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我国“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已经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下一个五年的国家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是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一再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过去的五年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这也为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业方针积累了经验。
在我国,“村委会”是处于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村民依法管理本村的权力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也是村民自治组织。在每个“五年计划”农村政策中,它都是最直接的宣传者、推广者、执行者和反馈者。经过研究调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了如今”村委会”和以往那种艰苦落后的形象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时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 场所的规范化
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村委会”办公室,是极其艰苦且简陋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而如今,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建设,大力支持基层建设新的办公室。如今的莘亭下属村庄“村委会”,办公室大都位于村庄的中心位置,开阔干净的院子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树木,整洁明亮的三件大办公室:中间一件用作会议室和农家书屋,右边一件作为干部会议室,左边一间作为计生服务试。有了良好的办公条件,不得不说是农村建设的一大进步。
据悉,莘亭街道办事处辖区内一些经济效益较好的村庄,结合上级拨款和村效益,使“村委会”办公室的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以杜家为例,两层的办公楼房正在紧张的建设中,预计年前就能完工入驻,这样一来,农村的服务管理部门将更加集中和规范,为农民群众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
二 工具的现代化
2010年以来,为了改善农村基层的办公条件,我县按照市委远程教育中心和县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学用,全面参与和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和载体作用,重点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和“三网入室”工程,加强课件资源建设,扎实有效地完成了远程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了领导、基层、群众“三满意”。经过不懈努力,80%以上的村级站点实现了远程教育卫星网、有线电视网、宽带网“三网入室”。
如今的“村委会”,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原本被当做高科技的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一个”村委会”,并成为处理日常工作、了解致富信息、学习先进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几乎所有村庄的远程教育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干部们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村民们查阅农业知识,寻找致富途径。
由此看来,与以前那种落后的形式相比,在工具方便,我们的“村委会”已经取得了“鸟枪换大炮”的进步,相信今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 制度的规范化
一般来说,传统的“村委会”是比较自由和松散的,村干部们不会像其他工作单位的同志一样有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我国“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也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特殊身份决定的。这样一来,造成了“村委会”的各项制度不被重视,降低了其在农村群众中的信任度。针对这一难点,当前莘亭办事处结合上级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举一个身边最典型的例子,针对农村干部长久工作懒散我所在莘亭街道有着严格的规定。为了全面加强了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每个“村委会”的办公室,必须在明显的地方悬挂张贴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上级规定,根据自身实际,莘亭办事处还提出了四项规定:
一、公开办公时间;
二、设立来访登记表;
三、设立意见箱;
四、设立热线电话。在全面落实村干部周二、周五集中办公制度的同时,对村干部值班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确保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这不仅是对“村委会”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更规范了村干部的工作行为,方便了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四 功能的多样化
“十二五”计划中强调,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村委会”的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利益矛盾和冲突、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贫弱以及“村委会”成员和村民素质相对较低,“村委会”在履行其服务职能上海有所欠缺。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更是关键所在。这一点,从我所接触的“村委会”挂的功能指示牌上就能直接看出,我所走访的一些村庄,以岳庄为代表,该大院不仅仅是农村 “党支部”和“村委会”,也是农村文化大院、村民调解委员会、计生办、民兵连工作地、治安办公室等等。平常,除了开会办公等日常工作项目,还承担了农民教育、娱乐、生活等多项内容。
明显的一点,走进“村委会”,我们可以轻松的看到几个崭新的书橱,这是县里为了帮助农民致富拿出专门资金购置的。一本本崭新色书籍包罗万象,不仅有种植养殖技术,也有专著名著,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群众,这也是我县“村委会”办公室的一大亮点。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光明美好的一面,还要及时发现它存在问题的一面。我们的“村委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在平常的观察中注意积累,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索解决方法。
一 完善制度强管理
在农村基层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村民享有自治的权利,这就需要各项制度来加以保障。首先要继续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日常的工作制度,坚持村务公开,在此基础上,落实好良好的贯彻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和村委会成员的补贴,才能提高村委会干部的工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
二 紧跟时代提能力
在下一个五年,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一体会、普及惠农政策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可否认,当前的村干部都是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致富门路畅通、思想灵活的农民代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村委会”已经完全符合当前的形势了,这类人群需要提高和进步的还有很多,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党性和政治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完善基层干部的培养机制显得极为重要,把“村委会”成员真正的锻炼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精神面貌高”的队伍。
三 培养后备保长效
我们知道,在我国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伴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建立后备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吸收高素质、年轻化、有能力的村民进入“村委会”班子为百姓服务,不管从上级领导还是该村成员都是极为关心的。
针对真个问题,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目标,委托职业中专举办了全县新型农村后备干部农村科技暨致富带头人学历教育班。该教育班坚持“面向农村,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配合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结合新农村社区建设和当前农民对农村先进实用技术的需求,培养造就一批思想观念新、技术业务精、经营能力强,具有自立意识、合作精神、法制观念和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村后备干部和科技致富带头人队伍,为推动我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坚实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四 明确关系促和谐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两委”。在农村来说,村“两委”即村党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这两个组织,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是 “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 “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互相依存的的服务体系。作为农村基层服务的两大载体,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面对群众的信任危机、威信降低等问题,需要两者共同思考,积极面对。
在新的五年计划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村委会”作为农村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压力是巨大的,只有继续加强“两委”的建设,才能把我县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为“十二五”建设的顺利实现,推波助澜。
第二篇:当前农村“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前“村委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在已经结束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经过充分讨论、认真审议,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下一个五年的国家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会明确提出未来5年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是继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依然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全会一再强调: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在过去的五年里,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较快发展,为国民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贡献,顺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任务奠,这也为制定“十二五”规划中的农业方针积累了经验。
在我国,“村委会”是处于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村民依法管理本村的权力性群众性自治组织,同时也是村民自治组织。在每个“五年计划”农村政策中,它都是最直接的宣传者、推广者、执行者和反馈者。经过研究调查,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了如今”村委会”和以往那种艰苦落后的形象有了巨大改变,尤其是
在“创先争优”活动的关键时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一、场所的规范化
以往我们印象中的“村委会”办公室,是极其艰苦且简陋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而如今,伴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也越来越重视“村委会”办公场所的建设,大力支持基层建设新的办公室。
二、工具的现代化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学用,全面参与和服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平台和载体作用,重点实施远程教育入户工程和“三网入室”工程,加强课件资源建设,扎实有效地完成了远程教育各项工作任务,扩大了远程教育覆盖面和影响力,得到了领导、基层、群众“三满意”。
如今的“村委会”,最大的与众不同就是原本被当做高科技的电脑已经普及到每一个”村委会”,并成为处理日常工作、了解致富信息、学习先进知识的重要渠道。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关心下,几乎所有村庄的远程教育活动开展的热火朝天,干部们学习党的文件精神,村民们查阅农业知识,寻找致富途径。
由此看来,与以前那种落后的形式相比,在工具方便,我们的“村委会”已经取得了“鸟枪换大炮”的进步,相信今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制度的规范化
一般来说,传统的“村委会”是比较自由和松散的,村干部们不会像其他工作单位的同志一样有严格的限制。这是由于“村委会”是农村基层自治性组织,不是一级政权,也不属于国家机
关的特殊身份决定的。这样一来,造成了“村委会”的各项制度不被重视,降低了其在农村群众中的信任度。针对这一难点,当前莘亭办事处结合上级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村民委员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
为了全面加强了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每个“村委会”的办公室,必须在明显的地方悬挂张贴村民委员会工作制度、村规民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等上级规定,根据自身实际,莘亭办事处还提出了四项规定:
一、公开办公时间;
二、设立来访登记表;
三、设立意见箱;
四、设立热线电话。在全面落实村干部周二、周五集中办公制度的同时,对村干部值班制度进行严格要求,确保每天都有一名村干部值班。这不仅是对“村委会”管理制度的一种补充,更规范了村干部的工作行为,方便了老百姓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四、功能的多样化
“十二五”计划中强调,必须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村委会”的核心职能应该是为村民利益服务,包括维权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和公共服务。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利益矛盾和冲突、制度和体制的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的贫弱以及“村委会”成员和村民素质相对较低,“村委会”在履行其服务职能上海有所欠缺。近年来,由于国家越来越重视“村委会”的服务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功能、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积极作用更是关键所在。这一点,从我所接触的“村委会”挂的功能指示牌上就能直接看出,我所走访的一些村庄,以岳庄为代表,该大院不仅仅是农村 “党支部”
和“村委会”,也是农村文化大院、村民调解委员会、计生办、民兵连工作地、治安办公室等等。平常,除了开会办公等日常工作项目,还承担了农民教育、娱乐、生活等多项内容。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看待问题不能只看到光明美好的一面,还要及时发现它存在问题的一面。我们的“村委会”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在平常的观察中注意积累,深入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思索解决方法。
一、完善制度强管理
在农村基层实行社会主义民主,使广大村民享有自治的权利,这就需要各项制度来加以保障。首先要继续健全村民会议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实行严格日常的工作制度,坚持村务公开,在此基础上,落实好良好的贯彻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和村委会成员的补贴,才能提高村委会干部的工作管理水平和办事效率,调动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充分发挥“村委会”的作用。
二、紧跟时代提能力
在下一个五年,新农村建设对村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继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一体会、普及惠农政策上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不可否认,当前的村干部都是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致富门路畅通、思想灵活的农民代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村委会”已经完全符合当前的形势了,这类人群需要提高和进步的还有很多,包括科学文化素质、党性和政治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完善基层干部的培养机制显得极为重要,把“村委会”成员真正的锻炼成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学习速度快、精神面貌高”的队伍。
三、培养后备保长效
我们知道,在我国每三年都要进行一次“村委会”成员换届选举,伴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建立后备干部培养的长效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如何更好的吸收高素质、年轻化、有能力的村民进入“村委会”班子为百姓服务,不管从上级领导还是该村成员都是极为关心的。
四、明确关系促和谐
我们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两委”。在农村来说,村“两委”即村党的支部委员会(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村委会),这两个组织,一个是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一个是村民自治组织。两者的关系是 “党支部”发挥领导核心力量,“村委会”在 “党支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村民自治在党的领导下顺利进行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融合,互相依存的的服务体系。作为农村基层服务的两大载体,两者是缺一不可的。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都集中在村一级,面对群众的信任危机、威信降低等问题,需要两者共同思考,积极面对。
在新的五年计划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村委会”作为农村工作的直接承担者,压力是巨大的,只有继续加强“两委”的建设,才能把我县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向新的高潮,为“十二五”建设的顺利实现,推波助澜。
第三篇:村委会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大姚县三岔河乡荞苴村委会是州统计局的是 “四群”教育工作联系点,近年来,在州、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扶持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全村社会和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也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为了深入了解实情,摸清底数,掌握荞苴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困难,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工作,近期,我通过入户走访、村领导班子座谈、自己驻村亲身体验等方式,重点围绕调整产业结构、理清发展思路、增加农民收入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对荞苴村贫困的原因和如何脱贫致富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和思考。
一、基本情况
荞苴村隶属大姚县三岔河乡。地处三岔河乡南边,距三岔河乡政府驻地6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距大姚县城58公里。东邻白泥田村委会,西邻背阴地村交界,北邻三岔河村委会。辖里村、河边、外
一、外二、三龙树等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164户,有乡村人口治理发愣功人,村党总支一个,村支部5个,其中党员有35人,女性党员5人。
全村国土面积19.02平方公里,海拔1580米,年平均气温17.80℃,年降水量650-750毫米,适合种植粮食、烤烟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974亩,人均耕地1.59亩,林地23483.2亩,共有经济林果地810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49.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637元。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适宜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状况
荞苴村主导产业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农户以烤烟,核桃、花椒、水稻种植为生,也是经济收入重要来源,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供、销一条龙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出售农业初级产品创收,缺少加工增值环节,农民增收困难。通过国家近年来对“三农”的大力扶持,村民基本上都已经达到温饱水平,但是村民普遍缺乏发展意识和市场观念。基础设施逐步加强。随着国家对三农加大投入,自然村道路硬化得到改善,饮水工程成效明显,保证了村民喝上安全的自来水,沼气和太阳能补助加大,农户用上清洁环保生活能源,针对荞苴村实际情况,我局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给予他们帮助。逐步改善了交通,卫生,教育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
(一)村民的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制约,全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导致思想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温饱无忧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长远发展规划。在文化素质方面:目前,全村治理发愣功人中,文盲有64人,占总人数的10.62%,小学文化程度397人,占总人数的65%,初中文化程度110人,占总人数的18%,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27人,占总人数的4.45%,大专文化程度仅有12人。由于知识匮乏,村民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
(二)精神文化建设匮乏,村民的物质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村民们的业余活动较少,没有的村文化活动场所,主要还是观看电视为主,农闲后相互的串门聊天,村民自觉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体现“乐在其中”的创建思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待加强和提高。
(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须加强。荞苴村设党总支部1个,下辖村民小组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35人。从调研情况看,基层党组织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吃苦精神强,在带领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了较好作用。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党员、干部在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上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多数党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当前,全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当微薄,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正常发挥,村组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
(三)产业单一且培植新产业难度大。一是荞苴村的经济收入烤烟种植。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5%来源于烤烟,烤烟已成为全村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其它的经济林果核桃,板栗,花椒,种植过程中科技含量低、科学的核桃嫁接技术掌握不够好、中耕管理不到位、集约化经营刚起步、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等问题还较为突出,壮大核桃产业任重道远;二是受地理环境的制约,除核桃种植外,还可种植花椒、板粟、华山松等,但受地势和水资源的制约,想形成规模难度非常大;三是缺乏养殖技术。近年来,县、乡党委政府均鼓励大力发展黑山羊养殖,荞苴村也有不少农户作过尝试,但由于养殖技术和品种改良等问题,养殖大户少。四是剩余劳动力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村民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缺乏竞争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加之一些人安于现状,外出务工怕吃亏,减少了增收的机会。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近年来,三岔乡党委政府就全乡的发展提出了“一园四区”的工作思路,荞苴村委会烤烟、畜牧业、优质粮食种植的实际,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荞苴村的实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着力夯实基础,筑牢发展根基。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让“学习改变命运,教育决定未来、成就未来”的思想扎根群众。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县、乡政府关心支持下,对学习好考上大学的农村家庭给予一定的助学补助,真正让学生安心读书。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资金,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村庄道路硬化,房屋亮化成效明显
3、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组文体活动中心,为群众提供文体活动场所。
4、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村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二)壮大林果产业,实现“三棵树”富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荞苴村地处山区,“三棵树”种植已初具规模,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三:
1、要提高科技种植含量,聘请专业人员为群众开办经济林果植培训班,力争每个村民小组有3-5名种植辅导员,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大力推广科学种植,育苗、移栽、嫁接、防病、施肥等环节上下功夫,不断改善经济林果的生长环境,努力使经济林果种植产量增收、品质提高。
2、要发动群众自建蓄水池(窖),解决经济林果灌溉难的问题,改变靠天吃饭的历史。
3、要通过双向互动,促进产品流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荞组村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扩大销售渠道、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引导扶持经营能手带头组建联合销售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富村,同时,鼓励和倡导群众因地制宜发展魔芋、反季节蔬菜、中草药的种植,在每个村民小组扶持培训1-2户黑山羊养殖专业示范户,特别是要大力推广种植花椒,把花椒作为具核桃之后的重要收入来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开展校村合作,主动与大姚县职业学校联系,选送具有初中毕业以上的优秀青年参加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
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等活动。每年有计划地邀请专家为村民开展培训5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动力平均掌握1~2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四)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民公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全面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组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争力。
(五)整合各项资源,发挥群众集体智慧兴村。
1、充分相信群众的凝聚力,创造力,把资源转化为资产,把资产转化为资本,荞苴村林地多,随着林权制度改革后,各家各户都有一定的林木资源,可以采取用林权抵抵押贷款,化解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现实。
2、运用金融杠杆作用,突破产业调整结构资金不足的瓶颈,上级对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少,加之群众对金融认识起点低,观念弱,不会运用现代融资工具,不会用别人的钱,用下代人的钱,用上代人的钱去发展自己的产业,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农民群众努力劳作,手里面也有大量的存款,只会存入到银行,获取利息,而急需发展调整产业的农户苦于不有钱,可以不出村在农户直接融资,适当高于银行利息,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农户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现实。
3、搞好土地流转,发挥土地使用效率,由于老龄化加快,“农转非”政策习贯彻执行,进城务工的增多,而造成土地闲闲置,而一些种植大户苦于没有土地,搞好土地流转,形成规模效应,就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产出效应就会增大,出租土地的人可以收获一定土地出让费,同时也可以到出租土地上打工增加收入。
第四篇:当前我国传销形势调研报告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调研报告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一种新型经济犯罪活动呈日趋上升态势,即打着各式新型营销旗号,利用传销和变相传销手段犯罪。传销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蔓延,这种犯罪活动的出现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严重干扰正常的社会活动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由于传销和变相传销犯罪活动具有较大的欺骗性、隐蔽性,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从中央至各级地方政府及公安、工商等机关对此类犯罪非常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每年开展专项行动。但是打击传销却陷入“打而不绝反猖獗”、“屡禁不止、屡打不尽”的怪圈,形成“传销人员执迷不悟→政府打击遣散效果不明显→执法人员麻木热情不在→百姓求助无门遭拒绝→传销更加猖獗”的恶性循环。
本报告从实际出发综述传销犯罪的形势,浅析传销犯罪类型、走向,分析当前打击传销制度上的缺陷:在法律层面上,处罚过轻缺乏震慑力、法律程序上取证认定难;在行政执法体制方面,打击格局不对称、协作机制不健全、执法队伍专业水平欠缺、行政执法缺乏积极主动性;其它相关政策中,宣传预防工作不深入、思想教育和改造措施缺失。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打击和预防对策。从宏观上: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权责分明,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建立通报制度、建立健全宣传预防和思想矫正系统;从微观上:建立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打击传销长效机制。从而实现“依法严打、依法严惩→思想解救、教育改造→深入开展宣传预防→全民参与、营造反传销氛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传销犯罪 形势 打击传销 政策
我国传销犯罪的基本现状
传销(Pyramid Sales)是老百姓既熟悉又陌生的一个名词。熟悉是因为传销曾几乎席卷整个中国,留下无数难以磨灭的伤痕,人们深受其害,甚至“谈销色变”。陌生是因为对其本质不了解,缺乏理性的认知与评判,所以才会有许多老百姓甚至不乏高学历的知识分子上当受骗。
传销作为社会的一大顽疾和毒瘤,被称为“经济邪教”、“精神鸦片”和“流行性精神邪教”,政府一直没有放松打击。但是,传销至今屡打不尽、屡禁不止,反而有日趋猖獗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当前传销犯罪的形势
当前我国传销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并有愈演愈烈之势,传销组织冠以“人际网络”、“直销”、“连锁经营”、“资本运作”、“特许加盟经营”、“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基金”、“PE”等名目繁多的幌子继续行骗。许多人身陷泥潭却无力自拔,导致了一幕幕尔虞我诈、众叛亲离的悲情上演。无数幸福的家庭因为传销而一夜间支离破碎、倾家荡产„„
传销是一种违背经济规律的犯罪现象,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从我国开展打击传销、制定《禁止传销条例》、刑法新增“组织、领导传销罪”以来,就对传销进行了界定,并且一直对传销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
传销组织大多假借国家政策、编造国家领导人讲话,甚至诋毁政府形象,煽动狭隘的民族情绪,以此类手段增强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控制,并以各式各样的旗号和幌子行传销欺骗之实。从传商品,发展到传人头;从小额投资,发展到大宗投资;从线下发展到互联网;非法集资类拉人头的金融传销更是吞噬了无法估量的庞大资金。传销人员从之前的贫困阶层发展到“三高”人群(高收入、高学历、高层次),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例已经屡见不鲜。
二、当前传销犯罪的几种类型
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具备交纳入门费获取资格、发展下线组成层级关系、通过拉人头计酬获利三个特点,以及人员结构链和资金链两个组成要件。当前我国传销犯罪的种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人际网络、直销、网络营销”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该类传销以投资2450元、2800元、2900元、3000元、3200元、3260元、3900元一套产品,实际上大多数无产品,大多数参与人员投资金额也达到数万元。以三商法、四个发展、五级三阶制、无限代累积制、出局制为主要内容,并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打负面”。睡地铺吃大锅饭,生活条件比较差,集体上大课,受害人群主要以大学生、退伍军人、打工者为主,年轻人为主,平均年龄22-25岁。主要出现在中部地区和北方地区。
2、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优化资本、资本孵化”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该类传销以投资3800元一份,可以高起点运作,投资33500元、36800元、69800元等金额,大多数无产品,有些以西服等产品为道具。假借西部大开发、北部湾开发、国家工程等名义,声称政府的打击传销行动为“宏观调控”。4-6人合租,不限制自由。很少上大课,主要以三高人群为主,高学历,高层次,高收入人群,中老年人偏多。主要出现在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南方地区,该类传销已经非常泛滥。
3、以“网络销售”为旗号的异地拉人头传销。主要以投资3800元、4700元、5700元一单为主。五级三阶制(五个级别三个晋升阶段),睡大通铺,吃大锅饭,条件非常恶劣,受害人群98%的都是大学生,很多网络销售传销组织要求只要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参与。该类传销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虚假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限制人生自由,暴力控制,伴随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内。广州、东莞、深圳都是重灾区,其他省份目前没有该类传销。主要打着“太阳神”等公司旗号招摇撞骗,一般几个月出一次门。该类传销人主要是网上招聘或者同学朋友异地邀约来发展,参与人员数十万。
4、以“电子商务、网赚、网络游戏、网络资本运作、网络加盟、网上学习培训、网上基金投资”等为旗号的互联网网络传销。网络传销的特征主要有:虚拟性更强、更具欺骗性、隐蔽性强、传播跨地域性、部门监管的“灰色地带”。这些特征使得网络传销在蔓延过程中更加悄无声息地飞速传播。网络资本运作是异地资本运作传销的网络版,在互联网上已经非常泛滥,参与人员不低于200万人员,波及范围非常广。另外还有多次返利、循环退款的诱惑以及商家的利润来自于点击量、加盟费、广告费等欺骗性宣传。投资或者变相投资金额少到几十元,多则数百万元。比如:世界通,E玛国际,通亿商城,财富壹佰等等。
5、以“PE、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红包互赠”为名义的金融传销。金融传销往往夹杂着涉众型非法集资,该类传销往往是线下及互联网上操作相结合,包括目前流行的PE、私募股权、投资入股、发展渠道商等大金额传销,也包括类似的红包互赠、爱心互助等小额金融投资游戏。江苏南通“E玛国际”传销组织以销售“E玛国际”电子股权为名,采取双轨制传销模式发展下线,吸收传销资金1.06亿元;天津天凯新盛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传销手段结合时下流行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从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近9000人手中非法集资10余亿元。江西精彩投资生活有限公司太平洋官方直购网投资从7000-7000万不等,涉案金额超数百亿。
6、非法直销。包括:未经许可的直销行为,以及获牌直销企业违规操作涉嫌传销。截止到目前获批的直销企业有28家,目前很多无直销牌照公司,以及一些正规直销公司管理不严格,下属很多直销团队与传销团队有利益瓜葛,甚至团队自身涉嫌传销。“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很普遍,主要表现形式有:传销团队与直销团队利益分成。传销公司打着直销旗号进行传销之实。违规直销公司变相要求加入者购买大量的产品囤货等等。获牌直销涉嫌传销比如:哈药涉传事件、富迪涉传事件、康宝莱涉传事件、隆力奇涉传事件、太阳神涉传事件、北京罗麦涉传事件。华莱黑茶,香港亮碧思都属于典型的传销公司,目前非法直销参与人数近百万,涉案金额极其巨大。亮碧思传销组织发展内地群众,在内地接受洗脑,到香港或者澳门交钱,参与者基本来自广东省境内市民,受害者已达到数十万之众。
7、现实中的潜能培训、企业管理能力培训、成功学培训等培训活动和招生、保险行业也时常伴随传销犯罪行为。该类传销需要学员先交纳培训费用,然后通过洗脑教育后,要求学员再交纳费用学习更高层次的培训,并要求学员推荐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培训。
三、传销犯罪的变异和走向
鉴于国家打击传销相关法律环境的现状,以及目前传销的运作变化,我们认为在短时间内,地下传销的势头还会继续蔓延,但是面对国家的严厉打击和专项整治行动,地下传销将会放弃原来的作战方式,将会变异出更多的新手段,改头换面寻找新的生存空间。
1、由过去的“野蛮”披上“人性”外衣。
如今的传销,看起来似乎是很人性化,从过去的封闭式限制向如今的开放式洗脑转变。在进行大约7—10天的洗脑后,假如你仍然坚持不从事,你可以离开他们的组织。但在此之前,他们会想方设法留住你,建议考察他们所谓新兴的赚钱行业。可以得到在家庭生活里都得不到的温暖和关怀,放弃对他们的心理防备和警惕,而且使得新人一直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无暇对传销组织的理论和环境进行辨析和怀疑。
所以,披上“人性化”的外衣是如今传销的主流,也是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更具欺骗性和隐蔽性,运用“软”控制加强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控制,故称之为“经济邪教”。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暴利控制的现象。
2、由地域集中向地域分散转变
传销敛财模式的通常表现就是“异地聚集”。就是将人邀约到异地之后,进行洗脑教育,骗取钱财。从2006年的情况看,“异地聚集点”的分布地域,相对集中在广西来宾、广东清远、安徽阜阳、云南曲靖等4地。随着国家对传销重灾区打击力度的增大,传销将会进行地域性的分散和转移,以分散国家的打击注意力。2007年,地下传销的主要转移的方向为中部地带。根据我们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统计,目前传销在广西、天津、吉林、辽宁、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山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比较严重,已经形成北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三足鼎立”局面。北部的多打着“网络营销”旗号的传销,南部多为 “连锁销售”旗号的传销,而中部地区则是汇集了“网络营销”和“连锁销售”的双重形式传销,并且向西北等落后地区蔓延日益严重。
由过去的几个比较集中的重灾区,已经扩展到如今的几十个重灾区,而且其他地区仍然在继续蔓延。如此现状,对于各地执法部门和有关部门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而严峻的挑战。
3、由大型聚集向小规模聚集转变
传销“异地邀约”的特点就是聚集的人多、规模大。利用规模造势,达到对新朋友的心理攻势,以规模来迷惑人,从而打破新人的心理防线。所以,“异地聚点”的聚集人数动辄数万,甚至达到数十万之多,给当地的社会治安带来严重威胁。这种大规模聚集虽然有利于传销敛财,但是容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隐蔽性较差。随着国家打击传销力度的加大以及传销的内部裂变增多,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合地下传销的发展。所以地下传销会将大型聚会改为小规模聚集。当小规模聚会人数达到一定程度后便自动分裂、分散,这样更加有利于传销藏身。众多传销高层头目也曾说过:“如今已经不存在高达3000人的网络体系了。”这样的状况也会给国家有关部门的查处工作带来新的难度。
再者,现在的传销因为利益驱动导致内部矛盾增多。一些深谙内幕的传销骨干,自己觉得没有得到该得的,不甘心再做操盘手骗钱敛财的工具,拉出自己的网络体系自立门户单干,自己做网络体系的操盘手。所以,网络分裂现象严重,就如同传销课堂所宣扬的“几何倍增理论”一样,呈原子分裂似的裂变。这也是传销屡打不尽,反而继续蔓延猖獗的一个重要原因。
4、由封闭式限制向开放式洗脑转变
以往地下传销敛财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限制人身自由,比如从异地邀约来后采用引诱、禁闭、暴力威逼等疯狂手段。但这种方式容易引起极端事件,不甘示弱的人会反抗,造成举报危机、凶杀案件等,而且也只能骗到他一个人的一点钱,就好比做生意的一样,骗也只能骗到顾客一次,顾客下次不会再来,更不会把他们的亲友带来买商家的商品。同时,随着国家对打击非法传销宣传力度的加大,人们辨别非法传销的能力逐步增强,这种原始的传销手段越来越不利于传销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传销逐渐改变这种封闭式方式,而采用相对开放的形式来运作,让人们产生一种开放式、阳光化、人性化的错觉。与此同时,传销增强了“洗脑”的力度,制造“障眼法”,以此显示自己的“合法性”,让更多传销受害者痴迷而不悔。有多少人就是因为传销“不控制人身自由”的假象而深陷泥潭!
虽然,今日的“人性”传销看起来很松散、很自由。但是控制却日益严密,实际上仍然是半“军事化”管理,时刻进行监控和思想灌输。用“思想软禁”这个词,恰如其分。
5、互联网成为操盘手骗钱敛财新媒介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府对传销打击力度的加大,为了更加隐秘地操作,很多传销头目已经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互联网上,打着各种旗号进行“忽悠”和欺骗。它们大多利用流行的网上购物等方式掩人耳目,打出“电子商务”、“网赚”的口号,声称自己是风靡欧美、引导未来的多层次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同时附有许多真假难辨的会员来信,谎称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赚钱,数额高达每月几十万元。对于操盘手来说,通过互联网的一些特点,确实难住工商部门的查处和打击工作。国内网站只要是合法注册的,就不能轻易关闭。境外网站只要没有国内法律禁止的内容,也关不了。参与人员在各个网吧里活动,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扩张更加容易,加盟和分成都在网上完成,并且可以用假名、假身份证参加,给工商部门的查处带来很大困难。
网络安全监察人士曾指出,网上传销基本上采取会员加盟形式,这种“先吃后”的金字塔方式,一旦上当的人不足以供养金字塔上层的人,金字塔就会从底部迅速开始崩溃,受损害的只能是处于金字塔底部的绝大多数参与者。要真正有效打击网络传销,需要国际合作,包括法律标准的统一和行动协调一致。
所以,通过互联网为媒介进行传销诈骗,将是操盘手的“新市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更高的安全系数。为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加以重视,提高警惕。呼吁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与国际相关合作机制,统一协调打击“互联网传销”。
6、参与传销成员结构发生多重变化
现在传销的变化翻新和欺骗性的加强,传销再也不是只有穷人才会做,再也不是只有文盲才会参与,有钱人也会被他们骗,大学生同样也会参与,其中一些懂法律懂经济的人也同样被蒙蔽。参与传销的人员结构再不是那么简单。
A、大学生参与传销人数日益增多,大学校园正成为传销开发的“主市场”。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给这些刚出校园的学子极大的压力。传销乘机利用社会现实做文章,夸大社会竞争的负面,宣扬他们的组织和平台,鼓吹是“没有门槛的大学”。这些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被邀约过去后,经过一系列的培训洗脑,在群体的感染下,无法抗拒成就事业的渴望和发财梦想,无力抵抗住传销组织营造的虚假“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团队协作”等等环境,以至于误入歧途。
网络传销打破了异地传销的地域性,使得大学生这部分网络大群体也难逃一劫。网络传销中的“消费返利”、“网络赚钱”、“虚拟货币交易”成为大学生们的兼职工作。他们不知道,这正是罪恶的传销黑手已经伸向了自己,伸向了清净的校园。
B、随着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江西一带连锁销售变相传销的蔓延,参与传销的“高层次、高学历、高收入”群体越来越严重。南方几个城市流行的连锁销售的最大诱惑在于“高起点”,购买11份产品需要36800元,购买21份产品需要69800元,飞着做更是3个69800元,这个数目对于普通家庭是天文数字。所以,参与连锁销售的人员,一般来说家庭条件都还可以,但是也不乏借债加入者。
在我们调查过的连锁销售旗号传销中,的确有很大一部分是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富裕的,有的甚至是政府退休公务员、白领人士、私企老板等。甚至有的身家数亿,处于社会的中上层,多为中老年人参与。这些人员的参与,更加增强了传销的欺骗性和煽动性。许多人看见这些上层人士的加入,就更容易相信传销组织的骗局。
C、参与传销的人员结构低龄化日益显现。这个特征尤其在北方的“网络营销”旗号的传销中更加明显。这些组织宣扬“三商法”,投资购买一份为2800元、2900元不等的劣质产品,甚至是没有产品,参与的年轻人多为20岁左右,这些人都幻想低投入,获得高回报。
在很多被查处的传销中,都能发现将近80%的参与者是20岁左右。这些现象的确让人担忧,当他们从噩梦中醒来后,失去的亲情、友情、诚信,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和精神打击,他们能承受得了多少?许多迈出社会不久的年轻人,就已经对这个社会产生了恐惧感和仇视,极容易引发其他犯罪。
7、投资入门费用从小额资金发展为大额资金
中国反传销志愿者联盟网自2006年来一直追踪传销的变化和发展,传销组织的入门费投资金额从之前的几千元,发展到后来的数万元,最近一两年,随着金融传销的蔓延,入门费高的已经达到7000万元,已经完全不是单纯的传销犯罪,更多的是倾向于非法集资。大额资本的游戏,对社会的危害性更大,这些传销组织一般都是以一个合法公司为外衣,而且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的包装(公司领导荣获各种奖项和荣誉、公司请明星代言做广告、公司领导参与各种慈善活动、公司接受各大知名媒体的正面宣传和报道等等)更具欺骗性,涉案金额动辄数以亿计,更大的则卷款数百亿,对我国金融秩序具有极大的伤害,更加容易埋下社会稳定的隐患。
四、传销人员的结构分析 参与传销的多为农民、下岗职工、大学生、退休人员、退伍军人,甚至有未成年的儿童。这些年幼无知的小孩正处于求学的大好年华,却成为父母虚假梦幻的傀儡和牺牲品。
农民群体是弱势群体的主要部分。大多仍然处于社会的底层,拥有的社会资源非常少。所以,“穷则思变”,他们同样渴望改变自己的家庭状况和生活条件以及生存环境。这些因素正是传销对其洗脑的突破口。在组织的渲染和传销者的鼓动下,农民朋友大多脱离不了这个深不可测的魔窟。投入汗珠堆积、积攒一辈子的血汗钱,渴望实现传销所宣扬的财富与梦想,相继邀约自己的亲人朋友。孰不知,悲剧已经重复上演。
从目前的传销来看,北方的“网络营销”传销中,农民群体占了其中的40%左右;南方的连锁销售变相传销中,农民占了约30%。金钱,成为他们最大的诱惑。当初只是单纯发财的想法,改善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后来,就去骗别人。一步一步走向深渊,走向罪恶,从被骗者沦为骗人者。
离退休下岗职工也是传销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目前对传销的调查来看,离退休下岗职工约占传销人员中的20%,这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年龄的增大和社会竞争的激烈,一部分人离开了自己的岗位。由于之前的工作和生活习惯,他们似乎也不能闲着,甚至想在晚年发挥余热多赚点钱,想的是给自己的子女多攒点积蓄。因为市场竞争而下岗的工人,面对家庭和生活的压力更迷惘、失落。传销正是抓住这些心理,编制了一套洗脑秘诀,在宣扬暴富的同时,激发你的斗志,以为可以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而误入歧途。
大学生群体在传销中也不少。大学生有抱负、有梦想、有思想,而且一直在校园的环境里成长,并未过多接触社会。正因为如此,传销假意宣扬理想、抱负、爱国、事业等等,以为一个虚假、违法的工作平台就能成就自我,使得这些大学生沉迷于非法传销。罪恶并不因为你是高学历而远离你!
就目前的传销变化趋势来看,传销已经蔓延到校园,大学生参与传销的案件日益增多。这个群体约占传销人数的25%。其中,在校大学生又占这25%里的7%左右。尽管国家明令禁止在校学生参与传销,但是又有多少大学生因为误陷传销不能自拔而导致退学,放弃了自己十年寒窗而换来的前程!
退伍军人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传销大军中约占15%。在北方的“网络营销”传销里,退伍军人是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而在南方的连锁销售变相传销中,一些退休的政府公务员也是一个重要部分。这些人应该属于社会的中上层。他们参与连锁销售传销,应该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警惕的问题。
传销并不是只有穷人才会去做,也不能说做传销的是傻子,仍然不乏高学历、有钱人、有地位者。可见,如今的传销已经完全不是昔日那种赤裸裸的欺骗。一旦身陷其间,骗了你还把你逗得开心,让你兴奋不已,对它死心塌地,卖了自己为他们数钱,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
我国打击传销犯罪的形势分析
传销受害群众一直以来都是处于社会的一个边缘地带,受骗者与骗人者的双重角色使得他们遭受欺骗的同时,也被社会大众抱以歧视的目光。政府一直在努力开展打击传销犯罪行为,打击和教育并重,宣传和预防同行,社会各方力量也参与打击行列之中。
一、政府打击传销的努力
1、统计数据
国家的强大需要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的稳定,目的是使人民安居乐业。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对传销的打击立场从未改变,以下的部分数据就足以说明传销的猖獗和政府的打击决心。
2000年,全国工商系统共调查了2005起传销活动,涉及的传销人员达4.5万名,在全国范围内共关闭3285家传销窝点,将316例案件移交法院处理,没收非法所得2400多万元。
2002年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年鉴报告中显示,2001年全国范围内的打击传销活动迅速而全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总共查处1562件传销案,案件涉及资金总额达9200多万,收缴罚款近2000万元。共有174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超过16万名传销人员被遣送回原所在地。
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王众孚局长的报告中说到,2003年全国工商系统查处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2253件,捣毁窝点16078个,清查传销人员10余万人次,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案件234件,涉案人员1600余人。
2005年5月,针对一些地方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回潮蔓延的态势,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在全国集中开展了以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重点,以侦破传销网络犯罪案件为主的“鲁剑”专项行动。据统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传销犯罪案件516起,涉案金额10.3亿元,抓获传销组织者和骨干分子等主要犯罪嫌疑人3408人,扣押冻结涉案资金9871万余元,打掉传销团伙1147个。
2006年统计显示,全国工商系统共查处传销案件3587余起,取缔传销窝点2.99万个,清查遣散传销人员606400人次,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422起、2111人。
2007年,国家工商总局和公安部继续组织全国各级工商、公安机关开展了打击传销专项行动,多次组织召开打击传销案件协调会,对一批大要案件进行督查督办。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国工商机关共查处传销案件5400余起,取缔传销窝点4.5万余个,清查遣散传销人员112万人次,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案件926起、4000余人。
打击传销,非一日之功。不管传销怎样诡变和猖獗,只要是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就是我们长期坚持战斗的目标和动力。
2、积极开展宣传普及预防
多年来,我国打击传销工作不断地深入,成绩卓著。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为了有效遏制传销的猖獗之势,也一直没有懈怠打击传销的工作。笔者与公安部和国家工商总局的部分领导常常保持联系和沟通,也深切体会到他们的用心良苦和不懈的努力。
从连续几年的全国预防打击传销工作来看,公安部与国家工商总局已经制定每年两次的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每年的7—8月份开展严厉打击传销犯罪、查处传销窝点的集中整治行动,2008年更是扩展到7—9三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两部条例的颁发周年纪念,也在集中开展普及预防传销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并以此作为宣传活动的主题将预防传销的宣传带进校园。
2008年,由国家工商总局和公安部联合印制的60万份打击传销宣传画和20万份宣传卡片,下发各地工商、公安机关张贴和发放。两部门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把宣传教育作为遏制传销蔓延的治本之策切实抓紧抓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做好宣传材料的统一张贴和发放工作,配合7月至9月加强防范、打击传销百日联合执法行动。
3、相关法律法规延伸
1994年8月11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国家相关规定出台《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33号文件),同年还出台了《关于查处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40号文件),文件指示各地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局不要接受多层次传销活动的企业注册,并且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将是负责发布多层次传销管理办法的主要机关。
1995年9月22日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停止发展多层次传销企业的通知》(国办发{1995}50号),通知要求其他各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在国务院的指导下共同打击传销。为了贯彻第50号文件精神,同年10月17日发布《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审查清理多层次传销企业的实施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266号文件),文件要求所有未经注册的传销企业必须立即停止传销活动,已经注册的企业必须在1995年11月10日前向原登记注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出审查申请,否则将被吊销营业执照。1996年10月10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多层次传销企业监督和管理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第324号文件),主要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指示地方工商局在清理审查时要把握的6个方面。
1997年1月10日公布并生效《传销管理办法》(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73号);1997年1月22日出台《关于传销企业审批和监督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第24号);1997年3月7日公布《关于传销企业审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字{1997}第64号);1997年7月1日公布《关于传销企业的传销员有关税务管理的通知》(国税发{1997}92号);1997年7月25日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李岚清副总理重要批示及严厉查处传销活动的通知》(工商公字{1997}第195号),文件强烈要求所有地方的工商行政管理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的指示,严厉打击传销活动。
1998年4月18日出台《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活动的通知》(国发{1998}10号),根据10号文件的规定,所有传销企业要停止传销经营活动并转变他们的经营方式,一些外资直销企业得到政府批准,转型为连锁店和零售经营。1998年4月28日公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活动的通知>的通知》(工商公字{1998}第78号),该文件中要求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行国务院对传销的禁令,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重申了禁止传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98年6月18日发布《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1998}外经贸发第455号),455号文件要求所有外资传销企业必须转为“店铺加雇佣推销员”的经营方式。
2000年8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等部门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5号)。文件基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提交的建议发布,规定要求国务院其他各部委、各地区政府、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局和人民银行联合发起全国性的打击传销活动,特别要针对传销活动肆虐的地区,如广东、广西、福建、海南、河南、陕西、河北、安徽、江苏、湖南、重庆、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和吉林等地。55号文件中赋予的更大执法权为政府打击欺诈性的金字塔销售计划行动提供了更为强大的力量。2001年4月18日开始,严重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会按照《刑法》予以处罚。对于1998年4月18日第10号文件发布后,仍然从事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225条第4款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实施上述犯罪,同时构成《刑法》规定的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张严厉打击传销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国办发{2001}80号),80号文件是为执行国务院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第10号文件而发布的,文件指出传销的愈加欺骗性,从传商品变为传人头;传销活动更具有隐蔽性。
2002年2月21日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公布《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工商公字{2002}31号),31号文件的发布一则为了全面禁止传销,二来借此来规范直销企业在中国的运作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和相关规定。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各相关部门发布有关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文件不下于44次,尤其是2005年8月23日公布的《直销管理条例》(国务院第443号令)以及《禁止传销条例》(国务院第444号令),更是将打击传销纳入法制轨道提升到更高一个台阶。
多年来,公安部和工商总局的领导更是建议将传销罪列入刑法,将打击传销、对传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处置明确化。“一定要加快立法进程,加大处罚力度”,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连续几年在“两会”上呼吁,目前的法律对打击传销活动尚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之处,需要及时加以修改完善。还有人大代表提出,刑法中应增加“传销罪”条款,惟有如此,传销才能断根。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传销违法犯罪活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月28日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
(七)增设了“组织领导传销罪”。
刑法修正案
(七)新增了相关条款: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打击传销的制度及格局漏洞分析
长期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和政府一直努力打击传销。虽然有所成效,但从根本上而言,传销却依然屡禁不止、屡打不尽,根本原因虽然与传销的改头换面、东躲西藏有关。但是,打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制度和机制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成效的不尽人意。
1、法律规范和定位层面的问题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长期以来是衡量执法机关执行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打击传销的过程中,由于相关法律对传销的处罚过轻,缺乏足够的威慑力,很多传销人员刚出了派出所,又回了传销窝点,给执法机关玩起了“游击战”,所以打击传销成了各地执法部门非常头痛的问题。久而久之,热情不在,麻木了,不爱管了。归根结底,还是要从法律角度深挖传销猖獗的原因。
A、处罚过轻缺乏震慑力
传销活动严重侵害消费者利益,破坏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但刑法对其并没有明确的界定。目前,打击传销犯罪的法律依据仅仅是1998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2000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工商局、公安部、人民银行《关于严厉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等非法经营活动的意见》、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的批复》以及《禁止传销条例》。在这些法规及司法解释中,只是将传销犯罪活动按照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第4项进行处罚。对于如何界定传销行为的“情节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没有明确规定。因此使得执法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很难把握尺度,法院在执行起来只能依照各自的理解来操作,以致各地对传销的审判情况各不相同。
2005年东昌府分局办案民警经过十余个月,行程数万公里,在重庆抓获“3.15”罗国文特大传销案中“传销教父”罗国文。罗国文操控10万多人的传销网络,传销人员遍布全国10多个省市,涉案达3亿多元,也仅仅被判处二年六个月的刑期。
刑法新增了组织、领导传销罪,但是在执法实践过程中,反而缩小了打击范围,量刑标准不适应传销组织领导者的判定和打击要求。致使基层执法机关在抓获了组织头目后,却不能按照组织领导传销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B、法律程序上取证认定难
由于相关法律对构成传销犯罪行为的主客观要件、证据要求、移送标准、管辖范围等还缺乏明确规定。对于传销的领导者和策划者如何来确定,并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执法部门只能凭借证据才能加以确定。但是实际操作中,难度很大,因为很多物证如:业绩单、网络结构图、工资单等等一直掌控在传销头目手中,有的甚至销毁罪证。而要让传销受害者共同指证头目同样难:一方面,传销头目都是行踪非常诡秘,反侦查能力也非常强,下线很难找到其人。另一方面,很多时候执法部门查处传销窝点,低级人员都仍然处于受迷惑状态,对上级更是顶礼膜拜,就更不用说让他们来共同指证他们的“偶像”了。
传销的一个特点是其“神秘性”,一个级别的头头只能知道自己级别的事。网头深居幕后,神龙见首不见尾,与下面多是电话或者网络上单线联系。交钱的时候不给收据,资金传递无任何凭证。加之活动的流动性、广泛性和传销人员的盲目对抗,造成法律程序上认定罪犯所要求的证据获取困难。而《禁止传销条例》也没有详细的规定,所以查处传销时取证是执法部门感到头痛的问题。缺乏可操作性,在查处传销窝点时只能简单的驱散,即使抓到了幕后的网头,也因为取证难,忙活了半天也只有无奈地放人。法律应该对传销取证做详细的规定,应重重打击那些高居金字塔顶端的头目。
2、执法行政机制方面的问题
打击传销需要从法律上对执法机关的职责规定得更详细、更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法律上要突出公安机关打击传销上的主导地位,明确要求其他相关部门的“积极主动性”。《禁止传销条例》对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在打击传销的分工协作上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很笼统,所以容易造成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
A、打击格局不对称
在目前的打击传销工作当中,制定了相关的联动机制: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发挥主力军作用,加强对专项行动的指导和督查。
公安机关:加大对传销犯罪的打击力度,快侦快破大案要案。通信管理部门: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对利用互联网传销行为和为传销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行为的监控和查处力度。
人民银行、各金融监管部门:依法协助做好对传销者或经营者账户的查询工作、资金冻结的协调工作,打击利用传销非法集资行为。教育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严防传销活动进入校园。
监察部门:依法加强监督,对传销屡禁不止、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地区和单位,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
新闻宣传单位:配合做好相关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社区管理、居委会、村委会以及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其实这样的打击传销格局已经不适应现代传销的变异和犯罪现状,没有明确的职责也将造成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最后是群众求助无门,更别说是去举报提供线索了。建立以公安为主,工商配合的格局才能更好地打击传销犯罪,主要出于以下因素考虑:
第一,从传销的犯罪性质上来讲。现在的传销已由过去的传商品过渡到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的“拉人头”式传销,商品只是一个道具,甚至根本无商品,真实的商品买卖已逐渐淡化,演变成实实在在的诈骗团伙,已经从营销方式变异为违法犯罪,将其定义为治安刑事案件才更为合理。这类案件当然归公安机关主管。
第二,从公安和工商的执法权限角度上看。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虽然同属于国家的执法机关,但是两者有很大的区别,公安机关具有强制性,可以采取传讯或拘留等强制措施,而工商部门则是一个主管商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的部门,只能查处,没有传讯或拘留等强制措施。而且传销组织都有一套对付工商、公安部门查处的方法,在接受执法人员的问讯时,一问三不知,都是千篇一律的回答:我刚来,不知道!所以很多时候工商部门在查处传销窝点时,往往因为传销组织活动的流动性、广泛性和传销人员的对抗性,只能不了了之,驱散了事。而公安机关有一套技侦手段,可以顺藤摸瓜,抓住幕后的网头。也正是因为公安机关的努力,才破获了几个有影响力的传销大案、要案,严厉地打击了传销的嚣张气焰。所以公安机关对传销组织有更大的威慑力。
第三,公安和工商的人力和作息制度。工商部门人力非常有限,在大多数工商打击传销部门中,只有两三名工作人员。而且在查处传销时还受到时间的限制,因为他们有比较规范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上下班,周六周日休息,这样在对传销的查处上存在很多盲点,所以很多传销组织为了躲避工商部门的查处,与工商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风声紧时,他们会选择早晨上班前、中午吃饭时间、下午下班后,以及晚上上课。而一些大型的分享会(躲在幕后的高级别头目在宾馆、迪吧或者歌厅现身说法,极富蛊惑性,往往有数百人参加)则会选择在周六周日举行,这个时间相对安全。而公安机关则可以24小时出警,可以及时查处传销,不存在管理上的盲点,不会贻误战机。
第四,打击传销“软拘禁”离不开公安部门。《禁止传销条例》第十条规定:“在传销中以介绍工作、从事经营活动等名义欺骗他人离开居所地非法聚集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众所周知,传销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表面很“人性化”,对新人很热情,可谓“关怀备至”,出入有人陪同,连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打电话也有人在旁边监视,新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其监视之下。有的组织还会找借口“借”走新人的手机,让刚到的新人断绝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以安全为由把新人的钱卡等物代为“保管”,防止新人跑掉,然后在封闭的环境里反复洗脑,最终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很多传销受害者在当初都有比较清醒的头脑,就是在限制自由后,想走走不掉,然后被强制洗脑的。综上所述,传销实际上对每一个新人都实行了“软拘禁”,按照《禁止传销条例》第十条的规定,这样的情况由公安机关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所以说在打击传销上,公安机关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B、协作机制不健全
无容讳言,现在很多地方的公安机关都认为打击传销是工商为主,公安为辅。如果工商局请求公安机关配合,他们才会出警。经常听到警察说:如果没限制人身自由,他本人不愿意走,我们不管。接下来就把责任全推到工商部门。
《禁止传销条例》对公安机关和工商部门在打击传销的分工协作上并没有做详细的规定,很笼统,所以容易造成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应该从法律上对执法机关的职责规定得更详细一些,更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法律上要突出公安机关打击传销上的主导地位,明确界定各相关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做到权责分明。
C、执法队伍专业水平欠缺
笔者与各级公安和工商部门都有过接触,也深刻了解到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传销犯罪研究和认识的缺乏,许多关于传销的基本知识,他们都不清楚。因此在打击传销的过程中,执法队伍只能采取简单的查处和驱赶,而并不能通过详细的解答来揭穿传销的欺诈本质。从而造成打击传销的“事倍功半”。
另外在打击传销的工作中,人力和财力的缺乏,使得打击传销的工作量庞大,每一级打击传销办公室只有2至3人,打击传销的专项经费也非常少。
D、行政执法缺乏积极性
面对日益庞大的传销大军,来自各方的求助信号使得公安和工商部门的执法人员变得麻木。另外一个方面则是打击查处遣散的效果不明显。综合起来,使得执法部门缺乏行政执法的积极性。当求助家属千里迢迢来到工商或者公安部门寻求帮助时,大多得到的是相关部门的推诿和敷衍,使得老百姓大失所望。
3、其他相关政策问题
除了法律和行政层面上的缺陷,在宣传和教育方面也有许多不到位,而宣传和预防又是工作的一个重点。防范于未然,离不开宣传和教育。
A、宣传预防工作不深入
2004年3月25日,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下发《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管理 禁止学生参与非法传销活动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各级部门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做好宣传预防工作。但是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的高校寥寥无几,但是大学生参与传销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群体,所造成的危害不敢想象。
在笔者组织的开展预防传销进校园的活动中,我们在河南几所高校的讲座非常成功,同学们很乐意接受这方面的信息,大型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许多学生站着听了四个多小时,同学们积极发言提问。面对学生们的强烈需求,应该创造和提供更多传达此类信息的平台和机会。
《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社区和农村组织开展宣传,这样的宣传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但是,对此规定几乎没有相关单位实施,致使宣传预防成为一纸空文。
B、教育改造措施缺失
在执法机关开展的打击传销行动中,由于人力的缺乏和相关专业水平的限制,对参与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教育难度大。参与人员普遍经组织者“洗脑”甚至精神控制,对执法人员的说服教育置若罔闻,执迷不悟。
由于工商和公安等执法机关本身就需要处理繁多的事务,打击传销只是这些部门开展工作的其中一部分。因此,执法人员应该加强学习反传销的知识,加大对传销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执法水平,适时开展反传销的政策宣传活动,让预防传销行动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充分利用民间反传销志愿者的力量来提高对参与者的说服教育工作,全民参与,杜绝传销孳生的土壤,从而可以有效防止更多悲剧的发生。
加强打击传销犯罪需要完善制度
传销的存在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危害,打击传销成为了当下重要的工作之一。当前急需建立、健全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上下一致,集中剿灭传销,从根源上扼杀其生存的土壤,还人民一个安定祥和的生存空间。
(一)关于完善宏观政策的建议 1.完善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如今,传销已经严重威胁到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我国打击传销的法规文件出台了很多,但是已经不适应传销的猖獗蔓延,严重滞后于打击传销的需求,出现了查处程序、取证原则、实施处罚等法律衔接的空挡问题。
对传销的界定要清晰。目前法规对传销的界定存在一定的缺陷,而广大群众对传销的认识不够。传销作为一个外文名词翻译的产物,同国外、港澳台地区的叫法产生冲突,容易被传销人员钻空子。法律对于传销和直销的定义往往使得行政执法机关在执行中显得尴尬,造成执法不力。
传销须定性为非法性质。法律对非法行为的定性主要看其社会危害性特征。传销的社会危害性在于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损害公民个人利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防止这种行为对现存社会秩序和生产力的冲击和破坏,那么国务院从政治角度应将传销定性为非法性质予以取缔,需要确定传销为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的违法行为或者是欺诈行为,而不是市场行为。因此它属于治安法和刑法调整的对象,而不应属于市场行为法调整。
2.权责分明,依法行政
在打击传销工作的执法机关职责划分中,缺乏明确的职责定位、权责不明,导致的结果就是部门之间互相推诿和行政不作为,不能将法律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在现行的打击传销工作机制中,要求以工商部门和公安部门为主,实际却是工商牵头。但目前传销组织通过对参与者人身“软禁”和思想控制的严重危害后果,已经不是单纯的市场利益分配不合法问题。侵害的客体相当复杂,既包括了公民个人的财产权利,更严重的是已经威胁到生命安全等人身权利的侵害。并且通过这种财产和人身权利的双重加害行为,导致了对社会管理秩序的严重破坏。因此,从法律调整的关系坐标对应执法主体的职能来看,工商部门的职能和手段受限不可能达到有效治理的效果。容易产生执法无效和执法冲突,甚至出现传销人员暴力反抗工商部门查处的恶性案件。
如前所述,从传销的犯罪性质、从公安和工商的执法权限、公安部门的作用等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在打击传销工作中,公安机关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打击传销的主力军是公安机关,工商部门只能是协助负责查处和监管。
3.加强行政监督,建立通报制度
在打击传销执法过程中,要求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体系。从横向和纵向的内部监督,到各单位、各阶层的外部监督。加强和促进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传销的打击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行政执法队伍。
通过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行政复议救济制度、共同法律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制度等制度建设,加大对行政执法权力的监督制约力度。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政行为。
与此同时,打击传销的工作要及时进行公示和通告,建立行政执法监督情况通报制度。定期听取行政执法意见,保障行政权力的正确行使。健全行政执法公示制,进一步增强执法透明度。要健全行政执法举报、投诉、处理的制度,做好信访涉法案件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4.建立健全宣传预防和思想矫正体系
由于传销的犯罪活动具有极强的欺骗性、迷惑性和煽动性以及邪教组织性,这就要求在打击传销工作中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专业水平的思想教育队伍,对传销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纳入打击传销体制建设当中。传销被称为“经济邪教”、“精神鸦片”,在反邪教和禁毒工作中,都有一整套思想教育体系和戒毒系统。理所当然,打击传销也少不了“思想矫正系统”。通过言传身教、现身说法来戳穿其谎言,揭示传销的欺诈本质,使得受害者能从思想上认识到传销的危害性,自觉远离传销。从而减少传销人员“易地再干”、打一枪换一炮的“游击战”,从根本上治理传销人员痴迷的顽症。
对于群众的宣传预防工作,需要一支系统而专业的宣传队伍,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的宣传,让群众认识到传销的危害性、欺诈性、违法性,及时了解传销的变异和手段翻新,提高群众的防御心理,从而自觉抵制传销,营造全社会抵制“经济邪教”的氛围。
(二)关于完善微观政策的建议
针对目前打击传销方面的缺陷和不足,建立一个比较有效且长期坚持的打击传销制度。在宏观政策指导下,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通过全社会的力量采取有效可行的打击传销活动。
1.建立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地打击传销工作总负责、负总责。政府牵头,成立打击传销工作小组,整体把握打击传销大局。依照相关法律,支持、督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建立查处传销工作的协调机制,对查处传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协调各有关部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行政不作为的懒散主义、克服执法人员的畏难情绪,树立大局观念,牢记执政为民。公安机关和工商管理部门。贯彻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公安充分发挥作用,加大打击力度,快侦快破大案要案。工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公安主打、工商辅查”的打击传销格局。公安机关负责对涉嫌经济犯罪的变相传销以及扰乱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进行查处,工商部门配合行动。对于工商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经侦查不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工商部门查处。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在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中扣押他人财物、限制人身自由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出租屋和暂住人口的管理,积极组织、参与开展宣传活动。
明确定位,权责统一。这是鉴于目前相关执法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机制漏洞。公安机关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打击传销协作机制中以工商为主力军的格局不适合传销的犯罪性质和传销的犯罪特点,而且多部门的协调机制在落实过程中容易造成相互推诿踢皮球的现象,没有明确规范权力与职责。
加大对传销组织者和领导者的处罚力度。在未落实“传销刑事入罪”前的处罚方案只能按照之前确定的非法经营罪来进行处罚,但是这样一来所造成的结果是“法不及罪”,缺乏威慑力。2008年8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传销刑事入罪”草案将为打击传销提供处罚依据,但是最高七年的有期徒刑也显得处罚轻了一点。要使传销头目“不敢越雷池一步”还需要加大处罚力度。
建立奖惩制度。一方面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治安评估体系和政绩考核系统,加强对执法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另外一方面,明确对大案要案查处提供信息和案件情报的群众提供适当的奖励,充分调动执法机关的执法和群众的举报积极性。
银行监管机构负责认定利用传销进行非法集资的违法。加强资金流转的监控,组织有关商业银行协助工商、公安等部门做好对传销人员往来账目、资金的查询、暂停结算、查封、扣押冻结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报案处理。
商务部门要协助工商部门对直销企业、直销员及其直销活动实施监管,规范直销行为,维护直销市场秩序,防止直销演变为传销。
监察机关要监督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传销和变相传销整治不力、行政不作为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国税、地税部门负责对传销组织及其策划者、组织者的偷税行为进行税务稽查。
检察院、法院对传销涉嫌犯罪案件,要提前介入,依法从重从快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建议建立对传销大案要案的主要头目进行公审公判制度。
房管部门负责对房屋中介、租赁的管理。不准为传销活动提供经营、培训、居住场所。发现一起要及时处理,协助、配合工商、公安部门开展打击传销工作,加强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
教育部门负责督促学校做好对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宣传,防止传销组织向校园渗透。充分利用校园优势资源开展宣传、举办讲座、通过校讯通、通告栏、校园论坛和网站向学生发布预防通告。
交通部门负责组织对汽车站以及交通运输环节打击传销的宣传和传销人员的疏导工作。在汽车站和火车站设立宣传广播、张贴海报,在公共汽车上张贴预防传销的标语。
民政部门要负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推进社区建设,依照工作职责,积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工作。
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大打击传销工作的宣传力度,制作打击传销的新闻、专题节目;引导新闻媒体适时、适度、准确地曝光各类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典型案例,增强广大群众对传销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传销活动。
通信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配合工商部门对互联网上的传销活动进行打击。同时,对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的行为进行查处。
财政部门负责查禁传销工作的经费保障,为打击和预防传销提供相应的资金。
劳动保障部门负责通过提供就业指导、组织就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等方式,帮助下岗失业人员、毕业学生等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防止受到传销侵害,对传销醒悟人员组织相关培训,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2.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
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辖区打击传销工作的领导,确定专人负责,将打击传销列入工作计划,制定措施,积极开展打击传销专项整治工作。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作为最贴近群众的基层单位,要在辖区内积极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加强对传销活动社会危害性的宣传,并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出租房屋的监管工作,及时报告传销活动情况,协助有关部门查处传销行为。可以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立“一个信息台”。各居(村)委会制作“房屋租用动态图”,并上墙公示,把出租房、宾馆、饭店以及社区(村)内的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等基本信息录入台账,建立集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执法部门可通过该平台,根据线索迅速进行排查并制定行动方案,捣毁传销窝点。
(2)发放“一封公开信”。居(村)委会组织人员向辖区的每个出租房主发放印有打击传销及举报电话等内容的《致出租房主的一封公开信》。同时,通过发放传单、悬挂横幅等形式,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房主的教育工作。
(3)签订“一份责任状”。区(县)政府与街道办(乡、镇)、街道办(乡、镇)与居(村)委会;公安局与派出所、派出所与责任民警以及工商局与工商所之间要层层签订“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责任状。明确打击传销不力的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年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选优资格。因渎职、失职或重视不够导致恶性事件或不良后果的,将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4)构建“一个监管网”。街道办(乡、镇)居(村)委会组织常住居民、保安、联防队员等组成“打传巡查组”加强社区巡查,主动配合执法部门监控传销,让外来人员能够拒绝传销,让出租房主能举报传销。
企业要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宣传和服务。
民间反传销机构。积极配合政府打击传销工作,参与对传销人员的思想矫正、说服教育、宣传预防、做好对传销大案要案的情报搜集工作,及时汇总并呈报公安机关。
广大群众要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树立正确观念,自觉抵制传销。积极了解相关知识,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树立责任感和正义感,主动参与宣传活动。
3.建立打击传销的长效机制
打击传销需要加强组织领导,部门联动,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综合机制;加强重点监控,实行分级管理机制;加强出租屋的管理,加强严打机制。从而加快长效快速反应机制。长效机制的建设需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使得这些制度形成一个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
(1)建立打击传销辖区责任制,在打击传销工作中,把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确定所在的辖区部门的责任;
(2)打击传销工作考核制,落实到辖区和部门责任,可以根据打击传销工作的效果和力度进行考核,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和政绩考核系统;(3)打击传销联席会议制,由政府牵头,各部门积极参与,定期召开打击传销工作总结和汇报会议,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工作难点,为下一步打击传销工作制定可行计划;
(4)打击传销工作定期通报制,各部门的打击传销工作需要通过政务公开系统通报工作进程,加大打击传销的透明度和宣传度;(5)思想矫正遣返登记制,对传销低级人员要开展思想矫正和说服教育,并对遣返人员进行登记和备案;
(6)大案要案公审公判制,公开对于传销大案要案的审判和处罚工作,通过建立公审公判制度来加大对打击传销工作的宣传,加强对传销人员的震慑作用;
(7)严格执法责任制,将打击传销的执法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具体到位,加强领导和教育,破除行政不作为、懒散主义、畏难情绪等不良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8)建立过错追究制,对于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打击传销工作要加强考核,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对于执法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追究。对纵容、包庇、参与传销的工作人员要严厉处罚,情节严重交由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处理;
(9)建立举报投诉奖励制,建立群众举报的奖励机制,并贯彻落实到实处,公开奖励规则,并做好对举报人的保密和保护工作;(10)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可以尝试建立类似“110”的接案协调中心,对于突发的传销案件和群体性事件能快速协调处理;(11)建立传销信息档案制,通过对传销人员的档案建立,加强监控。建立“传销组织信息库”,加强对传销组织的变化、特征、成员结构的各方面因素的监控。对于传销组织者和策划者,可以建立专门的“传销头目信息库”,对多次发现的传销人员建立“传销顽固分子信息库”,对于其他人员,可以建立“传销人员基本信息库”,并对遣返人员建立“遣返人员信息库”;
(12)建立社会查询制,通过各种信息档案的建立,尤其是传销头目的公审公判机制和审判结果,应该建立社会查询制度;通过政务公开的查询系统,便于了解相关信息,从而加强对参与者思想矫正和说服教育。
结 论
打击传销,事关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事关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打击传销非一日之功,传销作为社会的一大病态和毒瘤,迎合了少数人在社会转型时期所特有的“浮躁”、“渴望一夜暴富”、“投机赌博心理”,也反映了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人与人之间的淡漠、下岗失业多就业困难的现实。要清除传销者一顽症,需要一个可持续平稳运转的长效机制,也需要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解决上述的社会矛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更需要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统一部署,联合行动,摧毁传销组织网络,遏制传销活动发展蔓延势头,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和高度出发,将政策落到实处。
第五篇:村委会调研报告
后进不愧,关键在于找准后进赶先进突破口
——关于后进行政村(杨家),在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群众工作调查分析报告
茨营乡党委、政府: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中央、省、市、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三村四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着力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乡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各职能部门通力协助与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紧紧把握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转变发展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找准我村的实际与经济发展增长点,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为主要工作重心,在村领导班子,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上得到了稳步的发展,全村各项事业运行较为发展,全村人民和谐是安稳的主旋律。全村的社会发展、经济状况、报表,全村实有农户1378户,总人口5120人,农村经济总收入3134万元,人均纯收入3428元,人均有粮497公斤(含杂粮),本村委会属茨营乡贫困山区村委会之一,夹居着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北与珠街乡的白施岩村接壤,东与哈马、大麦村委会接壤,南与蔡家村委会接壤,西与整寨村委会接壤。户数及人口总数在全乡行政村委会排第二位。由于所处地理条件限制,整个土地面积分布在村委会所座落的东西部。东边为后山面积,西边为前山面积。前山面积的土壤为红、白粘性胶泥土壤,可以形容为“下雨一团糟,天晴一把刀”。一坡一凹,几乎没有平整的地块,广种薄收。低洼处,有一点收成,脊梁处,稍遇天干,作物枯死,有种无收。后山土壤多为油红土(含园林及林地面积),肥瘦分布不一,只能种植包谷、洋芋、荞、大小麦等作物,水利条件差,也严重缺水。收入适中,难于高产,更无法进行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而导致严重影响和制约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致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不能更好的开展,传统的小农耕种模式占据主导地位,无法发展和解放劳动力,也无法进行大规
衡,透彻分析不利因素的存在,紧扣时期政策和机遇,迎难而上,经过历届村两委班子及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的努力,逐年改善,凝聚现存优势,有以下五大支撑点,对今后全村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抢抓机遇,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1998年至1999年间投资580万元完成陡山水库东西干渠工程。2003年、2006年投资43万余元完成白龙坡烟田干渠工程。2006年至2007年投资340万元完成对胡家坟水库东干渠相关工程。2006年、2009年先后投资130万元分别对罗家坟、卒兵沟倒洪渠改建改造。2008年投资630万元对陡山水库迎水坡、背水坡、泄洪道建设。通过这些大型工程,全村的水田,旱地的灌溉率有了大幅提高,对农业生产用水的保障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以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突出搞好村容村貌,以村内道路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重点来抓,重点推进财政“一事一议”工程,整村推进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对四个村小组(钵上、格浪、瓦窑、杨家)的村内主道路进行
行了重新建设,改造了大会议室,建设了小广场。改善了办公环境,方便了群众。有了活动阵地,丰富了群众生活。
有了以上的支撑点,已将全村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还有很多的问题仍未解决,还有较多的薄弱环节有待下步突破解决。通过调查发现,我们还发现我村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是土地面积较大,具备退耕还林、还草的优势,这是杨家的一大得天独厚的优势,也可以种植核桃、梨等林果,这是一个完全可行的经济增长点,把全村辖区内的荒山、旱地进行产业改造,按区域、水源丰富情况选择好各类林木及草。这样既美化了生态环境,也美化了村庄,避免了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自2005年的“农民万元增收计划”实施以来,全村栽种的桉树有56万多株。云南杉、藏柏树20余万株,核桃树2.5万株(近150亩),争取和实现退耕还林面积56.3亩。同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练三坡、瓦窑二个村小组的商品林共计2300余亩分配到户管辖,林权到户。从这些情况看,已迈出绿色银行增
也给较少的人留下较多的土地,这样更有利于产业调整和土地流转。
四是进一步探索农业订单产业及蔬菜的发展种植,杨家在前几年前有过两户种植蔬菜,在人无我有的季节上市销售,可以增加收入,亩产可达1300至1500元。除此之外可以在干旱地区发展中药材、姜、土豆等规模大户种植,来带动订单收购,有可能成立专业合作社。按其产值看,可以远远超过烤烟所带来的收入,所投入的工、物资成本及生产周期都大大缩减。这也是值得考虑的一条思路。
三、站在起点,找出薄弱环节,进行突破,找准思路致富于全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全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的政治路线确定了,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党员干部要有政治敏锐性,高度的政治责任性,树立牢固服务群众的意识,为官一任,致富一方,紧紧围绕中央的决策和部署,根据我村的实际情况,做出积极的成绩。干部敢过河,群众敢过河。
辖区内的荒山、旱地进行产业改造,按区域、水源丰富情况选择好各类林木及草。这样既美化了生态环境,也美化了村庄,避免了水土流失,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计划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把村东后山面积,陡山水库东西干渠上下的旱地、中等肥力的土地进行林木改造。栽种经济林(核桃、板栗、梨树等),生态林(云南杉、藏柏、冬瓜等),并在格浪、杨家、瓦窑推广试点1至3户栽种风景绿化树(花木树、山茶花树等),这些树苗的销路不用犯愁。同时重点进一步深化改造练三坡、瓦窑两个村小组的林权改革,加快流转。将荒草、疏林地进行改造,引入老板进行产业投资等手段,发展林木、林果、特色养殖等产业。盘和我村靠山吃山的经济增长模式。
4、抓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我们近年来的一大经济增长点,也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占全村总收入25%以上。自古以来,杨家能工巧匠辈出,尤其是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输出的劳动力可以活跃我村的经济,将成为我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