当前形势下全面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力量严重不足,虽然成立市未保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没有一名专门力量从事该项工作,各县市区的此项工作更是无人问津。经费方面,全市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工作经费仅3万元,召开一年一届的未保委全会后就已所剩无几,难以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建议各级政府部门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落到实处,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专门编制,加大对于未保工作的专门经费投入,推动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建议由人大牵头,开展针对《两法》、《两办法》贯彻落实的专项执法检查,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权威和地位。要加强《两法》、《两办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依靠大家齐心协力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支撑一片美好的蓝天。
第四篇: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研究
关于中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调查研究
深圳市北环中学 曾彦玲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逐步延伸,大中城市已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上网已经成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中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据京津沪一些地方的调查统计,中小学生占了总上网人数的25%左右。“今天你E了吗?”已成为现代中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目前,在网络的社会管理不规范,学校网络课程内容还欠完善的情况下,对自控力、善恶辩别力较差的学生来说,“上网”造成了一部分人心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价值观错位,给学校的德育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学生家长对此忧心忡忡。为了弄清学生“上网”处与弊的具体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528名学生进行调查。我们想通过这次的调查和研究来了解目前我校学生上网的情况,以客观、公开的态度审视当前上网对中学生的利与弊,并研究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上网。
一、调查的情况
(一)上网地点:35.5%的人回答是在外上网,不让家长知道。
(二)上网时间:每天上网1小时以上的占21.3%。
(三)假期安排:53.4%的学生利用上网来消磨假期时间。
(四)上网计划:被调查人中53%的人上网无计划。
(五)上网目的:66%的人上网是交友、聊天和寻刺激。
(六)上不良网站:29.4%的人接触过黄色或暴力不良网站,其中6.3%的人承认经常点击,10.8%的人曾参与赌博。
(七)网上心术:87.5%的学生说对网友不讲真话,网友的话他也不全信。
(八)网恋情况:19%的人曾经有网恋。
(九)上网影响:47.1%的人感到上网视力下降;50.5%的人承认学习成绩下降,而只有36%人认为上网有帮助,成绩有提高。
(十)上网看法:在答卷学生中,对无计划、无正确的上网的行为视为是“不正确现象”的只有8.5%,其余90%的人认为无所谓,是人家的自由。
(十一)17.3%的家长对小孩经常上网吧只是随便说说。
(十二)8.6%的学生放学就去上网吧。
(十三)54%的学生承认老师有引导他们如何对待网络。
(十四)监管看法:被调查者中只有38.3%的学生希望学校、家庭、社会要对学生上网和社会网站加强疏导和管理,而不希望和无所谓的占61%。
从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到网络已经开始改变当代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等生活方式。目前,中学生上网无计划,无明确的目的,有的家长极力反对孩子上网;有的学生却上网成瘾。鉴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学生上网的好处、弊端及其要用和如何消除在一些的分析和探讨。
二、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互联网丰富多彩的信息,不但吸引着思想单纯,涉世不深的中小学生,就是成年人,于至专家学者也与网络不可分离,问题是在于抱着什么目的去上网。
学生迷恋网络,大多是无计划无目的的,若说是有,那就是宣泄、消遣,寻求刺激,而若不进取去上网的次数不多,在调查中发现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
(一)游戏够刺激。青少年的共性是好奇,网上电脑游戏内容项目浩如烟海,情节惊险刺激,日玩日新,层出不穷,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无法得到的超级视听享受,学生一旦沉迷就不能自拔,有的学生宁愿把早餐、午餐钱拿去打机,而饿着肚子上课,有的还堕入了刑事犯罪的深渊„„
(二)网友能解闷。网络是个虚拟社会,在网上寻友者,大多是精神空虚者。况且,目前独生女子多,平时很少与同龄人交流,他们渴求友谊就只好从网上得到满足。在网上互不见面,假姓名、假年龄、假照片,随心所欲地宣泄和交流心事,从而感到洒脱和开心。
(三)家长忽视。在工作和生活快节奏的社会,许多家长只简单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其他事无暇顾及。有的家庭虽有老人,但代沟不可填补,给小孩的生活有了“任意自由”的空间。
(四)社会监管不力。政府的职能部门对“网吧”站的管理还欠勤、严、细,造成中小学生随时可以进入网吧,随意点击网址。
(五)学校网络未能跟上学生的需求。
三、学生上网弊多利少
无计划无目的上网是弊多利少,社会上早有此说。当然,有计划有目的上网的学生其收获颇丰。
上网利好:
(一)开阔了视野。因特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世界、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自由度强,实现了全球信息共享,学生可以随时在网上获得自己的需求,在网上浏览世界,认真世界,了解世界最新的新闻信息、科技动态,极大地开阔了中学生的视野,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
(二)加强了对外交流。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互不见面,避免了直面交流时出现的尴尬与摩擦,可以超越时空,域、快速轻松地交流或许从中得到某种教益。
(三)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特网就提供了这个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的环境。对于一些学生书本知识精力有余而欲猎取更广泛地人文科学知识的学生来说,就可以快捷及时地从网上获取满足,为其创造性的思维不断地输送养料,况且,一些电脑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能强化中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拓展当今学生受教育的空间。在问卷调查中有36%的学生因上网而提高了学习成绩,这就说明学生在因特网上可以找到合适的学习资料,甚至是合适学校和教师。一些著名网校确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免费的“书店”和“导师”,孜孜追求者得益匪浅。
上网弊端:
(一)网络信息的丰富性易对学生造成“信息污染”。
网络是个信息库,同时也是个信息垃圾场。目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赌博、暴力的负面信息屡见不鲜。因为网站是可以绝对自由接受和传播信息的地方,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它的负面信息屡见不鲜。因为网站是可以绝对自由接受和传播信息的地方,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处于发育期,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都比较弱的中学生来说,难以抵挡它的负面影响。调查中,接触过不良网站的人达30.2%之多,就是个例证。一些网吧的无良老板总是千方百计去引诱学生上网,于是一些人不能自拔,误入歧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网络休闲引发学生道德行为失范。
由于网站信息传播的任意性,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闻,也由于其存在任意性和隐蔽性,对于思想单纯及好奇心的中学生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在接受信息的同时,亦在网上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了社会责任,他们在“无聊聊天”和“庸偿聊天”中或在事后做出丧失道德规范的事来。
(三)网络的虚拟性造成学生“社会化不足”。
网络可以即时传递文、声、像,中学生可以通过这个途径与许多互不相识的人交谈,来往、互相帮助、互相倾诉。但这个虚拟社会的人际交流被机器阻隔,是一种“人——机——符号——符号——机——人”去社会化的交往形式与真实的社会情境中的社会化相去甚远。调查中有66%的人上网交朋友聊天,找刺激。那么,这种交往方式烙印深了,对将来要成为“社会人”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与真实社会相融洽,至少要有一个痛苦的过程。
(四)网络渗透冲击传统价值文化。
由于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都收在网络中聚合、交融、撞击。西方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优势,进行网络渗透,倾销西方伦理文化和价值观念,推行文化霸权和政治强权,这些网络异发文化时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很可能导致青少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取向的错位。
(五)网络的诱惑性造成学生“网络上瘾”、“网络孤独”等症状。
网络到处都是新鲜的事物,而且是“与日俱增”。对于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中学生有着无限的吸引力,使一些人最终导致极度迷恋,特别是男学生,成为网络性心理障碍的多发群体。患者因为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时代,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表现为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有自杀意识和行为。医学上把这种症状叫做“互联网成瘾综合症”简称IAD。
四、趋利避害的几点建议
有人说:“信息垃圾之害不亚于海洛因”。有人直言:“网上信息垃圾就是网上海络因”。在此姑且不论其评价的准确程度如何,“其害人不浅”是众口一词。为了趋利避害,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加强事前防范教育,使青少年学会网上自我保护。学校和家长都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披露的“网上瘾君子”堕落的悲哀事例去教育青少年学生,使他们明白:“网络信息有的是有价值的,但有的是有害的,当被那些虚伪的、有害的信息误导,甚至被诱惑上网成瘾,带来严重后果时,是不会有人对你负责的。不要做“互联网的俘掳”。上网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心理要设防,要有避忌地学会自我保护。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养成上网良好习惯,鉴于当前学生上网的无序局面,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势在必行。
1.学校德育必须注入网络教育的新内容。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校领导层,要加强对网络伦理、网络道德的研究,要适时地向学生进行“网络规范和网络责任”为核心的网络道德教育,并把其纳入信息网络课程。
2.学校和家长加强沟通,取得共识,经常教诫学生,不要沉迷网上聊天,游戏等虚拟世界;不浏览制作,传播不健康的信息,不使用侮辱,谩骂语言聊天;不轻易与不相识的网友约会;尽量看一些与自己日常生活学习有益的东西,并且一定要注意保持自制力。
3.上网有计划有目的,做到五拒绝。学生上网之前,家长和学校要指导学生制订出上网计划,要制订出合理的科学的上网时间,要有明确上网目的,按照计划一件一件地去做。并特别提醒在感性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中学会五个拒绝:一是拒绝不健康心理的形成;二是拒绝网络侵害;三是拒绝不良癖好和不良行为;四是拒绝黄、赌、暴的毒害,绝对不点击这些网站。五是拒绝进入未成年人不应该进入的网吧。家长和老师还要经常检查和督促,切忌对学生上网行为失察。从而培养起他们自觉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息的侵害。这样,既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又能借助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得到健康成长。
(三)学校建立“绿色网站”占领网络前沿。
目前,形形色色的网站很多,但健康的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站缺少点击率。因此,各级学校需要加强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了解熟悉青
少年学生心理特点,思想情况,又了解网络文化特点,能比较有效地掌握网络技术的队伍,建设起能吸引学生“眼球”的绿色网站。同时,学校还可以试行举办科技节为契机,引导和激励学生制作网页,开展班际的,个人的比赛,根据本班、本人的学习实际,设计出班级的目标,学习园地、知识窗等。在校园网上进行生动活泼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网络助我上新队员的主旋律教育。运用主旋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深入浅出的内容吸引和凝聚学生,引导学生对网络资源的科学运用,达到智育与网络科技,德育与网络科技,学习生活与网络科技的良性结合。让学生在绿色的信息交速路上茁壮成长。
(四)加强网络综合治理,净化网络社会环境。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犯罪就成为网络发展的伴生物。网络犯罪蔓延迅速,涉及面广,隐蔽性强,危害性大,已经成为网络社会的一颗毒瘤。为此,首先要加强管理,1997年12月30日,国家公安部发布了《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则,许多大中城市又还根据这个《办法》制订了更易于操作的适合本地区的实施细则,这些都给我们在管理上提供了法律依据,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网络的健康发展。但由于网吧的广泛性和隐蔽性,查处还欠力度,还有死角。今后,政府的职能部门如工商、公安、文化、通信等部门要整合成一股力量,研究新问题,新动向,新对策,对违规者严惩不贷。绝不能只是警告,罚款处理,其次是有关部门要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防火墙”的研制,特别是加强对网上不良信息进行“过滤”的软件开发。要建立网络监察机制,成立网络监察安全部门,招募网上警察,加大打击力度,以对付日益猖獗的网上犯罪,再次是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上网活动的管教和引导,时刻防止他们误入歧途。
第五篇: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论文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众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不断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占2.4%,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互联网络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但是,互联网络毕竟代表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我们没有理由因噎废食,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采取相应措施,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以使青少年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关于青少年上网情况的调查研究
青青少少年年上上网网的的原原因因::
第一,少年进入青春期后,成人意识强烈,觉得自己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什么事都可以自己处理,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但事实往往相反,他们经常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再加上现在的孩子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娇宠惯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可能就会令他们无法接受,具 体 表现为,情绪 波 动 比 较大、控 制 力 情绪 不 强、无法 解 决 际问题、受挫折后情绪不稳定,使得这些孩子不自觉地去寻找一个能充分满足自己的世界,网络恰好为他们提
供了这一条件。在网络世界里,他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他可以完全逃避现实,他的情绪可以得到充分的宣泄。
第二,家庭关系紧张,无法与父母进行很好的沟通是青少年选择网络的又一主要原因。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确立人生观、世界观最关键的时期尤其需要来自父母的正确指导。很多父母更习惯于那种“家长命令式”的教育方法,忽视了青少年的叛逆心理,造成了青少年偏 要和 跟父母对着干的局面——你们不让我打游戏,我偏要这么做。
第三,学习成绩差,自暴自弃。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孩子,学习成绩都比较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
第四,青少年 自 控能 力差,容 易冲动,一旦陷入 网络游戏,明知会影响学业,但是却不能自拔。
网网络络利利与与弊弊的的辩辩论论
(一)网络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助于创新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利用网络进行德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平等交流,这有利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方法。
2、提供了求知学习的新渠道。目前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提供了求知学习的广阔校园,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学到在校大学生学习的所有课程、修满学分、活的学位。
3、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开阔,从而有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
(二)网络的负面影响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潜在威胁。青少年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
2、网络改变了青少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
3、心系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少数青少年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
课课题题研研究究的的总总结结
1、学校应加强在此方面的教育。
2、由于父母思想上的保守,武断的认为上网就是学坏,容易使部分同学产生逆反心理,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
3、我们中学生中有的同学上网成瘾,为了上网不惜一切代价,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多注意这一现象,悬崖勒马。
4、目前我们中学生上网需求主要有:获得新闻、满足个人爱好、提高学习效率、研究有兴趣的问题以及结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