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级财务管理之建议会议纪要
乡“三资监管”工作三年来,理顺了村级财务,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密切了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黄梅县纪律委员会文件》精神,遵照《黄梅县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认真落实《苦竹乡[XX]26号文件关于加强村级财务“双代管”监管的规定》,重申村党支部书记“一把手”不能直管村级财务兼任报账员之职,促进两委会班子的团结,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意义上使支部书记从繁琐的村级财务报账业务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谋村级发展、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使村级财务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日常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现建议(通知)如下:
1、村党支部书记不得兼任村级报账员;各村报账员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报账员对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进行业务反映。
2、报账员在代理会计处报账时,每笔业务往来票据必须有三人或三人以上签字和村民理财小组签字并加盖印章,报账员负责记录明细账。
3、报账时效为近三个月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超过三个月或集体收入未及时入账的一律不予以报账,如违规按财务管理办法作挪用公款论处。
4、报账员报账3000元及以上大额报支时,村委会必须有事由说明或重大事项记录作附件,附件必须三人或三人以上当事人签字确认,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方可入帐,保证该笔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合情。
学习笔记:
近年来,黄梅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切实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规范化管理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推进源头治腐、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扎实清理、依法代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长效管理”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推进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有力规范和盘活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以“三资”清理为基础,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
由于一个时期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资源处置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三资”规范化管理,既是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的需要,更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为此,我县把 “三资”清理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从XX年7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纪委书记、县分管“三农”工作领导任副组长的 “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财政、经管、农办、审计、国土、纪检监察、政法机关抽调人员任成员,日常具体工作由县纪委牵头负责。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组建了以民主理财小组为主体的“三资”清理专班。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规范监管代理服务标准。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对“三资”监管代理进行规范,一是统一代理记帐。村只设立报帐员,每月定期向中心报帐;二是统一开设银行帐户。取消了各村自行设立的资金帐户,由各财经所统一设立“村级资金代管专户”。XX年进入中心专户金额达1.6亿元;三是统一票据管理。将原经管局印制的村级收据全部予以清理封存,重新启用由经管局监制、财政局印制的村级专用收据。并制定了村级专用收据的管理办法;四是统一实行会计电算化。投入130万元,为各乡镇 “三资”监管代理中心配置微机80台,统一安装农村“三资”管理软件,实行县乡联网,实时查询,及时了解全县各村“三资”情况;五是统一资产、资源的处置程序。各中心统一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和承包合同登记簿,进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同到期预警机制。
(三)落实监管代理服务制度。我县通过健全相关机制,确保了“三资”监管代理工作长效运行。一是落实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算由村委会每年年初在中心的指导下按规定编制,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村级财务决算在每年年终根据中心的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张榜公布。二是落实备用金制度。中心根据各村会计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向村委会发放一定数量的备用金用于零星开支。备用金标准为1000-XX元。具体数额由各乡镇视实际情况审定,领取须由村申报,村财务负责人审核、中心主任审批。三是落实财务审批制度。各项支出由村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审批权限实行限额制,额度标准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并报中心备案。村级开支原始凭证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各项支出原始凭证上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并注明事因,由村领导签字审批。超过3000元的大额支出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方可入帐。四是落实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和台帐管理制度。村委会对集体资产、资源情况及时登记,准确、全面地反映集体资产、资源的变动情况和运营状况。村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后要向全体村民公开,同时报乡镇监管中心备案。
(四)落实监督检查制度。XX年5月份,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组织3个专班,对全县16个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督办。发现“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存在村级报帐不及时、收支凭据审核监管不严、村级收入票据管理有漏洞等方面问题。县财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的要求,及时采取措施,出台了“五制”举措。一是每月会审制度。实行一月一报帐,一月一调审,一月一公开,定期对各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村级账簿、合同、凭证进行调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包保责任制度。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所包保责任制,对“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办、一对一进行业务现场辅导;三是检查督办制度。从相关股室抽调人员,成立检查督办组,不定期地对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对督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四是奖惩制度。将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考核结果与“以钱养事”资金的分配、拨付挂钩。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所人员截留、挪用、平调村集体组织资金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三、以招投标管理为重点,实现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为解决“三资”清理过程中发现的农村工程建设发包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决策不民主、过程不公正、结果不公开等问题,我们创新管理模式,在村级资产资源管理过程中引入招投标机制,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实行招投标管理,并制订出台了《黄梅县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确保集体工程建设和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效益最大化。
一是把招投标组织机构延伸至乡镇。各乡镇成立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乡镇财经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乡镇财经所成立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在乡镇财经所内部调剂,负责对村级小型公共建设工程,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集体生产、生活、公务用品采购等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二是把招投标业务范围覆盖到村。对村级集体投资在2万元以上(含2万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对村级集体投资3000元以上(含3000元)的自行采购项目,对出让标的1000元以上的、对外承租标的3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对总额5000元以上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经营股份,全部要求进入乡镇招标投标中心交易。
三是把招投标民主决策权交给群众。坚持“以村为主,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寓于村级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工作全过程之中,坚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村级集体小型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活动,实行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勤廉督导员参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表议,决定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五议三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凡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村集体工程和公共资产资源经营管理项目,必须经过集体民主决策程序,方可立项并确立标底。二是严把过程监督关。建立招投标社会监督员制度,在村民代表、党员、纪检小组中选出村级监督员,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招投标活动,参加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等关键程序,进行全程监督。三是严把合同签订关。村民代表出席签订正式合同,按照简明规范、易于操作、便于评标的原则,全县村极集体小型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活动的招投标实行统一的文书格式。积极开展合同鉴证,三年来,对131宗显失公平、农民反映强烈的合同依法进行改签。四是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村民代表参加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实施实地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近年来,我县通过持续有效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推进了源头治腐,规范了干部行为。实行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后,村级财务收支、审批手续逐步规范,财务运行、资金运用透明度不断增强,从制度上防止了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侵占集体资金等行为的发生。XX年,各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拒付不合规开支400多笔,涉及金额100多万元;全县共查处农村集体经济案件31起,退赔金额121万元。二是强化了“三资”管理,提高了“三资”使用效率。通过清理,衔接和延续了村级财务账目,确保了村级财务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公正性;通过公开处置,增加了集体收入。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办理村级招投标项目287宗,标的额4432万元,为集体经济增加收467万元,节约支出496万元。XX年我县通过实行“双代管”和招投标,规范村级收支行为,共计化解村级债务2500万元,减少非生产性开支800万元。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三资”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农村经济秩序,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村级事务透明度日益增强,干群互动更加融洽。“宗族房头”、“恶人治村”等一些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涉农信访量明显减少,XX年涉农上访的批次与XX年相比下降了67.8%。“三资”管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拥护,继XX年全县“三资”清理之后,在XX年村级换届选举中,全县获连选连任的村支部书记比例达86%。
第二篇:村级财务管理之建议(会议纪要)
村级财务管理之建议(会议纪要)
村级财务管理之建议(会议纪要)
乡“三资监管”工作三年来,理顺了村级财务,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密切了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黄梅县纪律委员会文件》精神,遵照《黄梅县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认真落实《苦竹乡[xx]26号文件关于加强村级财务“双代管”监管的规定》,重申村党支部书记“一把手”不能直管村级财务兼任报账员之职,促进两委会班子的团结,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意义上使支部书记从繁琐的村级财务报账业务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谋村级发展、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使
村级财务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日常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现建议(通知)如下:
1、村党支部书记不得兼任村级报账员;各村报账员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报账员对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进行业务反映。
2、报账员在代理会计处报账时,每笔业务往来票据必须有三人或三人以上签字和村民理财小组签字并加盖印章,报账员负责记录明细账。
3、报账时效为近三个月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超过三个月或集体收入未及时入账的一律不予以报账,如违规按财务管理办法作挪用公款论处。
4、报账员报账3000元及以上大额报支时,村委会必须有事由说明或重大事项记录作附件,附件必须三人或三人以上当事人签字确认,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方可入帐,保证该笔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合情。
学习笔记:
近年来,黄梅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切实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规范化管理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推进源头治腐、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扎实清理、依法代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长效管理”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推进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有力规范和盘活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以“三资”清理为基础,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
由于一个时期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资源处置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三资”规范化管理,既是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的需要,更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为此,我县把 “三资”清理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
要突破口,从xx年7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纪委书记、县分管“三农”工作领导任副组长的 “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财政、经管、农办、审计、国土、纪检监察、政法机关抽调人员任成员,日常具体工作由县纪委牵头负责。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组建了以民主理财小组为主体的“三资”清理专班。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阳光操作。始终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所有村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村级“三资”清理工作专班,对“三资”清理全过程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对村“三资”清理帐目有审核权,对不合理事项有否决权。各村清理专班首先对村集体农业
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资源情况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登记,然后召开村民代表会,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登记,对账实不符的进行调账、核销;然后再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清理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村清理专班对清理前后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变化状况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对村级每一笔收入、开支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细化到事、具体到人。各村均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整个清理期间,受理并办结群众举报259起。
三是强化督查指导。县委、县政府把“三资”清理工作作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五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在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黄梅县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三资”清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实施细则,对重
点环节、操作规程、方式方法作出具体规定。同时,从财政、经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16个业务工作组,深入各乡镇具体指导“三资”管理工作;从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审计局、农办等单位抽调专人成立4个督导组,深入乡镇、村组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专项清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严格评估验收。“三资”清理评估验收工作采取以乡镇自主验收为主、县领导小组抽查验收为辅的办法进行。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乡镇督促整改到位;对验收不合格的乡镇,责令乡镇限期整改,再行验收。县清理领导小组根据对各乡镇“三资”验收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排位。“三资”清理涉及全县村级固定资产净值亿元、货币资金1082万元,农户二轮承包面积万亩,机动地面积 万亩,“四荒”面积 万亩,水面万亩,村级债权亿元,村级债务亿元;清理资产处置1572宗、资源发包合同3048份,协商调整“双低”(低价发包、低价承包)合同179份,增加集体收入371万元。“三资”清理进一步摸清了村级集体经济“家底”,为加强村级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资产管理、资源处置等相关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莲山课~件]
第三篇:村级财务管理之建议(会议纪要)
村级财务管理之建议(会议纪要)
乡“三资监管”工作三年来,理顺了村级财务,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密切了村干部与农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了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贯彻执行《中共黄梅县纪律委员会文件》精神,遵照《黄梅县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认真落实《苦竹乡[2010]26号文件关于加强村级财务“双代管”监管的规定》,重申村党支部书记“一把手”不能直管村级财务兼任报账员之职,促进两委会班子的团结,提高班子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而真正意义上使支部书记从繁琐的村级财务报账业务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谋村级发展、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使村级财务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日常化、民主理财、财务公开;现建议(通知)如下:
1、村党支部书记不得兼任村级报账员;各村报账员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报账员对村集体经济收支情况进行业务反映。
2、报账员在代理会计处报账时,每笔业务往来票据必须有三人或三人以上签字和村民理财小组签字并加盖印章,报账员负责记录明细账。
3、报账时效为近三个月内发生的经济业务,超过三个月或集体收入未及时入账的一律不予以报账,如违规按财务管理办法作挪用公款论处。
4、报账员报账3000元及以上大额报支时,村委会必须有事由说明或重大事项记录作附件,附件必须三人或三人以上当事人签字确认,并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方可入帐,保证该笔经济业务的合理、合法、合情。
学习笔记:
近年来,黄梅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切实把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规范化管理作为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民富裕、推进源头治腐、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扎实清理、依法代理、规范运作、优质服务、长效管理”的总体要求,全面开展农村“三资”清理,推进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有力规范和盘活了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一、以“三资”清理为基础,摸清村级集体经济家底
由于一个时期村集体资金管理混乱、资产流失严重、资源处置不规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推进“三资”规范化管理,既是巩固农村综合改革成果的需要,更是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的迫切要求。为此,我县把 “三资”清理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从2007年7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深入开展农村“三资”清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纪委书记、县分管“三农”工作领导任副组长的 “三资”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从财政、经管、农办、审计、国土、纪检监察、政法机关抽调人员任成员,日常具体工作由县纪委牵头负责。各乡镇相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村组建了以民主理财小组为主体的“三资”清理专班。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纪委负责、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是推进阳光操作。始终遵循村民自治的原则,所有村都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村级“三资”清理工作专班,对“三资”清理全过程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对村“三资”清理帐目有审核权,对不合理事项有否决权。各村清理专班首先对村集体农业资产、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资源情况分门别类进行详细登记,然后召开村民代表会,对集体资产进行评估登记,对账实不符的进行调账、核销;然后再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开清理结果,进行张榜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村清理专班对清理前后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变化状况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开,对村级每一笔收入、开支以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细化到事、具体到人。各村均设立了举报电话、举报信箱,整个清理期间,受理并办结群众举报259起。
三是强化督查指导。县委、县政府把“三资”清理工作作为全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五干”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作为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在先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黄梅县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三资”清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要求、实施细则,对重点环节、操作规程、方式方法作出具体规定。同时,从财政、经管等部门抽调专人组成16个业务工作组,深入各乡镇具体指导“三资”管理工作;从县委办、政府办、县纪委、审计局、农办等单位抽调专人成立4个督导组,深入乡镇、村组进行督导检查,保证了专项清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四是严格评估验收。“三资”清理评估验收工作采取以乡镇自主验收为主、县领导小组抽查验收为辅的办法进行。对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由乡镇督促整改到位;对验收不合格的乡镇,责令乡镇限期整改,再行验收。县清理领导小组根据对各乡镇“三资”验收情况,进行综合评分排位。“三资”清理涉及全县村级固定资产净值4.38亿元、货币资金1082万元,农户二轮承包面积60.5万亩,机动地面积 0.75万亩,“四荒”面积 4.95万亩,水面9.19万亩,村级债权2.16亿元,村级债务4.55亿元;清理资产处置1572宗、资源发包合同3048份,协商调整“双低”(低价发包、低价承包)合同179份,增加集体收入371万元。“三资”清理进一步摸清了村级集体经济“家底”,为加强村级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理财、村务公开、资产管理、资源处置等相关制度奠定了坚实基础。[莲山课~件]
二、以规范管理为目标,推进“三资”监管代理服务
在“三资”清理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尊重群众的民主权利和意愿,按照资金所有权、独立核算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原则,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村委会提出申请,与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中心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对“三资”运作程序进行更加科学、规范的管理。
(一)搭建监管代理服务平台。在“三资”清理的基础上,各乡镇依托镇财经所成立了农村“三资”监管代理中心,对农村“三资”全面实行监管代理。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主任由财经所长兼任,副主任由一名副所长兼任,按每5-8个村设代理会计一名,各村设财务报账会计1名。
(二)规范监管代理服务标准。按照“五统一”的要求对“三资”监管代理进行规范,一是统一代理记帐。村只设立报帐员,每月定期向中心报帐;二是统一开设银行帐户。取消了各村自行设立的资金帐户,由各财经所统一设立“村级资金代管专户”。2009年进入中心专户金额达1.6亿元;三是统一票据管理。将原经管局印制的村级收据全部予以清理封存,重新启用由经管局监制、财政局印制的村级专用收据。并制定了村级专用收据的管理办法;四是统一实行会计电算化。投入130万元,为各乡镇 “三资”监管代理中心配置微机80台,统一安装农村“三资”管理软件,实行县乡联网,实时查询,及时了解全县各村“三资”情况;五是统一资产、资源的处置程序。各中心统一建立资产资源台账和承包合同登记簿,进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合同到期预警机制。
(三)落实监管代理服务制度。我县通过健全相关机制,确保了“三资”监管代理工作长效运行。一是落实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算由村委会每年年初在中心的指导下按规定编制,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村级财务决算在每年年终根据中心的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张榜公布。二是落实备用金制度。中心根据各村会计业务量大小、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向村委会发放一定数量的备用金用于零星开支。备用金标准为1000-2000元。具体数额由各乡镇视实际情况审定,领取须由村申报,村财务负责人审核、中心主任审批。三是落实财务审批制度。各项支出由村财务负责人“一支笔”审批。审批权限实行限额制,额度标准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确定,并报中心备案。村级开支原始凭证的取得必须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各项支出原始凭证上必须有经办人、证明人签字并注明事因,由村领导签字审批。超过3000元的大额支出须经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方可入帐。四是落实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和台帐管理制度。村委会对集体资产、资源情况及时登记,准确、全面地反映集体资产、资源的变动情况和运营状况。村集体资产、资源登记后要向全体村民公开,同时报乡镇监管中心备案。
(四)落实监督检查制度。2009年5月份,县纪委、监察局、财政局组织3个专班,对全县16个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进行了一次检查督办。发现“三资”监管代理工作存在村级报帐不及时、收支凭据审核监管不严、村级收入票据管理有漏洞等方面问题。县财政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纪委的要求,及时采取措施,出台了“五制”举措。一是每月会审制度。实行一月一报帐,一月一调审,一月一公开,定期对各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村级账簿、合同、凭证进行调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是包保责任制度。实行领导包片、股室包所包保责任制,对“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进行指导督办、一对一进行业务现场辅导;三是检查督办制度。从相关股室抽调人员,成立检查督办组,不定期地对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进行检查督办,对督办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通报并责令整改;四是奖惩制度。将乡镇农村“三资”监管代理工作考核结果与“以钱养事”资金的分配、拨付挂钩。五是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所人员截留、挪用、平调村集体组织资金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三、以招投标管理为重点,实现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为解决“三资”清理过程中发现的农村工程建设发包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决策不民主、过程不公正、结果不公开等问题,我们创新管理模式,在村级资产资源管理过程中引入招投标机制,对村级工程项目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实行招投标管理,并制订出台了《黄梅县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及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确保集体工程建设和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效益最大化。
一是把招投标组织机构延伸至乡镇。各乡镇成立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纪委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乡镇财经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乡镇财经所成立村级集体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投标中心,中心工作人员在乡镇财经所内部调剂,负责对村级小型公共建设工程,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处置,集体生产、生活、公务用品采购等项目进行公开招标。
二是把招投标业务范围覆盖到村。对村级集体投资在2万元以上(含2万元)的工程建设项目,对村级集体投资3000元以上(含3000元)的自行采购项目,对出让标的1000元以上的、对外承租标的3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对总额5000元以上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经营股份,全部要求进入乡镇招标投标中心交易。
三是把招投标民主决策权交给群众。坚持“以村为主,群众参与”的原则,把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寓于村级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工作全过程之中,坚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项目立项关。村级集体小型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投标活动,实行村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勤廉督导员参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户代表会议表议,决定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五议三公开”民主决策机制。凡是达到一定规模的农村集体工程和公共资产资源经营管理项目,必须经过集体民主决策程序,方可立项并确立标底。二是严把过程监督关。建立招投标社会监督员制度,在村民代表、党员、纪检小组中选出村级监督员,让他们零距离接触招投标活动,参加资格预审、开标、评标、定标等关键程序,进行全程监督。三是严把合同签订关。村民代表出席签订正式合同,按照简明规范、易于操作、便于评标的原则,全县村极集体小型工程建设和资产资源经营处置招标活动的招投标实行统一的文书格式。积极开展合同鉴证,三年来,对131宗显失公平、农民反映强烈的合同依法进行改签。四是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村民代表参加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实施实地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近年来,我县通过持续有效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是推进了源头治腐,规范了干部行为。实行农村“三资”监管代理服务后,村级财务收支、审批手续逐步规范,财务运行、资金运用透明度不断增强,从制度上防止了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侵占集体资金等行为的发生。2009年,各乡镇“三资”监管代理中心拒付不合规开支400多笔,涉及金额100多万元;全县共查处农村集体经济案件31起,退赔金额121万元。二是强化了“三资”管理,提高了“三资”使用效率。通过清理,衔接和延续了村级财务账目,确保了村级财务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公正性;通过公开处置,增加了集体收入。截止今年6月底,全县办理村级招投标项目287宗,标的额4432万元,为集体经济增加收467万元,节约支出496万元。2009年我县通过实行“双代管”和招投标,规范村级收支行为,共计化解村级债务2500万元,减少非生产性开支800万元。三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三资”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农村经济秩序,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群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村级事务透明度日益增强,干群互动更加融洽。“宗族房头”、“恶人治村”等一些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涉农信访量明显减少,2009年涉农上访的批次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67.8%。“三资”管理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理解和拥护,继2007年全县“三资”清理之后,在2008年村级换届选举中,全县获连选连任的村支部书记比例达86%。
第四篇:财务管理建议
财务现状
自05年元月开始到现在,我在会计这个岗位已走过了7个年头,对财务工作也有一点点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也曾写过一些零碎的文字,但没有形成系统的文章。看到王**写的《质量管理的建议》感触颇深,一个人只有了解并熟知自己所做的工作,才有可能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并且总结出来,才能取得进步。借此契机,也斗胆把我对财务工作的理解和一些不成熟的建议照虎画猫,做一个财务方面的论述。但一个人所站的高度,决定他看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我的看法难免片面,不足之处请领导指正。
一、会计职能的履行问题
会计有两种基本职能:监督与核算。实际工作中,核算占用的大部分时间,监督占的分量相对较轻,会计更多时候像账房先生一样,仅仅是一个算账的,而不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的形象出现。个人认为,应该更充分的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使财务能充分发挥其管理职能。会计监督又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在我们为数不多的监督过程中,占据大头的是事后监督。例如,总部内审数次检查都发现的合同签订时没有财务人员的确认签字,合同签订时也没有征求财务人员的意见,合同签订时财务都不知道,当然谈不上监督。付款时拿到财务部的已然是产生法律效力的合同了,会计即使想监督,也只能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执行。这时,问题就产生了,有部分合同只约定了付款时间和方式,根本没有约定发票什么时间开具,开具什么样的发票,结果我们按合同付完款后,对方的发票迟迟不开,财务人员只好一遍又一遍的催要发票。还有的质保金比例低甚至没有质保金的单位,干脆就不给开发票也不再理会我们了,事后监督完全失去意义,给公司造成的损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假设,事前,即合同签订时甚至再往前询价选择供应商时就有财务人员参与,此类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建议从制度上做出硬性要求,所有合同签订前必须有财务人员审核并签字确认。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事前监督,有效预防并规避风险,发挥财务的监督职能。
二、财务人员的培养问题
公司上市在即,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我们不能只做核算型会计,要向管理型会计发展。要达到这个要求有两种途径:一是引进人才,即外聘条件较好符合公司要求的财务人员;二是培养人才,从基层员工中培养、提拔骨干力量。相较于培养人才来说,引进外聘人才无疑是最直接有效的,但公司多年实际情况表明,外聘人员的忠诚度以及对公司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低,此类人才极易跳槽。反观从公司成长起来的尤其是商贸学院毕业的学生,其执行力、忠诚度丝毫不次于外聘的本科生。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人才上。
我们的公司一直很重视骨干的培养,但具体到财务,我认为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缺乏得当的职业规划;
会计,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也是公司最重要的岗位之一,掌握着公司的经济命脉。每一个有抱负的人,都在这个行业中规划着自己的职业生涯。对于刚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来说,规划职业生涯的课题似乎有点力不从心,如果此时公司能够提供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帮助他制定一个短期易实现的职业目标,做一个简单的、符合其个人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会大大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达成员工个人发展和公司发展双赢局面。
2、没有系统的专业培训;
财务作为专业性强、年轻人多的部门,学习和培训应该是重中之重。我们也经常说:学习是财务人员永恒的话题。现在的财务人员的学习积极性还是相当高的,总会自动自发的去学习、去发展,可以说财务部的学习风气是相当浓厚的,但是这不代表公司的培训可以缺失。
很多财务人员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在工作,先找着饭碗,边干边学习、积累经验,然后跳槽。我想,没有哪个公司愿意做这个“跳板”,那么公司就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来,在员工的培养上做一点付出,增加一点员工的认同感。比如,公司可以制定制度,规定为工作时间满三年的员工承担一部分费用,鼓励员工去进修、去学习,条件是进修取得文凭或职称后再继续服务不低于3年。
财务是力求完美的工作,稍有不慎就会给公司造成损失,而财务人员工作紧、任务重,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建议公司聘请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利用业余时间做系统的培训,以满足公司上市需求。同时,对公司全体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财务知识培训。财务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的事,而是整个管理层的责任。财务部作为公司财务核算部门固然要承担起财务管理的重任,但财务管理需要公司各部门密切配合,所以各部门负责人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务知识。财务工作处处需要其他部门配合,如费用报销,报销人就要了解报销单据如何填制、附件如何粘贴、应找何人签字这些最起码的流程;仓库管理、车间统计应由专业财务人员担任。
3、轮岗有制度,无执行。
每年都说轮岗,每年都没有轮过岗。说实在话,针对公司一个萝卜几个坑的现状,轮岗实施起来确实是有难度。本来两个岗位上都是老会计,一换岗都成了新手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我们可以换一种思考方式:轮岗完成后公司是不是多了两个经验丰富的多面手呢?
有句话说得好:大公司学做人,小公司学做事。公司的岗位设置分工很细,在这里几乎没有办法学到全面的东西,而小公司反而能学到,这也是财务人才流失的原因之一。人都是有惰性的,长年累月的在一个岗位上,难免会产生厌倦感、麻痹感,如果把轮岗制度落实好,也可以制造一次次小小的“鲶鱼效应”,保持持续的职场新鲜感,对公司和个人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4、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财务的谨慎性原则决定了大多数财务人员沉默寡言、谨小慎微的性格。现在财务人员最大的通病就是内向,未张嘴脸先红,腼腆的性格给交流带来障碍,有什么不会的不懂的也不好意思问,长此以往,何谈进步?建立沟通机制就是要向这类通病挑战,建立一种类似周例会的制度,一周太频,一月恰好,一月一次财务工作交流会,提出自己的问题及总结上月工作计划下月工作。给每个人发言的机会,多交流必然氛围就融洽。脸皮薄的人也敢上台了,不敢发言的人也敢发言了,财务部门员工敢上台、能发言,财务人员的整体风貌会有大的改观。
对于报考职称考试的同事来说,交流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是财务人员永恒的话题,职称又是能力的最佳证明。考取职称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必然选择,而学习的过程必然又是辛苦而枯燥的,问题多多,困难多多,由于是在职学习时间不多而又无老师指导,这是造成在职人员考取职称难的重大原因。这时交流就显示出它的威力了,一般的问题可以找同事交流,实在是没人会的就找领导请教,在部门间形成相互为师的风气,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必然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而
公司也会因此得到更好的发展。
另外,一月一次财务工作交流会可以给全体财务人员布置一项“作业”:写文章。公司每年都举行论文比赛,可是鲜有财务人员获奖或者是根本没有参与,也许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写,但只要想写,时间是能挤出来的。还有内刊,也是我们财务人员展示风采的平台,恰逢公司出台特约通讯员政策,我觉得可以借此机会将五公司整合成立一个财务编辑部,在内刊开辟一个财务专栏,专门刊发一些和大家息息相关的财务知识、财务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文章等等。
财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大而言之,公司大多数部门都有财务的延伸,像人事部的工资核算、物流部的出入库单以及各车间的统计等等; 财务人员的培训也是任重道远,我们应从基层抓起,逐步建立起会计人才培养制度,才能跟上公司发展步伐,为公司上市以及上市后的准备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五篇:代理商财务管理建议
代理商财务管理的难题与对策
难题
目前,作为中国商品区域流通环节主体的代理商,由于受到上游生产企业、下游大型终端零售企业的共同冲击,业务职能有了一定的转化;同时,各级管理机关对代理商的财务正规化建设也加强了监督与管理,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财务管理系统,提升财务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成为代理商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需求。然而,在诸多因素影响下,代理商企业财务发展却面临许多难题。
1.由于代理商规模较小,尤其是私营代理企业,多数是大家所熟悉的“个体户”,虽然很多“个体户”现在已经成长为大、中型代理商,但仍缺乏正规、完善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支持。
2.作为上游的生产企业,都希望代理商“专业化、单一”地从事本公司产品的分销工作,而控制代理商的一个重要手法,就是控制代理商的财务管理系统(或者是控制代理商本产品的财务管理系统)。因此,大型生产企业都会要求代理商使用自己全国统一的、甚至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营销业务”(其中包括大量的财务数据管理)管理系统。虽然这些先进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代理商解决了许多问题,带来许多便利,但不能否认,生产企业通过它实现了对代理商财务(业务)的监控。而对于独立的、要求不断发展的代理商而言,如果代理多个知名品牌产品,就要建立多个财务管理体系,购置多部计算机,使用多种财务管理软件,相应地雇用多名财务管理人员,这样就很难形成有自己特色的财务管理体系。
3.作为大型零售终端,往往会要求代理商的财务管理与他们相“吻合”,包括结算管理、商品退货管理等。大型连锁零售企业使用某种财务软件,必然要求代理商的财务管理软件与之相配合。虽然大型零售企业不会硬性要求,但由于其把握着代理商的经济脉搏,代理商的财务管理不得不与大型零售企业相适应。一方面这是对代理商财务管理的推进,但另一方面,它也限制了代理商自身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
4.代理商虽然数量众多,但属于“弱势群体”,呈现数量巨大、规模弱小、利润趋于下降的特点;并且代理商既不是高新技术产业,也不属于国家扶植产业,因此,没有受到相应管理部门的重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相关部门,只是一味地对代理商进行硬性管理,基本上没有政策、方案方面的倾斜,这也成为影响代理商企业建立自己的财务管理系统的困扰因素之一。
对策
作为专业化、单一性质的代理商,其“进、销、存”的财务管理在财务理论中属较为简单的。但由于代理商所经营的产品品种繁杂,而且每日的货品销售具有单次量小、次数多等特点,给代理商财务手续管理方面带来诸多不便。如何解决代理商库房管理困难、票据管理混乱、人机不能良好结合的问题,成为代理商财务管理的重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代理商发展的瓶颈。
随着中国代理商的壮大、转型,代理商必然会向着区域物流配送、商品专业化、全方位服务等方面发展。依据这种发展方向,代理商自身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完善应注意以下问题:
1.企业管理者要引以重视,要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本身就是强化自身的管理能力,为代理商的强大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财务监控。代理商的财务管理系统,是各项业务活动中反映问题的第一道关口,不仅销量、各项服务费用(促销、渠道费用等)需要财务系统提供数
据支持,而且对于价格的监控、考核的进行等,也需要财务系统提供必要的监控手段。因此,财务监控职能对代理商显得尤为重要。
3.建立代理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严谨、准确的制度化工作,建立完备、自成体系的管理系统就是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平台。代理商大多数都是从“个体户”发展而来,其财务管理往往是从“自家人方式”开始,缺乏正规、专业化的财务管理手段,甚至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系统管理。因此代理商必须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从回款、借款、差旅费、报销等细小但影响大的具体财务行为入手,加强财务管理的水平。
《财务管理系统》既能为代理商财务工作的实施平台打下基础,也能为解决一些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库房管理对每一个代理商而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作为年销售上亿元、库存周转流程最短为7天的代理商,不可能停下生意专门点库,但也不能长时间不点库(某代理商曾出现用半个月时间,将库房点了多次,但次次都存在较大的差额的情况)。由于目前代理商的库存条件还远远达不到“自动(半自动)分拣、计算机管理的现代水平”,因此,有些代理商加强日常的出入库工作,对仓储进行经常性“盘点”,同时有机地将仓储的人工管理与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相结合,摸索出一套较有效果的解决方案。
4.选择或设计适合的财务管理软件。一般来讲,生产企业要求代理商使用指定的财务软件,比如宝洁的IDS、DMS、“国强”、“管家婆”、“用友”等,它能为代理商的财务管理节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实现代理商企业的财务电算化管理,这也是国家税务管理系统电子化的要求。
但代理商在将“手工账”改为“电算化”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两套账并行一段时间的情况,这会加大财务管理成本,使手续变得更加烦琐。这一段过程,既是对代理商财务管理能力的一次考核,也是代理商财务管理“化蛹成蝶”的大飞跃。因此,付出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5.健全财务审计职能。针对代理商企业业务面广、商品种类多、业务量大、结款种类多、货款在途数额大等特点,对代理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代理商的业务是连续性的,如果不能定期、正确地进行财务统计和审计,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代理商财务审计职能的建立,实质上是建立了企业内部的一套财务预警系统,尤其是针对区域内建立多个分销机构(区域分公司、分仓等)的大、中型代理商而言,财务的审计会从企业的各个方面发现苗头,并提出预警,从而避免出现问题。
6.加强对企业全体员工的财务培训工作,使每一名员工都懂得必要的财务知识、财务流程,是财务管理正规化的基础要求。
7.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办法。预算管理是对企业管理能力的一项综合测试。、半预算的制定,既是对前期成绩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意的计划与市场预计。预算管理体系将加强代理商自身的生意管理水平。
面临代理商在区域营销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的现实情况,现代化大型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改变观念,设计出(或要求代理商使用某种指定的)新的财务管理软件。在新的系统上,可以“搭载”其他生产企业的产品,实现了共有财务系统的平台建设。少数代理商利用这个机会,请财务管理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建立起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同时有效地将所代理的各大品牌与本身使用的财务管理软件相结合,完全实现了财务电算化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能力,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管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