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

时间:2019-05-13 15:1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

第一篇: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

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给材料作文,指命题者为写作者提供一定的材料(包括文字或其它的语言形式),要求写作者按照材料的内涵来立意作文。写好给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既然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一般来说,材料的文字表面并不难懂,问题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材料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是什么,继而确定自己对这个道理的正确态度。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做。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做。“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做”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第二篇:教师必须注重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如果说备课、上课等基本教学实践是元研究的话,那么教学反思就是次研究。

教学反思的特征

首先表现为自觉性。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的思想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其次表现为超越型。反思是一种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存在问题就整改,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第三个特征为个性化。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属于“个人奋斗”。你可能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你可能倚着窗口,遥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为教学反思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反思的方法

第一,行动研究法。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开辟信息绿色通道,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第二,比较法。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尤其是要研究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思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教学反思的类型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

●“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

●“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家长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中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教学反思可以进一步地激发教师终身学习的自觉冲动,不断的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断发现一个个陌生的我,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学习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不断辉煌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摘自《青年教师》2002年第3期)

第三篇:安全生产必须注重细节

安全生产必须注重细节

安全生产必须注重细节,忽视细节就是忽视生命,忽视细节就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忽视细节就会给我们的企业、家庭和个人带来重大损失。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来不得半点的麻痹大意,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很可能酿成重大的后果。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这样的例子也时而发生,工作中不戴安全帽、登高不系安全带、电焊作业不戴防护面罩、下班不关门、不断电、不关电脑和空调、朋友开车来了,大开酒戒等等等等,所有这些给企业、家庭和个人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所有这些都一次次给我们敲响了“安全从我做起,安全从细节做起”的警钟。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多一份责任心、多一份安全意识、心细一点,仔细检查一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祸患常积于忽微”的思想,那么许多事故隐患和苗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大凡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们对于习惯的行为不够细心,缺乏耐心,认为没什么,无关紧要,然而,就在此时便埋下了隐患,事故出来了,才知道后果的严重。身边出现的一幕幕场景、一件件小事,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日常的点滴小事,身边的细微之处,往往不被人重视,但它潜在的危害往往也是最大的,我们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将安全意识内化于心,才能防范于未然,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安全始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从做人,做事,做管理,从各个方面,清清楚楚,事事处处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效益来自于小事中,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机会蕴藏于小事中,只有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安全生产是一个个小事积累而成,小漏洞存在大隐患,小问题引发大事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从细节入手,认真负责,长期坚持不懈地做好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在整个企业的有效运转过程中,每一项作业、每一个操作都要严格遵守规章,认真履行程序,绝不能疏忽大意,安全始于细节。

第四篇:改善民生必须注重发展社会福利

改善民生必须注重发展社会福利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解读社会福利

2012-8-18 15:41:53 来源:《中国社会报》(京)2007年1114期第⑥页

【编 者 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报告指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到201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目标既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也让百姓看到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和宏伟蓝图。

以“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为核心理念的民政部门,如何回应人民的新期待?近日,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就中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有关问题进行了详细解读。

改善民生是民政工作的重点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着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这其中,民政部门将承担怎样的工作?

民政工作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在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民政部负责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以及优抚安置、救灾救济等项工作,这些工作是最直接、最基本的民生。

窦玉沛: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六项重大任务中,第四项任务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在这方面,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三个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的保障,一是困难群体,二是特殊群体,三是优抚群体。这些群体中大约有5000万城乡低保对象;1.49亿老年人;8296万残疾人;57万孤儿;另外还有570多万农村的“五保”对象;4000多万优抚对象,其中有600多万重点优抚对象。每年受灾的群众大体在8000万人左右。这个群体是比较庞大的。做好这些工作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

◎民政工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涵盖的人群应该是比较广泛的。现在的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同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在服务内容上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在服务对象上,由以前的“三无”人员向全体社会有需要的人员进行拓展和延伸;在服务的项目方面,由过去只是关注服务对象的基本的抚养、生活照料问题,发展到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各个方面。

窦玉沛:在改革开放以前,福利对象覆盖面是比较窄的,基本上是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义务抚养(赡养)人的“三无”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服务对象逐步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这一点在老年人方面体现得最为充分,过去福利对象局限在为孤寡老人服务,现在应该说实际上已经面向全社会的老年人了,我们的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覆盖的是城乡全体老年人;在残疾人方面,也由过去的“三无”残疾人,向关注所有的残疾人特别是贫困残疾人拓展;在孤儿方面,过去只关注福利机构内养育的孤儿,现在开始拓展到事实上无人照顾的所有孤儿,包括散居在亲友家的孤儿,同时,服刑人员家中无人照料的未成年子女,受艾滋病影响处于困境的儿童,流浪未成年人以及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等,也都纳入了社会福利服务关注的对象。比如民政部近几年实施的“残疾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就在为福利机构中有手术适应症的孤残儿童实施矫正康复手术的基础上,将资助的范围延伸到了一定标准下的社会贫困家庭中的有手术适应症的儿童,受到社会广泛赞誉。

在服务内容方面,这些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过去受经济状况等各种条件所限,我们只关注服务对象基本的抚养、生活照料问题,现在服务内容已发展到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体娱乐、精神慰藉等各个方面。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我们积极地促进他们就业。现在我国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有三个,一是分散按比例就业,有法律作保障,各单位都有按照比例接收残疾人就业的义务。第二是集中安置就业,全国办了三万多家福利企业,集中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第三是鼓励有能力的残疾人自谋职业。在孤儿养护方面,过去只注重对他们的养育,现在发展到对他们的医疗、康复、特殊教育,着眼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包括他们成人后的住房和就业。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这种不平衡的状态对我国社会福利事业有什么影响?

现在的福利事业发展情况总体上说是东部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好于农村。所以,民政部统筹考虑,在福利资金安排方面,民政部管理的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基本上都是向西部和中部投入,东部发达地区投入的资金量较少。

窦玉沛:我国区域间的不平衡给社会福利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总体上讲,现在的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东部要好于中西部地区,城市要好于农村。多年来,特别是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中,民政部在指导和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度关注这个问题。比如说在资金安排方面,民政部管理的部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基本上都是向中部和西部投入,东部发达地区投入的量较少。前几年,福利彩票公益金基本上是一分钱都不向东部地区投的,后来因为东部地区福利彩票的发行数量逐年增加,为了对他们予以鼓励,做了一些适量的资金安排,但非常少,彩票公益金的主体还是向中西部投入,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中西部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改变或缩小差距。这几年,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福利彩票公益金的使用也向农村倾斜。从去年开始,民政部启动了“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霞光计划”,加大投入帮助农村来建设、完善“五保”敬老的设施。

与此同时,在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方面,因为国家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但是在转移支付中没有明确有多少份额专门用于发展福利事业,这就需要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事关民生事业的发展,也要注意向这方面倾斜,加大投入,这样才能逐渐改善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事业水平。

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具有巨大潜在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保障日益完善,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针后,社会福利事业有了更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公有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状况如何?

现在的社会福利机构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国家主办的,第二种是集体兴办的,第三种是社会力量兴办的。近年来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方面,各地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讲进展不太理想。

窦玉沛:在建国初期,我们从旧中国接收了旧的慈善机构,适应大批无家可归的人员涌入城市,适应改造游民、烟民、妓女等的需要,建立了一大批教养院、残老院。真正建社会福利机构是在1959年后才开始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要加强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是迄今为止对我国的社会福利作出的最权威的定义。“扶老”针对广大的老年人,“助残”针对广大的残疾人,“救孤”针对孤儿,“济困”是针对突发困难群体。

现在的社会福利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家主办的,这种机构由国家投资,经过县级政府以上的编制管理部门登记为法人,由民政部门具体管理;第二类是集体兴办的,由乡镇政府和农村的村民自治组织兴办,为农村“五保”老人、孤儿提供保障服务;第三类是社会力量兴办的,主要由社会力量投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他们的所得收入按照章程用于自身的发展,不能分红。

通过多年的努力,现在全国福利机构总数已达到39500多个,其中综合性的福利院1456个;城镇中纯粹为老年人服务的6724个;农村的敬老院31373个。同时,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全国还有30100多家福利企业,有55.9万残疾人在这里集中就业。关于孤儿方面,全国有249家专门的儿童福利院,在其他的综合性福利机构中,还设有600多个儿童部来保障服务对象的需求。总体来说,国家的福利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

20世纪80年代,民政部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这一思路,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个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民政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些优惠政策,也明确了监督管理、服务标准等方面的规定。同时,各地也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来推进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虽然这些年有了很大进展,但总体上进展还是不太理想。主要原因一是政策不够有力、不够到位。第二个原因也是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福利的潜在需求巨大,但有效需求不旺。我国老年人数已达到1.49亿,而且每年在递增。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又面临家庭小型化带来的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问题。因此,未来的社会化养老需求很大。但是由于人们受传统观念的制约,有的老年人觉得我有儿有女到福利机构不好,有的则是老年人愿意到机构养老但子女不同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一些老年人受到经济条件和支付能力的限制,收入水平无法满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费用支出。所以说尽管潜在的需求还很大,但是没有变成现实需要。当这些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的时候,就会有效地拉动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的加快发展。

◎由个人或民间组织来办福利机构,福利事业的公益性和他们所追求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之间是会产生矛盾的,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社会福利机构,首先就要突出它的公益性,非盈利性。如果要追求利润,那么就应该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依照市场的法则和经营模式以企业的身份进行运作。

窦玉沛:社会福利机构,首先就要突出它的公益性,非盈利性。社会资本在参与社会服务方面,有两种方式可以供社会力量选择。如果是社会福利性质的机构,应该不以盈利为目的,政府为其提供在规划、建设、用地、用水、用电和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因为享有优惠政策,就应该为对象提供公益性的、福利性的服务,他们也可以接受社会捐赠,所得的收入应该用于事业的发展。第二个方面,如果追求利益最大化,把这个作为产业来做也是可以的,那么就要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作为企业依照市场的法则和经营模式进行运作,依法纳税,而且不能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

◎怎么对民办福利机构进行有效监督?如何保证民办福利接受的捐款都用到了福利事业上?

需要相应的措施,严格审批、科学规划福利机构、严格设计规范、加强规范管理、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把管理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

窦玉沛:民政部制定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这个办法对申办人的各种资质条件提出了要求,符合办法规定的条件,还要依照《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进行法人登记,依法审批准入。

在科学规划福利机构方面,民政部发布了《关于开展区域社会福利机构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指导意见?主要是为了科学布局,防止一哄而上造成资源浪费。

在社会福利机构的设计方面,民政部会同建设部发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这个规范是一个强制性的标准,对老年人建筑的环境设计、设施的建筑设计、内部的设施设备都有强制性的要求。这就体现了人性化,以方便服务对象的日常活动来进行设计。

为加强规范性的管理,民政部先后发布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和《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通过这样的规范对福利机构进行科学的管理。

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从事这项工作必须要有爱心,要有职业道德,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技能,这方面的教育培训这些年也在不断的加强。

把管理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民政部正在调研论证《养老机构管理条例》,因为过去的办法是部门规章,现在准备把它上升到国务院的条例,进一步对机构的建设、管理、服务进行规范。以上措施,对社会福利机构管理、保护福利对象的合法权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说到有些人接受捐赠,没有用到福利对象身上,或者不符合捐赠人的意愿这样的情况是有的,但还是少数,新闻媒体也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曝光,也起到了很好的社会监督作用。

老年人养老、残疾人福利需要社会参与

◎民政部加大了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力度,特别提出了养老服务社会化。养老服务社会化的提出是不是和我国现在面临的老龄化问题直接相关?

“未富先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面对庞大的老龄群体,仅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来共同应对这个问题。就此民政部提出来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目标。

窦玉沛:我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的老龄化突出呈现出以下几个重要特征:一是老年人口的基数非常大,达到了1.49亿。二是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专家预测,我国的老龄化水平将从1999年的10%增长到2020年的17%。之后,进入老龄化高速发展的阶段,从 2020年的17%快速提升到2048年的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的平台期。老龄化水平从10%提高到30%,我国仅用不到50年时间,而英国、法国和美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要用100年左右的时间,除日本外,这个速度是人口大国发展史上没有的。三是高龄化的趋势非常明显。现在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是1600万,到2010年会超过2000万,到2020年超过3000万,到2050年前后将超过1亿。我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一般都在人均5000美元~1万美元,现在的老龄化国家平均也是2000美元。我们在进入老龄化的时候人均GDP才1000美元左右,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未富先老”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可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这个问题。

要应对这个问题政府的努力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履行政府的职责,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面对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巨大挑战,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来共同应对这个问题。民政部提出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这个思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来了,到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民政部等11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内涵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营方式市场化、服务内容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福利事业,在规划、建设、用地、用水、用电还有税收、贷款方面提供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还有的家庭不要小孩,对于这些家庭,将来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问题?

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窦玉沛:现在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421”式的家庭结构增多,“空巢”家庭增多。第一种情况是家庭有子女,但子女因求学、经商、跨地区工作等原因不能照顾老人。虽然我们没有做过专门调查,但保守地估计“空巢”家庭可能达到40%左右。抽样调查显示,有的社区家庭“空巢”率达到了70%以上。第二种情况就是没有子女。对其中的“三无”老人,建国以来一直由政府供养,国家办的福利机构主要任务就是保障这些“三无”老人、“三无”残疾人和孤儿的基本生活。

现在我们全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概括地说,一是以居家为基础,二是以社区为依托,三是以机构为补充。以居家为基础是因为家庭养老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家庭养老最具亲情。若老年人都有自己的住房,就不用去福利机构购买床位,它有一系列的优势。同时,家庭成员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也是法律的规定。老年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作为赡养人要对老人提供经济上的供养、精神上的慰藉、生活上的照料,同时要照顾老年人的其他需要。所以必须强调继续以家庭为基础。

以社区为依托,就是考虑到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特别是“空巢”老人和单身老人,要依靠社区为家庭提供扶助,社区靠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社区有着地缘的优势。我们正在致力于在社区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比如说上门服务、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藉、紧急救助等服务。

以机构为补充,就是考虑到还有一些病患老人、高龄老人、家庭无力照顾的老人,由于身体状况需要到机构中入住,由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还有一部分健康老人,有支付能力,愿意到机构养老。我们要通过政府兴建和发动社会力量兴建的机制,进一步扩大机构中的养老床位。通过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结合,来构建一个符合国情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在上海举行的第12届夏季特奥会得到了全世界的赞誉,民政部将如何结合残疾人群的需求安排将来的工作?

民政部将以这次特奥会为契机,进一步做好保障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工作。

窦玉沛:民政部的职能中有一项是指导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我们将以这次特奥会为契机,会同中国残联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制定残疾人特别是智力残疾人权益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保障他们的权益。同时民政部还负责社区建设工作,我们也已经同中残联等部门发布了一个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在社区层面积极促进残疾人医疗、康复、就业和基本生活的保障。

同时,通过这次特奥会,我们还了解到上海在社区建立阳光家园来关心这些智障人士,这个做法非常好,今后我们在社区建设中也会注意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把包括智障人士在内的残疾人事业做得更好。

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是否可以说,我国的社会福利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有什么特别的障碍和困难,怎么应对这些困难?

在中国现阶段,社会福利确实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社会福利方面不论从认识上还是在投入上,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窦玉沛:提到社会福利,有些人往往想到西方的高福利、全民福利、福利养懒汉等问题。实际上,我国的福利与西方的普惠型的福利有明显的不同。我国主要还是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这样有特殊需要的群体。

当然,在满足他们需要的过程中有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福利产品的供给等任务,但我国毕竟还是一种补缺型的福利,不会因为发展福利事业出现西方对经济造成的动力不足、福利养懒汉的问题。现在的福利设施,仅养老床位一项,到目前为止才有170多万张。也就是说,现在是每1000名老年人才11张左右,1%多一点,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所以,现在社会福利发展滞后的问题比较突出。但可喜的是,现在我国的许多发达地区已经把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上了议程。

除了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一个投入的问题。国家对社会福利设施的投入,在中央财政层面没有这方面的资金安排,但是国家给了一个政策就是发行福利彩票。随着今后公共财政的建立,财政支付结构的调整,这方面的投入也会增加。比如“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就安排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社区福利服务设施的建设6亿元,同时还在论证减灾安居方面的建设和“爱心护理工程”的建设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计划。

◎在社会福利事业上民政部门会有什么新举措?

未来的福利事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一个转变,三个结合”。

窦玉沛:“一个转变”就是推进我国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以此来加快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首先在对象上,由特定的服务对象,向全体老年人、残疾人和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转变。第二在服务项目的供给上,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我们要达到普惠型任重道远,需要从实际出发,但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明确这样一个长远目标。

“三个结合”。第一是居家、社区和福利机构相结合。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是补充。通过三位一体的结合构成较为完整的福利服务体系,同时还需要其他的制度的配套。第二个结合就是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走社会化的路子,这是发展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必然的选择,也是一个必由之路。离开政府主导是不行的,单纯依靠政府也是不现实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政府和社会互动、互补。第三个结合就是走法制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相结合的路子,关于社会福利的三种对象我们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前两个法目前都正在修订。同时围绕这些法律制定一系列的实施办法来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提高服务水平还要靠专业化。在专业化方面,劳动部已经出台了养老护理员的国家职业标准,还有孤残儿童护理员的职业标准。民政部会同人事部发布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的评估办法,同时对社会工作师的职业水平考试也发布了办法。它的意义在于启动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建设。因为过去我们没有,到福利院工作的只能是一般的人员,一些大学生、研究生去了以后职称待遇解决不了。而通过社工队伍的建设,我们就可以引进很多高级人才,待遇也有保障。我们正在福利机构和社区层面开发社工岗位,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标准化是现代福利事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现在我们已经制定了一些基础性的标准,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对社会福利环境的要求,设施的要求,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还有安全卫生的要求,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等等。总之通过“一个转变”、“三个结合”来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

第五篇:党建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党建工作必须注重人文关怀

党建工作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党建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党建工作对象是人,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要提高说服力、增强影响力,又必须注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要根据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从单纯注重思想政治教育,逐步转向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又注重人文关怀。

1、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是我党历史经验总结的正确方针。在创党初期,我们党把关注和争取劳苦大众的利益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得到了包括农民、工人在内的社会上绝大多数阶级、阶层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响应,使党的力量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在抗日战争时期,党把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沦落在日本侵略者铁蹄下的广大同胞表达了最深切的同情,作出了力所能及的帮助,激发了国内各党派、各社会团体的爱国热情。党建工作对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维护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确保各级政府、基层组织和社会团体正确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但受长期以来左的思想的影响,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由于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迅速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不相衔接,呈现出一些负面效应。最主要的表现在于虚,在于抽象空洞,开口就是马列,动辄就是说教,不分受众、不顾场合,文山会海,理论一大堆,工作没结合,用之于四海皆

准,对工作对象的基本权益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强调了政治性,弱化了人性,强调了社会性,忽视了个性,忽视了新生社会阶层的利益,将党建工作脱离了社会现实,把党建工作与人文关怀割裂开来,一定程度上变成了假、大、空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后,党始终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及时拨乱反正,明确了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强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可以说,党的建立、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以人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就是不断实现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过程,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政党优势和执政智慧。

二、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充分了解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层化和利益格局多元化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由单位人向社区人、社会人转变,人们因职业、行业、居住小区、户籍、年龄、经济收入的不同而拥有多样化社会地位、价值观念和利益诉求,不同人群的利益诉求表达出现了严重不平衡性。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平台,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已成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当务之急。

建国以来,我们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包括有政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信访制度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提供了基本的制度环境。但不同人群在使用这些制度资源的过程中明显呈现出不平衡性,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文化程度和利益诉求表达主体意识等的差异,城市人群和社会的精英阶层利益诉求表达较为充分,而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明显处于劣势,时常存在诉求表达渠道不畅、受理不力等情况,更谈不上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因此,要在党建工作中重视建立合理平等的利益诉求表达制度,实现制度内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的通畅。一是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要适当增加农村人群和基层群众在各级人大、政协等组织的代表名额,让不同的利益主体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诉求的平等机会;二是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严格执行信访回复制度,推行信访受理责任制和失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基层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畅通,及时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预防和及时化解社会矛盾。三是落实人民群众的决策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完善立法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监督制度,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监督渠道,搭建公民参政议政的平台。只有从制度上保障落实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才能让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利益诉求都得到充分表达。

三、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上。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是解决现阶段一切社会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党建工作实现人文关怀的根本动力。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贫富悬殊拉大,信用缺失严重,新旧矛盾交错,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增多,各种利益的碰撞和冲突加剧。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思想领域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既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又要考虑人们的承受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要用发展的眼光推进改革,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发展,只有坚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才能探索统筹发展的新路,才能妥善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善待改革发展中因利益调整而暂时受影响的群体,才能倾情帮助困难群众,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使改革真正深入人心、利益共享、促进发展、形成和谐。

四、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基本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体现着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体现着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体现着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与人

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人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体,又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最终受益者。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就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反过来,人越是得到全面发展,就越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就越能促进社会和谐。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立足点与出发点,通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最广泛最充分地发挥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让社会各阶层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形成人民群众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五、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转变作风、求真务实上。要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牢记“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这个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的利益当作第一考虑。在决策上,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当务之急,坚决不搞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不搞劳民伤财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沽名

钓誉的“形象工程”,也不掩饰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围绕如何把为群众服务的事情办得快、办得好去改革内部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行政提速、服务提质。要体察民情、维护民权。坚持深入群众、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勤政为民、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注重实际、少说多干,做到讲真话、听真话、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浮躁浮夸、弄虚作假,坚决反对欺上瞒下、追名逐利,坚决反对强迫命令、欺压百姓,切实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各项合法权益得以真正实现。

六、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要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党建工作的对象是广泛的,既包括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又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党建工作的人文关怀必须凭情感说话、凭信用说话、凭公正说话、凭事实说话、凭历史说话。要注重物质关怀。强化对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调整,鼓励艰苦劳动、合法致富,打击不择手段、非法牟利;调节过高收入,扶助弱势群体,压缩行业差别,抑制不合理分配,共创社会和谐,共享改革成果。要注重精神关怀。要突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让一切有益于社会的财富充分涌流。要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顺应群众的发展意愿。要相信人的能力,肯定人的价值,尤其是那些为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人。要真情真心关心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对生活严重困难、遭遇自然灾害、个人职位升迁以及犯了错误等处于特殊时期、面临特殊情况的党员、干部、人才和群众,要倾心尽力,给

予关心、帮助、提醒、教育、疏导,解决他们的困难,分担他们的痛苦,确立他们的信心。要注重政治关怀,大力推进人民民主,尊重和发挥法律赋予群众的公民权利,不断发扬党内民主,让党员充分享受《党章》规定的权利,全面表达自己的心声,要树立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选拔具有“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人才,重用“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

下载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写材料作文注重二“必须”一“紧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实现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注重实现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社会。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曾明确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小学生如何写作文(二)[5篇范例]

    小学生作文审题构思 写作文时,千万不要看到题目就动笔写。因为你没有明白题意,没有怎么写的思路,心里没数,当然会写不下去,而且心里乱糟糟的了。那怎么办呢? 一、审清题意,抓住“题......

    中考高效备考注重两方面:心态调整与紧扣考纲

    中小学网校排名:http://edu.21cn.com/net/zhongxiaoxue/ 中考的临近,初三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是日愈加剧,究竟如何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复习的效率?该如何备考才能够打好中考这一场......

    家长必须牢记!教孩子写作文的三个步骤

    家长必须牢记!教孩子写作文的三个步骤 北京小状元 2018-01-12 16:25:36 小编在上一篇文章告诉了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解决写字潦草的问题,之后又有很多留言私信问小编,孩子的作文怎......

    张晓林教你写作文 二

    看看别人排比段的运用: 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 没有让人夸奖的优秀成绩,没有让人惊讶的美丽外表,也没有让人羡慕的豪华家居,我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而幸福的情感世界里。......

    做到严以修身 必须注重理论学习五篇范文

    做到严以修身必须注重理论学习摘 要:严以修身,是对每一名党员的要求,也是一名党员立足岗位尽责奉献的基础。本文从如何做好严以修身说起,认为要做到严以修身,必须注重理论学习,要......

    提高领导能力必须注重"官德"修养(合集五篇)

    我们党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德才兼备”,这里的“德”主要指政治思想品德,是对国家工作人员在政治上和世界观方面的要求,也就是我们常讲的革命化,它是干部考核中的......

    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应注重“六个必须”★

    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应注重“六个必须”最近,本人就如何做好乡镇人大办公室工作,更好发挥其职能作用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一道作了一些调查研究。 近年来,我市乡镇人大办公室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