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时间:2019-05-13 14: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篇: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年初工作部署和目标要求,坚持把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抢抓机遇、开辟空间、激发活力,全市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支撑。

一、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一)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对全市贡献不断提高

上半年我市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118.7元,增长17.8%,占全市GDP的33.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2.1%,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K门类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47.2%;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业增加值增长35.5%;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4.8%。伴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我市服务业税收增势继续向好,对全市贡献不断提高。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国家和地方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收入56.5亿元,同比增长41.8%,其中来自服务业税收达25.9亿元,增长46.0%,占全市税收总额的45.8%。服务业税收的大幅增长,对我市服务业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二)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行业发展全面趋旺

1、商贸流通业兴旺发达。

在国家、省、市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的持续作用及物价上涨因素的推动下,我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全市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实现287.7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1.6亿元,增长17.2%,消费持续旺盛,拉动全市商贸业运行质量提升。全市实现批发和零售增加值20.5亿元,增长11.8%。

2、房地产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虽然受经济大气候的影响,全国房地产业处于低谷状态,但我市房地产业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比上年增长42.7%,达61.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26.6%。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居民改善居住条件和投资不动产保值增值理念不断加强。1-6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额61.3亿元,比上年增长64.6%;销售面积208.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9.6%。全市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5.2亿元,同比增长18.4%,成为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支柱。

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较快增长。

全市经济的稳定增长,投资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节假日旅游、消费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的盛行,都刺激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着较为旺盛的活力。上半年,全市公路客运量2900万人,增长19.3%,客运周转量75089万人公里,增长9.4%;公路货运量4345万吨,增长14.1%;货物周转量648053万吨公

里,增长20.1%。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079万元,比上年增长3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6亿元,增长15.9%。

4、金融业发展保持稳定,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全市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6.1%。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款694.1亿元,比年初增加68.7亿元,增长1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9.5亿元,比年初增加66.7亿元,增长15.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505.6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增长8.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5.9亿元,比年初增加18.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42.5亿元,比年初增加21.9亿元。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市服务业发展势头较好,但与全市经济整体发展和人民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目前,我市服务业仍以传统的餐饮、交通、商业、旅游等为主,一些基础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仍然发育不足,虽然近几年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传统服务业比重有所下降,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发展壮大,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传统服务业仍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在总量上具有较大优势。今年上半年,从服务业统计数据来看,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为首的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的34.4%,而与现代产业紧密联系的资

金和技术密集型的信息咨询、市场调查、专业服务业发展不足,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关联程度较低,现代服务业占的比重较小,新兴服务业创造增加值占全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还不到三分之一,增长速度也小于商贸流通等传统服务业。

(二)服务业发展载体功能不强,缺乏具有影响力及形成规模的大型企业或园区。从全市服务业统计结果来看,除批发零售企业外,其他服务业行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企业规模小,缺乏实力足、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缺乏辐射力强的服务业聚集区。

(三)服务业人才引进、队伍培养培训相对落后。目前我市服务业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人才短缺。服务业经济发展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高,对服务行业资源配置、行业管理、服务质量监管等问题缺乏研究,懂经营、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和现代物流、信息科技、商务服务等知识密集型专业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全市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如何尽快改变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与第一、二产业不相适应的状况,进一步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引导。充分利用全市“十二五”时期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在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协调适应的基础上,对金融保险业、特色旅游业、现代商贸流通业、房地产业、社区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进行具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完善放宽市场准入、保障土地供应、减免相关规费、给予税金奖励等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增加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贴息、补贴及对国家、省有关扶持资金配套等方式,重点扶持在全市服务业发展中影响大、带动和示范作用强,能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和项目。切实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突破服务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吸引更多更好的国内外服务业企业开拓我市市场,促进全市服务业不断发展壮大。

(二)培育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建设具有高水平、现代化、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同时要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来我市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发挥我市的地区优势,全力发展东北物流城、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奥特莱斯等服务业项目。形成拥有服务品牌、多元投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大型企业,促进服务业的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

(三)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促进。组织做好市场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招商引资搭建牢固平台。突出区域特色,打好开放牌,坚持服务业招商与制造业招商并重,广泛宣传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前景,吸引更多的大型商贸企业、旅游企业到我市投资,争取更多的著名品牌在我市开设分店。加大专向招商推广力度,采用媒体、网络等信息渠道,举办多种形式的投资促进、贸易合作活动,宣传比较优势,推介行业发展规划和重点。

(四)进一步强化专业人才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支撑。建立多渠道竞争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培养服务业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构筑社会化人才培养机制,引导社会培训机构、现有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现代服务业紧缺专业,发展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服务专业教育;积极组织实施服务人才能力培训工程,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职业培训市场化,提高在职人员的业务水平;结合农民转移,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现代服务领域创业和就业,多途径拓展就业渠道。同时,还要提供充分的物质基础条件,通过发达的现代通讯设施、便捷的交通网络、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各类档次的商务设施,吸引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也为吸引和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具有各类专门技能的服务人才创造条件。

第二篇:2006年山东省农机服务业发展分析

2006年山东省农机服务业发展分析

近几年来,我省农机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思想,狠抓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培育农机服务市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机社会化服务新的实现形式,为推动我省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根据省统计局的统一部署,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全省农机行业服务统计报表进行了认真地填报汇总,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2006年《山东省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农机行业服务统计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第一产业中的从事提供机械并配备操作人员的农业和林业服务活动以及从事农机租赁服务的各类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情况;二是第三产业中的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各级农机主管部门和农机协会等社会组织单位的财务情况。

1、组织及人员情况。2006年从事农机田间作业服务、物流服务和维修服务的各类农机服务组织和个体农机户515.2万户;全省农机化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有534个,从业人员9635人,主要是省、市、县农机化管理部门和具有法人资格、单独核算的乡镇农机管理站。

2、资产情况。据统计,2006年全省农机行业服务单位年末资产达530.1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固定资产原值达521亿元,比上年增6.6%,行政事业单位年末资产9.1亿元,比上年增长2.6%。

3、收支情况。2006年全省农机服务收入3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进行的农机田间作业服务、物流服务和维修服务收入达350.1亿元,比上年增2.9%;行政事业单位收入4.1亿元,比上年增长6.6%,主要是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各项经费及补助资金。农机行业服务支出255.5亿元,比上年增长2 %,其中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服务支出251.6亿元,比上年增2%;行政事业单位支出3.9亿元,比上年增长3%,主要用于人员工资支出和公用支出。

4、纳税费情况。2006年全省农机服务行业纳税费18.2亿元,主要是农林牧渔业个体经营户从事农机物流和维修服务缴纳的税金和费用以及农机化学校从事教育培训收入所缴纳的税费。

二、主要特点

我省农机服务呈现以下特点:

1、呈现小政府大服务的特点。近几年,全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把农机服务作为农村经济中的新兴产业来谋划,推动了农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报表显示,全省农机管理部门资产仅占农机服务行业全部资产的1.7%,主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农业与农机化的相关政策、组织开展农机化生产、开发及成果转化,农机化新机具和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农机质量鉴定和质量监管,农机安全监理,农机维修管理、以及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等。主要从事农机公共管理服务的人员不到1万人,为515万农机户约607万农民进行公共管理服务,培育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维护农机经营服务市场秩序,在农机行业集中体现了小政府大服务的发展模式。据统计,2006年全省农机总值达到521亿元,农机总动力9555万千瓦,拖拉机209万台,农用运输机械252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6.3%、3.9%和1.8%,3.1%。全年实现农机服务产值350亿元,增加值2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和3.9%。

2、农机田间作业服务进一步拓展。农机田间作业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我省农机管理部门通过组织开展春夏秋冬农机跨区作业“四大战役”,推行农机“一条龙”作业、合同订单作业和“套餐式”服务,创新了服务模式,提升了服务能力,优化了资源配置,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有效对接。2006年全省完成机耕面积11243万亩,机播面积8560万亩,机收面积5732万亩,分别比上年增长3.7%、6.0%和2.9%。其中小麦机收率达94%,全面实现机械化;玉米机收面积693万亩,机收率达16%,比上年增加6个百分点。据测算,2006年农机田间作业服务和设施农业产值达142.88亿元,增加值98.6亿元,分别占农机服务产值、增加值的40.8%和44.6%。

3、农机物流服务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量大面广、遍布乡村的优势,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围绕当地的主导产业,积极组织农业机械参与农资、农产品运销等物流服务。据统计测算,2006年全省从事农运机械280万辆,年农机运输量近140亿吨公里,运输服务产值、增加值分别为137.6亿元和68.8亿元,分别占农机服务总产值、增加值的39%和31%。

4、农机维修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省通过开展“文明农机修配网点”创建活动,增强了农机维修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水平,规范了服务行为。据统计,全省农机维修网点达2.6万个、从业人员5.3万人,实现产值、增加值为17.5亿元和8.2亿元,占农机服务总产值、增加值的5%和3%,5、农机培训服务进一步规范。各级农机化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机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就业培训,全省有117所农机化学校实施了规范化建设,36所农机化学校被确定为农业部“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或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完成农机技术和技能培训35万人次,通过农机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近4万人。

三、问题和建议

1、农机服务统计范围需要拓宽细化。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与国际通行的核算标准(SNA)逐步接轨,虽然服务业统计得到了一定加强,但基础统计工作并没有完全跟上,受长期以来重生产、轻服务核算思想的影响,在我国的统计制度设计中,对物质生产部门的统计指标设置细而全,而对于非物质生产部门则比较粗,特别是服务业长期存在核算方法单一,核算体系薄弱,指标体系不配套,专业之间口径不一致等现象。由于理论界对农机服务的价值研究较少,社会各界对其认识不够,使得农机服务业这种新兴的产业核算工作还停留在20年前的基础上,没有同蓬勃发展的行业同步发展,因此在国家的核算体系中,农机服务价值量没有独立出来,而是混在农业服务业中,甚至游离于统计调查之外,从而造成农机服务业存在明显的漏统现象,最终导致整个服务业的增加值被低估。按照国民经济核算的整体原则(即生产范围划到哪里,生产活动成果就核算到哪里,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以及增加值的构成也就核算到哪里),农机直接为农业提供生产性服务,因此,以农机作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机服务,其生产服务成果必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对象之一,其服务的内容也必然是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范围。2006年,我省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服务业统计核算时将农机服务价值量单独核算。根据我省农机服务业的发展实际,我们建议进一步拓展和细化统计内容,农机服务业的内容不仅限于农机田间作业服务、林业服务和租赁服务,还要包括农机物流、农机维修、农产品初加工、农机技术咨询和农机教育培训等服务内容,进一步补充完善我省服务业统计核算。

2、农机服务核算方法需要科学合理。农机服务业核算一直延用在第三产业时的数据和方法,即在普查年份直接来源于农林牧渔服务业营业收入,非普查年份依据劳动工资、工商部门的资料及投入产出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按收入法进行推算。这种方法在统计资料取得途径上有明显的漏洞。收入法是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生产税净值以及折旧等四个部分加总推算某行业增加值,其中劳动者报酬比重最大,基本是用劳动工资及工商、税务资料推算,这些资料局限于有正规财务报表的单位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农机经营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农机化发展迅猛,农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领域进一步扩大,农机服务业已成为农村经济中发展迅猛的新兴产业,目前一个以农机户为主体,农机大户为骨干,以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为龙头的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2006年,山东省农机服务农机户515万多个,绝大部分农机服务由广大农机户来承担。从实际情况看,农机户和大多数的农机服务组织服务活动分散,并且没有在相关部门登记和统计,再加上国家对农业服务采取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他们的服务活动在劳动工资、工商、税务资料上没有体现,用收入法来核算农机服务增加值,不符和我国农村现状,从而造成了严重的漏统现象。再加上,收入来源多样化和被调查者配合程度的下降,收入法取得的数据真实性偏低,存在统计资料取得的途径不符合实际情况造成的统计方法不合理的问题,形成了农机服务增加值严重漏统的现状。因此,用收入法来核算农机服务业的价值量,就显得不够科学合理。我们建议要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服务业核算方法,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农机服务业价值量应采用生产法、收入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科学核算。

3、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需要提升档次。统计报表显示,尽管近几年我省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农机服务组织的步伐,但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我省还是以农机户服务为主,具备一定规模和水平,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式的农机服务组织几乎没有,绝大部分农机服务组织是依托一些农机大户或是同业联合组成的,没有组建现代企业,不是法人单位,因此统计时按照个体经营户来统计。他们没有形成规模,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小、散、弱”已成为目前大部分农机服务组织的致命弱点,也是农机服务业实现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规模化效益的障碍。为此,建议我省根据国务院2007年7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精神,应进一步加快制订配套政策,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对有条件的农机大户要加快其组织化进程,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导农机大户的发展,促其上档次、上水平,努力发展农机服务企业,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步伐。

4、新兴农机服务业尚待发展。农机服务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传统的农机服务重点集中于农田作业、农业运输和农机维修等方面。而教育培训、农机技术信息咨询、农机租赁等服务领域还有待于加快发展。农机教育培训是我们的传统领地,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迟迟没有做大做强,建议站在培育新农民,服务新农村的高度,拓宽培训范围、提高培训层次,加快农机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对新兴的农机技术信息咨询、农机租赁业等服务业,要加强市场主体的培育工作,促其尽快发展。(信息来源:省办计财处 郑莉提供)

第三篇:中美电信服务业发展对比分析

中美电信服务业的对比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电信业已取得了巨大发展,电信体制改革、市场开放、竞争引入正在逐步走向深入。中国入世之后,竞争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和市场现实。中国电信业将直面来自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强有力的挑战。市场的竞争将面临更大的考验,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垄断经营,造成了企业对国际竞争力的忽略和不重视,使得我国电信与国外电信的发展具有较大差距。本文通过对中美电信服务业的对比,分析我国电信服务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发展建议。

一 中美电信的对比

1.电信收费高于美国。

中国电信存在暴利这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广大群众对此也是非常不满,早在朱镕基总理在任时就说:中国电信收费过高,应该降!但这么多年,电信的资费降了多少呢?

2.中国电信经营效率底下,与美国有较大差距。

我国的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都较低,这与中国长期以来的垄断经营,对国际竞争力的忽略和不重视是密不可分的,使得经营效率底下。

3.美国电信管制模式及中国表现为FCC(美国联邦委员会)的管制模式。FCC是一个地位独立、权利集中的管制机构,具有准立法与准司法只能。FCC的最大特点是其独立性,1994-1998年中国电信业的管制结构是邮电部,它即对市场进行管制,同时还负责电信业的垄断经营,与美国相比,中国电信管制还很年轻,面临一些困难,中国电信业管制要走上将抗发展的道路,必须在管制体制、管制机构、管制法律等方面不断完善。

二:提高我国电信服务的措施措施

由于电信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政府对电信业的开放问题持相当谨慎的态度。但是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开放政府是不能无限制的拖延。开放基础电信服务,这对我国电信服务业可谓既是机遇有事挑战,然而保护是暂时的,开放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契机,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战略,努力提高电信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我国电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电信基础服务开放带来的挑战,谓基础电信服务的开放做好准备。加大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视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高高级生产要素的攻击能力。电信服务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就生产要素而言,高级生产要素对行业的贡献显得更加突出,从对电信影响较大的国际生产要素,在我国一直是稀缺的,为此,首先电信运营商应该重视人力资源对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探索人才引进的战略合作机制,建立成熟的人才基地和引进管道。在人才激励方面,采取特殊的薪酬政策。其次政府应该加大教育投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立足现有需求、发掘潜在需求,抓住消费结构升级契机,打造电信消费文化。

电信服务业是典型的需求导向型行业,需求对电信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现阶段的需求各大运营商应该致力于降低资费,提高服务质量,拓宽营销渠道来维护老客户和吸引新的客户,客户的争夺将导致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将会使电信资费降低,电信服务质量提高,直接提升电信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提升竞争力。我过目前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期间,这一时期居民消费的首要增长点就在通信,交通和娱乐。电信运营商应该老老抓住居民消费变化的这一特点,将电信业务成为继住房和饮食之后的生活消费品之一。3 健全相关产业支持和协调机制,促进产业共同发展。

经济发展各个产业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只有各个产业,相互协调,相互扶持,才能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电信运营商应该密切关注制造商技术的房展动向,确保新技术能够尽快投入电信服务,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政府应该继续支持通信制造业的发展,鼓励通信制造业企业做大做强。

4加强电信监管,促进形成公平,有效的竞争格局。

电信行业破除垄断,引入竞争有一个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逐步推进的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的政府监管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政府监管,就不可能推动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就不可能保持行业整体健康发展,就不可能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政府的监管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最近对电信、联通的调查就充分说明的电信监管的重要作用。加强运营商的企业自身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首相运营企业应该制定自己的企业文化,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在广大消费者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其次应该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最后企业应该重视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型经营方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珠海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带动了社会服务需求的逐渐加大。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要求社会能够提供形式多样、数量可观、质量满意的家政服务。为全面了解珠海市家政服务业的状况,剖析当前家政服务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促进珠海市家政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近期对珠海市的家政服务行业状况作了专门调研。

一、珠海市家政服务行业发展历程

我市家政行业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两个发展时期:一是粗放的单一发展期,二是多元化发展期。

上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社会上请保姆、钟点工等的情况开始逐渐出现。随着大部分人的收入不断增多,围绕家庭服务的保姆、钟点工、洗衣店等家政服务方式开始逐步流行。但当时的家政服务人员也是初级的简单的劳务服务,如煮饭、洗衣、维修、保洁、卫生等等,这时的家庭服务业处于粗放的单一发展期。

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越来越多,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的服务种类也越来越多,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家政行业开始出现具备技术性的服务内容,如育儿、营养、护理、家教等。

二、家政服务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很多家庭对家政服务具有了相当大的需求量。

(一)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拓展。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家庭已逐步过渡为四二一型结构,即四个老人、一对父母、一个孩子的家庭结构。一方面,随着生育高峰期的到来,“80后妈妈”渐增,产妇、婴幼儿照料的家政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老龄化步伐的加快,残疾、孤寡、空巢等特殊高龄的老年人口基数扩大,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造成明显的冲击。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为解决四二一型家庭问题提供了现实可能,家务劳动社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据从家政公司了解到,对家政服务需求量最迫切的是有老人的家庭,其次是有婴幼儿的家庭和双职工家庭。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个体私营业主家庭也成为家庭服务需求的大军。他们所需家政服务的项目主要包括卫生保洁、照料孩子、月子护理、照顾病人、陪护老人、料理家务等。

(二)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人们对家政行业的越来越重视,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工资水平也水涨船高。国家统计局珠海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根据最近几年调查,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工资水平呈现快速上扬态势。具体如下:

据调查,目前保姆的月工资从1800-3000元不等,主要与住家用工情况和保姆的熟练程度有关。而最近几年兴起的月嫂工资也成直线上升态势,从早几年的2500元/月,到现在的4500元不等。据珠海某家政公司介绍,普通月嫂月工资为4300元,五星级月嫂5000元,特星级月嫂月工资为5500元。珠海另一家大型家政公司的月嫂工资则更高,分5000元、7000元、8000元不等。

钟点工每小时收费也是20-30之间。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调查显示,2006年,钟点工每小时收费仅为10元,到2012年6月份,已上涨到30元/小时。

(三)家政服务内容趋向多样化。家庭服务项目从过去传统的、简单的家庭内部服务,如做饭、洗衣、清洁整理室内卫生、看护小孩或老人、病人等比较常规的服务,到保姆、护理、保洁、家庭管理,孕产妇护理、接送学生、钟点厨师等全方位服务,而且对所提供的家政服务的要求新、优、精、细。如:月嫂服务,从过去的伺候月子,做饭,洗尿布等,发展到包括婴儿抚触、营养配餐、产妇体型训练、卫生保健、心理咨询等独成一体的精细服务。

(四)家政服务公司发展较为迅速。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家政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使我市家政服务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局面。目前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层次,分别有社会团体、企业、个体开办的家政服务机构,街道、居委会开办的社区家政服务机构等几种模式,如香洲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开设的月子护理、老人护理等培训课程。服务内容日益扩展,由单纯的家务保姆发展到老人陪护、看护婴幼儿、病人护理。家政服务管理也从以中介为主逐渐向员工制等多种形态转变。家政行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调查资料显示,公司所用家政服务人员大部分是下岗工人和农村失土劳力,有效缓解了珠海市的就业压力。

三、珠海家政服务业存在问题

(一)家政从业人员素质较低,良莠不齐,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据多家家政公司反映,珠海

目前绝大多家政从业者来自于广西、湖南等省,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从业人员多为外来女性务工人员和城

市下岗女工,中小学文化水平者占多数。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训,她们的家务达标要求和用户的期望有较大的差异,高档家用电器和器具不会使用,对老人和孩子的照顾缺乏必需的护理知识。家政从业人员队伍整体呈现佣家型多智家型少、游击队多正规军少、非专业人员多专业人员少的特点。目前,我市面向家政服务业的培训活动,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相关部门,如香洲区人力资源中心、妇联等,而市场化的培训机构和家政服务企业自身开展的业务培训活动很少,主要原因是企业自行培训成本较高,且难以得到有效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训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不够,高端服务技能培训更为短缺,职业教育更是缺位,导致高级保姆、高级护工、星级保洁员等一员难求,难以满足市场高层次、专业化、精细化需求,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据一位雇主反映,她曾经雇过一位湖南山区来的保姆,刚刚小学毕业来到珠海,家政公司也没有培训简单的家电知识以及其它一些基本技能,就上门为雇主服务,结果什么都不懂得做,最后只好换一个保姆。相反,一些经过培训的家政服务员,如月嫂和老人护理员则供不应求,好的家政服务员常常是几个雇主抢着要,大有“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之势。

(二)家政服务业企业良莠不齐。由于我市对家政企业注册的要求相对较低,服务业进入门槛低,导致目前我市家政服务公司的经营规模普遍较小,经营方式较为粗放,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家庭服务产业尚未形成,整个行业显示出小、散、弱的局面。大多数家政服务中介机构只是提供简单的介绍工作服务,从中收取保姆和雇主两头200-400元的中介费,没有任何后期管理,家政服务人员的管理很不规范。各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发展局面。同时大多数家庭服务项目缺乏明确的等级标准和服务质量规范,在服务行为、服务规范、服务价格等方面无章可循,随意性大。

(三)市场结构性供需矛盾突出。近年来,家政服务作为一种新的服务门类被广大家庭接受,现实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大,但家政从业人员严重短缺,结构性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目前人们对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认同感还很低。不少人还没有摆脱旧的“保姆”观念的影响,看不起、不尊重家政服务人员,导致不少人不愿意从事家政服务行业,把家政服务视作“服侍人”的低人一等的行业。例如2006年珠海出现了“小保姆被雇主长达5年的严重虐待事件”震惊全国。因此,碍于面子,部分城市下岗失业者宁愿只领取最低生活保障,也不愿“屈就”于家政服务行业,造成服务队伍总体供应不足。据从家政公司了解到,从供求方面,素质较高的星级月嫂及保姆常年供不应求,而素质偏低的初上岗的从业人员或农村服务员虽经过短暂的专业培训,但因熟练程度不够,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技能需求。特别是在春节前后,对家政服务业特别是对保洁等服务的需求量大增,而劳动力大量返乡,造成供给严重不足,供需脱节,出现严重的“用工荒”。从部分家政公司了解到,在用户的聘用意向上,一般家庭都希望聘用经过培训有相当技能的人,导致正规中介市场劳动力供给不畅,出现了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的供需错位的局面。

(四)家政从业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目前我市家政从业人员享受政府 “三金”(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不多,家政服务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落后。调查发现,我市大多数家政公司以“中

介制”为管理模式,“中介制”家政公司通过把家政服务员介绍给家庭雇主,每次收取200―400元不等的中介服务费,家政员的工资由中介提供导向意见,再由雇主与家政员协商后雇主直接支付。家政服务供求双方、家政服务公司与服务员和用人家庭的责权利不明确,有的服务协议不规范,有的不要求签订服务协议,导致双方权益保障没有依据,家政服务员与用人家庭发生纠纷争议难以处理,在服务中的意外伤害得不到医疗保障,家政从业人员缺乏归属感,行业吸引就业的潜力大打折扣。

四、对发展家政服务业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8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每年以8%的速度增长,残疾人竟高达6000-8000万人。然而,家政服务的现状是:供求结构矛盾凸现,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堪忧,高端人才缺乏等等。但现实的问题是,一方面是市场需求量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是愿当保姆的人越来越少。显然,不只是保姆,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以及家务劳动社会化的推进,围绕家庭的照料服务种类只会越来越多,对服务人员的需求数量也将不断攀升。

2010年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保姆难”问题破天荒地作为民生问题进入国务院会议。而在此次会议上,将家庭服务业作用定位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高度。

针对珠海目前现状,建议家政发展应以促进劳动者就业和满足用户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为宗旨,以政府扶持和典型示范为引导,打造家政服务品牌,走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把行业做大做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加强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家政服务员的素质高低,决定着家政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市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多以下岗职工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他们文化素质低、服务技能差,缺乏专业的技能培训,无法满足用户日趋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以提高职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核心,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职级的家政服务职业教育和培训,强化家政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经过培训后,家政服务员要参加统一的职业等级鉴定考试,考试合格的方能持证上岗,并对其进行分等定级,以级定薪。倡导继续培训制度,不断加强岗中技能更新和提升,有力促进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

(二)完善家政服务人员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家政服务员队伍。由于目前家政服务从业者大多数是下岗失业、无业人员,加上家政行业流动性大,大多数都没有参加社会保险,而且从事家政的绝大多数是中年妇女,家庭负担重。由于家政服务属于特殊行业,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地点、时间都不稳定,另一方面从业人员没有相应的待遇和保障,不利于吸引和引进人才,更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解决她们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问题,既是她们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所在。在工资上应不低于国家规范的最低标准,此外还应完善各种诸如工伤、养老、医疗等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家政服务公司健康发展。家政服务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广泛的就业机会,已成为促进一个城市服务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发展家

政服务业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而且对于缓解弱势群体的就业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专门制定出台加快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明确有关政策和相应措施,对从事家政服务业的家政公司,给予培训补贴等政策方面的优惠,鼓励和扶持家政服务业向产业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加强舆论导向,提高家政服务行业的社会地位。要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的宣传,改变社会对家政服务业的传统偏见,提高社会对家政服务人员的认同度,给予家政服务人员应有的地位和尊重。同时通过宣传,使具有家政服务从业条件的人员,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行业虽然有差别,但事业没有高低。通过宣传推介,让家政服务业和从事家政服务行业的人充分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供稿:价格调查科

第五篇: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2008年服务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市服务业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结构优化、领域拓宽、比重提高”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大推进的力度,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0.4%;从业人员18.6万人,增长5.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比重的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9%。

1、城市主商圈加快集聚,彰显品位。坚持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商城全新改版、悄然亮相,与世纪联华、皇剑购物三足鼎立,工农路、引江路、江淮路、东方红路“两纵两横”专业街合力支撑,东方广场、时代广场投资均超亿元,金三元、龙都广场顺势开业,城市商贸区规模扩大、质态优化、环境改善。南新区增添亮点,外资连锁华润苏果营业面积2万平方。北城区加速启动,五星级春江花都大酒店投资8亿元、营业面积16万平方、26层,可望明年动工。

2、江淮市场带加快培育,规模拓展。发挥区位优势,市场建设错位竞争、布局优化,国际五金城一期工程投资过亿元、5万平方300余商铺,10月3日试营业;万德隆家居投资1亿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10月18日开张;苏中商贸城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苏省著名商标3个,全年成交额可望突破30亿元;阿波罗花木市场成为花木展示的主要窗口,全年成交额达5亿元;装饰大世界、建材市场等纷纷投资扩建,焕发生机;红太阳农贸市场成功实施“农改超”工程。

3、农村流通网络加快构建,串点连锁。改善农村商品流通环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万村千乡”工程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双轨联动,建成“苏果”“苏农”“宏信”烟花爆竹四大配送中心、170家农民放心店、235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机械化屠宰场1个、半机械化屠宰场14个,其中,**商城宏信配送中心投资2000万元,仓储2万平方,日配送商品100万元,全年配送额3亿元,开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4、社会商业管理加快提升,特色明显。主动探索社会商业管理形式,编制形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强化商联会职能,坚持“为政府办事、为企业服务、为百姓讲话”的宗旨,通过举办沐浴节、龙虾节、购物节和行业培训、技能比赛等活动,促进行业自律,“三把刀”专业人员居全省县级市前列;顺利出台《**市商业企业信用评审工作意见》,对零售商、餐饮(服务)商开展评比,引导诚信经营;创建扬州市级商业示范社区4个、“万村千乡”示范镇4个。

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方兴未艾。细化物流规划,明确沿江、砖桥、火车站园区定位,**港全年吞吐量可望突破300万吨,30万平米的木材配送中心投入使用,恒亿、亚皇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壮大。融入扬州旅游圈,初步形成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和**现代花木产业园三大旅游景区、9个旅游景点,现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3家。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成功落户**,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健全。科技、保险、信息、交通运输等行业迅猛发展,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6、推进服务业发展,氛围浓烈。服务业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服务业摆到重要位置,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两次召开会议。8月25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服务业汇报,研究服务业发展战略。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市长丁一作报告,市委书记倪士俊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会上,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重点推进10大项目,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和部门,市领导挂钩,全过程跟踪,全方位督查。

我市服务业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比,与对照先进地区比,与对照人民期盼要求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有规模但占比不够高。2005年、2006年、2007年一直保持30%左右,与省定目标40%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有提升但品牌不够响。缺乏高星级酒店、高品位购物中心、高档次休闲场所,餐饮、沐浴、娱乐等服务行业经营特色不够鲜明,消费环境、消费标准有待规范和提高。三是有发展但速度不够快。信息、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聚、市场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市场对地方主导产业带动作用较弱。

二、2009年服务业发展思路

2009年,是我市全面达小康的关键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期,又是优化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滞后效应开始显现,各种矛盾和挑战不期而至,人口素质、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环境容量约束加剧;另一方面,省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财政分税制,从今年开始,对增值税增量部分提高上划比例,对营业税增量部分不再集中,促使各地方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战略谋划,夯实工作措施,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

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重,强化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功能、对一二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对广大居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工作目标是: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16%,占gdp比重达到32%;服务业从业人员19.7万人,增长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8%。

围绕上述目标,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具体抓好重点在六个方面求突破。

1、在物流发展上求突破。一是全面提升物流集聚区发展水平。沿江、砖桥、火车站物流园区强化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沿江物流园区以木材、钢材、建材、煤炭中转为主,强化仓储、配送、加工功能,设置边防商检等机构,争取国家木材进口检验基地落户。二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物流剥离。引导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将仓储、运输、简单加工等物流项目从原有企业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推进第三方物流。三是抓紧培育一批物流大企业。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和模式,促进本土物流企业与先进物流企业合作和重组,择机成立物流协会。

2、在市场打造上求突破。一是建设东部鞋都。采取先建后拆的方案,拆迁商贸城,建设皮革城。项目总投资29亿元,总占地1300亩,分两期进行。二是推进国际五金城。围绕沿江千亿船舶产业集群,重点突出船舶五金、农用五金、机械五金配套服务,积极启动二期工程,同步推进商铺招商,引进一批知名五金品牌。三是培育钢材市场。配套沿江开发,发展钢材销售、流通加工、物流配送,与方正钢铁、邵伯钢材市场等互动,培育苏中一流的钢材交易集散地。四是提升阿波罗花木市场。以阿波罗为节点,打通花木通道,南联曹王花市、雅典娜盆景,北联丁伙苗木,形成十里花木长廊。规划四期工程,突出发展并尽快启动花木旅游餐饮。五是新建苏中农副产品市场。市场规划用地500亩,投资2亿元,建设蔬菜、水果、家禽、肉类、南北货等六大区域。抓紧进行规划选址,争取尽快启动建设。

3、在商贸提升上求突破。一是打造现代商圈。重点发展城市主商圈,联动发展北城区商圈、南新区商圈。城市主商圈加快建设东方广场、时代广场。北城区商圈高标准建设五星级大酒店。推进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现代化等方面发展。二是发展区域商贸。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双轨联动,完善“宏信”、“苏果”、化肥农药、烟花爆竹四大配送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全市各村。三是开拓流通渠道。实施“园区支撑、商贸带动、市场互联”的产业方略,打造花木、水产、蔬菜、家禽、生猪等五大类农贸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率。

4、在旅游开发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开发现代花木产业园区、饮水思源风景区、仙女庙公园、**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风景区、渌洋湖、滨江风景区等项目。重点开发大桥、邵伯两条古街,拿出规划,加快实施。同时,串点成线,启动“**一日游”。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重点瞄准宁通、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的大中城市,通过邀请外地旅行商和传媒机构来我市踩线,整体推介**。三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对全市旅游饭店的软硬件建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5、在房地产推进上求突破。一是释放住房的刚性需求。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契税和规费减免等方面研究制定促进购房者买房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优化住房结构。坚持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住房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满足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三是完善房地产业管理机制。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完善商品住房交付环节的管理。

6、在新兴行业培育上求突破。一是信息服务业。以“数字**”为目标,支持广电、邮政、电信等部门,打造信息服务载体,用信息化支持工业化,用现代管理改造传统产业。二是金融服务业。完善银、政、企合作平台,改进合作方式,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不断畅通融资渠道。三是社区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四是商务服务业。发展经济鉴证、法律、咨询管理、文体艺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形成辐射周边的商务服务体系。五是职教服务业。重点建设**市职教集团,形成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农技等一批重点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下载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上半年铁岭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成因分析2005-12-23 14:55文章来源:河北商务编辑部 文章类型:原创内容分类:新闻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后续......

    2018-2022年中国汽车服务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推荐]

    2018-2022年中国汽车服务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 核心内容提要 【出版日期】2017年4月 【报告编号】19767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

    xx年农业服务业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xx年农业服务业发展工作自查报告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局按照《中共县委目标管理领导小组关于对xx服务业发展工作实行目标绩效管理的通知》文件......

    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

    天津服务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服务业综合情况 发展现状 一是初步形成了以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交通运输、邮电和仓储、房地产等产业为主要支撑,金融、旅游、信息、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业竞相发展的服......

    服务业发展典型材料(最终稿)

    突出重点 狠抓投入 努力实现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河东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0年7月5日) 近年来,河东区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部署要求,从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出......

    浅论人才服务业发展

    浅论人才服务业发展人才服务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服务业走过了产生、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发展历程,并取得辉煌成就。回顾过去......

    加快发展服务业

    ●加快发展服务业 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发展壮大健康产业、社区服务、养老服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和扶持具有地方特色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