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3 15:36: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分析》。

第一篇:关于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

内容摘要:在这次调查中,我从农民的教育设施、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最低生活保障、空气质量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然而从我的调查分析结果中,我发现了城镇化建设给农民带来的问题,因此,我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希望城镇化建设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好处。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农民

正文:我主要从农民的教育设施、经济收入、生活水平、最低生活保障、空气质量这五个方面来分析.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差,学生上学需要自己从家搬凳子;考高中和大学难考,但是学生就业压力相对较小;村民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要么是小学毕业,要么是辍学在家的。而城镇化建设后,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有空调、新的课桌课椅);受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多;教育费用比以前上涨N多倍;九年义务已普及,受教育的年限逐渐增长;而且十二年义务教育也在探索阶段生(高中生现在教的费用比以前要少很多)。村民的文话程度明显提高,有初中毕业的,有高中毕业的。但是现在教育费用比以前上涨N多倍。考生的压力也相应的增大了。

在调查村民家庭经济来源方面,少部分人在于农田收入,大绝部分人在于外出务工,更少部分在于个体经济和固定工资。以前人们只会种些麦子、白薯和玉米,还要靠天吃饭,家家一到春天就会挨饿。如今虽然城镇化建设了,但由于耕地少,现在大部分村民还要外出打工。

在此次与农民的交谈中,他们说:衣食住行得到有效改善,不再是住草房、穿粗布麻衣、吃红薯面过日子了、去逛街也不再步行,而是有电动车、或者摩托车;有基本的娱乐内容比如:打打扑克牌,去健身场所运动、玩手机、电脑。此外,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有所提高,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重视,报各种辅导班等,文化修为素质明显有所改善,城村环境明显有所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素质的培养,总之大多数市民村民对待生活、工作都是积极向上,但同时所承担的物价也翻倍增长。

农村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老无所养,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

村里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然而我们的生态环境却被破坏了。面对农民在城镇化建设中这五方面所反应的问题,我的决策如下:

“加强对县域各级教育设施的投入,尽快填补县域教育设的缺口,以标准化中小学建设标准的低值计算。然后鼓励多种方式办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均衡教育

资源,全面解决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引进优秀师资,将城镇优质公共服务向乡村地区延伸,促进公共服务城乡共享。”[1]

2.在经济收入方面的调整:

政府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使村民收入持续增长。我们知道农业产业化是促进村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因此乡政府在积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紧紧抓住国家加大农业产业化投入的机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发展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企业,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另外,乡政府应引导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就近就业,提高非农收入,多渠道、多方式帮扶困县发展,提升特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加快脱贫。

3.在生活水平方面的提高:

乡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教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村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加大对村子各巷道硬化的整理力度,通过加大对村子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村子、惠及村民。另一方面,乡政府要鼓励民间集资,让之前先富的村民带动还的村民。发挥乡村农产品生产,养老和休闲等多重服务功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扩大 消费需求,带动农民收入提高,提升乡村文明,促进城乡融合。[2]

4.在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的完善:

政府要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便民的征缴制度、就医制度和结算制度,探索建立参保农民小病受惠制度,让村民真正看得起病。“以乡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扩大医保的报销范围,建立新型的村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让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3]另外,乡政府应依托县城及重点镇提供多产业、多门类、多形式的劳动岗位,形成灵活及互补的就业体系。加强县域内劳动市场建设,鼓励短期劳务和非正规就业、兼业、自雇等多种就业方式,以此来完善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在空气质量方面的改善

城镇化建设应尊重长期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乡村环境,坚持延续文脉,节约土地和保护生态的原则,提倡生态园林化、村庄特色化、生活现代化。“加大县域环境保护力度,依托自然山体、水岸、湿地等自然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县城园林绿化建设水平。”[4] 加强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的监管与治理力度,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防止污染向生态脆弱地区转移,保障县域生态安全。形成经济高效、社会和谐、文化繁荣、资源节约、绿色低碳、人民安居乐业的城乡健康发展新格局。

这次通过对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分析,调查的数据中所反映的问题,我相应的提给出了小小的解决对策及建议,希望对国家在城镇化建设中有帮助,以更好的服务于农民。我相信在国家的扶植下,在政府和党的领导下,农民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红火!

参考文献:[1]吴志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第一卷).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研究[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2.[3]仇保兴.如何转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J].时代建筑,2013

(11):10-17.[4]陈锡文.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2.

第二篇:城镇化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城镇化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我们的问卷,您的看法对我们的报告非常重要,感谢您的支持以帮助!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年龄()A、18岁以下B、18-25岁C、25-35岁D、35-45岁E、45-55岁F、55岁以上

3、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4、您的户籍为()A、非农业人口B、农业人口

5、您目前居住和工作的城市是

6、您目前的居住地为()A、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

B、县级市 C、乡镇D、农村

7、您的户口在您工作的城市吗?()A、是B、否

8、您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A、城市建设

B、乡镇建设C、城乡一体化建设

9、您认为,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什

么作用?()A、积极地协调沟通作用B、消极的脱节作用C、正常发展现象 城镇化建设

10、您认为,理想的城镇化最重要的建设目标是什么?()(请

选择1-3项)A、城镇的就业机会充足B、教育、社会保障、医

疗等公共服务完备 C、社会安定和谐D、市民享有平等的机

会 E、城镇有一定的优势产业和经济活力F、人居生态环境优美、健康 G、城镇具备特有的文化传承,H、其他

11、您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

(请选择1-4项)A、保证饮用水、空气质量B、制定政策稳定

房价 C、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D、改善医疗条件E、保证食

品安全F、完善城市安全预警体系(雨洪等)G、其他

12、您认为,目前小城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限

制?()(请选择1-3项)A、财政收入不够

B、政府职能未及时向服务型方向转变 C、城镇人口数量增长过快

D、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E、其他

13、您认为目前所在城市/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哪些方面

成效显著?()(请选择1-3项)、A、抓建设工程、建设示

范镇,让城镇变得更现代B、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

C、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 D、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E、提供更多就业机会F、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G、其他

14、您认为目前所在城市/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哪些方面急

需完善?()(请选择1-3项)A、抓建设工程、建设示范镇,让城镇变得更现代B、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C、发展特色经

济、优势产业 D、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E、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F、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G、其他

15、您认为,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着力提升改进哪些方

面?()(请选择1-5项)A、倡导以人为本、生态为本,摒

弃唯GDF的考核办法 B、以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自我发育”C、推行户籍改革D、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E、加快廉租房、保障房的建

设F、创业、就业培训及帮扶 G、城镇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

善 H、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 I、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J、保证城市粮食、食品安全 K、其他

第三篇:江西城镇化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江西城镇化建设状况调查问卷

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之一。2012年12月,李克强在会见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时指出,“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基于这一背景,我组就江西城镇化建设状况这一主题进行一项调查问卷,请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填写我们的问卷,您的看法对我们的报告非常重要,感谢您的支持以帮助!基本问题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龄()

A、18岁以下B、18-25岁C、25-35岁D、35-45岁

E、45-55岁F、55岁以上

3、您目前从事的职业是

4、您的户籍为()

A、非农业人口B、农业人口

5、您目前居住和工作的城市是

6、您目前的居住地为()

A、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B、县级市

C、乡镇D、农村

7、您的户口在您工作的城市吗?()

A、是B、否

8、您认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什么?()

A、城市建设B、乡镇建设C、城乡一体化建设

9、您认为,中国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A、积极地协调沟通作用B、消极的脱节作用C、正常发展现象 城镇化建设

10、您认为,理想的城镇化最重要的建设目标是什么?()(请选择1-3项)

A、城镇的就业机会充足B、教育、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服务完备

C、社会安定和谐D、市民享有平等的机会

E、城镇有一定的优势产业和经济活力F、人居生态环境优美、健康

G、城镇具备特有的文化传承H、其他

11、您认为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中,目前最需要的是什么?()(请选择1-4项)

A、保证饮用水、空气质量B、制定政策稳定房价

C、完善社会福利和救助体系D、改善医疗条件

E、保证食品安全F、完善城市安全预警体系(雨洪等)G、其他

12、您认为,目前小城镇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限制?()(请选择1-3项)

A、财政收入不够B、政府职能未及时向服务型方向转变

C、城镇人口数量增长过快D、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E、其他

13、您认为目前所在城市/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哪些方面成效显著?()(请选择1-3项)、A、抓建设工程、建设示范镇,让城镇变得更现代

B、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C、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

D、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E、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F、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G、其他

14、您认为目前所在城市/城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在哪些方面急需完善?()(请选择1-3项)

A、抓建设工程、建设示范镇,让城镇变得更现代

B、引导农民向中心城镇集中C、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

D、完善城镇社会服务功能E、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F、改善居住环境,保障城市安全G、其他

15、您认为,地方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当着力提升改进哪些方面?()(请选择1-5项)

A、倡导以人为本、生态为本,摒弃唯GDF的考核办法

B、以二三产业发展促进城镇“自我发育”

C、推行户籍改革D、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E、加快廉租房、保障房的建设F、创业、就业培训及帮扶

G、城镇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善H、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

I、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J、保证城市粮食、食品安全

K、其他

第四篇:农民党员队伍状况调查

惠州农民党员队伍的现状

最近,惠州市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对本市农民党员队伍结构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分析,总的看来,农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不甚合理,“三偏”现象突出。现有农民党员中严重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 “三偏”现象。据1999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农民党员39657人,其中56岁以上的占49.5%,在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老弱病残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35岁以下仅占11.9%;平均年龄为54岁,个别乡镇的农民党员平均年龄高达58岁,有的村党支部被群众称之为老龄委,支委班子被形容为“五个支委八颗牙”。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占84.74%。从数量上看,农民党员仅占全市党员总数的32%,而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就显得更低了,仅为2.2%,远远低于全省3.95%的比例。“三偏”问题的存在,使农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二是政治素质不高,党性观念淡薄。主要反映在:(1)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农民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理想失落了,信念动摇了,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义,而信奉宗教、迷信,甚至参与“FLG”等邪教组织,政治信仰荡然无存。(2)思想道德滑坡。个别农民党员在脑子里完全淡忘了党员意识,观看淫秽录像,参与赌博、嫖娼,小偷小摸,损人利己,虐老欺小,邻里不和,甚至聚众闹事,纠纷械斗等,基本上成了“党员不像党员”,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3)责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组织照顾,不愿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甚至在缴交公购粮、统筹款、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起反作用,造成坏的影响。(4)组织纪律观念淡薄。个别农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讲价钱,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三是缺乏致富本领,“双带”作用乏力。不少农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满足于“三餐一宿”,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搞种养没技术,做生意怕蚀本,入股办企业怕砸锅,从事贩运怕上当,承包经营怕吃亏,真是市场广阔,茫然无措。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属“扶贫”对象。如某县有一个山区小村,有587人,党员18名,平均年龄63岁,文化程度均是小学以下,这些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制约,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以致那里的群众说:“党员没本事,别想他帮富;要想家中富,自己闯新路。”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

四是要求入党者少,后备来源短缺。从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热情更为锐减,一些边远山区、经济落后的情况更差。据一个欠发达的山区镇调查,全镇有17个村党支部,1980年至1999年20年,全镇共发展农民党员110名,平均每村每年发展党员0.3名;有2个村党支部连续3年没有发展1名党员,占村党支部12%;6个支部连续2年没有1人写入党申请书,占35%;其中有2个支部,从1980年至今,尚未有人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党员的发展几乎成了无源之水。就全市的情况看,农民要求入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下滑的趋势。全市1999年申请入党的农民比1998年下降6.8%。这种要求入党人数减少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

另外发展不太平衡,分布尤显不均。党员发展普遍存在城郊农村好于边远山区,强村好于弱村,在一些“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几乎成了党员发展的“沼泽地”。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

一是历史原因所致。据统计,全市农民党员中,“文革”前入党的有13879名,占35%,而现在这批党员正趋于高龄化。解放后至“文革”前这一时期,发展党员主要看重成份好、政治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文革”期间入党,则过分强调思想挂帅,政治领先,“知识越多越反动”,“越穷越革命”,致使这一时期入党的农民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低化有着明显“先天不足”的历史痕迹。二是大量人才外流。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守业务农,不少农村基层领导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三个一批”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挂出去一批。留下的多是胆小质弱和老幼妇女,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三是集体经济薄弱。这些地方的党组织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相反,还动不动向农民乱摊派,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四是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讲实惠,不讲政治,想赚钱,不想入党,在政治追求上存在一些消极心态,认为“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

(二)组织管理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特别是一些基层

党组织对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无论是对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在教育对象的层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农亦商“一锅煮”。在方式方法上,习惯于“集中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或者套用听课——讨论——总结“老三步曲”。在内容上,大都是“统一食谱”,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时、因需施教,出现供求不对路,学用脱节。管理上对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农民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从事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置重重障碍,采取“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农民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

一些农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农民天生就是种田打工,学习既学不来粮食,又学不来经济,更学不饱肚子,视学习无用。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又认为年龄大,“修成庙来和尚老了”。有的对学农科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据调查,相当部分农民党员不知道《邓小平文选》有多少卷,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四自”、“三个代表”是什么,分不清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改进队伍状况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 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第一,改善结构,建立健全严格的吐故纳新机制。严格党员进口关,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的处置,疏通出口将其淘汰出党,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第二,提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摇、党性观念淡薄、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第三,激励与约束手段并举,塑造农民党员的新形象。在激励方面,努力提高农民党员的政治地位,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给予老党员和贫困党员更多的帮助和关怀。约束方面,要建立以制度约束为基础、管理约束为重点、监督约束为保障的约束机制。第四,构筑党支部坚强的堡垒,增强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的原动力。一要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二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模范作用,三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农民党员队伍状况调查(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五篇:农民党员队伍状况调查

惠州农民党员队伍的现状

最近,惠州市委组织部组成调查组,对本市农民党员队伍结构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分析,总的看来,农民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但也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是结构不甚合理,“三偏”现象突出。现有农民党员中严重存在着年龄偏老、文化偏低、数量偏少的“三偏”现象。据1999年底统计,全市共有农民党员39657人,其中56岁以上的占49.5%,在他们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老弱病残者,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35岁以下仅占11.9%;平均年龄为54岁,个别乡镇的农民党员平均年龄高达58岁,有的村党支部被群众称之为老龄委,支委班子被形容为“五个支委八颗牙”。从文化程度看,初中以下占84.74%。从数量上看,农民党员仅占全市党员总数的32%,而占全市农业总人口的比例就显得更低了,仅为2.2%,远远低于全省3.95%的比例。“三偏”问题的存在,使农民党员队伍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

二是政治素质不高,党性观念淡保主要反映在:(1)理想信念动遥一些农民党员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理想失落了,信念动摇了,不管“主义”,只管利益;不相信唯物主义,而信奉宗教、迷信,甚至参与“#”等xx组织,政治信仰荡然无存。(2)思想道德滑坡。个别农民党员在脑子里完全淡忘了党员意识,观看淫秽录像,参与赌博、嫖娼,小偷小摸,损人利己,虐老欺小,邻里不和,甚至聚众~,纠纷械斗等,基本上成了“党员不像党员”,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3)责任感、使命感衰退。有的忘记了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丧失了以强村富民为己任的责任感,只要组织照顾,不愿履行党员义务,行动上的先进性日益减退,甚至在缴交公购粮、统筹款、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起反作用,造成坏的影响。(4)组织纪律观念淡保个别农民党员,不愿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甚至参加组织活动讲价钱,不交纳党费,不做党组织所分配的工作,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公益事业漠不关心。

三是缺乏致富本领,“双带”作用乏力。不少农民党员与农村市场经济很不适应,想问题、做事情习惯于计划经济的老一套,满足于“三餐一宿”,小富即安,不富也安,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新知识、新技术,苦于无门路,显得无能为力;有的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激烈的市场竞争,束手无策,无所适从;搞种养没技术,做生意怕蚀本,入股办企业怕砸锅,从事贩运怕上当,承包经营怕吃亏,真是市场广阔,茫然无措。从调查的情况看,在农民党员中,家庭较为富裕、有一定帮带能力的党员约占农民党员总数的20%左右,相当一部分党员仍处于不前不后状态,甚至有的还属“扶贫”对象。如某县有一个山区小村,有587人,党员18名,平均年龄63岁,文化程度均是小学以下,这些党员因受年龄、文化、自然条件等的制约,经济生活普遍不如当地非党群众,根本谈不上“带”的问题,基本上失去了感召力,以致那里的群众说:“党员没本事,别想他帮富;要想家中富,自己闯新路。”党员在致富中的“带头”和“带领”作用成了空谈,严重影响了党的先进性。

四是要求入党者少,后备来源短缺。从调查的情况看,不少农民要求入党的政治热情不高,青年农民要求入党的热情更为锐减,一些边远山区、经济落后的情况更差。据一个欠发达的山区镇调查,全镇有17个村党支部,1980年至1999年20年,全镇共发展农民党员110名,平均每村每年发展党员0.3名;有2个村党支部连续3年没有发展1名党员,占村党支部12%;6个支部连续2年没有1人写入党申请书,占35%;其中有2个支部,从1980年至今,尚未有人递交过入党申请书,党员的发展几乎成了无源之水。就全市的情况看,农民要求入党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有下滑的趋势。全市1999年申请入党的农民比1998年下降6.8%。这种要求入党人数减少的状况,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党员队伍的质量和活力。

另外发展不太平衡,分布尤显不均。党员发展普遍存在城郊农村好于边远山区,强村好于弱村,在一些“老、少、边、山、穷”的地区,几乎成了党员发展的“沼泽地”。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

一是历史原因所致。据统计,全市农民党员中,“~”前入党的有13879名,占35%,而现在这批党员正趋于高龄化。解放后至“~”前这一时期,发展党员主要看重成份好、政治纯,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期间入党,则过分强调思想挂帅,政治领先,“知识越多越反动”,“越穷越革命”,致使这一时期入党的农民党员年龄老化和文化低化有着明显“先天不足”的历史痕迹。二是大量人才外流。许多农村青年都不愿留家守业务农,不少农村基层领导反映,现在农村好“苗子”难找,大量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三个一批”的渠道外流走了:即读书升学考出去一批,外出打工走出去一批,投亲靠友挂出去一批。留下的多是胆小质弱和老幼妇女,客观上造成了农村发展党员后继乏人的状况,直接影响了农民党员队伍结构的改善。三是集体经济薄弱。这些地方的党组织由于缺乏经济实力,既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又不能为群众办实实在在的好事,相反,还动不动向农民乱摊派,致使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大为减退。四是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讲实惠,不讲政治,想赚钱,不想入党,在政治追求上存在一些消极心态,认为“入党吃亏”,“入党无用”,“入党不自由”等。

(二)组织管理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偏差。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加强农民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认为农村以农为主,只要把农村经济搞上去,其他一切问题均迎刃而解,从而重农轻党,对农民党员的工作很少过问,无暇顾及。二是教育和管理滞后。从调查的情况看,一些地方无论是对农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还是对

普通群众的教育引导,普遍存在层次不分、方式方法单调、内容缺乏针对性的状况。在教育对象的层次上,男女老少、亦工亦农亦商“一锅煮”。在方式方法上,习惯于“集中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或者套用听课——讨论——总结“老三步曲”。在内容上,大都是“统一食谱”,千篇一律,不因人、因时、因需施教,出现供求不对路,学用脱节。管理上对如何根据变化了的新情况,及时研究制订新的、分层分类的管理措施十分欠缺,比如:对流动农民党员、老党员、中青年党员、贫困党员、无职党员、从事乡村企业、个体工商户等不同类型的党员管理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使管理流于形式。三是个别人为设阻。一些村党组织负责人私心杂念重,嫉贤妒能,故意压制人才,害怕“培养了苗子,失去了位子”,不愿发展年轻有为的农民入党,有意设置重重障碍,采劝拖、卡、压”等手段,将优秀青年农民拒之门外。这种人为设“卡”,堵塞了农民党员队伍的源头,制约了整个队伍的优化。

(三)党员自身的因素

一些农民党员放松或忽视理论知识和文化科技知识的学习。有的认为,农民天生就是种田打工,学习既学不来粮食,又学不来经济,更学不饱肚子,视学习无用。有的自知文化水平低,但又认为年龄大,“修成庙来和尚老了”。有的对学农科知识还有点兴趣,而对政治理论根本打不起精神,长期“失学”。据调查,相当部分农民党员不知道《邓小平文逊有多少卷,xx同志提出的“四自”、“xxxx”是什么,分不清楚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区别。由于不重视学习,致使农民党员队伍“低、老、少、缺”的状况普遍存在,即“觉悟低、观念老、知识少、技术缺”,面对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步履维艰,甚至行为失范。

针对农民党员队伍存在的诸多问题,切实改进队伍状况已刻不容缓。从当前的情况看,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第一,改善结构,建立健全严格的吐故纳新机制。严格党员进口关,拓宽视野和渠道,把素质较高的青年农民吸收到党内来,同时,对不合格的党员,及时作出严肃的处置,疏通出口将其淘汰出党,使农民党员队伍始终保持肌体健康。第二,提高素质,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教育。教育要突出重点,讲求方法,注重实效。教育内容上,着力解决好部分农民党员理想信念动尧党性观念淡雹愚味落后、信奉封建迷信等问题;着力解决好一些农民党员政策法律水平低、应对市场经济的基本功差、缺乏致富能力和本领问题。第三,激励与约束手段并举,塑造农民党员的新形象。在激励方面,努力提高农民党员的政治地位,积极帮助他们寻找致富门路,给予老党员和贫困党员更多的帮助和关怀。约束方面,要建立以制度约束为基储管理约束为重点、监督约束为保障的约束机制。第四,构筑党支部坚强的堡垒,增强优化农民党员队伍的原动力。一要建设一个好的支部班子,二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模范作用,三要大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下载关于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民城镇化建设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状况的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农民增收状况调查

    农村农民增收状况调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和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农村农民的收入也从以前的单一途径收入实现了多种途径的收入,农民的增收也在这变化中成倍的增加......

    淮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改善民生

    淮安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纳入改善民生“十大工程” 发布日期:2008-04-07 淮安市委市政府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8年度改善民生“十大工程”内容,其中被征地农民基本......

    辽宁中部城市群周边城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

    辽宁中部城市群周边城镇化建设状况的调查调查目的:城镇化建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也是我国当前着重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

    校园周边环境状况调查及改善[全文5篇]

    校园周边环境状况调查及改善活动主题的提出: 近几年,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我们学校所在的周边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户都住进了崭新的居民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关于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及分析

    当今世界,食品不安全的风险源不断增加,人们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尤 其是现代农业生产对化学投入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污染物不断增多, 都使食品......

    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状况调查分析

    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状况调查分析 农业部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对农业执法体系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

    农民消费怎么样?——遂宁市农民消费状况调查

    农民消费怎么样?——遂宁市农民消费状况调查农民消费怎么样?——遂宁市农民消费状况调查解决“三农”问题,是贯彻中央1号文件和实现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

    当前我市农民思想状况调查111

    新形势下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了解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思想状况,寻找宣传思想工作与群众所需存在的差距,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