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监狱工作与公安工作的复杂性[小编推荐]
公安机关是我国国家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其依法管理社会治安,行使国家行政权,同时担负着预防和打击刑事犯罪的任务,又是国家司法机关之一。因此公安机关性质的具有双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这是与一般国家机关不同的地方。而公安机关职责范围除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外还涉及到管理交通、消防、危险物品、居民身份证、国籍、出入境事务,监管公共信息网络等众多领域。其职责范围之广,触及社会领域之多也是其他行政机关所无法比拟的。正是因为公安机关性质的双重性和职责范围的广泛性,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很多方面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之一,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能否正确履行职责事关政府形象。而当代我国所处的世情、国情又决定了公安机关必须进行重大改革,才能应适复杂社会形势的需要。
一、复杂的国内形势
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经济增长趋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特别是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使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群体手中造成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权威部门的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社会70%的财富,基尼系数已超过了联合国确定0.4的警戒线)。一方面社会群体对财富的过于集中普遍存在“仇富”心理,另一方面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日益明显,矛盾冲突加大,很多矛盾集中体现在经济利益上,这些因素的存在极不利于社会稳定。如何有效的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平稳过渡,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而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的主要力量在应对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上,如何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将成为公安工作的主旨任务和目标。而公安工作要适应新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二、权力的寻租与滥用
市场经济打破了计划经济结构后改变了社会模式,在全社会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经济为要务的共识后。物质财富一跃成为社会主题和人们竞相追求的目标,而财富分配方式由政府主导变为市场主导后,财富的流动便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非均衡性。高投入、高风险意味着较高的财富收入,而公务员这支需要依靠领取国家薪金生活的群体,在国家尚未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前提下,是无法获得高收入回报的。但是公务员群体掌握着另一种社会资源—国家权力。国家权力虽不能直接创造财富却能为社会财富的产生和运营提供帮助、支持和保护,因而成为众多资本运营者争取拉拢的对象。而部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亟待利用权力寻租,作为社会秩序仲裁者的国家机关撇开中间人的身份寻求与资本结合造成后果是对社会秩序的重大破坏,产生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非公平、有序竞争和权力腐败。而掌握着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司法侦查权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无疑会成为众多资本运营者青睐的对象,即使我们主动示好,找上门的“媳妇”,怕也难以挡驾。近几年来从公安部的高官到基层所队的民警拜倒在资本石榴裙下的人员已不在少数,民警将国家权服务于资本掌控者,部分人员为攫取个人利益,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甚至达到唯利是图的地步。更有甚者部分人员放弃职守直接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成为不法资本的“马仔”和“守门人”。权力的滥用和异化,严重腐蚀了社会秩序。
三、权力背后的经济利益
无论是国美的“黄光裕”案,重庆的“文强”涉黑案件,还是上级机关和新闻媒体查访和报导出的治安管理中“钓鱼”案件。我们都不难发现事件背后隐含的各种经济利益。为了获取不正当的经济利益,执法者知法犯法,乃至频频以身试法,成了执法的顽症和痼疾。权力执行者被经济利益异化,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扭曲,经济利益似乎成为元凶首恶,有人将此归结于市场经济改革的失败。但是我想无论站在哪个角度考虑,经济利益都不是原罪。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社会需要同周围的各种经济关系发生关系,个人离开周围的经济关系,无疑等于隔离于现实社会。而发生经济关系的前提是个人必须获得必要的经济利益才能进行经济交换,因此经济利益的获取是现代人或社会人生存的基础,任何人都无法回避。正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主体追求利益并没有错,正是主体追求利益才促使社会不断进步,延伸出的复杂社会关系让我们的生活高效、便捷、丰富。错的个别人是追求利益的方式和原则发生了错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政执法者获取经济利益必须符合“法律之道”、“职业之道”。因此如何让执法者守道,才是症结所在。我想除了在思想上进行价值观、金钱观的教育外,更主要的是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使执法者不敢为、不愿为,在现代法治社会有力的监督机制的确立,必须以有效的法律规范为依据。
四、刚性十足的部门规章
2010年6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由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公布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纪律条令》共3章、31条。结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队伍建设实际,根据不同钟特点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涉及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务纪律等众方面多。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和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刚性要求。
《纪律条令》与公安部先后颁布实施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配套衔接,并充分体现出惩诫性条令的特点:
(一)明确了单位违法违纪的责任追究
单位违法违纪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经过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或由负责人员决定实施的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因单位违法违纪受益主体为单位,体现为由单位意志决定,在无法律依据的前提下很难确定责任主体。而《纪律条令》直接将责任主体确定为有责任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这样不仅解决了行政问责中,单位问题无人负责的现象,而且将责任主体确定为“有责任”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员,避免了笼统的领导责任,确立了单位领导以下人员直接负责人员的行政责任,体现出了“谁行为,谁负责”的问责原则和法治精神。
(二)将“五条禁令”的内容融入其中
2003年2月1日施行的“五条禁令”是公安部针对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枪、酒、车、赌四个方面突出问题,制定的禁止性条令。《纪律条令》在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四条分别就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工作时间饮酒、携带枪支饮酒、酒后驾车,参与赌博的行为明确了具体的处分幅度。《纪律条令》保持了禁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又增加了执行可操作性,是对“五条禁令”的完善和丰富,尤其是以部门联合规章的形式公布实施,大大提高了“五条禁令”的权威和执行效力。
(三)针对危害严重的行为设置了高压线
《纪律条令》第七条、十五条将社会危害大,影响恶劣的五种行为和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人民警察形象的一种情形,实行了“零容忍”,做出了直接给以开除处分的规定。这充分体现了条令刚性的特点和公安部门从严治警的毅力和决心,成为公安执法人员头上悬着的高压线,让我们内心始终保持一份清醒,绝不敢越雷池半步,否则一旦触动没有任何余地可回旋,其违法成后果之严重是无法进行成本核算的。
(四)扩大了适用对象
《纪律条令》在适用对象这一方面,不仅适用公安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也适用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和海关系统公安机关及其民警。同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安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对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作出了有条件执行《条令》的规定,即“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官兵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处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没有规定的,参照本条令执行”,这样就拓宽了《纪律条令》适用的范围。
(五)监督体制的创新
新颁布的《纪律条令》在监督体制上有了新的创新,在第六条规定中明确指出:“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可以调查下一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必要时也可以调查所辖各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调查下一级公安机关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件。”这是加强公安系统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同级监督不力的瓶颈问题,又延伸了公安监督工作的触角,拓宽了监督领域
制定和实施《条令》有哪些意义?
答:制定和实施《条令》的意义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条令》既与国家有关行政法规衔接紧密,又突出公安机关的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公安机关常见易发的痼疾和顽症,设定了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关行为的惩戒性规定,使《条令》成为坚持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部综合性的重要纪律规章。《条令》赋予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对下一级公安机关违法违纪问题的调查权限,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瓶颈”问题,对进一步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具有里程碑意义。二是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监督,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安民警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令》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纪律惩戒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推进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且是解决一些地方在公安民警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与软的问题,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需要。《条令》的出台,填补了公安机关纪律建设方面的空白。《条令》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等相配套,既体现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又为进一步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提供了纪律保障。四是适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需要。《条令》的出台,无疑是对公安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丰富和完善。同时,随着《条令》的贯彻落实,广大民警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将会不断增强,防范功能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第二篇:GIS与公安工作
GIS在公安行业中的应用
福州天创电子新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8月
前言
1998年公安部为适应我国在现代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实现动态管理和打击犯罪的需要,实现“科技强警”,增强公安系统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协调作战、打击犯罪的能力,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提出建设“金盾工程”。“金盾”工程实质上就是公安通信网络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工程。它是利用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增强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提高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和侦察破案水平,适应新形式下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目的是实现以全国犯罪信息中心(CCIC)为核心,以各项公安业务应用为基础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各项公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2006年是“金盾”工程一期进行验收的一年,“金盾”二期在“一期”验收结束后也将正式立项。“金盾”一期主要强调了一、二、三级信息通信网络以及大部分应用数据库和共享平台的建设,这些内容侧重打好信息化基础,并不是以如何解决业务需求为主。而“金盾”二期则主要从业务需求角度开展工作,主要包括侦察破案、社会管理和治安行政管理、办公信息化三个方面的业务。从这一系列的行动和计划来看,国家已经投入了很大的资金和人力进行公安行业的信息化。
GIS是公安业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具,在很多的业务中都需要GIS的支持。天创公司结合自己的GIS技术优势,以及多年公安GIS方面的应用研究和工程经验,提出了编撰《 GIS在公安行业中的应用》。本方案从宏观上按照金盾工程的要求,构建公安部、省级公安部门和城市级公安部门的GIS应用解决方案,以及的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概述
警务工作几乎涵盖了所有与我们生活安全相关的事情,比如社区的治安管理、刑事案件侦查、消防、人口管理以及反恐等等。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活动都具有很强的空间特征。比如城市的治安案件管理,警察在接到110任务派单后,需要选择最佳的路线以最短时间到达目的地,这个最佳路线的选择很多警察都是凭经验来做,对于新上岗的警察就很难承担这个任务,如果有GIS的自动最优路径选择的支持,这种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观。其实公安行业的GIS应用还有很多,比如刑事案件侦查模拟分析、森林火灾扑救警力布局策略分析,都可以在GIS的支持下来实现。GIS可视化及辅助决策等优点,能有效地利用警力、信息、资源等,增强公安部门统一指挥、通用协调、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及应付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因此GIS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安部门的工作效率。
目前,随着金盾工程的实施,一些警种业务信息化已经采用GIS技术。但由于没有全面考虑,在数据更新、交换以及配合不同部门进行联合作战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潜力和威力。因此,福州天创公安行业解决方案将全面考虑警务工作,全面规划公安地理信息系统,以此作为整个警务系统的基础,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全面提高对警务工作的帮助。警用GIS的应用
2.1 指挥中心接处警
案发地点的快速定位是快速出警和准确出警的前提。软件系统能够帮助接警人员迅速判别事故发生地点,指挥中心根据语音系统、电话号码或者移动电话等快速在地图上标绘事故地点。具体方法是通过模糊查询定位,通过报警电话号码快速定位,通过打电话的人提供的一些标志性建筑物(城市地标)来定位,通过门牌号码来定位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为案发地点的定位提供高效支持。
2.2 视频监控
视频监控系统具有强大的威慑犯罪的作用。数以千计的摄像头被安置在街道、商业区、停车场等中心城区的公共场所。现场即时拍摄下交通违法和其他犯罪分子的照片,为警察提供罪犯的面部肖像,同时也为法庭提供定罪的证据。系统不仅能拍摄下犯罪过程,而且还可以不断地巡视大街小巷,以发现可能出现的事件或犯罪活动,然后立即将影像和信息及时地转发到公安指挥系统。在控制中心,操作员可以反复扫描各主要街道,争取在情况出现前发现问题。这样,在犯罪活动出现时公安系统可以及时采取行动,在粉碎犯罪行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地图窗口
视频窗口
遥感影像
2.3 车辆监控
警务车辆的GPS监控是集中调度指挥的前提,能够从宏观上了解执行任务的车辆的状态,并能够通过系统发送一些调度的指令,按照指挥中心的意图来执行任务。
2.4 查询分析和辅助决策
城市信息综合查询几乎在所有警种的警务工作中都是需要的。根据数据库和事发地点,快速查询事故发生地附近的警情、警力、安防以及交通和建筑分布情况。在执行警务过程中,警务人员了解这些重要目标周边的详细信息,以便进行决策,分析罪犯逃跑线路和部署警力布控罪犯等。
2.5 影响范围分析
帮助制定作战方案、根据事故蔓延趋势进行影响范围分析和区域划定,从数据库中提取各种有价值信息,进行分析和出图。
2.6 人员疏散分析
绘制疏散路线,指挥受难者迅速撤离。定位紧急避难所。根据避难所的接收能力和距离,到达时间分配受难者,进行紧急救援物资的合理配给。
2.7 专题统计分析
专题查询分析可针对数据库中的各个专题进行定制查询并进行基于目标的专题分析,如:人口分布,犯罪发生地点分布,人口年龄分布,火灾发生区,火灾多发季节。
2.8 动态预案制作
包括火灾的应对、刑事案件的应对和反恐行动中,都需要事先制订预案,动态预案是更加便于使用的预案系统,能够实现警力的布置和作战指挥更加直观、准确。动态预案能够支持预案的推衍,模拟整个案件事态的发展变化。
刑事侦查案件围捕方案的制定要在地图上,根据当地的地形、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制定警力分布计划和围捕路线,并生成一整套的作战方案。森林大火的扑救工作的预案制定也是非常类似的,但除了地形、交通、人口信息外,还需要加入风力、分向、天气预报、水源、植被的类型和分布等信息,在这些信息基础上进行火灾扑救预案的制定。
2.9 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应急指挥系统是以指挥中心为主要载体,以多个警用GIS系统和警用GPS系统为核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通过召集相关的领导和专家,使用警用GIS系统的信息查询、预案管理、动态预案制订、决策分析等功能,实现案件应对的决策,并通过GPS系统了解现场警力的部署情况,并对其进行新的部署调整。同时,各级公安部门和其它部门在应急情况下需要进行数据资源的共享,所以系统应该参照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一些数据标准来建设,如果一些部门之间的数据格式不同,也应有相关的工具能够支持不同部门的数据交换。
2.10 快速到达案发地点的路径选择分析
GIS的网络路径分析能够提供多种条件下的最快准确到达案发地点的路径分析。通过路径分析和模拟,以图形方式精确直观地表示出在多种交通状态下的多个出警方案。
2.11 移动警用GIS应用
移动警用GIS是警务工作新的需求,很多警务工作需在办公室以外来进行。移动警用GIS是一个简版的GIS系统,能够支持导航、信息查询、网络路径分析等功能,公安干警能够在户外也能方便的使用GIS辅助工作。
2.12 三维生成与分析应用
将案件发生地的地形通过三维模拟出来,可以有效地分析罪犯可能逃跑的方向和进行警力部署,在消防中可以预测火情的发展趋势,行车路线选择等决策分析。
2.13 遥感影像在警用GIS系统中的应用
下图是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为背景的公安GIS系统,能够非常清晰地看到城市的实际情况。GIS在公安行业的应用优势
3.1 丰富完整的产品体系,满足各类公安应用需要
GIS是我公司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系列,适用于从嵌入式设备到个人电脑、从工作站到大型服务器、从单机环境到网络环境、从局域网到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等多种应用环境,是一个技术领先、产品体系齐全、性价比高,适合公安系统应用的主流GIS软件平台。GIS产品体系完整,包括桌面系统、开发组件、WebGIS平台和嵌入式GIS,产品体系图如下:
具体介绍如下:
1)
SDX+ 5 —支持海量空间数据管理的大型空间数据库引擎; 将基础地图、警用公共地图、警用专有地图统一存储和管理;
2)
Objects 5 —适合大型C/S(Client/Server)架构专业应用系统建设的全组件式GIS平台;
3)
IS.NET 5 —用于建立B/S(Browser/Server)架构大型网络GIS服务的Internet GIS平台;
4)e 5 —适用于移动警务终端设备的嵌入式GIS开发平台,是移动警务办公的理想选择;
5)
Deskpro 5 —用于公安地理空间数据处理与分析建模的大型桌面GIS软件;
6)
Express 5 —用于公安地理空间数据编辑与处理的桌面GIS软件; 7)
Viewer 5 —用于浏览公安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软件。
这些产品已经覆盖了目前公安行业GIS的主流应用。在具体项目中,根据应用的需求,可选择桌面产品 Deskpro进行数据处理工作;
Objects进行C/S应用的开发平台,实现需要进行复杂交互操作的应用; IS.NET/JAVA作为B/S应用的开发平台,主要应用在信息浏览查询分析,实现基于Internet的GIS应用。
3.2 国产GIS平台,数据保密性和安全性高
和其他行业相比,科技强警有着其特殊性,需要高度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做保障。GIS软件平台是地理信息管理的软件工具,是科技强警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基础技术。从保密性和安全性意义上讲,公安行业的信息化工作从长远考虑,宜尽可能采用我国自主创新的技术为支撑。
根据政府采购的最新要求,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将优先考虑国产软件。这里边有鼓励国产软件的成分,更多是基于对软件安全性的考虑。GIS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系统从最底层的代码都是由福州天创设计和编写,完全不存在国外软件对政府来说是安全黑箱的问题,能够保证用户在使用系统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3.3 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平台
GIS目前已经支持主流的操作系统平台: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XP; Linux; Unix。
GIS目前支持的数据库平台: Oracle; SQL Server; Sybase; DB2;
DM(国产达梦数据库);
Kingbase(国产人大金仓数据库)。
3.4 成熟的公安专用符号库让系统开发事半功倍
福州天创利用 GIS平台的优势,开发了专门用于公安和军事的军标符号库,这套符号库是在福州天创长期的项目经验中总结和积累的成果,是完全符合公安
安全行业标准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很多功能用其它的GIS平台实现可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或许也实现不了,但是采用 GIS平台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5 动态预案的定制
GIS基于在公安军事行业应用需求,开发出了一套用于制定公安抓捕预案定制的工具,能够结合GIS路径分析、影响范围分析和三维分析功能,制定罪犯抓捕方案,并制作成能够推演势态变化的一整套罪犯抓捕的动态预案,办案民警能够根据这个抓捕的动态预案进行警力部署和开展抓捕工作。
3.6 产品性价比高
GIS专用版完全是为科技强警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推出的软件产品,能够建立一个稳固、安全、开放、高效、功能强大的综合警务平台,软件产品的性价比很高。警用GIS应用解决方案
4.1 警用GIS应用体系
公安行业GIS的应用分三个层次的应用,即公安部、省级公安部门和城市级公安部门。在这个应用体系中,部级、省级和城市级公安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各级的互联互通。
(1)部级警用GIS应用
构建部级空间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全国1:25万数据、省级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和省会城市数据的交换与共享; 建立全国标准警用地理信息符号库;
全国重大案件指挥系统,包括重大案件管理、预案管理、动态预案制作、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全国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为部级宏观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支撑; 实现对主要重点城市基于电子地图的图像监控;
警用电子地图服务,全国民警通过Internet浏览全国、省、市、县的信息和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
统计分析,实现全国的警务工作的统计分析。(2)省级警用GIS应用
搭建全省警用地理信息共享与发布平台,实现全省警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发布;
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全省地形情况、交通状况、公安机关布控堵截卡点和公安机关、警力的分布状况等;
省内重大案件指挥系统,包括重大案件管理、预案管理、动态预案制作、指挥调度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省级公安统计和专题分析;
警用电子地图服务,全省民警通过Internet浏览省内的市、县的信息和使用系统提供的服务。(3)城市警用GIS应用
城市警用GIS系统主要使用单位包括基层的公安局、公安派出所、交通支大队、消防支大队等单位,这些单位的工作深入一线和具体警务工作。其主要的业务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警务工作所需的空间信息查询,如道路、地形、门牌号、周边信息等多种查询的需求;
治安管理应用,包括治安重点管理对象管理,如交通枢纽、娱乐场所等的管理; 刑事侦查应用; 公安交通管理; 消防管理; 人口管理;
警力的分布管理和决策; 车辆的监控和调度; 统计分析; 分析决策; 信息发布; 数据共享和交换。
4.2 警用GIS系统总体构架 4.2.1 系统构架图
警用GIS系统构架是由基础硬件网络支撑平台、软件支撑平台、数据库系统、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专业应用系统组成。公安专业应用系统还包括公安110指挥系统、公安122指挥系统、公安119指挥系统、其它专业应用系统和公安辅助决策系统等部分组成。下图是公安GIS系统的体系构架图:
4.2.2 软件平台体系构架
在警用GIS系统中,GIS的应用是B/S和C/S并存的,这主要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来选择的。
数据显示、检查、编辑和入库是采用基于 Deskpro来实现的,这部分系统是基于C/S模式实现的。可以读取文件格式的地图数据,进行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等工作;在数据处理合格后,通过 SDX+将这些数据存入到大型关系型数据库Oracle中,对数据进行显示、查询、编辑等工作。
对于复杂的业务处理也采用C/S结构,公安决策分析和GPS车辆调度都将采用C/S结构体系来实现,对应的产品是 Objects+ SDX+组成的平台。这主要是由C/S系统在处理大数据量的运算和复杂的分析运算时所需要的系统资源所决定的。
对于简单的信息查询和信息发布,采用WebGIS来实现,也就是B/S机构。所采用的平台是 IS.net+ SDX+组成的平台。
4.3 基础数据资源库建设
基础数据资源库的建设包括如下内容:(1)基础地形图库
全国范围内的应用宜采用1:4000000、1:1000000、1:250000比例尺,最宜采用1:250000比例尺;
在全国范围内对重点区域如省、边界等区域可采用1:50000比例尺; 直辖市、省会城市、重点城市可采用1:50000、1:10000比例尺,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1:5000比例尺电子地图;
城区的基础地形图数据用1:2000以上的大比例尺数据,郊区可采用1:10000的数据;
在城区可辅以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如1:2000航空影像、1米或0.61分辨率的卫星影像,郊区可辅以中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如5米或者10米分辨率的卫星影像,1:10000航空影像等。(2)社会经济数据库(3)警用数据库 地址地名数据库 常驻人口数据库 重点人口数据库 警情数据库 刑侦数据库 火灾数据库 交通数据库 重大案件数据库 ……
(4)共享交换数据库
4.4 警用GIS系统功能 4.4.1 警用GIS基础平台
4.4.1.1 基础GIS管理服务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包括数据建库及更新、信息查询和统计、系统管理和维护等三大类的基础功能和高级扩展功能。
(1)数据建库及更新是关于数据的转换、入库、数据版本管理等一系列的功能组成。
空间数据导入,实现多种常用空间数据格式的数据转入; 空间数据导出,实现多种常用空间数据格式的数据导出; 地图编辑,实现对空间数据对象的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符号库管理,针对警用GIS的特殊需要建立警用符号库并进行管理和维护,能够根据需求定制所需要的特殊符号; 图例管理,根据地图的变化对图例进行更新维护;
版本管理,对各个时期的不同版本的数据进行归档和管理,能在必要的时候提供临时的使用;
元数据管理,根据数据的变化对原数据进行更新维护。(2)信息查询和统计
查询,采用多种方式实现图形到属性的查询和属性到图形的查询,如常见的模糊查询、条件查询、点图查询、范围查询等; 空间定位,根据地名或地址信息在地图上进行空间定位;
统计,按照给定的条件进行属性或图形的统计,并通过地图和表单两种方式展示统计结果;
专题图制作,将某一个或某几专题指标通过地图的色彩变化或直方图的方式来展示;
地名库管理,对地名库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和维护;
场所管理,对相关的公安场所进行管理和维护,如公安机构、消防用的水源、大型公共场所、交通枢纽的管理,为公安业务活动提供支持。
(3)系统管理和维护
系统管理,包括系统初始化、系统日志、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等; 用户管理,对使用系统的用户的按角色管理,并赋予不同的权限,包括模块级的权限和功能级的权限。(4)高级扩展功能 三维显示; 三维模型的生成; 动态预案制作; 身份认证接口; 异地备份。
4.4.1.2 GPS监控平台
警用GPS监控平台主要监控警务车辆和警务人员。警用GPS监控平台由中心信息接收设备、中心处理软件系统、通讯系统和GPS终端系统(车载GPS设备或手持GPS设备)组成。GPS监控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车辆或人员的位置信息,了解公安干警的工作状态,并根据案情的发展,结合一线警力的分布,通过系统及时调动警力应对案情的变化。GPS监控平台实现一下功能:
(1)监控中心部分的主要功能
数据跟踪功能:将移动车辆的实时位置以帧列表的方式显示出来。如车号、经纬度、速度、航向、时间、日期等。
图上跟踪功能:将移动车辆的定位信息在相应的电子地(海)图背景上复合显示出来。电子地(海)图可任意放大、缩小、还原、切换。有正常接收与随意点名接收两种接收方式。还可提供是否要车辆运行轨迹的选择功能。
模拟显示功能:可将已知的目标位置信息输入计算机并显示出来。 决策指挥功能:决策指挥命令以通信方式与移动车辆进行通信。通信方式可用文本、代码或语音等,实现调度指挥。(2)车载部分的主要功能
定位信息的发送功能:GPS接收机实时定位并将定位信息通过电台发向
监控中心。
数据显示功能:将自身车辆的实时位置在显示单元上显示出来。如经度、纬度、速度、航向。
调度命令的接收功能:接收监控中心发来得调度指挥命令,在显示单元上显示或发出语音。
报警功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司机启动报警装置,监控中心立即显示出车辆情况、出事地点、车辆人员等信息。
4.4.1.3 数据交换平台
公安管理部门的数据交换根据部门所处层次的需求,如公安部只需要从下级获取数据和向下级共享数据,省公安厅则需要向上下两级共享和交换数据,城市级主要是向省级报送数据。数据交换的内容如下:
(1)重大案件数据;
(2)公安月、季度、统计报表;(3)其他需要共享交换的数据。
4.4.2 警用GIS专业应用系统
4.4.2.1 110指挥系统
公安110指挥系统是以110接处警系统为核心的业务系统,系统以接警、处警、案件分析、决策分析、动态预案制作和警力部署为主要的业务线索开展工作。
(1)110接处警平台,是在Call Center系统上,加入以GIS为核心的报警定位系统。当接线员输入报警人员提供的地址信息后,能够快速地在地图上进行定位,以提高处警的效率和准确程度。
(2)案件分析是在综合查询各种资料的基础上对案件的分析,包括交通道路、河流、居民地、公共场所、主要交通线路等基础信息。
(3)决策分析是在对案件的详细情况了解以后,采用GIS的分析工具,分析案情的发展趋势。如可能逃逸方向、抓捕路线、三维分析等。(4)动态预案制作时采用GIS技术综合案件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变化特
征,制作案件动态演变预案,对于作战指挥起到辅佐作用。(5)警力部署,根据预案实现警力部署。
4.4.2.2 119指挥系统
消防119指挥系统是以火警119的接处警为核心的业务系统。消防119子系统包括消防案件管理、火情预测、救火路线选择、救火决策分析等功能模块。
(1)119接处警平台,是在Call Center系统上,加入以GIS为核心的报警定位系统。当接线员输入报警人员提供的地址信息后,能够快速地在地图上进行定位,以提高处警的效率和准确程度。(2)火灾分布分析;(3)消防装备和设施管理;(4)消防预案管理;(5)救火路线选择;
(6)救火决策分析,包括火灾的影响范围等分析。
4.4.2.3 122指挥系统
交通122指挥系统是以122交通台为核心的业务系统,包括交通管制方案制定、交通疏堵方案制定、交通视频监控系统。
(1)突发交通事故管理;(2)交通指挥调度;(3)交通设备设施管理;(4)交通管制方案制订;(5)交通疏堵方案;(6)交通视频监控系统;(7)交通预案管理;
(8)决策分析,包括网络路径分析、故障影响范围分析。
4.4.2.4 重大案件管理系统
重大案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反恐、重大火灾等影响比较重大的案件。重大案件管理的功能包括案件的情况查询和统计、预案的管理、动态预案制作等。
其中动态预案制作是根据案件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根据案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变化,同时考虑周围的地理情况和干警的破案工作的进展等信息,模拟案件的发展以及可能的结果,为案件的侦破提供参考。
4.4.2.5 警用统计分析系统
公安管理统计分析系统包括对、季度的发案情况以及其详细指标的统计,分析社会治安状况和犯罪特点的分析,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包括公安统计专题地图的功能。通常公安常用的专题信息如下:
(1)公安治安统计专题分析;(2)刑事案件统计专题分析;(3)消防信息统计专题分析;(4)公安交通统计专题分析;(5)刑事案件统计专题分析;(6)重大案件统计专题分析;(7)人口信息统计专题分析。
4.4.2.6 其他警用专业应用系统
公安行业还有一些专用的业务子系统,包括刑侦系统、治安系统、巡特警系统、外管系统、禁毒系统和公交系统,但其功能比较类似,主要有以下功能:
(1)查询统计,包括人口、犯罪、出入境、监管人员、禁毒等信息的查询统计和分析;(2)历史案件管理;(3)警力分布与查询;(4)案件定位;
(5)决策分析,包括网络分析、邻域分析等。
4.4.2.7 警用辅助决策系统
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如下功能:
(1)人口分析,实现对人口分布、年龄、职业、婚姻、生育、家庭结构等的分析,为人口管理、社会治安管理、交通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2)犯罪分析,对犯罪的作案手段、工具、作案地点、案件性质等进行联合分析;
(3)交通分析,对交通的方式、拥堵状况等进行空间专题分析,发现其中的一些特点,为交通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4)叠加分析,将不同指标的信息通过GIS的空间叠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一些共性特点和差异性特点。
(5)警力配置,从全局的角度分析警力分配的合理程度;
(6)指挥调度,根据对事件(案件)和各种活动所涉及的警务信息的分析结果对警力进行动态指挥调度;
(7)预案管理,对一些预设的情况制定处置预案,并能够对当前的案件进行动态预案的制定;
(8)一线公安机构分布合理性评价;
(9)趋势分析,通过对人口、犯罪等信息的统计分析,给出其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
(10)综合分析,综合考虑经济、人口、交通等多种因素对案件进行分析。方案特点
1)方案完全满足国家金盾工程的总体要求
福州天创公安行业GIS解决方案是在充分了解金盾工程一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已经充分考虑了公安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据此,福州天创提出的公安行业解决方案将充分满足公安行业的GIS应用的需要,并能够对现有的一些应用进行优化和提升。
2)GIS良好的兼容性可继承现有资源
GIS平台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兼容性,能够非常好地兼容已有的数据资源和软硬件资源。
3)为领导提供辅助决策的强大工具
领导需要及时的信息和辅助决策工具。本系统根据公安行业的特点,重点解决了中央、省到地县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公安行业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分析,并对大案要案以及反恐行动进行管理和指导。本系统最终成为领导业务管理的强有力工具。
4)是公安干警的得力助手
系统提供针对各类警务的功能和服务,能够满足目前大部分警务工作的需要。比如信息综合查询、案发地点的快速定位、作战模拟分析等功能都是公安一线人员工作所需要的。如果系统数据比较好,干警的计算机水平到位,最终这套系统将会给警务人员办案的理念带来革新——通过GIS技术支撑,推动工作模式的改变,实现从依靠经验向依靠科学技术、从人力密集型向科技集约型转变。软件配置
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辅助软件系统等组成,成为公安行业GIS建设的基础软件支撑平台。
在本系统中推荐使用如下的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XP/Linux/Unix; 数据库平台: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DM/Kingbase 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GIS系列产品,包括
Deskpro Objects IS.net/Java SDX+
第三篇:城市的秩序与复杂性(范文)
城市的秩序与复杂性——兼读《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和《复杂性,一种哲学概观》小感
书名:《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作者:雅各布斯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分类:城市理论 点击:27 快速通道:当当网购买本书 亚马逊购买本书 [查看本书的电子书下载地址] 来院内写书评 期刊里的评论:去维普资讯里查看并下载更多关于本书的信息。树状模式--treemode.com 本篇文章来自:庞乾奎。感谢庞乾奎。
一、城市秩序与复杂性的最初接触 最初感受城市秩序是从事城市规划后,经常从一些专业文章或规划文本中看到这些词句:“建立有序的城市空间”,“创造城市空间序列”,等等之类的话语,当然自己的设计文本也经常会有这些话。久而久之,有序与秩序就成了日常用语,天长日久,便有点麻木了,至于到底什么是秩序,什么叫有序,诚然不重要了,只要会用、知道就行。正如我们每天的吃饭,只知道每天要吃,至于什么是吃饭已经不重要了,一个人吃一碗饭是吃饭,一群人围着一桌菜不见一粒米也是吃饭。同样,城市秩序随处可见,建筑的空间序列,交通的分类组织,功能用地的布局等,秩序成了规则,秩序也就更深的潜伏在城市种种现象之下。至于什么是秩序,什么是无序,什么是有序,谁也说不清,谁也不会去说,甚至根本不在乎。
随着对城市、对城市生活的一点点了解,逐步感觉到城市与城市生活似乎很有序,建筑有构图,城市有格局,大家上班下班,买房买车,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又感觉到城市与城市生活似乎是那么无序,旧城区建筑鳞次栉比,新城区建筑整体鸟瞰还是红一块屋顶,灰一片建筑。城市从无到有,有序与无序,真的好复杂呵!这种秩序的复杂性本身就体现了城市的复杂性,因为城市的秩序是由一系列城市因素组合而成。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四大类要素居住、工作、交通、游憩是城市主要组成部分。而实际上,其他组成部分还有许多,行为组织、文化构成、社会交往、经济组织等一些看不见的东西深深的影响着城市的秩序,造成了城市的复杂性,尤其是网络、通讯、交通等新技术发展以来,城市的复杂性呈爆炸性发展,远远超出了传统城市规划理论的适用范围之外。
二、再次感受城市秩序与复杂性
再次触动我思考城市秩序,是一位受人尊敬的S教授,我的导师。以我有限的认知范围而言,S教授可以说是国内城市规划界唯一的城市规划哲人了,这不仅是他的规划哲学专著,更是他一以贯之的研究城市的哲学态度,令人叹为观止。S教授的博客名称就叫“城与思:有序与无序的对话”,我想如此宏大抽象的课题也只能是城市规划哲人的S教授才能才有资格去思考了。久而久之,每次去老师的“课堂”听课时竟然也就对“有序与无序的对话”熟识而无睹了,竟然没有跟着老师开辟的道路去前进,更谈不上摸索了,正如经常听老师的课,只记得老师的眼镜,而而忘了老师眼镜下面闪烁着智慧的眼睛般,令人惭愧。最近回老家过年,由邻居大伯的白喜事感受了农村的传统文化秩序,感受了传统仪式中的有序与无序,以及隐藏在仪式下真正起作用的秩序规则。节后回归工作状态,读完了J.Jacobs的名著《死与生》,最后几章谈到了“视觉秩序”、“城市问题所在”等,都是涉及到了城市的秩序与复杂性问题。看完了《生与死》,还没来的及消化,昨晚临睡前随手捡起春节前买的尼古拉斯.雷舍尔《复杂性》,看了导言与第一章,也是讲述“秩序与复杂性”,而且是更深入的从思想层面去分析秩序与复杂性。夜深人静该入睡,我却竟然难以入寐,倒着顺序,从《复杂性》到《死与生》到大伯,躺在平静的床上,我的思绪却翻江倒海般。这些事,尤其是这两本书给我的大脑冲击很大,似乎冲击着我了接受的多年的正统的城市规划理论教育。理论大厦摇摇欲坠,新的基础却没有找到,我心头城市规划这座半新不旧的建筑该如何修整,心头一片迷茫!
三、盲人摸象:我看城市秩序与复杂性
上面说了,城市秩序只能是S教授般的城市规划哲人才能才有资格谈论与思考这个宏大抽象的话题,而我只是该领域的盲人,虽然是摸,但总能找到“城市秩序与复杂性”这只大象的一点点特征,所以摸总比不摸好,摸了谈点体会总比不谈好,即使是贻笑大家,也权当是凑点热闹,给牛年增加点牛皮料。这样思考,心里也坦然了,也就有了今天的大胆妄为!
四、现象与本质:从大伯到《死与生》到《复杂性》 大伯白喜事是观察农村生活的传统文化生活,终于感受到在传统仪式与传统文化中的一点点秩序,并不是复杂的枯燥的乏味的磕头跪拜之类的纯形式,而是隐藏在仪式之下的尊重长辈、论资排辈以及应有的程序等。同样隐藏在城市传统街区物质空间下的秩序是建筑宗界、邻里关系、交通组织、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方式等,而物质空间形态似乎是鳞次栉比,杂乱无章的,正如大伯白喜事一样,给人感觉复杂、混乱。这里从生活现象初步感受到了秩序与复杂性的统一。
J.Jacobs在《死与生》则描述了城市生活现象中的秩序(有序与无序),提出的“街道眼”、“街道芭蕾”、“多样性生发”、“视觉秩序”、“非平均小变数”等等,都是基于城市“复杂性”的现象研究,最后在“城市问题的所在”一节中,引用了前洛克菲勒基金会自然与医学委员会副主席沃伦.韦弗博士关于科学思想发展的三个过程分析:从简单性到无序复杂性再到有序复杂性,终于交代了城市“死与生”的秘密。因此可以说Jacobs是发展的科学思想在城市领域的应用,是用发展的科学思想对城市规划理论的检测,是借鉴生命科学理论实践对传统城市及城市规划理论实践的质疑。因此,可以说《死与生》是基于科学思想体系中关于“秩序与复杂性”的城市现象分析。
尼古拉斯.雷舍尔的《复杂性》则是从一种哲学概观的角度,专门正对“复杂性”,系统的分析了“复杂性”的本质意义,指出“复杂性”研究是适用于任何领域,是“提供从描述获得的倾下性,更重要的是提供来自科学的各种描述的倾向性”。雷舍尔以“复杂性的枝枝杈杈”为导言题目,本身就寓意了事物的复杂性,该部分简明扼要的讲述了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成为“复杂性”哲学概观的复杂框架。第一章从分析“复杂性”是什么入手,指出“自然领域与人造领域”关于“复杂性”研究的四种模式,通过建立“复杂性模型”关于“描述、生成、计算”的认识论复杂性与“组分、结构、功能”的本体复杂性,展示“复杂性”的各种模式,最终在本章指出事物“复杂性不能出现在完全的无政府状态中,出现在缺乏任一和所有规则秩序的境况中——这是复杂性认知终止的最终地方”。“复杂性的涌现和稳定需要秩序。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混沌展示了高秩序度,尽管这种秩序是特殊的、独特的随机秩序”。文中还大量例举数学为证,说明复杂性与秩序的关系,从而建立起秩序与复杂性的关系。因此可以说,雷舍尔是研究“复杂性”与“秩序”的本质,是对事物的“复杂性与秩序”的科学哲学研究。
第四篇: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原创】
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
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必须与当前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匹配,如果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没有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必然会阻碍社会进步,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因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队伍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和完善,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是集专政、打击、管理、服务于一身。新形势下为社会、为公众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务,已经上升为公安机关职能的核心内容。
(一)落实责任机制,规范公安机关执法行为。公安工作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联系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必须有人受理、有人办理、有人管理。所以统一和规范各警种、各部门运行模式,让每个警情、每个案件、每个求助都有工作责任人。在内部管理上、基础台帐、窗口接待、队伍管理教育,每块都有具体工作责任人和主抓责任人。执法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第一就是要端正执法思想,坚持执法为民。这是根基和基础,必须要打牢。第二就是要转变执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基本理论来调整执法活动。过去我们往往强调国家行政权力的强制性,现在则更多的强调在司法过程中、在行政行为中要有效的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重大的调整,是权力观向权益观的转变,特别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中过去强调更多的是强制性的管理,现在则是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也是一个重大的执法现念上的转变。如果我们不能从根本观念上转变过来,我们就摆不正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我们在执法活动当中,在实施各种行政行为当中就会出现偏差。第三就是要规范执法程序,确保公平公正和高效廉洁。这是规范执法行为的具体落脚点,很大程度上讲,执法程序上没有创新,必须完成规定动作,就是规定得更具体更严格更具有操作性,使执法工作符合程序。法律程序上的界定、规范是今年规范执法程序的重点。包括运用网络化的手段来固化我们的执法行为。第四就是要着重执法效果,既严格规范,又做到理性平和。特别是一些民事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民事纠纷调解,治安违法案件,在严格执法,公正执法,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做到理性平和执法。通过执法,即达到教育的目的,又达到惩治的效果。
(二)要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到重大刑事案件侦破情报信息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公安工作离不开加强情报信息搜集、研判、应用机制。适应目前的社会形式,公安工作就必须走信息化、科技化强警之路,建立健全互相策应、互相作用、互相联结的情报信息收集、通报、研判等工作机制。强化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整合相关力量和社会资源,规范相关应急程序和要求,切实增强公安业务能力。一方面,情报信息是加强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当前,随着犯罪活动国际化、智能化、动态化趋势日益突出,公安工作如果沿袭过去那种拼体力、拼消耗和人海战术作战的粗放式做法,必然捉襟见肘、步履维艰、难以为继,民警也将被困于大量繁杂的事务性工作和低效劳动中超负荷运转。这已成为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难题之一。而发挥情报信息的作用,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必施之策。只以情报信息成为影响公安决策的关键因素,引领防范、指导打击,才能加强公安工作,为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情报信息有力的推动改进公安工作的速度。以情报信息为基础的决策是公安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依靠准确、及时、全面的情报信息作出决策,公安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才能得以合理配臵,工作效能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情报信息拉近指挥与实战、机关与基层一线的时空距离,使公安工作从被动型向主动实战型转变。因此,情报信息既是加强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又有力的推动改进公安工作的速度。
(三)夯实刑侦基础,提高打击的精确性。刑侦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必须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发挥好刑侦相关信息库的作用是加强和改进刑侦工作的前提,应用好“大情报”系统、类案系统、在逃人员信息库、违法犯罪嫌疑人指纹信息库、被盗抢机动车信息库及涉案物品、犯罪线索、重点人员信息库,切实服务侦查工作。要严格落实命案必破责任制,建立命案预防、快速反应和侦察破案的现场勘查、组织领导、后勤保障工作机制,加强考核和督查,善于总结经验,对每起命案破案后都进行总结评析,落实工作责任制。要树立案件“经营”理念。针对多发性、系列性案件和一定区域内的突出犯罪、特殊犯罪群体及这方面的重要线索和重点人员加强监控,利用社会资源,采用秘密的、技术的多种侦查措施,搜集证据,掌握规律,摸清全部成员和罪行,一网打尽。要转变侦察破案模式,把以“从案到人”为主、“从人到案”为辅的被动型模式,转变为以“从人到案”的主动型模式为主、两种模式相互促进的新型模式。要充分发挥基础工作和科技手段在侦查破案工作中的作用,增强破案主动性。切实把公安基础工作的控制和管理作用向破案纵深延伸,使基础工作不仅服务于破案,而且能够直接破案。要强化多元化工作机制,坚持命案必破、挂牌督办制度,落实追逃工作、串并案工作、指纹远程查询等刑侦工作机制,积极探索从人、地、物、事中发现线索、打击犯罪的多元化工作模式,不断强化对影响大、危害重、领导重视、群众关注的重特大案件的攻坚力度,要提高精确打击科技含量。大力培养一批侦查、技术专业人才和破案、办案能手,合理配臵专业人才资源,增强破案攻坚能力和打击突出犯罪的实效。同时,不断加大刑事科学技术设备的投入力度,提高现场勘查、发现、提取、比对、固定证据及在日常管理、侦察破案中发现和掌控违法犯罪分子的能力,逐步增强打击犯罪的精确性、搜集固定证据的高效性。
(四)实行警务公开,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信任度。公安机关要加强公安作风建设,积极大力推行警务公开,坚持和完善制度,努力化解各种矛盾,积极处臵群体性事件,主动做好“超前防范”、密切警民关系工作,全力维护稳定。一方面,要公开办事的政策、内容、程序、时效、结果等,在方便群众、服务社会的同时,促使民警自觉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进而密切警民关系,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另一方面,按规定把公安机关的工作权力的运作告知广大群众、呈现给社会各层面,积极推行执法运行的公开化,实行阳光作业。严格加强警务监督,坚持以监督促公开,以监督促工作落实。尽力消除群众对我们的疑虑,从而更加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五)转变工作理念,提高服务的层次性。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遵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和健全“窗口”单位服务规范,一切以便民、利民为原则,热情服务群众。对非工作日到公安机关求助、报警、办理相关事项的,由值班民警先行受理,及时转交户籍民警尽快办理,在人民群众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在服务经济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上下功夫。加大经济领域内违法犯罪的打击和企业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力度,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紧密依靠各级党委、政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改进工作方式,不断提高服务的质效,树立警务工作成本观念,动用最少的公安资源,发挥最大的质效。找准公安管理工作中的难点、盲点和亮点,通过主动服务达到管理的目的,达到社会效益与治安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六)加强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建设。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开展公安公共机关公共关系建设。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是我们开展公安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工作中,应拓宽渠道,多策并用,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公共关系建设,争取全体民警真诚合作与支持,使部门之间、民警之间沟通思想、消除误解,增进团结、步调一致形成巨大的组织凝聚力,为对外公共关系活动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的支持与协助。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争取理解支持;要加强与执法执纪监督员和民间社团的联系,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动和组织公众参加队伍监督和社会治安工作;要深入社区、农村,宣传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情况,宣传安全常识,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第三,要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巩固扩大宣传阵地,不断提高公安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推行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公安民警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运用事实和法律影响、说服公众,修正其不恰当的看法、观念和行为,使公安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要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训练条令和即将颁布实施的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健全各种执勤执法规范,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养成教育,形成公安机关良好的职业风范。要以方便人民群众,抓住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这个基本点,抓住以人为本,做好公安工作。
二、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警力不足和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部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公安队伍之所以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既与公安队伍的工作性质、工作特点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教育、管理、监督不力密切相关。
(一)多措并举,缓解警力不足压力。一是争取支持,充实基层警力。公安部门应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尽可能给予政策倾斜,增加编制,制定计划,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录一定数量民警,把德才兼备的年轻同志源源不断地选送到公安工作的第一线,为基层公安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二是加强培训,提高民警素质。由于招录新民警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问题。对此,要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工作实际,经常性地组织在岗民警开展执勤执法培训,加强政策法规和公安业务学习,不断增强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投入,增加科技装备。随着科技的进步,当前公安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制度化和科技化轨道,要将电子监控系统等高科技管理设备和管理手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部分警力解放出来,从而实现以科技装备的增加弥补警力不足的目的。
(二)统一纪律要求,建立起配套完善的监督制度。要加强对公安队伍的宗旨观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律和文化知识教育,不断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最大限度地减少民警的违法违纪问题。其次要严格监督,严肃法纪。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听取辖区群众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公安机关的内部监督部门要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有效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坚持经常性的督查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敢于坚持原则。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包庇护短,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三)加强队伍管理,提升队伍综合素质。注重树立民警中典型标杆,起到榜样作用,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树立典型工作方面,首先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把忠实履行职责、工作兢兢业业,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作为衡量典型的主要标准。同时还要落实宣传责任制,强化内外部协调与沟通,弘扬正气,鼓舞斗志,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公安队伍中也存在一些基本素质低、责任感差、工作能力低、不能胜任工作的干警,而这些人员没有落实相应处理措施,不但有损于公安机关形象,而且挫伤其他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整体上削弱了队伍战斗力。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末位淘汰制”,将无法胜任岗位的必须调至简单岗位。
(四)以教育训练为突破,不断增强公安队伍依法行政的工作能力。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教育训练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基层在职民警的教育训练工作纳入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有效避免教育训练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和资源的浪费,使教育训练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加强公安队伍的基本功训练和实战训练,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要将教育培训与民警的工作需要结合起来,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以业务骨干授课等形式为措施,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强的培训方案,切实提高培训的品位、层次和质量。同时,教育培训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从根本上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同时,设立教育训练专项资金帐户,实行专款专用,确保教育训练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要通过建立健全民警教育训练档案,加强对教育训练工作的量化管理,并把民警的教育训练水平作为衡量和考察民警综合素质的重要参数,与绩效考核工作挂钩,落实奖惩措施。要把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放在培养公安工作急需的专门人才和解决部分民警“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问题上,通过划定合格标准,严格考核测试,摸清基层队伍的实际状况,开展分类培训。
(五)坚持从优待警,激发内在活力。坚持把解决公安队伍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最大限度地落实从优待警相关措施,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热情。一是抓好政治保障。要切实解决民警职级待遇问题,切实让各级干警感到“有为就有位”;要解决民警的政治待遇问题,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机制、新举措,注重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二是抓好经费保障。要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保证足够的办案经费和必须的警务装备,全面落实津补贴制度,促进基层单位和广大民警集中精力抓好本职工作。三是抓好维权保障。民警及家属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被侵权的事件时有发生,以往处理类似问题,由于担心群众误解,多数情况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办法,导致一些民警在执法活动中畏手畏脚,不仅极大地挫伤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而且直接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权威性。为此,要将维权工作纳入公安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使维权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办。四是抓好解困保障。要帮助民警解决家庭的各种实际困难。在帮助解民警困难的同时要多留心、多关心、多操心,利用一切有利资源做好工作,让广大干警无后顾之忧。
(六)深化竞争,加强考评考核。一是加快改革步伐,坚持与时俱进、任人唯贤,不断深化以竞争上岗、全员优化组合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并不断加大轮岗交流力度,创造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效能,进一步增强全体民警奋发向上的紧迫感。二是积极创造条件。要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把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工作干劲大等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三是强化考评考核。要以明晰权责、量化任务为重点,根据各个岗位、各项工作的类别、性质和特点,细化工作的标准、要求和程序,并辅之以严格的考核奖惩办法,建立并完善量化管理考核机制,综合考评,奖优罚劣,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增强战斗力。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不断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与公安队伍建设推进公安机关更好地担负起巩固我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努力开拓公安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浅谈新时期公安工作与媒体
浅谈新时期公安工作与媒体舆论
内容摘要:本文从新时期社会媒体舆论对公安工作的影响,所产生的原因为切入点,浅谈了本人对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对策和建议 关键字:公安工作 舆论引导
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问题也相应增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公安宣传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引导舆论、维护稳定的任务也因此尤为艰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手机等普及互动的趋势下,公安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警执法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和媒体的视线之下,稍有不慎就会被抓住不放,夸大炒作。近年来,国内涉警负面新闻报道已出现多起,如云南“躲猫猫”事件,湖北“石首”事件、“邓玉娇”事件,尤其是近来重庆市扫黑除恶,牵扯到以文强为首的公安机关高层人物事件,全国各大媒体均乐此不疲的全面报道,无不吸引着亿万人民的关注,冲击着人民群众的固有思维。在这种大的舆论氛围下,我省乃至的涉警负面报道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信息化条件下思想宣传工作规律、特点,切实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和公共关系能力,努力营造有利于警民和谐、有利于公安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现笔者就公安机关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做一浅议。
一、当前易引起新闻媒体关注的公安机关负面事件分析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作为与人民群众联系最为密切、接触最为广泛深入、老百姓最爱评议的一个群体,自然而然也成了新闻媒体挖“新闻”的一个源泉,先进典型、英雄模范等警察英雄事迹容易引起新闻媒体的关注,尤其是对涉及公安机关及警察事件的负面新闻,更是令部分新闻媒体和记者津津乐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犯法造成的涉警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少数民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受腐朽思想腐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薄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思想上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执法不学法、执法不懂法、执法不守法、执法违法、执法犯法,个别人甚至把执法活动置于社会上不正常的关系网中,徇私枉法,索贿受贿,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为害人民群众。这既破坏了警民关系,严重败坏了公安机关整体形象,也成为新闻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
(二)少数公安机关民警缺乏宗旨意识造成的涉警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目前,有的民警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不讲奉献只求索取,忘却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遇事不能从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是私心膨胀,贪小利、图享受,与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期望和要求形成明显反差。少数民警特权思想严重,以管人者自居,工作方法简单,态度行为粗暴,刁难欺压群众,引起群众反感,产生了不良的后果。
(三)少数公安机关民警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事件易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公安机关先后进行了执法规范化教育、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素质能力建设等活动,在全体民警中加强执法为民思想教育,强化民警证据意识、程序意识、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断完善执法办案和监督制约的具体制度,把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追求效率与实现公正有机统一起来。但少数基层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在执法指导思想上仍然出现了偏差和错位,在执法办案中,重打击轻保护、重管理轻服务、重实体轻程序、重处罚轻教育、重领导轻群众、重关系轻法制、重人治轻法治等行为屡禁不止;不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搞刑讯逼供、超期羁押等,随意侵犯人权。
(四)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夸大事实“制造”的不实涉警事件易成为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由于当前新闻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许多新闻媒体和记者都在为“吸引眼球”的新闻而忙碌,很多新闻媒体都采取提供线索有奖的方式来收集“新闻”和“报料”。但极个别新闻媒体和记者对所谓的群众提供线索不加甄别,不深入走访调查,偏听偏信,为“新闻”而“新闻”,把一面之词当成热点,把夸大事实作为卖点,以耸人听闻的标题、大肆渲染的情节来吸引读者,提高所谓“影响力”。原本是客观、如实地报道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些建设性的意见,改进公安工作和形象,没想却被个别新闻媒体杜撰、编造以及刊登出与事实严重不相符的虚假新闻、失实新闻,人为地造成了公安机关形象危机。
二、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
出现上述现象,既有社会因素,也有民警自身因素;既有个别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弱化和一些群众的猎奇心态等因素,也有对舆论导向认识不深、应对措施不力等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综合因素。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沉淀、积累了不少社会矛盾和问题。社会转型加剧,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深化,社会成员结构调整,利益重新分配,各种矛盾此起彼伏,公安机关进一步扩大了社会管理范围和打击犯罪的力度,使得公安民警与违法犯罪分子的矛盾冲突更加直接、尖锐。二是非警务活动增加,许多诸如城市拆迁、土地征用、上访等原因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作为公安机关毫无选择地站在维稳的“风口浪尖”,直接面对应付矛盾冲突行为,衍生了极少数人不满和对立情绪,借助媒体对公安队伍进行“舆论攻击”。
(二)自身综合因素。一是公安机关在执法执勤、办案或在接受救助、处警等方面未按程序办案或工作中存在问题,授人以柄,媒体却紧盯不放。二是机制不健全,认识不到位,缺少应对力。一些部门在应对媒体炒作涉警新闻事件时,经验不足、应对失当,造成被动,给了个别媒体炒作的空间。
(三)信息网络因素。当今信息网络四通八达,特别是个别人借助互联网具有互联互通、藏身匿名、互动性强、信息量大的特点,加之公安工作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敏感性,具有天然的刺激性和吸引力,容易成为网上舆论关注的“焦点”。庞大的网络规模,发达的网络平台,众多的网民,使得网上一旦出现涉警舆情事件,极易引起铺天盖地的“舆论风暴”,呈现出“一人疾呼、万人参与、百万人关注”的状况,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严重损害整个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对公安机关舆论引导工作能否快速反应、有效应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三、公安机关引导涉警网络舆情应坚持的原则
(一)自觉接受批评监督的原则
网上舆论引导并不是要提倡网上一片赞歌,应当允许群众开展网上批评和监督。对于贪污腐败、不公不义、恃强凌弱、嫌贫爱富、不讲诚信等社会现象,对与人民利益关系最直接问题上的决策失误,以及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失职、渎职问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都应该旗帜鲜明地批评和揭露,以形成网上监督氛围,这是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所必须的。
(二)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的原则
准确的事实是确保有效处置危机的必要前提。对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性质、损失都应准确无误的了解清楚,才能制定正确有效的处理方案,分析危机的发展趋势,以便加以控制。
(三)坚持积极引导的原则
危机爆发后,不能消极悲观、等待、观望或存在侥幸心理,这时应主动引导舆论。警方要牢牢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以此来增加信息的保真度,从而主导舆论,避免发生信息失真的情况。发布的信息要强调全面和真实,越是隐瞒真相越会引起更大怀疑。
(四)坚持维护形象的原则
这是形象危机处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处理危机时,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警方的声誉。要坚持维护大局,把握局势,正确引导和趋利避害。
四、提高公安机关舆论引导能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正面宣传,提升公安机关形象。由于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相对滞后,新闻媒体对公安机关形象的宣传报道五花八门,虽然主流新闻媒体对于树立公安机关正面形象做了大量工作,但宣传的深度、广度仍与队伍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往往为时一年的正面宣传不如一篇负面报道的影响大,究其原因,是宣传的典型性不强,缺乏家喻户晓的典型。因此,公安机关应充分重视典型宣传,始终围绕能高度体现警察精神、集中体现公安形象的“警察英雄”来开展传播沟通工作,以典型形象铸整体形象。一方面,利用报纸、电台、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公安队伍中的英雄人物和好人好事。善于开展全方位的公关宣传攻势,注重英雄模范人物的宣传效应,努力使自己的优秀民警走出警队,使广大群众通过这些先进典型更多更直观地了解公安队伍,认识公安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警察形象的推广活动,以制作民警与群众的互动节目为载体,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沟通,增进理解,实现警察形象的“软着陆”工程。
(二)加强公安新闻宣传纪律,主动把握舆论导向。遵守公安新闻宣传纪律是公安新闻宣传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的具体体现,是正确把握公安舆论导向的客观要求。目前,不少公安机关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公安新闻宣传纪律。基本内容都相同,如未经有关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新闻线索,随意发表评论或私自接受新闻新闻媒体记者采访。未经公安纪检监察部门或公安宣传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外界提供涉及民警违法违纪案件内容的文字和音像材料,避免新闻媒体炒作,造成不良影响。公安宣传部门和宣传干部要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大局出发,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对公安报刊、公安网站、公安电视栏目以及提供给新闻媒体的稿件、节目的审核把关,及时跟踪和分析新闻媒体和网站关于公安机关的舆情动态,发现危机苗头立即采取措施,确保舆论导向正确,防止因时机把握不当或对案件进行过度报道而引起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三)抢占高地,牢牢掌握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主动权。
公安机关要畅通与宣传主管部门的联络沟通渠道,及时向宣传部门汇报公安新闻宣传方面的安排部署。要切实转变理念,善解媒体、善待媒体、善用媒体;要充分利用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主要新闻单位定期交流、良性互动,主动向新闻媒体通报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情况,为新闻媒体采访提供方便;对涉及公安机关并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事(案)件和问题,要善于用事实、数据和实例说话,善于运用网络等新型传媒手段,加强“第一时间”的权威信息发布,用客观、公正的报道先声夺人,真正抢占先机,占领舆论制高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同时要组建专门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正确引导网上舆情导向,正本清源,堵住谣言的传播,还群众以事实真相。要加强网络监控,对恶意炒作的网上重点人或活跃分子,要迅速组织力量落地查人,查明身份后予以教育、控制,配合开展舆论引导控制工作。
(四)建立公安机关形象危机机制,减少新闻媒体报道的负面效应。当前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热点以及部分新闻媒体的卖点更多的是公安机关形象出现危机的情况,把对少数民警形象、作风的非议上升到对民警群体形象的错误评价上,把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放大对整个公安机关和队伍的不信任上。由于新闻媒体的巨大影响,扩大和加剧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危机,其危害性不容低估。公安机关应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做出积极响应,当客观、真实的公安机关形象危机被新闻媒体披露或报道时,公安机关应当主动出击,引以为戒,进行认真总结,从中吸取深刻教训,对照查摆存在的问题,深挖根源,敢于直面新闻媒体的“亮丑揭短”,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执法行为,通过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回应新闻媒体的关注和质疑,树立起公安机关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动力;如果新闻媒体的失实报道,公安机关同样也要主动应对,采用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及时对此澄清或纠正。
建立公安机关公共关系形象危机机制有两个重点:一是预警,即防患于未然。二是有效处置,消除影响。同时又应分为内、外两方面。对外危机处理主要是应对新闻媒体。在危机爆发时,面对新闻媒体的关注甚至诘难,应该本着诚恳、公开、透明的原则,尽量取得新闻媒体记者的理解和支持,及时控制影响,消除影响,将危机的伤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危机预警处置机制还应该建立在公安机关内部,主要是对民警执行高危险任务或民警由于某种原因出现较大的违法、违纪现象时进行危机心理疏导,做好这项工作对于维护民警心理健康,保持群体积极昂扬的斗志具有积极意义。
总之,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各种因素诱发的公安机关形象危机仍会出现,新闻媒体在面对涉警事件时反应的立场、态度,对公安机关形象的影响将会更加突出和深入。作为公安机关,只有充分树立危机公关意识,正确面对新闻媒体的“双刃剑”作用,从源头入手,有效沟通、妥善应对,坚持正确导向不含糊,正面宣传不放松,主动导控不动摇,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负面报道,尽最大努力保证不发生严重影响公安机关和队伍形象的舆情事件,努力为公安工作的发展进步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