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3 15:38: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

第一篇: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

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

[日期:2009-10-13] 来源:惠城区统计局作者:钟展华

近期,潼侨镇宏村驻村干部在上级组织部门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村情民意调查。驻村干部通过与群众座谈、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等形式,全面了解宏村新农村建设情况,了解当前村民最迫切的需要和最关注的问题。下面将利用调查资料结合两年来的驻村工作,对宏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效特点、存在问题和改革发展作简要分析,供各级领导和单位参考。

一、总体情况

惠城区潼侨镇宏村位于潼侨镇西北部,东邻惠州潼侨工业基地,西邻潼湖镇,南邻陈江街道办,主村道连接省道S120线,地缘优势较明显。全村面积为2.4平方公里,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户464人,其中党员19人,村“两委”干部7人,平均年龄42岁。全村现有耕地85亩,林地1800亩,鱼塘50亩。全村农村建设用地共1600亩,其中集体建设用地1450亩,村民宅基地150亩。2008年村集体收入达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00元。

二、发展成效

两年来,宏村村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承接和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与共建企业、驻村干部一道,大胆实践、积极发展,新农村建设取得一定成效。

(一)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宏村进村的主要路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建设,而且在2007年又进行了扩建工程,主要是“三化”。“宽化”,主要村道在原来基础上路面加宽至9米,并在道路两旁铺设标准行人道。“美化”,道路两旁种植草皮和风景树,并清理违章私搭乱建。“亮化”,全面安装了高档的路灯。全村全部完成电网改造,移动信号百分之百覆盖。村新办公大楼于2007年7月建成使用,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600平方米。2007年底,村集体新建的两栋厂房顺利竣工,每栋新厂房的建筑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截至2008年底,全村共有厂房7栋,建筑总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村集体资产总额超过1600万元。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社会服务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宏村各项社会事业也在不断进步,各类社会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村内设有小学,小学在校学生达200人,教学质量优越。村卫生站就设在村口,里面有专职资格的医生和护士,村民看病非常方便。在村新办公大楼里,专门划出150平方米作为村级文化室,陈列图书报刊,布置有桌椅、乒乓球台,文化室已成为村民的文化之家、参政之家、党员之家。

村内公交车来回穿梭,上车1.5元每人次,每隔10分钟就一班,村民出行十分方便。此外,在共建企业的大力支持下,2007年宏村新住宅区顺利开通有线电视,全面满足村民精神文

化需求。

(三)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8年,宏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350元,超过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6年净增加近1350元,年均增长12.7%。村民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务工收入,集体分红收入,租金收入。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农村居民生活也在不断提高,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新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从调查来看,近一半的村民居住楼房,近两成的村民拥有2处住宅。绝大多数的居民使用炊事的主要能源为燃气,多数家庭都使用水冲式厕所,村内没有露天粪坑。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绝大多数村民拥有彩电、电话、手机、音响,多数村民拥有摩托车、热水器和DVD,很多村民拥有冰箱、洗衣机、照相机,而汽车、电脑也出现在很多村民的家里。

(四)村庄环境大为改观

以前宏村的环境给人的印象是“脏、乱、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大力开展“五改五建”、“三清三化”,村庄进行全面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有了极大改观。

宏村的党员干部经常带领群众在门前屋后、大道两旁、学校内外,大力整治环境,种植树木。此外,村里还筹措专门资金,聘请保洁员,增设垃圾收集点,全面实行卫生保洁包干制度。现在的宏村,是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散发时代特征的新农村。

(五)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近年来,宏村村级组织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新一届的村级领导班子高票当选,充分体现在群众中的高威望。新班子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平均年龄42岁,比上届年轻了5岁。

新班子上任以来,全面实行党务村务公开,做到定期事务每月公开,重大事务随时公开。实行党员联系村务制度,全面了解民情民,及时跟踪政策落实,成效显著。实行“四民工作法”进行重大决策,规范流程,真正村民参政议政,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村支部在发展经济、建设新村的时候善于发动群众,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的作用。

三、存在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一保五难”问题还存

虽然,完成了村级的村庄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但在如何发展建设思路上目标不够明确,没有严格按照规划方案执行,造成个别建设重复、散乱。调查显示:一是“行路难”问题依然存在,村内主干道实现了硬底化,但村内组道大部分还是沙石、泥土路。二是“饮水难”问题再现,随着村内企业以及外来人口增多,原来从工业区驳接到新住宅区的自来水管道口径太小,水量不够用,导致高峰期经常出现少水、断水现象,因此解决供水问题成了村民的“燃眉之急”。三是新住宅区各项配套设施没有完善。新住宅区楼房建了不少,但配套的亮化、美化、净化工程没有跟上,没有排污管道、缺路灯、少绿化,因此新住宅区的配套设施问题

成了村民们的一块“心病”。

(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公共服务水平偏低

一是上优质学位难。宏村村内虽有小学,小孩上学并不难。但是现在村民们反映问题不在上学难,而是集中在上优质学校难,优质学位少。二是享受优质医务难。由于乡镇的医疗条件有限,福利待遇与城市医院差距大,医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让农民群众觉得乡村的医疗设备、医务水平、服务质量等都不能满足要求。三是文教体育设施缺少。从调查看,虽然村里有图书室、乒乓球台等设施,但缺少较大的文化场所、丰富的体育设施、活跃的文化组织,与群众群众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难于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收入水平偏低,城乡差距明显

从调查结果看,农民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想象中的乐观:村民普遍认为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因此从这个侧面可以反映村民的生活水平离全面小康还有很大差距;农民住宅有一半左右是用砖木、砖混等建造的平房,很多村民表示储蓄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建造楼房;多数居民认为目前的自来水管道不能满足要求;还有个别农户使用柴草作为主要的炊事能源;在耐用消费品方面,电脑、汽车、冰箱、洗衣机等村民的拥有量较少。

虽然近年农村收入的增长有了大幅提高,但是与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始终都在1:3左右,可见农民收入增长滞缓,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并没有缩小多少。此外,农村内部收入差距也很大,调查显示家庭人均年收入较高的有8800元,较低的仅为2800元,两者相差了3.2倍。

(四)村民文化水平偏低,干部素质有待提高

从调查来看,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与发展新农村和新时期就业岗位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很多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不强,文明风尚意识薄弱,服务大局意识不够,“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还有很大差距。村干部真正能担当村里经济发展火车头、能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少。个别村干不注重学习,对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一知半解,思想觉悟不高,做事围着小家打转。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四、发展对策

(一)加强规划,增大投入优先发展硬件设施

规划建设新农村,可以参照城市“工、农、商、建、运、服务协调发展,山、水、林、田、路、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科学规划,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村庄整治规划三个层面进行,从而真正做到发展有方向、建设有规划、整治有依据。

建设新农村,少不了投入。一是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新增财力的一半以上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投入。二是要发挥各级挂点单位的作用,出钱、出力、出政策,在科教文卫、供水供电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农村多做实事、做好事。三是要整合多方力量

参与,比如进一步开展村企合作,结对发展的模式,鼓励企业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

(二)加强创新,促使村级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宜强调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或同一个标准,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一条适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例如从宏村的实际情况看,应该走“农村工业化,实现工业富村,继而推进农村城镇化,实现“三产”活村”的发展路。利用现有的土地资源,抓好规划、优质服务、搞好招商,发展工业。积极引导和鼓励村、组和个人建厂房、门店、出租屋。随着工业的发展壮大,外来人口不断增多、商贸流通需求量日益涨大,为发展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要及早引导、鼓励村、组和个人大办商贸流通业、市场业、餐饮业、小型加工业。

(三)强化服务,充分发挥组织堡垒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强化服务群众的意识,要积极发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引领农民脱贫致富方面的带头作用。村支部书记要带头学习、带头发展,带头致富;党员队伍在发展经济、建设新村的时候能做到多动脑、多奉献、多吃苦;村党支部要能发动、能组织、能战斗,真正起到“战斗堡垒”的作用。

(四)强化理念,培育造就新型农民

“要想富口袋,须先富脑袋”,“要想实现现代化,农民必须知识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培育造就新农民作为一项将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措施去抓,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其次要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内涵要求,创建学习型家庭,培育知识型农民,使大部分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或产业工人。

(五)立足长远,全面调动群众积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每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长期建设、稳步推进的观念,长远目标,立足实际,突出实效,摒弃“工程性”、“运动式”、“跃进式”的做法,要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需要。要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地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真正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篇:关于潼侨镇加强春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的报告

关于潼侨镇加强春节期间森林

防火工作的报告

潼侨镇对春节期间山火事故实行综合防治,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一、领导重视,经费到位。镇委书记、镇长带分管领导及全套班子成员下到各有林村、居委会检查、督促防火工作,镇政府安排10万元防火经费。

二、机构、人员到位。成立潼侨镇防火指挥部,镇委书记、镇长和分管领导分别任总指挥、副总指挥。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各村居委会、中小学、驻镇单位组建扑火队共223人。

三、宣传到位,综合防火氛围浓。制做电视广告,发放宣传单(致各村居民住户的一封信)300份,制做横幅5条,宣传小标语200条,营造浓厚的防火氛围。

四、责任落实到位。对发生山火事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从领导到部门、单位、巡山员、当事人实行层层责任制。

五、加大野外火源管理力度,加强巡查力量。镇政府原有2名专职护林巡山员,现增聘3名,分地段进行严格巡查;镇农办全部人员不分节假日到山林地巡查,镇综治办每天派8人(4组)每隔1小时巡查一次,并对所有巡山员及其它巡查人员实行激励机制。

六、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扑火。按照“专群结合,以专为主”的原则,加强对扑救山林火灾的科学指挥、组织和协调,不断提高扑救山林火灾的能力,确保安全、高效、快速地扑灭森林火灾,一旦发生山火,坚持“打早、打少、打了”。

七、落实防火器材准备。镇政府自购2号扑火把150把,镰刀30把,电筒30把,清火场子用喷水箱5个。

八、狠抓检查督促和落实。按照省、市、区关于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要求,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坚决遏制山林火灾,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祥和、安全的新春佳节。

潼侨镇人民政府

2007.1.9

第三篇: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推荐)

西递宏村生态旅游调查报告

学号:*** 姓名:***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目标

西递和宏村是安徽南部民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座古村落,它们以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保存完好的村落形态、工艺精湛的徽派民居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内涵而闻名天下。

西递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 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 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动静相宜,空灵蕴藉,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四、调查结果

(一)自然生态环境影响

1、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在宏村共有饭店、旅社22 家,西递为17家(均不包括零散 的家庭旅社)。随着两村旅游接待能力的增加,其生活垃圾排放量也随之增加。据统计,西递现在垃圾年排放量达515 吨,宏村达577 吨。目前,两村的垃圾处理方式仍以堆放、填埋方式为主,不利于村落环境的保护。水体污染。目前西递、宏村的污水年排放量均在30 万吨以上,而两村的污水处理仍保持历史时期的雨污混排方式,自净后流入河道。由于两村均没有独立完善的排水系统,大量的生活污水洗涤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水体或渗入地下。随着村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接待量和饭店旅社数量的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这样的现代城市问题也在困扰着古村落。

据调查,由于西递景区九成以上的服务设施(饭店、旅馆)集中在核心景区内,生活污水严重污染了地下水,致使旅游景区内的水井(40 余眼)已不能使用。在宏村的调查也显示,大多数游客均认为目前宏村的水污染状况严重;有85.1%的游客都赞同“如果宏村月沼、南湖的水质恶化严重,将会很大程度地影响他们的宏村之旅”。

此外,由于西递、宏村修学旅游已具规模,全国每年约有120 多所建筑与艺术类院校学生来此实习。学生写生时倾倒的含有大量化学物质的颜料废水也严重污染了水体,使水质有逐步恶化的趋势。有67.1%的居民认为“学生画画,颜料污染溪水”,这是西

递、宏村水体污染的另一重要原因。

2、噪声污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游憩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区的声环境是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安静、充满自然之音的环境会给游客带来美好的享受。皖南乡村旅游素以宁静、古朴的氛围著称,但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乡村的原本宁静早已被机动车的马达轰鸣声、游客们的嘈杂喧闹声以及娱乐场所、居住场所各种设备运作发出的噪声打破。噪声污染不仅给游客的旅游体验带来不愉快的感受,而且也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

(二)、生活环境影响

西递、宏村素有“山水画里的乡村”、“桃花源里的人家”之美誉。如今,景区内游人如织、写生者相簇相拥;古民居内摩肩接踵、饭店里人声鼎沸。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已被游客的频繁出入彻底打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桃源胜境已然改变。旅游业的发展提升了乡村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但61%的居民认为旅游发展“明显改变了本地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传统村落中的古民居大多为砖石结构、木架支撑、木板隔间、楼板阁楼、房间狭窄,采光较差。随着村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和现代家庭用具及家用电器的普及,村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挑战,70%的古村落常住村民改善现有居住条件的愿望强烈。部分村民开始外迁,一些古民居遭到废弃,原有的乡村生活气息减弱。

(三)社会文化环境影响

商业化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难以遏制的恶疾。西递、宏村处于徽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徽州地区,民风淳朴,社会文化环境颇具特色。然而,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商业气息淡化了乡村原有的传统风貌。如部分村民在门前屋下钉上木牌,上书“内有厕所,收费五角”、“家常小炒,内设雅座”;村内的一些私有住宅,参观拍照均要索取费用;旅游旺季,村落到处塞满了各色商业摊点。这种商住混杂的情境破坏了自然和谐的乡村人文环境,不利于游客体验真实独特的古徽文化。

(四)经济环境影响

由于乡村旅游者大都来自经济较发达的城市,消费水平较高,他们在乡村的消费可能会导致当地消费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根据在宏村景区的调查显示,68.6% 的居民同意“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物价的上涨”。增

加经济风险。旅游业是当前西递、宏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当地村民的就业结构。村民的就业由最初的以务农为主,转为主要从事旅游公司导游或清洁工作,或者是个体生意经营。由于旅游业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五、调查思考

(一)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

正确处理开发利用与保护这二者关系,充分认识没有保护的开发,是不可持续的开发;而没有开发的保护,则是没有根基的保护,不可能成为有效的保护。可实施文化遗产核心地带绝对保持原始性,仅供参观、游览,不作商业性开发,周边地带进行适当商业性旅游开发的方案,这对长久地做好保护工作可起到重要作用。

(二)运用多种技术措施,恢复纯净自然生态环境

为了能有效改善旅游区的大气环境状况,可以改变传统的柴薪燃烧方式,推广沼气、天然气等的使用;可以积极完善村落排污系统,建立污水处理站,循环使用水资源,保证景区水体不受污染;可以加强对村落主通道和游客密集地噪声的监测,对进入景区的

车辆限速禁鸣,以有效降低噪声的影响。

此外,旅游超载是导致旅游活动污染旅游生态环境、破坏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针对旅游环境的特殊性,可以采取控制游人数量、游人密度、实行区域轮休等有效措施,合理调节旅游生态容量,缓解乡村旅游环境压力。通过大力营销南屏、关麓、屏山等其他古村落和乡村旅游景点,推行“选择旅游”,为西递、宏村分流游客,避免游客过分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三)加强宏观管理调控,创建和谐乡村经济环境

乡村旅游具有利益主体多样性和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是村民参与不可缺少的激励机制。只有对经济利益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让广大村民都来参与乡村旅游并从中真正受益,才能使村民赞成、支持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政府需客观、准确、统一地衡量各项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尽量降低旅游经济效益的漏损;加强对开发商的行为监督,帮助处理开发商和村民之间利益分配,让村民不再被排斥在开发之外,避免类似于“宏村之痛”的旅游资源产权和经营权的纠纷再次发生。

(四)加快新村规划建设,保留质朴乡村生活环境

新村建设是增加群众收入,调动村民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既可以缓解遗产保护的压力,也能够提升核心景区的旅游业态档次,并能够解决村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要求。政府应有组织地将行政办公、学校、企事业单位陆续迁出古村落,在确保民居建筑安全的前提下,允许或建议一部分居民继续生活在村落中,尤其是对一些具有特殊手工艺的文化传承者予以保留,保持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村落内的建筑应以保护为主,在不改变其原有风貌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修缮,完善内部结构。

六、调查时间:*****

调查员:*******

第四篇:楚米镇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楚米镇农村改革发展调研报告

(2009年4月1日)楚米镇是桐梓的工业卫星城镇,位于县域中部,距县城8公里,海拔950米,幅员面积140.04平方公里,辖元田、三座、八

一、高山、三台5个村委会和楚蔬社区居委会,共98个村民组,人口26287人(其中非农业4017人);东连马鬃苗族乡、茅石乡,南邻娄山关镇,西缘九坝镇,西北接夜郎镇,北抵大河镇;是四川省、重庆市通往云南、“两广”及东南亚实施“南下”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是贵州通往四川省、重庆市及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北上”、开发带动战略的走廊,是遵义市实施“中路突破”的重点乡镇。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围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严格按照中央惠农支农政策,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以农业产业化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凭借地理、气候、资源优势,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大力培育蔬菜、畜牧、烤烟、方竹等主导产业,唱响了全镇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主旋律,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基础设施日益改善,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效,农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一、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坚实

在蔬菜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上,我镇不断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加快土地流转优化农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积极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蔬菜。2008年共引导农民种植无公害商品蔬菜1500亩。在畜牧产业发展上我镇进一步加大品种改良力度,防疫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规模100头的优质健牛养殖场1个,完成畜牧税费8.5万元。在烤烟产业发展上,2008年我镇烤烟工作基础不断夯实,面积趋于稳定,质量有所提高。全镇种植烤烟合同面积2909亩,共收购烤烟6070担,实现担均价658元;新建密集型大烤房52间,小改密烤房17间。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2008年,在水利建设上全面完成覆盖元田、三座、楚蔬三个村(居)总长17公里的集中供水工程的自来水管安装,现已投入试运行;在楚蔬社区投入100多万元完成1500亩烟水配套建设;投入35万元在元田村新修排涝灌溉渠5400米;投入6.8万元用于三座蔬菜基地新修排灌沟3条450米,河堤加固400米;在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上争取上级投入35万元新建了镇卫生院,在三台村、高山村各新建村级卫生室1间;在农村扶贫攻坚上,争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共38.5万元,实施改造了田头至龙洋公路9公里,目前正在实施三台六庄至黄泥通组公路改造5.3公里;争取通村公路建设资金60万元,新建高山村通村公路9公里。

(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2008年以来,我镇共建成了马元岩、石坝和打秋坝及高速公路沿线“黔北民居”示范点,规划建设高标准黔北民居180户,其中新建50户,改建130户,旧房美化73户,现在已全部改造完成,完成主干道硬化2145公里,连户路4312米,投入“四在农家”创建资金250万余元。以“四在农家”示范点为载体,建

题。主要表现为:支柱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内部体系发育滞后;农产品商品基地规模小,层次低;龙头企业少,带动能力弱,技术设备落后;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技术、资金和实用人才不足等。

(二)农业生产条件有限,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我镇虽处在城郊结合部,有较好的工业商贸发展条件,但在农业生产条件上,并不具有明显的优势。近年来,通过加大农村投入,全镇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投入相对不足,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相对较弱。

(三)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不仅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向。再由于受宏观经济形势恶化的影响,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更加困难。我镇农村家庭劳动力普遍为初中或小学文化,缺乏必要的生产技术,观念落后,思想比较保守,市场经济意识差,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拥有实用技能的人少之又少,使外出务工农民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就业渠道比较单一,劳务收入不稳定,风险大。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目前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只有能繁母猪一种,品种过于单一,对于其他农作物的保险尚未开展。随着我镇农业产业化、专业化的快速发展,设施和资金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农业生产面临更大风险,存在“多年致富、一灾致贫”的现象。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为农业生产建立一道风险防范网。

(五)新农村建设形式单一,群众致富门路不广

和科学技术培训;定期通报有关市场信息等。对农户购买大型生产工具给予一定补助,对为产业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农民给予物质奖励。三是实施相关的保护措施。要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决打击“三乱”等侵害农民利益的行为,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重点保护好支柱产业。把农村专业化大户和农业的龙头企业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四是组织抓好基础建设。要抓好农村道路、通信、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交通、信息畅通。加强气候监测,搞好天气预报,抓好防汛抗旱方面的水利基础工程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导致农村穷、农业弱、农民苦的主要因素之一。改善农村经济社会,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改善农村问题的治本之策。第一要着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加快中低产农田改造,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保护性耕作,提高耕地质量,大幅度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加大对那些至今仍未通车、通路农村的乡村道路改造、扩建力度,切实解决广大农村出行难、交通不便的问题。三要扩大“农电改造”的覆盖范围,力争使农村电网改造范围覆盖每一个角落,确保在广大农村基本实现同网同价,家家都能用得上电、用得起电。四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等,切实改变农村文化娱乐设施资源短缺的现状,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五要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提高农村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筑质量,落实安全标准

用水难、运输难、通讯难等问题,确保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健康发展;其次是要因地制宜,不断优化种植结构,要从各地气候、资源、交通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立足实际,又要着眼长远,要在建产业、创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确保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同时,继续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四)政策性农业保险方面

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目前在我镇的施行还未全覆盖,但实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势在必行。只是建议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过程中一是要增加农险品种。在能繁母猪基础上,新增水稻、烤烟、蔬菜等品种。二是提高农险费率。三是提高保费补助标准。四是增加财政安排。

(五)返乡农民工创业方面

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仅带回了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而且能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培育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引导、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上首先要转变思想,牢固树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打工者,引回创业者”的新理念,要积极引导、鼓励他们返乡创业。二是要制定完善的优惠配套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开辟“绿色通道”。要制定和出台相关文件,明确农民工返乡投资和外地客商一样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农民工返乡创业创造宽松环境。特别在用地及税收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在行政审批、信贷等方面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不断加强回乡创业环境建设,增强回乡人员创业信心,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回乡创业。三是要加大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

第五篇:耿镇村调查报告

耿镇村调查报告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

耿镇村隶属于五台县耿镇镇,位于五台县东北方向,南距县城45公里,北距台怀50公里,西临灵境、刘定寺两乡,东与河北省平山县为邻,毗邻清水河。耿镇村地势相对平坦,坡度较小,交通便利。耿镇村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8?C左右,极端最低气温-26?C,极端最高气温37.8?C,无霜期157天,降雨量小,农作物一年一熟。地表水缺乏,地下水丰富,饮用水和生产用水均为地下水,属于较干旱地区。

耿镇村现有农户498户,人口1968人,其中劳动力863人,外出300人。全村现有土地总面积0.47万亩,耕地总面积1260亩,人均耕地0.63亩。2005年全村经济收入498万元,其中农业占46.2%,畜牧养殖业占17%,集体经济收入占0.6%,第三产业占36.2%,农民人均收入1304元。

2.产业发展状况

耿镇村产业主要由种植业和养殖业构成。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粮食以玉米、土豆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478.8万吨,产值52.7万元。养殖业以牛、羊、猪、鸡为主。2005年,存栏猪400头,牛180头,羊1000只,鸡200只,畜牧产值85万元。

3.公共事业发展状况

耿镇村的公共事业虽然发展还不太完善,但也是卓有成就。村内主要街道已全部实现硬化,总长度约3.1公里,只是还没有实现路灯化和绿化。建成文化活动室一所,暂无民间文化活动。敬老院也已建成,并开始运行。建成医疗诊所2所,但还没有实行合作医疗。污水排放点和垃圾集中处理点已建成,基本解决了“三堆”问题,只是猪、鸡、狗等家禽的圈养还不太严格。新建了设施较为完备的村办小学教学楼一所,还建成了街心广场、集贸市场等。自来水、电已全部入户,沼气入户正着手实施。在大田灌溉方面,挖水井2眼,并砌成灌溉渠8公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集体经济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乏力。

全村皆以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为主,村委积累资金有限,难以支持太多的社会事业发展。

2.畜牧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良性生态循环。

畜牧业以家庭圈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科学养殖没有入户,因此基础较弱。

3.无主导企业,产业化水平低。

全村大部分是家庭农业生产,没有大型主导企业,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产销链不健全,产业化水平较低。

4.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差。

耿镇村地表水缺乏,灌溉设施虽然建成一部分,但远远不够用,又加上忻阜高速路的占用,使得农田水利灌溉更加薄弱。

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农业部关于“主导产业强村、龙头企业帮村、科技人才兴村、生态家园建村、支部组织带村”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着力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畜牧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发展二、三产业;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村民住宅规划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政治文明协调健康发展。力争用较短的时间,把耿镇村建设成为合格的新农村示范村,为五台县其它村的发展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

深入调研,认真分析,立足本村实际,突出区域特色,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可操作性。

2.突出特色,全面发展

以发展生产、增加村民收入为本,围绕“一村一品”,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公共事业,争取全村各方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循序渐进

从村民最直接、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实效,量力而行,分步实施。

4.依靠群众,项目带动

动员引导村民积极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实施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打造示范带动平台。

(三)建设规划

耿镇村存在的问题比较多,一时难以全面展开和解决,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对村民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轻重缓急的做出了相应的决策,具体内容如下:

1.强化民主管理建设,维护农民民主权利

完善民主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实行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一事一议”制度,不断完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重大决策,重要开支一律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使广大农民广泛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农民自治组织作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道德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文明程度,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2.街道的灯化和绿化

2006年经过村委领导一年的努力,村内主要街道已实现硬化,但还没有安装上路灯,街道两旁和居民区还没有实现绿化.为了便利村民的交通,改善村容村貌,村委会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准备安装路灯50盏,并对主街道和部分居民区实现绿化,为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新农村建设开个好头.3.农田水利建设

耿镇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田间路没有硬化,灌溉渠不够长,又加之忻阜高速路征用,水利设施更加薄弱.所以经村委会研究决定,准备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修建2000多米灌溉渠和排水渠,硬化部分田间路,再打两眼井并新建一所水塔,以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居民的饮水环境.4.兴资建校,抓好教育

耿镇村是耿镇镇的核心,所以耿镇村的教育现状是学生多学校少,现有的教学条件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学生不得不去外乡就读.为此,村委研究决定要进一步完善村办小学的教学条件,并准备在政府的支持下于村北再新建一所中学,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5.发展公共事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耿镇村的医疗和公共卫生很薄弱,农民的保险意识较低,所以要加大对村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的投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村民办理养老保险,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6.抓住契机,搞好商业开发

随着五台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旅游区居民搬迁步伐的进行,给五台山周边地区带来了无限商机.所以村委经研究讨论,准备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和支持下,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地利,大力开发清水河西边的花猫湾,这样就给耿镇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耿镇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

下载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潼侨镇宏村农村改革发展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定稿

    xx镇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镇党委政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机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潼侨镇中心小学黄瑞清“三名工程”培训心得体会(五篇范例)

    “三名工程”培训心得体会 潼侨镇中心小学 黄瑞清 根据《仲恺高新区“三名工程”培训方案》的要求,我参加了仲恺高新区“三名”培养项目研修班定于2014年10月24日-11月1举行......

    关于╳╳镇╳╳村的调查报告[精选五篇]

    ╳╳月╳╳日进驻╳╳镇╳╳村以来,我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镇、╳╳村的配合下,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村串户和田间地头访谈、实地察看等方法,深入进行调查......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调查报告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

    关于宏村西塘古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调查报告1

    风 景 园 林 与 建 筑 旅 游 与 健 康 学 院 社会调查报告 团队名称: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赴安徽宏村/浙江嘉善西塘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镇村竹编发展报告

    XX县XX镇XX村竹芒编产业 发展报告 一、基本状况 XX村位于XX镇西北部,距镇政府9公里。全村共有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共933户3470人。全村耕地面积是1471亩,竹林面积1300多亩。......

    洋溪镇发展调查报告

    关于洋溪镇繁荣发展的调查 前言:自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城镇建设与发展如同滔滔江水不可阻挡,一个名叫洋溪的小镇的繁荣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和城镇建......

    大台村现状及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台村村情调查报告及村发展规划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大台村有了很大的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收入也逐步增加。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台村的现状和发展情况,对大台村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