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强村固基”工程专题培训讲稿
一、充分认识实施“强村固基”工程的重要意义
首先,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看,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非常薄弱。部分村无特色主导产业,无经营性收入渠道,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些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严重,村级历史欠债过多;村干部工资、社会事业投入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村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部分村组织难
以正常运转。据统计,全市村级年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74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20.8%;我县仅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的“空壳村”就有321个,占全县村居总数的近一半。集体经济发展滞缓,导致村组织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制约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影响了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巩固。市委、市政府提出到底,集体经济薄弱村得到全面转化,基本消除3万元以下的村,5万元以上的村超过80%。从全市来看,我县底子最差、压力最大、任务最重。
其次,从“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要求看,今年,从中央到省市县委,对农村工作、基层工作都高度重视。中央将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出了基层组织建设“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总体要求,省里也提出了“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保障”目标,市委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了“强村固基”工程。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后,县委确定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重点,作出了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决定。所谓基层就是基层组织建设,所谓基础就是基层工作,我们的“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和上级党委的要求是相符的、是同向的。同时,我们的工作范围比较广、涉及领域比较多,应该说市委提出“强村固基”工程是我们总的遵循,又在我们整个的工作安排范围之中。要实现“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确定的夯实“五个基础”、打造“五个乡村”的目标,村级组织有人干事、有地方干事、有钱干事是前提。其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村级有钱干事是基本保障。
第三,从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看,县直机关拥有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具有发展潜质的优秀人才,占据着绝大多数政策、资金、项目、信息等资源,而农村发展又面临着各类人才匮乏、缺少要素支撑等问题,制约着农村发展,造成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选派优秀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是要推进富民措施、社区服务、科学技术、文明新风、民主法制进村,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干群关系融洽、农村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谐、群众平安幸福。一方面把部门单位的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带到基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方面给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矛盾多、困难大、任务重的地方经受磨练,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实现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和促进农村工作的双赢效应。这项工作找准了转变干部作风的突破口,是培养锻炼、发现干部的重要平台。
二、切实找准“第一书记”工作的着力点
县委为各位“第一书记”明确了五项主要任务,分别是建强村级班子、增加集体收入、解决难点问题、健全工作机制、培育文明新风。建强村级班子,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实现村班子“团结和谐、有战斗力”;增加集体收入,就是理路子、促发展,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解决难点问题,就是解难题、惠民生,增强村民幸福感;健全工作机制,就是立规章、建机制,形成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模式;培育文明新风,就是治村容、育文明,实现村容整洁、村风和谐。总的要求就是村里缺什么,我们就重点帮什么,哪个环节薄弱,就在哪个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要把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作为首要任务。稳定充足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是村党组织赢得党员群众信赖支持,富有凝聚力、号召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是市委提出的“强村固基”工程的落脚点。各位“第一书记”一定要绷紧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根弦,多在强村富民、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上动脑子、出实招、见成效,全面消除3万元以下的村,将工作目标最低定位到5万元,带领任职村向经济强村迈进。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村内情况,整体把握任职村的历史和现状,全面认识村级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多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多听取乡镇(街道)建议,多寻求派出部门指导,确定村级发展的方向,选准强村富民的路子,找到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这个基础上,加大对上对外争取力度,用足用活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充分挖掘各级各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资源,广泛寻求合作、招商引资,发展壮大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稳定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
二是要把建强村级班子作为第一责任。强村就是把村集体经济抓上去,固基就是把村级班子建好。村党支部是党的基层政权的基石,是基础的基础。我们国家有9亿农民,领导核心就是我们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大家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就要担起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把村党支部打造成带领农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堡
垒。建强村级组织、引导党员发挥作用,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大家结合村情实际,依靠党员、依靠群众、依靠组织,充分运用个人智慧去感悟、去努力、去实现。我们选派的“第一书记”都是各单位的优秀人才,对一些制度、程序都非常熟悉,要把这些带到村里去,帮助村级健全村规民约等务实管用的治村理事制度,实现村级决策有遵循,工作有程序。要引导村干部和村民
按章办事,建立法制、民主、文明的治村模式。要健全完善村内组织生活,强化对党员的“信念、信心、信仰”教育,通过设岗定责、目标管理的方式,督促党员发挥作用。要积极协助乡镇(街道)选优培强村级班子,加大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着力解决后进村班子弱、思路窄、办法少的问题。
三是要把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基本立足点。要站在发展的角度去看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第一书记”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为村里修条路、打眼井的包村工作,也不是那种协助争取资金、项目的挂职方式,解决群众眼前问题的事情固然要办,但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目标。最主要的还是要发展村级特色主导产业,拓宽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班子不强的问题。在下步的管理考核上,要把修路、打井等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的事项计入“第一书记”的工作成绩,但不能作为最根本的评价标准。同时,办实事、解难题既是“第一书记”的重要任务,也是各派出部门单位、企业的重要责任。部门单位要广泛开展“包、带、联”活动,企业要深入实施“村企共建”行动,当好“第一书记”的后盾,尽全力把实事办实、难事办好。
四是要把形象好、水平高、一身清作为立身之本。形象好,就是要充分认识到自己是县委为解决村集体经济困难、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而派驻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不仅代表着自己的形象,也代表着派出单位的形象,更代表着县委的形象,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给县委丢脸、不给组织抹黑。水平高,是指要充分尊重村干部和村内党员群众,全面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把发展落后的原因找准吃透,争取村内党员群众的支持拥护,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帮助,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好。一身清,就是不能动村里的资产资源,在财务上不出问题。必要的公务接待由派出单位负责安排,不给村内增负担、不给乡镇添麻烦。
三、“第一书记”要处理好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与派出单位的关系。“第一书记”要脱离原工作岗位,全身心投入到村内工作中,工作情况由乡镇(街道)党(工)委进行考核。如果确实需要“第一书记”回单位处理业务,必须先向乡镇(街道)党(工)委请假,离开工作岗位5天以上要经过县委组织部许可。同时,要多向派出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情况,充分依靠派出单位的支持开展工作。
2、正确处理与乡镇(街道)的关系。“第一书记”隶属于乡镇(街道)党(工)委领导,要自觉服从管理,认真落实乡镇(街道)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要定期向乡镇(街道)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村内重大事项决策首先要征得乡镇(街道)党(工)委同意,工作中遇到难题要积极寻求乡镇(街道)的支持帮助。
3、正确处理与村支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的关系。“第一书记”不是官衔,是工作责任,选派“第一书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抓班子、带队伍。对村支部书记要帮、带、扶,充分依靠支部书记,调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积极性,完成好县委赋予的工作任务。对于那些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有权利向乡镇(街道)反映情况,协助乡镇(街道)进行调整。
4、正确处理与村民自治的关系。要放下架子,深入农户,了解群众所需所盼,做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要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确保各项决策都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严格工作程序,各项工作意图都要通过民主法律的程序去实现,不能搞一言堂。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多采取春风化雨的方式推动工作,保证村内各项决策的顺利实施。
四、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任务
1、县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要搞好协调指导。近期,县委部署安排的“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党员干部下基层“五进五促”活动、“强村固基”工程都是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举措,这几项活动的一个共同抓手就是对“第一书记”的管理。县委组织部作为牵头部门,要切实做好“片区书记”及“第一书记”的日常管理工作。要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完善操作方案,指导不同阶段不同层面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培树典型,及时发现、总结、推广活动中涌现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整体工作出亮点、上水平。要强化督促考核。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为各级各部门搞好活动、干好工作指明方向。要加强日常管理,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县纪委“大督查”体系,定期对各级各部门活动开展情况、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要搞好活动总结,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综合采用述职、测评、走访、打分等方式,对各部门单位、企业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排名,对“第一书记”工作情况划分等次。要注重考核结果运用。要把“第一书记”任务目标完成情况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作为考核有关单位的重要内容。要充分肯定“第一书记”在村工作取得的成效,注重在农村工作一线选拔使用干部,保证“有为”的同志“有位”。对工作落实不力、完不成包保任务或派出的“第一书记”被评定为不合格的单位、企业,要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在各项综合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在新闻媒体上曝光相关责任人,县委领导将约谈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不能胜任工作的“第一书记”,要及时免职并调回原单位工作。
2、县直部门单位、企业要充分发挥支持保障作用。要强化措施,无条件的完成各自承担的帮带任务。要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为“第一书记”到村工作腾出精力,保证村内工作的完成。要确保“第一书记”的职级、工资待遇不变,对“第一书记”因村内工作产生的差旅费要实报实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第一书记”发放一定的生活工作补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坚持每月听取“第一书记”汇报,明确班子成员定期联系“第一书记”,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制定详实可行的帮扶措施,积极整合资源,把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向任职村聚集,积极为村里争取项目、资金、物资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培植发展村级特色主导产业。派出单位党组织要与任职村党组织结成共建对子,请村干部观摩部门党组织会议,参与部门事项讨论,熟悉民主议事规程;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月至少参加一次村支部会议,帮助村级规范工作、健全制度,建立起民主化、法制化的管理模式。村级重大事项讨论,部门“一把手”必须参加。要组织单位党员干部与任职村党员群众结对子,联系贫困户、帮助困难户,进一步畅通机关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同时,各企业也要把资金、智慧、人才、信息等有益于村级发展的优势资源向任职村倾斜,通过共同开发经营性项目、在联系村建设配套产品加工项目、建立人力资源供应基地等方式,实现村企共赢发展。
3、乡镇(街道)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各类帮扶措施都是外力,最根本的还是要激活内力,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要做好对“第一书记”的管理服务。积极创造条件,为“第一书记”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要加强工作指导,帮助搞好村级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工作目标,解决工作生活难题。要建立工作台账,定期检查调度工作进展,纠正工作偏差,督促工作落实。要明确党政班子成员与“第一书记”结对子,全面掌握“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情况,及时向县委汇报、定期向派出单位通报。要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强化保障激励,充分调动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甘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严重影响“第一书记”开展工作的村支部书记要坚决调整。要加大对村干部、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力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支持推动村级发展。要积极搞好对上争取。要把上级的各项帮扶政策吃透弄准,做好与村内工作的结合,尽力争取各类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形成推动村级发展的整体合力。
4、牵头部门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县委关于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意见,明确了牵头部门的工作责任,列出了县直单位的主要任务。围绕建设“”,农业局要尽快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布局和重点。围绕建设“”,农工办要尽快制定全县新农村建设详细规划,完善农村社区建设配套政策。围绕建设“”,宣传部要拿出“”工程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围绕建设“”,政法委要抓好“”建设、社会管理创新,尽快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围绕建设“”,组织部要拿出村支部书记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对农村各类人才的培养。各相关部门也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推进措施,提出进度要求,加强自检自查,确保预定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篇:街办打造“强村固基”工程简要介绍
街道总面积55.4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个城市社区,总人口1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6万人。全处财政收入完成10557.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1%,其中,工商税收完成6749.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58元,比上年增加1871元,增长19.93%。在26个行政村中,村集体经
营性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1个村,500-1000万元的有2个村,400-500万元的有1个村,200-300万元的有2个村,100-200万元的有4个村,50-100万元的有5个村,30-40万元的有2个村,20-30万元的有2个村,10-20万元的有7个村。
今年以来,按照泰安、肥城两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把“强村固基“工程作为落实“五有保障“目标的重要抓手,组织人员对村级“五有保障“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摸底,并召开了由村支部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强村固基“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研究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
一、因村制宜选准路子。根据各村实际和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将26个村居分成三大类,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一是靠城临厂、背靠市开发区的村。坚持走“工业强村“的路子,加强地企关系,主动给大企业搞服务、搞配套。同时,规划建设自己的工业园区,积极招商引资上项目,在服务大企业、借助外力上实现自我发展。二是不宜发展工业项目的城。坚持走“服务业立村“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路街经济,采取集体开发、招商引进或以地入股联合开发等多种形式,大力发展以高档宾馆、特色酒店、休闲娱乐为主要业态的三产服务业项目,有效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城郊农业村。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城郊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农业转型。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经济组织,为村民提供服务实现集体增收。
二、抓两头带中间。经济强村抓提升。一是提升境界。定期邀请专家教授举行专题讲座。每年至少两次组织经济强村支部书记到苏南“四小龙“等发达地区先进村参观学习,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破除制约村级发展的思想障碍,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子。二是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规范管理运作,抓好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等,向管理要水平、要质量、要效益。三是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程度。薄弱村求突破。把加快经济薄弱村转化作为实施“强村固基“工程的重中之重,研究措施,集中帮扶。一是落实“第一书记“帮弱村责任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优势和条件,进村入户,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听民声,察民意,摸实情,出点子,理思路,定措施,制规划,加快推进薄弱村经济发展。二是扎实开展“强弱帮扶“活动。动员经济强村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项目,强力推进实施,确保取得明显成效。三是实行政策倾斜。对集体收入达不到20万元以上的村居,办事处每年从财政拿出100万元,设立“强村固基“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培植发展优势产业和项目,加快村级增收步伐。同时,加强对扶持专项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增强薄弱村“造血“功能。中间村防弱化。帮助他们选准路子、配强班子,严防弱化,保证村级健康发展。
三、选好配强群众领路人。强化对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坚持每年两次村支部书记谈话制度,特别是对不思进取、头脑僵化、始终难以打开局面,且两次谈话没有明显改善的坚决予以调整。同时,注重农村后备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积极鼓励能人回村创业,确保薄弱村干部队伍后继有人。严格村支部书记考核,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列为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作为考评村干部的重要依据。对村级增收成效明显的,在年终综合考核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并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工作被动应付、成效不明显的村居给予通报批评,并严厉问责,确保村支部书记把所有心思都用在发展上,推动村级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年内全处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20万元以上,千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个,为“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共筑幸福家园“作出新的积极贡献。
第三篇:“强村固基”工程千名村干部培训建议方案
放下“书记”架子 担起“第一”责任
——记东平县接山镇苍邱二村“第一书记”张庆华
‚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就要放下‘书记’的架子,担起‘第一’的责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这是由东平县移民局派驻到接山镇苍邱二村任‚第一书记‛的张庆华在工作日志上写下的一段话。苍邱二村是个经济薄弱的移民村,张庆华进驻该村后,以所包村为第二故乡,吃住在村里,坚守责任,扑下身子,为村里发展、村民安居乐业不断付出心血和汗水。自他任职第一书记以来,苍邱二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宽了,房子整齐了,环境更美了,群众的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
强组织凝心聚力
治穷先抓‚人‛。驻村后,他决定先抓班子、带队伍,做好人的工作,首先帮助支部村委班子抛掉思想包袱、坚定发展信心,将他们团结在一起为发展经济贡献力量。通过党日活动、远程教育、外出考察等形式,引导村‚两委‛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班子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对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所肩负的重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按照因事设岗,因人定岗的原则,设立产业发展、科技示范、综合治理、村容管理等岗位,明确职责。全面推行 ‚三务‛公开制
度,做到公开内容、时间、地点,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同时,通过完善重大事项议事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三会一课‛、党员承诺评议等各项制度,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全村呈现了风正气顺、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谋发展富民强村
路子清,才能方向明。张庆华带领‚两委‛班子,通过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座谈讨论、走访调研等形式问计于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发展产业服务创收,争取资金改善环境‛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经济能人的示范引领和帮扶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创业、帮扶群众创收,通过联系项目帮扶指导、联系市场帮助销售、发展基地有偿服务等办法,增强村级自身造血功能,真正让村级经济好起来,更让农民群众富起来。目前,全村发展蔬菜加工厂1家,安排剩余劳动力150人,每人每年增收8000元;引导群众流转土地1800亩,种植有机蔬菜、花卉,由村干部组建服务队有偿服务,每个项目安排一名村干部协调服务,负责蔬菜、花卉基地平时的管理、协调、看护,年收取服务费6.4万元,安排劳动力180人,每人每年增收7200元,农户增收144万元。另外,他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及党员到戴庙宋圈村、老湖镇兔业养殖基地参观,带领群众发展肉食兔养殖业,引导鼓励农户与村委成立兔业养殖合作社,为集体和农村增收开启了新门路。
办实事取信于民
‚放下架子,沉下身子,多办实事。‛是张庆华一直坚守的承诺。针对村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条件急需改善的实际情况,张庆华积极向单位领导汇报,充分利用移民政策,争取资金35万元在村主街道两侧栽植景观树木,并安装了监控设备,粉刷中心路两侧墙壁,进一步美化了群众生活环境;争取资金40多万元,对主街道路进行亮化、硬化;投资37万元,新建文化大院一处,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协调资金70万元,新修沙石路3.8公里,新打机井一眼。
通过一件件真心实意为村民办的实事、好事,张庆华把村民的心聚在了一起,点亮了村民的新生活,同时也赢得了村民的广泛认可。每次提到张庆华,村民无一不竖起大拇指夸他是村里的‚好书记‛、‚贴心人‛。(记者 齐麟 通讯员 李慧)
第四篇:羊流镇强村固基工程推进情况
羊流镇“强村固基”工程推进情况
羊流镇属山区、丘陵、平原结合地带,总面积1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亩,90个村10.1万人,党员3135名。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落实“强村固基”工程部署,以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创办村集体领班合作社为重点,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增收方式,充分发挥地域、资源、产业等特色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发展壮大,创出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提高了“强村固基”工程新水平。今年上半年,新创办村集体领班合作社12个,全镇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明显提升。
一、因村制宜推进“强村固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继续深化“四区四动”工作思路。即把全镇划分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生态循环园区、商贸服务园区“四个园区”,实施项目带动、“四园”驱动、组团联动、内外互动。根据各村实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通过“招商引财、组团聚财、服务生财”实施“四园”驱动:一是工业园区拉动。工业园区内的11个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通过土地运作、发展服务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今年仅新投资1亿元的金茂有限公司项目,就带动8个村年增收3万元以上。二是农业园区带动。国家级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苏庄、河东等16个村,以田宝蔬菜合作社为依托,通过采取土地流转租赁、土地入股、劳务输出服务等方式,发展大棚蔬菜和育种基地,各村年增收3万元以上。龙石、东官、单庄等22个村,通过土地流转租
赁给大户、荒山拍卖等方式,发展核桃、板栗、樱桃等林果业增收。今年,全镇共流转土地1000亩,拍卖四荒1500亩,全部用于发展高效农业和林果业,实现了既强村又富民。三是生态园区撬动。总投资2亿元的惠美农牧生态旅游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1200亩,今年新发展茶叶200亩,新建养猪场1处,为园区内的朝阳村、下刘村等6个村,平均每村年增收4万元以上。四是商贸园区推动。羊流镇驻地通过几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商贸服务园区,有商业街3条,个体经商户1000多户,大型商贸广场5处,驻地的小河南、羊流、沟西等村通过“以区位优势抓发展,靠商贸强村促增收”增加集体收入。同时,协助村级对全镇21处集贸市场商品房、市场摊位进行规范管理,并通过村级对市场的管理服务等增加收入,所在村年平均增收2万元以上。
同时,按照全市“三资”规范管理月工作要求,加强“三资”管理,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对全镇90个村全部实行“清产核资”,27个村闲置资产盘活经营,新增经营性收入65万元。
二、开展“强村固基”工程意见建议
1、以两委换届为契机,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要因村制宜,挖掘发展潜力,选准发展路子。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要安排领导带队联系、加强帮扶,明确责任,形成合力。
2、进一步加大扶持,营造有利环境。在资金上,加大对村级资金扶持力度,把资金用于经济发展和项目上;二是统筹运用项目资源,利用村里的资源优势,安排一些适合的项目,保证村里
增收,群众有收入;三是营造政策保护、政策优惠的氛围,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的项目,要打通绿色通道。
3、加强三资管理,完善监督管理,促进规范运作。凡是村集体的三资,在使用、拍卖、租赁等方面,都要在乡镇专门组织机构的监督主持下,经过党员群众会议表决通过后,才能实施。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集体经济事务跟踪监察和财务审计制度。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效益。
4、减少农村干部职数,实行村干部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减少村级开支。一般村就设3职,即村书记(兼主任)、文书、专职委员,其待遇由乡镇统筹发放。
5、实施能人治村战略,加大经济型、干事型、服务型、政策型干部的比例,真正转变工作方式,严格议事、办事规则,提升群众满意度。
6、乡镇要立足增加集体收入,制定大规划。着力发展农字号的基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巩固成果,咬定发展不松懈。有针对性地组织支部书记走出去到先进镇村参观学习,探索更加有效的增收途径,继续引导各村立足优势,选准路子,不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能人带动,夯实班子固根基。认真选优配强村支部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培养选拔村干部,把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
三是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快发展。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列
入经济工作总体规划,与时俱进,出台政策,指导各村制定好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指标,并认真组织实施。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增幅挂钩,形成内在激励机制。四是加强调度,狠抓落实促成效。把调度、督导作为推进工作常态化的手段,坚持每月一次调度、每季度一次督导通报,随时进行实地观摩点评,切实把村级增收项目建设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014-7-29
第五篇:商老庄乡强村固基工程建设
商老庄乡地处县西南部总面积99.43平方公里,35个行政村,3.2万人,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作为全县整体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优先享有各种政策优惠。目前已有省派第一书记6名,市派第一书记2名,县派第一书记15人,强大的第一书记队伍对我们来说是一重大资源优势。特别是以省派第一书记、县委赵书记等领导为带头人的包村领导队伍进驻我乡,壮大了我乡的人才人力资源的同时更坚定了我乡发展农村农业经济的信心和勇气。
作为乡党委领导,我们应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强村固基工程的大好机遇,因势利导,顺势而为。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识 “强村固基”工程的重要性,下真功夫、实功夫去抓,切实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抓出特色。要进一步明确“强村固基”工程的工作重点,着力在薄弱村、后进村提升上实现突破,不断将“强村固基”工程引向深入。
全乡上下高度重视“强村固基”工程,强力推动,形成了良好的导向和氛围,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涌现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下面我就简要介绍一下我乡目前强村固基工程开展工作情况:
(一)充分认识“强村固基”工程的重要意义。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看,近年来,我乡村集体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非常薄弱,部分村无特色主导产业,无经营性收入渠道,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一些村集体资产、资源流失严重,村级历史欠债过多;村干部工资、社会事业投入等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村级收支矛盾比较突出,部分组织难以正常运转。
其次,从“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要求看,今年,从中央到省市县委,对农村工作、基层工作都好高度重视。中央将今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提出了基层组织建设“抓落实、求覆盖、受欢迎”的总体要求,省里也提出了“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的“五有”保障目标。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后,县委确定了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重点,做出了“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决定。
(二)全面做好第一书记的对接发展工作
在全省全面实施强村固基工程的大好形势下,我乡迎来了泰山学院和南水北调办公室的六位领导同志到我乡实施三年的包村扶贫工作。为此特别做了一些工作,协助扶贫领导顺利实现工作对接和角色转换。
1、加强宣传
在每一个扶贫村中制作标语,并把政策宣传图版和制度在各村明显位置上墙,让村民对强村固基工程有所认识,并了解到这项政策将给村民带来的好处,提高村民生产生活积极性,更好的配合包村领导开展工作。
2、搞好服务,尽快适应生活
在第一书记入村之前,我乡已经安排乡直机关干部到我乡行政村做好前期工作,协助第一书记了解各村基本情况,并深入每家每户和田间要道进行查看,初步掌握村集体和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为方便第一书记进村入户,我乡积极做好对接工作,在每村为第一书记安排好工作和住宿场所,方便及时适应农村生活。除此以外,将接收到的东岳集团赠送的电动车第一时间配置到位,方便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开展工作。
3、组织参观,学习先进
按照组织部要求,组织第一书记和所在村支部书记前往苏州和其他先进地区进行参观学习,将发达地区先进经验与本村实际相结合,发展本村经济。
4、签订目标责任书
县委县政府对我乡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在省派第一书记帮助我乡经济发展的同时派驻县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发改局等各个部门领导同志到我乡包村扶贫,目前我乡已完成35个行政村省、市、县、乡的责任对应,与省市县下派第一书记签订村集体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并将责任书在村宣传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5、搞好对接,加快政策落实
随着第一书记的到村入户,一些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也同步开展。我乡领导及时与第一书记所在单位搞好对接,把每村的切实需求及时传达给帮扶单位。并组建以王书记为领导的工作小组,不分日夜劳苦陪同第一书记跑项目,争取扶贫资金。
6、近期工作已初步见效
目前我乡包村单位已在17个村实施不同帮扶项目,共启用扶贫资金进100万元,除个别村仍在建以外,省下派第一书记对所在村修缮服务室、硬化道路、新建办公场所等方面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其中以井庄村为代表,该村村服务室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并外部环境进行了完备修缮,除此以外,还完成了洗井和购买更换变频电缆等工作。市、县下派第一书记也不同程度的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了完善,如修缮了办公场所,新建了硬化道路,并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其中效果比较显著的有:潭坑涯村修建成4条1050米的道路,在原有有机蔬菜基地建设的基础上更加方便了村民的蔬菜种植和销售;秦楼和东李庄村在小麦和夏播时节及时打取灌溉机井,有效缓解两村的土地干旱情况,确保粮食的增产和增收。