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说教材背景和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第八册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即教材第53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1—4题)也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这三个知识点:
1、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3、三位数乘两位数。
2、编排意图:
(1)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与例1一样,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2)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160×3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106×30。
第(1)题的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零。
第(2)题的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由于这些问题在前面的乘法学习中都已解决,所以教材有意留下空白,为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机会。
(3)鼓励算法多样化。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
因些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3、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难点: 简便写法的算理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设计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计算教学。既可以提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
2、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
3、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但又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尽量让计算的素材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既达到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计算来源与生活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不创设情境,直接引出计算例题,这样就比较枯燥,如果为情境而情境,不切实际的造一个情境,那又有背数学和生活相联系。以本单元45页主题图中特别列车和普通列车的运行为题材,引入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其用意一方面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又一次铺垫。
接着我让学生比较这三个算式与前一课学习的区别,明确这节课学习的目的。又让学生回忆0在乘法中的特点,特别是复习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和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的算理。为下面自主探索迁移作知识准备。
然后我让自主尝试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然后让学生自己上台来给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并讨论比较那种算法更简便,从而总结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竖式的简便方法。为了解决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在这个环节里又有针对性的设计了两个练习,一个是0和非0的对位,还有一个是积末尾补0。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为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在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解决。重点强调了因数中间0不能漏乘。
在练习方面,我结合教材有针对性,让学生做课本53页的做一做,再次突破本课的重点。课堂小结,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篇:《因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2(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其竖式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正确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难点:
1、突破“数位对齐”这一思维定势,理解利用0的特性而产生的简便竖式写法的现实意义。
2、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教 法:自主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尝试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口算: 160×3 106×3 抽生计算,并说说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不仅关注孩子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还为后面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㈠、学习例2(1)
出示例题:160×30。
1、师:你会用什么方法计算呢?请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计算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你会怎样计算”,渗透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
2、探讨计算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抽生汇报计算方法。如果学生用口算的请说出口算过程。如果用笔算得出结果的,展示竖式。针对于不同的计算方法,让孩子们观察并讨论,几种计算方法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种方法呢?想一想怎样写会使计算更简便?(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3、归纳简便算法。强调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4、练一练:220×40= 360×25= 想一想:计算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针对360×25的书写进行比较,明确“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
(通过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通过不同题型的对比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学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㈡、学习例二(2)
1、出示例题:106×3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说一说与第一个算式有何不同,你会怎样计算呢?
2、学生独立计算,汇报方法,寻求简便写法。
3、巩固练习。205×40 306×15
三、梳理计算方法。
议一议,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乘法计算方法,写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复习了本节课所学内容,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
本学期我校购买图书108箱,每箱40本,学校共购买图书多少本?
(设计意图:通过此题的练习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进一步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以及优化计算方法的必要性。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五、总结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内容,加深印象,强化目标意识)
第三篇:《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50×90 400×0 32×30 190×50 0×140 300×30 21×40 25×30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8页例2。
2、尝试训练:教材48页做一做第1题。134×12 176×47 425×36 237×82
3、学生总结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4、教师强调并小结。
5、学生自主学习教材48页例2。
6、尝试训练:教材48页做一做第2题。
7、学生总结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8、教师巡视并针对突出问题小结。
三、自主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好,最棒!
1、教材49页练习八第7题
120×73 46×205 182×47 250×60 28×103 27×142 224×30 304×15
2、教材50页练习八第8题。
3、教材50页练习八第9题。
4、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5、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最好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第四篇:“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因数中间 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重点难点:
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笔算
167X24= 237X34= 250X5= 205X5=
2、学生尝试笔算、板演,说笔算方法。
3、观察第二行的两个算式和第一行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区别? 生:因数的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
师: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然后再数一数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零。
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我们可以运用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师板书: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
2、提问:从这些图中你
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说:条件和问题
(1)师: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包含了几个问题?(生1:包含2个问题,生说: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因为它有“各”字)我们先来解决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出示思考题: A、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 B、怎样确定积的末尾的“0”的个数?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同时 小组派代表板书)
3汇报订正(师课件演示第三种方法)
生讲解计算方法。通过汇报板书得出全班基本上出现以下几种计算方法:(1)160×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60×3=480,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第二种方法: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第三种方法:用竖式,先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写2个0
(4)演示后师生小结:先把0前的数相乘,乘完再数数两个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末尾添上几个0。
师过度:末尾有0的乘法我们是这样计算的,那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我们又该怎样计算?师出示思考题:这个因数的中间也有一个0,这个0可以不乘吗?为什么?
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同时小组派代表板书)
3汇报订正(生汇报同时师课件演示)
(2)106×30=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口算计算,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再添1个0。第二种方法: 1 0 6 × 3 0------0 0 0 3 1 8---------3 1 8 0 第三种方法: 1 0 6 × 3 0----------3 1 8 0(3)学生汇报完。师小结: 这位同学说的课真好,这种列式方法简便,十位上的3须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乘,所以可以把3和6对齐列式计算。乘完后在积的末尾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这里要注意106中间的0必须和3相乘,不能省略不乘。
(4)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竖式,谁愿意来说一说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生说:
师归纳出示: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师强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特别是我们列竖式时可以用简便的方法。
三、质疑;同学们还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真聪明,老师就来检验一下你们。(课件演示)
1、书后第53页做一做
2、练习八的2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1、生说
2、师出示齐读
五、课堂检测
1、关注生活
如果一个城市有50万户家庭,每个家庭每年所用易拉罐的数量是60个,假如全部回收,这个城市1年能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第五篇: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有关0的乘法以及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例7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例题呈现的是学校阅览室里学生们在借书、读书的情境。题目要求学生自己试着算一算,然后将两种算法进行对比,由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算法。这道题渗透了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是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数量关系。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2、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是能正确计算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难点是0的乘法往往与0的加法相混,所以引导学生加以区别。
二、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认识、迁移、归纳。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得到收获,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在练习中使知识得以巩固。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口算复习。
(1)出示准备题:
30×2
300×2
3000×2
14×2
140×2
1400×2
师:在口算300×2,140×2时,你是怎样想的?
(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
(3)怎样口算比较简便?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先用第二个因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写几个0.(4)用最快的速度口算出得数。
130×3
430×2
300×3
2000×42、笔算复习。
227×5
603×4
计算后,说说乘的顺序、积得书写位置等。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这两部分知识,将学生引进学习新知识的最近发展区,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导入新课
师:学校图书室又为同学们买了新书,课件出示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体会数学学习活动是有趣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
请同学们算一算,一共要付出多少元?
(1)引导学生分析,列出算式。
师:怎样计算?你能列出算式吗?(板书:280×3)
估算一下结果,大约要花多少钱?
(2)
师:实际要花多少钱呢?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交流汇报,展示不同算法,说出算理。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算法。对于第一种方法学生根据学习过的竖式方法完成,应该没有太大的困难,部分学生通过预习和自学也能写出第二种方法。280×3=840元
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
280 280
× 3 × 3
840 840
(3)师:两种算法结果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呢?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喜欢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比较简便。如果用第二种方法计算,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小结:①列竖式时,第二个因数要和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对齐;②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③乘完后,看因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得末尾添上几个0
.师:计算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
【利用迁移,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自主探索中获得计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再通过比较优化算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加深理解
(1)试计算2500×3
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提问:竖式中,乘得的75后面为什么添上2个0?
(2)设疑
计算460×5=2300,为什么第一个因数有1个0,而积有2个0呢?
4、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板书课题),通过学习,你有什么发现?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从因数末尾有一个0,到因数末尾有两个0,巩固了学生对于这种简便算法的理解,提高了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应用提高,巩固新知。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50
350
320
×
×
×
210
16002、完成课本84页第7题。
【对于本科学习的算理大部分学生都能理解,但是做到正确计算、灵活应用,还是有很大困难的,需要时间来练习巩固。所以安排改错等练习进行巩固,有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收获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并及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
四、教学效果预测与反思
我想: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在课上,同学们都将以全部的热情和精力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乐学、爱学、会学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是生活中存在的,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五、板书设计
彩色粉笔标出重点的地方,使学生一看对本课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一清二楚。
六、说评价
数学教学应提倡“学中用、用中学、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学和用事一个整体。这节课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我所设计的每一个教学游戏活动始终将学生置于一种自主、和谐、轻松的自然学习氛围中,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习得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我求知、自我获取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和才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