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

时间:2019-05-13 15:2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

第一篇: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

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

我是东城街道的,现在先把我街道的村官情况做一介绍,东城街道原先共有19名村官,其中1名辞职,2名考录公务员,1名考录事业单位,目前在职的有18名。从我们东城的大学生村官数据来看,流动性是比较少的,相对而言比较稳定。但是像我们全市第一批的180名大学生村官已经签约两年,明年就是合同期满,出路问题成为我们大学生村官心头上的“大石”?今年我市又将招录150名大学生村官,村官这个队伍也将越来越庞大。然而客观事实是,政府从大学生“村官”中吸收公务员的能力十分有限。每年只有5个名额,而符合从村官中招考公务员的名额则更少,预期与需求偏差巨大,意味着现阶段大学生“村官”出路不畅,可能面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局面。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提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留任问题:三年期满后,如果我们选择留任,那政策又该如何修改。留任“村官”的政策问题有待解决。我的想法有以下几点:第一、大学生“村官”是一过渡性岗位,任期结束,应当进入相对固定岗位,而留任“村官”意味着继续过渡,这需要一套新的管理政策来支持,比如进入两委班子,解决身份问题等;第二、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级领导必须在所在村民范围内提名选举产生,留任“村官”如果正式进入村两委班子,则要么需要修改有关规定,要么需要授予其“村民”身份,使其名正言顺,以利于开展工作;第三、结合现在优秀村干部考录公务员的有关政策,给予大学生村官在名额上的相对倾斜。第四、三年期满后,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比如参照公务员考核标准,制定大学生村官考核标准,若连续两年考核优秀的,或者连续三年考核称职并工作突出(或进入两委班子的),可以放宽要求转为事业单位。

二、农村创业问题:

大学生村官任期满后,可以选择留任,也可以选择另谋出路。

一、选择留任的就按照市里的规定执行,并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

二、选择离任的,则给予其2-3年的缓冲期,适应社会的发展。建议市里成立相应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提供创业培训和创业帮扶,帮助离任大学生村官二次创业,同时给予资金、项目等支持。

三、在职大学生村官问题:

随着我市大学生“村官”招考工作的全面铺开,对于缺乏农村生活经历,缺乏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相对单纯的新任 “村官”比重将提高,而现有工作体系培训在时间安排、培训专家队伍、培训知识体系结构等方面均存在缺陷,建议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增强服务新农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也可以在村官新招录期间开展必要的素质拓展和能力拓展培训,增加自己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怎样完善调解优先工作机制

调解优先司法为民

——以沙依巴克法院的审判实践为话语

范少罡

一、调解优先概述

(一)调解优先的定义

调解是指经过第三者的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活动。法院工作中的调解优先,是指法院工作人员把运用法律、政策和调解技能,说服教育,促使当事人依法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解决纠纷做为解决纠纷和工作的首选方式。

(二)诉讼调解的优势。

1、内容的包容性。由于调解强调充分发挥当事人的能动性,法官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使诉讼更为“人性化”和包容性:一是当事人选择调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欲用非明确的界线来划分和界定他们之间的关系,使这种关系处于各种有利的模糊状态;二是在调解过程中,对案件的事实和是非,无需像判决那样搞得一清二楚,水落石出,允许含糊一些;三是对一些争议尚无明显可以对照的法律、法规、政策,一时难以定夺的,也可不必强求明确,可妥协探索双赢结果。

2、程序灵活性。由于调解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始终,调解启动比较灵活,既可由当事人申请也由法院依职权提起,经当事人同意进行。在调解过程中也不必像判决案件那样程序严格,可采用简便、快捷的方法,且强调当事人协调沟通,双方的对抗性可以大降低,甚至消除。尤其一些婚姻家庭成员之间的案件,程序更为灵活、简便,效果明显。

3、公益快捷性。公正与效率是司法永恒的主题。调解是探索这一主题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诉讼调解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当事人平衡利益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纠纷的真相和他的利益所在,所以他们自愿选择的处理结果应当说是最符合他们的利益需求的,也最接近当事人追求的实体公正。

4、成本低耗性。由于调解案件程序比较灵活、简便,且效率较高,有的案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法院,新疆乌鲁木齐市滨河中路655号,邮编 830000;电话

***;Email:fsg2007happy@163.com

件半个小时或一二个小时就能成功结案。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当事人的诉累,降低诉讼成本,尤其一些外地案件,当事人路费就可节省不少。同样,调解可以减少法院的诉讼环节,加快法院结案时间,使法院有限的司法资源投入到更大、更难的一些案件中去,从而可在幅度地节约公共成本和司法资源,增强司法的公信度。

5、执行的自觉性。实践证明,凡是调解结案的,当事人执行的自觉性,要远远高于判决结案的,不少调解案件当事人还能当场兑现,真正做到案了事了。因为调解的结果其本人所认可和承诺的,而判决是法院强制的。故前者当事人一般没有抵触情绪,且没有上诉的问题,本身成本已降低,按实用主义来讲也是划算的,更易为当事人所接受和自动履行。

二、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法院完善调解优先的探索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法院根据本辖区受理民商事案件的特点,贯彻执行最高法院“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方针,强化司法调解,努力提高调解能力,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增强调解意识

调解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沙区法院党组高度重视调解工作,将调解工作列入党组议事日程,每年进行专题研究部署。经沙区法院党组研究决定,2010年定为‘沙区法院和谐调解年”,把调解优先作为沙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王汉胜院长在2010年第2期《乌鲁木齐审判》上发表文章《浅析“结案了事”与“案结事了”》,对“结案了事”和“案结事了”进行了对比分析,强调了调解优先,“案结事了”,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引起沙区法院职工强烈共鸣。沙区法院各级领导亲自参与案件调解,带动广大法官积极开展调解,形成了人人调解、层层调解的浓厚氛围。同时,沙区法院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评选“风采之星”,通过党员模范带动调解工作,促进审判工作。

2、制度完善、目标分解、“四位一体”全程调解

沙区法院高度重视调解工作,将调解工作列入党组议事日程,每年进行专题研究部署。2008年沙区法院研究出台了《沙区法院关于积极构建多元化调解纠纷机制的指导意见》、《沙区法院案件调解操作规程》,各审判庭室根据指导意见和操作规程又制定了各庭室的调解结案目标,并将目标根据工作岗位进行了分

解,在全院创立了“四位一体”全程调解机制,即围绕以法官为核心的审判机制,充分发挥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陪审员的岗位特点,将调解运用于审判的每一个环节,在全院营造了一个“人人重调解、全员齐参与”的良好调解工作氛围。

3、以“双联系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庭前大调解格局

2008年年初沙区法院将“两个结合”活动进一步拓展为“庭室联系街道,法官联系社区”的双联系活动。一是将原来一个街道只有一名法官进行指导,拓展为每个街道有一个联系的审判庭,每个社区有一名联系的法官,联系的主要内容除送法进街道,送法进社区,开展法律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外,还要指导帮助街道社区人民调解员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传授调解知识,调解方法和技能,提高调解的能力水平。二是坚持每周三下午为法官“街道活动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使法院工作更贴近群众,更注重民生,不仅使法官了解社会,熟悉民众,更重要的是提高执法能力,更好的践行司法为民的宗旨。三是按照区委的安排,每年从法院抽调10名法官下社区工作一年,法院坚持好人好马下一线,一方面帮助社区搞好社区建设,夯实社区基层组织,另一方面发挥人民法官的自身工作优势,担负法律赋予法官的职责。全区114个社区,每个社区都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人民调解员,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相连,横竖到边的调解网络,形成了庭前大调解格局,缓解了法院的诉讼压力。

4、实行法官助理制度,突破调解的瓶颈

沙区法院经过7年时间的审判探索,发现了“大立案”模式案件与主审法官脱钩,往往庭前准备未能体现法官的意愿,准备不充分、不彻底,影响法官的开庭时间和质量,导致普通程序的案件增多,造成审判资源的浪费,2008年1月3日,沙区法院全面启动法官助理试点工作,并重新调整了审判组合模式,形成了一审一助一书的审判组合模式。案件一经受理后,首先由法官助理介入庭前调解,同时,法官助理的庭前调解帮助法官明确了双方的矛盾焦点,增强了法官再次进行调解案件的针对性,使法官能做到对症调解。目前通过我院实行法官助理制度后的数据显示,2008年在收、结案数与上年基本持平的情况下,调撤率比上年上升6.13%。2009年调撤结案率比上年上升22.10%。

5、以二○一○年六月七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

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的实施为契机,建立覆盖全程的大调解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为法院调解工作指明了方向。沙区法院积极贯彻《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多次组织学习和座谈,把调解制度和调解优先的理念适用于民事、刑事附带民事、行政和再审等审判领域,贯穿于立案、审判、执行、申诉信访等各个诉讼环节,延伸到法律规定可以适用调解的所有类型案件。

6、强化审判管理,营造调解氛围

在审判管理上,把调撤率作为考核基层法院和评价法官审判业绩的重要业务指标。沙区法院修订考核制度时突出调解案件的“含金量”,明确规定民商事案件的调解率、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调解率,并确定了以调撤率等为主要内容的审判效率指标。

在严格管理的同时,沙区法院以完善案件质量体系为契机,以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将案件调解、撤诉情况作为法官办案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强化目标考核和奖励,采取将调解业绩和全年岗位目标责任、年终评先评优挂钩等办法,对调解能手予以奖励,激发审判人员做好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7、加强诉讼调解与非诉讼调解机制的衔接,构建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沙区法院紧紧依靠党委领导、人大监督和政府支持及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强与有关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人民团体、行业组织等部门和组织的沟通联系,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更多地采用调解方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一在法院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在立案庭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邀请人民调解员进入法院,在法官指导下开展调解工作。二是发挥诉讼代理人的穿针引线作用。引导律师和法律援助机构参与或者主持调解、和解,共同做好调解工作。三是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案件调解。四是加强与非诉调解组织的沟通联系。沙区院不定期地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业务指导。

第三篇:大学生怎么完善自我

每个人都希望有个比较完善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将自身的认知机构调整到最佳状态,将自我意识更加完善呢?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要正确地实事求是地接纳自己。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与不完善的地方。每个人的容貌、体型、生理特点以及父母的职业、身世地位等家庭与社会背景是无法选择的,甚至是很难改变的。在现实生活中,个人的发展和前途,也不总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把握和决定。因此,人首先要面对这个严峻的现实,不必为碰到了不好的遭遇而灰心丧气;其次要相信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

第二,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对大学生期望过高,对自己能力估计过高,往往使一些同学带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步入大学。当现实与幻想、理想的天平发生倾斜时,一些同学的心理失去平衡。这种由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高期望的损毁带来的不健康心理,延长了许多同学的适应期,有的甚至因此造成了某些心理障碍。一个人应该有理想,但千万不能抛弃现实生活,去盲目追求实际上还不能得到的东西。事实证明,期望值是一个相对值,对自己和环境的期望要适合自己的能力及环境的客观情况。过高地期待自己,不切实际苛求环境,都会损害自己,造成失望乃至绝望,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确立合理的需要和理想,把理想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一个人的能力是由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发展共同决定的。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都具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大学生应当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的评价,在学习和工作中都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但不要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第三,对他人不要苛求。许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若对方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觉大失所望。事实上,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身的个性与特点,强人所难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方面的错误。他人是无法按照你的个人意愿来行事处世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友过程中正确把握自己,既不要强求自己,也不能苛求他人,更不能把他人的评价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第四,疏导不良情绪。青年学生在学习、生活或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这就要求青年学生遭遇挫折或情绪激动时,应该及时疏导、宣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让新的环境、新的目标感染、转化你的情绪。如果一味地陷于苦闷、自责之中,则会做出一些蠢事来。

总之,把一个人的认知结构调整到合理的轨道上来,完善自我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大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和基础。

第四篇:大学生如何完善自己

大学生如何完善自己

作者:学号:学院:班级:

摘要:

一、找到前进动力

二、增强实践能力

三、发展人际关系

四、加强法制意识

五、提高心灵修养

关键词:动力、实践、人际关系、法制意识、心灵修养

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对自我的完善。人们通过完善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寻得心灵的平静与满足,并促进了与周围人良好关系的发展,得以有能力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人生的路,是一条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完善。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从洁白的象牙塔踏入社会的门槛,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学会如何完善自己。

一、找到前进动力

有人称之为理想有人称之为梦想或者目标,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是为了让人找到前进的动力。远的大的称为理想,带点儿不切实际的称为梦想,而近期的称为目标。大学生是需要理想的,如果找不到的话姑且先找点儿近期的目标去做,所谓骑马找马者是也。总之要让自己有动力,决不能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刚上大学的同学们最易出现不知做啥的茫然,包括我自己,迈入大学,还未从那种十几年心愿一朝实现的兴奋中走出,便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事实打击,沉重地发现孔夫子所说的生无所息才是事实,而原来梦想的从此自由玩乐不过是一场玩笑罢了。于是在对未来的迷茫中得过且过,浑浑噩噩。我想说的是,如果找不到自己人生的意义的话(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不妨先给自己一些短期的目标,比如说给自己规定个绩点,学好一门外语,提高下计算机水平。我相信这些东西在你我找到自己人生意义的时候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同时

也能给自己一些动力,免得荒废了青春。

二、增强实践能力

不多不说的一件事是很多时候大学生的待遇还不如技工,即使大学生拥有强大而丰富的理论知识,可公司更看重的往往是一件事的结果,也就是一个人的动手能力。比如说我曾读到的一段话:

如果是大公司,它们可能有能力支付生手的培训时间和金钱,也有能力承受生手因不熟悉业务而给公司带来的损失,但是对于绝大部分小公司,它们根本就不愿意或者说无法承受这些。所以在一个大专毕业的熟手和一个北大毕业的生手中间,他们宁可选择前者。(摘自网络——一位北大实习生的感悟)

我不知道这是否有夸张的成分,但无论如何值得我们警醒。仅看学历与文凭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如今所要求的是学历与技能并重。我们应该主动且认真地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在社团学生会中做点儿事,不能因为怕麻烦而逃避。

三、发展人际关系

一个人是不可能脱离集体脱离社会而存在的,我们不是亚当和夏娃,况且亚当和夏娃也得处理两个人的关系,还有一条蛇。处理好人际关系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很重要的能力。美国学者舒茨以人际需要为主线提出人际关系的三维理沦,他称自己的理论是基本人际关系取向(FIRO)理论。其中提到人际关系需要决定个体与其社会情境的联系,如不能满足可能会导致心理障碍及其他严重问题,如精神崩溃。

而从身边来说,当你进入一个新集体时,你只有处理好人际关系,才能融入这个集体。有人说大学生在二十八岁以前靠专业为吃饭,二十八岁以后靠人脉吃饭。无形中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交友不能怀着功利的目的,而应该代之以赤诚的心。具体的发展人际关系的方法有很多人在探索,比如说我曾见到有人提出七项原则:相互性原则、交换性原则、自我价值保护原则、平等原则、相容原则、信用原则、理解原则。而按照我的理解,孔夫子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经足以,如果要更进一步的话,不妨加点儿主动和热情吧。

四、加强法制观念

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可以说是社会稳定和谐良好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增强法制观念,学好法律。

或许有人觉得大学生作为高知识分子怎么还需要加强法制观念,可事实上许多沉浸在自己专业领域的学生懂法程度还不如普通百姓,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知识分子犯罪要比普通人更可怕。从2004年清华大学学生制造的硫酸伤熊案件、马加爵案到2010年河北大学车祸案、药家鑫撞人杀人案,等等,这些案例无不说明了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势在必行。当然这些案件有作案人道德方面的因素,这在后文有所论述,可法制观念的淡薄无疑是主要的原因。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做一个懂法人,势在必行。

五、提高心灵修养

感觉现代人不是自卑,便是自负,或是有时自卑有时自负,能时刻保持一颗自信的心的着实不多,更别提古人所崇尚的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了。这说明了现代人在心灵修养上的缺失。而事实上一个人的心灵修养某种程度上来说要比他的能力更重要,因为宝贵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能驾驭他的能力的人。一个知识分子作恶比普通人可怕太多了,往大了说像是希特勒,强大的才能加上一个偏执邪恶的灵魂酿成了惨无人道的灾祸。上文提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亦有一部分原因是缺少心灵的约束,也有人称之为道德问题。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在提升自己能力的同时,更不能忘记对心灵的修行。比如拥有正确的自我评价,明白自己的定位,就能少些攀比,少些嫉恨,少些怨愤,自然少些纷争,再比如以一颗平常的心善待荣誉与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小处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完善自己应是贯穿整个大学生活乃至整个人生的主线,为了让自己变成一个有用的人、幸福的人、有利于他人与社会的人,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第五篇:大学生就业问题和解决

四、我们常见的就业心理异常有哪些?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调整心态应对就业压力和挑战?(25分)

答:面对就业问题我们常见的心里异常主要有一下几个:

1.期望过高——精英情结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国家资源过度向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铸就了很多我们的“精英情结”,这种“精英情结”导致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单

一、对白领文化的推崇和种种不合理的职业歧视现象的出现。使我们本人、其家长以及整个社会对就业产生过高期望,部分我们就业心态变得狭隘,择业的自主性和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精英情结”造成了部分我们薪资期望过高,从而抑制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毕业生大都希望留在发达的大城市中,造成了局部地区人才过剩;部分毕业生只想从事金融、计算机等热门行业,造成了部分行业人才过剩。另外很多海外归来人员未能顺利就业也和这种“精英情结”有很大关系。

和国内这种就业观和就业环境严重脱节的状况相比,很多发达国家我们的就业观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高科技行业收缩和北美经济低靡,加拿大的失业率达到7.8%,我们就业很难,不少学生选择了短期临时工作来暂时解决饭碗问题。巴西失业率达到12%,我们们已经习惯“先就业再择业”。俄罗斯我们毕业后大约只有30%从事与本专业挂钩的工作。而西班牙的我们们已经习惯作“蓝领”工人了。面对激烈的求职竞争,国外我们能够放下身段,从事基层工作的态度和观念值得国内我们反思。

2.规划不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尽管很多高校已经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普遍偏低,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的我们这方面尤为明显。这种规划意识的薄弱主要表现在对自我和工作世界缺乏足够的了解,在大学期间没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

对自我的了解是职业规划的起点,需要通过能力、兴趣、性格和价值观等四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也就是发现自己的过程。同时,大学期间还要对工作世界进行探索,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行业和职业。对工作世界的探索可以通过浏览网络媒体、听讲座、实习、职场访谈等途径进行。做好这两部

万方阿康

分工作,是确保找到和自己优势匹配的职业的条件之一,有助于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以后,上学期间可以按照目标职业的能力要求来塑造自己,到了求职的时候已经具备目标职业要求的能力素质要求,就可以顺利就业。

而很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大学期间主要围绕专业课进行学习,并且由于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动力不足,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另外也没有培养工作所要求的必备能力。同时,这些人群在求职的时候目标不清晰,不能突出自己的优势,使求职变得盲目,缺乏针对性,降低了求职的成功率。

3.约束太多——不合理信念

我们求职中存在许多不合理的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一旦存在头脑中,就会影响顺利就业。求职中的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对“自我”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我真没用。” 这种迷茫时的自我否定心态,会造成求职中的犹豫、软弱。又如 “我无法从事任何与我本身能力、专业不合的工作。”这种静态的眼光,怎么能适应职业生涯的动态发展?还有一些同学对自我的认识过于自负,如“只要我愿意去做,我就能做任何事。”自以为什么都能做,往往什么都做不好,也难以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第二类,对“职业”的不合理信念。如“我一定要找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没有找到自己适合的职业之前,绝不签约”,“我从事的工作要能满足我所有的要求”,“这份工作的专业要求应该是很严格的,我或许不合适吧”,“我一定要做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否则人生多没有乐趣啊!”,“这个行业不适合我的性别”„„这些非理性的观念无形中就把自己的职业选择范围大大地缩减了,成为造成目前我们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类,对“就业”的不合理信念。一些同学对于就业过于草率,如“我会凭直觉找到最适合我的职业”,结果到了岗位上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职业,造成频繁跳槽。又如“有工作就做吧,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换工作”,过于随意地选择职业,往往会空耗精力,不利于在行业中提高自己,延误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些同学又过于慎重:“这个决定我一定要谨慎再谨慎,因为一旦选

择了,就不能变了”。把职业看成静态的,觉得“一选定终身”,结果导致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第四类,对“发展”的不合理信念。如“我工作一定要在北京、上海,因为这里机会更多,利于我的发展。”现在很多人都在乎工作的地点、工资等外在的直接的待遇,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要辩证地分析自己的状况和自己行业的性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虽然机会看起来多一些,但是优秀人才也多、竞争也大,个人相对竞争优势不一定能够体现出来,相反,如果能够在其他城市,或许更为体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发挥自己的才能,取得职业成功。

以上这些求职中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影响了我们的顺利就业。因此在决定就业后一定不要用各种各样的主观推测“锁住自己”,而对职业环境以及自我追求的变化无动于衷。态度决定一切,我们要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就必须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4.压力过大——心理素质较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就业制度的不断改革,“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用人制度已经成为当前就业的主流发展方向。日渐激烈的就业竞争,不仅对当代我们的知识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们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就业结构化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度日趋增大,给广大的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是导致部分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原因。

高校毕业生求职中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体现为畏惧心理、矛盾心理、依赖心理、自傲心理、自卑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等等方面,并以一些情绪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毕业生求职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情绪问题主要有急躁、孤傲、自卑、焦虑、恐惧、情感淡漠等。这些就业心理常见问题,除了与当前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有关之外,也与我们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紧密相连。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我们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机制,有效的开展我们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校毕业树立正确的求职期望,培养积极情感,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将会是解决我们就业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要让我们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不仅需要我们,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但是,内因是关键,我们应该从自我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调适自己的就业心理,主动自觉地适应环境,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从而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健康成长的目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调整就业期望值

要想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解决就业压力,我们首先要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就业市场化、自主择业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与实惠,但一部分我们对就业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

因此我们要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要有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的思想准备,在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上确定自己正确的人生轨迹,要树立长远的职业发展观念,放弃过去那种择业就是“一次到位”,要求绝对安稳的观念。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在求职中遇到的挫折要比本科生多,这时,应该用冷静和坦然的态度待之,客观地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进行正确的归因。求职失败并不一定就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我们有自身的优势。

出现求职失败有许多原因,可能是因为选择求职单位的方向不对,也可能是因为自身的价值观与单位的企业文化不符合,还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偶然的因素。总之,要正确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求职策略,学会安慰自己,以便在下次的求职中获得成功。

三、积极调整心态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我们应当自觉提高自我心理调适的主动性,当自身心理平衡难以维持,即将产生或已经产生心理障碍时,应当根据自己心态的实际情况,选择各种诸如自我静思法、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及理性情绪法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来调节自身心态,重新建立心理平衡。

在社会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其实不仅是我们,其他人也有不少焦虑和不安,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适应社会,不要被失败打到,只要心中还有信念和毅力,就一定能成功。

下载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善大学生流入流出机制优先解决大学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刍议大学生村官有序分流机制的完善

    刍议大学生村官有序分流机制的完善为了加速新农村的建设,我国推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基层输送了高素质人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然而,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推行与实施也引发了......

    试论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

    试论医疗纠纷非诉讼解决机制的完善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纠纷的解决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即诉讼化解机制和非诉讼化解机制。诉讼化解机制是借助国家公权力来解决医患纠纷矛盾,......

    大学生优先思想汇报四篇[5篇范例]

    优秀思想汇报四篇 尊敬的党组织: 党课即将结束,在为期近两个月的学习中,每一次的党课都是一次灵魂的洗礼, 每一次的党课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我真的学会了不少东西。我的性格更加......

    完善民情上达机制解决难题调研思考

    “以人为本”是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是治国施政的最高标准,是执政为民的根本目的。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现党的十七大确定的重......

    大学生如何解决失恋问题

    大学生如何解决失恋问题 一个没有理智控制力的大学生很难很好地驾御恋爱的航船,两个人都没有理智控制力的人的爱情肯定是一败涂地。这样的大学生最好不要匆匆忙忙坠入爱河。......

    多种手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多种手段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作者:张近东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1年第05期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各个......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如何解决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行业技术学院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

    大学生之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怎么解决住房问题? 住房乃民生之要,住有所居是每个家庭的殷切期盼。近年来,很多地方出现了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现象,高房价成为时刻牵动人们神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