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范文)
近期,我们对全县各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我县村干部队伍的现状
我县现有村干部(含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计生专干以及其他村干部)共598人,其中镇管干部293人,村女干部117人,村干部中党员为501人。根据县政府办、财政局、农办等部门的统计:平
均每个村干部年报酬约为6168元。全县94个行政村都有集体经营收入,其中5万元以下的有25个村,5—10万元的有31个村,10—20万元的有22个村,20万元以上的有16个村,最高的村总收入89万元,而最低的仅2000元。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少数村党支部班子力量薄弱,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有的村党组织活动不正常,即使开展活动也是由于上级检查,被动应付。由于平时不沟通,不学习,党支部成员之间、党员和党支部之间、群众和干部之间、群众与党支部之间关系疏远,党员干部和群众矛盾多、意见大,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二是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三是村干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不高。表现为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缺乏,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融洽。“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时,不少群众发出“村干部要深入群众”的呼声,原因就是区划调整后,村规模比以前明显扩大,村干部工作量成倍增加,村干部职数又比以前减少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种任务、检查、会议让几名村干部应接不暇,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的时间就少了。还有少数村干部做表面文章,这样就造成一些村干部不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凭主观臆断指导和决策,容易产生工作的盲目和被动性,同时拉大了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影响了干群关系,甚至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现有队伍难以稳定。
一是现村干部的报酬太低,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往往是在没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党做工作、讲奉献,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在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确有少数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倾斜,存在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这也是一些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村干部的岗位对农村青年人才基本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二是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各项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一直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且随着近年来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如财税、工商、土管等纵向管理力度的加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和履行职责的条件都表现出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如税费征收工作,需要跑断腿、磨破嘴,软的不奏效,硬的又不行,村干部对此感到十分为难。近年来,村级组织在处理治安案件、完成税费征收等工作中,因职能错位而被司法机关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没有好的“出路”和“退路”。过去村支部书记干得好的可以到机关、企业任职,现在机关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的改革,支部书记的“出路”已被封死,辛辛苦苦干了多少年,退下来时,没有很好的退路。
3、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二是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4、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落后,村级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的自治权利。这两次变革对农民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使农村党支部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重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有的村组织的组织功能、村干部的行为方式却滞后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在工作方法上,行政命令的多,主动服务的少;在工作内容上,征收税费的多,指导农民致富的少;在组织活动上,机械单调的活动多,生动活泼的活动少。带来了干群、党群关系不够融洽,党员组织观念淡化,支部威信下
第二篇: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陈汉明
[内容摘要] 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关 键 词]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策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既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农村党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就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6、村干部队伍来源缺乏,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笔者认为:
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落实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一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要认真做好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工作,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村干部,更要注意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的村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干部领导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的“领头雁”作用。当前,在村级组织中应当积极探索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二要多渠道选拔人才。应该打破行业、身份、村域界限,深入对当地的致富能手、乡镇企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注册,注重培养考察,把优秀青年选入村干部队伍。把乡镇机关有一定潜力的干部挂职到村两委工作,充实村干部队伍的力量。特别要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有志气、有能力的年轻大学生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三要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可以及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通过推行助理制、项目负责制等形式,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合理搭配村班子成员,配强配优,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储备一批35岁左右的优秀正职村后备干部,特别要注重村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要根据党的十七大的精神,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组织村干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实行村干部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完善日常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到县级党校、农干校集中学习培训2周以上,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鼓励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践证明,村干部到党校参加函授学习,不仅可以使村干部有机会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大力改善其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使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县、乡镇及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划拨专款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村干部到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轮流挂职,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村干部必须要坚持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的意识,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农民的呼声,真实反映农民愿望,真情关心农民疾苦,多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是要规范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村级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二是落实好民主监督制度。要严格实现村务公开,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认真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
4、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为了确保村干部能正确行使权力,必须让村干部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一是建立“三评”制度。对农村基层干部每年都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三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升降奖惩挂钩。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二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乡镇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明确界定村“两委”与青团、妇联、治保民协、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5、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健全保障机制,可以更好地调动村干部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乡镇财政要安排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年初订计划、年终评结果,奖惩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感。二是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并相应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要积极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工资、奖金分配机制,由县级财政拨款、乡镇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收入等多方面进行保证。对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在今后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时,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名额给村干部,择优录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职历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优秀村干部,把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四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真正建立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五是要健全法制保障机制。要健全村民委员会治保、调解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利。对那些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司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确保村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村干部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大丰市委党校)
第三篇: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陈汉明
[内容摘要] 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 键 词]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既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农村党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就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6、村干部队伍来源缺乏,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笔者认为:
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拓宽选人渠道,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一要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班子整体合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要认真做好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工作,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村干部,更要注意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的村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干部领导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的“领头雁”作用。当前,在村级组织中应当积极探索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二要多渠道选拔人才。应该打破行业、身份、村域界限,深入对当地的致富能手、乡镇企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注册,注重培养考察,把优秀青年选入村干部队伍。把乡镇机关有一定潜力的干部挂职到村两委工作,充实村干部队伍的力量。特别要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有志气、有能力的年轻大学生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三要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可以及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通过推行助理制、项目负责制等形式,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合理搭配村班子成员,配强配优,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储备一批35岁左右的优秀正职村后备干部,特别要注重村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实行村干部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完善日常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到县级党校、农干校集中学习培训2周以上,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鼓励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践证明,村干部到党校参加函授学习,不仅可以使村干部有机会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大力改善其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使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县、乡镇及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划拨专款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村干部到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轮流挂职,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转变村干部的工作方法。一是要规范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村级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二是落实好民主监督制度。要严格实现村务公开,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认真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
4、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一是建立“三评”制度。对农村基层干部每年都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三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升降奖惩挂钩。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二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乡镇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明确界定村“两委”与青团、妇联、治保民协、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5、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乡镇财政要安排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年初订计划、年终评结果,奖惩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感。二是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并相应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要积极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工资、奖金分配机制,由县级财政拨款、乡镇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收入等多方面进行保证。对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在今后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时,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名额给村干部,择优录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职历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优秀村干部,把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四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真正建立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五是要健全法制保障机制。要健全村民委员会治保、调解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利。对那些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司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确保村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村干部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四篇: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陈汉明
[内容摘要] 村干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直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关 键 词] 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的主要宣传者、贯彻者和直接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责。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谐和稳定,直接影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建设一支善于治村理政的村干部队伍,既是农村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又是农村党群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更是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当前很有必要就如何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研究和思考。
一、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的领导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干部的政策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村干部的发展意识不断强化,带领农民致富的本领逐步增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干部队伍的工作作风有了新的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从总体上说,村干部队伍基本上能承担起组织和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有些村干部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有些村干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思想不够解放。主要是思想观念跟不上国家大政方针和政策调整步伐,只能机械地抓落实;谋划发展缺少科学性,思想狭隘,存在短期行为;开展工作缺乏创造性,“上面让干啥就干啥,上面让咋干就咋干”,能动性、创造性不够。有些村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存在“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
2、少数村干部缺乏团结意识,经常搞“内耗”。少数村支部软弱涣散,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不强。少数村干部心思没有用在团结协调带领村民致富上,而是用在搞家族、宗派、小团体利益上。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
3、部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主要是政策水平偏低,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学习不够、领会不深,宣传贯彻不到位,导致一些群众不理解、不支持;驾驭市场经济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好事抢着干、难事推着干、缠手事躲着干、得罪人的事顶着不干”;科技素质不高,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搞产业结构调整上指导不上去,组织和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较差,不少村干部遭遇“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的难题;既没有发展集体经济本领,又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办法,村级集体积累薄弱,农民增收缓慢,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农村改革形势需要。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作风不实,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4、有的村干部宗旨意识不强,办事不够公开。有的村干部不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地为农民服务的观点,不是把村务公开当成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融洽干群关系的必要举措来加以落实,而是把其作为一种应付形式,被动性地、甚至不情愿地操作,因而出现了不公开、半公开、假公开等
问题。
5、一些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心态不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的许多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村干部无法面对任务重、工作难、报酬低的现实,心态不好的现象较为突出,致使一些村的村干部任职“昙花一现”,一有门路,就丢下“乌沙帽”走人,给村级管理及工作的落实带来很大的影响。
6、村干部队伍来源缺乏,存在着后继乏人的现象。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另外,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少数村的村干部换来换去还是老面孔,村干部队伍缺少活力和战斗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观原因:一是有些村干部对学习不够重视,缺少科学理论武装。也有些村干部理论学习与实际相脱离,既存在照搬照抄的教条主义,也存在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二是少数村干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所淡薄,自律意识不强;三是一些村干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不高;四是部分村干部的主要精力全部放在抓经济工作上,全面抓的意识不强。
客观原因:一是村级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难度大,使少数年轻的村干部有知难而退的思想;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不是很高,部分工作能力强的村干部容易“跳槽”;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使一些村干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无所适从。
二、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1、拓宽选人渠道,选好配强村干部队伍。一要优化村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村班子整体合力。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党员行不行,就看带头人。要认真做好村干部队伍的培养选拔工作,既要注意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的村干部,更要注意培养和选拔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的村干部,特别是要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而又能共事、不出事的人,选进村干部领导班子中来,尤其是要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其的“领头雁”作用。当前,在村级组织中应当积极探索和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大力精减村组干部职数。二要多渠道选拔人才。应该打破行业、身份、村域界限,深入对当地的致富能手、乡镇企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等进行登记注册,注重培养考察,把优秀青年选入村干部队伍。把乡镇机关有一定潜力的干部挂职到村两委工作,充实村干部队伍的力量。特别要制定优惠政策,激励更多有志气、有能力的年轻大学生到村任职或挂职锻炼。三要强化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要建立以农村优秀人才为主体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信息库,建档立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可以及时向村级组织补充新鲜血液。要通过推行助理制、项目负责制等形式,给后备干部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工作中培养锻炼后备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合理搭配村班子成员,配强配优,增强村干部队伍的活力。要储备一批35岁左右的优秀正职村后备干部,特别要注重村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
2、不断加强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当前,要着眼于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队伍知识、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一是实行村干部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对村干部进行岗前培训和任职资格考试,实行持证上岗。同时,完善日常培训制度,每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到县级党校、农干校集中学习培训2周以上,并建立村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将培训情况纳入村干部目标考核范畴。二是鼓励村干部参加省委党校干部函授学院大专、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实践证明,村干部到党校参加函授学习,不仅可以使村干部有机会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大力改善其知识结构,而且可以使村干部提高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学习费用分担机制,县、乡镇及个人各承担三分之一,县乡两级政府每年要划拨专款支持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三是创新教育培训形式。要充分考虑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工作性质等因素,创新教育培训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做到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综合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要建立村干部到县乡两级涉农部门挂职锻炼制度,有针对性地组织村干部轮流挂职,提高农村工作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要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工作需要,建立一系列村干部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3、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切实转变村干部的工作方法。一是要规范民主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党组织和村委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决策。要强化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完善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用规范的制度对会议组织形式、决策范围、决策程序作出具体明确的界定。凡属会议决策范围内的事项必须经会议讨论通过方可付诸实施,否则一律视为无效决策。特别是在执行“一事一议”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履行程序,防止村级主要干部搞“一言堂”。二是落实好民主监督制度。要严格实现村务公开,进一步明确公开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做到内容、时间、形式、制度“四统一”,突出解决不公开、假公开、公开质量不高的问题,从而增加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同时要认真执行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制度,完善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日常监督措施,进一步规范农村基层干部的行为。
4、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一是建立“三评”制度。对农
村基层干部每年都进行一次自我评价、群众评议、组织考评,将“三评”结果记入个人档案,并与升降奖惩挂钩。对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干部要进行谈话诫勉;对评议合格率偏低的村干部要进行调整或免职;对评议满意度偏低的村“两委”班子要及时进行整顿。二是建立和完善村主职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各乡镇要对村主职干部每届任期内的实绩和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审核评价。审计结果要向党员、群众公开,并作为村书记奖惩、去留的重要依据。三是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要强化职责任务,搞好协调分工,明确界定村“两委”与青团、妇联、治保民协、民兵等其他村级组织的关系。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和落实好以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财务管理等制度规定,完善村级组织运行规则,用制度、规则、约束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保证村级组织正常、有序运转。
5、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村干部队伍活力。一是建立和完善目标考核机制。乡镇财政要安排专项奖励基金,实行年初订计划、年终评结果,奖惩分明,增强村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紧迫感。二是完善经济保障机制。在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并相应提高村干部的经济待遇。要积极探索村干部规范化管理的新路子,建立健全工资、奖金分配机制,由县级财政拨款、乡镇财政补贴和村级集体收入等多方面进行保证。对村干部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机制,提高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三是建立政治保障机制。建议在今后公开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时,尽可能多安排一些名额给村干部,择优录用35岁以下、大专以上学历、三年以上职历的优秀村干部。要大力宣传推介和表彰优秀村干部,把政治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劲头。四是健全监督约束机制。要始终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根据转变职能和领导方式、工作作风的总要求,制定村干部履行职责行为、个人经济和生活行为规范。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机制内的约束和群众监督,着力解决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真正建立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加强对离任村干部的管理,经常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定期组织离任村干部学习文件,听取他们对村级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生活困难的离任村干部,要给予适当补助。五是要健全法制保障机制。要健全村民委员会治保、调解组织,完善村规民约,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切实维护村干部的合法权利。对那些威胁、恐吓甚至打击报复村干部的不法分子,司法部门要重拳出击,从严打击,确保村干部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为村干部的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第五篇: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近期,我们对全县各镇村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就我县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我县村干部队伍的现状
我县现有村干部(含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计生专干以及其他村干部)共598人,其中镇管干部293人,村女干部117人,村干部中党员为501人。根据县政府办、财政局、农办等部门的统计:平均每个村干部年报酬约为6168元。全县94个行政村都有集体经营收入,其中5万元以下的有25个村,5—10万元的有31个村,10—20万元的有22个村,20万元以上的有16个村,最高的村总收入89万元,而最低的仅2000元。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1、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少数村党支部班子力量薄弱,战斗力、凝聚力不强。有的村党组织活动不正常,即使开展活动也是由于上级检查,被动应付。由于平时不沟通,不学习,党支部成员之间、党员和党支部之间、群众和干部之间、群众与党支部之间关系疏远,党员干部和群众矛盾多、意见大,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发挥。二是有些村两委之间工作不协调,尤其是村书记和主任之间矛盾时有发生,表现在工作上相互扯皮,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群众反映的问题久拖不决,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三是村干部政治理论、业务素质不高。表现为宗旨意识不强,服务意识缺乏,少数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影响了村干部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四是党群、干群关系有待进一步融洽。“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时,不少群众发出“村干部要深入群众”的呼声,原因就是区划调整后,村规模比以前明显扩大,村干部工作量成倍增加,村干部职数又比以前减少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种任务、检查、会议让几名村干部应接不暇,深入群众,了解情况的时间就少了。还有少数村干部做表面文章,这样就造成一些村干部不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凭主观臆断指导和决策,容易产生工作的盲目和被动性,同时拉大了和群众之间的感情距离,影响了干群关系,甚至影响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
2、现有队伍难以稳定。
一是现村干部的报酬太低,且有不少村干部工资长期拿不全、拿不到,往往是在没有较为稳定的工资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情况下为党做工作、讲奉献,有时还得牺牲个人的一些利益。在一部分率先富起来的人对群众所产生的影响的情况下,确有少数党员干部价值观念向个人利益方面发生倾斜,存在不愿尽责任的消极情绪,这也是一些村特别是经济薄弱村村干部的岗位对农村青年人才基本没有吸引力的原因之一。二是农村工作难做。村干部担负的职责相当繁重,党和国家各项任务都有赖于其去落实。然而,长期以来,政府机构的管理体制一直存在条块分割的问题,且随着近年来一些重要职能部门如财税、工商、土管等纵向管理力度的加强,村级组织的管理职能和履行职责的条件都表现出进一步弱化的趋势。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本来就不是一级政府的延伸,不具备政府行政管理的功能。由于权责分离,村级组织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的难度越来越大。如税费征收工作,需要跑断腿、磨破嘴,软的不奏效,硬的又不行,村干部对此感到十分为难。近年来,村级组织在处理治安案件、完成税费征收等工作中,因职能错位而被司法机关推上被告席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没有好的“出路”和“退路”。过去村支部书记干得好的可以到机关、企业任职,现在机关人事制度的改革和企业的改革,支部书记的“出路”已被封死,辛辛苦苦干了多少年,退下来时,没有很好的退路。
3、村干部队伍后继乏人。
村干部队伍的后继乏人存在着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的流动日趋活跃,大批农村有文化的青年转向城市、城镇,在城市、城镇安家落户,选拔年轻干部的余地越来越小。二是在广大农村,大量的优秀人才通过考取大中专院校输送出去,回到农村的几乎为零。由于青年特别是青年人才的流失影响了农村干部、党员队伍的“输送新鲜血液”,造成一些地方出现村干部难培养、难选拔,队伍建设后继乏人的现象。
4、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落后,村级组织的作用难以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实行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扩大了农民的自治权利。这两次变革对农民的思想解放起了很大作用,同时使农村党支部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重点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有的村组织的组织功能、村干部的行为方式却滞后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在工作方法上,行政命令的多,主动服务的少;在工作内容上,征收税费的多,指导农民致富的少;在组织活动上,机械单调的活动多,生动活泼的活动少。带来了干群、党群关系不够融洽,党员组织观念淡化,支部威信下降。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从领导工作本身来讲,大都与基层组织、基层干部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一言堂”阶段,管理方式仍沿用“里外一把手”传统套路不无关系。
5、有的村信息渠道不畅,村干部决策容易失误。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短缺经济转向农产品
阶段性、结构性过剩,出现了农产品卖难的现象。面对市场,农民对种什么、养什么把握不准,多数农民由于受到技术、资金、劳动力价格等因素的制约而不能参与市场竞争,他们渴望得到干什么、怎么干的信息,渴望得到销售上的便利和收益上的保障。然而,村干部由于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影响其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由于长期工作在基层这样一个比较小的范围内,影响其视野;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获取信息的渠道小或不畅,致使信息滞后,影响其决策的准确性。这些因素造成村干部对市场经济体制的适应性不强,影响了基层组织的工作水平。
三、解决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1、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选好“领头雁”。
班子建设首先是选好人。要把党内民主与走群众路线结合起来,把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党员选为“领头雁”,首先是要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出台一个比较权威的管理意见。为党组织实施有效、有力的领导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强化教育培训。要组织村干部学理论、学政策、学现代科技知识、学市场经济、学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科技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从而做好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
提高村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要把有知识、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团组织的周围,适时吸收进党员队伍,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要建档立册,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坚持备用结合,当村干部出现缺额时,要注意从后备干部中选拔,成熟的及时使用,不合适的及时调整。同时要严把入口关,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
2、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要制定政策,稳定村干部队伍。
目前我县还有一些村干部的报酬不能兑现,这对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很大。同时我县村干部的养老保险水平大部分还停留在1995年制定的标准上,根据几年来的运作情况看,许多退下去的村干部意见很大。合理提高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标准,解决他们的切身利益和后顾之忧,显得越来越重要。这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党员干部的实际问题:一是要保证村干部的报酬及时兑现。二是要建立责任机制和奖惩机制,对优秀的村干部和有突出贡献的村干部给予精神和物质的奖励,以点带面。三是要以镇为单位密切与有关部门配合协调,切实解决好村干部的养老保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对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优化村干部结构,稳定村干部队伍,具有很大的作用。
3、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转变领导方式。
长期以来,在我国农村政权具体运作过程中往往是“一元化”,即:党组织是农村最高领导者,又是农村最高管理者。实践证明这种体制有不尽完善之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依法治国势在必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是顺应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对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村民自治组织的管理职能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从而确立了我国农村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作为基层党组织,不仅要学好《组织法》,而且要带头维护好、执行好。党组织要明确责权定位,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改进领导方式。实践证明,农村“两委”科学的责权定位更有利于党组织集中精力考虑本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更好地抓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更好地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把党组织真正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堡垒。
4、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拓宽信息渠道,壮大村级经济。
首先,要加强学习。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面对时时处处产生的大量的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不管是老干部还是新干部都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其次,要真正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意识,并努力将其落到实处,善于和农村的致富能人保持有效的信息交流,及时把获取致富的信息反馈给农民。再次,党组织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指导农村工作的作用,扩大信息的来源。第四,要千方百计发展和壮大村级经济,要克服等待观望、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切实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和把握村级经济实现的新形式。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使村民富裕起来,有利于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都可以大胆试、大胆闯。要把发展作为基层组织的第一要务,这也是基层组织取信于民、树立威信的根本所在。
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是保证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得到贯彻执行,是做好农村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的组织保证,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也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实践。我们相信,在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只要把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村干部队伍建设一定就会与时俱进,村干部素质就会得到明显提高,农村的全面小康就能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